第372章 你若真想闹,咱就闹到底。
李向东神色未动,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贾张氏,你闹够了没有?你以为把自己摔一跤,喊两声冤枉,就能洗清你这些年积下的帐?你这口井早就没水了,再怎么刨,也只刨出臭泥。”
她的嘴唇一抖,眼角那层厚厚的脂粉因为血和汗混合,早已变成斑斑点点的泥浆,原本那副自詡端庄的老妇模样,如今在眾人眼中只剩狼狈。
“你——你有本事咱们对簿公堂!”她指著他,声音变得嘶哑。
“你要走这条路,我奉陪。”李向东点了点头,轻声道,“我这帐本上写得一清二楚,邻里见证也不少。你若真想闹,咱就闹到底。”
他这句话不重,却如一记重锤敲在贾张氏的心口。她一下子泄了气,整个人仿佛坍塌下来,脸色泛青,嘴唇哆嗦著,身子一晃,差点再次倒地。
就在这时,一只大手从人群中伸出来,一把扶住她的肩。是她儿子贾东旭,眼神阴鬱,像夜色下的一口深井。
“娘,够了。”他的声音低低的,却极具压迫感。
贾张氏扭头看他,一瞬间像见到了救命稻草,可他脸上的冷漠却如刺骨寒风,將她最后一点依赖也吹得乾乾净净。
“你听见他怎么说我?他在污衊我!你是我亲儿子,你不能眼睁睁看著我被欺负——”
“你真的没放那盒子?”贾东旭淡淡问道。
贾张氏张了张嘴,眼神闪烁,犹豫地回道:“我、我只是想……让他知难而退……”
贾东旭摇头,语气失望至极:“你这是自己挖坑跳。你知道吗?现在整个院子都知道你撒谎。”
“那他呢?他就没错?他不就是想用帐本压我,想把我赶出这院子?”她声音越来越高,几乎在吼。
“你要是再闹下去,就连我也保不了你了。”贾东旭终於低声道,语气中不再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贾张氏身子一僵,眼中闪过一丝呆滯,然后又变成愤怒,转为恨意,她猛然甩开贾东旭的手,踉蹌著从地上爬起来,一边咳嗽一边怒指眾人:“好,好,你们都帮著外人!这四合院不是我一个人的,我看你们哪天也落到我手里,我就不姓贾!”
她跌跌撞撞地往屋里走,每一步都踩得重重的,仿佛脚下是仇人骨灰。门“砰”一声被关上,那声响像是將整个小院的空气都震碎了。
四周再度沉默。
人群散去时,没人说话,却都心照不宣。李向东没有回头,他知道,从这一刻开始,贾张氏不会轻易罢手,而院子里的每个人,也將被迫站队。
而他,也不能再只是那个默默做事、记帐还帐、只管自己的李向东了。
晚上,雨终於落下来了。雨丝细密,夹著风,打在屋檐、石砖、窗欞上,像是一根根琴弦,奏出不安的旋律。李向东坐在灯下,桌上的油灯跳著微光,他面前的帐本上多了一行新字:
“旧债未了,新恨添身。”
他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屋外雨声不停,屋內灯影微微晃动。他知道,一场风波才刚刚开始。
院子里,有的墙早已斑驳,有的门悄然半掩,有的人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而他,必须要比以往更警觉。
因为,贾张氏不会认输,她不会甘心。
她正等著,下一场更大的动静。
夜,愈发深沉了,雨仍没停,密密麻麻的雨脚斜著落下,在屋檐下匯聚成线,哗啦啦地流个不停,像是给这院子披上了一层不断滴水的幕布。地面泥泞不堪,几处排水不畅的角落已积起了小水洼,映著斑驳的灯光,隱隱晃动。
李向东还坐在屋里,背挺得笔直,一如他的性子——不弯,不躲,不妥协。他的指尖在桌面轻敲,一下一下,有节奏却不急躁。他脑海中不断回放著白日发生的一切,尤其是贾东旭在眾人面前的那番话,那副冷淡的神情。
“他终究是她儿子。”李向东喃喃低语,语气中没有怨恨,却也无半点宽容。
他很清楚,贾东旭今日虽出面压制了贾张氏,看似是站在了公道这一边,可那目光中藏著的犹疑与迟疑,却让李向东明白,这人……不会是个可靠的同盟。更何况,母子之间,再深的裂痕,只要不彻底撕破,总有可能缝补。
“这事,怕是才刚开始。”他喃喃道。
门外,突然传来轻微的敲门声。
“谁?”他问。
门缝中探进一张熟悉的小脸,是刘二狗。
“李叔,是我。”
李向东微微皱眉,放下帐本起身,將门拉开一条缝。刘二狗已经换了一身乾衣服,但发梢还滴著水,显然是冒雨跑来的。
“这么晚,干什么?”
“我娘说,让我来提醒你……小心贾张氏。”刘二狗低声说,“她刚才把屋门反锁了,点了炭火,没多久就有人从后巷口进去了,是个穿灰布长褂的男人,我娘说像是——像是以前那个常来討债的『刀疤脸』。”
李向东眉头倏然一动。
“你確定?”
“我不敢凑太近,但那人说话的声儿我听出来了,阴阳怪气的,说什么『这回你可得兑现承诺了』,还说『不就是搞臭一个人嘛,容易得很』……”
李向东听到这,心中已然明了。贾张氏果然不死心,竟然请回了旧日那一帮专干脏活的地痞流氓。那“刀疤脸”,李向东不是没打过交道,三年前曾因一桩借贷纠纷闹进这院子,后来吃了亏离开,竟然又被贾张氏挖了回来。
“你娘说得对。”李向东拍了拍二狗的肩膀,“这事,你別插手。”
“我……我就是想告诉你,別让他们暗中整你。”二狗小声说完,缩了缩脖子,“我回去了。”
门再次关上,李向东转身回屋,却没坐下。他走到屋角,搬开一只老旧的箱子,从里面取出一件风衣,甩了甩雨水,披在身上。雨夜不宜外出,可他心中已然清楚,若今夜不主动出击,那些人就会先他一步,让他被动挨打。
他轻轻推开后门,披著雨帘悄然踏入夜色。
绕过几道墙角,他熟门熟路地摸到贾张氏屋后的那条狭巷。这条巷子平时鲜有人走,因年久失修,地面凹凸不平,踩下去都是积水。但今晚,却隱隱传出几道低语声,在雨中显得格外刺耳。
李向东贴墙而立,凝神听著。
“你就照我说的干。”是贾张氏的声音,压得极低却仍咬牙切齿,“我不要他死,但我要他身败名裂。什么帐本、什么人情,他凭什么站得那样直?”
“明白。”那刀疤男声音沙哑,“搞臭一个人,比打断他骨头还简单。他不是老记帐?明天咱就让他帐本上多几笔——偷人家钱、拿人家东西,眼见的事儿谁还怀疑?”
“还有,那只盒子……”贾张氏冷笑,“你拿去砸破了扔他屋里,再去告诉邻里,说你无意撞见他往盒子里藏首饰。”
“明白,懂了。放心,只要钱到位。”
“钱不是问题,你只要搞定,我让你吃香的喝辣的。”
李向东眼中寒光一闪。他不曾料到,贾张氏竟还想反手做局,一边將自己塑造成冤枉的受害者,一边反咬自己一口。
他深吸一口气,心底却更冷静了几分。
“好,很好。”他低声说。
他知道贾张氏会反扑,却没想到她如此狠毒,连偽证都布置妥当,只等时机一到便一击致命。而她口中的“帐本”与“证据”,无疑是她下手的重点。
这意味著,他的屋,他的物,他的生活细节,从今晚起,都会暴露在敌意中。
不等贾张氏等人商议完,李向东已悄然撤离。他脚步极轻,在泥地上几乎没有声响。绕过几户人家,从另一条小巷绕回自己屋后时,他特地沿墙根巡查了一圈,果然,在窗下不远的水洼旁发现一串深深的脚印——粗壮、沉重,不是贾家人的,而是男人留下的。
“看来,他们是打算今晚就动手。”他在心里冷笑一声。
进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將帐本收入密柜,再反锁上门,连钥匙都藏进了床脚的夹层中。之后,他点起灯,在桌边坐下,神情沉稳如山。
他知道,接下来,自己必须打得更快、守得更紧。不是为了爭一口气,而是因为——一旦输了,他便会从眾人眼中那个“公正严谨”的李向东,变成一个贼、一个骗子、一个靠著帐本兴风作浪的“奸人”。
这是他不能允许的。
屋外,雨还在下,愈发密集。
黑夜像是被什么暗流搅动了,空气中透著不安的躁意。
李向东盯著那只燃著的灯火,眼神渐渐冷峻如铁。他知道,明日一早,那只红盒子必定会出现在他屋中。
但他也早已准备好了一份“回礼”。
这一场在雨夜中酝酿的角力,才刚刚开始。
雨,在黎明前短暂停了。四合院的天井里水跡斑驳,湿滑的石砖泛著一层淡淡的冷意,空气中瀰漫著泥土和潮气的混合味,像是夜里发酵出的怨气,未散尽便被新一天裹挟著捲入这静默无声的晨色之中。
李向东一夜未睡。
他坐在窗前,手里握著一盏温冷的茶,指尖却没有一丝颤动。他的眼睛虽然泛红,但神思清晰,整个人像一把隱在鞘中的刀——沉静、锋利、隨时可以出鞘。
他心里很清楚,那“刀疤脸”会动手的时间,不会选夜里。那种人惯於在人前做局,善於借势——他会挑一个邻居们都出门的清晨,趁人最多的时候动手,让那场“偶然撞见”的戏看起来真到连水都挑不出。
而他的反击,也就在等这一刻。
门外,院子开始有了些声响。炊烟升起,锅铲敲击灶台的声音混杂著鸡鸣狗叫,生活如常地继续,可每一道脚步声在李向东听来,都像是锣鼓响起前的奏鸣。
“吱——”
老木门一声轻响,被人推开了。
那人进来动作极轻,但那一瞬的气息变动,李向东捕捉得清清楚楚。
他没有动。
那人躡手躡脚,穿著一双沾满泥水的布鞋,鞋底带著黄泥印,从门口一点点靠近桌边。他的呼吸带著烟味,还有没散尽的酒气。
“到了。”那人低声咕噥一句,掏出一物,迅速塞进了李向东床边那张柜子底下,动作快得如同拎惯了鸡鸭的手艺人。
但下一秒,一盏油灯啪地亮起。
房內的光骤然驱散阴暗,李向东站在角落,身影如山。他一言不发,目光如鹰。
“你想干什么?”李向东冷冷问。
那人猛一抬头,正是“刀疤脸”。他愣了一瞬,隨即一脸恼怒:“哼,你装什么?大清早就开灯守著,早知道我来?你这是故意——”
“把那东西拿出来。”李向东声音低沉,没有怒意,却透著无法反驳的冷意。
“你……”刀疤脸目光一闪,强硬地笑道,“我不过是路过,怎么了?你这是干什么?一大清早诬陷人?”
“我说,把它拿出来。”李向东一步步走近,脚步稳得像钉子,目光灼灼地锁住他,“你要是不拿,我来拿也行。只不过你怕不怕,我找出来时,邻居都围过来了。”
屋外,確实已有脚步声,左右两边的窗户也有人悄悄推开,呼吸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刀疤脸神情一变,他低头骂了一声,从柜子底下掏出那只红盒子,往桌上一拍:“拿回去!老子不干了!说好的没你这么阴的人——守株待兔?你真当我不知道?”
李向东却不动声色,只是看著他:“你以为你来偷放东西这事没人知道?”
“我……我不过是拿错地方放了……”刀疤脸脸上的刀疤在灯下扭曲如蛇。
“现在就出去。”李向东冷冷地说。
刀疤脸一时间进退维谷,愤愤地骂了一句,转身出门,正撞上在门口徘徊的几户邻居。
“哟,这么早干嘛呢?”三婶假装笑著,却眼神精亮地盯著他手,“这不是……贾张氏那只红盒子?”
“哪儿呢?”刘二狗娘也探头,“你拿著它干啥?不是说丟了吗?”
刀疤脸一愣,手上的盒子几乎藏不住,只好硬著头皮咧嘴:“捡的!我刚在迴廊下捡的!掉在地上的!谁知道谁的?”
“哈,你自己说这盒子是贾张氏的,现在又说不知道是谁的?”三婶眼角一跳,转头望向屋里,“李向东,你说说,这到底是咋回事?”
李向东此时已经站在门口,脸上没有笑意:“他要往我屋里塞这东西,被我当场撞见了。”
这话一出,眾人眼神立刻变了。哪怕是早就对贾张氏颇有微词的几位,此刻也惊讶於她居然会用这种下三滥的招数。
“他自己说了,他就是受人指使。”李向东接著道,眼神扫过眾人,“要我说,这事真不能再忍。”
“我可没说是谁让我乾的!”刀疤脸大喊,“你別胡说八道!”
“哦?”李向东缓缓从怀中拿出一张泛黄的纸条,那是他在巷子中跟踪之后偷偷记下的,“你昨晚进巷子说的每句话,我都记著。还有人听见你喊贾张氏名字,你要不要听听?”
刀疤脸的脸色变了,他突然大声叫道:“你们这些人,就知道逼我!我不过是拿点钱办点事,怎么就都赖我?”
说完,他一把將盒子往地上一扔,扭头就跑,脚步踉蹌,像个败阵的狗。
院子里瞬间炸开了锅。
贾张氏在屋里听见动静,急急忙忙推开门,一出来就看到邻里指指点点,盒子摔在地上滚了两圈,落在门前。
她的脸色“唰”地一白,然后泛青,最后血色全无。
“你们干嘛?围著我家门口做什么?”
“你自己问问你请来的人干的啥好事吧。”李向东声音平稳,“明摆著的事,还能狡辩?”
贾张氏一时间语塞,只得怒目而视:“我、我不承认!你没有证据!”
李向东弯腰拾起那盒子,放在手心,淡淡地说:“好,你要证据是吧?我这里可不止一个人能作证。”
说罢,他看向窗边,几个邻里纷纷点头,还有人开口:“我们都看见那刀疤脸从她屋后出来了。”
贾张氏只觉脑中“嗡”的一声,一口气卡在胸口,直衝脑门,身子一晃,几乎要站不稳。
可她还是咬著牙,咬得血都渗进嘴里。
她知道,一旦今天这事坐实,她在这四合院的威望將彻底崩塌。再多的骂街,再多的蛮横,也盖不过“陷害邻里”的恶名。
但她不会认输。
她的眼神慢慢阴冷,死死盯著李向东,像蛇吐著信子,盘踞在阴影里等待下一次咬人。
李向东看得出她眼中的狠意,却毫不畏惧。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贾张氏不会善罢甘休,但他——更不会后退。
他轻声说:“我等你下一招。”然后,转身进了屋,把那扇老木门关得严严实实。门后灯光仍亮,照在他眉眼上,像铁一般不动。
月亮掛上了树梢,薄雾从院落的砖缝里悄悄升腾,將四合院的每一寸空气都渲染得朦朧而潮湿。夜色像沉入水底的墨,深不见底,而李向东的房中却还亮著灯。那盏老式油灯发出温柔而稳定的光,投射在窗纸上,勾勒出他站立的身影,轮廓清晰,仿佛雕刻。
他没有坐下,一直在屋里缓慢踱步,手里握著那只红盒子,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不怕贾张氏。他怕的是,这场斗爭背后那层黏腻不清的算计。一个贾张氏就像一个鱼鉤,背后还藏著整根鱼线,而那鱼线尽头的手是谁,暂时还未露面。
“她不会就这么收手。”他低声自语,声音低得几乎和夜风混在一起。
忽然,一阵敲门声打破夜的静謐。
“李向东,是我。”
是聋老太太的声音。她语调乾涩,却不失沉稳。
他把红盒子收入抽屉,打开门,见老太太披著件袄,拄著拐杖站在门外,眼神复杂。
“老太太,这么晚您找我?”
老太太看了看他屋里,犹豫片刻,才压低声音道:“我来劝你几句……那贾张氏,不是个会服软的人,你这次將她逼得太狠了。”
李向东眉头微蹙:“您觉得我该退一步?”
“不是退。”老太太缓缓摇头,“是转个弯。”
她迈步进屋,在椅子上坐下,一手扶著拐杖,一手缓慢地搓著衣角,眼神落在油灯旁的影子里。
“向东,你別忘了,她毕竟在这院子里活了一辈子。你再怎么占理,真要一刀切下去,难保不会有人心生怜悯。”
李向东没有立即回应。
他明白老太太的意思。舆论是刀,刀口向著谁,不在乎是谁先流血,只在乎谁倒下得更重。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那您说,下一步该怎么走?”
老太太的眼里闪过一抹深意,顿了顿,才道:“你不要再主动揭她的短。让她急,让她乱,等她自己露出马脚。”
李向东点点头。他知道老太太的话不无道理,但也清楚,这样的策略对他来说意味著耐心与隱忍。可他不是没做过忍的人。
送走老太太后,他回到桌前,摊开一张薄纸,纸上密密麻麻写著几行字,全是关於近几日院中邻里之间的来往。他笔跡锋利,宛如刀割。每一个名字,每一个动作,哪天谁来过谁家,谁说过哪句话,都被记录得一清二楚。
他不是閒得没事干。他清楚,有些事,不写下来,真到需要时便会被人装糊涂地否认得一乾二净。
第二天一早,鸡鸣刚起,院中那棵老槐树下已围著几人。
“你听说了吗?昨天晚上,贾张氏居然请了胡二姐过夜。”
“胡二姐?那长舌妇?她不是和李向东一直不对付?”
“是啊,你说这贾张氏,又在琢磨什么歪道?”
李向东悄悄站在窗边,目光透过窗纸落在外头人群上。他看得出来,贾张氏开始拉拢人了。这是她的套路,从来不正面回应,只懂绕著圈子找人来替她出头。
到了傍晚,李向东照常出门汲水。刚踏出屋门,就撞见站在院中假装遛鸟的胡二姐。
“哟,这不是李大好人嘛?”她咧嘴一笑,眼神却锐利得像带刺的藤,“昨儿个听说你当面捉了贼,真有你的。”
李向东只淡淡回了句:“胡姐早。”
“早什么早,你倒是说说,那红盒子里到底是啥东西?”她倚著鸟笼,慢悠悠问。
“空的。”
“空的?那你这不就冤枉人了?”
李向东放下水桶,缓缓抬眼看她,语气淡然:“那你去问问贾张氏,她空盒子为何藏在屋后?又为何不敢承认是她的?”
胡二姐一噎,正要反驳,门口却传来咣当一声。
所有人齐齐回头,只见贾张氏扶著门框,脸色煞白,双目怒睁,怒火中烧地吼道:“李向东你个白眼狼!你说我害你,你说我藏红盒子,你倒说说,那红盒子里是我什么?我拿什么害你?”
她的声音高亢,带著浓浓的歇斯底里,把一屋一院的眼睛都吸了过去。
“我冤不冤吶?各位邻居,你们评评理啊!就因为我骂了他几句,他就要把我往死里逼?这院子还有天理吗?”
李向东站在原地,面不改色,淡淡开口:“贾张氏,你该庆幸昨天我没把纸条念出来。那纸条上写的,是你让人塞进我屋里去『断我后路』的计划。我若拿出来,光你这条命都赔不起。”
“你胡说!”贾张氏嘶吼,声音破裂,“你这是污衊!哪有什么纸条?你要有,你倒拿出来!”
“我当然不会现在拿出来。”李向东眼神冷漠,“我等你下一次再动手,再敢让人来我屋门口试一回,我就当著所有人把那纸条贴你家墙上。”
贾张氏喘著粗气,脸色苍白得像石灰,嘴唇发颤。
“你要是再不服,也行。明日我去喊老会计和大伙儿到场,把纸条拿出来,听听你那计划是怎么写的。”他说到这里,语气里带上了锋利的讽刺,“不如咱们就明晚,来一场『公开辩论』,如何?”
眾人一听,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贾张氏咬著牙,突然往后一倒,靠在门框上,一声冷笑:“行!你要斗,那我就陪你斗到底!我不怕!”
但她眼底那一抹惊慌,被李向东看得一清二楚。
她知道,那纸条確实存在。
而李向东也知道,这场戏,还远没有到最热闹的时候。
夜深露重,四合院沉浸在一片潮湿朦朧的寂静中,只有那棵老槐树在夜风中簌簌作响,像是喃喃细语,诉说著这院落里未完的纷爭。贾张氏的破口大骂与李向东的冷静对峙,如两股截然不同的力量,在这狭窄的空间里悄然交锋,摩擦出难以化解的火。
院子里的人已经散了,然而空气中残留的火药味依旧未散。
李向东回到屋中,將门栓拉得紧紧的。他的动作没有多余,沉稳而有节奏,但眼中却闪烁著警觉的光芒。他知道,贾张氏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她那样的人,嘴上不服,心里更不会认输。她越是表现得咬牙切齿,越说明她心中有鬼。
“她今晚估计不会安分。”李向东低声喃喃。
他的目光扫过屋角的一个小木箱,那是他平日用来藏私人物品的地方。抽屉里那张纸条已经不是关键,但那纸条上贾张氏亲手写下的几句话,却足以搅动整座四合院的风波。他知道该纸条不是定罪的武器,而是牵制她的韁绳。
他没有急於动手,他在等,等她更失控,等她真正露出牙齿。
夜过子时,忽有细微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那声音极轻,却又故意不掩——若是有人无意路过,便不会如此轻微;若是贼匪,也不会如此拘谨。李向东嘴角轻勾,心中已然瞭然。
“来了。”他喃喃,手指悄然扣住桌下的木尺,那是他削竹子时留下的物件,边缘锋利,足以自保。
门外的脚步停顿了片刻,继而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咚——咚——”三声,不急不缓。
“李向东,是我。”声音压得很低,是娄小娥。
李向东微微皱眉。此时此刻,娄小娥登门,不可能是为了閒聊。更何况,她和贾张氏素来不睦,平时在院子里看见彼此都要扯上几句,现在却深夜而来,只可能另有所图。
他走到门边,打开一条缝,见她站在门外,披著件旧呢子外套,神情有些侷促,却眼神坚定。
“进来说吧。”他让开身子。
娄小娥进了屋,第一件事便环视四周,確认无人跟隨,这才坐到椅上,压低声音道:“我知道你手上有东西,是关於贾张氏的。”
李向东不动声色,淡淡问:“你怎么知道?”
“她昨天晚上找我,说想让我去找你,套出你有没有证据。她还说只要我帮她……她就答应让我住进她家的后屋。”娄小娥低头,语气中带著一丝屈辱,“我没答应。我不想再被她当枪使。”
李向东眼神沉静,心中却暗生警惕。贾张氏果然急了,开始动用各种手段。
“你来,是想告诉我这个?”
“也不全是。”娄小娥抬眼,语气急促,“我来是想帮你。你若真要斗她,我能帮你打听她那些藏著掖著的事,她跟谁走得近,谁帮她做事,我都能看得出来。”
她的眼中有一丝迫切,一丝希望,甚至……一丝野心。
李向东看著她,没有立刻回应。他在心里衡量著这场突如其来的“投诚”是否值得信任。娄小娥这个人,聪明但不够稳重,嘴快心急,但关键时候倒也有胆识。他需要帮手,但不能要一把隨时可能断裂的刀。
他沉吟片刻,道:“可以。你若真愿意帮我,我也不会亏待你。但我要的不是边新闻,而是能把她钉在墙上的实证。”
娄小娥重重点头:“我明白。我会盯著她,只要她敢有动作,我就来告诉你。”
李向东点点头,没有说更多。
娄小娥走后,院中恢復了寂静。可这份寧静在李向东眼中,已然不是平静,而是风暴前的海面,藏著暗流汹涌。
次日清晨,贾张氏果不其然地再度出现在院子中央,手里拎著一摞纸,嘴里念念有词。
“我要把李向东的行径一一写出来,贴在墙上,让大家看看他到底干了些什么!”她的声音高亢,面部肌肉因激动而微微抽搐。
围观的邻居们面面相覷,不敢贸然表態。昨晚李向东那句“公开辩论”还縈绕耳畔,纸条的事眾人议论纷纷。如今贾张氏反过来要“贴字据”,一时之间,整个院子陷入微妙的沉默。
而李向东却没有出现。他在屋中,坐在窗前,正翻阅一本厚厚的帐册,那是旧年某次邻里集资翻修屋顶的记录。贾张氏在那场集资中以“家中困难”为由未出分文,但却借著帐目不清硬生生从中分了份材料。
他在找旧帐,在做准备。
他知道,这场对峙不会因为贾张氏贴出几张纸就结束。而他也不会因为几句嚷嚷便退却。他要做的,是將那老巫婆编织的谎言,一丝一缕地扯开,让院中每一个人都亲眼看到那层遮羞布之下的齷齪。
他起身,打开抽屉,取出那张纸条。
“就从今晚开始吧。”他低声呢喃,语气坚定如铁。
窗外,贾张氏正歇斯底里地叫囂:“你不是说有纸条吗?你倒是拿出来啊!我倒要看看你能翻出什么来!”
而李向东,只淡然一笑,把纸条收进口袋,缓步走出房门,眼神如锋——
这场斗爭,才刚刚开幕。
李向东从屋內走出那一刻,阳光刚好穿透重重树影,斜斜洒在他肩头,似给他披上一层无形的光。他的脚步不快,却极有分量,每一步都仿佛踩在贾张氏那歇斯底里的吼声上,把那铺天盖地的叫囂压得一点点沉下去。
院子里本就不大,此时所有人的视线都被他吸引了过去。他站在槐树下,微微抬起头看了贾张氏一眼,那一眼,不怒不语,却令贾张氏心里一抖,骂声忽然一顿,像被生生掐住了咽喉。
“贾大娘,”李向东语气平静,“你这几张纸,是给谁看的?”
贾张氏抿了抿嘴,那张纸確实只是她手写的控诉,內容东拼西凑,满是情绪化的指责。她原本只想煽动院里几位老太太,说不定再引来点閒话,把李向东逼得无所遁形。可现在他这般从容地站出来,反倒让她的底气突然泄了一半。
“你……你別跟我打官腔!”贾张氏叉著腰,强撑著语气,“我写的就是真的,你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你自己心里清楚!”
“我心里確实清楚,”李向东轻轻点了点头,转头看向围观的邻居,“你们也听了她连骂三天了,说我抢她家东西,说我暗中害她儿子,说我诬陷她……既然她愿意贴纸条,那咱们今天就一次说清楚。来,大家都別走,既然她贴,我也贴。咱们一块儿贴墙上,让院里人都看看。”
他说完,从怀里掏出几张泛黄的复印纸,一页一页展开,递给最近的一位邻居,那是个话不多却眼睛亮的木匠老何。老何接过一看,眉毛微扬,隨后小声念了出来:“……於某年某月,院中公共屋顶修缮,按户头计资,每户三元六角。贾张氏未缴。事后从王二手中私取旧瓦……”
“这……这不是当年的帐目吗?”老何一愣,把纸交给旁人传阅。
李向东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落在院墙上的锤子,咚咚作响,“那次修屋顶,我清理了帐,每户缴费有清单、有收据,偏她一家不交,却又拿材料。那时我没声张,是觉得邻里之间,没必要为这点钱撕破脸。可今天,她敢反咬我,我就不能再忍。”
贾张氏听得脸色一下煞白,刚要张口,李向东却已抬手打断:“別急,还有呢。”
他又从口袋中取出一张纸,那是娄小娥昨夜塞给他的。她说这张纸是当年她在贾张氏家帮忙打扫时捡到的,是一封未寄出的信,信中贾张氏请人帮忙將她儿子的工分虚报,说是儿子出力多却吃亏,请人“酌情照顾”,话中带贿,笔跡潦草,却铁证如山。
“你敢说我儿子没出力!”贾张氏脸颊抽动,声音尖利起来。
“出力没有,院里人都看著。”李向东面无表情,“他出不出力我不说,你有没有虚报就是另一回事了。这信,是你写的。娄小娥亲手交给我,她说,她当年怕惹祸没敢声张,现在不想再看你顛倒黑白。”
人群中有人开始窃窃私语。邻里之间,不少人早就对贾张氏积怨已久,只是碍於她嘴利,动不动就撒泼打滚,不愿与之爭吵。可李向东今天一张纸一张纸亮出来,句句有据,让人不能不信。
“你这是栽赃!”贾张氏眼睛一翻,猛地蹲地坐下,双手拍著地面,“你个没良心的,欺负我一个老婆子!你们都来看啊,他要把我赶出这院子——”
“你別嚎了。”李向东冷眼扫视过去,语气变得冷硬,“你哭吧闹吧,没人拦你。但你这几张纸,今天我也贴上,咱们从头到尾说清楚,看看谁是贼,谁在演戏。”
贾张氏抬头望他,那眼神从恼怒逐渐转向惶恐。她本以为凭藉几句恶语和院里长年的威慑,可以让李向东退避三舍,可如今她发现,她的那点小聪明和市井伎俩,在这个男人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他不是被动,他是在引她露出马脚,一步步將她逼到墙角。
“你等著……你等著!”她颤声喊著,眼角却不觉浮上一层水光。
李向东並未理会她的恫嚇,而是俯下身,將那几张纸整齐贴在墙上,按得平平整整。那张墙,靠近院门口,是每户人进出必经之地。以后每一次进门,贾张氏都要低头看见自己曾经的作为,像钉子一样钉在眾人目光之下。
他转身,看著已经散了些神的邻居们,缓缓说道:“这不是为了爭谁对谁错,我只想还这个院子一个清净。以后谁若再诬陷、再撒谎,我李向东不会再让了。”
人群中一阵沉默,继而传来几声低低的应声,接著是一声嗓音不高但清晰的讚许:“说得对,咱们住在一个院子,不求多亲,起码別黑白不分。”
贾张氏那蹲坐的身体微微晃了一下,她听见这话像锤子砸在后脑,一时间眼前发黑。她想骂,可却不知道该骂谁。她想哭,可又觉得眼泪是徒劳。
“李向东!”她忽然厉声喊道,嗓音里带著一丝撕裂,“你等著,我不会让你得意太久的!”
“你什么时候不是这么说的?”李向东转身进屋,语气淡然,“但你每次都输了。”
话音未落,门轻轻合上。
而四合院的槐树,在晨风中簌簌摇晃,如同看尽沧桑的老者,静静注视著这一场明爭暗斗的风波,正悄然展开新一幕。
贾张氏瘫坐在地上,脑中一片混沌,似乎连四周那些三三两两议论声都听不清了。她嘴唇乾裂,呼吸变得短促急促,像被什么无形的枷锁紧紧卡住了咽喉,想骂人却发不出声音,想爬起来却发现膝盖像被灌了铅,沉重得动弹不得。
她那双一直锐利如刀的眼睛,此刻却变得空洞,茫然地望著地面。李向东那张脸,那平静到近乎冷酷的神情像一道刺眼的阳光,毫不留情地剥开了她一贯的偽装,把她藏了太久的那些心思一层一层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
她这辈子骂人从没输过,谁要是敢顶嘴,她一哭二闹三上吊,十有八九都能压得对方没脾气。可李向东不一样,他不躲不让,反而像早就等著她出手,然后一步步反击,打得她措手不及。贾张氏的手指一点点收紧,指甲死死掐进掌心,像要从疼痛里找到一点清醒。
而这时,李向东屋內並没有如外人所想的那般轻鬆。虽然他面上平静,可关上门后,他靠著门扇站了半晌,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手指骨节隱隱发白,那是刚才强自压制情绪时留下的痕跡。他不是没情绪,也不是不愤怒,只是他早学会了不能將怒火轻易外泄,因为那只会被人当成软肋。
他低头看了一眼桌上的帐册,那是他这几年一点点整理的邻里记录,从修缮屋顶到院內清洁分工,从哪户借了水桶到谁家什么时候拆了篱笆,统统记得清清楚楚。这不是爱管閒事,而是他知道,只靠嘴皮子是贏不了贾张氏这种人的,她能顛倒黑白,但纸证不会说谎。
“她不甘心。”李向东喃喃低语,声音几不可闻,却篤定得像是从喉底挤出来的一道锈铁,“可她没机会了。”
屋外的脚步声逐渐稀疏,邻居们各自散去,然而空气里那种说不清的张力还未散尽,像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牵著每个人的神经。
黄昏时分,娄小娥提著一篮葫芦来敲门,门没关死,她轻轻推了下,就见李向东正坐在书桌前整理东西,灯光打在他背上,影子拉得长长的。
“李大哥。”娄小娥声音柔和,却藏著一丝试探,“我……我听说今天院子又闹起来了,是贾张氏她……”
她话还没说完,李向东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声:“闹惯了,风大,吹吹就散。”
娄小娥把篮子放下,看著他背影,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这个男人,自从搬进来以后就像个孤岛,从不主动与人亲近,却又在所有关键时候显得冷静而可靠。他不是冷血,而是太清醒了——清醒到看穿人心,也清醒到让人有点怕。
“你別太逞强。”她轻声说,“再强的人,也得喘口气不是?”
李向东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喘得太久,就会忘了往前走。”
娄小娥眼中掠过一丝忧虑。她知道,这场风波不会就此结束。贾张氏那种人,认死理、记仇、嘴碎、又心狠,她越是输得惨,反扑起来越是狠毒。果不其然,第二天清晨,整个四合院的大门上,贴了一张白纸——没有署名,却明晃晃写著:“有人夜里偷偷进贾家灶房偷东西,现已报警,抓到定重判。”
墨跡未乾,字歪歪斜斜,却让人一眼就联想到是谁写的。贾张氏虽然没出现,但她的手段已经出来了。她不再直接喊骂,而是开始用影射、造谣、污衊这些阴狠的招数,在院子里挑拨是非。
院內顿时又炸开了锅。张婶子第一时间凑上来看,嘀咕道:“昨天刚吵完,今天就有人说进了灶房偷东西,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嘛……”
刘木匠蹲在地上抽菸,冷笑一声:“贾老太这一招够毒,骂不过就诬赖偷盗,她真是下得去手。”
李向东站在门前看著那张纸,一言不发,目光却慢慢变冷。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开始。贾张氏不会停,她会变著法地折腾,直到把所有人拖进她的泥潭。
但他也早有准备。他回屋,取出一只老旧的照相机,那是从旧货摊淘来的,平日没人注意。他將镜头对准了自己的门口,又在门楣下装上了一枚小小的铃鐺,用细线连著门栓,只要有人推门,铃鐺就会响。他还在窗边摆了一盆薄荷,那盆虽不起眼,却藏著一张老式录音机,用来录院中动静。
李向东明白,这不是和贾张氏一人之间的爭斗,这是和整个院子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目光之间的对峙。他不怕对抗,他怕的是沉默,是在不知不觉中,被那种无声的流言压垮。
“她可以继续演,”李向东冷静地对自己说,“但这回,我要她知道,演戏,是要付出代价的。”
天色渐暗,风吹得槐树沙沙作响,夜幕一点点低垂下来,四合院里人家的灯光逐一亮起,像黑暗中守著秘密的眼睛。而在这幽深巷陌里,一场更深、更复杂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当然可以,正在为你继续创作这一部分的故事。请稍等片刻……
月色渐浓,四合院深处的砖瓦在银辉下泛著沉沉的冷光。贾张氏蜷坐在炕头,身边炉火已经熄灭多时,房中透著一股晦暗潮湿的味道。她脸上没有了白日里的咬牙切齿,那道贴在门上引得眾人议论纷纷的纸条,反倒像她最后一根压上去的筹码。可她越想越不安,越想越心慌。
“这李向东……”她喃喃自语,语气里夹著几分不可置信和几分惊惧,“怎么就跟条狼似的呢?不动声色地咬一口,骨头都不剩。”她声音低沉沙哑,像是在自问,又像是在与某种无形的敌人较劲。
忽地,她站起身,蹣跚著走到窗前,掀开一角窗帘,屋外的一点灯火映入她那双老眼中。正是李向东家的窗户,还亮著光,投出斜斜一线在地面上。她死死盯著那灯光,仿佛看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
“不行,我得动手快些了。”她嘴角一抽,眼里掠过一丝狠戾。她知道,像李向东这样沉得住气的人,最怕的不是明抢明打,而是被耗著慢慢磨光希望。他是个孤身,没妻没儿,没人能帮他受点罪。而她……她还有手段。
隔壁屋的秦淮茹这时也没睡著。她抱著被子坐在床边,窗外李向东屋中那始终不灭的灯光,也让她心绪不寧。她不是没察觉到最近贾张氏的动作越来越阴狠,那些话、那些纸条、那些“无意”的传言,全都像无形的绳索,一寸寸勒向李向东。而她心里却是复杂极了。
“他到底想干嘛啊?”她轻声喃喃,声音里带著一丝不自觉的埋怨。
李向东,不像四合院里任何一个男人。他不抽菸,不嗓门大,不凑热闹,连个牌局都不参加;可他做事却总有条理,哪怕是修个鸡窝,都能整出图纸和预算帐单。这人啊,像块石头,又像块磁铁——不近人情,却又让人忍不住想靠近。尤其是他每次和贾张氏对上的那种冷静、克制,让秦淮茹在心底生出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但也正是这种安全感,让她无法坦然。
“万一哪天真动手……”她想到这里,下意识地打了个寒颤,“贾张氏那脾气,不惜一切。”
李向东屋里,他正小心地检查著新装的绳铃机关,边上放著一只嵌著镜面的木匣。那是他自己拼装的,里面藏著录音机和反射镜,已经调好角度。角落里,一只陈旧的暖水壶滴滴作响,屋中有种说不出的静。
他转过身,看了一眼墙上的小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写著几行字——
【贾家出门时间:清晨5:20;晚归:19:15;】
【昨夜异常声响时间:1:17,持续27秒】
【邻里动向:张婶子频繁走动,赵四疑似参与传谣】
李向东不相信所谓“人心换人心”的道理,他信的是数据,是证据,是规律。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能將贾张氏彻底拖下水、不容抵赖的机会。她太狡猾,太善於操弄人心,而他,不想用吵架和骂战来浪费精力。他要她身败名裂,要让她从自己的嘴里咽下泼出去的脏水。
这时,门外传来轻微响动——不是风声,而是人的脚步。李向东眉头一挑,立刻熄了灯,整间屋子陷入黑暗。他屏住呼吸,手指轻轻按下匣子上的按钮,屋角录音机开始悄然运作。
“咔噠。”
门口的铃鐺轻响一声。
“谁?”李向东声音突然而冷,像一柄寒刃划破夜幕。
门外那人明显一怔,隨即转身就走,脚步匆促。
李向东打开门,借著天光看见一个瘦小的背影快速钻入黑暗中,方向正是贾张氏屋子。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缓缓关上门。
第二日清晨,四合院再次炸开了锅。
“哎呀!向东家门口贴了告示!”一个小孩尖叫著跑进院子。
眾人纷纷围了过去,只见门上贴著一张白纸,字跡清晰利落:“昨夜有人潜行至本户门前,被铃所惊,现已备录音证据,提醒邻里谨言慎行,偷鸡摸狗者,自重。”
一时间,眾人面面相覷。
张婶子捂著嘴低声道:“这是……向东写的?还备了录音?这可不是闹著玩了。”
刘木匠倒抽一口冷气:“真动起手来,贾家怕是扛不住了。”
屋內,贾张氏看著那告示,眼皮猛跳,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牙齿咬得咯咯响。
“他……他真敢啊!”她几乎尖叫出来,双手颤抖著,“录音?证据?他这是要拿我坐牢啊!”
秦淮茹站在门口,望著这一幕,只觉得整条巷子像一锅滚烫的水,刚刚开始冒泡。她没法不佩服李向东的手段,也越发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安。
他,是不是早就把所有人当作了棋盘中的棋子?
贾张氏猛然转身,扯著嗓子喊道:“你们都瞧见了吧!他这人心狠手辣,居然装铃鐺录音机,这是要整死我啊!”
她说著就往地上一跪,哀嚎著:“老天爷啊!你睁眼看看,这人是要逼死我这个寡妇啊!”
院子里,一片寂静。
可这一次,没有人上前去搀她,也没人附和她的哭声。风吹过槐树,树影在她哭嚎的身影上斑驳晃动,仿佛连老天也沉默不语。眾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了那扇还未打开的木门——李向东的屋子。
那门后,正藏著一个逐渐甦醒的漩涡。
一个,將要吞噬一切虚偽、谎言和恶意的漩涡。
当然,我会为你继续延续这个故事的篇章,保持连贯、深入和丰富,敬请稍候……
李向东坐在桌前,左手缓缓转著一只描金茶杯,里面的茶早已凉透。他目光落在那张布满笔记的白纸上,心中却早已越过纸上的字句,投向更深、更远的计划。
门外,风声裹挟著院中槐叶簌簌作响,带来隱隱低语。那不是树叶的声音,而是人心在四散时生出的摩擦声,是议论、是猜忌、是惧意。他听得出,谁的脚步在门外踟躕,又是谁低声交头接耳。可他並不急,他的每一步,不是为了回应,是为了引出藏在阴影里的那点毒。
他知道,贾张氏不会善罢甘休。她就像是院子里最老的那口井,藏著陈年积水,看似不起眼,却能在不经意间把人拖进深渊。她的办法从来不是正面对抗,而是用谎言和眼泪一点点腐蚀人的信用,让人自乱阵脚。
“你以为你能等到我认输?”李向东低声自语,唇角勾起一丝冷意,“我倒要看看,是谁先耗不住。”
同一时间,贾张氏屋里气氛如冰。她跪了半天,嗓子都喊哑了,也没换来哪怕一个人扶她一把。她望著空荡荡的门槛,眼神从悲凉转向怨毒。
“都冷了心了是吧?一个个看我笑话!”她声音变得尖利,却压得极低,“好,既然你们不管,我就让你们一个个都別想好过。”
她颤颤巍巍地起身,拖著脚往墙角走去。墙角的柜子被她拉开,从里面拿出一只布包。她打开包袱,露出一堆泛黄的旧信、一只掉漆的铜锁、还有几页记得模模糊糊的帐目残本。
这些东西,她藏了很多年了。原本想著有朝一日给儿孙留个底,可现在看来,这或许能派上更大的用场。她已经不再指望眾人能帮她,她要靠自己,靠自己的牙齿撕开李向东偽善的麵皮。
“你不是喜欢讲证据吗?”她冷笑著,將那些信一封封摊开,“那我也来讲一讲你的『证据』。”
夜深了,四合院重归寂静,可每扇门后都藏著翻腾的心思。
秦淮茹这一晚辗转反侧,心绪纷乱。她始终想不明白,李向东为何能忍到这个地步,还能保持那种近乎病態的冷静。他不是不知道流言蜚语的伤人之处,可他就是能不动如山,仿佛在等一个完美的落幕。
“这人……心到底是怎么长的?”她在床上喃喃低语,望著窗外微亮的星光。
第二日,天刚亮,院中已经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张婶子端著脸盆出来倒水,忽然发现院中央的洗衣台上放了一只木盒,盒子敞开著,里面装著几页纸,最上面一张写著——
【李向东过往欠帐清单,附信证】
“哎哟喂!”她惊叫一声,盆都摔了。
不到一刻钟,院子里已经围了一圈人。刘木匠一边揉著眼一边看:“这是……贾张氏搞出来的?”
“谁知道呢。”张婶子皱眉,“不过这事闹得可够大,连那信都拿出来了,是不是过了点?”
“咳,你別说,这上面可真写著李向东的名字,还有日期。”一个年长的男人翻著信,嘴角露出意味不明的弧度。
“真的假的啊?”一个女人探头看去,声音里带著不確定。
眾人议论纷纷,气氛又热闹起来。
贾张氏此刻躲在门后,心里却並不畅快。她以为这样一来,至少能逼得李向东出面解释,哪怕是吵一架也是好的。可她没料到,李向东依旧没有动静。他像一尊石像那样沉默著,甚至连门都不曾推开一下。
“你倒是真沉得住气啊……”她喃喃低语,眉头紧蹙,感觉自己像是拿刀砍在上,一点力气都打不实。
可她不知道,李向东屋中,那些纸页的內容,早已被他一字一句地复製进笔记本中。他甚至找出放大镜,一一核对信中笔跡的重复特徵。那些所谓的“欠帐”时间,与他的生活轨跡完全不符,有些甚至早於他搬入四合院之前。
“假的。”他轻轻吐出两个字,指尖却紧紧扣住杯沿。
“要用假的东西来打我?”他缓缓站起身,双眼如深潭中亮起的冰火,“那你准备好接受真正的反击了吗?”
午后时分,他出门了,步伐沉稳,手中拎著一个旧文件袋。四合院中人都侧目望去,有人想拦,终究被他冷冷一扫而过。
贾张氏也看见了他的身影,心中猛地一跳。她忽然觉得有些不对——李向东不是来爭执的,也不是来辩解的,他手里的袋子……像是握著什么更大的筹码。
“他要干什么?”她怔怔望著那个身影越走越远,心中升起浓重的不安。
这股不安,像雨前压下来的乌云,沉甸甸地悬在她心头。她不敢想,也不愿想,但身体却不受控制地颤了一下。
“別是……真的要把我告了吧?”
她喃喃著,声音里第一次浮出一丝慌乱。
夜色渐深,四合院沉入幽暗的沉寂。月光穿过槐树枝椏,洒在青石铺成的小路上,斑驳陆离,仿佛院子本身也染上一层阴鬱的氛围。夜风卷著草叶的沙沙声,院门口的狗也不知何时停止了吠叫,安静得连谁家的墙缝里老鼠啃食粮米的细响都听得一清二楚。
而李向东,就在这死寂之中,推开了贾张氏屋子的窗。
他的动作极轻,像是夜里潜入鸡窝的小蛇,悄无声息却目標明確。他不急,反而显得从容。窗户卡著一根细木条,他事先早做了准备,一根镰刀柄般粗细的铜钉正好顶住卡榫,一撬,窗子就缓缓被推开了一道缝。
屋內黑漆漆的,只有墙角那盏没熄乾净的煤油灯,残火如豆,偶尔一跳,把壁上的影子拉得极长极斜。
李向东抬头望了一眼那盏灯,鼻尖动了动——是陈旧的陶土味,还有若有若无的香灰味。这屋子几十年没怎么变过,角落里的供桌,罩著红布的箱子,贴满封条的老衣柜……他轻车熟路地绕开地上的几个小木凳,脚下几乎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像极了一个在自己家里踱步的老主人。
直到他走到靠北墙那只深棕色雕的老箱子前,才停下脚步。
他的眼神里终於有了点波动,不是犹豫,也不是悔意,而是一种奇异的讥誚。
“还真把这玩意儿当命根子了。”
箱子上的铜锁泛著绿锈,李向东从怀里掏出一把钥匙,插进去试了一试,却不合。他没有气馁,反而唇角一勾,从鞋底掏出第二把。清脆的“咔噠”声中,锁应声而开。
他轻轻掀开盖子,一层一层掀开红布、油纸,最后那只陶瓷静静地躺在中间。
那是一只青釉描金的瓶,器型修长,颈部带著暗暗凸起的缠枝纹,瓶身绘著一对戏凤,尾翼翘起,羽毛如烟如雾,一看就是旧时的精工细作。这瓶贾张氏常年不肯拿出来示人,连孙子闹著要玩都被她呵斥得连连落泪,说这东西是她压箱底的命,是老贾当年托人送回来的遗物。
“命根子啊。”李向东喃喃,眼底的光如冰渣一样冷,“我倒要看看,没了它,你还怎么作妖。”
他用专门带来的绒布將瓶子一圈圈包好,动作极有条理。那份从容,仿佛不是在偷窃,而是在执行一项既定的惩戒——冷静、无情、带著某种更深层次的报復意味。
“你要吵,就得付出代价。”他低声自语,声音几乎埋进黑夜。
他转身时,脚步仍旧不紧不慢,像一个刚完成晚祷的修士,淡然走出。窗被慢慢合上,又恢復成最初的模样。
可这世上哪有完美的潜行?第二日一早,天还未亮,贾张氏就尖叫了。
那尖叫如毒蛇破壳般突兀,瞬间划破清晨的寧静。
“抢劫啦——抢我命根子啦!!!”
她赤著脚衝出屋门,头髮如同枯草乱舞,双眼几乎凸出眼眶,像个被剥夺灵魂的疯妇。“我的瓶儿!我的瓶儿没啦!!”
秦淮茹第一个赶来,连衣襟都来不及扣上:“张姨!咋了?”
贾张氏扑通一声跪地,双膝重重磕在青石板上,泪眼婆娑,“青釉凤瓶——我压箱底的宝贝——不见啦!谁……谁进我屋啦!”
“你先別急!”秦淮茹嚇了一跳,“昨晚你睡觉门窗都关好了没?”
“我锁了!”她悽厉地喊著,“我上了铜锁的——还加了木栓的!”
“那可能是……不是熟人?”
“狗屁!”贾张氏跳起来,指著院子乱转,“这院里头谁知道那东西在哪?谁知道我箱子下面垫了厚绒布不压碎?!”
眾人瞬间面面相覷。
“李向东!”贾张氏忽然转头,眼睛眯成一条线,声音骤冷,“一定是他!就是他!我就知道他记仇,他来偷的!他知道瓶在哪儿,他早盯我箱子了!”
李向东闻声缓缓走出屋,神情波澜不惊。他穿著洗得发白的布衣,手里还拿著一根竹牙籤,一边剔牙一边看著她狂怒的模样,仿佛只是个无关的看客。
“你说我偷你东西?”他语气轻飘飘,“你有证据?”
“你——”贾张氏被噎住,双唇哆嗦半晌,愣是说不出一句能拿得出手的实证。
“昨晚我门窗紧闭,连饭都没出门吃。”李向东將牙籤扔进门口垃圾桶,“你说我偷,也得拿出点头绪来。我倒想听听,你凭什么断定是我。”
贾张氏一屁股坐在地上,哆哆嗦嗦:“我就知道是你!你阴著一肚子坏水,你就恨我,你想报復我,你就……你就把我命根子抢走了!”
李向东站在晨曦之中,长身玉立,眸色冷得能结霜。
“你要再说一句『抢』,我就真让你看看,什么叫『抢』。”他的声音低沉,带著一种无法辩驳的锋锐,“你那破瓶子,值几个钱?你倒是摆得比人命还高。”
围观眾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间竟无人敢吱声。
而贾张氏,终於在沉默与无助中,眼神浮起一层复杂的怨毒——那不是针对某人,而是对整个世界。
她明白,李向东这次动手,不是为了气她、不是为了瓶子,而是为了打破她最后的一点自信和筹码。
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李向东……比她想像的,要狠得多,也深得多。
风起处,槐叶再落。四合院的风波,才刚刚掀开最初的帘角。
贾张氏坐在地上哆哆嗦嗦地哭了半个时辰,整张脸哭得像乾瘪的红萝卜,皱巴巴一团,眼角那条老年斑也湿了一圈又一圈。她的嘴里喃喃不休,有时候骂李向东,有时候又自顾自地说起当年老贾送她那瓶青釉时的情景,声音断断续续,听在眾人耳中只觉烦躁。
可她那副模样,偏又没人敢上前劝。谁都知道,贾张氏发起疯来,连孙子都不认,更別说院子里的邻居。
“你快別哭啦,再哭出点啥来可就麻烦了。”秦淮茹小声凑过去,眼睛却瞟著李向东那边。她的声音像春日早晨的风,软是软,但一听就是虚的,“张姨,咱要是真怀疑谁,也得讲点证据不是?现在这当口儿,一言不合就说人家偷,咱这话传出去,不好听啊。”
贾张氏猛地一抬头,鼻涕掛在唇边都顾不上擦,声音尖得像杀猪:“你是不是也跟李向东一伙的?!护著他?他给你家送肉了是不是?!你眼瞎啊?!那瓶子就搁我那箱子里头,他最清楚不过了,前两天还故意来我屋『串门』,我那时候就该把他轰出去!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他心里藏著鬼呢!”
李向东站在屋檐下,没动。他嘴角微翘,却没有笑的意思,那是一种冷漠的轻视,好像这一切不过是鸡毛蒜皮的插曲。他不屑去辩驳,也不屑去掩饰,那神情看得旁人都发怵。
“你要是有种,”他终於开口,嗓音平静得像冬天封冻的井水,“就报官。”
这句话像一根锥子,扎在了贾张氏的痛处上。她一怔,脸色变了。她当然不敢去报,那瓶子……若真查下去,说不定还得被翻出些当年不愿人知的老帐。她一辈子护著那瓶子,就是因为它来得不明不白,那年头的事,她心里门儿清。如今让人翻出来,怕是要惹一身骚。
她狠狠抹了把眼泪,哆哆嗦嗦地爬起身来,拍了拍膝盖上的尘土,朝著李向东指了指:“你、你等著……这事没完。”
李向东望著她背影,眼中没有怒意,反而多出一丝极淡的笑意。他知道,这一仗他贏了,但不是彻底。
这女人,嘴巴毒、心思多,但要真让她认输,怕是还得下一剂猛药。
夜又临了。那夜风吹过檐角,呜呜作响,像是有人在低语。整个四合院静得诡异,连墙角的蟋蟀都闭了嘴。李向东坐在屋里,指尖敲著桌面,节奏不急不缓。他的眼神落在对面墙上的影子上,那影子因为灯光晃动而摇曳不定,看起来像一只窥伺中的老猫。
他的思绪不知飘去了哪里。
那瓶青釉凤瓶,如今就静静地躺在他床下一个木箱里。他没有打算卖掉,也没打算毁掉。那东西,值不值钱,他不在乎。他只是想看看,一个向来仗著年纪压人的老太婆,在失去她最心爱的东西之后,还能折腾出什么来。
李向东並非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打算。若不是贾张氏一次次当眾泼他脏水,说他“心肠黑”“偷鸡摸狗”“不孝不敬”,他也不会动这念头。可一个人总是要有底线的,被踩了一次可以忍,被踩了十次,不还手,那不是宽容,是蠢。
“她的眼睛,看东西永远只看自己的需要。”李向东低声道,像是在对谁说,又像是在自语。
那天夜里,他梦见了母亲。
梦中,他还是少年模样,坐在院子里扒著一碗玉米糊。母亲坐在门口,用老旧的手帕擦著眼角,风吹起她发白的鬢髮,却吹不动她瘦小如柴的背影。她没说话,只朝他笑了笑,那笑容里藏著太多沉默。
李向东一觉醒来,胸口发闷。他摸出床下那只木箱,打开,又把瓶子拿出来。他用手抚摸那瓶身上的纹理,指腹划过那一道道暗纹,感受到冰冷的陶土与岁月的沉积。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他迅速將瓶子收起,压好箱盖。
“谁?”
门外那人却停住了,没出声。李向东蹙眉,起身开门,院子里空无一人,只剩一盏风吹摇曳的路灯,洒下晃动的光。
他眯起眼睛,看向墙角那一丛芭蕉,仿佛刚才的声响,是从那后头传来的。
夜风凉了下来,吹得人心头髮紧。他重新关上门,却在门栓落下的剎那,听见屋顶传来轻微的“咯吱”一声。
李向东眉头紧蹙,眼神锐利如刀。
他知道,贾张氏还没死心。那老太婆,恐怕正在琢磨,怎么把瓶子找回来,甚至,怎么借著这件事,把他再一次往死里搅。
可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任人宰割的李向东了。
他眼神落向角落那柄铁锤,嘴角掠过一抹冷意。
“贾张氏,你要是敢再来一次,就別怪我把你的遮羞布都扯下来。”
就在这院子沉入更深一层夜色的时刻,楼上老胡家的窗突然一亮。
有人悄悄把窗帘掀开了一道缝,黑暗中,一双眼睛悄悄注视著李向东的屋子。
风声中,一切仿佛都在酝酿著某种无法预知的变数。
夜色再度沉下,月光无法逃出云层的掩护,只將冷光悄悄涂抹在青石板上。李向东伸手拍了拍裤缝,感觉那只沉甸甸的青釉凤瓶压在心上——它似乎不只是一件物品,而是媒介,是战役的开端。
就在这时,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砰砰闷响得像有人拖著脚,僵硬地靠近他家门口。李向东微微一颤,心跳猛地提速,可脸色依旧平静如常。
“谁?”他低声质问,声音却被夜风扯散。
没有回答,脚步声又靠近了几步,如同有人在门下踱著圈。几秒后,那脚步忽然停住,在门板上“嗒”地轻触了一下。
他握住门把手,手心有些出汗,转动那一刻,他只觉心跳如鼓。“开门吧。”
门外人轻轻咳了两声,低沉地回答:“我——我来还给你个东西。”
李向东皱眉:“什么东西?”
门板被慢慢推开一条缝,外头露出一只戴著灰布手套的手,正拎著一个包扎得严严实实的布包。灯光射出一个模糊的影子。
他警惕上前一步,眼神已聚焦:“让我看看。”
那人將布包递过来,声音沙哑:“这是……那个瓶子,拿去吧。我……我被叫醒的,不知道谁进我家把它放了进去,让我拿出来给你。说是今晚就得解决乾净。”
李向东眯眼看著布包,没有急於接手。门外脚步再度后撤,匆匆闭合了他家门。院子里一下恢復寂静,只有风轻轻摇动窗边的垂帘。
他將布包放在桌上,小心拆开,一层一层褪下封布。青釉凤瓶又出现在眼前,却不如之前那般光洁——瓶颈上仿佛多了一道细碎划痕,釉色也模糊了几分。
“这……被动过了。”他轻声吐气,指腹摩挲裂痕。
脑海中他浮现出那人敛声走过自己门前的样子,可能脚步太重,也可能窸窸窣窣踩到桌角小木盒。那人像被人逼迫,带著“权当结束”的错愕,將瓶子归还。
他抬头,看窗外空亮的院子,只剩几扇窗户偶尔闪光。人群里,总有人关注他,盯著他动向。
——这是贾张氏派人来的。
青釉凤瓶是她爱的唯一遗物,被拿错、被还回,也许能让她安定;但更多的是,给他设下一层重重迷雾——如果他窃到了,就算不被说是贼,至少是“有心”的。
他轻轻敲碎杯边,心里冷得像冬夜井水:“她这手段……她就这么想尽办法吗?”
他站起身,把瓶子擦乾净小心封好,装回床下木箱。他不急著反击,但心中的弦已经绷紧。他知道,这还不是罢手的开始,而只是预演。
第二天,院子里又贴出一张纸条——这次字跡急促、笔锋硬朗,上面写著:
“昨夜午夜有人闯四合院各屋偷窃,警告各户加强防范。若再次盗窃,將留核查照片文件。”
这次警告並非直接针对他,却点得脊樑发凉。围观时,人们交换目光中有怀疑,有警惕,有好奇。没人知道那图啥,但又都觉得事態不对。
秦淮茹走近他家门前,轻声问:“李大哥,这事你听说没?有人偷进你家了么?”
他淡淡点头:“有人来过。但不是偷,是送还。”
她眼底似乎闪过一丝惊讶。可下一刻,她又抬头,將目光拉回他沉静的背影。
她的嘴唇一抖,眼角那层厚厚的脂粉因为血和汗混合,早已变成斑斑点点的泥浆,原本那副自詡端庄的老妇模样,如今在眾人眼中只剩狼狈。
“你——你有本事咱们对簿公堂!”她指著他,声音变得嘶哑。
“你要走这条路,我奉陪。”李向东点了点头,轻声道,“我这帐本上写得一清二楚,邻里见证也不少。你若真想闹,咱就闹到底。”
他这句话不重,却如一记重锤敲在贾张氏的心口。她一下子泄了气,整个人仿佛坍塌下来,脸色泛青,嘴唇哆嗦著,身子一晃,差点再次倒地。
就在这时,一只大手从人群中伸出来,一把扶住她的肩。是她儿子贾东旭,眼神阴鬱,像夜色下的一口深井。
“娘,够了。”他的声音低低的,却极具压迫感。
贾张氏扭头看他,一瞬间像见到了救命稻草,可他脸上的冷漠却如刺骨寒风,將她最后一点依赖也吹得乾乾净净。
“你听见他怎么说我?他在污衊我!你是我亲儿子,你不能眼睁睁看著我被欺负——”
“你真的没放那盒子?”贾东旭淡淡问道。
贾张氏张了张嘴,眼神闪烁,犹豫地回道:“我、我只是想……让他知难而退……”
贾东旭摇头,语气失望至极:“你这是自己挖坑跳。你知道吗?现在整个院子都知道你撒谎。”
“那他呢?他就没错?他不就是想用帐本压我,想把我赶出这院子?”她声音越来越高,几乎在吼。
“你要是再闹下去,就连我也保不了你了。”贾东旭终於低声道,语气中不再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贾张氏身子一僵,眼中闪过一丝呆滯,然后又变成愤怒,转为恨意,她猛然甩开贾东旭的手,踉蹌著从地上爬起来,一边咳嗽一边怒指眾人:“好,好,你们都帮著外人!这四合院不是我一个人的,我看你们哪天也落到我手里,我就不姓贾!”
她跌跌撞撞地往屋里走,每一步都踩得重重的,仿佛脚下是仇人骨灰。门“砰”一声被关上,那声响像是將整个小院的空气都震碎了。
四周再度沉默。
人群散去时,没人说话,却都心照不宣。李向东没有回头,他知道,从这一刻开始,贾张氏不会轻易罢手,而院子里的每个人,也將被迫站队。
而他,也不能再只是那个默默做事、记帐还帐、只管自己的李向东了。
晚上,雨终於落下来了。雨丝细密,夹著风,打在屋檐、石砖、窗欞上,像是一根根琴弦,奏出不安的旋律。李向东坐在灯下,桌上的油灯跳著微光,他面前的帐本上多了一行新字:
“旧债未了,新恨添身。”
他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屋外雨声不停,屋內灯影微微晃动。他知道,一场风波才刚刚开始。
院子里,有的墙早已斑驳,有的门悄然半掩,有的人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而他,必须要比以往更警觉。
因为,贾张氏不会认输,她不会甘心。
她正等著,下一场更大的动静。
夜,愈发深沉了,雨仍没停,密密麻麻的雨脚斜著落下,在屋檐下匯聚成线,哗啦啦地流个不停,像是给这院子披上了一层不断滴水的幕布。地面泥泞不堪,几处排水不畅的角落已积起了小水洼,映著斑驳的灯光,隱隱晃动。
李向东还坐在屋里,背挺得笔直,一如他的性子——不弯,不躲,不妥协。他的指尖在桌面轻敲,一下一下,有节奏却不急躁。他脑海中不断回放著白日发生的一切,尤其是贾东旭在眾人面前的那番话,那副冷淡的神情。
“他终究是她儿子。”李向东喃喃低语,语气中没有怨恨,却也无半点宽容。
他很清楚,贾东旭今日虽出面压制了贾张氏,看似是站在了公道这一边,可那目光中藏著的犹疑与迟疑,却让李向东明白,这人……不会是个可靠的同盟。更何况,母子之间,再深的裂痕,只要不彻底撕破,总有可能缝补。
“这事,怕是才刚开始。”他喃喃道。
门外,突然传来轻微的敲门声。
“谁?”他问。
门缝中探进一张熟悉的小脸,是刘二狗。
“李叔,是我。”
李向东微微皱眉,放下帐本起身,將门拉开一条缝。刘二狗已经换了一身乾衣服,但发梢还滴著水,显然是冒雨跑来的。
“这么晚,干什么?”
“我娘说,让我来提醒你……小心贾张氏。”刘二狗低声说,“她刚才把屋门反锁了,点了炭火,没多久就有人从后巷口进去了,是个穿灰布长褂的男人,我娘说像是——像是以前那个常来討债的『刀疤脸』。”
李向东眉头倏然一动。
“你確定?”
“我不敢凑太近,但那人说话的声儿我听出来了,阴阳怪气的,说什么『这回你可得兑现承诺了』,还说『不就是搞臭一个人嘛,容易得很』……”
李向东听到这,心中已然明了。贾张氏果然不死心,竟然请回了旧日那一帮专干脏活的地痞流氓。那“刀疤脸”,李向东不是没打过交道,三年前曾因一桩借贷纠纷闹进这院子,后来吃了亏离开,竟然又被贾张氏挖了回来。
“你娘说得对。”李向东拍了拍二狗的肩膀,“这事,你別插手。”
“我……我就是想告诉你,別让他们暗中整你。”二狗小声说完,缩了缩脖子,“我回去了。”
门再次关上,李向东转身回屋,却没坐下。他走到屋角,搬开一只老旧的箱子,从里面取出一件风衣,甩了甩雨水,披在身上。雨夜不宜外出,可他心中已然清楚,若今夜不主动出击,那些人就会先他一步,让他被动挨打。
他轻轻推开后门,披著雨帘悄然踏入夜色。
绕过几道墙角,他熟门熟路地摸到贾张氏屋后的那条狭巷。这条巷子平时鲜有人走,因年久失修,地面凹凸不平,踩下去都是积水。但今晚,却隱隱传出几道低语声,在雨中显得格外刺耳。
李向东贴墙而立,凝神听著。
“你就照我说的干。”是贾张氏的声音,压得极低却仍咬牙切齿,“我不要他死,但我要他身败名裂。什么帐本、什么人情,他凭什么站得那样直?”
“明白。”那刀疤男声音沙哑,“搞臭一个人,比打断他骨头还简单。他不是老记帐?明天咱就让他帐本上多几笔——偷人家钱、拿人家东西,眼见的事儿谁还怀疑?”
“还有,那只盒子……”贾张氏冷笑,“你拿去砸破了扔他屋里,再去告诉邻里,说你无意撞见他往盒子里藏首饰。”
“明白,懂了。放心,只要钱到位。”
“钱不是问题,你只要搞定,我让你吃香的喝辣的。”
李向东眼中寒光一闪。他不曾料到,贾张氏竟还想反手做局,一边將自己塑造成冤枉的受害者,一边反咬自己一口。
他深吸一口气,心底却更冷静了几分。
“好,很好。”他低声说。
他知道贾张氏会反扑,却没想到她如此狠毒,连偽证都布置妥当,只等时机一到便一击致命。而她口中的“帐本”与“证据”,无疑是她下手的重点。
这意味著,他的屋,他的物,他的生活细节,从今晚起,都会暴露在敌意中。
不等贾张氏等人商议完,李向东已悄然撤离。他脚步极轻,在泥地上几乎没有声响。绕过几户人家,从另一条小巷绕回自己屋后时,他特地沿墙根巡查了一圈,果然,在窗下不远的水洼旁发现一串深深的脚印——粗壮、沉重,不是贾家人的,而是男人留下的。
“看来,他们是打算今晚就动手。”他在心里冷笑一声。
进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將帐本收入密柜,再反锁上门,连钥匙都藏进了床脚的夹层中。之后,他点起灯,在桌边坐下,神情沉稳如山。
他知道,接下来,自己必须打得更快、守得更紧。不是为了爭一口气,而是因为——一旦输了,他便会从眾人眼中那个“公正严谨”的李向东,变成一个贼、一个骗子、一个靠著帐本兴风作浪的“奸人”。
这是他不能允许的。
屋外,雨还在下,愈发密集。
黑夜像是被什么暗流搅动了,空气中透著不安的躁意。
李向东盯著那只燃著的灯火,眼神渐渐冷峻如铁。他知道,明日一早,那只红盒子必定会出现在他屋中。
但他也早已准备好了一份“回礼”。
这一场在雨夜中酝酿的角力,才刚刚开始。
雨,在黎明前短暂停了。四合院的天井里水跡斑驳,湿滑的石砖泛著一层淡淡的冷意,空气中瀰漫著泥土和潮气的混合味,像是夜里发酵出的怨气,未散尽便被新一天裹挟著捲入这静默无声的晨色之中。
李向东一夜未睡。
他坐在窗前,手里握著一盏温冷的茶,指尖却没有一丝颤动。他的眼睛虽然泛红,但神思清晰,整个人像一把隱在鞘中的刀——沉静、锋利、隨时可以出鞘。
他心里很清楚,那“刀疤脸”会动手的时间,不会选夜里。那种人惯於在人前做局,善於借势——他会挑一个邻居们都出门的清晨,趁人最多的时候动手,让那场“偶然撞见”的戏看起来真到连水都挑不出。
而他的反击,也就在等这一刻。
门外,院子开始有了些声响。炊烟升起,锅铲敲击灶台的声音混杂著鸡鸣狗叫,生活如常地继续,可每一道脚步声在李向东听来,都像是锣鼓响起前的奏鸣。
“吱——”
老木门一声轻响,被人推开了。
那人进来动作极轻,但那一瞬的气息变动,李向东捕捉得清清楚楚。
他没有动。
那人躡手躡脚,穿著一双沾满泥水的布鞋,鞋底带著黄泥印,从门口一点点靠近桌边。他的呼吸带著烟味,还有没散尽的酒气。
“到了。”那人低声咕噥一句,掏出一物,迅速塞进了李向东床边那张柜子底下,动作快得如同拎惯了鸡鸭的手艺人。
但下一秒,一盏油灯啪地亮起。
房內的光骤然驱散阴暗,李向东站在角落,身影如山。他一言不发,目光如鹰。
“你想干什么?”李向东冷冷问。
那人猛一抬头,正是“刀疤脸”。他愣了一瞬,隨即一脸恼怒:“哼,你装什么?大清早就开灯守著,早知道我来?你这是故意——”
“把那东西拿出来。”李向东声音低沉,没有怒意,却透著无法反驳的冷意。
“你……”刀疤脸目光一闪,强硬地笑道,“我不过是路过,怎么了?你这是干什么?一大清早诬陷人?”
“我说,把它拿出来。”李向东一步步走近,脚步稳得像钉子,目光灼灼地锁住他,“你要是不拿,我来拿也行。只不过你怕不怕,我找出来时,邻居都围过来了。”
屋外,確实已有脚步声,左右两边的窗户也有人悄悄推开,呼吸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刀疤脸神情一变,他低头骂了一声,从柜子底下掏出那只红盒子,往桌上一拍:“拿回去!老子不干了!说好的没你这么阴的人——守株待兔?你真当我不知道?”
李向东却不动声色,只是看著他:“你以为你来偷放东西这事没人知道?”
“我……我不过是拿错地方放了……”刀疤脸脸上的刀疤在灯下扭曲如蛇。
“现在就出去。”李向东冷冷地说。
刀疤脸一时间进退维谷,愤愤地骂了一句,转身出门,正撞上在门口徘徊的几户邻居。
“哟,这么早干嘛呢?”三婶假装笑著,却眼神精亮地盯著他手,“这不是……贾张氏那只红盒子?”
“哪儿呢?”刘二狗娘也探头,“你拿著它干啥?不是说丟了吗?”
刀疤脸一愣,手上的盒子几乎藏不住,只好硬著头皮咧嘴:“捡的!我刚在迴廊下捡的!掉在地上的!谁知道谁的?”
“哈,你自己说这盒子是贾张氏的,现在又说不知道是谁的?”三婶眼角一跳,转头望向屋里,“李向东,你说说,这到底是咋回事?”
李向东此时已经站在门口,脸上没有笑意:“他要往我屋里塞这东西,被我当场撞见了。”
这话一出,眾人眼神立刻变了。哪怕是早就对贾张氏颇有微词的几位,此刻也惊讶於她居然会用这种下三滥的招数。
“他自己说了,他就是受人指使。”李向东接著道,眼神扫过眾人,“要我说,这事真不能再忍。”
“我可没说是谁让我乾的!”刀疤脸大喊,“你別胡说八道!”
“哦?”李向东缓缓从怀中拿出一张泛黄的纸条,那是他在巷子中跟踪之后偷偷记下的,“你昨晚进巷子说的每句话,我都记著。还有人听见你喊贾张氏名字,你要不要听听?”
刀疤脸的脸色变了,他突然大声叫道:“你们这些人,就知道逼我!我不过是拿点钱办点事,怎么就都赖我?”
说完,他一把將盒子往地上一扔,扭头就跑,脚步踉蹌,像个败阵的狗。
院子里瞬间炸开了锅。
贾张氏在屋里听见动静,急急忙忙推开门,一出来就看到邻里指指点点,盒子摔在地上滚了两圈,落在门前。
她的脸色“唰”地一白,然后泛青,最后血色全无。
“你们干嘛?围著我家门口做什么?”
“你自己问问你请来的人干的啥好事吧。”李向东声音平稳,“明摆著的事,还能狡辩?”
贾张氏一时间语塞,只得怒目而视:“我、我不承认!你没有证据!”
李向东弯腰拾起那盒子,放在手心,淡淡地说:“好,你要证据是吧?我这里可不止一个人能作证。”
说罢,他看向窗边,几个邻里纷纷点头,还有人开口:“我们都看见那刀疤脸从她屋后出来了。”
贾张氏只觉脑中“嗡”的一声,一口气卡在胸口,直衝脑门,身子一晃,几乎要站不稳。
可她还是咬著牙,咬得血都渗进嘴里。
她知道,一旦今天这事坐实,她在这四合院的威望將彻底崩塌。再多的骂街,再多的蛮横,也盖不过“陷害邻里”的恶名。
但她不会认输。
她的眼神慢慢阴冷,死死盯著李向东,像蛇吐著信子,盘踞在阴影里等待下一次咬人。
李向东看得出她眼中的狠意,却毫不畏惧。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贾张氏不会善罢甘休,但他——更不会后退。
他轻声说:“我等你下一招。”然后,转身进了屋,把那扇老木门关得严严实实。门后灯光仍亮,照在他眉眼上,像铁一般不动。
月亮掛上了树梢,薄雾从院落的砖缝里悄悄升腾,將四合院的每一寸空气都渲染得朦朧而潮湿。夜色像沉入水底的墨,深不见底,而李向东的房中却还亮著灯。那盏老式油灯发出温柔而稳定的光,投射在窗纸上,勾勒出他站立的身影,轮廓清晰,仿佛雕刻。
他没有坐下,一直在屋里缓慢踱步,手里握著那只红盒子,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不怕贾张氏。他怕的是,这场斗爭背后那层黏腻不清的算计。一个贾张氏就像一个鱼鉤,背后还藏著整根鱼线,而那鱼线尽头的手是谁,暂时还未露面。
“她不会就这么收手。”他低声自语,声音低得几乎和夜风混在一起。
忽然,一阵敲门声打破夜的静謐。
“李向东,是我。”
是聋老太太的声音。她语调乾涩,却不失沉稳。
他把红盒子收入抽屉,打开门,见老太太披著件袄,拄著拐杖站在门外,眼神复杂。
“老太太,这么晚您找我?”
老太太看了看他屋里,犹豫片刻,才压低声音道:“我来劝你几句……那贾张氏,不是个会服软的人,你这次將她逼得太狠了。”
李向东眉头微蹙:“您觉得我该退一步?”
“不是退。”老太太缓缓摇头,“是转个弯。”
她迈步进屋,在椅子上坐下,一手扶著拐杖,一手缓慢地搓著衣角,眼神落在油灯旁的影子里。
“向东,你別忘了,她毕竟在这院子里活了一辈子。你再怎么占理,真要一刀切下去,难保不会有人心生怜悯。”
李向东没有立即回应。
他明白老太太的意思。舆论是刀,刀口向著谁,不在乎是谁先流血,只在乎谁倒下得更重。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那您说,下一步该怎么走?”
老太太的眼里闪过一抹深意,顿了顿,才道:“你不要再主动揭她的短。让她急,让她乱,等她自己露出马脚。”
李向东点点头。他知道老太太的话不无道理,但也清楚,这样的策略对他来说意味著耐心与隱忍。可他不是没做过忍的人。
送走老太太后,他回到桌前,摊开一张薄纸,纸上密密麻麻写著几行字,全是关於近几日院中邻里之间的来往。他笔跡锋利,宛如刀割。每一个名字,每一个动作,哪天谁来过谁家,谁说过哪句话,都被记录得一清二楚。
他不是閒得没事干。他清楚,有些事,不写下来,真到需要时便会被人装糊涂地否认得一乾二净。
第二天一早,鸡鸣刚起,院中那棵老槐树下已围著几人。
“你听说了吗?昨天晚上,贾张氏居然请了胡二姐过夜。”
“胡二姐?那长舌妇?她不是和李向东一直不对付?”
“是啊,你说这贾张氏,又在琢磨什么歪道?”
李向东悄悄站在窗边,目光透过窗纸落在外头人群上。他看得出来,贾张氏开始拉拢人了。这是她的套路,从来不正面回应,只懂绕著圈子找人来替她出头。
到了傍晚,李向东照常出门汲水。刚踏出屋门,就撞见站在院中假装遛鸟的胡二姐。
“哟,这不是李大好人嘛?”她咧嘴一笑,眼神却锐利得像带刺的藤,“昨儿个听说你当面捉了贼,真有你的。”
李向东只淡淡回了句:“胡姐早。”
“早什么早,你倒是说说,那红盒子里到底是啥东西?”她倚著鸟笼,慢悠悠问。
“空的。”
“空的?那你这不就冤枉人了?”
李向东放下水桶,缓缓抬眼看她,语气淡然:“那你去问问贾张氏,她空盒子为何藏在屋后?又为何不敢承认是她的?”
胡二姐一噎,正要反驳,门口却传来咣当一声。
所有人齐齐回头,只见贾张氏扶著门框,脸色煞白,双目怒睁,怒火中烧地吼道:“李向东你个白眼狼!你说我害你,你说我藏红盒子,你倒说说,那红盒子里是我什么?我拿什么害你?”
她的声音高亢,带著浓浓的歇斯底里,把一屋一院的眼睛都吸了过去。
“我冤不冤吶?各位邻居,你们评评理啊!就因为我骂了他几句,他就要把我往死里逼?这院子还有天理吗?”
李向东站在原地,面不改色,淡淡开口:“贾张氏,你该庆幸昨天我没把纸条念出来。那纸条上写的,是你让人塞进我屋里去『断我后路』的计划。我若拿出来,光你这条命都赔不起。”
“你胡说!”贾张氏嘶吼,声音破裂,“你这是污衊!哪有什么纸条?你要有,你倒拿出来!”
“我当然不会现在拿出来。”李向东眼神冷漠,“我等你下一次再动手,再敢让人来我屋门口试一回,我就当著所有人把那纸条贴你家墙上。”
贾张氏喘著粗气,脸色苍白得像石灰,嘴唇发颤。
“你要是再不服,也行。明日我去喊老会计和大伙儿到场,把纸条拿出来,听听你那计划是怎么写的。”他说到这里,语气里带上了锋利的讽刺,“不如咱们就明晚,来一场『公开辩论』,如何?”
眾人一听,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贾张氏咬著牙,突然往后一倒,靠在门框上,一声冷笑:“行!你要斗,那我就陪你斗到底!我不怕!”
但她眼底那一抹惊慌,被李向东看得一清二楚。
她知道,那纸条確实存在。
而李向东也知道,这场戏,还远没有到最热闹的时候。
夜深露重,四合院沉浸在一片潮湿朦朧的寂静中,只有那棵老槐树在夜风中簌簌作响,像是喃喃细语,诉说著这院落里未完的纷爭。贾张氏的破口大骂与李向东的冷静对峙,如两股截然不同的力量,在这狭窄的空间里悄然交锋,摩擦出难以化解的火。
院子里的人已经散了,然而空气中残留的火药味依旧未散。
李向东回到屋中,將门栓拉得紧紧的。他的动作没有多余,沉稳而有节奏,但眼中却闪烁著警觉的光芒。他知道,贾张氏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她那样的人,嘴上不服,心里更不会认输。她越是表现得咬牙切齿,越说明她心中有鬼。
“她今晚估计不会安分。”李向东低声喃喃。
他的目光扫过屋角的一个小木箱,那是他平日用来藏私人物品的地方。抽屉里那张纸条已经不是关键,但那纸条上贾张氏亲手写下的几句话,却足以搅动整座四合院的风波。他知道该纸条不是定罪的武器,而是牵制她的韁绳。
他没有急於动手,他在等,等她更失控,等她真正露出牙齿。
夜过子时,忽有细微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那声音极轻,却又故意不掩——若是有人无意路过,便不会如此轻微;若是贼匪,也不会如此拘谨。李向东嘴角轻勾,心中已然瞭然。
“来了。”他喃喃,手指悄然扣住桌下的木尺,那是他削竹子时留下的物件,边缘锋利,足以自保。
门外的脚步停顿了片刻,继而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咚——咚——”三声,不急不缓。
“李向东,是我。”声音压得很低,是娄小娥。
李向东微微皱眉。此时此刻,娄小娥登门,不可能是为了閒聊。更何况,她和贾张氏素来不睦,平时在院子里看见彼此都要扯上几句,现在却深夜而来,只可能另有所图。
他走到门边,打开一条缝,见她站在门外,披著件旧呢子外套,神情有些侷促,却眼神坚定。
“进来说吧。”他让开身子。
娄小娥进了屋,第一件事便环视四周,確认无人跟隨,这才坐到椅上,压低声音道:“我知道你手上有东西,是关於贾张氏的。”
李向东不动声色,淡淡问:“你怎么知道?”
“她昨天晚上找我,说想让我去找你,套出你有没有证据。她还说只要我帮她……她就答应让我住进她家的后屋。”娄小娥低头,语气中带著一丝屈辱,“我没答应。我不想再被她当枪使。”
李向东眼神沉静,心中却暗生警惕。贾张氏果然急了,开始动用各种手段。
“你来,是想告诉我这个?”
“也不全是。”娄小娥抬眼,语气急促,“我来是想帮你。你若真要斗她,我能帮你打听她那些藏著掖著的事,她跟谁走得近,谁帮她做事,我都能看得出来。”
她的眼中有一丝迫切,一丝希望,甚至……一丝野心。
李向东看著她,没有立刻回应。他在心里衡量著这场突如其来的“投诚”是否值得信任。娄小娥这个人,聪明但不够稳重,嘴快心急,但关键时候倒也有胆识。他需要帮手,但不能要一把隨时可能断裂的刀。
他沉吟片刻,道:“可以。你若真愿意帮我,我也不会亏待你。但我要的不是边新闻,而是能把她钉在墙上的实证。”
娄小娥重重点头:“我明白。我会盯著她,只要她敢有动作,我就来告诉你。”
李向东点点头,没有说更多。
娄小娥走后,院中恢復了寂静。可这份寧静在李向东眼中,已然不是平静,而是风暴前的海面,藏著暗流汹涌。
次日清晨,贾张氏果不其然地再度出现在院子中央,手里拎著一摞纸,嘴里念念有词。
“我要把李向东的行径一一写出来,贴在墙上,让大家看看他到底干了些什么!”她的声音高亢,面部肌肉因激动而微微抽搐。
围观的邻居们面面相覷,不敢贸然表態。昨晚李向东那句“公开辩论”还縈绕耳畔,纸条的事眾人议论纷纷。如今贾张氏反过来要“贴字据”,一时之间,整个院子陷入微妙的沉默。
而李向东却没有出现。他在屋中,坐在窗前,正翻阅一本厚厚的帐册,那是旧年某次邻里集资翻修屋顶的记录。贾张氏在那场集资中以“家中困难”为由未出分文,但却借著帐目不清硬生生从中分了份材料。
他在找旧帐,在做准备。
他知道,这场对峙不会因为贾张氏贴出几张纸就结束。而他也不会因为几句嚷嚷便退却。他要做的,是將那老巫婆编织的谎言,一丝一缕地扯开,让院中每一个人都亲眼看到那层遮羞布之下的齷齪。
他起身,打开抽屉,取出那张纸条。
“就从今晚开始吧。”他低声呢喃,语气坚定如铁。
窗外,贾张氏正歇斯底里地叫囂:“你不是说有纸条吗?你倒是拿出来啊!我倒要看看你能翻出什么来!”
而李向东,只淡然一笑,把纸条收进口袋,缓步走出房门,眼神如锋——
这场斗爭,才刚刚开幕。
李向东从屋內走出那一刻,阳光刚好穿透重重树影,斜斜洒在他肩头,似给他披上一层无形的光。他的脚步不快,却极有分量,每一步都仿佛踩在贾张氏那歇斯底里的吼声上,把那铺天盖地的叫囂压得一点点沉下去。
院子里本就不大,此时所有人的视线都被他吸引了过去。他站在槐树下,微微抬起头看了贾张氏一眼,那一眼,不怒不语,却令贾张氏心里一抖,骂声忽然一顿,像被生生掐住了咽喉。
“贾大娘,”李向东语气平静,“你这几张纸,是给谁看的?”
贾张氏抿了抿嘴,那张纸確实只是她手写的控诉,內容东拼西凑,满是情绪化的指责。她原本只想煽动院里几位老太太,说不定再引来点閒话,把李向东逼得无所遁形。可现在他这般从容地站出来,反倒让她的底气突然泄了一半。
“你……你別跟我打官腔!”贾张氏叉著腰,强撑著语气,“我写的就是真的,你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你自己心里清楚!”
“我心里確实清楚,”李向东轻轻点了点头,转头看向围观的邻居,“你们也听了她连骂三天了,说我抢她家东西,说我暗中害她儿子,说我诬陷她……既然她愿意贴纸条,那咱们今天就一次说清楚。来,大家都別走,既然她贴,我也贴。咱们一块儿贴墙上,让院里人都看看。”
他说完,从怀里掏出几张泛黄的复印纸,一页一页展开,递给最近的一位邻居,那是个话不多却眼睛亮的木匠老何。老何接过一看,眉毛微扬,隨后小声念了出来:“……於某年某月,院中公共屋顶修缮,按户头计资,每户三元六角。贾张氏未缴。事后从王二手中私取旧瓦……”
“这……这不是当年的帐目吗?”老何一愣,把纸交给旁人传阅。
李向东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落在院墙上的锤子,咚咚作响,“那次修屋顶,我清理了帐,每户缴费有清单、有收据,偏她一家不交,却又拿材料。那时我没声张,是觉得邻里之间,没必要为这点钱撕破脸。可今天,她敢反咬我,我就不能再忍。”
贾张氏听得脸色一下煞白,刚要张口,李向东却已抬手打断:“別急,还有呢。”
他又从口袋中取出一张纸,那是娄小娥昨夜塞给他的。她说这张纸是当年她在贾张氏家帮忙打扫时捡到的,是一封未寄出的信,信中贾张氏请人帮忙將她儿子的工分虚报,说是儿子出力多却吃亏,请人“酌情照顾”,话中带贿,笔跡潦草,却铁证如山。
“你敢说我儿子没出力!”贾张氏脸颊抽动,声音尖利起来。
“出力没有,院里人都看著。”李向东面无表情,“他出不出力我不说,你有没有虚报就是另一回事了。这信,是你写的。娄小娥亲手交给我,她说,她当年怕惹祸没敢声张,现在不想再看你顛倒黑白。”
人群中有人开始窃窃私语。邻里之间,不少人早就对贾张氏积怨已久,只是碍於她嘴利,动不动就撒泼打滚,不愿与之爭吵。可李向东今天一张纸一张纸亮出来,句句有据,让人不能不信。
“你这是栽赃!”贾张氏眼睛一翻,猛地蹲地坐下,双手拍著地面,“你个没良心的,欺负我一个老婆子!你们都来看啊,他要把我赶出这院子——”
“你別嚎了。”李向东冷眼扫视过去,语气变得冷硬,“你哭吧闹吧,没人拦你。但你这几张纸,今天我也贴上,咱们从头到尾说清楚,看看谁是贼,谁在演戏。”
贾张氏抬头望他,那眼神从恼怒逐渐转向惶恐。她本以为凭藉几句恶语和院里长年的威慑,可以让李向东退避三舍,可如今她发现,她的那点小聪明和市井伎俩,在这个男人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他不是被动,他是在引她露出马脚,一步步將她逼到墙角。
“你等著……你等著!”她颤声喊著,眼角却不觉浮上一层水光。
李向东並未理会她的恫嚇,而是俯下身,將那几张纸整齐贴在墙上,按得平平整整。那张墙,靠近院门口,是每户人进出必经之地。以后每一次进门,贾张氏都要低头看见自己曾经的作为,像钉子一样钉在眾人目光之下。
他转身,看著已经散了些神的邻居们,缓缓说道:“这不是为了爭谁对谁错,我只想还这个院子一个清净。以后谁若再诬陷、再撒谎,我李向东不会再让了。”
人群中一阵沉默,继而传来几声低低的应声,接著是一声嗓音不高但清晰的讚许:“说得对,咱们住在一个院子,不求多亲,起码別黑白不分。”
贾张氏那蹲坐的身体微微晃了一下,她听见这话像锤子砸在后脑,一时间眼前发黑。她想骂,可却不知道该骂谁。她想哭,可又觉得眼泪是徒劳。
“李向东!”她忽然厉声喊道,嗓音里带著一丝撕裂,“你等著,我不会让你得意太久的!”
“你什么时候不是这么说的?”李向东转身进屋,语气淡然,“但你每次都输了。”
话音未落,门轻轻合上。
而四合院的槐树,在晨风中簌簌摇晃,如同看尽沧桑的老者,静静注视著这一场明爭暗斗的风波,正悄然展开新一幕。
贾张氏瘫坐在地上,脑中一片混沌,似乎连四周那些三三两两议论声都听不清了。她嘴唇乾裂,呼吸变得短促急促,像被什么无形的枷锁紧紧卡住了咽喉,想骂人却发不出声音,想爬起来却发现膝盖像被灌了铅,沉重得动弹不得。
她那双一直锐利如刀的眼睛,此刻却变得空洞,茫然地望著地面。李向东那张脸,那平静到近乎冷酷的神情像一道刺眼的阳光,毫不留情地剥开了她一贯的偽装,把她藏了太久的那些心思一层一层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
她这辈子骂人从没输过,谁要是敢顶嘴,她一哭二闹三上吊,十有八九都能压得对方没脾气。可李向东不一样,他不躲不让,反而像早就等著她出手,然后一步步反击,打得她措手不及。贾张氏的手指一点点收紧,指甲死死掐进掌心,像要从疼痛里找到一点清醒。
而这时,李向东屋內並没有如外人所想的那般轻鬆。虽然他面上平静,可关上门后,他靠著门扇站了半晌,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手指骨节隱隱发白,那是刚才强自压制情绪时留下的痕跡。他不是没情绪,也不是不愤怒,只是他早学会了不能將怒火轻易外泄,因为那只会被人当成软肋。
他低头看了一眼桌上的帐册,那是他这几年一点点整理的邻里记录,从修缮屋顶到院內清洁分工,从哪户借了水桶到谁家什么时候拆了篱笆,统统记得清清楚楚。这不是爱管閒事,而是他知道,只靠嘴皮子是贏不了贾张氏这种人的,她能顛倒黑白,但纸证不会说谎。
“她不甘心。”李向东喃喃低语,声音几不可闻,却篤定得像是从喉底挤出来的一道锈铁,“可她没机会了。”
屋外的脚步声逐渐稀疏,邻居们各自散去,然而空气里那种说不清的张力还未散尽,像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牵著每个人的神经。
黄昏时分,娄小娥提著一篮葫芦来敲门,门没关死,她轻轻推了下,就见李向东正坐在书桌前整理东西,灯光打在他背上,影子拉得长长的。
“李大哥。”娄小娥声音柔和,却藏著一丝试探,“我……我听说今天院子又闹起来了,是贾张氏她……”
她话还没说完,李向东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声:“闹惯了,风大,吹吹就散。”
娄小娥把篮子放下,看著他背影,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这个男人,自从搬进来以后就像个孤岛,从不主动与人亲近,却又在所有关键时候显得冷静而可靠。他不是冷血,而是太清醒了——清醒到看穿人心,也清醒到让人有点怕。
“你別太逞强。”她轻声说,“再强的人,也得喘口气不是?”
李向东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喘得太久,就会忘了往前走。”
娄小娥眼中掠过一丝忧虑。她知道,这场风波不会就此结束。贾张氏那种人,认死理、记仇、嘴碎、又心狠,她越是输得惨,反扑起来越是狠毒。果不其然,第二天清晨,整个四合院的大门上,贴了一张白纸——没有署名,却明晃晃写著:“有人夜里偷偷进贾家灶房偷东西,现已报警,抓到定重判。”
墨跡未乾,字歪歪斜斜,却让人一眼就联想到是谁写的。贾张氏虽然没出现,但她的手段已经出来了。她不再直接喊骂,而是开始用影射、造谣、污衊这些阴狠的招数,在院子里挑拨是非。
院內顿时又炸开了锅。张婶子第一时间凑上来看,嘀咕道:“昨天刚吵完,今天就有人说进了灶房偷东西,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嘛……”
刘木匠蹲在地上抽菸,冷笑一声:“贾老太这一招够毒,骂不过就诬赖偷盗,她真是下得去手。”
李向东站在门前看著那张纸,一言不发,目光却慢慢变冷。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开始。贾张氏不会停,她会变著法地折腾,直到把所有人拖进她的泥潭。
但他也早有准备。他回屋,取出一只老旧的照相机,那是从旧货摊淘来的,平日没人注意。他將镜头对准了自己的门口,又在门楣下装上了一枚小小的铃鐺,用细线连著门栓,只要有人推门,铃鐺就会响。他还在窗边摆了一盆薄荷,那盆虽不起眼,却藏著一张老式录音机,用来录院中动静。
李向东明白,这不是和贾张氏一人之间的爭斗,这是和整个院子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目光之间的对峙。他不怕对抗,他怕的是沉默,是在不知不觉中,被那种无声的流言压垮。
“她可以继续演,”李向东冷静地对自己说,“但这回,我要她知道,演戏,是要付出代价的。”
天色渐暗,风吹得槐树沙沙作响,夜幕一点点低垂下来,四合院里人家的灯光逐一亮起,像黑暗中守著秘密的眼睛。而在这幽深巷陌里,一场更深、更复杂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当然可以,正在为你继续创作这一部分的故事。请稍等片刻……
月色渐浓,四合院深处的砖瓦在银辉下泛著沉沉的冷光。贾张氏蜷坐在炕头,身边炉火已经熄灭多时,房中透著一股晦暗潮湿的味道。她脸上没有了白日里的咬牙切齿,那道贴在门上引得眾人议论纷纷的纸条,反倒像她最后一根压上去的筹码。可她越想越不安,越想越心慌。
“这李向东……”她喃喃自语,语气里夹著几分不可置信和几分惊惧,“怎么就跟条狼似的呢?不动声色地咬一口,骨头都不剩。”她声音低沉沙哑,像是在自问,又像是在与某种无形的敌人较劲。
忽地,她站起身,蹣跚著走到窗前,掀开一角窗帘,屋外的一点灯火映入她那双老眼中。正是李向东家的窗户,还亮著光,投出斜斜一线在地面上。她死死盯著那灯光,仿佛看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
“不行,我得动手快些了。”她嘴角一抽,眼里掠过一丝狠戾。她知道,像李向东这样沉得住气的人,最怕的不是明抢明打,而是被耗著慢慢磨光希望。他是个孤身,没妻没儿,没人能帮他受点罪。而她……她还有手段。
隔壁屋的秦淮茹这时也没睡著。她抱著被子坐在床边,窗外李向东屋中那始终不灭的灯光,也让她心绪不寧。她不是没察觉到最近贾张氏的动作越来越阴狠,那些话、那些纸条、那些“无意”的传言,全都像无形的绳索,一寸寸勒向李向东。而她心里却是复杂极了。
“他到底想干嘛啊?”她轻声喃喃,声音里带著一丝不自觉的埋怨。
李向东,不像四合院里任何一个男人。他不抽菸,不嗓门大,不凑热闹,连个牌局都不参加;可他做事却总有条理,哪怕是修个鸡窝,都能整出图纸和预算帐单。这人啊,像块石头,又像块磁铁——不近人情,却又让人忍不住想靠近。尤其是他每次和贾张氏对上的那种冷静、克制,让秦淮茹在心底生出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但也正是这种安全感,让她无法坦然。
“万一哪天真动手……”她想到这里,下意识地打了个寒颤,“贾张氏那脾气,不惜一切。”
李向东屋里,他正小心地检查著新装的绳铃机关,边上放著一只嵌著镜面的木匣。那是他自己拼装的,里面藏著录音机和反射镜,已经调好角度。角落里,一只陈旧的暖水壶滴滴作响,屋中有种说不出的静。
他转过身,看了一眼墙上的小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写著几行字——
【贾家出门时间:清晨5:20;晚归:19:15;】
【昨夜异常声响时间:1:17,持续27秒】
【邻里动向:张婶子频繁走动,赵四疑似参与传谣】
李向东不相信所谓“人心换人心”的道理,他信的是数据,是证据,是规律。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能將贾张氏彻底拖下水、不容抵赖的机会。她太狡猾,太善於操弄人心,而他,不想用吵架和骂战来浪费精力。他要她身败名裂,要让她从自己的嘴里咽下泼出去的脏水。
这时,门外传来轻微响动——不是风声,而是人的脚步。李向东眉头一挑,立刻熄了灯,整间屋子陷入黑暗。他屏住呼吸,手指轻轻按下匣子上的按钮,屋角录音机开始悄然运作。
“咔噠。”
门口的铃鐺轻响一声。
“谁?”李向东声音突然而冷,像一柄寒刃划破夜幕。
门外那人明显一怔,隨即转身就走,脚步匆促。
李向东打开门,借著天光看见一个瘦小的背影快速钻入黑暗中,方向正是贾张氏屋子。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缓缓关上门。
第二日清晨,四合院再次炸开了锅。
“哎呀!向东家门口贴了告示!”一个小孩尖叫著跑进院子。
眾人纷纷围了过去,只见门上贴著一张白纸,字跡清晰利落:“昨夜有人潜行至本户门前,被铃所惊,现已备录音证据,提醒邻里谨言慎行,偷鸡摸狗者,自重。”
一时间,眾人面面相覷。
张婶子捂著嘴低声道:“这是……向东写的?还备了录音?这可不是闹著玩了。”
刘木匠倒抽一口冷气:“真动起手来,贾家怕是扛不住了。”
屋內,贾张氏看著那告示,眼皮猛跳,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牙齿咬得咯咯响。
“他……他真敢啊!”她几乎尖叫出来,双手颤抖著,“录音?证据?他这是要拿我坐牢啊!”
秦淮茹站在门口,望著这一幕,只觉得整条巷子像一锅滚烫的水,刚刚开始冒泡。她没法不佩服李向东的手段,也越发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安。
他,是不是早就把所有人当作了棋盘中的棋子?
贾张氏猛然转身,扯著嗓子喊道:“你们都瞧见了吧!他这人心狠手辣,居然装铃鐺录音机,这是要整死我啊!”
她说著就往地上一跪,哀嚎著:“老天爷啊!你睁眼看看,这人是要逼死我这个寡妇啊!”
院子里,一片寂静。
可这一次,没有人上前去搀她,也没人附和她的哭声。风吹过槐树,树影在她哭嚎的身影上斑驳晃动,仿佛连老天也沉默不语。眾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了那扇还未打开的木门——李向东的屋子。
那门后,正藏著一个逐渐甦醒的漩涡。
一个,將要吞噬一切虚偽、谎言和恶意的漩涡。
当然,我会为你继续延续这个故事的篇章,保持连贯、深入和丰富,敬请稍候……
李向东坐在桌前,左手缓缓转著一只描金茶杯,里面的茶早已凉透。他目光落在那张布满笔记的白纸上,心中却早已越过纸上的字句,投向更深、更远的计划。
门外,风声裹挟著院中槐叶簌簌作响,带来隱隱低语。那不是树叶的声音,而是人心在四散时生出的摩擦声,是议论、是猜忌、是惧意。他听得出,谁的脚步在门外踟躕,又是谁低声交头接耳。可他並不急,他的每一步,不是为了回应,是为了引出藏在阴影里的那点毒。
他知道,贾张氏不会善罢甘休。她就像是院子里最老的那口井,藏著陈年积水,看似不起眼,却能在不经意间把人拖进深渊。她的办法从来不是正面对抗,而是用谎言和眼泪一点点腐蚀人的信用,让人自乱阵脚。
“你以为你能等到我认输?”李向东低声自语,唇角勾起一丝冷意,“我倒要看看,是谁先耗不住。”
同一时间,贾张氏屋里气氛如冰。她跪了半天,嗓子都喊哑了,也没换来哪怕一个人扶她一把。她望著空荡荡的门槛,眼神从悲凉转向怨毒。
“都冷了心了是吧?一个个看我笑话!”她声音变得尖利,却压得极低,“好,既然你们不管,我就让你们一个个都別想好过。”
她颤颤巍巍地起身,拖著脚往墙角走去。墙角的柜子被她拉开,从里面拿出一只布包。她打开包袱,露出一堆泛黄的旧信、一只掉漆的铜锁、还有几页记得模模糊糊的帐目残本。
这些东西,她藏了很多年了。原本想著有朝一日给儿孙留个底,可现在看来,这或许能派上更大的用场。她已经不再指望眾人能帮她,她要靠自己,靠自己的牙齿撕开李向东偽善的麵皮。
“你不是喜欢讲证据吗?”她冷笑著,將那些信一封封摊开,“那我也来讲一讲你的『证据』。”
夜深了,四合院重归寂静,可每扇门后都藏著翻腾的心思。
秦淮茹这一晚辗转反侧,心绪纷乱。她始终想不明白,李向东为何能忍到这个地步,还能保持那种近乎病態的冷静。他不是不知道流言蜚语的伤人之处,可他就是能不动如山,仿佛在等一个完美的落幕。
“这人……心到底是怎么长的?”她在床上喃喃低语,望著窗外微亮的星光。
第二日,天刚亮,院中已经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张婶子端著脸盆出来倒水,忽然发现院中央的洗衣台上放了一只木盒,盒子敞开著,里面装著几页纸,最上面一张写著——
【李向东过往欠帐清单,附信证】
“哎哟喂!”她惊叫一声,盆都摔了。
不到一刻钟,院子里已经围了一圈人。刘木匠一边揉著眼一边看:“这是……贾张氏搞出来的?”
“谁知道呢。”张婶子皱眉,“不过这事闹得可够大,连那信都拿出来了,是不是过了点?”
“咳,你別说,这上面可真写著李向东的名字,还有日期。”一个年长的男人翻著信,嘴角露出意味不明的弧度。
“真的假的啊?”一个女人探头看去,声音里带著不確定。
眾人议论纷纷,气氛又热闹起来。
贾张氏此刻躲在门后,心里却並不畅快。她以为这样一来,至少能逼得李向东出面解释,哪怕是吵一架也是好的。可她没料到,李向东依旧没有动静。他像一尊石像那样沉默著,甚至连门都不曾推开一下。
“你倒是真沉得住气啊……”她喃喃低语,眉头紧蹙,感觉自己像是拿刀砍在上,一点力气都打不实。
可她不知道,李向东屋中,那些纸页的內容,早已被他一字一句地复製进笔记本中。他甚至找出放大镜,一一核对信中笔跡的重复特徵。那些所谓的“欠帐”时间,与他的生活轨跡完全不符,有些甚至早於他搬入四合院之前。
“假的。”他轻轻吐出两个字,指尖却紧紧扣住杯沿。
“要用假的东西来打我?”他缓缓站起身,双眼如深潭中亮起的冰火,“那你准备好接受真正的反击了吗?”
午后时分,他出门了,步伐沉稳,手中拎著一个旧文件袋。四合院中人都侧目望去,有人想拦,终究被他冷冷一扫而过。
贾张氏也看见了他的身影,心中猛地一跳。她忽然觉得有些不对——李向东不是来爭执的,也不是来辩解的,他手里的袋子……像是握著什么更大的筹码。
“他要干什么?”她怔怔望著那个身影越走越远,心中升起浓重的不安。
这股不安,像雨前压下来的乌云,沉甸甸地悬在她心头。她不敢想,也不愿想,但身体却不受控制地颤了一下。
“別是……真的要把我告了吧?”
她喃喃著,声音里第一次浮出一丝慌乱。
夜色渐深,四合院沉入幽暗的沉寂。月光穿过槐树枝椏,洒在青石铺成的小路上,斑驳陆离,仿佛院子本身也染上一层阴鬱的氛围。夜风卷著草叶的沙沙声,院门口的狗也不知何时停止了吠叫,安静得连谁家的墙缝里老鼠啃食粮米的细响都听得一清二楚。
而李向东,就在这死寂之中,推开了贾张氏屋子的窗。
他的动作极轻,像是夜里潜入鸡窝的小蛇,悄无声息却目標明確。他不急,反而显得从容。窗户卡著一根细木条,他事先早做了准备,一根镰刀柄般粗细的铜钉正好顶住卡榫,一撬,窗子就缓缓被推开了一道缝。
屋內黑漆漆的,只有墙角那盏没熄乾净的煤油灯,残火如豆,偶尔一跳,把壁上的影子拉得极长极斜。
李向东抬头望了一眼那盏灯,鼻尖动了动——是陈旧的陶土味,还有若有若无的香灰味。这屋子几十年没怎么变过,角落里的供桌,罩著红布的箱子,贴满封条的老衣柜……他轻车熟路地绕开地上的几个小木凳,脚下几乎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像极了一个在自己家里踱步的老主人。
直到他走到靠北墙那只深棕色雕的老箱子前,才停下脚步。
他的眼神里终於有了点波动,不是犹豫,也不是悔意,而是一种奇异的讥誚。
“还真把这玩意儿当命根子了。”
箱子上的铜锁泛著绿锈,李向东从怀里掏出一把钥匙,插进去试了一试,却不合。他没有气馁,反而唇角一勾,从鞋底掏出第二把。清脆的“咔噠”声中,锁应声而开。
他轻轻掀开盖子,一层一层掀开红布、油纸,最后那只陶瓷静静地躺在中间。
那是一只青釉描金的瓶,器型修长,颈部带著暗暗凸起的缠枝纹,瓶身绘著一对戏凤,尾翼翘起,羽毛如烟如雾,一看就是旧时的精工细作。这瓶贾张氏常年不肯拿出来示人,连孙子闹著要玩都被她呵斥得连连落泪,说这东西是她压箱底的命,是老贾当年托人送回来的遗物。
“命根子啊。”李向东喃喃,眼底的光如冰渣一样冷,“我倒要看看,没了它,你还怎么作妖。”
他用专门带来的绒布將瓶子一圈圈包好,动作极有条理。那份从容,仿佛不是在偷窃,而是在执行一项既定的惩戒——冷静、无情、带著某种更深层次的报復意味。
“你要吵,就得付出代价。”他低声自语,声音几乎埋进黑夜。
他转身时,脚步仍旧不紧不慢,像一个刚完成晚祷的修士,淡然走出。窗被慢慢合上,又恢復成最初的模样。
可这世上哪有完美的潜行?第二日一早,天还未亮,贾张氏就尖叫了。
那尖叫如毒蛇破壳般突兀,瞬间划破清晨的寧静。
“抢劫啦——抢我命根子啦!!!”
她赤著脚衝出屋门,头髮如同枯草乱舞,双眼几乎凸出眼眶,像个被剥夺灵魂的疯妇。“我的瓶儿!我的瓶儿没啦!!”
秦淮茹第一个赶来,连衣襟都来不及扣上:“张姨!咋了?”
贾张氏扑通一声跪地,双膝重重磕在青石板上,泪眼婆娑,“青釉凤瓶——我压箱底的宝贝——不见啦!谁……谁进我屋啦!”
“你先別急!”秦淮茹嚇了一跳,“昨晚你睡觉门窗都关好了没?”
“我锁了!”她悽厉地喊著,“我上了铜锁的——还加了木栓的!”
“那可能是……不是熟人?”
“狗屁!”贾张氏跳起来,指著院子乱转,“这院里头谁知道那东西在哪?谁知道我箱子下面垫了厚绒布不压碎?!”
眾人瞬间面面相覷。
“李向东!”贾张氏忽然转头,眼睛眯成一条线,声音骤冷,“一定是他!就是他!我就知道他记仇,他来偷的!他知道瓶在哪儿,他早盯我箱子了!”
李向东闻声缓缓走出屋,神情波澜不惊。他穿著洗得发白的布衣,手里还拿著一根竹牙籤,一边剔牙一边看著她狂怒的模样,仿佛只是个无关的看客。
“你说我偷你东西?”他语气轻飘飘,“你有证据?”
“你——”贾张氏被噎住,双唇哆嗦半晌,愣是说不出一句能拿得出手的实证。
“昨晚我门窗紧闭,连饭都没出门吃。”李向东將牙籤扔进门口垃圾桶,“你说我偷,也得拿出点头绪来。我倒想听听,你凭什么断定是我。”
贾张氏一屁股坐在地上,哆哆嗦嗦:“我就知道是你!你阴著一肚子坏水,你就恨我,你想报復我,你就……你就把我命根子抢走了!”
李向东站在晨曦之中,长身玉立,眸色冷得能结霜。
“你要再说一句『抢』,我就真让你看看,什么叫『抢』。”他的声音低沉,带著一种无法辩驳的锋锐,“你那破瓶子,值几个钱?你倒是摆得比人命还高。”
围观眾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间竟无人敢吱声。
而贾张氏,终於在沉默与无助中,眼神浮起一层复杂的怨毒——那不是针对某人,而是对整个世界。
她明白,李向东这次动手,不是为了气她、不是为了瓶子,而是为了打破她最后的一点自信和筹码。
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李向东……比她想像的,要狠得多,也深得多。
风起处,槐叶再落。四合院的风波,才刚刚掀开最初的帘角。
贾张氏坐在地上哆哆嗦嗦地哭了半个时辰,整张脸哭得像乾瘪的红萝卜,皱巴巴一团,眼角那条老年斑也湿了一圈又一圈。她的嘴里喃喃不休,有时候骂李向东,有时候又自顾自地说起当年老贾送她那瓶青釉时的情景,声音断断续续,听在眾人耳中只觉烦躁。
可她那副模样,偏又没人敢上前劝。谁都知道,贾张氏发起疯来,连孙子都不认,更別说院子里的邻居。
“你快別哭啦,再哭出点啥来可就麻烦了。”秦淮茹小声凑过去,眼睛却瞟著李向东那边。她的声音像春日早晨的风,软是软,但一听就是虚的,“张姨,咱要是真怀疑谁,也得讲点证据不是?现在这当口儿,一言不合就说人家偷,咱这话传出去,不好听啊。”
贾张氏猛地一抬头,鼻涕掛在唇边都顾不上擦,声音尖得像杀猪:“你是不是也跟李向东一伙的?!护著他?他给你家送肉了是不是?!你眼瞎啊?!那瓶子就搁我那箱子里头,他最清楚不过了,前两天还故意来我屋『串门』,我那时候就该把他轰出去!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他心里藏著鬼呢!”
李向东站在屋檐下,没动。他嘴角微翘,却没有笑的意思,那是一种冷漠的轻视,好像这一切不过是鸡毛蒜皮的插曲。他不屑去辩驳,也不屑去掩饰,那神情看得旁人都发怵。
“你要是有种,”他终於开口,嗓音平静得像冬天封冻的井水,“就报官。”
这句话像一根锥子,扎在了贾张氏的痛处上。她一怔,脸色变了。她当然不敢去报,那瓶子……若真查下去,说不定还得被翻出些当年不愿人知的老帐。她一辈子护著那瓶子,就是因为它来得不明不白,那年头的事,她心里门儿清。如今让人翻出来,怕是要惹一身骚。
她狠狠抹了把眼泪,哆哆嗦嗦地爬起身来,拍了拍膝盖上的尘土,朝著李向东指了指:“你、你等著……这事没完。”
李向东望著她背影,眼中没有怒意,反而多出一丝极淡的笑意。他知道,这一仗他贏了,但不是彻底。
这女人,嘴巴毒、心思多,但要真让她认输,怕是还得下一剂猛药。
夜又临了。那夜风吹过檐角,呜呜作响,像是有人在低语。整个四合院静得诡异,连墙角的蟋蟀都闭了嘴。李向东坐在屋里,指尖敲著桌面,节奏不急不缓。他的眼神落在对面墙上的影子上,那影子因为灯光晃动而摇曳不定,看起来像一只窥伺中的老猫。
他的思绪不知飘去了哪里。
那瓶青釉凤瓶,如今就静静地躺在他床下一个木箱里。他没有打算卖掉,也没打算毁掉。那东西,值不值钱,他不在乎。他只是想看看,一个向来仗著年纪压人的老太婆,在失去她最心爱的东西之后,还能折腾出什么来。
李向东並非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打算。若不是贾张氏一次次当眾泼他脏水,说他“心肠黑”“偷鸡摸狗”“不孝不敬”,他也不会动这念头。可一个人总是要有底线的,被踩了一次可以忍,被踩了十次,不还手,那不是宽容,是蠢。
“她的眼睛,看东西永远只看自己的需要。”李向东低声道,像是在对谁说,又像是在自语。
那天夜里,他梦见了母亲。
梦中,他还是少年模样,坐在院子里扒著一碗玉米糊。母亲坐在门口,用老旧的手帕擦著眼角,风吹起她发白的鬢髮,却吹不动她瘦小如柴的背影。她没说话,只朝他笑了笑,那笑容里藏著太多沉默。
李向东一觉醒来,胸口发闷。他摸出床下那只木箱,打开,又把瓶子拿出来。他用手抚摸那瓶身上的纹理,指腹划过那一道道暗纹,感受到冰冷的陶土与岁月的沉积。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他迅速將瓶子收起,压好箱盖。
“谁?”
门外那人却停住了,没出声。李向东蹙眉,起身开门,院子里空无一人,只剩一盏风吹摇曳的路灯,洒下晃动的光。
他眯起眼睛,看向墙角那一丛芭蕉,仿佛刚才的声响,是从那后头传来的。
夜风凉了下来,吹得人心头髮紧。他重新关上门,却在门栓落下的剎那,听见屋顶传来轻微的“咯吱”一声。
李向东眉头紧蹙,眼神锐利如刀。
他知道,贾张氏还没死心。那老太婆,恐怕正在琢磨,怎么把瓶子找回来,甚至,怎么借著这件事,把他再一次往死里搅。
可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任人宰割的李向东了。
他眼神落向角落那柄铁锤,嘴角掠过一抹冷意。
“贾张氏,你要是敢再来一次,就別怪我把你的遮羞布都扯下来。”
就在这院子沉入更深一层夜色的时刻,楼上老胡家的窗突然一亮。
有人悄悄把窗帘掀开了一道缝,黑暗中,一双眼睛悄悄注视著李向东的屋子。
风声中,一切仿佛都在酝酿著某种无法预知的变数。
夜色再度沉下,月光无法逃出云层的掩护,只將冷光悄悄涂抹在青石板上。李向东伸手拍了拍裤缝,感觉那只沉甸甸的青釉凤瓶压在心上——它似乎不只是一件物品,而是媒介,是战役的开端。
就在这时,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砰砰闷响得像有人拖著脚,僵硬地靠近他家门口。李向东微微一颤,心跳猛地提速,可脸色依旧平静如常。
“谁?”他低声质问,声音却被夜风扯散。
没有回答,脚步声又靠近了几步,如同有人在门下踱著圈。几秒后,那脚步忽然停住,在门板上“嗒”地轻触了一下。
他握住门把手,手心有些出汗,转动那一刻,他只觉心跳如鼓。“开门吧。”
门外人轻轻咳了两声,低沉地回答:“我——我来还给你个东西。”
李向东皱眉:“什么东西?”
门板被慢慢推开一条缝,外头露出一只戴著灰布手套的手,正拎著一个包扎得严严实实的布包。灯光射出一个模糊的影子。
他警惕上前一步,眼神已聚焦:“让我看看。”
那人將布包递过来,声音沙哑:“这是……那个瓶子,拿去吧。我……我被叫醒的,不知道谁进我家把它放了进去,让我拿出来给你。说是今晚就得解决乾净。”
李向东眯眼看著布包,没有急於接手。门外脚步再度后撤,匆匆闭合了他家门。院子里一下恢復寂静,只有风轻轻摇动窗边的垂帘。
他將布包放在桌上,小心拆开,一层一层褪下封布。青釉凤瓶又出现在眼前,却不如之前那般光洁——瓶颈上仿佛多了一道细碎划痕,釉色也模糊了几分。
“这……被动过了。”他轻声吐气,指腹摩挲裂痕。
脑海中他浮现出那人敛声走过自己门前的样子,可能脚步太重,也可能窸窸窣窣踩到桌角小木盒。那人像被人逼迫,带著“权当结束”的错愕,將瓶子归还。
他抬头,看窗外空亮的院子,只剩几扇窗户偶尔闪光。人群里,总有人关注他,盯著他动向。
——这是贾张氏派人来的。
青釉凤瓶是她爱的唯一遗物,被拿错、被还回,也许能让她安定;但更多的是,给他设下一层重重迷雾——如果他窃到了,就算不被说是贼,至少是“有心”的。
他轻轻敲碎杯边,心里冷得像冬夜井水:“她这手段……她就这么想尽办法吗?”
他站起身,把瓶子擦乾净小心封好,装回床下木箱。他不急著反击,但心中的弦已经绷紧。他知道,这还不是罢手的开始,而只是预演。
第二天,院子里又贴出一张纸条——这次字跡急促、笔锋硬朗,上面写著:
“昨夜午夜有人闯四合院各屋偷窃,警告各户加强防范。若再次盗窃,將留核查照片文件。”
这次警告並非直接针对他,却点得脊樑发凉。围观时,人们交换目光中有怀疑,有警惕,有好奇。没人知道那图啥,但又都觉得事態不对。
秦淮茹走近他家门前,轻声问:“李大哥,这事你听说没?有人偷进你家了么?”
他淡淡点头:“有人来过。但不是偷,是送还。”
她眼底似乎闪过一丝惊讶。可下一刻,她又抬头,將目光拉回他沉静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