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对错难辨
第465章 对错难辨
二人寻了处僻静军帐,开了灵禁、屏退左右。
“道兄是何时晓得的?”康大宝说话时候语带萧瑟,双眉紧蹙,面上表情复杂到无法言述。
帐中的清风阵掀起微风,拂过秦苏弗的发梢,碎发从他面颊上轻轻擦过的同时,一缕暖阳从帐顶琉璃帛上斜照下来,这丝光晕似也眷恋他,贴在其身上,风吹不散。
“陌上公子人如玉”这句话,用在其身上确是极为相称。
康大掌门从前不晓得羡嫉了多少回这位亲近道兄的俊秀面容,而今再看,便算心境较之从前长了不晓得多少,心头也还是渗出来一丝艳羡。
“我本以为,老弟会与我一般,难得糊涂的。”秦苏弗声音低落,满是疲惫。
康大宝面色一松,支吾应道:“本意如此,但.”
秦苏弗却抢声言道:“我猜应是裴老弟身故了,是也不是?”
“.”
只见康大宝缄默不言,面上露出悲色,秦苏弗便就不再追问,他只叹了一声,便就合目言道:“你那徒儿与他母亲,太像了。我初见面时,便就心生异样、久久不忘。
且每逢我登门时候,裴老弟又一概推脱不见,长此以往,如何不晓得?毕竟我这辈子,就只做过这一遭。”
康大宝闻声,目中倏地现出痛色,而与此同时,裴奕疲惫的声音偏又浮在其耳边:“师弟三岁丧母,继母诞幼弟过后,待我与仲弟愈发苛刻,亲父不管、宗族未顾。
六年那年冬,天大寒,大凌河冰层厚过五尺,幼弟害疾、高烧不退,家中无财、寻医不得,继母便唤我出外凿冰求鲤,烹羹为幼弟驱疾之用。
饶是身披布衿仍寒风刺骨,连凿三日不得鲤,我亦大病,父仍不管,继母仍打骂不断。当其时,是才过四岁的仲弟到了族中百家门前一一叩首,万般艰难之下,才求得回来一罐热粥为我续命。
此后父母照旧少有过问,我与仲弟向来只有杂粮野菜果腹,偶遇得族中良善发些善心,才能勉强饱食一顿。这等境况,要直到师弟七岁登仙,拜得师父门下,我与仲弟际遇方才好转。
仲弟无有灵根、不得修行,却因我之故得了宗族各家攀附,良田大宅、金银子女,也算安稳。就是师父带师弟我暂离宗门时候,我也未有忘记将仲弟一家带在身边。却不想这一回,却是害了仲弟、弟妇。
确儿降生次年,我与师父路中窥得灵机,留下凡人队伍去寻宝物。却不料是遭了三个伤重的邪修算计,临时起意、调虎离山,要将裴、李二家凡人化作疗伤资粮。
当其时,只几息间,即就伤亡百人,惨声可怖。这时候,却是有一修士仗义出手”
康大宝记得当时裴奕言到此处的时候声音一顿,又低沉言道:“秦苏弗持鉞相帮,诛杀邪修、救了满场人命。
然他也不想自己激战之中中了对面邪修的绮罗散,驱散不及,紧急之下,只得要寻妇人解散、免得媚毒浸心。弟妇因此被其掳走,仲弟勇毅、未做退缩,但拦阻之际却被法鉞腾起时候的锐光擦过,尸骨无存.”
“然秦苏弗或是顾及名声、或是心头有愧、或是还心存善念,未有将目睹此事的一众凡人灭口。不过他却是未料到,裴家小宗家主年年登山为我送春菜冬果,撞见过一回秦苏弗与我们论道,将他这神仙面容、记在了心头。”
裴奕抬眼将目光投在了康大掌门身上,怅然一叹:
“这事情我要他万不可对人言,便连师父那里也未讲过,免得他老人家徒增烦恼。师兄当也是有一回路过山都岗时候,才遇得了这心系故土的老儿寻掌门告状,晓得了这等恶事吧?”
康大宝面色凝重,颔首应过。
裴奕面无悲喜,只是声音微颤:
“那么师兄以为,师弟该记挂此仇否?”
“那么师兄以为,师弟能安心否?”
“那么师兄以为,他秦苏弗对错与否?”
—————
康大掌门目中锐光一闪,裴奕含恨而终的想象情景在其脑海中浮现连连,迫得他强按下心头纠结。饶是明晓得这话自己无有资格发问,可他却还是铿锵言道:“道兄以为,自己错了么?”
秦苏弗稍有意外,但只是瞬息之间,其眉宇间那丝忧色便就飞逝而去,他不回康大宝这声诘问,只是淡声反问:“老弟信也不信,为兄修行至今,只做过这么一遭。”
“一遭便不是错了么?!”
“那么便连一遭都做不得么?!!”秦苏弗猛喝一声,声势之大,几能将帐外营地寨墙轰散。
康大宝猝不及防、被其喝得声势矮了一截,正待再言,秦苏弗却又言道:“害了那妇人过后,我随山公约束散修、抚慰黎庶,救了多少该死之人,连我自己都算不清楚!
我若将性命赔在了那里,那么这些事情由谁去做?!由你这只晓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只晓得巧舌如簧的卖货郎去做么?!!”
康大宝被其喝得话头一滞,不晓得该如何作答,然秦苏弗却已不晓得将此事郁结在心了多少时候,此时一经揭穿,便就一发不可收拾。
“若我当时不救,你那徒弟是不是还能长成?!”
“若我当时不救,那我这些年来是不是根本不消受这心疾折磨?!”
“若我当时不救,那么是不是要多一兄弟、少一仇人?!”
“若我当时不救,今番是不是轮不到你康大盟主专门登门来寻我诘问?!”
康大宝气势尽去,被喝问得都不能答,然秦苏弗却未言尽于此,他继而又问:
“若是我当时害得只是个寻常妇人,非是裴奕弟妇。那么事后,你与他是会登门拜谢,还是仍记恨于我?”
“若是我当时害得只是个寻常妇人,非是裴奕弟妇。那么我,是就无有这些冗余念头、心结尽开,还是这些年来仍要受这良心拷打?!蹉跎修行?!”
秦苏弗语气虽轻,但康大宝听过这几声发问,灵台却如遭响鼓连震,缄默许久、皆不能答。
又是良久过后,康大掌门自觉也无法留驻此处。于是便又施拜礼、背身而走。
“康掌门稍待,”
康大宝步伐一顿,慢慢转身回来,却见得秦苏弗这时候双目虽然仍然赤红如血,但满脸愠怒之色却已平复许多。
秦苏弗见得康大宝转身看来,又是长出口气,似是这时候才将心头郁气一遭吐空。他深吸口气,又从眉宇间硬挤出来一丝暖色:“兹要是康掌门今后还认某这道兄,那某也不会忘了老弟。”
康大掌门身子一颤,不作应承,只是俛首再拜:“还望道兄此后莫要忘了山公多年教导、亦万莫要忘了,先师当年从水中抱出来的那个失怙男童。”
秦苏弗面上凌冽之色倏然一凝,继而心头底气亦倏地一散。他再不发声,只看着康大宝的背影帐前消逝不见。
日头渐渐落了下去,萦绕他身上的那缕光晕不晓得何时也已消散,只留下一个孤影驻在漆黑的军帐之中,再无声息。
————旬日后,小环山
百忙中的康大掌门还是抽身从辟土前线返回山中,未通传任何人,便就只身行到了裴奕的灵柩之前。
他伫立在侧,倏地想起来了当年带着韩韵道与段安乐在鱼山墟市与裴家伯侄重逢的场景,心下一叹。
当时之人,竟只有段安乐一人仍还在自己身侧了。
一直守着灵柩的除了从野狐山返还的康荣泉、从辟土前线赶回的袁长生和伤势还未痊愈的野瑶玲之外,还有康大掌门的亲随小武孟。
当年那个总角童儿现在都已年近甲,从前那副忠实可爱的模样也早已不见。康大掌门如今贵为筑基真修、能比假丹,更是不需得一个垂垂老矣的凡人武宗在侧伺候。
不过这掌门亲随的名头康大宝却无有再收回来,足能令得小武孟在这满是修士的小环山上超然过活。
“掌门老爷,您终于回来了!”武孟红着眼睛上前拜了,康大掌门脸上硬挤出笑来,淡声道:“裴师弟上次与我讲,小武孟你那长孙前些年升仙大会上验得灵根了,正在育麟堂修行。如此甚好,你也该安心返乡含饴弄孙了。”
“是,”武孟脸上悲色未消,康大宝却不再与他言,只凑到了裴奕棺椁之前,端详着后者面容。
棺中有几味防腐草药,乃是蒯氏精心挑选的,皆是裴奕生前所喜味道,不加冲突。裴奕一系门人见得掌门回宗,心头哀伤也再不掩藏,一个个目中噙泪、招人感伤。
康大宝默然一阵,旁人查不清他这心头变化,只听得他沉声发问:“裴师弟身前可有什么话未留在信上?”
蒯氏早已泣不成声、不成体统,叶正文皱眉不答,只有康荣泉这领头师兄过来应了:
“师父临行前讲,李、裴二家本为宗门罪人,全赖掌门仁德,方才能重归门墙、沾染荣光。师父说他想通了,请掌门万要以大局为重,莫要再因了裴家之故、耽误了宗门大事。”
只看康荣泉说话时候那一脸疑色,康大宝便就晓得裴奕临行前当也未告知旁人一字一句,于是心下一松,喃声道:“师弟走前,怎么还讲外道话?”
怅然叹后,康大宝又继续道:“我替师弟去了,我问他,他答不得;他问我,我亦答不得。本是满腔怨愤而去、又载着满怀失意而回。
师兄我没本事辨清这事情孰对孰错,我只能应承师弟,往后重明辖下,只要非是力有未逮之境况,那便绝无邪修活路就是。”
说完过后,康大掌门便只将棺中的裴奕面容记在心头,继而再不与堂内任一人讲话,转身即就奔往辟土前线、再未顾首。
(本章完)
二人寻了处僻静军帐,开了灵禁、屏退左右。
“道兄是何时晓得的?”康大宝说话时候语带萧瑟,双眉紧蹙,面上表情复杂到无法言述。
帐中的清风阵掀起微风,拂过秦苏弗的发梢,碎发从他面颊上轻轻擦过的同时,一缕暖阳从帐顶琉璃帛上斜照下来,这丝光晕似也眷恋他,贴在其身上,风吹不散。
“陌上公子人如玉”这句话,用在其身上确是极为相称。
康大掌门从前不晓得羡嫉了多少回这位亲近道兄的俊秀面容,而今再看,便算心境较之从前长了不晓得多少,心头也还是渗出来一丝艳羡。
“我本以为,老弟会与我一般,难得糊涂的。”秦苏弗声音低落,满是疲惫。
康大宝面色一松,支吾应道:“本意如此,但.”
秦苏弗却抢声言道:“我猜应是裴老弟身故了,是也不是?”
“.”
只见康大宝缄默不言,面上露出悲色,秦苏弗便就不再追问,他只叹了一声,便就合目言道:“你那徒儿与他母亲,太像了。我初见面时,便就心生异样、久久不忘。
且每逢我登门时候,裴老弟又一概推脱不见,长此以往,如何不晓得?毕竟我这辈子,就只做过这一遭。”
康大宝闻声,目中倏地现出痛色,而与此同时,裴奕疲惫的声音偏又浮在其耳边:“师弟三岁丧母,继母诞幼弟过后,待我与仲弟愈发苛刻,亲父不管、宗族未顾。
六年那年冬,天大寒,大凌河冰层厚过五尺,幼弟害疾、高烧不退,家中无财、寻医不得,继母便唤我出外凿冰求鲤,烹羹为幼弟驱疾之用。
饶是身披布衿仍寒风刺骨,连凿三日不得鲤,我亦大病,父仍不管,继母仍打骂不断。当其时,是才过四岁的仲弟到了族中百家门前一一叩首,万般艰难之下,才求得回来一罐热粥为我续命。
此后父母照旧少有过问,我与仲弟向来只有杂粮野菜果腹,偶遇得族中良善发些善心,才能勉强饱食一顿。这等境况,要直到师弟七岁登仙,拜得师父门下,我与仲弟际遇方才好转。
仲弟无有灵根、不得修行,却因我之故得了宗族各家攀附,良田大宅、金银子女,也算安稳。就是师父带师弟我暂离宗门时候,我也未有忘记将仲弟一家带在身边。却不想这一回,却是害了仲弟、弟妇。
确儿降生次年,我与师父路中窥得灵机,留下凡人队伍去寻宝物。却不料是遭了三个伤重的邪修算计,临时起意、调虎离山,要将裴、李二家凡人化作疗伤资粮。
当其时,只几息间,即就伤亡百人,惨声可怖。这时候,却是有一修士仗义出手”
康大宝记得当时裴奕言到此处的时候声音一顿,又低沉言道:“秦苏弗持鉞相帮,诛杀邪修、救了满场人命。
然他也不想自己激战之中中了对面邪修的绮罗散,驱散不及,紧急之下,只得要寻妇人解散、免得媚毒浸心。弟妇因此被其掳走,仲弟勇毅、未做退缩,但拦阻之际却被法鉞腾起时候的锐光擦过,尸骨无存.”
“然秦苏弗或是顾及名声、或是心头有愧、或是还心存善念,未有将目睹此事的一众凡人灭口。不过他却是未料到,裴家小宗家主年年登山为我送春菜冬果,撞见过一回秦苏弗与我们论道,将他这神仙面容、记在了心头。”
裴奕抬眼将目光投在了康大掌门身上,怅然一叹:
“这事情我要他万不可对人言,便连师父那里也未讲过,免得他老人家徒增烦恼。师兄当也是有一回路过山都岗时候,才遇得了这心系故土的老儿寻掌门告状,晓得了这等恶事吧?”
康大宝面色凝重,颔首应过。
裴奕面无悲喜,只是声音微颤:
“那么师兄以为,师弟该记挂此仇否?”
“那么师兄以为,师弟能安心否?”
“那么师兄以为,他秦苏弗对错与否?”
—————
康大掌门目中锐光一闪,裴奕含恨而终的想象情景在其脑海中浮现连连,迫得他强按下心头纠结。饶是明晓得这话自己无有资格发问,可他却还是铿锵言道:“道兄以为,自己错了么?”
秦苏弗稍有意外,但只是瞬息之间,其眉宇间那丝忧色便就飞逝而去,他不回康大宝这声诘问,只是淡声反问:“老弟信也不信,为兄修行至今,只做过这么一遭。”
“一遭便不是错了么?!”
“那么便连一遭都做不得么?!!”秦苏弗猛喝一声,声势之大,几能将帐外营地寨墙轰散。
康大宝猝不及防、被其喝得声势矮了一截,正待再言,秦苏弗却又言道:“害了那妇人过后,我随山公约束散修、抚慰黎庶,救了多少该死之人,连我自己都算不清楚!
我若将性命赔在了那里,那么这些事情由谁去做?!由你这只晓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只晓得巧舌如簧的卖货郎去做么?!!”
康大宝被其喝得话头一滞,不晓得该如何作答,然秦苏弗却已不晓得将此事郁结在心了多少时候,此时一经揭穿,便就一发不可收拾。
“若我当时不救,你那徒弟是不是还能长成?!”
“若我当时不救,那我这些年来是不是根本不消受这心疾折磨?!”
“若我当时不救,那么是不是要多一兄弟、少一仇人?!”
“若我当时不救,今番是不是轮不到你康大盟主专门登门来寻我诘问?!”
康大宝气势尽去,被喝问得都不能答,然秦苏弗却未言尽于此,他继而又问:
“若是我当时害得只是个寻常妇人,非是裴奕弟妇。那么事后,你与他是会登门拜谢,还是仍记恨于我?”
“若是我当时害得只是个寻常妇人,非是裴奕弟妇。那么我,是就无有这些冗余念头、心结尽开,还是这些年来仍要受这良心拷打?!蹉跎修行?!”
秦苏弗语气虽轻,但康大宝听过这几声发问,灵台却如遭响鼓连震,缄默许久、皆不能答。
又是良久过后,康大掌门自觉也无法留驻此处。于是便又施拜礼、背身而走。
“康掌门稍待,”
康大宝步伐一顿,慢慢转身回来,却见得秦苏弗这时候双目虽然仍然赤红如血,但满脸愠怒之色却已平复许多。
秦苏弗见得康大宝转身看来,又是长出口气,似是这时候才将心头郁气一遭吐空。他深吸口气,又从眉宇间硬挤出来一丝暖色:“兹要是康掌门今后还认某这道兄,那某也不会忘了老弟。”
康大掌门身子一颤,不作应承,只是俛首再拜:“还望道兄此后莫要忘了山公多年教导、亦万莫要忘了,先师当年从水中抱出来的那个失怙男童。”
秦苏弗面上凌冽之色倏然一凝,继而心头底气亦倏地一散。他再不发声,只看着康大宝的背影帐前消逝不见。
日头渐渐落了下去,萦绕他身上的那缕光晕不晓得何时也已消散,只留下一个孤影驻在漆黑的军帐之中,再无声息。
————旬日后,小环山
百忙中的康大掌门还是抽身从辟土前线返回山中,未通传任何人,便就只身行到了裴奕的灵柩之前。
他伫立在侧,倏地想起来了当年带着韩韵道与段安乐在鱼山墟市与裴家伯侄重逢的场景,心下一叹。
当时之人,竟只有段安乐一人仍还在自己身侧了。
一直守着灵柩的除了从野狐山返还的康荣泉、从辟土前线赶回的袁长生和伤势还未痊愈的野瑶玲之外,还有康大掌门的亲随小武孟。
当年那个总角童儿现在都已年近甲,从前那副忠实可爱的模样也早已不见。康大掌门如今贵为筑基真修、能比假丹,更是不需得一个垂垂老矣的凡人武宗在侧伺候。
不过这掌门亲随的名头康大宝却无有再收回来,足能令得小武孟在这满是修士的小环山上超然过活。
“掌门老爷,您终于回来了!”武孟红着眼睛上前拜了,康大掌门脸上硬挤出笑来,淡声道:“裴师弟上次与我讲,小武孟你那长孙前些年升仙大会上验得灵根了,正在育麟堂修行。如此甚好,你也该安心返乡含饴弄孙了。”
“是,”武孟脸上悲色未消,康大宝却不再与他言,只凑到了裴奕棺椁之前,端详着后者面容。
棺中有几味防腐草药,乃是蒯氏精心挑选的,皆是裴奕生前所喜味道,不加冲突。裴奕一系门人见得掌门回宗,心头哀伤也再不掩藏,一个个目中噙泪、招人感伤。
康大宝默然一阵,旁人查不清他这心头变化,只听得他沉声发问:“裴师弟身前可有什么话未留在信上?”
蒯氏早已泣不成声、不成体统,叶正文皱眉不答,只有康荣泉这领头师兄过来应了:
“师父临行前讲,李、裴二家本为宗门罪人,全赖掌门仁德,方才能重归门墙、沾染荣光。师父说他想通了,请掌门万要以大局为重,莫要再因了裴家之故、耽误了宗门大事。”
只看康荣泉说话时候那一脸疑色,康大宝便就晓得裴奕临行前当也未告知旁人一字一句,于是心下一松,喃声道:“师弟走前,怎么还讲外道话?”
怅然叹后,康大宝又继续道:“我替师弟去了,我问他,他答不得;他问我,我亦答不得。本是满腔怨愤而去、又载着满怀失意而回。
师兄我没本事辨清这事情孰对孰错,我只能应承师弟,往后重明辖下,只要非是力有未逮之境况,那便绝无邪修活路就是。”
说完过后,康大掌门便只将棺中的裴奕面容记在心头,继而再不与堂内任一人讲话,转身即就奔往辟土前线、再未顾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