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说完正事,便告辞离去。
    行至半途,杜如晦忍不住看向房玄龄,问道:
    “玄龄兄,方才为何突然向陛下提此建议?”
    “这可是个天大的难题!”
    “按那陈將军的功绩,若论功行赏,封地怕是能占去大唐疆域的四成!”
    “简直闻所未闻,太过惊人了!”
    “就算你我几人点头,满朝文武也断不会应允。”
    房玄龄微微一笑:
    “克明兄莫急,此事我心中自有计较。”
    “眼下不过是个设想,未必真能施行。”
    “现在论及结果,为时尚早。”
    杜如晦眉头紧锁:“此话怎讲?”
    房玄龄道:“此事没那么简单。”
    “纵使陛下愿意厚赏,那位陈將军……恐怕也未必肯受。”
    此言一出,杜如晦如醍醐灌顶。
    是了!连正主都没问过,想那些结果確实太早。就算百官都点头,陈將军若是不接,这些天的功夫岂不白费?以他的脾性,绝对干得出来。
    见杜如晦想通,房玄龄轻轻拍了拍他的肩,感嘆道:
    “恐怕陛下也想到了此节。”
    “你未察觉吗?陛下听闻时,可曾有过半分犹豫?”
    “倭国之事,闹得如此之大,纸终究包不住火。”
    “况且,陛下迟早要与陈將军挑明身份,这或许也是个契机。”
    杜如晦苦笑点头:
    “確是我心急了。”
    “听你这么一说,我反倒安心了些。”
    一旁的魏徵听著两人对答,也走上前来。
    “你既已想得通透,方才为何还要向陛下进言?”
    三人並肩而行,房玄龄沉吟道:
    “也是临时起意。”
    “倭国之事,著实令我震动。”
    “陈將军带去的那些人手,我等对其底细,几乎一无所知。”
    杜如晦接话道:
    “正是!他领著几百老弱,竟能拿下倭国?这实在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谁知房玄龄摇头道:
    “你当陛下是说笑?”
    杜如晦点头称是。
    魏徵默然不语,因他曾亲眼见过那支队伍。
    房玄龄无奈一嘆:
    “那你便大错特错了。”
    “陛下所言,句句属实。”
    “那几百人,不是马夫便是伙夫,千真万確!”
    见杜如晦彻底呆住,房玄龄又道:
    “因为……那批人是我亲自挑选带去的。”
    “我清楚每一个人的底细。”
    “其中约有百人是解甲归田的老卒,余者皆是未歷战阵的寻常人。”
    “更有近二百人,身有残疾。”
    “他们大多腿脚不便,连兵器都握不稳当。”
    闻听此言,杜如晦倒吸一口凉气,双目圆睁:
    “当真……当真毫无战力?”
    “那陈將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藤原京……真被他拿下了?”
    房玄龄与魏徵默默点头。
    见此情景,杜如晦彻底怔在当场,只觉风中凌乱。他前些时日忙於陛下交付的西域事务,陈將军启程时都未能相送,对此事的了解远不如房魏二人。
    骤然听闻真相,当真是惊骇莫名!
    这简直是神鬼莫测之能!
    他沉默了半晌,最终长嘆一声:
    “我此刻……方明白你为何要提那个建议了。”
    房玄龄回应道:
    “此事太过神奇,已近妖异。”
    “陈將军当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其谋划每每出人意表,一次比一次惊世骇俗。”
    “若得他倾力辅佐,大唐受益將无穷无尽。”
    “只是如今……”房玄龄语带深意,未尽之言,杜如晦与魏徵皆已瞭然。
    陈迎新带著一帮老弱残兵,两日间竟能摧城拔寨,拿下倭国!若此人能为大唐所用,日后何愁强敌?
    房玄龄接著说道:
    “我今日进言,正是想提醒陛下。”
    “陈將军的身份,恐怕瞒不了太久了。”
    “此等经世之才,必须留在大唐!”
    “否则……若被有心之人招揽了去,其后果,你我皆担待不起!”
    杜如晦与魏徵闻言,神色俱是无比凝重,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房玄龄接著道:
    “陈將军的脾性,你我皆心知肚明。”
    “此人最厌烦规矩束缚。”
    “其性情……其实与陛下颇有几分相似,性刚愎,且重顏面,尤甚。”
    杜如晦与魏徵闻言,不禁莞尔。
    房玄龄此言虽有些大不敬,却是一针见血。
    事实如此。谁若得罪了陈迎新,下场必定悽惨。
    连一国都能被他倾覆,这心胸……著实算不得宽广。
    再看他所命名的新薯、越道等物,足见其极重声名。
    此人行事懂分寸,却也从不肯吃亏。陛下亦是如此,极重身后名。
    “若想留下陈將军,非拿出十二分的诚意不可。”
    房玄龄最终定论道,“陈將军眼界极高,若无非常之遇,绝难留在大唐。『守国公』这封號,他嘴上嫌弃,可我能觉出,他心底是极受用的。”
    杜如晦思路渐明,接话道:
    “確是如此。陈將军虽有大才,终归是少年心性。”
    “这般年纪,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寻常赏赐,怕难入他眼。”
    “既如此,不如索性下足本钱,予他些真正的好物,或能博其欢心。”
    房玄龄含笑点头:
    “正是此意!”
    “只要陈將军满意,纵使代价大些,也值得。”
    “某以为,陛下定也看透了此节。”
    魏徵忽而开口:
    “臣观之,倒也未必。”
    “陈將军非是常人,所思所想与我等大异。”
    “纵使陛下赐予封地,他也未必稀罕。”
    “以他的性子,便是几十州之地放在眼前,怕也懒得接手——打理起来何等繁琐!他最厌烦麻烦。”
    “某甚至觉得,他可能压根不愿离开那河西村。”
    “怕就怕到时他坚辞不受,那才真叫难办。”
    “若他无心为大唐效力,我等亦无可奈何。”
    杜如晦却不认同:
    “魏公多虑了。”
    “受与不受暂且不论,此举只为表明大唐对他的態度!”
    “只要他明白这份心意,余事便好商量。”
    “此乃敲门砖,务必办妥。”
    “此关若过,万事皆易。”
    三人议罢,笑著离了宫门。
    御书房內,李世民却愁肠百结。
    他岂能不明房玄龄之意?只是此事委实难办。他此刻忧心如焚。
    论及对陈迎新的了解,无人能出李世民之右。若那小子真开口要几十州之地,他咬咬牙也就给了——毕竟这小子替他打下的疆土更为广阔。
    若无陈迎新,大唐何来如此煊赫战绩?
    將大片土地封给別人,他不安心;给陈迎新,不过肉疼些罢了。
    两人关係复杂,早已超出寻常君臣。更有长乐在侧,他与陈迎新情同亲人。若將这些地方交予陈迎新,他绝对放心,断不会出紕漏。以其才智,必能使这些地方兴旺发达。
    李世民此刻最忧心的,是陈迎新不肯接受!
    这才是天大的难题!

章节目录

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