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叮嘱了青婉一番之后,便在永定城找了一个地方闭关。
    期间,一些势力还派来强者协商某些具体事宜,都是由青婉出面主持商定。
    对于这么一位姑娘,诸多势力都没有轻视之心。
    因为从他们了解到的情报之中,太平域除了陆正之外,青婉的话语权便是最重的一人,可以说是陆正的左右手,全权管理太平域的事务。
    与青婉商讨各种规划项目的时候,这些强者都觉得自己面对的就是另一个陆正,有着无比强势的态度。
    时间悄然溜走,当诸多大势力与太平域合作共赢的消息彻底在北域传开,一下子引起了不小的反应。
    特别是靠近于太平域的那些地方妖族势力,得知连几大妖国都是这样的态度,甚至又听闻陆正请圣诛杀了很多大妖,让那些大势力才如此妥协……
    这些实力背景不够的地方妖族更不敢联合起来反抗什么了,有的直接想献地加入太平域,争取一个宽大处理。
    一些本就在北域艰难生存的妖族甚至举族迁徙,想要去太平域求得庇护。
    整个北域,迎来了一场千年未有的大变革。
    “地方大了,真是不好管理啊……”
    青婉处理着堆积起来的各种事务,忙得一刻不得停歇。
    如今重心放在了永定城以及周边地区,可以说是百废待兴,需要做的事情太多。
    青婉也不放心把事全交给其他人。
    忽地,青婉眼眸一抬,觉察到陆正过来。
    闭关一段时间,青婉发现陆正似乎确实和之前有些不同。
    青婉不禁问道:“你要走了?”
    陆正道:“嗯,再给你一件器物,好好使用吧。”
    陆正抬手拿出一把长剑,剑身璀璨夺目,散发着一股凌厉的气势。
    正是陆正从凤族祖地获得的那把剑,如今已经被他炼化了一番。
    整把剑的品质降低了,但其中蕴含的力量却恢复当初之时,反而更增添了某一种气势。
    青婉眼眸微瞪,“这剑……感觉杀气很重啊。”
    这感觉好像是面对气势外放的陆正一样,给人一种正道杀伐之气。
    陆正简单解释道:“此剑乃法家之器,以前诛恶正道,久而久之杀气很重,不过后来被人重新祭炼,变成了一件大杀器……我以天地正气养之,让它恢复原本。”
    “如今此剑的效果和太平法典差不多。若凡人遭遇不公,亦可挥动此剑斩妖神……”
    青婉闻言眼眸一亮,开口道:“这样啊?”
    青婉好奇接过长剑,开始时整把剑还有些抗拒,不过青婉很快释放自己的气息,使剑平静下来。
    宝器择主,这把剑同样是如此。
    虽剑无真正的灵智,但能通过本身蕴含的正道力量感知执剑者。
    现在青婉修行之道可以说是和陆正同源,即便她修为稍低了些,陆正能用的宝物她也都可以用得了。
    青婉握着长剑,觉得自己凭借此剑,遇到通玄境的恶妖厉鬼都能诛杀。
    会比动用什么真经之类的重器还简单。
    毕竟剑类之器,本就是主杀伐之物,而这把剑曾还是圣级兵器。
    青婉挥了挥剑,忍不住道:“感觉可以给青依他们用哎,他们天天在外执法,用这剑执法还能提升这把剑的品质。”
    整个太平域的巡逻执法已经不止青依一人,还有一些纯粹的人物得到陆正和青婉的认可,在进行监察巡逻的任务。
    陆正道:“可以。这把剑确实需要用起来才最合适。若无什么事的话,这里交给你了。”
    青婉点了点头,说道:“去吧,去吧。这里放心交给我,我等你的好消息!”
    陆正不再多言,也没有和其他人打招呼,悄然离开了永定城。
    青婉拿着剑目送陆正消失,小声道:“感觉齐国要变天了啊,不过也是他们自找的。哼哼,太平域发展成这样,那些读书人还分不清好坏、不知改正,还有闲心发文章诋毁……”
    青婉气哼哼在那里数落了一番,要不是她实在走不开,非得跟陆正一起去齐国,和某些夫子、学子讲讲道理。
    ……
    陆正一路南下,途径了太平域,又在一片地区见到那位孔家才女。
    只是一些时日不见,陆正发现孔玲玉的像貌打扮和气质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至少表面上没看出来这一位姑娘是孔氏出身的高贵才女,整个人变得有亲切感了。
    再一次见到陆正,孔玲玉笑眯眯打着招呼,举止大方利落,没有之前那么含蓄。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陆正感觉来太平域历练的人们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陆正微笑回礼,又开口道:“孔姑娘在这里还适应吗?”
    孔玲玉点头道:“挺好的,每天都有事做,过得很充实,比在家的时候都感觉好,以前在家中空闲时间太多,多是研究文章诗词……现在回想起来,那反而是蹉跎了光阴,应该多做些实事,才是圣贤们所乐意看到的……”
    见孔玲玉说话的时候眼里发光,陆正不禁道:“看来你是准备长久待下去了。”
    孔玲玉闻言亮出一块牌子,笑靥如道:“陆先生还不知道么,我已经通过考核了!已经是这里的一员了!”
    “恭喜了。”
    陆正微笑道,“那你跟家族那边可有告知?”
    孔玲玉脸上的笑意一滞,然后低声道:“最近太忙了,一时也没找到合适的人送信回去,都有些忘了。”
    陆正道:“我正好要去齐国一趟,倒可以给你顺带捎封信。”
    孔玲玉微讶道:“你要去齐国?”
    陆正点头道:“以前没有去过齐国,听闻齐国的稷下学宫乃是儒道圣地,正好这段时间稍微有点空闲,想过去看看,瞻仰一下供奉的往圣先贤……”
    孔玲玉听得此言,反而秀眉皱了皱。
    从她来太平域之前打听的事情,齐国那边对陆正的评价就褒贬不一。
    而思想期刊一出,其他地方传过来的消息都不是什么好的评价。
    陆正要去齐国的稷下学宫,那不得面对许多儒道文人的压力?
    孔玲玉忍不住道:“你去那边,恐怕有人不会待见你……”
    陆正笑了笑,说道:“不待见我的人,不理解我的人,这世间多了去了,他们想要把我怎么样,估计还得排队呢!不用劳烦姑娘为我担心什么,他们总不能在稷下学宫把我给杀了吧?既然如此,也没什么好忧虑的。”
    “呃……”
    孔玲玉表情一僵,陆正现在名声正望、天下皆知。
    即便再有什么仇怨,稷下学宫的某些大人物也不至于把陆正弄死在学宫之中。
    那样的话,怕是能把稷下学宫的名誉都给毁于一旦。
    孔玲玉想了想,陆正不重名重利,根本不在意他人的诋毁,似乎也确实不需要她担心这类事。
    孔玲玉便道:“那你等我片刻,我去写信……”
    孔玲玉急匆匆离开,过了片刻拿过来几封书信。
    不仅有带给家人的书信,还有给稷下学宫的信件,以及几份介绍信好让陆正在齐国也能找到些关系门路,必要的时候能帮衬陆正一把。
    孔玲玉将信交给陆正,还简单说明了一番。
    “你如果遇到什么事,便可以找他们,这几位都是很正直的儒士,是我以前有来往的长辈……”
    陆正觉得自己不需要什么介绍信,不过孔玲玉好心好意,他便也收了下来。
    如果那些人真如孔玲玉说得那样可靠,有机会倒是可以去拜访一下,看能不能邀请到太平域来。
    陆正耐心听完孔玲玉的话,便告辞而去。
    孔玲玉见陆正走远,这才带着忐忑的心情回去做事。
    除了有些担心陆正此行,另一个原因便是担心家人收到了信件,会派人来把她给带回去。
    孔玲玉觉得在这里造福于民才是她想做的事情,等回去了齐国,她还有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吗?恐怕是没有的。
    以家族的规矩,像她这样的大家闺秀岂能随意抛头露面,还与寻常百姓混迹在一起?
    要是族中长辈知晓她在这边整天和许多妖族打交道,还亲自动手干活参加劳动建设、教育各族平民……不知道会怎么批判她。
    孔玲玉揉了揉眉心,明媚的眸子变得坚定。
    “他们是错的,我们的路才是对的!”
    正好路过的萧燕听到孔玲玉的低语,不禁上前笑着道:“玲玉,你在说什么呢?”
    孔玲玉闻言道:“啊,没什么……”
    萧燕瞧着孔玲玉,说道:“我刚才好像看见陆正了,他是不是来过这里?”
    刚才她隐约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在城外一闪而逝。
    孔玲玉道:“他说他要去齐国,去稷下学宫,已经走了。你有什么事的话,现在去追还来得及……”
    萧燕道:“我倒没什么事。齐国?稷下学宫?”
    萧燕摸着下巴,小声嘀咕道:“这边的事情都不少吧?他居然还有空去那么远的地方,这……”
    萧燕美眸顿时一瞪,不免想到了很多。
    之前陆正离开去魏国,然后魏国可出了不少事情。
    这一次突然去往齐国的稷下学宫,很难不让萧燕产生一些联想啊。
    “怎么了?”
    孔玲玉见萧燕的脸色不太对劲,顿时好奇问道。
    萧燕幽幽道:“看来他又去干大事了,也不知道又要闹出什么事来。”
    孔玲玉表情呆了呆,惊疑道:“什么大事?还是又?”
    萧燕闻言道:“啊呀,他一天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我怎么知道他要去做什么……我就随便说说。”
    孔玲玉追问道:“我感觉你知晓些什么,你都说又了!他以前还做过什么?”
    萧燕打着哈哈道:“他做了那么多大事,我怎么说得清呢?你想他不怎么待见当今的儒生,说不得是去稷下学宫那边和那些儒家讲理去了。哎,谁知道呢,等他回来,你问他不就成了?我还有事,忙去了啊……”
    萧燕笑呵呵一溜烟走远。
    孔玲玉在原地呆愣半晌,忽然想起陆正曾经对她说过的一番话。
    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而在太平域,诸多圣贤神佛都没有庙宇供奉,只有一片片纪念广场,纪念着一些传奇人物。
    “他不会真想去齐国做些什么吧……”
    孔玲玉目光闪烁不定,但她实在想不出来陆正要做些什么。
    她根本不觉得陆正能打倒谁。
    难道去把稷下学宫给推了,救出孔圣人?
    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孔玲玉不禁晃了晃脑袋,感觉自己多想一下,都是自己的脑子出了问题。
    “希望是我想太多了……”
    孔玲玉感觉自己对陆正还是不够了解,实在琢磨不出陆正到底要去齐国干什么,但肯定不只是去拜访一下稷下学宫那么简单。
    如果是为了与人去争辩儒道,就陆正一个人过去,又如何辩得过稷下学宫的那些大儒、近圣的存在?
    当初孔玲玉也去见识过稷下学宫举办的论道会,诸国优秀的儒家弟子都有参与,还有专门擅长辩论的名士。
    像她这样的才女,连同辈中人都辩论不过,更不论那些儒学前辈了。
    说起来,齐国儒道最为兴盛,其中的儒道学派分支最多,连稷下学宫之内都是学术派别林立。
    但说好点是学术自由、百齐放。
    说难听点就是内部不团结,各执圣贤之言给自己谋名谋利、拉帮结派……
    以前在齐国的时候,孔玲玉都还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的,甚至认为齐国儒道昌盛当是如此,稷下学宫是为天下儒学的榜样。
    但到了太平域,当她看到这里如新天地般的世界,接触到很多新的思想理念,对于各家圣贤学说有了更明晰的理解。
    又因为思想期刊的言论,让各王朝出现一些文章毫不客观的批判。
    种种事件,让孔玲玉深刻地觉得,那些儒家学派恐怕都称不上真正的儒家,只是一群披着儒家皮囊的伪君子,跟披着画皮的妖鬼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估计那些害人的妖鬼,对百姓造成的伤害还没那些伪人带来的伤害大。(本章完)

章节目录

儒道狂书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逍遥小咸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逍遥小咸鱼并收藏儒道狂书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