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200.就像张学良听过杰论歌
    《寄生虫》杀青宴上残留的香檳气息还未完全消散。
    而叶柯的行李箱除了平时换洗的衣物,就是那些关於年代的文献与影像资料。
    在飞机上,叶柯看著电脑里的蒋经国青年时期的照片。
    西装领口竖起,眉宇间藏著理想的锋芒,又掩不住乱世中的沉著稳重。
    “看来不单单是角色扮演,更像是活著的歷史,角色还真是有挑战性了。”
    叶柯看著外面的蓝天白云轻声道,感觉外面的云层正像那个年代的时局,厚重又变幻莫测。
    抵达怀柔中影基地时还是上午,四周都是仿民国的建筑。
    负责接待的场务小军一路小跑过来:“叶老师,韩导和黄导特意让我们给您留了早餐,知道您这一大早过来,肯定还没吃饭。”
    望著小军手里的早餐,叶柯笑著接过,確实还没吃。
    而这边拍摄基地里早已是忙碌景象。
    道具组正往“南京总统府”的门廊下掛青天白日旗,服装组的工作人员们也带著整齐的军装穿梭分发给演员们。
    叶柯刚走进化妆间,就听见里面传来爽朗的笑声。
    推开门,只见张果立正坐在梳妆镜前,化妆师正给他梳理偏分的油头。
    扭头看见叶柯,张果立笑著扬手招呼:“哟,咱们的小蒋同志终於来了。
    快坐吧,刚还跟造型指导说,等你来了我俩先对对戏,父子俩总得有些默契,是不。”
    “果立老师这是在打趣我么,上次你家六子,我可是没有欺负他,所以你这次可得多让让我了。”
    叶柯笑著走过去,刚坐下,旁边的化妆檯突然传来动静。
    唐果强正对著镜子调整中山装的领口,听见声音转过头打招呼道:“叶柯是吧?之前就听好多人说你拿了国际奖,还真是年轻人有衝劲。”
    “唐老师说笑了,我可是看了好多遍老三国,最喜欢你饰演的诸葛亮了。
    不过,还是很高兴和你们这些老师一起拍戏。
    为了不掉链子,这几天翻了不少档案,连蒋经国当年在上海整顿经济时穿的中山装纽扣样式都记了笔记。”
    叶柯说著,还真是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翻开里面写满了各种笔记注意事项等。
    黄剑新刚好走进来,警见笔记本,眼晴一亮:“好小子,够细致的啊。你这劲头,还是跟前几年一样。”
    韩三屏也跟著进来,手里拿著一份修改后的剧本:“来,咱们先碰个短会,把你和果立老师第一场对手戏的细节授一授。
    下一场戏是拍你们饰演蒋氏父子的夜谈,表面是说那个时候魔都的经济,实则是蒋介石对儿子的试探,也是蒋经国理想的第一次碰壁,情绪得有层次感。”
    说话的间隙,刘劲端著两杯茶走进来,递给叶柯一杯:“我刚看了你的资料准备,挺全的,很用心。
    当年我演周总,光是模仿他走路的姿態就练了好几个月,总理年轻时留过洋,步伐里有书卷气,又带著军人的挺拔,得把这两种气质揉在一起。
    你饰演蒋经国,也要抓住他留苏归来的背景,他的沉稳里藏著西式的理性,同时又有传统的孝悌,这矛盾点確实有点复杂。”
    叶柯点头接过茶杯,把他的话记在了心里。
    化完妆后面就是试装环节了。
    当叶柯穿上藏青色中山装,戴上圆框眼镜,梳起整齐的分头,走到镜子前时。
    瞬间整个化妆间都变得安静了。
    一旁的造型指导,徐再围著他转了两圈,突然拍手:“绝了!你看这肩膀的弧度,还有戴眼镜时抬眼的动作,跟我去年在南京档案馆里看到的蒋经国照片一模一样!”
    张果立凑过来看了看,笑著拍了拍叶柯的肩膀:“这一打扮,还真是有点意思了。
    要不然,我们去片场先试一试,找找感觉怎么样。”
    原本叶柯的第一场戏,是定在下午的,而拍摄地点是蒋介石官邸书房。
    不过现在叶柯算是提前来到片场,对於张果立的话並未太过当真,而是先坐在角落的摺叠椅上看看其他演员表演。
    这会儿书房里的陈设早已布置妥当。
    红木书桌后掛著孙中山的画像,书桌上摆著黄铜檯灯和一本翻开的《曾文正公家书》,墙角的落地钟滴答作响。
    早已在一旁等待的张果立,也准备好隨时拍摄。
    开拍前先熟悉下走位,所以张果立没有坐在椅子上,而是在书房里来回步,时而停下来抚摸书桌的边缘,时而对著画像微微頷首。
    下午两点半,各部门准备就绪。
    灯光师调整好光线,將书房分成明暗两部分。
    饰演蒋介石的张果立坐的太师椅在阴影里,暗示他的深沉与顾虑。
    而饰演蒋经国的叶柯,站的位置则有一束侧光,照亮他脸上的坚定与急切。
    场记板“啪”地一声响。
    叶柯深吸一口气,闭上眼晴再睁开时,眼里已经没有了『叶柯”,有的只是『蒋经国”。
    “经国,魔都那边的情况,你怎么看?”
    张果立坐在太师椅上,声音低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桌面,节奏忽快忽慢,像是在权衡利弊。
    一旁的叶柯微微垂首,双手放在身侧,指尖轻轻了。
    这是叶柯从史料里看到的细节,蒋经国在蒋介石面前总是保持著恭敬,哪怕有不同意见,也不会轻易失態。
    “父亲,金融混乱,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说到这里叶柯抬起头,眼神清澈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坚定,“非下猛药,不足以震镊奸商,稳定民心。”
    张果立的敲击声停了,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落在叶柯身上:“猛药?
    会不会太过激烈?牵一髮而动全身啊。”
    他的声音里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还有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担忧。
    好似那种既想让他歷练,又怕他栽跟头的担忧,肩膀微微绷紧,叶柯的喉结像是忍不住滚动了一下,好似在压抑情绪:“父亲,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句话他说得比之前重了一些,尾音带著年轻人的急切,但隨即又克制下来,语气转为理性:“魔都是经济重镇,若不及时整顿,民心涣散,局势將更难挽回。
    儿认为,唯有铁腕整顿,方能显我政腐的决心,挽回颓势。”
    说话时,叶柯右手不自觉地抬了一下,又迅速放下。
    其实这个小动作是叶柯特意设计的,表现蒋经国內心的挣扎。
    既想坚持自己的主张,又不想违背父亲的意愿。
    张果立捕捉到这个细节,眼里闪过一丝讚许。
    缓缓靠回太师椅,张果立手指摩著椅臂上的雕:“你有这份心是好的,但要记住,z治不是纸上谈兵,每一步都得踩稳了。”
    “咔!完美!”
    韩三屏的声音从监视器后传来,他站起身鼓掌,“果立老师把蒋介石的老谋深算,和父爱揉得恰到好处。
    叶柯也很不错,那种理想主义和克制也演出来了。
    尤其是最后那个抬手又放下的动作,太妙了,把人物的內心戏全带出来了。”
    黄剑新也笑著走过来:“这场戏的情绪递进就像剥洋葱,一层又一层。而且最后露出最核心的矛盾,那种父子情与家国事的纠缠。
    嘿,你们俩这父子档还真不错。”
    张果立拍了拍叶柯的后背:“果然,大满贯国际影帝名不虚传啊,能接住我的情绪,还能加自己的小设计,很厉害。
    晚上收工,我请你吃怀柔的烤羊腿,咱们边吃边聊。”
    叶柯笑著点头,第一场戏的成功,让他对接下来的拍摄更有信心。
    接下来的几天,叶柯彻底沉浸在《建国大业》的片场氛围里。
    每天清晨,他都会提前一小时到片场,跟著武术指导练习民国时期的站姿和步態。
    毕竟蒋经国留过苏,走路时腰背挺直,步伐比传统的文人更开阔,但在长辈面前又会刻意收窄步幅,体现恭敬。
    有时练著练著,就会遇到同样在晨练的刘劲。
    “你这步態还差点意思。”
    刘劲走过来,示范著调整叶柯的站姿,“你看,周总走路时,重心在脚掌中部,因为他常年奔波,既要处理政务,又要应对各种外交场合,步伐得稳,还得有亲和力。
    而蒋经国文不一样了,他年轻气盛,又有留洋背景,步伐可以稍微轻快一点,但在正式场合,比如见父亲或者其他高官时,要把步伐放慢,体现沉稳。”
    听到这话,叶柯乾脆跟著刘劲的指导调整姿势,练了十几分钟,直到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刘劲递给他一条毛巾:“不错不错,已经很相似了。其实当年我为了演好总理的微笑,对著镜子练了一个月,直到嘴角的弧度自然又不失庄重。”
    白天拍摄时,叶柯成了片场眾多的旁听生之一。
    只要没有叶柯的戏份,他就会搬个小凳子坐在监视器旁边,观察其他演员的表演。
    果然,国选就没有一个弱者。
    有一次,拍摄唐果强饰演的毛与几位將领討论战事的戏,唐果强站在地图前,一手叉腰,一手拿著指挥棒,声音洪亮却不刺耳:“同志们,解放战爭已经到了关键时期,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不能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他说话时,眼神坚定,手势有力,既有著伟人的气度,又带著对战友的信任。
    戏拍完后,叶柯乾脆主动走到唐果强身边:“唐老师,您怎么把伟人的“气场”演得这么自然?
    我总担心演歷史人物显得不真实。”
    毕竟拍这种剧,叶柯確確实实是第一次,对於这些老戏骨演技,他还是很看好的。
    並不能说自己拿了大满贯,就可以目视一切高高在上,叶柯觉得但凡比自己强的,都是可以去虚心请教的。
    唐果强笑了:“演伟人,首先要把他当成人,而不是神。毛同志有文人的儒雅,也有军事家的果断,还有农民的质朴。
    你看他说话时,会时不时摸一下菸斗,思考问题时会皱起眉头,这些小习惯都是人的体现。
    你演蒋经国,也可以找到他的习惯,比如他思考时喜欢扶眼镜,或者说话时一些动作与表情,这些细节能让人物更鲜活。”
    叶柯把唐果强的话记在笔记本上,当天晚上回到酒店,他翻出蒋经国的纪录片,仔细观察他的言行举止。
    果不其然,在討论问题时,蒋经国总会下意识地扶一下眼镜,手指还会轻轻敲击桌面“原来细节藏在这些地方。”
    叶柯恍然大悟,立刻对著镜子练习扶眼镜的动作,从力度到角度,反覆调整,直到感觉自然为止。
    片场的午餐时间成了学术交流会。
    大家围坐在临时搭建的饭棚里,一边吃著盒饭,一边討论剧本。
    而这时恰好聊到蒋经国在魔都打老虎的歷史事件。
    张果立放下筷子:“其实蒋经国当年在魔都的改革,出发点是好的,但太急功近利了。他以为靠铁腕就能解决问题,却忽略了国民党內部的腐败已经根深蒂固。
    你们看剧本里有一场戏,蒋经国查到孔令侃的公司,却被蒋介石叫停,那场戏的情绪很关键。
    是那种既要有愤怒,又要有无奈,还要有对父亲的失望。”
    叶柯不由笑著问道:“果立老师,那么这一场戏里,蒋经国的愤怒应该怎么表现?
    是爆发出来,还是压抑在心里?”
    张果立想了想:“要內爆?我觉得蒋经国是个有城府的人,不会像毛头小子一样大喊大叫。
    或许,可能会握紧拳头,指节发白,声音发抖但不会提高音量,眼神里要藏著火焰,却又被理智压制住。
    你可以试试,在说父亲,您怎么能这样?
    先停顿一秒,再缓缓开口,把那种失望和不甘语气带上。”
    似乎好像有点道理,叶柯当场就对著空气稍微简单演示一遍。
    张果立在一旁指导:“停顿时间再长一点,眼神別飘,盯著一个点,就像盯著蒋介石的眼睛。
    对,就是这样,情绪再沉一点——”
    旁边的唐果强也忍不住插话:“还要注意呼吸,愤怒时呼吸会变快,但压抑时呼吸会变浅,你可以试试用浅呼吸来表现那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叶柯按照两位老师的指导调整,果然找到了感觉,不由笑道:“谢谢两位老师,我明白了!”
    確实民国大剧,和现代以及古装都有点不同。
    主要算起来年代太近了,又是真实人物,这.—
    就有点跟张学良听过周杰论的歌一样!

章节目录

华娱从雪姨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华娱从雪姨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