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彻底点著了李世民。
    他猛地一拍御案,鬚髮皆张:
    “朕如何又执意而行了?!”
    魏徵依旧气定神閒,不紧不慢:
    “便以眼前这事为例吧!”
    “臣劝过陛下,房相、杜相亦曾进言。”
    “然陛下仍是一意孤行,只道此番定能扳回一城。”
    “如今结果摆在眼前,陛下还觉得……是自己无过么?”
    这话噎得李世民哑口无言。
    他脸色铁青,欲辩无词!
    事实胜於雄辩,他无从反驳!
    若再爭执,这老头子怕又要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更要命的是,魏徵字字句句都像针尖,直戳他心窝!
    真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偏他还不能真把魏徵怎样!
    朝廷规制摆在那里!
    何况这老匹夫所言,大半在理!
    魏徵又悠悠补上一句:
    “陛下若觉臣大逆不道,此刻便可命人將臣拖出去斩了!”
    此乃魏徵惯用辞令。
    从前无论李世民如何震怒,最终都以此言收场。
    他岂能真杀魏徵?
    若如此,岂非坐实了昏君之名?
    李世民恨恨瞪了魏徵一眼,只觉这老头子比陈迎新更叫他窝火!
    魏徵却挺直腰板,一身正气地回视,毫无惧色!
    李世民心知肚明,自己只要一开口,这老傢伙保管又有一车道理等著!
    无奈之下,他只得轻咳一声。
    房玄龄会意,连忙打圆场:
    “玄成兄,少说两句吧!”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守国公入朝之事尚属渺茫,此时忧心,为时尚早。”
    “不过……臣倒有一拙见。”
    此言一出,李世民与魏徵的目光立刻聚焦在他身上。
    只听房玄龄道:
    “臣思忖著,若守国公爵位尊崇至极,旁人自不敢轻慢!”
    李世民被勾起了兴致,追问道:
    “说下去!”
    “只看陛下……是否捨得。”房玄龄语带深意。
    李世民挑眉道:
    “朕何曾吝惜过?但讲无妨!”
    房玄龄缓缓道:
    “法子倒也简单。”
    “便是依我大唐律令,为守国公论功行赏。”
    “將其功绩桩桩件件,明列於朝堂之上,昭告天下!”
    此言一出,御书房內几人皆是心头剧震,面面相覷。
    在座皆是明白人,深知此举背后意味著何等惊涛骇浪!
    若真依大唐律法,將陈迎新所立功勋悉数列出,那將是何等骇人的数字!
    近一载有余,大唐能有今日气象,大半功劳皆繫於他一身!
    这……该如何封赏?
    自古功臣功绩累积到极致,帝王便不再按常例行赏。
    史上这等人物,屈指可数!
    其官爵,早已位极人臣!
    纵有再大功劳,也无爵可加,无禄可增!
    无非是增添些虚衔名號,以示荣宠!
    若真按房玄龄所言行赏,大唐怕是要出乱子!
    功高震主,绝非虚言!
    杜如晦心中飞快盘算。
    若真按律令封赏陈迎新,陛下怕是要大出血!
    金银財帛尚在其次,这封地便是天大的难题!
    总不能划给他几十个州府吧?
    绝无可能!
    如今朝中功勋最著者,封地至多不过两三州。
    便是亲王之封,也不过一州之地!
    若真给陈迎新如此封赏,他岂非成了半个大唐之主?
    封地税赋皆归其所有。
    除却不能拥兵、自行任免官吏。
    在其封地之內,国公便是土皇帝!
    这般封赏,实在太过骇人!
    连魏徵听了房玄龄此议,也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他虽敢直諫陛下,推崇陈迎新,根本还是为了大唐社稷。
    房玄龄此策若行,不啻於埋下滔天祸根!
    封赏守国公,陛下金口玉言,许其爵位世袭罔替,大唐在一日,守国公府便存续一日。
    此等恩遇,已是旷古烁今。
    盖因其他国公,绝无此等殊荣。
    寻常世袭,爵必降等。
    连带封地,亦要削减。
    如此数代之后,终將沦为庶民。
    然陈迎新显是例外。
    陛下早已言明。
    只要大唐国祚绵延,陈氏子孙世代皆为国公!
    其爵位,永不降等!
    这是何等殊荣!
    陈迎新自可安心,然其子孙……贤愚未可知!
    这等事,谁敢打包票?
    御书房內几人,对陈迎新都知之甚深,毕竟一同经歷了许多风雨。
    陈迎新为人如何,他们心中自有明镜。
    在他们看来,此人著实奇特。
    他胸中並无太大野心,若真想为官,早该位极人臣。
    相交日久,他们都察觉,陈迎新对权势富贵,似乎毫不在意。
    他所行之事,每每翻手之间,便令一国倾覆。
    他如同云端之上的主宰,俯瞰著世间沉浮。
    眼下唯一可確定的,便是陈迎新最掛心的,一是粮食,二是黎民百姓。
    其次,便是……整治外邦。
    如那东突厥、西突厥、高句丽,还有倭国。
    陈迎新从未將这些国家放在眼中,仿佛它们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任其摆布。
    如今,他领著区区数百羸卒,竟又拿下了倭国!
    其手段之莫测,可想而知。
    陈迎新强横至此,却无半分不臣之心,反是处处心繫大唐。
    那火药与大炮,便是明证。
    他们几人,对陈迎新是放心的。
    可若將来承袭爵位的是他的子孙……那变数就太大了。
    其中祸福,实难预料。
    房玄龄这番话落地,御书房內气氛骤然一沉。
    眾人皆陷入深思。
    过了许久,李世民才开口道:
    “你此番提议……朕先前也曾思量过。”
    “且细细道来。”
    房玄龄拱手道:
    “臣之建议,確乎……有些惊世骇俗。”
    “这些日子臣反覆思量,虽存风险,然若成事,於大唐之利,难以估量。”
    “河西村何等富庶,你我皆亲眼所见。”
    “若陈迎新能將他的封地,也经营成河西村那般景象,於大唐而言,实乃莫大福祉!”
    “以其手段,臣以为……此事不难。”
    此言一出,几人皆微微頷首,深以为然。
    李世民沉声道:
    “他……確实做得到。”
    “此事,便交付於卿。”
    “你且將他过往所立之功勋,一一详列成册。”
    “容后再议。”
    “哎,这天下啊,终究是有些不同了!”
    房玄龄精神一振,郑重行礼:
    “臣,遵旨。”

章节目录

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