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离开太平域之后,直接进入了魏国,准备由魏入齐。
一路上,经过了魏国的几处州郡。
魏国佛门的整改依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地方的情况有所不同,改制的进度也不一样。
陆正还听闻有地方的寺庙僧人担心被清算掉,直接裹挟奴仆和当地乡绅民众造反,造成的风波还不小。
不过在魏国佛门和朝廷的联合镇压下,并没有波及太广。
一次能够影响整个大王朝国本的改制变革,自然是不会那么一帆风顺。
这也是一场关乎于利益和权力的争斗,定然有人不会坐以待毙,妄图以抗争来给自己加大筹码。
由于魏国地方势力关系的盘根交错,整治地方的效率并不会太高,至少不会像太平域那般,短时间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毕竟在太平域,陆正可以施展雷霆手段惩戒所有不服从的人物。
但在魏国,真要做到像陆正那样推倒所有制度重建,那整个魏国都得彻底崩乱。
像陆正那样的行为,魏国天子和太子都不敢去做,也是趁着诸佛显圣的由头,才对部份权贵阶级亮一下刀子。
陆正估摸着魏国这一次的大整改不是三五年能彻底完成的。
而在这个期间会不会出什么意外,也是难以预料。
陆正希望太子元焘能安安稳稳坐在那个位置上做事。
大概了解了魏国一些地方的状况之后,陆正一路往东离开魏国,进入了齐国的地界。
深入齐国不过十数里,陆正就明显感受到齐地的不一样。
这片天地存在的儒道文气比之安国都要浓郁一些。
在这里,以文气沟通儒道圣贤都更容易一些。
也难怪之前有人会疑惑他建立的太平域没什么儒道文气。
儒道不兴,可以说不在天地儒道圣人的庇护之下。
太平域建立之初,不止一人想让陆正去请圣以供奉香火,庇护一方地域,在某种程度也是名正言顺的占据一地,不过都被陆正给否了。
请圣意,那也只是借个名。
正如佛祖显灵下凡,能不能规整佛门,还是得靠活人的力量。
与其费那些精力、财力建庙给诸圣供奉,不如多干点实事。
等事业真的做到了某种程度,哪里需要去求神拜佛。
陆正不紧不慢地飞在空中,入眼是一片片茫茫青山。
夕阳西下,一座青山之上,有着一缕朦胧的炊烟飘散。
陆正定睛看去,发现山中隐约可见一处人家。
陆正缓缓落下,沿着山中崎岖的小路行了一段,便来到一处小院外。
竹篱围成的院落,里面有茅屋两间,菜地几垄,还有一些粗糙的农具随意摆放。
山间,传来一阵脚步声。
陆正侧目看去,但见一位不修边幅、须发有些蓬乱的男子走来。
男子高高瘦瘦,穿着短衣短裤,皮肤略显黝黑,看起来三四十岁的年纪。
山中农夫打扮的男子还提着一捆干柴,见到陆正不禁微微一愣,一副好久没有见过外人的呆滞神色。
陆正拱了拱手,说道:“在下陆正,游历途径此地,只见得此山中有人烟,便是过来一瞧……”
男子闻言过了半拍才反应过来,丢下手中干柴,微微躬身行礼道:“来者是客,请进,请进……某叫黄景,山中一野人尔,许久不见外人……”
许是长时间没有和他人交流,男子说话断断续续还有些含糊。
闻其声,陆正感觉对方比自己年龄还小,只是不怎么打扮,外貌看起来年纪大了些。
黄景乐呵呵将陆正领进院子,又倒了两碗凉水。
黄景捧着碗大饮了一口,转而开口道:“我这儿可偏得很,离大路都远,兄台一个人找过来怕是不容易吧?”
黄景看着陆正,他发现陆正虽然穿着普普通通,但这气质和相貌就不像普通人。
陆正喝了口凉水,微笑道:“以前读了些书,学了点行走江湖的傍身本事,不然一个人哪里敢到处瞎跑。”
说话间,陆正右手手指尖轻点,一抹光晕一闪而逝。
“修士?”
黄景眼眸微亮,不禁恍然道,“我就说兄台气宇不凡!不知是修的什么法门?”
陆正笑了笑,“学得有点杂,没固定的师从。”
黄景不由感慨道:“学得杂?那挺厉害的,修士没本事可学不了太多……”
陆正道:“兄台不也是个读书人,还入了儒门。”
黄景的秀才境在陆正的眼眸中根本隐藏不了。
听闻此言,黄景神色微变,脸上的喜意都少了几分。
“兄台慧眼。不过我这算什么读书人,没什么本事,现在只是一个山野人罢了。”
黄景语气有些低沉,转口道,“你先坐,我去收拾一下。这里平常不来人,到处都乱得很……”
黄景放下粗糙的大碗,大步去到屋外拾起干柴堆在院子里,又去整理院子。
黄景一边做事,一边说道:“兄台出门在外没有带个仆从什么的?”
陆正微笑道:“我就是个普通出身,没被人伺候过,也没有被人伺候的习惯,带什么仆从。”
黄景惊疑道:“我还以为兄台是士族子弟呢!”
陆正不禁轻笑道:“有那么像吗?”
黄景看向陆正,琢磨道:“好像还真不像……”
他犹记得自己见过的那些士族子弟,哪一个不是趾高气扬、拿鼻孔看人?就差把自己的出身门户贴脑门上供人辨别。
像陆正这么随和的一个年轻人,确实不太像那一类人。
他估摸着陆正是入了什么修仙宗门,养出来的气质不同寻常。
黄景好奇道:“兄台可戒了凡食五谷?”
他听闻有道行高深的修士不食人间烟火,以灵物为食修行。
陆正道:“这倒没有。”
黄景咧嘴一笑,“我今早捉了条蛇,熬了一小锅肉羹,等会儿匀你一些……”
黄景仰了仰下巴,目光投向简陋的厨房,那里有火光摇曳,淡淡的香气飘散。
陆正点头道:“好。”
黄景收拾干净院落屋子,转而端出两大碗热腾腾的肉粥,与陆正分食。
黄景捧着碗,大咧咧坐在陆正的旁边,“兄台平时修炼很辛苦吗?”
陆正道:“还好吧,我的天赋还算不错,学东西快,但也要很用功才是。”
黄景不禁道:“这样啊,那你们修行宗门是不是也讲什么身份、辈分……”
陆正道:“我算是散修吧,以前去过一些宗门,里面的规矩确实挺多的,和凡俗没多大差别。什么宗门里面都是一群比凡人更厉害一点的人物而已。”
黄景不由感慨道:“看来什么地方都一样啊。真是羡慕兄台,可惜我没什么本事,都没法出去见见世面。”
陆正道:“黄兄不是秀才么?难道在齐国,秀才多得已经不入流了?”
黄景不禁侧目,幽幽道:“陆兄不是齐人?”
陆正缓缓摇了摇头。
黄景喝了一口粥,叹气道:“陆兄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
陆正道:“什么?”
黄景神色凝重又带着一丝自嘲,轻声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呐!”
陆正闻言默不作声,静静看着黄景。
黄景语气愤懑道:“秀才又怎么样?在齐国,你没点出身,自己读出来的秀才也就顶个屁用!”
说罢,黄景大口喝着热乎的羹汤,化悲愤为食欲。
他原是本地的一个村户人家,家中老父老母省吃俭用供养他读书。
黄景几次科举中不了秀才,本以为是自己水平差了些,后来努力自学突破到秀才境。
当时,他还以为自己能改命,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结果去县衙登记造册之后,也没人高看他一眼。
银钱托关系想在城里找份体面的活,结果去做县衙小吏都得是候补。
又经过了多次自荐碰壁,黄景才明白一个道理。
那些人根本不看重他是读出来的秀才,而是看重出身。
而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户,根本没什么背景,不值得让人提拔。
在齐国有的是读书人,还轮不到他一个小小的秀才受人重视。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抵不过士族大家的一句推荐。
当年一批批比他先中秀才的学子,并不见得科考成绩比他好,只是因为人家出身好,可以优先择取,然后去文庙被赐予文气,轻松入秀才之境。
知晓了种种真实,残酷的现实直接给了黄景沉痛的一击。
接着其父母先后病重,无钱无药可医相继去世,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给父母治病卖掉了祖宅、祖田,之后的黄景无路可去,也不想被人使唤,便脱去那一身曾经自以为的体面,独自隐居到深山之中。
黄景默默吃完一顿饭,心情不是很好。
在一旁的陆正没有出声,他也大概能猜出来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经历了什么事,才能说出那些话来。
山中的天气说变就变。
夜色还没完全降临,便有风雨而来。
黄景连忙邀请陆正进屋避雨,还质疑将床榻让给了陆正,自己则在旁边打地铺。
一番下来,天也彻底暗沉,细雨蒙蒙不断。
黄景躺在地铺上,一时心情起伏不定。
“陆兄,你说像咱们这样的普通人,翻身真的很难吗?”
陆正闻言想了想,说道:“是有些不容易。”
黄景幽幽道:“是我还不够优秀吗?我以前也想继续读书,去读个举人出来!但一想到我即便成了举人,那些人也可能瞧不起我,会排挤、打压我……那读出来有什么用呢?”
在整个齐国,像他这样试图靠读书科举翻身的普通人不在少数,却真正有几人能做到改命呢?
黄景语气苦涩道:“早知道老老实实当个庄稼汉,父母也不会那么操劳,也不会身体不好得了病……”
陆正轻声宽慰道:“那不是你的问题,是这个世道有问题。”
黄景闻言唉声叹气道:“世道有问题,我们这些人又能做些什么呢?”
他实在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才能在这样的世道里活得像个人。
陆正道:“总可以做点什么有价值的事,古往今来的圣贤志士们,不都是想让人世间变得更好吗?”
黄景眼眸微动,低声道:“哪里能和那样的人相比……”
陆正道:“就算比不了,他们不也留下来很多宝贵的东西,可以让我们学习。”
黄景闻言,大概明白了陆正的意思,但他已经无心读那些圣贤书,一时沉默以对。
外面,雨越下越大。
茅草屋中,有雨水顺着缝隙淅淅沥沥滴落下来。
“啪嗒……”
雨水的冰凉让黄景为之一震,直接从地上坐了起来。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又漏雨了,这地方实在太简陋了,我该用心翻修一下的,陆兄没被雨溅到吧?”
黄景转头看向陆正所在的位置,夜色之中仅能看见一道黑漆漆的身影。
“无妨。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此言一出,整个房间里闪烁一道光辉。
霎时间,茅草屋起了变化,屋子已经是原来的屋子,但不少地方都得到了加固。
原本漏雨的地方已经遮盖的严严实实,四周的墙壁以及地面都变得坚固平整,各种家具物什焕然一新……
黄景惊得眸子一瞪,语气都有些结巴道:“陆兄……你,你这……你儒修?”
他念此圣人言,压根都做不到这般。
陆正只是笑了笑,说道:“我学得杂,儒家圣贤的话,自然晓得一些。你看,我随便说一下,就能做到这种程度,可扫一屋。若是圣人那般,未必不能扫一扫这个世道。”
“别人是怎么读的圣贤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
黄景表情呆愣,一时被陆正的这番话触动到了内心。
黄景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度过这个雨天,只记得陆正和他聊些话,便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黄景从睡梦中醒来,连忙起身却发现已经不见了陆正的踪影。
不过在原本空荡荡的床榻上,放置了一沓沓书册。
黄景好奇一看,都是些不曾见过的书籍,做工精致。
“思想?这是什么书……”
黄景不禁拿去其中一本书册翻看起来。(本章完)
一路上,经过了魏国的几处州郡。
魏国佛门的整改依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地方的情况有所不同,改制的进度也不一样。
陆正还听闻有地方的寺庙僧人担心被清算掉,直接裹挟奴仆和当地乡绅民众造反,造成的风波还不小。
不过在魏国佛门和朝廷的联合镇压下,并没有波及太广。
一次能够影响整个大王朝国本的改制变革,自然是不会那么一帆风顺。
这也是一场关乎于利益和权力的争斗,定然有人不会坐以待毙,妄图以抗争来给自己加大筹码。
由于魏国地方势力关系的盘根交错,整治地方的效率并不会太高,至少不会像太平域那般,短时间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毕竟在太平域,陆正可以施展雷霆手段惩戒所有不服从的人物。
但在魏国,真要做到像陆正那样推倒所有制度重建,那整个魏国都得彻底崩乱。
像陆正那样的行为,魏国天子和太子都不敢去做,也是趁着诸佛显圣的由头,才对部份权贵阶级亮一下刀子。
陆正估摸着魏国这一次的大整改不是三五年能彻底完成的。
而在这个期间会不会出什么意外,也是难以预料。
陆正希望太子元焘能安安稳稳坐在那个位置上做事。
大概了解了魏国一些地方的状况之后,陆正一路往东离开魏国,进入了齐国的地界。
深入齐国不过十数里,陆正就明显感受到齐地的不一样。
这片天地存在的儒道文气比之安国都要浓郁一些。
在这里,以文气沟通儒道圣贤都更容易一些。
也难怪之前有人会疑惑他建立的太平域没什么儒道文气。
儒道不兴,可以说不在天地儒道圣人的庇护之下。
太平域建立之初,不止一人想让陆正去请圣以供奉香火,庇护一方地域,在某种程度也是名正言顺的占据一地,不过都被陆正给否了。
请圣意,那也只是借个名。
正如佛祖显灵下凡,能不能规整佛门,还是得靠活人的力量。
与其费那些精力、财力建庙给诸圣供奉,不如多干点实事。
等事业真的做到了某种程度,哪里需要去求神拜佛。
陆正不紧不慢地飞在空中,入眼是一片片茫茫青山。
夕阳西下,一座青山之上,有着一缕朦胧的炊烟飘散。
陆正定睛看去,发现山中隐约可见一处人家。
陆正缓缓落下,沿着山中崎岖的小路行了一段,便来到一处小院外。
竹篱围成的院落,里面有茅屋两间,菜地几垄,还有一些粗糙的农具随意摆放。
山间,传来一阵脚步声。
陆正侧目看去,但见一位不修边幅、须发有些蓬乱的男子走来。
男子高高瘦瘦,穿着短衣短裤,皮肤略显黝黑,看起来三四十岁的年纪。
山中农夫打扮的男子还提着一捆干柴,见到陆正不禁微微一愣,一副好久没有见过外人的呆滞神色。
陆正拱了拱手,说道:“在下陆正,游历途径此地,只见得此山中有人烟,便是过来一瞧……”
男子闻言过了半拍才反应过来,丢下手中干柴,微微躬身行礼道:“来者是客,请进,请进……某叫黄景,山中一野人尔,许久不见外人……”
许是长时间没有和他人交流,男子说话断断续续还有些含糊。
闻其声,陆正感觉对方比自己年龄还小,只是不怎么打扮,外貌看起来年纪大了些。
黄景乐呵呵将陆正领进院子,又倒了两碗凉水。
黄景捧着碗大饮了一口,转而开口道:“我这儿可偏得很,离大路都远,兄台一个人找过来怕是不容易吧?”
黄景看着陆正,他发现陆正虽然穿着普普通通,但这气质和相貌就不像普通人。
陆正喝了口凉水,微笑道:“以前读了些书,学了点行走江湖的傍身本事,不然一个人哪里敢到处瞎跑。”
说话间,陆正右手手指尖轻点,一抹光晕一闪而逝。
“修士?”
黄景眼眸微亮,不禁恍然道,“我就说兄台气宇不凡!不知是修的什么法门?”
陆正笑了笑,“学得有点杂,没固定的师从。”
黄景不由感慨道:“学得杂?那挺厉害的,修士没本事可学不了太多……”
陆正道:“兄台不也是个读书人,还入了儒门。”
黄景的秀才境在陆正的眼眸中根本隐藏不了。
听闻此言,黄景神色微变,脸上的喜意都少了几分。
“兄台慧眼。不过我这算什么读书人,没什么本事,现在只是一个山野人罢了。”
黄景语气有些低沉,转口道,“你先坐,我去收拾一下。这里平常不来人,到处都乱得很……”
黄景放下粗糙的大碗,大步去到屋外拾起干柴堆在院子里,又去整理院子。
黄景一边做事,一边说道:“兄台出门在外没有带个仆从什么的?”
陆正微笑道:“我就是个普通出身,没被人伺候过,也没有被人伺候的习惯,带什么仆从。”
黄景惊疑道:“我还以为兄台是士族子弟呢!”
陆正不禁轻笑道:“有那么像吗?”
黄景看向陆正,琢磨道:“好像还真不像……”
他犹记得自己见过的那些士族子弟,哪一个不是趾高气扬、拿鼻孔看人?就差把自己的出身门户贴脑门上供人辨别。
像陆正这么随和的一个年轻人,确实不太像那一类人。
他估摸着陆正是入了什么修仙宗门,养出来的气质不同寻常。
黄景好奇道:“兄台可戒了凡食五谷?”
他听闻有道行高深的修士不食人间烟火,以灵物为食修行。
陆正道:“这倒没有。”
黄景咧嘴一笑,“我今早捉了条蛇,熬了一小锅肉羹,等会儿匀你一些……”
黄景仰了仰下巴,目光投向简陋的厨房,那里有火光摇曳,淡淡的香气飘散。
陆正点头道:“好。”
黄景收拾干净院落屋子,转而端出两大碗热腾腾的肉粥,与陆正分食。
黄景捧着碗,大咧咧坐在陆正的旁边,“兄台平时修炼很辛苦吗?”
陆正道:“还好吧,我的天赋还算不错,学东西快,但也要很用功才是。”
黄景不禁道:“这样啊,那你们修行宗门是不是也讲什么身份、辈分……”
陆正道:“我算是散修吧,以前去过一些宗门,里面的规矩确实挺多的,和凡俗没多大差别。什么宗门里面都是一群比凡人更厉害一点的人物而已。”
黄景不由感慨道:“看来什么地方都一样啊。真是羡慕兄台,可惜我没什么本事,都没法出去见见世面。”
陆正道:“黄兄不是秀才么?难道在齐国,秀才多得已经不入流了?”
黄景不禁侧目,幽幽道:“陆兄不是齐人?”
陆正缓缓摇了摇头。
黄景喝了一口粥,叹气道:“陆兄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
陆正道:“什么?”
黄景神色凝重又带着一丝自嘲,轻声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呐!”
陆正闻言默不作声,静静看着黄景。
黄景语气愤懑道:“秀才又怎么样?在齐国,你没点出身,自己读出来的秀才也就顶个屁用!”
说罢,黄景大口喝着热乎的羹汤,化悲愤为食欲。
他原是本地的一个村户人家,家中老父老母省吃俭用供养他读书。
黄景几次科举中不了秀才,本以为是自己水平差了些,后来努力自学突破到秀才境。
当时,他还以为自己能改命,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结果去县衙登记造册之后,也没人高看他一眼。
银钱托关系想在城里找份体面的活,结果去做县衙小吏都得是候补。
又经过了多次自荐碰壁,黄景才明白一个道理。
那些人根本不看重他是读出来的秀才,而是看重出身。
而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户,根本没什么背景,不值得让人提拔。
在齐国有的是读书人,还轮不到他一个小小的秀才受人重视。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抵不过士族大家的一句推荐。
当年一批批比他先中秀才的学子,并不见得科考成绩比他好,只是因为人家出身好,可以优先择取,然后去文庙被赐予文气,轻松入秀才之境。
知晓了种种真实,残酷的现实直接给了黄景沉痛的一击。
接着其父母先后病重,无钱无药可医相继去世,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给父母治病卖掉了祖宅、祖田,之后的黄景无路可去,也不想被人使唤,便脱去那一身曾经自以为的体面,独自隐居到深山之中。
黄景默默吃完一顿饭,心情不是很好。
在一旁的陆正没有出声,他也大概能猜出来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经历了什么事,才能说出那些话来。
山中的天气说变就变。
夜色还没完全降临,便有风雨而来。
黄景连忙邀请陆正进屋避雨,还质疑将床榻让给了陆正,自己则在旁边打地铺。
一番下来,天也彻底暗沉,细雨蒙蒙不断。
黄景躺在地铺上,一时心情起伏不定。
“陆兄,你说像咱们这样的普通人,翻身真的很难吗?”
陆正闻言想了想,说道:“是有些不容易。”
黄景幽幽道:“是我还不够优秀吗?我以前也想继续读书,去读个举人出来!但一想到我即便成了举人,那些人也可能瞧不起我,会排挤、打压我……那读出来有什么用呢?”
在整个齐国,像他这样试图靠读书科举翻身的普通人不在少数,却真正有几人能做到改命呢?
黄景语气苦涩道:“早知道老老实实当个庄稼汉,父母也不会那么操劳,也不会身体不好得了病……”
陆正轻声宽慰道:“那不是你的问题,是这个世道有问题。”
黄景闻言唉声叹气道:“世道有问题,我们这些人又能做些什么呢?”
他实在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才能在这样的世道里活得像个人。
陆正道:“总可以做点什么有价值的事,古往今来的圣贤志士们,不都是想让人世间变得更好吗?”
黄景眼眸微动,低声道:“哪里能和那样的人相比……”
陆正道:“就算比不了,他们不也留下来很多宝贵的东西,可以让我们学习。”
黄景闻言,大概明白了陆正的意思,但他已经无心读那些圣贤书,一时沉默以对。
外面,雨越下越大。
茅草屋中,有雨水顺着缝隙淅淅沥沥滴落下来。
“啪嗒……”
雨水的冰凉让黄景为之一震,直接从地上坐了起来。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又漏雨了,这地方实在太简陋了,我该用心翻修一下的,陆兄没被雨溅到吧?”
黄景转头看向陆正所在的位置,夜色之中仅能看见一道黑漆漆的身影。
“无妨。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此言一出,整个房间里闪烁一道光辉。
霎时间,茅草屋起了变化,屋子已经是原来的屋子,但不少地方都得到了加固。
原本漏雨的地方已经遮盖的严严实实,四周的墙壁以及地面都变得坚固平整,各种家具物什焕然一新……
黄景惊得眸子一瞪,语气都有些结巴道:“陆兄……你,你这……你儒修?”
他念此圣人言,压根都做不到这般。
陆正只是笑了笑,说道:“我学得杂,儒家圣贤的话,自然晓得一些。你看,我随便说一下,就能做到这种程度,可扫一屋。若是圣人那般,未必不能扫一扫这个世道。”
“别人是怎么读的圣贤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
黄景表情呆愣,一时被陆正的这番话触动到了内心。
黄景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度过这个雨天,只记得陆正和他聊些话,便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黄景从睡梦中醒来,连忙起身却发现已经不见了陆正的踪影。
不过在原本空荡荡的床榻上,放置了一沓沓书册。
黄景好奇一看,都是些不曾见过的书籍,做工精致。
“思想?这是什么书……”
黄景不禁拿去其中一本书册翻看起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