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纸扎人
    巨鹿路675號上午上班时间悄然而过,同事起身,有家室的要么回家吃饭要么回家做饭。
    没家室的老光棍蛋子则慢悠悠起身,准备去食堂对付几口。
    “老娄那什么情况,坐一上午动都没动。”
    “鬼晓得,不过刚才听陈姐说好像是京城的方堃又投稿小说了。”
    为了不被打扰,娄靖川事先对方堃投来的稿件谁也没有说,他必须得做第一个读者,消息一但抖落出去,哪有他看的份儿。
    工作至今,处理日常作家来搞也是娄靖川的分內工作。
    只是手里这部谍战,方堃称其为谍战小说,一时间让他看的如痴如醉。
    军统特务余则诚,代號峨眉峰”深海”,女游击队长王翠萍,假扮夫妻。
    军统天津站,精明多疑吴敬中,阴险狠辣李崖,贪婪成性陆桥山。
    一个个人物陆续登场,一件件剧情环环相扣,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让娄靖川看的全程都在身体微微颤抖,尤其是最后余则诚没能和翠萍长相廝守。
    翠萍隱姓埋名等待丈夫,余则成则继续在隱秘战线执行任务,这结局让娄靖川看的相当不爽,泪珠子情不自禁的往下落。
    期间也有同事悄默默走到身后探头观察,可惜从中间断章取义的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直到有同是老光棍的男同志拍他的肩膀,示意去吃饭了,才恋恋不捨的回神。
    “太精彩了,太精彩了,这就是谍战小说吗?”
    娄靖川的喃喃自语让几人摇了摇头,方堃跟他们杂誌社对接人员特定的就是娄靖川。
    对於方堃写的小说他们也很喜欢,可毕竟都是老编辑了,情绪怎么起伏波动还这么大。
    难不成又是一部《牧马人》《高山下的环》?
    去到食堂,娄靖川挑著他喜欢吃的红烧肉,三两口解决战斗。
    回办公室继续反覆阅读精彩的情节,直至下午上班才把小说摆在萧代办公桌上。
    “看完了?”萧代看了他一眼,笑道:“我以为你明天才捨得把稿子给我呢。”
    “萧编,这是方堃给咱们投稿的最新小说,他管这叫谍战小说,最上面是他附带的信,这故事...太精彩了!”
    萧代拿起信扫了几眼,摆手示意娄靖川出去。
    下午萧代看,傍晚李小林又直接带回家里,她没有率先看,而是在和父亲聊到这儿时,率先把小说递给了他。
    午夜十二点悄然而至,李小林夜起发现父亲房间隱隱还亮著灯光,突然有些后悔把方堃的稿子晚上带回来。
    砰砰砰“父亲,小说明天再看也不迟,千万不要熬夜。”
    “已经十二点了啊。”巴老爷子眯著眼凑近灯光看了眼时间。
    “从投稿的第一部《人生》开始,方堃的行文每每都在提升,愈发狠辣,尤其是之前我还勉励过的人物形象的竖立,在这篇《潜伏》中可谓是登峰造极,把军统內部的勾心斗角,和不同职位不同人物的人物,心理,动作完完全全的展现了出来。”
    李小林好奇道:“我还没来得及看,写的真有这么好?”
    “你早点休息去吧,我再看一会儿就睡。”
    李小林又叮嘱了几句,其实这种情况说多了也没用,老书虫就是如此,看到好文章,熬个夜通个宵简直是家常便饭,只不过父亲年纪大了,不能这么熬。
    方堃的《潜伏》顺利通过开会討论,写信回復和寄稿费的任务交给了娄靖川,最后一掂量,这傢伙乾脆直接买票直奔京城。
    千字九元,十元封顶,不管如何,方堃於情於理也不好拿那千字十元的標准。
    十五万字,一千三百五十块钱稿费,而方加上前期准备,差不多一个正月的时间就赚到了这个数儿。
    难怪现在作家极其受推崇,名头响亮,说出去有面儿不说,这钱是真比上班强。
    “写信不就行了,怎么还亲自来一趟。”方堃有些嫌弃的看了这廝一眼。
    娄靖川笑呵呵的:“我这次可是带了老社长的亲笔信给你,我有时候真是好奇你这脑子怎么长的,怎么感觉灵感就用不完呢?”
    方堃白了他一眼,忽悠道:“要不是被某些人天天催,催烦了,我都打算封笔了。”
    “別啊,你可不能封笔,咱才二十四岁,这么早封什么笔啊。”
    不管方堃是不是开玩笑,娄靖川可开不得,他心里还庆幸自己催的勤,不然这篇小说都不一定能面世。
    中午留这傢伙在家吃饭,巴老爷子的信方堃看过后,保存好的同时,又亲自写了一封回信,让娄靖川到时候带回。
    中午吃的是小母鸡儿顿土豆,方管著叫大盘鸡,里面放点粉条青菜充当配菜。
    先吃一吃,吃一半下面裹著汤汁儿,麵条劲道有口感,让娄靖川讚不绝口。
    “这麵条儿你就吃去吧,我亲自在梁英侠女士手里学的,晋省的麵条放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
    “梁英侠是谁?麵点师傅?”娄靖川有些疑惑道。
    寧姚忍著笑,方堃瞅了他一眼:“真要论,晋省每个家庭主妇都可以算得上一个合格的麵点师傅,这是我老娘。”
    “6
    “”
    方堃上辈子知道南北饮食差异大,可他心里仍旧想著,毕竟都是一个国家的,又都是人吃的,再差能差到哪儿去。
    直到他去过一趟南方,兜兜转转,可以说一家能吃的麵店都找不出来。
    不是机器面,就是那种微黄的硷面,一煮完软塌塌,糯嘰嘰的,简直惨不忍睹。
    不过晋省也有个缺点,某云龙兄曾说过,晋省菜上不得台面,这一点饶是方堃想反驳几句,可完全没得反驳。
    娄靖川不在京城过多逗留,计划明天返城,下午想去京城街道逛一逛看些东西回去。
    手里拎著一只烤鸭,刚路过报亭,就听见有人討论方堃又发作品了。
    又多走了几步,娄靖川整个人一愣。
    “不对啊,谍战下个月才会发表,哪儿来的新作品。
    ,报亭內,工作人员一边收钱,一边维持秩序道:“大家都別急,这是刚运过来的报纸,管够。”
    “方堃又写什么小说了?叫什么名字?”
    工作人员会心一笑:“鬼吹灯。”
    “啥玩意儿?”
    “鬼吹灯!”
    靠前的几个年轻人大眼瞪小眼,工作人员却是得意的笑了笑,方堃这个名號现在简直就是京晨晚报的活招牌。
    虽然王纪刚他们不想承认,一份日售將近百万份的报纸,竟然是因为一个人一个作家。
    他们可是京城晚报,所做的工作成绩当然不愿意只归结到一个人身上。
    可大家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的报纸原先销量是不错,而且也在稳步增加,可跟现在这个体量是完全没得比的。
    日销近百万份,需要的纸张油墨全国调配,可產生的经济效益是庞大的。
    仅去年后半年第四季度三个月,他们就创造了一千两百八十万的营收。
    这可不是一个厂房,一家公司,而是一个地方性质的报纸!
    娄靖川在后面排著队,最后实在等不及了,拦住一个人想价钱买下她手里的。
    让他出乎意料的是,给溢价两毛人家都不干。
    “我再加一毛,给你五毛。”
    “你可別反悔。”女孩儿心动了。
    娄靖川麻溜把钱塞给她,接过报纸扫了一眼前面,麻溜往后翻,直到看到《
    鬼吹灯》三个大字。
    “鬼,鬼吹灯?这是什么小说!”
    手里拎著鸭子,娄靖川往路边稍了稍,免得挡行人和自行车的道儿。
    “我的祖父叫胡国,胡家祖上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地主,最辉煌的时候在城里买了三条胡同相连...”
    鬼吹灯方堃没有写引子,把盗墓是门艺术搬出来,这部小说他估计爭议不会小,如果再把盗墓是门艺术,是门破坏的艺术搬出来,多半会被老学究笔伐。
    连载期间没有,大不了等以后出版实体书再把引子加上。
    鬼吹灯的故事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娓娓道来,故事开始平铺直入,刚开始还不觉得什么,直到那句..给胡国扎了个白纸糊裱的纸女人,又水彩给纸人画上了眉眼鼻子、衣服头髮,在远处一看,嘿,真就跟个活人似的。
    读到这里,哪怕傍下午天际西边还有点微弱阳光,可娄靖川没由来后脊樑一哆嗦,整个人从头到脚凉了一下。
    这什么小说,活人扎个纸人做老婆?
    洋洋洒洒四千字,娄靖川读完之后,只觉得浑身冰凉,他没想到方堃会写一部这么...特別的小说。
    回到方家,对上方堃整个人相当便秘,尤其是晚上,连上厕所也不敢一个人上。
    方堃看著他:“你看看你这没出息的样儿,不就一篇小说么,不至於。”
    “你写的你当然不害怕,哥,你是我亲哥,陪我去一趟唄。”
    方堃跟著他去厕所,在外面等著,这傢伙在里面一阵碎叨,方堃提前回屋,娄靖川在厕所听不见回话,哆哆嗦嗦夹断往屋里奔。
    同一现象的,今晚在京城不是少数,全被鬼吹灯嚇了个不轻。
    鬼吹灯的內容其实对方堃来说谈不上多恐怖,关键在於平平淡淡敘事中把这件事讲出来了,只会让读者读的汗毛直立。
    次日娄靖川离京,不出三天鬼吹灯大火,隨之而来就是铺天盖地的討论声。
    有又怂又喜欢討论的读者,直呼这小说读的刺激,简直是一部神小说。
    但是更有大篇幅的评论员持怀疑审视的態度进行的点评,更有甚者对方望进行了抨击。
    宣扬科学的年头,亏你还是一个北大毕业生,写的这是什么狗屁文章。
    王纪刚看著不断往报社投来的信,最后无奈还是给方堃送了过去。
    “詆毁你还算轻的,更有人提出疑问,说京城晚报上不应该刊登这种小说,说什么比之通俗武侠小说还没营养。”
    方堃嗤之以鼻:“营养?他咋不上天呢,吃锅老母鸡汤比什么都有营养,看什么小说啊,你就说来信里好评多还是质疑声多。”
    “这,还真是好评多,我们拆开的信件里,大部分都是询问你怎么想到这么精彩的故事的,还有人催更期待后续,对了,那个什么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
    方堃对上这傢伙期待的眼神,扫兴道:“杜撰的,真有那儿玩意儿,我还在这儿坐著?”
    然而事实比方想的还要糟,京城晚报接到上面领导通知,要求先暂停鬼吹的连载。
    知道这消息后,掛断电话方堃心里没多少波澜,只是感嘆现在还是太保守了。
    但是他躺平了,广大的读者朋友却不买帐了,小说追的好好的,你停更了是什么。
    等询问到具体情况后,大家更不干了。
    “不就是部小说嘛,大家读著就图一乐呵。”
    “是啊,什么宣扬封建糟粕,我只看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老子累死累活上一天班,下班了就想看点有意思的书,也陶冶陶冶情操,你不给连载了几个意思?”
    舆论一浪高过一浪,直到有老学究下场推荐了一些名家经典,想著以此供大家追读,看看什么叫经典,什么叫好书。
    结果直接把这浪掀起了十层高。
    “诗经是经典,可我读不懂啊,难不成左手抱著诗经,右手抱著翻译词典,一字一句的翻译?”
    “这么多繁体字,考验谁呢,老子读报纸是用来消遣的,太噁心了。
    方堃全程没有下场,没有发表任何言论,直至被矛盾先生叫去吃饭。
    “你啊你,写什么不好,写个这。”
    “通俗读物嘛,报纸上连载就得字数多,还得有意思,好看就得了唄,我是觉得没什么问题。”
    桌上有三男一女,皆是作协和文化部的工作人员,也是方堃的领导,不过在正式场合外,大家更多的还是以朋友自居。
    “现在读者要求恢復连载的呼声一天高过一天,今天找你来就是告诉你,老人家发话了,文章要继续写,就像你之前说的,什么是好文章,民人群眾喜闻乐见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你把心安在肚子里。”
    方堃听著一愣,他是左想右想也没想到这茬儿,更没想到老人家会亲自发话,这让他一时间受宠若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矛盾再三叮嘱方堃把握好尺度,同时调笑多创作些像牧马人,高山下的环那种文章。
    方堃把自己新作品已经投稿到收穫的消息说了说,算著情况应该也就下个月能面世。
    具体內容方不可能说,一句谍战小说四个字,这哑谜让几个老傢伙心里跟挠了痒痒一样。

章节目录

1977俗人重生指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1977俗人重生指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