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这怎么好意思?(二合一)
    姐弟俩站在窗边。
    楼下,顾明提着箱子开路,林思成跟在后面,两人穿过街边的地摊。
    弟弟皱着眉头:“姐,会不会是他凑巧蒙的?”
    女人想了想,摇了摇头。
    如果是蒙的,不可能蒙对钥匙,还能蒙对晷仪。
    而且是来找东西的,既然有求于人,就不可能信口开河,随口胡诌。
    所以,如果真如他所说,是汉代的晷仪,那件东西少说也是几千万……
    看着林思成上了出租车,女人转身往店里走。进了门又到了里间,拨通了老板的电话。
    弟弟守在外面,大概四五分钟,姐姐走了出来,仔仔细细的洗着茶壶。
    而后打开柜子,取出了一只专用的茶盒。
    弟弟子惊了一下:“大老板也要来!”
    “上千万的损失,无论如何也要让大老板过来看一看!”女人点点头,“你去调监控!”
    弟弟不敢怠慢,忙打开了电脑。
    大概一个小时后,两个中年男子进了店。
    都是四十岁左右,一个矮胖,满脸带笑,泛着油光。
    另一位又高又瘦,面相冷峻,目光锐利。
    姐弟齐齐的问了一声:“大老板,二老板。”
    两人点了点头,看了看茶台上的铜钥匙,又坐到了电脑前。
    瘦高个点了一下鼠标,屏幕上,林思成坐在茶台对面,抱了抱拳,朗声开口:“兄弟姓林,敢问支锅贵姓?”
    大老板没什么表情,身后的胖子怔了一下,盯着林思成抵在一块的小指:
    “这叫元良印,出自宋代《催官书》(堪舆经典):元良继体,承祧主鬯……之后的堪舆家,一直用来盘陀道……”
    瘦高个撇了撇嘴:“老李,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堪舆家?”
    胖子怔了一下,露出标志性的假笑:“说的也对!”
    继续往下看,林思成自报家门:“兄弟来自长安,蒙赵掌柜指点,寻到贵号……”
    说着摊开了画,瘦高个点了暂停,又放大屏幕。
    然后,又撇撇嘴:“新的!”
    胖子不置可否。
    再点鼠标,林思成开始看东西。手一指,先要了那樽青铜鱼。又一指,要了一块玉璧,再一指,要了一只戗金漆盒。
    然后才看那两本书。
    瘦高个想了一下,又倒了回去:那两本书还好,看了差不多五六分钟。但前面那三件,拢共没用到一分钟。
    甚至于,连手都没上,就那么瞄了一眼?
    要说这年轻人随手指的,但件件都是真东西。
    但要说看准了?
    他这姿态也太随性,太咨意了。感觉像是在买菜,而非买古玩。
    但出手的真的豪气,百来万的东西,前后没用到十分钟。
    来回看了两遍,大老板“嗤”的一声:“装腔作势!”
    二老板李胖子叹了口气。
    老陈什么都好,唯有一点:手艺不精,还眼高于顶。
    就比如屏幕中这个年轻人:行话也就罢了,这个比较好学。但那个龙门阵,以及那几道风水诀,不是地道的堪舆出身,别说用,看都看不懂。
    所以,绝对是个高手。
    就是太年轻了点?
    转着念头,胖子拿出手机,点开标有“跑街”的分组,又好一顿翻。
    然后拨了出去,只响了两声,电话被接通。
    胖子脸上又带上笑:“赵掌柜,别来无恙,老祖宗可好!”
    “好,一切都好!”电话里传来笑声,“李掌柜打电话,是想打问小林老板的底细吧?”
    小林,老板?
    还真是赵修能介绍的?
    看了看电脑屏里那张过份年轻的脸,李金钱应了一声:“对!”
    赵修能“哈哈哈”的笑,带着几分幸灾乐祸:“走宝了吧?”
    李金钱怔了怔,又顿了一下:“倒是买走了四件,但有没有走宝,还不知道!”
    “哈哈哈……李掌柜,你要没走宝,我给你磕头!”
    赵修能笑的更大声了,“是不是就瞄了一眼,可能手都没上,然后就让包?你也别不信,他到我这来,我摆了七件散头货,他没用到三分钟!”
    李金钱的眼皮跳了一下:“眼力这么高,这位是干什么的?”
    “说是学生,长的也像学生,人家也确实是学生。至于手艺是从哪学的,我还真不知道。老太太应该知道,但她没讲……但眼力是真的高,手艺更高!我就说一点:他会补青大罐,眼睛看不出来的那种……”
    姓赵的,你扯什么淡?
    李金钱眼睛一突,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老陈看了他一眼,又转过头,直愣愣着盯着屏幕。
    姐弟俩眼对着眼,一幅不敢置信的模样。
    要问为啥:补好一件御窑青,少些也卖几百万。器型稍大点,品相稍好点的就能上千万。顶他们提着脑袋挖好几年的墓……
    许是猜到他们被惊的一愣一愣,赵修能又笑了一声:“确实是内行人,但人林老板捞的是正行,和李掌柜走的不是一条道。所以,这次真的是来进码(找货)的,捡你几件漏只是顺带!”
    李金钱半信半疑,点着鼠标,又拉近焦距:“但他那画,太新?”
    “我就看了看照片,确实太新。但林老板的来历肯定没问题,至少不是来给李掌柜下饵的。所以能帮着找一下,李掌柜就帮着找一下。再者,他也肯定不会让李掌柜白找……
    你也别看他年纪小,气度是真不凡:老太太送他大明御砚,陆子冈玉件,李东阳手稿,他一件都没要!”
    几个人又沉默了:这几件加一块,没上千万,也有七八百万吧?
    李金钱还是不信:“老太太想让他做什么?”
    “补鸡缸杯啊?”
    赵修能笑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几人面面相觑。
    沉默了好久,老陈皱着眉头:“老李,你信不信?”
    李金钱沉吟着,既没点头,也没摇头。
    二十出头的年纪补青瓷,补鸡缸杯,给他们的感觉,就像是原始人搓出了原子弹一样可笑。
    不过话说回来:找几幅画而已,能找则找,找不到就拉倒。犯不着让赵修能这样子吹?
    所以,有一点至少敢肯定:这位确实是行内人。
    “确实是同道,但要说走了宝……不好说!”李金钱摇了摇头,“明天约一约,再问一问。”
    “走就走呗,又不是没走过?”陈威浑不在意,“既然开了门,就是做生意的,只要他够本事,全捡走都行!”
    刚起灶那几年,那会儿李金钱还没入伙,几千万的东西卖几万块,陈威又不是没干过?
    就这小子买走的这几件,放店里那么多年问都没人问,既便走宝,又能走多少?
    一二百万顶到天。
    “走了!”
    陈威搓了搓手,又站起身,“晚上约了几位领导打牌!”
    “老陈你等会!”李金钱拉住了他,指指茶台上的那把铜钥匙,“表圭(晷仪)怎么办?要是按照那小子说的,那玩意要是汉代的,怕不是得上千万?”
    但他们当初才卖多少?八十万!
    “都卖出去了,你还想要回来?”陈威笑了一声,“老李,咱们捞的虽然是偏门,但正因为是偏门,才要讲诚信!”
    李金钱张着嘴,无言以对。
    他最佩服老陈的就是这一点:一诺千金,铁板钉钉。
    不然就凭他“打洞靠炸药”的手艺,李金钱两只眼全闭上都看不上。
    看他怔愣不动,陈威夹起包:“非要叫我来,浪费时间!有这功夫,你还不如把眼力往高里练一练?走了!”
    李金钱嗫动了一下嘴唇,一句“干你娘”涌到了嘴边。
    姐弟俩看着陈威的背影,不由的佩服:上千万的损失,大老板眼睛不眨一下的?
    正暗暗感慨,李金钱敲了一下桌子,也站了起来:“阿慧,那人电话有吧,约一下,就明天!”
    “好,我待会就打!”
    李金钱走后,女人找出林思成留的那个纸条。
    电话响了四声才接通,里面传来温和的声音:“你好,哪位?”
    女人笑了笑:“林老板,我姓乔,刚给老板汇报了一下,想约一下你,看你明天有没有时间!”
    “有,还到店里?”
    “还到店里!”
    “好,谢谢乔总!”
    女人娇笑了一声,挂断电话,林思成吐了一口气。
    所谓投石问路,了一百万,算是把门敲开了。
    剩下的,自然水到渠成……
    收起手机,他又看了看盯着玉璧,双眼冒光的顾明。
    “顾明,别看了!”
    “为什么不看?”
    顾明吸溜着口水,眼都不眨:“十万,赚一百多万?成娃,我不当警察了,我就干这个……”
    “你干个屁你干?”
    林思成一把抓起玉璧,塞进了盒子,“赔不死你个狗日的?”
    顾明半信半疑:“我看你,挺轻松啊?”
    林思成愣了愣,呵呵冷笑。
    他是挺轻松,但这是靠上辈子的钻研和积累,更靠的是超绝的天赋。
    这一行就像学数学,百分之零点一的天赋,绝对胜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努力。林思成就属于这一种,何况他还足够努力。
    而即便如此,上辈子栽了多少跟头,交了多少学费,只有林思成自己清楚。
    而剩下的,百分之六十的人都是赔多赚少,入不敷出。
    再剩下的,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多少能赚一点,如爷爷,如郝钧,如关兴民。这一类除了靠先天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还足够谨慎。
    最后的百分之三十,属于天赋没多少,又管不住手的那种。像这种,下场就只有一个: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就顾明这性格,简直是量身定做……
    林思成想了一下:“回去后带你去个地方,看一看!”
    顾明抬起头:“看什么?”
    林思成叹了口气:“看家破人亡!”
    ……
    晨光初露,杭州城尚裹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
    秋意爬上枝头,微风缠绵,铜铃轻响,惊落了几只黑蝉。
    老农裹着袄,蹲在竹筐旁,筐里堆满了沾泥的瓷片。
    再往前:泛绿的铜钱,黄杨木雕的观音、釉里红的残瓶,以及斑驳的月份牌……一眼望不到头,光是数种类都数不完。
    顾明睁着眼睛,布灵布灵,布灵布灵的乱转。
    林思成叹了口气:“你这次来杭州,李信芳给了你多少钱?”
    顾明惊了一下:“你咋知道?”
    废话,兜里要没几个子儿,你敢跃跃欲试?
    “听我的,好好的把这碗饭端瓷实,这辈子就算是稳当了!”
    顾明琢磨了好半天,给了林思成一拳,又愁眉苦脸:“饭倒是挺软乎,就怕吃不长远!”
    哟?
    “开窍了?”林思成“呵呵呵”的乐,“放心,有我在,要不我会让你改行?”
    富家千金谈不上,但李信芳的家境确实不差,两人刚开始还能图点新鲜劲,但劲头一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出来了。
    但暴富是别想了,就顾明这性格,给他座金山他也守不住,就只能在自身上下功夫。
    虽然性子粗疏了点,但胜在刚毅果决,还够坚韧。再加顾爸十多年的薰陶,干警察比干检验医生强的多。
    自己再帮趁着点,不敢说顾明以后能有多高的成就,但保证稳中求进,家庭和睦还是可以的。
    “正好你现在在医院后勤,一天闲的发慌,还不如提前备考,争取明年一月份一把过……”
    顾明挠着脑门:“估计会被人笑死!”
    毕竟这个时代的普遍认知:医生没有警察那么辛苦,收入也要高一些。
    “笑个屁,你也不睁大眼睛往后看看:你这辈子,社区医院的主任顶到天……”
    林思成“呵”的一声,“你当初就不该听人瞎忽悠,六百一十多分,交大医学院也不是不能读,但你倒好,读检验医学?”
    顾明没吱声。
    现在看来,确实不太如意。所以,有时候亲戚出主意,不一定全是好意。
    他又点点头:“老顾同意就行!”
    “放心,肯定同意!”
    要是知道顾明被自己忽悠的不当医生要当警察,顾叔保准感动到给自己摆一桌。
    “哦对了……”林思成又想了起来,“你们医院那破设备换了没有?”
    “早换了,我爸找院长,把我调后勤之后就换了……我还忘了问你,你怎么知道我们医院的机器有问题?”
    林思成随口就来:“废话,你也不看看你那段时间是什么模样?”
    顾明想了想,又点了点头。
    动不动就吐,他还以为肠胃不好……幸亏发现的早。
    顾明叹了口气:“要不是你,差点就英年早逝!”
    林思成呵呵不语:欠我的人多了。
    就他们同科室那七八位,个个都得欠林思成一条命。
    还有那么多的病人……
    但还是那句话:有所为有所不为,想不起来也就罢了,既然想了起来,总归得干点什么……
    两人一边闲扯,进了商城。
    将将八点,外面的鬼市虽然热闹,但店铺大都没开门。
    然而二楼那一间,却早早就亮起了灯。
    两人还没进门,李金钱就站了起来,然后抱拳做揖,又比划了一下:“林兄弟,请进!”
    林思成定眼瞅了瞅,拱手一笑:“江西派(堪舆派别之一,属理气派)的师兄!”
    李金钱怔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不自在:“不敢称师兄,林兄弟称声掌柜就好!”
    古代的堪舆弟子,顶尖的寻龙脉,定天局。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开国皇帝都信这个。草头王更是不要太相信,但凡成了,就是从龙之功。
    比如郭璞(晋),比如刘伯温,姚广孝。
    次一点的任太史,钦天监:观天、堪都、定陵、营殿。比如李淳风,廖均卿(明,选定十三陵)。
    再次一点的观星相,算历法,定农时,比如司马迁。再再次一点,才会沦落民间,给达官贵人择龙地(点阴穴),选阳宅。
    像被传的神之又神的杨筠松,赖布衣,都属于这一种。
    而习堪舆,风水的仕士更多。至于灵不灵,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如苏轼,每逢大事心卜,每卜必吉,但每次都是倒大霉……
    再再再次一点的,也能支个摊子断吉凶,营卜卦、驱邪祟。只有委实混不下去的下三滥,才会寻人阴宅,挖人祖坟,断人气脉。
    这一种虽然学的是堪舆学的知识,用的是寻山点水的技艺,但别说家和派,和堪舆二字压根就沾不上边。
    而李金钱,甚至连这一种都算上。他们之所以能找到墓,靠的只是陈威在绍兴考古队的便利。
    也就是为了便于出货,收货,他才顺带着学了一点,用来忽悠外行……
    林思成又拱拱手:“好,李掌柜!”
    略微寒喧,几人落座,姐弟俩连忙沏茶。与昨日相比,态度有如天壤之别。
    道了声谢,端起茶杯,林思成又往里间瞄了一眼。
    里面应该没人,所以,陈威不在。
    这是位传奇人物:初中文化,自学成才,因缘际会进了考古队。
    但为人豪爽,极具人格魅力,甚至有些枭雄气质。
    要是看对眼,百来万的物件眼都不眨,就敢往你怀里塞。也不管你缺什么,只要你缺,我砸锅卖铁也要给你办到。
    试问什么样的干部,能经得住这样的考验?
    手艺特点更是别具一格:前期找墓,靠陈威在内部查资料,所以发展的比较慢。但差不多到2012年,民用无人机普及,陈威学会了遥感地图定位,团伙发展堪称突飞猛进。
    打洞的方式更是糙到了家:用炸药。
    所以,但凡他们进过的墓,毁掉的物件是盗出来的好几倍。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宋六陵(南宋皇陵),湖州下菰城遗址(战国至汉代贵族墓葬群),以及丽水龙泉窑遗址。
    因为墓室结构损毁,考古信息丢失,大部分的东西盗出来,连他们都不知道是哪朝的。
    就比如林思成昨天买的那几件。
    但有一点:团伙作案二十余年,纵横七省市,最后发展到十二个支系团伙,成员近两百人,却从未发生过一起内讧。靠的就是陈威的人格魅力,以及相对公平的分赃方式。
    也是巧,2015年,绍兴有关部门抢救性发掘兰亭镇姜婆山南宋官墓,林思成随故宫的几位老师支援性指导,两人因此结识。
    但差一点儿,林思成就被陈威给拉下水……
    暗暗唏嘘,林思成一摆手,顾明把一口盒子摆在了茶台上。
    然后林思成又笑了笑:“李掌柜别见怪,来的匆忙,只能借献佛,聊表心意!”
    顺手打开,豁然就是那樽铜鱼。
    李金钱怔了怔,又暗暗一叹:这年纪,着实配不上这位四海的性格,以及处事的手段。
    这件东西确实出自湖州,至于墓是战国的,还是秦,或是汉,收货的也不知道。
    但如这位所言,这只铜鱼如果是汉代的物件,又与晷仪为一套,那必然出自西汉太史令(掌天文历法,汉时世袭)。
    找个懂行的买家,我说这是司马迁用过的,你信不信?
    少说也是上百万。如果再能把那件晷仪买回来配成一套,至少卖上千万。
    赵修能没说错:你别看人年轻,气度是真的不凡!
    可惜老陈不在,不然两人绝对能臭昧相投。
    暗暗感慨,李金钱收起盒子,又举了举茶杯:“有什么帮得上的,林兄弟尽管讲!”
    林思成点点头,拿出了马陵的秋陵图,摊在茶台上:“李掌柜人面广,麻烦你打问打问:类似的物件,像这么新的还有没有?范围大概在丽水、金华一带……价钱好说!”
    其实就在金华,甚至就在武义,但林思成不能说的太确定。
    “谈不上麻烦!”李金钱回了一句,又仔细瞅了瞅,“但这画,感觉有点不大对?”
    “确实不大对,其实就是仿的!”林思成说着编好的说词,“但李掌柜你看这画工,这笔力,算是顶好了!”
    李金钱点了一下头,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画工确实不错,字也写的漂亮,但沦落到仿赝品的地步,想来也不是什么名家。
    稍稍一顿,他又突发奇想:这位不会是想把仿品弄成真品吧?
    赵修能不是说,他捞的是正行吗?
    他试探了一下:“林兄弟,只找画,不找人?”
    林思成点头:“对,找画。也不论是文书、经卷、古籍、字帖,但凡是纸或绢的,也不管是上面是画还是字,越多越好,越新越好……但不找人!”
    李金钱心里一动:果不然!
    骤然,心思又活络起来:赵修能说他只捞正行,但看来也没那么正吗?
    就是不知道,眼力是不是真的高?
    转着念头,他又指了指画:“不是我自夸,只要省内真有这类东西,不过是几个电话的事情。但林兄弟远道而来,又送这么大礼,委实愧受!”
    稍一顿,李金钱看了看货架:“要不,林兄弟再挑两件?”
    林思成怔了一下。
    李金钱他当然不陌生,感觉心挺细,也够谨慎。但再一见,怎么感觉和陈威一样:见人就想拉入伙?
    但送上门的漏,没有不捡的道理。何况从倒斗和文物贩子的手里捡漏,压根不需要有丁点儿的心理负担。
    暗暗转念,林思成笑了笑:“这怎么好意思?”
    (本章完)

章节目录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眀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眀智并收藏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