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根哥的要求着实让王五大为意外,真没想到这位楚王叔有称帝的野心。
转念一想吴应麟的确才是吴三桂最好的继承人,如果这位根根哥在吴三桂死时陪在父亲身边,而不是远在西北,说不定武昌那边真有可能拥立吴应麟。
纵是夏国相再想掌权,也不可能放着岳父仅存的儿子不立,去立一个襁褓中的内侄的。
毕竟国家刚创尚未统一,又因“太祖”陡崩使新朝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谁愿意把身家性命放在一个婴儿身上?
何况,吴三桂死时夏国相的权势还不足以压制武昌的周朝官员。
所以相比襁褓中的侄子吴世璠,吴应麟才是带领吴周王朝继续走下去,也是为百官最看好的新君人选。
吴三桂生前可能也有这方面考虑,不然不会让首席谋士方光琛陪吴应麟去西北的。
可惜,吴三桂死的不是时候,更可惜的是吴应麟这个最好的新君人选不在武昌中枢,使得本应是他的帝位落到了连话都不会说的侄子头上。
王五前世历史上,吴三桂的侄子吴应期是造反被郭壮图派人诱杀,次子吴应麟一说也是想取代侄子,结果被侄子的老丈人郭壮图弄死。
另一说则是同陈圆圆隐居。
到底哪种说法属实,后人无从得知。
总之,吴军退守云南后,吴应麟这个皇帝亲叔叔就彻底从历史中消失,再无任何记载。
不过不管前世吴应麟怎么死的,如今这位楚王在西北的确混的风生水起,仅凭吴三桂儿子这个身份就能在西北拉起几万人马替王屏藩牵制住了陕甘三分之一的清军,单这一点便能看出王五这个根根大舅哥是有本事的。
也正因为吴应麟有本事,王五便不想支持他,理由和夏国相一样。
一个襁褓中的天子才符合姑父们的要求。
何况,武昌的洪化朝廷都封王五为赵王了,他根根哥能给妹夫什么?
总不能封自己为皇太妹夫吧。
将来王五肯定是要和吴家翻脸的,这会全力支持能打的吴应麟争夺帝位,助其羽翼丰满,不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一个大敌么。
胡全才正要去西北,王五就让人召他过来,将吴应麟寻求自己支持欲谋帝位一事告知,表明自己无意支持这个大舅哥的意思。
未想胡全才一听急了:“殿下糊涂啊,这可是上天赐给殿下的大好机会,怎么能就这么放弃呢!”
“什么意思?”
王五指了指面前的椅子示意胡全才坐下说话。
自北上燕京后,他就开始着手礼仪方面的改进。
诸如不让官员对他行跪拜礼,谈事汇报也都赐座,不让官员站着说话,以此一点点消除官员的奴才思想。
治天下首重治官,官若治不好,谁来治民。
同样道理,当官的把自个当成帝王的奴才看待,以上意为先,那官员自然也会将百姓视为牛马一样的存在。
胡全才落座后,习惯性的就要给自己点上一锅烟丝,旋即意识到这是在赵王面前,忙将随身带的烟枪放下。
“爱抽就抽吧,在本王这里你们可以随意些,莫要拘礼。”
王五笑着给胡全才装上烟丝,还亲手用火折子给其点上。
军国大事,吞云吐雾是标配。
赵王亲自给自己点烟,可把胡全才激动坏了,两口下去,当即说道:“殿下,那楚王一旦自行称帝,西北便是大乱,正是殿下混水摸鱼正是天赐殿下收复西北的好时机啊!”
“说下去。”
王五不抽烟,最大的爱好是喝茶,桌上放着的茶叶是浙江方面给清帝进贡的上等茶叶。
胡全才的意思很简单,吴应麟这个叔叔要是称帝,主持西北的吴军大将王屏藩同夏国相关系亲近,因此王屏藩绝对不可能支持吴应麟,如此吴军在西北的十几万精锐就会立即分裂成两派,彼此间也必定是一场大火拼。
吴军若是内讧,得利的肯定是清军,但赵王这边同样也能大收渔翁之利。
陕西巡抚贾汉复的反正让西安城归了赵王,有西安在手等于赵王在西北已经建立一座稳固的桥头堡,待西北吴军拼的两败俱伤时,赵王再遣大军予以痛击,西北之地自然就落在赵王手中。
至于西北的清军,说句难听点的,这会就是一群等着卖身的青楼女子。
谁优势大,谁开价高,他们就倒向谁。
连棋盘上的棋子都算不得。
贾汉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位陕西巡抚已经给西北的汉官汉将开了个好头,不出意外很快就会有大量汉官汉将步贾汉复后路向燕京的赵王输诚。
旗人嘛,因为害怕被杀多半是降吴了。
所以,赵王在西北最大的敌人从来就不是清军,而是吴三桂当初派到西北的精兵强将。
“你的意思本王支持他吴应麟称帝?”
王五若有所思。
胡全才忙道:“殿下当然要支持,不过只能支持一半。”
王五笑了起来:“你老胡说话就喜欢卖关子,支持就支持,哪有只支持一半的道理?”
“殿下莫急,”
胡全才赶紧解释,其意归纳起来就是赵王在精神上支持大舅哥称帝,但在行动上不支持,也就是不给予实质支持。
“我那大舅哥又不是傻子。”
王五摇了摇头,觉得这般忽悠根根哥可能不上当。
胡全才见状不由笑道:“殿下又糊涂了不是?不说殿下支持楚王称帝,哪怕殿下两不相帮,对楚王而言也是最大的支持。”
“噢?”
王五轻笑一声,也是,只要自己这个如今实控北方的赵王不发兵攻打造反的吴应麟,那根根哥就没有后顾之忧。
自己若再表示支持其称帝,那根根哥的胆子绝对能肥大起来,西北吴军内讧,不正是他这个赵王染指西北的天赐良机么。
正愁没办法拿下西北,根根哥就自个把西北送了过来,真就是瞌睡时有人递来个枕头。
念及于此,当下吩咐胡全才:“你代表本王去兰州,对我那位大舅哥说,他若是成祖,我这个妹夫就是宁王。”
转念一想吴应麟的确才是吴三桂最好的继承人,如果这位根根哥在吴三桂死时陪在父亲身边,而不是远在西北,说不定武昌那边真有可能拥立吴应麟。
纵是夏国相再想掌权,也不可能放着岳父仅存的儿子不立,去立一个襁褓中的内侄的。
毕竟国家刚创尚未统一,又因“太祖”陡崩使新朝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谁愿意把身家性命放在一个婴儿身上?
何况,吴三桂死时夏国相的权势还不足以压制武昌的周朝官员。
所以相比襁褓中的侄子吴世璠,吴应麟才是带领吴周王朝继续走下去,也是为百官最看好的新君人选。
吴三桂生前可能也有这方面考虑,不然不会让首席谋士方光琛陪吴应麟去西北的。
可惜,吴三桂死的不是时候,更可惜的是吴应麟这个最好的新君人选不在武昌中枢,使得本应是他的帝位落到了连话都不会说的侄子头上。
王五前世历史上,吴三桂的侄子吴应期是造反被郭壮图派人诱杀,次子吴应麟一说也是想取代侄子,结果被侄子的老丈人郭壮图弄死。
另一说则是同陈圆圆隐居。
到底哪种说法属实,后人无从得知。
总之,吴军退守云南后,吴应麟这个皇帝亲叔叔就彻底从历史中消失,再无任何记载。
不过不管前世吴应麟怎么死的,如今这位楚王在西北的确混的风生水起,仅凭吴三桂儿子这个身份就能在西北拉起几万人马替王屏藩牵制住了陕甘三分之一的清军,单这一点便能看出王五这个根根大舅哥是有本事的。
也正因为吴应麟有本事,王五便不想支持他,理由和夏国相一样。
一个襁褓中的天子才符合姑父们的要求。
何况,武昌的洪化朝廷都封王五为赵王了,他根根哥能给妹夫什么?
总不能封自己为皇太妹夫吧。
将来王五肯定是要和吴家翻脸的,这会全力支持能打的吴应麟争夺帝位,助其羽翼丰满,不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一个大敌么。
胡全才正要去西北,王五就让人召他过来,将吴应麟寻求自己支持欲谋帝位一事告知,表明自己无意支持这个大舅哥的意思。
未想胡全才一听急了:“殿下糊涂啊,这可是上天赐给殿下的大好机会,怎么能就这么放弃呢!”
“什么意思?”
王五指了指面前的椅子示意胡全才坐下说话。
自北上燕京后,他就开始着手礼仪方面的改进。
诸如不让官员对他行跪拜礼,谈事汇报也都赐座,不让官员站着说话,以此一点点消除官员的奴才思想。
治天下首重治官,官若治不好,谁来治民。
同样道理,当官的把自个当成帝王的奴才看待,以上意为先,那官员自然也会将百姓视为牛马一样的存在。
胡全才落座后,习惯性的就要给自己点上一锅烟丝,旋即意识到这是在赵王面前,忙将随身带的烟枪放下。
“爱抽就抽吧,在本王这里你们可以随意些,莫要拘礼。”
王五笑着给胡全才装上烟丝,还亲手用火折子给其点上。
军国大事,吞云吐雾是标配。
赵王亲自给自己点烟,可把胡全才激动坏了,两口下去,当即说道:“殿下,那楚王一旦自行称帝,西北便是大乱,正是殿下混水摸鱼正是天赐殿下收复西北的好时机啊!”
“说下去。”
王五不抽烟,最大的爱好是喝茶,桌上放着的茶叶是浙江方面给清帝进贡的上等茶叶。
胡全才的意思很简单,吴应麟这个叔叔要是称帝,主持西北的吴军大将王屏藩同夏国相关系亲近,因此王屏藩绝对不可能支持吴应麟,如此吴军在西北的十几万精锐就会立即分裂成两派,彼此间也必定是一场大火拼。
吴军若是内讧,得利的肯定是清军,但赵王这边同样也能大收渔翁之利。
陕西巡抚贾汉复的反正让西安城归了赵王,有西安在手等于赵王在西北已经建立一座稳固的桥头堡,待西北吴军拼的两败俱伤时,赵王再遣大军予以痛击,西北之地自然就落在赵王手中。
至于西北的清军,说句难听点的,这会就是一群等着卖身的青楼女子。
谁优势大,谁开价高,他们就倒向谁。
连棋盘上的棋子都算不得。
贾汉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位陕西巡抚已经给西北的汉官汉将开了个好头,不出意外很快就会有大量汉官汉将步贾汉复后路向燕京的赵王输诚。
旗人嘛,因为害怕被杀多半是降吴了。
所以,赵王在西北最大的敌人从来就不是清军,而是吴三桂当初派到西北的精兵强将。
“你的意思本王支持他吴应麟称帝?”
王五若有所思。
胡全才忙道:“殿下当然要支持,不过只能支持一半。”
王五笑了起来:“你老胡说话就喜欢卖关子,支持就支持,哪有只支持一半的道理?”
“殿下莫急,”
胡全才赶紧解释,其意归纳起来就是赵王在精神上支持大舅哥称帝,但在行动上不支持,也就是不给予实质支持。
“我那大舅哥又不是傻子。”
王五摇了摇头,觉得这般忽悠根根哥可能不上当。
胡全才见状不由笑道:“殿下又糊涂了不是?不说殿下支持楚王称帝,哪怕殿下两不相帮,对楚王而言也是最大的支持。”
“噢?”
王五轻笑一声,也是,只要自己这个如今实控北方的赵王不发兵攻打造反的吴应麟,那根根哥就没有后顾之忧。
自己若再表示支持其称帝,那根根哥的胆子绝对能肥大起来,西北吴军内讧,不正是他这个赵王染指西北的天赐良机么。
正愁没办法拿下西北,根根哥就自个把西北送了过来,真就是瞌睡时有人递来个枕头。
念及于此,当下吩咐胡全才:“你代表本王去兰州,对我那位大舅哥说,他若是成祖,我这个妹夫就是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