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建奴现状盘点
第277章 建奴现状盘点
代善做出了让步,但强调任命旗主这样的大事不能由汗王一言而决,而应该按照他们大金的规矩,召开八贝勒议政会议。
由於四贝勒皇太极的缺席,只剩下七票,且不充许弃权的情况下,会议进行得很快。
该会议表决通过了索额图出任正黄旗旗主的提案,他也成为了唯一一个非贝勒出身的旗主,执掌的还是政治意味如此浓郁的正黄旗。
阿济格学习皇太极的做法,当场提出要与索额图更换旗色,將索额图的正黄旗变成镶百旗,但他这合情合理的操作却被四票否决了,这让阿济格这个大汗顏面尽失。
索额图確实有几分才能,但建奴內部有才能的人多了去了,就他这种资歷执掌一旗,多少有些德不配位了,能不能坐稳这个位置也难说。
正黄旗精锐尽失,如今已经废掉了,虽然还有二十八牛录的编制,但每个牛录计丁已经不足二百了,就算把十六岁以下的幼丁都算上,能够拉出来的兵力就剩下四千多。
其他各旗多多少少也有这样的情况,按照建奴的常例,每个牛录应该可以出丁三百,努尔哈赤的本部每个牛录可以爆兵四百五十,而如今各旗的牛录都拉不出三百壮丁了。在经过了一阵友好的商以后,建奴內部完成了权力的再分配:
正黄旗主为索额图,28个牛录,壮丁3200,14岁以上、16岁以下幼丁800人,合计兵力4000;
镶黄旗主费扬果,15个牛录,壮丁3000,幼丁750,合计兵力3750;
正白旗主豪格,30牛录,壮丁6000,幼丁1000,合计兵力7000;
镶白旗主阿济格,35牛录,壮丁7000,幼丁2000,合计兵力9000;
正红旗主代善,29牛录,壮丁6500,幼丁1500,合计兵力8000;
镶红旗主硕托,26牛录,壮丁4000,幼丁800,合计兵力4800;
正蓝旗主莽古尔泰,27牛录,壮丁7000,幼丁2500,合计兵力9500;
镶蓝旗主济尔哈朗,23牛录,壮丁4500,幼丁1500,合计兵力6000;
如今女真八旗总兵力合计52050人,壮丁41200人,幼丁10850人。
而皇太极发兵13万伐明,女真人含量连一半都没有。建奴现在看著还行,可实际上已经到了隨时有可能崩盘的地步了。
完顏阿骨打当初也只是辽人的一条狗而已,皇太极南征,除了希望自己女真本部的新丁快点练成,同时也是在消耗著所掌控的庞大僕从军,特別是他手上的蒙古兵。
当初双方作为盟友,这个比例对半分也没什么,现在他们强势吞併了科尔沁等部落,要是做不到绝对的压制,得到的就是最强烈的反噬!
只可惜皇太极將各方面都考虑过了,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会突然掛掉,他的计划再无从实施。
从兵力的分布上很明显可以看出,如今建奴重新形成了狭义三角、广义双头的格局。
三角是阿济格、代善、莽古尔泰:
双头是代善、莽古尔泰、济尔哈朗以及费扬果的老幼组合,以及阿济格、硕托、豪格、索额图的青年组合。
只是这个双边战队异常的脆弱,其內部本就矛盾重重,在立场上或许有趋向性,但在私交上可谈不上好。
费扬果现在才12岁,长於深宫妇人之手,如果努尔哈赤还活著,或许还可以教他怎么带兵打仗,但这些哥哥谁在乎过他的死活了?
所以镶黄旗本质上是被代善和莽古尔泰给瓜分了。至於济尔哈朗,他不后悔害死了阿敏,但他现在已经理解了阿敏的想法,相比於另外的七旗,他们镶蓝旗就是妥妥的外人。
他现在只是没地方去、没实力翻脸,不代表著他不想这样干,他现在是最希望索额图站稳脚跟的人了,这样他好列能有个可靠的盟友。
至於阿济格那边的矛盾就更剧烈了,豪格恨不得一刀砍死阿济格,阿济格也谋划看怎样斩草除根。
八旗旗主划定以后,八贝勒也重新决出,索额图被排除在外,济尔哈朗接替了阿敏的位置。
如今八贝勒分別是:阿济格、代善、莽古尔泰、济尔哈朗、费扬果、多鐸、硕托以及杜度。
杜度是褚英的长子,努尔哈赤的长孙,曾经的镶白旗旗主。皇太极把他的镶白旗抢走以后,默许核心宗室与杜度保持距离,杜度在宗室中逐渐被边缘化,史载杜度“虽有战功,然宗室宴会鲜少受邀”。
如今皇太极死了,杜度再度回归核心,只是他手上还是没有兵,大家还是排斥和提防著他。
由於努尔哈赤实在没有更多的嫡子了,只能把他找回来坐一把交椅,但旗主与贝勒的错位,註定了这所谓的八贝勒议政会议是不太可靠的。
代善累了,他不知道应该如何跟大明对抗了,他不知道他们女真人的出路在哪里,所以他对汗位看淡了。
莽古尔泰倒是有想法,他明面上的兵力也最多,这是因为他在己已之变的时候,打边路,损失相对要少很多,只是他的兵力优势没能形成碾压性的效果,代善不支持他。
代善只希望儘量维持他们大金国的稳定,所以没有对阿济格逼迫得太狠,他主导的权力再分配遵照的是一个平衡的原则;
但阿济格却不甘心维持现状,他渴望像皇太极那样专断,他觉得他既然弄死了皇太极,就理应继承皇太极的势力,继承他的女人,只是这一切却被两个哥哥搅了局。
於是他打算重新引入第三方势力,提出恢復与蒙古部落的姻亲及盟友关係。只不过有的路只能往前,是不能倒退的,他的提议得到了除费扬果以外的所有贝勒的反对。
现在谁家没有个千八百的蒙古奴隶啊,就连不掌旗的杜度都分到了几十个蒙古人做手下,这可是他翻身的唯一资本,叫他吐出去,他怎么可能乐意?
作为大汗,是不能胡乱发表意见的,提议再次被驳回,阿济格的声望又一次遭受打击,这暴露了他极低的政治素养。作为猛將,他或许是合格的,做个旗主也马马虎虎,当大汗他就有些不够格了。
阿济格一直以为自己当不了真正的大汗是因为有皇太极的阻挠,但皇太极死了,他也还是当不了!
不过建奴如今的局面,反倒是合了努尔哈赤的意,他当初设置八贝勒议事制度,不正是希望看到如今的这一幕吗?!
崇禎四年七月十一日,此时皇太极已经死了三天,这么热的天,户体都发臭了。建奴遵照女真人的旧俗,將皇太极以及大大小小的头目火化,姑且称之为头目,虽然他们没有头了,若无亲属在场,也很难辨认出谁是谁。
阿济格让人用木头给皇太极雕了个头,由於燃料匱乏,大部分的建奴尸体仍无法处理。死的都是正黄旗的人,索额图已经派人去调配煤炭了。
辽东不缺煤也不缺铁,甚至不缺良田,水系发达,临海,甚至都不太受乾旱的影响。
按理来说,他们应该刨个坑把户体给埋了,但根据萨满教的传说,只有火焰才能净化亡灵,如果就地掩埋,会让死者的灵魂永远困在战场不能回家。
同信仰萨满教的蒙古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认为必须將同伴的户体完整带回,土葬,然后用石头堆个坟,这样才能让亡者安息,用火烧是褻瀆亡者,是万万不行的!如此看来,蒙古大汗姓刘有可能是真的!
90%皇太极被柴火吞没,滋滋冒油,足足烧了两个时辰才结束。阿济格等人將烧白的骨头敲碎成小块,装进了骨灰罈里。
眾目之下,阿济格又作妖了,他泪眼汪汪地说道:“兄长放心,你走后,弟弟我会照顾好你的几位福晋和我那几个年幼的侄儿们的。”
豪格被噁心得不行,回道:“我的几位额娘和弟弟妹妹,我自己会照顾,就不劳烦大汗费心了。”
阿济格平静地看著豪格说道:“旁的我不担心,可是我兄长正福普腹中的遗腹子,却不能不让我们这些做弟弟的上心。”
“什,什么?!”阿济格的话平地炸起惊雷,將几大贝勒都惊讶得不行。
“你莫不是在寻我开心?!”豪格面色难看地说道。
他是黄台吉长子,不是嫡子,他嫡母哲哲一直没有儿子,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那么他继承正白旗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了,而且现在无论是正白旗內部,还是外人,对他当这个旗主都是有意见的。
代善有些怀疑地看向阿济格,但无论是谁的,既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他的这个弟媳就不能跟豪格呆一块了,否则必死无疑!
其他人也是一瞬间就想好了其中的利害关係,但问题是,跟豪格必死无疑,跟阿济格就安全了吗?除非这孩子是他的!
但皇太极人都死了,死无对证啊,多少给他留几分顏面吧,难得糊涂。最后不管豪格如何挣扎,如何反对,眾人都选择支持阿济格的抚养提议,只不过其实没有多少人关心这个皇太极,又或者是阿济格的小儿子。
眾人想的是,等孩子出生以后,就可以拿来做文章,把正白旗从豪格手中剥离了,这里面可以做的文章很多,不一定非要等到孩子长大成年,费扬果现在不也封贝勒、当旗主了嘛,只能说万事皆有可能!
八月秋风起,海州城仍未被攻破,此时距离那场漂亮的奔袭战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
建奴诸贝勒商量著摧毁海州城、挽回点面子就撤兵,其实那日在平西堡,他们就著重商量过关於这场仗到底还要不要继续打下去的问题。
战爭的主导者是皇太极,也只有他有绝对的实力说服其他人参战,但现在皇太极已经死了,战爭最大的驱动力已经没有了。反正打了小半年,也没见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不如撤退了算了,这是大多数人的意见。
但阿济格却说要给皇太极报仇,就算要撤,也不能直接这么灰溜溜地就撤退,至少也要给明军也来一下狠的。
倒也不完全是为了报仇,只是如果不能打出气势来,將明军震住,他们就会得寸进尺,愈发肆无忌惮地侵占他们大金的土地、拐骗走他们大金的人口,如此下去也不是个事。阿济格虽然脑子没有完整的计划,但最基本做事的方向还是有的。
然而,皇太极之死的影响要远比他们想得要严重,半个月前他们没有拿下海州城是因为皇太极不想,现在拿不下是因为他们真的拿不下。
建奴內部文回到了吃鸡状態,所谓的平衡就是相互制衡、相互提防,个个都紧看自己的势力,生怕自己的实力被削弱,打仗一个个都不愿意出力了。
既然本部不愿意出力了,那就只能更加逼迫奴隶去出力了。
这日,在建奴的逼迫之下,海州城下的大量蒙古奴隶终於是不堪忍受,反戈一击的能力他们没有,数千蒙古人直接是投降了海州城的明军。
原本海州城內瘟疫肆虐,加上几个月攻城战的损耗,就只剩下不到三千人了,接纳了蒙古降卒以后,状態直接回满。
蒙古降卒帮著守城,连夜修復城墙上的缺口,並且建奴再驱赶奴隶攻城,他们就掩护著奴隶进城,来多少收多少。
这下阿济格他们人都麻了,这城已经没办法再攻下去了,他们最后只是想要个面子都要不到。
崇禎四年八月,建奴全线溃退,八月九號,李永芳反正,献广寧城。
他自己给自己整了个戴上,说愿意伏罪受死,祈求朝廷放他子嗣一条生路,给他手下將士一个將功折罪的机会,万般有罪都是他这个主谋的罪过。
朱由检同意了他的请求,赐绞,允许家属收敛他的遗体,子嗣可以种地,但不能科举、参军。
九月,朝鲜义州、铁山、宣州发生大规模农奴起义,宣布独立,祈求大明派兵接收。
济尔哈朗没有派兵镇压,而是带著手下镶蓝旗抓紧时间刮地皮,准备撤出朝鲜,同时,袁可立正筹备著收復西平堡。
代善做出了让步,但强调任命旗主这样的大事不能由汗王一言而决,而应该按照他们大金的规矩,召开八贝勒议政会议。
由於四贝勒皇太极的缺席,只剩下七票,且不充许弃权的情况下,会议进行得很快。
该会议表决通过了索额图出任正黄旗旗主的提案,他也成为了唯一一个非贝勒出身的旗主,执掌的还是政治意味如此浓郁的正黄旗。
阿济格学习皇太极的做法,当场提出要与索额图更换旗色,將索额图的正黄旗变成镶百旗,但他这合情合理的操作却被四票否决了,这让阿济格这个大汗顏面尽失。
索额图確实有几分才能,但建奴內部有才能的人多了去了,就他这种资歷执掌一旗,多少有些德不配位了,能不能坐稳这个位置也难说。
正黄旗精锐尽失,如今已经废掉了,虽然还有二十八牛录的编制,但每个牛录计丁已经不足二百了,就算把十六岁以下的幼丁都算上,能够拉出来的兵力就剩下四千多。
其他各旗多多少少也有这样的情况,按照建奴的常例,每个牛录应该可以出丁三百,努尔哈赤的本部每个牛录可以爆兵四百五十,而如今各旗的牛录都拉不出三百壮丁了。在经过了一阵友好的商以后,建奴內部完成了权力的再分配:
正黄旗主为索额图,28个牛录,壮丁3200,14岁以上、16岁以下幼丁800人,合计兵力4000;
镶黄旗主费扬果,15个牛录,壮丁3000,幼丁750,合计兵力3750;
正白旗主豪格,30牛录,壮丁6000,幼丁1000,合计兵力7000;
镶白旗主阿济格,35牛录,壮丁7000,幼丁2000,合计兵力9000;
正红旗主代善,29牛录,壮丁6500,幼丁1500,合计兵力8000;
镶红旗主硕托,26牛录,壮丁4000,幼丁800,合计兵力4800;
正蓝旗主莽古尔泰,27牛录,壮丁7000,幼丁2500,合计兵力9500;
镶蓝旗主济尔哈朗,23牛录,壮丁4500,幼丁1500,合计兵力6000;
如今女真八旗总兵力合计52050人,壮丁41200人,幼丁10850人。
而皇太极发兵13万伐明,女真人含量连一半都没有。建奴现在看著还行,可实际上已经到了隨时有可能崩盘的地步了。
完顏阿骨打当初也只是辽人的一条狗而已,皇太极南征,除了希望自己女真本部的新丁快点练成,同时也是在消耗著所掌控的庞大僕从军,特別是他手上的蒙古兵。
当初双方作为盟友,这个比例对半分也没什么,现在他们强势吞併了科尔沁等部落,要是做不到绝对的压制,得到的就是最强烈的反噬!
只可惜皇太极將各方面都考虑过了,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会突然掛掉,他的计划再无从实施。
从兵力的分布上很明显可以看出,如今建奴重新形成了狭义三角、广义双头的格局。
三角是阿济格、代善、莽古尔泰:
双头是代善、莽古尔泰、济尔哈朗以及费扬果的老幼组合,以及阿济格、硕托、豪格、索额图的青年组合。
只是这个双边战队异常的脆弱,其內部本就矛盾重重,在立场上或许有趋向性,但在私交上可谈不上好。
费扬果现在才12岁,长於深宫妇人之手,如果努尔哈赤还活著,或许还可以教他怎么带兵打仗,但这些哥哥谁在乎过他的死活了?
所以镶黄旗本质上是被代善和莽古尔泰给瓜分了。至於济尔哈朗,他不后悔害死了阿敏,但他现在已经理解了阿敏的想法,相比於另外的七旗,他们镶蓝旗就是妥妥的外人。
他现在只是没地方去、没实力翻脸,不代表著他不想这样干,他现在是最希望索额图站稳脚跟的人了,这样他好列能有个可靠的盟友。
至於阿济格那边的矛盾就更剧烈了,豪格恨不得一刀砍死阿济格,阿济格也谋划看怎样斩草除根。
八旗旗主划定以后,八贝勒也重新决出,索额图被排除在外,济尔哈朗接替了阿敏的位置。
如今八贝勒分別是:阿济格、代善、莽古尔泰、济尔哈朗、费扬果、多鐸、硕托以及杜度。
杜度是褚英的长子,努尔哈赤的长孙,曾经的镶白旗旗主。皇太极把他的镶白旗抢走以后,默许核心宗室与杜度保持距离,杜度在宗室中逐渐被边缘化,史载杜度“虽有战功,然宗室宴会鲜少受邀”。
如今皇太极死了,杜度再度回归核心,只是他手上还是没有兵,大家还是排斥和提防著他。
由於努尔哈赤实在没有更多的嫡子了,只能把他找回来坐一把交椅,但旗主与贝勒的错位,註定了这所谓的八贝勒议政会议是不太可靠的。
代善累了,他不知道应该如何跟大明对抗了,他不知道他们女真人的出路在哪里,所以他对汗位看淡了。
莽古尔泰倒是有想法,他明面上的兵力也最多,这是因为他在己已之变的时候,打边路,损失相对要少很多,只是他的兵力优势没能形成碾压性的效果,代善不支持他。
代善只希望儘量维持他们大金国的稳定,所以没有对阿济格逼迫得太狠,他主导的权力再分配遵照的是一个平衡的原则;
但阿济格却不甘心维持现状,他渴望像皇太极那样专断,他觉得他既然弄死了皇太极,就理应继承皇太极的势力,继承他的女人,只是这一切却被两个哥哥搅了局。
於是他打算重新引入第三方势力,提出恢復与蒙古部落的姻亲及盟友关係。只不过有的路只能往前,是不能倒退的,他的提议得到了除费扬果以外的所有贝勒的反对。
现在谁家没有个千八百的蒙古奴隶啊,就连不掌旗的杜度都分到了几十个蒙古人做手下,这可是他翻身的唯一资本,叫他吐出去,他怎么可能乐意?
作为大汗,是不能胡乱发表意见的,提议再次被驳回,阿济格的声望又一次遭受打击,这暴露了他极低的政治素养。作为猛將,他或许是合格的,做个旗主也马马虎虎,当大汗他就有些不够格了。
阿济格一直以为自己当不了真正的大汗是因为有皇太极的阻挠,但皇太极死了,他也还是当不了!
不过建奴如今的局面,反倒是合了努尔哈赤的意,他当初设置八贝勒议事制度,不正是希望看到如今的这一幕吗?!
崇禎四年七月十一日,此时皇太极已经死了三天,这么热的天,户体都发臭了。建奴遵照女真人的旧俗,將皇太极以及大大小小的头目火化,姑且称之为头目,虽然他们没有头了,若无亲属在场,也很难辨认出谁是谁。
阿济格让人用木头给皇太极雕了个头,由於燃料匱乏,大部分的建奴尸体仍无法处理。死的都是正黄旗的人,索额图已经派人去调配煤炭了。
辽东不缺煤也不缺铁,甚至不缺良田,水系发达,临海,甚至都不太受乾旱的影响。
按理来说,他们应该刨个坑把户体给埋了,但根据萨满教的传说,只有火焰才能净化亡灵,如果就地掩埋,会让死者的灵魂永远困在战场不能回家。
同信仰萨满教的蒙古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认为必须將同伴的户体完整带回,土葬,然后用石头堆个坟,这样才能让亡者安息,用火烧是褻瀆亡者,是万万不行的!如此看来,蒙古大汗姓刘有可能是真的!
90%皇太极被柴火吞没,滋滋冒油,足足烧了两个时辰才结束。阿济格等人將烧白的骨头敲碎成小块,装进了骨灰罈里。
眾目之下,阿济格又作妖了,他泪眼汪汪地说道:“兄长放心,你走后,弟弟我会照顾好你的几位福晋和我那几个年幼的侄儿们的。”
豪格被噁心得不行,回道:“我的几位额娘和弟弟妹妹,我自己会照顾,就不劳烦大汗费心了。”
阿济格平静地看著豪格说道:“旁的我不担心,可是我兄长正福普腹中的遗腹子,却不能不让我们这些做弟弟的上心。”
“什,什么?!”阿济格的话平地炸起惊雷,將几大贝勒都惊讶得不行。
“你莫不是在寻我开心?!”豪格面色难看地说道。
他是黄台吉长子,不是嫡子,他嫡母哲哲一直没有儿子,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那么他继承正白旗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了,而且现在无论是正白旗內部,还是外人,对他当这个旗主都是有意见的。
代善有些怀疑地看向阿济格,但无论是谁的,既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他的这个弟媳就不能跟豪格呆一块了,否则必死无疑!
其他人也是一瞬间就想好了其中的利害关係,但问题是,跟豪格必死无疑,跟阿济格就安全了吗?除非这孩子是他的!
但皇太极人都死了,死无对证啊,多少给他留几分顏面吧,难得糊涂。最后不管豪格如何挣扎,如何反对,眾人都选择支持阿济格的抚养提议,只不过其实没有多少人关心这个皇太极,又或者是阿济格的小儿子。
眾人想的是,等孩子出生以后,就可以拿来做文章,把正白旗从豪格手中剥离了,这里面可以做的文章很多,不一定非要等到孩子长大成年,费扬果现在不也封贝勒、当旗主了嘛,只能说万事皆有可能!
八月秋风起,海州城仍未被攻破,此时距离那场漂亮的奔袭战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
建奴诸贝勒商量著摧毁海州城、挽回点面子就撤兵,其实那日在平西堡,他们就著重商量过关於这场仗到底还要不要继续打下去的问题。
战爭的主导者是皇太极,也只有他有绝对的实力说服其他人参战,但现在皇太极已经死了,战爭最大的驱动力已经没有了。反正打了小半年,也没见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不如撤退了算了,这是大多数人的意见。
但阿济格却说要给皇太极报仇,就算要撤,也不能直接这么灰溜溜地就撤退,至少也要给明军也来一下狠的。
倒也不完全是为了报仇,只是如果不能打出气势来,將明军震住,他们就会得寸进尺,愈发肆无忌惮地侵占他们大金的土地、拐骗走他们大金的人口,如此下去也不是个事。阿济格虽然脑子没有完整的计划,但最基本做事的方向还是有的。
然而,皇太极之死的影响要远比他们想得要严重,半个月前他们没有拿下海州城是因为皇太极不想,现在拿不下是因为他们真的拿不下。
建奴內部文回到了吃鸡状態,所谓的平衡就是相互制衡、相互提防,个个都紧看自己的势力,生怕自己的实力被削弱,打仗一个个都不愿意出力了。
既然本部不愿意出力了,那就只能更加逼迫奴隶去出力了。
这日,在建奴的逼迫之下,海州城下的大量蒙古奴隶终於是不堪忍受,反戈一击的能力他们没有,数千蒙古人直接是投降了海州城的明军。
原本海州城內瘟疫肆虐,加上几个月攻城战的损耗,就只剩下不到三千人了,接纳了蒙古降卒以后,状態直接回满。
蒙古降卒帮著守城,连夜修復城墙上的缺口,並且建奴再驱赶奴隶攻城,他们就掩护著奴隶进城,来多少收多少。
这下阿济格他们人都麻了,这城已经没办法再攻下去了,他们最后只是想要个面子都要不到。
崇禎四年八月,建奴全线溃退,八月九號,李永芳反正,献广寧城。
他自己给自己整了个戴上,说愿意伏罪受死,祈求朝廷放他子嗣一条生路,给他手下將士一个將功折罪的机会,万般有罪都是他这个主谋的罪过。
朱由检同意了他的请求,赐绞,允许家属收敛他的遗体,子嗣可以种地,但不能科举、参军。
九月,朝鲜义州、铁山、宣州发生大规模农奴起义,宣布独立,祈求大明派兵接收。
济尔哈朗没有派兵镇压,而是带著手下镶蓝旗抓紧时间刮地皮,准备撤出朝鲜,同时,袁可立正筹备著收復西平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