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见仁等十几位家长吵得有些精疲力竭,站起身来。
    “各位家长的意思是,北影厂道具车间这个临时工,必须又红又专,光考一百分还不行?”
    “对!”马上有家长跳出来。
    “我们的葛敏事业需要的是又红又专的人,不需要走白专路线的人。”
    家长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一百分只有一个,对大家的子女威胁最大,先把他踢出局,大家再做理论
    家长们的囂张气焰为之一顿,但马上有机警的家长跳出来说。
    “北影厂,你们可是为人民群眾文化事业服务的重要阵地,千万不要分数掛帅!”
    都是那个时期过来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喊几句口號、扣大帽子谁不会?
    夏济民被这句话堵得无话可说。
    这不仅涉及到他个人,还指向整个北影厂,这个帽子有点大,他可扛不动。
    夏济民脸色变幻了几下,最后还是放弃了,喘著粗气坐下来。
    家长们看到大获全胜,都露出得意的笑容。
    一百分又如何,被我们联手踢出局了。
    现在大家可以继续比划,今天一定要分出个胜负来!
    在场的家长都是机灵人,看得清形势,就算自己看不清,也受人指点过。
    知道一些大势,更知道现在不把子女搞进北影厂,以后只会越来越难。
    这个年代,只要进了一个单位,就算是临时工,也很难被开除的,铁饭碗暂时还算不上,但是木饭碗肯定算。
    它也摔不坏,结实!
    被晾在一边的曾见仁开口了,“是谁说我是走白专路线的小资知识分子?我成绩好,难道不可以也根正苗红?”
    家长们都笑了。
    特殊时期,根正苗红的人,谁还会心思在学习上?
    都去闹葛敏了!
    有家长问:“你怎么证明自己又红又专?”
    “我是葛敏烈士的遗孤。”
    葛敏烈士!
    还遗孤,比子女更上一层,只有父母双亡才敢叫遗孤啊。
    家长们面面相覷。
    葛敏烈士遗孤,这確实红的不能再红了。
    人家还考一百分,这才是真正又红又专的人。
    可是几位家长心有不甘。
    有位机警的家长问:“哪里评的葛敏烈士?县里可不算,这里是北都。”
    马上有家长接腔:“对,地方上乱七八糟的,葛敏烈士的標准也差得很远,不能算,要看情况来。”
    曾见仁从黄书包拿出一本红本,“教育部授予的葛敏烈士称號。”
    邱雪莲再也忍不住,站起说:“我姨父捨身在洪水里救起六位教授...”
    六位教授?
    那教育部授予一个葛敏烈士称號,是理所当然的事。
    有家长不甘心,跑过来翻开那个红本。
    “兹授予曾遇德同志葛敏烈士称號...你的英雄事跡,我们铭记在心!”
    下面还是教育部红彤彤的公章。
    完蛋,彻底没希望了!
    合著大家激烈爭论,爭出来的连夏副厂长都不敢反对的定论,全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有心思机敏的家长看著这个神定气閒的小伙,心里转开了。
    这小子心思深沉著,故意等大家爭出结果来,然后甩出一对王炸,直接定局。
    果真是能考一百分的人,聪明著。
    有气急败坏的家长问:“有烈士证书,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你是不是存心的?”
    曾见仁神情淡然地说:“葛敏烈士证书是我父亲用生命换来的。
    起初我只想凭自己的本事考进北影厂,是你们说要又红又专,还说我是白专的小资知识分子。
    我父亲的名誉,不容你们褻瀆!”
    好嘛,还成我们的不是了!
    家长们心里都清楚,今天遇到高人了,自己孩子彻底没戏了。
    他们又开始对子女未来的就业形势担心起来。
    都捲成这个样子了吗?
    一个北影厂道具车间的临时工,居然有这样的妖孽来抢,那其它单位的好工作还得了?
    唉,北都青年们的就业形势,真是困难重重啊!
    家长们带著子女悻悻地离去。
    夏济民看著对面这个神情冷静,眼睛里却透著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些感慨。
    老郭的这个外甥,不简单啊!
    他伸出右手,“小曾同志,欢迎你加入北影厂。”
    曾见仁上前一步,微微弯腰,双手握著矮半个头的夏济民的右手,力度適中,恭敬地说:“夏厂长,我早就期盼著在夏厂长的领导下干葛敏工作。
    有你指导著我们这些年轻人,我们才能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妖孽啊!
    夏济民脸上的笑容更浓。
    邱雪莲和其他几位北影厂的工作人员一样,目瞪口呆地看著曾见仁。
    这是我表弟吗?
    难怪爸妈常说,以后出门办事,多听表弟的。
    以前我还不服气,现在全服气了。
    这样子发展下去,只要他愿意,表弟能在三个月后转正,直接调到办公楼去上班。
    ...
    曾见仁在北影厂道具车间上了一周班,在北影厂上班半年的邱雪莲,想问厂里的一些內幕情况,还得找他打听。
    白天他载著邱雪莲去上班,晚上吃完饭,在房间里跟邱振华一起复习功课。
    隨著时间的推移,虽然上面爭论还很大,但是人心所向,恢復高考的苗头越来越明显。
    有传闻说,今年必须要开考。
    也有说,明年七月份再考。
    今年开考,那时间不多了,必须抓紧时间。
    邱雪莲有自己的单间,那间放杂物的小房间。
    她自己一人复习。
    曾见仁和邱振华坐在窗前的书桌后面,一人一半,就著一盏檯灯复习功课。
    书摊在桌面上,六五年出版的《中学数理化学习丛书》的第一册,中学数学。
    这套丛书分三册三本,从北大数学系罗伯平教授那里借来的。
    他是这套书的编者之一,这书是出版社给他的样书。
    罗教授对这套倾注心血的书非常爱惜,走到哪里都带著。
    曾见仁跑去借了回来,他是罗教授在子弟学校时唯一的得意弟子。
    特殊时期,这份师生情更加难得。
    三本书,姐弟三人分开轮流看,还有邱学俭和郭存兰找来的其它教材和复习材料。
    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待吧。
    看了十几页,曾见仁思绪有点飘。
    六年扎实的中学教育,还有前世的知识储备...
    曾见仁有些看不进去,脑子开始想起更重要的事。
    挣钱。
    没错,前世社会上十几年的打拼,让曾见仁明白一个道理。
    不管什么地方,先立足,然后想方设法挣钱,挣大钱。
    回到七七年,曾见仁也想按照这个思路来,猛然发现,这条路走不通。
    投机倒把...
    可曾见仁不甘心,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特点,也有它的挣钱门路,只是自己还没有找到。
    七七年的挣钱门路,到底在哪里呢?
    “老三,”邱振华也思绪发飘了,“复习这么久,换换脑子。”
    “哥,你又要给我念诗?
    听你念诗,我那不是换脑子,是在折磨脑子。”
    曾见仁抱著头叫苦连天。
    表哥邱振华什么都好,就是一点不好,疯狂地痴迷诗歌。
    诗歌有什么好?
    在自己记忆里,诗歌变成了“漂洋过海我去睡你...”
    还有“我们一起去尿尿。
    你,尿了一条线。
    我,尿了一个坑。”
    谁要是说自己是诗人,就仿佛当眾宣布自己是大傻缺,大家非得笑死不可。
    诗歌在九十年代就死了。
    表哥,我劝你不要再碰诗歌,这是在拯救你。
    你年纪轻轻,还这么有才华,干嘛非要往绝路上走?
    邱振华却不管不顾,从抽屉里掏出一本笔记本。
    “我给你念念,这是我在雍西原北当知青时写的诗。”
    邱振华清了清嗓子,包含深情地念道。
    “爱,让我燃烧,迸发出刺眼的光芒。
    砂石上渺小平凡的我,仰望星辰。
    闪烁的光辉中,我看到伟大而神圣的新生。
    爱,像那从冬季洪荒归来的绿叶,为荒漠披上,一瞬间不朽的璀璨。”
    念完后,邱振华迫不及待地问:“老三,我写得怎么样?是不是被感动得哭了?”
    曾见仁瞥了瞥嘴,“我感动得尿急!”
    “老三,怎么说话的。”
    “哥,真的很一般。”
    “怎么就一般了?”邱振华急了。
    “空洞,虚无,毫无精神內核,全靠词句堆砌,无病呻吟。”
    “无病呻吟?”邱振华更急了。
    你说他小白脸、丑人多作怪,他都没什么反应。
    可你说他的诗写得差,他就跟你急。
    你看,已经急赤白脸了。
    “我这诗还登上了原川县文学刊物《山丹丹》,老大哥陆尧还夸我这首诗写得好,勉强我继续努力。”
    “陆尧?”
    “对。
    原川县群眾委员会文化组组长,《山丹丹》文学刊物编辑组组长。
    曾以葛敏干部身份回乡务农,他老家就在我当支青的泥窝子村旁边。
    那会我才十六岁,刚到那里人生地不熟的,白天干活累得半死,晚上偷偷抹眼泪。
    是陆尧同志到泥窝子村,知道我的情况,安慰我,鼓励我,还给了我几本他主持编辑的《山丹丹》...
    他是我的老大哥,也是我诗歌道路上的领路人。
    可惜,一年后他被推荐入读黄原大学,一年见不到几次面,平时只能跟他保持书信联繫...
    再后来他毕业分配去了长安,在《雍西文艺》当编辑,而我也回了北都...”
    好傢伙,天下文学是一家啊。
    自己也想往文学艺术发展发展,搏名特別快。
    只是我视薄名如烟云...
    这年头在刊物发表文学作品纯纯免费,顶多寄本杂誌或语录给你,精神勉励你一番。
    我不需要精神勉励,我需要的是物质奖励!
    免费的,那我还不如把肚子里的货留著,等到可以卖钱了再说。
    知识就是財富,不能白白浪费。
    “老三,你不懂文学,更不懂诗歌。
    诗歌是灵魂在吶喊,是生命在歌唱,你要用心去体会...”
    “哥,你写的这些诗,我用心去体会,感觉被裹上了一层酱...”
    “什么意思?”
    “齁得很,不对胃口。”
    “庸俗!”邱振华手指头都点出残影来,痛心疾首地批判著曾见仁,“我在跟你讲灵魂,说生命,你却说吃的...”
    吧啦吧啦。
    邱振华就像一个唐僧,不,是一堆苍蝇围著你转,从耳朵里往你的脑子里钻。
    救命了!
    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曾见仁决定给他一点小刺激。
    “哥,其实我不想打击你,可你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我只能实话实话。”
    邱振华气呼呼地说:“说实话!”
    “你写的诗实在太一般了,还没我在巫溪晚上閒得无聊,自个琢磨出来的诗句有意思。”
    邱振华气笑了,“呵呵,你琢磨出的诗句,那快念给我听听,看到底有意思在哪里?”
    曾见仁看著他,一字一顿地念:“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邱振华半张著嘴,表情凝固,灵魂出窍!

章节目录

我的时代从1977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我的时代从1977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