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建军八千 经营山外(月票加更4k)
第157章 建军八千 经营山外(月票加更4k)
对於岑铭正的忧虑,並没有在陆云心中持续太久。
只是思索了一阵之后,他便將此事暂且放下。
这位岑府尹掌握的力量虽强,但也只是让人稍微重视了一些而已。
真要说对陆云有多大威胁,倒也未必。
他甚至都不用动用山中的力量,只靠山外的居风县,便也不惧对方。
算上刚刚从日南府边民中挑中的三千人,陆云在山外的兵马,已经来到了八千五百人。
儘管里面有著大量新兵,但起码人数上来了。
差不多是府衙三倍的兵力,岑铭正就算想做什么,也得掂量掂量这巨大的人数差距。
“不过以如今的情况,郡城和府城那边,都指望著我帮他们挡著扶南蛮夷。
只要不公开造反,这些人也不会出兵攻打我,倒也不用担心岑铭正的威胁。”
陆云与郡城之间,如今算是处於蜜月期。
在双方共同的威胁扶南国没有倒台前,基本是不会撕破脸皮的。
所以岑铭正的威胁,也只是威胁。
想要化为实质,最近一两年內,基本是不可能的。
故而对其的担忧,陆云只是想了想,並没有太过在意。
很快就將精力,放到了安置新得到的一万三千边民上。
这首要做的,便是清户、分田,以及组建本地乡勇了。
隆安县的平原面积,本就比居风、均安二县要少,原本的人口也不算多,故而境內开发的情况不怎么好。
此前陆云前年接手此县时,就统计过这里的田亩数量,最后得到的数据,是4
2704亩。
这点田地,按照分田令的標准,只够八千五百余人来分的。
在如今遭受战乱后,各家各户普遍只有四五人的情况下,倒也勉强能够安置两千户人。
足够满足他在此地布置两千乡勇的规划了。
於是確认田亩足够之后,他从三千日南府丁壮之中,挑选了家人较少的一千人,就地將他们编为了隆安县乡勇。
然后又命杨泽,从居风县带著一千新军,及他们家眷迁来。
如此,隆安县便有了一千老卒,一千新卒,合计两千兵马。
算上这两千人的家眷,共计八千二百余人。
这批人,便就是隆安县的戍边力量了。
各批人马到齐之后,陆云按照此前均安县的操作,立刻对这两千兵马进行军制改革。
战兵、正兵、辅兵,肩章军职,种种新制度,全都推行了下去。
有了先前在均安县的试点经验,此次推行更为顺利。
甚至为了儘快完成,陆云还从均安县那边,抽调了几个军官过来,让他们协助杨泽完成军改。
是的,与季羡云一样。
作为陆云的元从,杨泽在带兵过来之后,便被任命为了隆安校尉,负责统辖本地的两千乡勇。
同时兼任守將之职,管辖本地八千军民。
此二人,便是他安置在边境前线的镇守大將。
盯了均安县军改几日后,见没出什么乱子,一切都慢慢步入正轨,陆云便有了离去之意。
走之前,他叫来了杨泽,对其叮嘱:“隆安县之事,我便託付与你了。后续军制改革,关乎边防安危,务必要多上心。
若是扶南蛮军入侵,千人以下者,你领著本地乡勇自行解决。
若遇千人以上规模,则小心应对,自行估算是守是战。
敌在五千人以上,不可出战,坚守城池,同时飞马传报居风县。
我会立刻派出援军,前来相助,明白吗?”
杨泽肃容道:“属下明白。”
陆云点头:“余下之事,你自己琢磨吧。我先走了。
1
隨后,他便领著剩下的九千边民,向著居风县而去。
五日后,队伍回到居风县。
而后又將三百名深黑命格及其家人,合计一千三百余人,送往了山中安置。
做完了这些,陆云才开始安置剩下的边民。
因为先前从居风县牵走了一千新军家眷的缘故,本地空出了不少田地,七千多边民之中,有大半人可以就地安置。
但剩下还有三千七百余人,没有多余田地房屋可以分配。
见此,陆云立刻找来了岳浩哲。
“此次我带回不少边民,其中有近半无田可分,我欲开凿沟渠,开垦荒地,用以安置他们。”
陆云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看著对方道:“此事交给你来办,可能做好?”
岳浩哲乃是吕启功的唯一传人,自然学过对方的风水之术。
现在吕启功在大山之中,主持诸多政务,根本脱不开身。
现在陆云想挖沟渠,便只能找对方的弟子了。
岳浩哲闻言,立刻道:“先前家师协助县尊开凿本县沟渠,便就规划了一大一小两条沟渠,还有上百口陂池的挖掘计划。
此前只挖了一条小渠,开垦了两万亩田。
如今將军既然想要再挖沟渠,那直接按照家师先前规划执行就是了。”
当初招揽吕启功时,陆云便请对方协助自己在居风县挖渠。
按照当时的规划,要挖两条沟渠,修建上百口陂池。
成功之后,可灌溉田地五万亩。
不过那时陆云刚刚接手了隆安县,又打下了红岩城,有著大量土地可以安置百姓。
所以挖了一条小渠,开垦了两万亩田地之后,这项大工程,便就停了下来。
但如今隨著山中渐渐拥堵,哪怕开闢了葫芦地三块平原,也难以安置越来越多的移民。
隆安、均安二县,现有田地也都分配的差不多了。
陆云手中又多了不少百姓,想要妥善安置,便只能在这山外想想办法了。
正好,居风县所在之地,平原面积颇广,山间河谷颇多。
若是能全部开闢出来,可得十三万亩良田。
甚至算上陆云当初放弃的一些山中零散谷地,这个田地的数量,还可再多上近万亩。
此地稟赋如此之好,他自然不能放著不管。
尤其是在隆安、均安二县顶在前线,负责拦截扶南国蛮夷之时,居风县便就是两县的大后方。
將此地开垦出来,不论是给前线提供粮草,还是提供兵源,都將方便无比。
在陆云山外製山外,山內製山內的大战略下。
处於后方的居风县,便是最好的山外策源地了。
故而听了岳浩哲的提议后,陆云立刻答应:“好,那此事我便交给你了。县中之人力,除了那些受训的士卒之外,其余之人,你皆可调动。
府库的钱粮、物资,也可使用。
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在明年开春前,挖好这些沟渠,並把田地开垦好。”
岳浩哲听著要求,心中盘算了一下,回道:“迁来边民之后,县中足有两万四千余人,除去四千二百士卒之外,余下还有两万人。
从这些人中,可抽掉一万丁男壮妇,人力是不缺的。
但想要快点挖好沟渠,甚至开垦田地,需要大量的工具,还要有牛马牲畜相助。
这些工具牲畜,居风县都很缺乏。”
说到这里,岳浩哲眼巴巴的看向了陆云。
他可是知道,元师叔祖可是从驼山会那边,购买了几万头牲畜。同时从龙溪山铁监,也获得了大量的铁料铁器。
此时自己要主持大工程,自然就盯上了这批物资。
“你呀你,竟然盯上了这些家当。”
望著岳浩哲,陆云失笑,隨即点头:“没问题,我拨给你两千头牛,一千头驴,五百匹马,再给铁器五千件,如此可够?”
元永华从驮山会买回的牲畜,有牛驴马两万五千头。
从中拨三千五百头出来,並不算多。
至於铁器,五千件看著有点少。
可此前陆云刚到任的时候,便通过向朝廷申请的渠道,从合阳铁监购买了五千铁器,以及三千铁料。
这些铁器铁料,不少都留在了居风县。
而本地百姓之中,不少迁徙过来时,也是拖家带口,把所有家当都一起搬来了。
其中就有不少铁器。
所以上述加起来,也足够支撑整项工程了。
若是还不够,等今年底,陆云便会征討铁山寨。
到时用炼矿术开採铁矿,自然能获得大量精铁,届时再分拨补充就是。
“够了,足够了。”
对於陆云的支持力度,岳浩哲很是惊喜,连连点头:“有这些牲畜铁器,明年春耕之前,我定挖好沟渠,垦出田地。”
陆云闻言笑道:“那我便静候佳音了。”
“將军等我好消息吧。”
岳浩哲撂下一句话,便匆匆而去。
而陆云也立刻叫来陆群,吩咐他带著县衙诸人,尽最大力度的配合挖渠。
岳浩哲想要什么物资,想徵发多少人力,都以对方为主。
“老僕明白,定会听岳道长的。”
陆群点了点头,认真听命。
交代完了这些事情之后,陆云也把自己精力,投入到了对居风县的兵马整顿之上。
如今隆安、均安二县,都开始了军制改革。
居风县作为自己的第一块领地,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后。
本县如今有一千奋威军、一千新军老卒、以及两千二百新募兵卒。
以上合计,四千二百人。
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规模相当於隆安、均安二县军队之和。
对於其的军改,陆云自然要亲自盯著,才能够放心。
居风县的兵马,有陆云亲自盯著,军改自然不会出什么问题。
毕竟这项改革,下到底层士卒,上到各级军官,基本全是受益者。
作为受益一方,没人会去反对。
就是这次招募的新兵多了些,有两千两百人,比本地老卒多了两百新卒,导致军官出现了六人的缺口。
不过这不要紧。
陆云书信一封,山中很快抽掉了过来,把缺口给补上了。
而隨著类似的小问题,不断解决,军改也陆续深入。
期间,由驮山商会发出的第二批牲畜,刚好在七月初运抵。
与这批牲畜一起到达的,还有买粮而回的採买使元永华。
“將军,此次出海,下官买回米十万石,各类布帛三千匹,各种药材两千斤,盐万石,合计费银十万两,这是帐目。”
元永华匯报著此行的收穫。
陆云查看著帐目上诸多物资,不由露出笑容:“好,元採买这次送回来的物资,可谓解了本官燃眉之急。”
这两月来,陆云接收了两万边民,这些人大多都没有积蓄,家无余粮,可全都指著他来养。
尤其是自己又从边民之中,徵募了四千常备乡勇,这对於粮食的消耗就更大了。
居风县虽然刚刚经歷了夏收,官府徵得夏粮八万石,加上官仓中原有的储备,有粮约十二万石。
但想靠这点粮食,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和军队,依旧有些不足。
其实有了这十万石粮送来,便能填上这个缺口了。
等熬过今年,明年隆安、均安二县的百姓恢復生產,居风县这边的荒田也开垦完毕。
那么山外三县之地,便有田二十三万亩,一年可產粮近七十万石。
这么多的粮食,足以养活本地四万百姓,八千大军了。
只要熬过这初期的艰难,山外便可自给自足。
所以得到这十万石粮食后,陆云便立刻让人搬入县仓,留在了居风本地。
同时驼山会送来的那批牲畜,也留了两千五百头下来,交给了岳浩哲,履行了先前的承诺。
余下的物资,布匹盐巴,各留了一些在本地。
然后就和药材一起打包,送入了大山。
相比於山外,一片荒芜的大山,更需要这些物资。
交割完了物资,元永华顾不上歇息,又立刻请辞:“將军,合浦郡那边,我约好了一批粮商,要商量新的购粮买卖,便先行告退了。”
元道长不愧是紫阳道有名的大忙人,出了名的能干肯干。
接了陆云的差事之后,竟一刻不停的奔波著。
如此敬业,让他见了都不由感动。
陆云真情的劝道:“元採买奔波数月,不先歇一阵吗?有这批物资补充后,山中足以支撑一阵,不必那么急的。”
元永华摇头道:“我已与人定好日期,不能违背,不然就要毁了信誉。至於休息,帮我把將军的差事做完,再长歇一阵也不迟。”
“辛苦元採买了。”
见此,陆云也不好说什么,只能亲自送对方登船,以示谢意。
对於岑铭正的忧虑,並没有在陆云心中持续太久。
只是思索了一阵之后,他便將此事暂且放下。
这位岑府尹掌握的力量虽强,但也只是让人稍微重视了一些而已。
真要说对陆云有多大威胁,倒也未必。
他甚至都不用动用山中的力量,只靠山外的居风县,便也不惧对方。
算上刚刚从日南府边民中挑中的三千人,陆云在山外的兵马,已经来到了八千五百人。
儘管里面有著大量新兵,但起码人数上来了。
差不多是府衙三倍的兵力,岑铭正就算想做什么,也得掂量掂量这巨大的人数差距。
“不过以如今的情况,郡城和府城那边,都指望著我帮他们挡著扶南蛮夷。
只要不公开造反,这些人也不会出兵攻打我,倒也不用担心岑铭正的威胁。”
陆云与郡城之间,如今算是处於蜜月期。
在双方共同的威胁扶南国没有倒台前,基本是不会撕破脸皮的。
所以岑铭正的威胁,也只是威胁。
想要化为实质,最近一两年內,基本是不可能的。
故而对其的担忧,陆云只是想了想,並没有太过在意。
很快就將精力,放到了安置新得到的一万三千边民上。
这首要做的,便是清户、分田,以及组建本地乡勇了。
隆安县的平原面积,本就比居风、均安二县要少,原本的人口也不算多,故而境內开发的情况不怎么好。
此前陆云前年接手此县时,就统计过这里的田亩数量,最后得到的数据,是4
2704亩。
这点田地,按照分田令的標准,只够八千五百余人来分的。
在如今遭受战乱后,各家各户普遍只有四五人的情况下,倒也勉强能够安置两千户人。
足够满足他在此地布置两千乡勇的规划了。
於是確认田亩足够之后,他从三千日南府丁壮之中,挑选了家人较少的一千人,就地將他们编为了隆安县乡勇。
然后又命杨泽,从居风县带著一千新军,及他们家眷迁来。
如此,隆安县便有了一千老卒,一千新卒,合计两千兵马。
算上这两千人的家眷,共计八千二百余人。
这批人,便就是隆安县的戍边力量了。
各批人马到齐之后,陆云按照此前均安县的操作,立刻对这两千兵马进行军制改革。
战兵、正兵、辅兵,肩章军职,种种新制度,全都推行了下去。
有了先前在均安县的试点经验,此次推行更为顺利。
甚至为了儘快完成,陆云还从均安县那边,抽调了几个军官过来,让他们协助杨泽完成军改。
是的,与季羡云一样。
作为陆云的元从,杨泽在带兵过来之后,便被任命为了隆安校尉,负责统辖本地的两千乡勇。
同时兼任守將之职,管辖本地八千军民。
此二人,便是他安置在边境前线的镇守大將。
盯了均安县军改几日后,见没出什么乱子,一切都慢慢步入正轨,陆云便有了离去之意。
走之前,他叫来了杨泽,对其叮嘱:“隆安县之事,我便託付与你了。后续军制改革,关乎边防安危,务必要多上心。
若是扶南蛮军入侵,千人以下者,你领著本地乡勇自行解决。
若遇千人以上规模,则小心应对,自行估算是守是战。
敌在五千人以上,不可出战,坚守城池,同时飞马传报居风县。
我会立刻派出援军,前来相助,明白吗?”
杨泽肃容道:“属下明白。”
陆云点头:“余下之事,你自己琢磨吧。我先走了。
1
隨后,他便领著剩下的九千边民,向著居风县而去。
五日后,队伍回到居风县。
而后又將三百名深黑命格及其家人,合计一千三百余人,送往了山中安置。
做完了这些,陆云才开始安置剩下的边民。
因为先前从居风县牵走了一千新军家眷的缘故,本地空出了不少田地,七千多边民之中,有大半人可以就地安置。
但剩下还有三千七百余人,没有多余田地房屋可以分配。
见此,陆云立刻找来了岳浩哲。
“此次我带回不少边民,其中有近半无田可分,我欲开凿沟渠,开垦荒地,用以安置他们。”
陆云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看著对方道:“此事交给你来办,可能做好?”
岳浩哲乃是吕启功的唯一传人,自然学过对方的风水之术。
现在吕启功在大山之中,主持诸多政务,根本脱不开身。
现在陆云想挖沟渠,便只能找对方的弟子了。
岳浩哲闻言,立刻道:“先前家师协助县尊开凿本县沟渠,便就规划了一大一小两条沟渠,还有上百口陂池的挖掘计划。
此前只挖了一条小渠,开垦了两万亩田。
如今將军既然想要再挖沟渠,那直接按照家师先前规划执行就是了。”
当初招揽吕启功时,陆云便请对方协助自己在居风县挖渠。
按照当时的规划,要挖两条沟渠,修建上百口陂池。
成功之后,可灌溉田地五万亩。
不过那时陆云刚刚接手了隆安县,又打下了红岩城,有著大量土地可以安置百姓。
所以挖了一条小渠,开垦了两万亩田地之后,这项大工程,便就停了下来。
但如今隨著山中渐渐拥堵,哪怕开闢了葫芦地三块平原,也难以安置越来越多的移民。
隆安、均安二县,现有田地也都分配的差不多了。
陆云手中又多了不少百姓,想要妥善安置,便只能在这山外想想办法了。
正好,居风县所在之地,平原面积颇广,山间河谷颇多。
若是能全部开闢出来,可得十三万亩良田。
甚至算上陆云当初放弃的一些山中零散谷地,这个田地的数量,还可再多上近万亩。
此地稟赋如此之好,他自然不能放著不管。
尤其是在隆安、均安二县顶在前线,负责拦截扶南国蛮夷之时,居风县便就是两县的大后方。
將此地开垦出来,不论是给前线提供粮草,还是提供兵源,都將方便无比。
在陆云山外製山外,山內製山內的大战略下。
处於后方的居风县,便是最好的山外策源地了。
故而听了岳浩哲的提议后,陆云立刻答应:“好,那此事我便交给你了。县中之人力,除了那些受训的士卒之外,其余之人,你皆可调动。
府库的钱粮、物资,也可使用。
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在明年开春前,挖好这些沟渠,並把田地开垦好。”
岳浩哲听著要求,心中盘算了一下,回道:“迁来边民之后,县中足有两万四千余人,除去四千二百士卒之外,余下还有两万人。
从这些人中,可抽掉一万丁男壮妇,人力是不缺的。
但想要快点挖好沟渠,甚至开垦田地,需要大量的工具,还要有牛马牲畜相助。
这些工具牲畜,居风县都很缺乏。”
说到这里,岳浩哲眼巴巴的看向了陆云。
他可是知道,元师叔祖可是从驼山会那边,购买了几万头牲畜。同时从龙溪山铁监,也获得了大量的铁料铁器。
此时自己要主持大工程,自然就盯上了这批物资。
“你呀你,竟然盯上了这些家当。”
望著岳浩哲,陆云失笑,隨即点头:“没问题,我拨给你两千头牛,一千头驴,五百匹马,再给铁器五千件,如此可够?”
元永华从驮山会买回的牲畜,有牛驴马两万五千头。
从中拨三千五百头出来,並不算多。
至於铁器,五千件看著有点少。
可此前陆云刚到任的时候,便通过向朝廷申请的渠道,从合阳铁监购买了五千铁器,以及三千铁料。
这些铁器铁料,不少都留在了居风县。
而本地百姓之中,不少迁徙过来时,也是拖家带口,把所有家当都一起搬来了。
其中就有不少铁器。
所以上述加起来,也足够支撑整项工程了。
若是还不够,等今年底,陆云便会征討铁山寨。
到时用炼矿术开採铁矿,自然能获得大量精铁,届时再分拨补充就是。
“够了,足够了。”
对於陆云的支持力度,岳浩哲很是惊喜,连连点头:“有这些牲畜铁器,明年春耕之前,我定挖好沟渠,垦出田地。”
陆云闻言笑道:“那我便静候佳音了。”
“將军等我好消息吧。”
岳浩哲撂下一句话,便匆匆而去。
而陆云也立刻叫来陆群,吩咐他带著县衙诸人,尽最大力度的配合挖渠。
岳浩哲想要什么物资,想徵发多少人力,都以对方为主。
“老僕明白,定会听岳道长的。”
陆群点了点头,认真听命。
交代完了这些事情之后,陆云也把自己精力,投入到了对居风县的兵马整顿之上。
如今隆安、均安二县,都开始了军制改革。
居风县作为自己的第一块领地,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后。
本县如今有一千奋威军、一千新军老卒、以及两千二百新募兵卒。
以上合计,四千二百人。
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规模相当於隆安、均安二县军队之和。
对於其的军改,陆云自然要亲自盯著,才能够放心。
居风县的兵马,有陆云亲自盯著,军改自然不会出什么问题。
毕竟这项改革,下到底层士卒,上到各级军官,基本全是受益者。
作为受益一方,没人会去反对。
就是这次招募的新兵多了些,有两千两百人,比本地老卒多了两百新卒,导致军官出现了六人的缺口。
不过这不要紧。
陆云书信一封,山中很快抽掉了过来,把缺口给补上了。
而隨著类似的小问题,不断解决,军改也陆续深入。
期间,由驮山商会发出的第二批牲畜,刚好在七月初运抵。
与这批牲畜一起到达的,还有买粮而回的採买使元永华。
“將军,此次出海,下官买回米十万石,各类布帛三千匹,各种药材两千斤,盐万石,合计费银十万两,这是帐目。”
元永华匯报著此行的收穫。
陆云查看著帐目上诸多物资,不由露出笑容:“好,元採买这次送回来的物资,可谓解了本官燃眉之急。”
这两月来,陆云接收了两万边民,这些人大多都没有积蓄,家无余粮,可全都指著他来养。
尤其是自己又从边民之中,徵募了四千常备乡勇,这对於粮食的消耗就更大了。
居风县虽然刚刚经歷了夏收,官府徵得夏粮八万石,加上官仓中原有的储备,有粮约十二万石。
但想靠这点粮食,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和军队,依旧有些不足。
其实有了这十万石粮送来,便能填上这个缺口了。
等熬过今年,明年隆安、均安二县的百姓恢復生產,居风县这边的荒田也开垦完毕。
那么山外三县之地,便有田二十三万亩,一年可產粮近七十万石。
这么多的粮食,足以养活本地四万百姓,八千大军了。
只要熬过这初期的艰难,山外便可自给自足。
所以得到这十万石粮食后,陆云便立刻让人搬入县仓,留在了居风本地。
同时驼山会送来的那批牲畜,也留了两千五百头下来,交给了岳浩哲,履行了先前的承诺。
余下的物资,布匹盐巴,各留了一些在本地。
然后就和药材一起打包,送入了大山。
相比於山外,一片荒芜的大山,更需要这些物资。
交割完了物资,元永华顾不上歇息,又立刻请辞:“將军,合浦郡那边,我约好了一批粮商,要商量新的购粮买卖,便先行告退了。”
元道长不愧是紫阳道有名的大忙人,出了名的能干肯干。
接了陆云的差事之后,竟一刻不停的奔波著。
如此敬业,让他见了都不由感动。
陆云真情的劝道:“元採买奔波数月,不先歇一阵吗?有这批物资补充后,山中足以支撑一阵,不必那么急的。”
元永华摇头道:“我已与人定好日期,不能违背,不然就要毁了信誉。至於休息,帮我把將军的差事做完,再长歇一阵也不迟。”
“辛苦元採买了。”
见此,陆云也不好说什么,只能亲自送对方登船,以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