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岑府尹,你为什么抄我政令?
第156章 岑府尹,你为什么抄我政令?
將均安城託付给了季羡云后,陆云没在此地多留,很快又启程,向著另一处的隆安城而去。
前去的目標也很简单,去挑选从日南府撤回来的边民。
隨著六月农忙过去,时间进入七月。
收割完了夏收的日南府边民,也终於在官府的组织下,开始向北面的南靖府撤离。
这是九真郡的最后一次弃边。
等日南府的边民撤走之后,如今在九德、日南两府,与扶南国防军对峙的朝廷大军,也將陆续撤离。
到时候,这两府之地,就尽数让给了扶南国了。
陆云这边,也將正式承担起边防重任,与扶南国展开漫长的爭锋缠斗。
如此重大之事,他自然不会错过。
穿过蜿蜒难走的山道,两日后,陆云抵达了隆安县城。
到了此地,还没来得及歇脚,他便听闻府尹岑铭正也到了城中,於是立刻前去拜见。
隆安县衙。
“见过府尹。”
看著眼前面色儒雅的红袍官员,陆云行礼同时,心中也略有些讶异,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文人府尹,能在南方屡立军功。
“起来吧。”
岑铭正同样看著眼前年轻的不像话的陆云,暗自心惊,但脸上却摆满了笑容:“久闻陆县令威名,今日一见,果然人中龙凤,传言不虚呀。”
陆云的事跡,如今在整个九真郡內,基本都已传开。
先前领兵击灭一支千人蛮军,倒並不怎么令人瞩目。
毕竟隨著朝廷与扶南国开战,这一年多来,在日南、九德二府前线,已经有太多人立下功勋了。
就如眼前的岑府尹,当初在郡城援军还未到来前,也曾率兵大破扶南偏军主力。
论起战绩,比陆云要强的多。
而九德府主战场那边,立下功勋者,更不计其数。
各方战场加起来,累计斩杀的扶南蛮军,人数已近三万。
相比之下,陆云只杀蛮军千人,著实不怎么起眼。
他最为让人瞩目的,还是那一流的实力。
以及这两年多来,暗地里在山中经营的势力。
不论是一流武者,还是六七千大军,这等实力,都足以引起郡城的重视了。
在关键时刻,甚至能称得上,是足以改变九真郡局势的一股力量。
这力量,给陆云带来了巨大的统战价值,但同样也引来了郡城的激盪。
治下有这等人物,与其为邻,我这运气,可真是————
回想著郡城那边传来的,关於陆云的种种信息。
以及自己肩负著的,在不撕破脸的前提下,制衡对方,不令其势力继续膨胀的重任。
岑铭正只是想想,就一阵心累。
不过眼下初次见面,这位年轻气盛的陆县令,倒是比预想中,要好打交道的多。
“下官些许名声,当不得府尹如此夸讚。”
听著岑铭正夸讚,陆云谦逊一句,然后话锋一转,说起了正事:“上次下官挑选九德府边民,只得七千三百余人。按照郡城之令,居风县可再选一万两千六百余边民。
下官冒昧,想从府尹带来的日南府边民中,挑选这些民眾。
还望准允。”
上次挑选九德府的边民时,因为该府战乱频发,在先前一年的战爭中,损失了大量青壮的缘故。
导致陆云挑选不出太多合格的边民。
但日南府的情况,要比九德府好上许多。
该府的战爭,只维续了两三个月时间,入侵的扶南偏军便被赶了出去。
同时日南府的人口,也比九德府要多,加起来有四万余人。
想从这些人中,挑选出剩余的万余人口,並不算难。
“此是郡府之令,有何冒昧?”
对於自己亲自谈成的条件,岑铭正当然不会违背,此时大手一挥道:“我带来的四万六千余日南府边民,就在城外,你自可去挑选。”
陆云喜道:“多谢府尹通融。”
而后,他便与岑铭正派出协助的通判一起,开始前往城外,挑选自己需要的边民。
依旧是老规矩,先將边民中的丁壮集合一起,然后打开灵眼术,筛选著里面灰黑以上命格者。
日南府的丁壮数量,確实比九德府要多。
全部加起来,竟有一万一千名丁壮。
陆云筛选一通,没费多大力气,就从中选出了三千名二十岁以下的青壮,其中包含三百名深黑命格。
不过这些青壮及他们的家人一起点计,却有一万三千人,比他能够挑选的剩余名额,多出了几百人。
虽然不多,但也確实超出。
事情匯报给岑铭正,此人笑了笑,直接道:“不过多了四百余人罢了,算的什么事,陆县令需要,那便全给了就是。”
就这样,陆云又多了几百人口。
经由此事,他对岑铭正的印象,也稍稍好上了些许。
处理完了边民的事情之后,岑铭正没有在隆安县久留,而是很快就告辞离去o
“南靖府主官缺失,已有半载。
本府初到此地,身负皇恩,不敢懈怠,当要早日抵达府城,梳理政务。”
相较於前任府尹谢逸,岑铭正显然是个能干事,同时也愿意干事的。
刚从日南府的边境战场撤下来,便马不停蹄的准备上任南靖府尹,好好理一理,这府內的乱象了。
陆云亲自出城,相送对方三里。
等看著边民队伍渐渐消失,才慢慢收回视线。
“这位岑府尹,果然不是易与之辈。”
陆云回想著与对方的短暂接触,轻轻喟嘆。
虽然挑选边民的事情,岑铭正很是配合,並没什么阻挠。
甚至两人会面时,对方也满脸笑容,半点也没摆府尹的架子。
可正是如此,他才感受到了对方的难缠。
能放得下身段,又信守诺言,而且勇於任事,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简单?
“还有那一千討寇军,兵甲齐备,威武不凡,绝非寻常府兵。”
方才岑铭正离去时,陆云也亲眼见到了对方统帅的军队。
由原本的日南府兵,改编而来的討寇军。
岑铭正作为正五品的討寇將军,按照朝廷制度,可以徵募三千的討寇军。
只不过原本日南府贫瘠,人口才四万余,光是供养府內的一千府兵,以及一千两百县兵,就已经不堪重负了。
实在没有多余钱粮,能够养得起三千討寇军。
所以岑铭正哪怕有了將军衔,也没能像陆云一样,立刻建起属於自己的直属亲军。
但隨著郡城开始第二次的弃边,日南、九德二府被直接放弃,两府官民全都撤往南靖府安置,而岑铭正则被调任南靖府尹。
这个任命一下来,原本束缚在对方身上的枷锁,也就被打开了。
按照陆云收集到的信息。
在接受了南靖府尹的任命后,岑铭正还没上任,便已经开始了布局。
先是九德府的兵马,该府的千余府县兵,被下令进行整顿。
最后裁汰老弱,得精锐千人,被编为新的南靖府兵,统师正是先前的柴景程。
这支府兵,可是在九德主战场上,与那些蛮军主力正面交过锋的。
论起廝杀经验,可不是陆云手底下那些没见过血的新兵可比。
光是这支力量,便不容小覷。
而柴景程,也没辜负岑铭正的期望。
此人在上个月,领著九德府边民赶到了府城胥浦后,便立刻领兵,控制了府城防务。
然后在岑铭正从日南府,提前挑选出来,派驻胥浦府城的官吏协助下,迅速清点著府城周边的田地。
那些从南靖府逃走的本地大族富户,所遗留下来的田地,不论是否已经变卖,只要主家没人留下来,通通都被没收。
然后便开始对九德府的边民,开始统纳户口,按户开始分田。
这番操作,当陆云得知时,怎么看就怎么熟悉。
因为这分明就是他的清户、分田二令的改版。
只是受限於人口太多,同时府城周遭也没太多田地,所以岑铭正搞的清户、
分田二令,不管是动静还是规模,都要小许多。
首先不管是统计人口,还是分田分地,都是以户为主,而不是以人为主。
其次,每户能够分到的田地,也仅有十亩。
哪怕九德府的边民经过战乱,每户人口不多,只三四人。
平均下来,一人也只能分得两三亩地而已。
这点田地,一年耕种,也只能让全家吃饱。
要是收的赋税高些,那么忍飢挨饿,就肯定避免不了了。
但不管怎么说,一户有了十亩田,这些迁过来的九德府边民,也终於有了活下去的资本。
等挨过初期的艰难,等他们在南靖府站稳脚跟,本地有了这几万移民的加入,必然能够再度焕发生机。
“九德府边民两万五千余人,日南府边民三万三千余人,南靖府其余六县百姓六万一千余人。
还有一千府兵,一千討寇军,八百日南府县兵,以及南靖府残余的几百府县兵。
这加起来,就有十二万民,六县之地,三千兵马。
这位岑府尹,掌握的实力当真不小。
跟此人做邻居,以后我的日子,要没那般瀟洒了。”
陆云盘点著岑铭正掌握的力量,也不由微微皱眉,摇头嘆息。
郡城派了这么一位人物来南靖府,对自己的防备,是真的警惕无比啊。
將均安城託付给了季羡云后,陆云没在此地多留,很快又启程,向著另一处的隆安城而去。
前去的目標也很简单,去挑选从日南府撤回来的边民。
隨著六月农忙过去,时间进入七月。
收割完了夏收的日南府边民,也终於在官府的组织下,开始向北面的南靖府撤离。
这是九真郡的最后一次弃边。
等日南府的边民撤走之后,如今在九德、日南两府,与扶南国防军对峙的朝廷大军,也將陆续撤离。
到时候,这两府之地,就尽数让给了扶南国了。
陆云这边,也將正式承担起边防重任,与扶南国展开漫长的爭锋缠斗。
如此重大之事,他自然不会错过。
穿过蜿蜒难走的山道,两日后,陆云抵达了隆安县城。
到了此地,还没来得及歇脚,他便听闻府尹岑铭正也到了城中,於是立刻前去拜见。
隆安县衙。
“见过府尹。”
看著眼前面色儒雅的红袍官员,陆云行礼同时,心中也略有些讶异,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文人府尹,能在南方屡立军功。
“起来吧。”
岑铭正同样看著眼前年轻的不像话的陆云,暗自心惊,但脸上却摆满了笑容:“久闻陆县令威名,今日一见,果然人中龙凤,传言不虚呀。”
陆云的事跡,如今在整个九真郡內,基本都已传开。
先前领兵击灭一支千人蛮军,倒並不怎么令人瞩目。
毕竟隨著朝廷与扶南国开战,这一年多来,在日南、九德二府前线,已经有太多人立下功勋了。
就如眼前的岑府尹,当初在郡城援军还未到来前,也曾率兵大破扶南偏军主力。
论起战绩,比陆云要强的多。
而九德府主战场那边,立下功勋者,更不计其数。
各方战场加起来,累计斩杀的扶南蛮军,人数已近三万。
相比之下,陆云只杀蛮军千人,著实不怎么起眼。
他最为让人瞩目的,还是那一流的实力。
以及这两年多来,暗地里在山中经营的势力。
不论是一流武者,还是六七千大军,这等实力,都足以引起郡城的重视了。
在关键时刻,甚至能称得上,是足以改变九真郡局势的一股力量。
这力量,给陆云带来了巨大的统战价值,但同样也引来了郡城的激盪。
治下有这等人物,与其为邻,我这运气,可真是————
回想著郡城那边传来的,关於陆云的种种信息。
以及自己肩负著的,在不撕破脸的前提下,制衡对方,不令其势力继续膨胀的重任。
岑铭正只是想想,就一阵心累。
不过眼下初次见面,这位年轻气盛的陆县令,倒是比预想中,要好打交道的多。
“下官些许名声,当不得府尹如此夸讚。”
听著岑铭正夸讚,陆云谦逊一句,然后话锋一转,说起了正事:“上次下官挑选九德府边民,只得七千三百余人。按照郡城之令,居风县可再选一万两千六百余边民。
下官冒昧,想从府尹带来的日南府边民中,挑选这些民眾。
还望准允。”
上次挑选九德府的边民时,因为该府战乱频发,在先前一年的战爭中,损失了大量青壮的缘故。
导致陆云挑选不出太多合格的边民。
但日南府的情况,要比九德府好上许多。
该府的战爭,只维续了两三个月时间,入侵的扶南偏军便被赶了出去。
同时日南府的人口,也比九德府要多,加起来有四万余人。
想从这些人中,挑选出剩余的万余人口,並不算难。
“此是郡府之令,有何冒昧?”
对於自己亲自谈成的条件,岑铭正当然不会违背,此时大手一挥道:“我带来的四万六千余日南府边民,就在城外,你自可去挑选。”
陆云喜道:“多谢府尹通融。”
而后,他便与岑铭正派出协助的通判一起,开始前往城外,挑选自己需要的边民。
依旧是老规矩,先將边民中的丁壮集合一起,然后打开灵眼术,筛选著里面灰黑以上命格者。
日南府的丁壮数量,確实比九德府要多。
全部加起来,竟有一万一千名丁壮。
陆云筛选一通,没费多大力气,就从中选出了三千名二十岁以下的青壮,其中包含三百名深黑命格。
不过这些青壮及他们的家人一起点计,却有一万三千人,比他能够挑选的剩余名额,多出了几百人。
虽然不多,但也確实超出。
事情匯报给岑铭正,此人笑了笑,直接道:“不过多了四百余人罢了,算的什么事,陆县令需要,那便全给了就是。”
就这样,陆云又多了几百人口。
经由此事,他对岑铭正的印象,也稍稍好上了些许。
处理完了边民的事情之后,岑铭正没有在隆安县久留,而是很快就告辞离去o
“南靖府主官缺失,已有半载。
本府初到此地,身负皇恩,不敢懈怠,当要早日抵达府城,梳理政务。”
相较於前任府尹谢逸,岑铭正显然是个能干事,同时也愿意干事的。
刚从日南府的边境战场撤下来,便马不停蹄的准备上任南靖府尹,好好理一理,这府內的乱象了。
陆云亲自出城,相送对方三里。
等看著边民队伍渐渐消失,才慢慢收回视线。
“这位岑府尹,果然不是易与之辈。”
陆云回想著与对方的短暂接触,轻轻喟嘆。
虽然挑选边民的事情,岑铭正很是配合,並没什么阻挠。
甚至两人会面时,对方也满脸笑容,半点也没摆府尹的架子。
可正是如此,他才感受到了对方的难缠。
能放得下身段,又信守诺言,而且勇於任事,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简单?
“还有那一千討寇军,兵甲齐备,威武不凡,绝非寻常府兵。”
方才岑铭正离去时,陆云也亲眼见到了对方统帅的军队。
由原本的日南府兵,改编而来的討寇军。
岑铭正作为正五品的討寇將军,按照朝廷制度,可以徵募三千的討寇军。
只不过原本日南府贫瘠,人口才四万余,光是供养府內的一千府兵,以及一千两百县兵,就已经不堪重负了。
实在没有多余钱粮,能够养得起三千討寇军。
所以岑铭正哪怕有了將军衔,也没能像陆云一样,立刻建起属於自己的直属亲军。
但隨著郡城开始第二次的弃边,日南、九德二府被直接放弃,两府官民全都撤往南靖府安置,而岑铭正则被调任南靖府尹。
这个任命一下来,原本束缚在对方身上的枷锁,也就被打开了。
按照陆云收集到的信息。
在接受了南靖府尹的任命后,岑铭正还没上任,便已经开始了布局。
先是九德府的兵马,该府的千余府县兵,被下令进行整顿。
最后裁汰老弱,得精锐千人,被编为新的南靖府兵,统师正是先前的柴景程。
这支府兵,可是在九德主战场上,与那些蛮军主力正面交过锋的。
论起廝杀经验,可不是陆云手底下那些没见过血的新兵可比。
光是这支力量,便不容小覷。
而柴景程,也没辜负岑铭正的期望。
此人在上个月,领著九德府边民赶到了府城胥浦后,便立刻领兵,控制了府城防务。
然后在岑铭正从日南府,提前挑选出来,派驻胥浦府城的官吏协助下,迅速清点著府城周边的田地。
那些从南靖府逃走的本地大族富户,所遗留下来的田地,不论是否已经变卖,只要主家没人留下来,通通都被没收。
然后便开始对九德府的边民,开始统纳户口,按户开始分田。
这番操作,当陆云得知时,怎么看就怎么熟悉。
因为这分明就是他的清户、分田二令的改版。
只是受限於人口太多,同时府城周遭也没太多田地,所以岑铭正搞的清户、
分田二令,不管是动静还是规模,都要小许多。
首先不管是统计人口,还是分田分地,都是以户为主,而不是以人为主。
其次,每户能够分到的田地,也仅有十亩。
哪怕九德府的边民经过战乱,每户人口不多,只三四人。
平均下来,一人也只能分得两三亩地而已。
这点田地,一年耕种,也只能让全家吃饱。
要是收的赋税高些,那么忍飢挨饿,就肯定避免不了了。
但不管怎么说,一户有了十亩田,这些迁过来的九德府边民,也终於有了活下去的资本。
等挨过初期的艰难,等他们在南靖府站稳脚跟,本地有了这几万移民的加入,必然能够再度焕发生机。
“九德府边民两万五千余人,日南府边民三万三千余人,南靖府其余六县百姓六万一千余人。
还有一千府兵,一千討寇军,八百日南府县兵,以及南靖府残余的几百府县兵。
这加起来,就有十二万民,六县之地,三千兵马。
这位岑府尹,掌握的实力当真不小。
跟此人做邻居,以后我的日子,要没那般瀟洒了。”
陆云盘点著岑铭正掌握的力量,也不由微微皱眉,摇头嘆息。
郡城派了这么一位人物来南靖府,对自己的防备,是真的警惕无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