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秦人的壮举
“臣以为公子礼戍守边关,定能坚持到最后。”
嬴政饮下一口茶水,再道:“嗯,都是好孩子。”
正如李斯所言,过了三天徐福就进了函谷关,朝着咸阳而去。
这队人马一进入关中便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大家都在议论这个徐福是不是真的在海外看到了仙人,找到仙岛。
还听闻这些从海外而来的人,都已不是人了,他们成了一种与人不一样的东西。
诸如此类的传言在人们口中流传不停。
今天,公子衡行了冠礼之后,刚从雍城回到咸阳。
从御史府拿了一卷文书,正打算回渭北,就在宫门前撞见了陈平。
虽说公子衡与陈平并未以师徒相称。
但在公子衡眼中,这个陈平就是老师,他行礼道:“陈御史。”
陈平面带笑容回礼道:“公子。”
衡望着眼前热闹的咸阳城,询问道:“这是在等徐福?”
陈平低声道:“公子,现在满咸阳的人都想知道,徐福在海外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见公子衡的神色依旧平静,陈平道:“公子不想知道吗?”
衡道:“想啊,可是徐福他也不会与我们说,这么重大的事肯定只会与父皇说。”
“陈御史啊。”衡伸手搭着陈平的肩膀,又道:“再者说,就算徐福真的见到了仙人又如何?这个国家还不是要治理,这个天下还不是这个样子。”
陈平点了点头,就跟着公子衡离开。
翌日,一队兵马来到了咸阳城外,正是徐福的队伍。
下车的是一个枯瘦的老人,老人家带着一队兵进入了忙碌的咸阳城内。
徐福已换了一身新的官袍,但身形消瘦的他穿着,很不合身。
徐福一步步走向咸阳城的宫门,街道两侧的人们都在议论着,已有不少人知道被秦军护送的人就是徐福,并且这个消息很快在人群中蔓延,一时间又有不少人从家里出来,走到街道上看向徐福。
秦完成的壮举有很多,建设万里长城抵御匈奴,一统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以及开挖灵渠,建设南方,还有北伐的胜利。
或者说,徐福受皇帝命出海也算是一次壮举,因这也是自周天子以后,前人从未做到过的事。
秦做了太多前人没做过的事,并且一桩桩一件件在天下人的见证下,都完成了。
就如叔孙通与范增这样的六国旧人,都会觉得恍惚,秦真的一统六国了。
徐福虽说枯瘦须发皆白,但走路的脚步依旧很坚定,直到他们走入宫门,咸阳城又开始喧嚣了起来。
出海外的代价是巨大的,一千多人出去,回来的只有十余人,并且这些人几乎都枯瘦的不成人样。
也不知道他们在海外吃了多少苦。
咸阳宫依旧威严屹立,宽大的殿内像是一头猛兽张开的口。
徐福来到殿前停下脚步,行礼道:“臣徐福出海归来。”
话音落下,就有殿前侍卫,将人请了进去,至于其余出海归来的人,都留在外面。
章台宫的大殿内,徐福脱下鞋履,跪拜在地。
扶苏道:“不是正式朝会,不用行礼。”
徐福重新站起身,他递上一卷纸,行礼道:“这是臣所绘的海图。”
田安接过这卷纸,将它端给皇帝。
扶苏看着纸张上的海图,其中标明了沿途的岛屿与海流方向。
徐福的知识其实很前卫,他知道海流在海航的作用,知道什么季节的海流是什么样子的。
这张海图很大,扶苏将其全部铺开,覆盖了整张桌案,终于见到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也就是东面的一座岛屿。
徐福行礼道:“臣还发现了此物。”
扶苏缓缓抬头,看到了徐福手中那块银色的石头,它不是一般的石头,这是银矿石。
扶苏道:“你是如何挺过来的?”
徐福低着头,安静了片刻,大抵是在回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言语,“臣出海很顺利,但抵达了那座岛屿时,我们遭遇了大风,海浪把我们的船只推到了岸边,船毁坏严重,我们的粮食也被海水淹了……”
在徐福的话语中,他在那座岛上几乎是断了粮,倒是在那里找到了吃的,撑了一段时日。
扶苏道:“这世上果然不存在什么仙岛。”
虽说心中早就知道了这个答案,但扶苏还是想要说一句,至少让徐福觉得他的出海是有用的。
徐福的出海经验很重要,他也是这数百年间出海的第一人。
有些事,只要有第一个人做了,就有第二……第三个人。
而后徐福又说了一些事,以及他折损人手所遇到的事,海外没有大片的土地,除了岛屿只有更大的岛屿,这是徐福的认知。
当时徐福打算回来了,但船只破损需要修复,众人便开始修船。
徐福留下了一百秦军在那座岛屿上,并且在那里立碑,从此以后那里就是秦的土地。
这又是一件好事,也就是秦的土地扩张到了海外。
徐福道:“在那里有很多银矿,整整一座山都是银矿,臣的船只破损不能运送回来。”
扶苏的目光还在海图上,继续听着徐福讲述。
因一场台风,导致海水倒灌,船只被海水推到了岛上,船只因此破损,导致海水灌入船舱,他们失去了粮食。
事后,徐福修好了船,并且重新就地收集粮食。
起初返航也是顺利的,但他们没想到船只在海上,会遇到连续数日的暴晒,以及没有雨水。
船上储备的淡水以徐福没有预料到的方式消耗,并且又在一次台风时,大船几近倾覆,又失去了大量的人手……
现如今的航海技术还不够全面,依旧有大量的空缺,即便是有着最好的船夫,经验最好的渔民,也无法抵抗大自然。
这一次归来,对徐福而言是悲壮的,他一边说着,一边开始哭泣,因秦军将唯一剩下来的水给了他徐福,船上人都在互相让着最后的一碗水。
皇帝让殿内人都出去了,不想让太多人看到徐福哭的样子。
而殿前侍卫能够隐约听到话语声,这时已听不清了。
(本章完)
“臣以为公子礼戍守边关,定能坚持到最后。”
嬴政饮下一口茶水,再道:“嗯,都是好孩子。”
正如李斯所言,过了三天徐福就进了函谷关,朝着咸阳而去。
这队人马一进入关中便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大家都在议论这个徐福是不是真的在海外看到了仙人,找到仙岛。
还听闻这些从海外而来的人,都已不是人了,他们成了一种与人不一样的东西。
诸如此类的传言在人们口中流传不停。
今天,公子衡行了冠礼之后,刚从雍城回到咸阳。
从御史府拿了一卷文书,正打算回渭北,就在宫门前撞见了陈平。
虽说公子衡与陈平并未以师徒相称。
但在公子衡眼中,这个陈平就是老师,他行礼道:“陈御史。”
陈平面带笑容回礼道:“公子。”
衡望着眼前热闹的咸阳城,询问道:“这是在等徐福?”
陈平低声道:“公子,现在满咸阳的人都想知道,徐福在海外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见公子衡的神色依旧平静,陈平道:“公子不想知道吗?”
衡道:“想啊,可是徐福他也不会与我们说,这么重大的事肯定只会与父皇说。”
“陈御史啊。”衡伸手搭着陈平的肩膀,又道:“再者说,就算徐福真的见到了仙人又如何?这个国家还不是要治理,这个天下还不是这个样子。”
陈平点了点头,就跟着公子衡离开。
翌日,一队兵马来到了咸阳城外,正是徐福的队伍。
下车的是一个枯瘦的老人,老人家带着一队兵进入了忙碌的咸阳城内。
徐福已换了一身新的官袍,但身形消瘦的他穿着,很不合身。
徐福一步步走向咸阳城的宫门,街道两侧的人们都在议论着,已有不少人知道被秦军护送的人就是徐福,并且这个消息很快在人群中蔓延,一时间又有不少人从家里出来,走到街道上看向徐福。
秦完成的壮举有很多,建设万里长城抵御匈奴,一统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以及开挖灵渠,建设南方,还有北伐的胜利。
或者说,徐福受皇帝命出海也算是一次壮举,因这也是自周天子以后,前人从未做到过的事。
秦做了太多前人没做过的事,并且一桩桩一件件在天下人的见证下,都完成了。
就如叔孙通与范增这样的六国旧人,都会觉得恍惚,秦真的一统六国了。
徐福虽说枯瘦须发皆白,但走路的脚步依旧很坚定,直到他们走入宫门,咸阳城又开始喧嚣了起来。
出海外的代价是巨大的,一千多人出去,回来的只有十余人,并且这些人几乎都枯瘦的不成人样。
也不知道他们在海外吃了多少苦。
咸阳宫依旧威严屹立,宽大的殿内像是一头猛兽张开的口。
徐福来到殿前停下脚步,行礼道:“臣徐福出海归来。”
话音落下,就有殿前侍卫,将人请了进去,至于其余出海归来的人,都留在外面。
章台宫的大殿内,徐福脱下鞋履,跪拜在地。
扶苏道:“不是正式朝会,不用行礼。”
徐福重新站起身,他递上一卷纸,行礼道:“这是臣所绘的海图。”
田安接过这卷纸,将它端给皇帝。
扶苏看着纸张上的海图,其中标明了沿途的岛屿与海流方向。
徐福的知识其实很前卫,他知道海流在海航的作用,知道什么季节的海流是什么样子的。
这张海图很大,扶苏将其全部铺开,覆盖了整张桌案,终于见到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也就是东面的一座岛屿。
徐福行礼道:“臣还发现了此物。”
扶苏缓缓抬头,看到了徐福手中那块银色的石头,它不是一般的石头,这是银矿石。
扶苏道:“你是如何挺过来的?”
徐福低着头,安静了片刻,大抵是在回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言语,“臣出海很顺利,但抵达了那座岛屿时,我们遭遇了大风,海浪把我们的船只推到了岸边,船毁坏严重,我们的粮食也被海水淹了……”
在徐福的话语中,他在那座岛上几乎是断了粮,倒是在那里找到了吃的,撑了一段时日。
扶苏道:“这世上果然不存在什么仙岛。”
虽说心中早就知道了这个答案,但扶苏还是想要说一句,至少让徐福觉得他的出海是有用的。
徐福的出海经验很重要,他也是这数百年间出海的第一人。
有些事,只要有第一个人做了,就有第二……第三个人。
而后徐福又说了一些事,以及他折损人手所遇到的事,海外没有大片的土地,除了岛屿只有更大的岛屿,这是徐福的认知。
当时徐福打算回来了,但船只破损需要修复,众人便开始修船。
徐福留下了一百秦军在那座岛屿上,并且在那里立碑,从此以后那里就是秦的土地。
这又是一件好事,也就是秦的土地扩张到了海外。
徐福道:“在那里有很多银矿,整整一座山都是银矿,臣的船只破损不能运送回来。”
扶苏的目光还在海图上,继续听着徐福讲述。
因一场台风,导致海水倒灌,船只被海水推到了岛上,船只因此破损,导致海水灌入船舱,他们失去了粮食。
事后,徐福修好了船,并且重新就地收集粮食。
起初返航也是顺利的,但他们没想到船只在海上,会遇到连续数日的暴晒,以及没有雨水。
船上储备的淡水以徐福没有预料到的方式消耗,并且又在一次台风时,大船几近倾覆,又失去了大量的人手……
现如今的航海技术还不够全面,依旧有大量的空缺,即便是有着最好的船夫,经验最好的渔民,也无法抵抗大自然。
这一次归来,对徐福而言是悲壮的,他一边说着,一边开始哭泣,因秦军将唯一剩下来的水给了他徐福,船上人都在互相让着最后的一碗水。
皇帝让殿内人都出去了,不想让太多人看到徐福哭的样子。
而殿前侍卫能够隐约听到话语声,这时已听不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