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或是死路一条
    将士们纷纷上前检查,把几个死状比较有特点的尸首给刨了出来,摆到了王守仁和朱晖面前。
    朱晖指着尸首道:“王兄弟你看,确实都是火器打死的,但子弹的威力比起咱们装备的……更加可怖,有的胸口直接凿出个血洞,有的竟前胸贯穿到后背,活活被……打穿了!”
    王守仁上前仔细辨认。
    朱晖看王守仁那副认真的模样,扁扁嘴,心下腹诽不已:“这是个书生?还是疯子?不过是个胎毛都没褪光的少年郎,却能做到对奇形怪状的死尸如此泰然处之?这要换作一般人,恐怕早就吐个昏天黑地了……”
    “难怪鞑靼人畏我军如虎,感情是被打怕了!面对这种火器,再厚的铠甲保护都没用,正面对上,只能等死。”
    王守仁站起来,由衷地发出感慨。
    没人附和。
    王守仁有些诧异,侧目看了过去,只见麾下将士都用怪异的目光打量自己。
    王守仁皱眉问道:“怎么了?”
    朱晖道:“王兄弟,你可真是个务实且较真之人……不过,骤然看到这么多死尸,难道你不忌惮吗?”
    王守仁不以为然地耸耸肩:“你都说了,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还怕这个?”
    朱晖笑道:“冲锋陷阵时,有的人说你是架子,但现在谁都知道,你狠起来就算是做那夺城的先登也不在话下……就是这块头……”
    言外之意,你身子骨还是太过孱弱了些,跟那些五大三粗的士兵终归还是有所不同。
    “这些事,无关紧要。”
    王守仁态度有些耐烦,意思是你说话要抓重点,别跟我扯那些有的没的。
    朱晖道:“王兄弟是拿笔的,干不得粗活,有什么事吩咐下面的人做就好……来,你们几个,把尸体翻过来,好好检查下,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得令。”
    马上有人上前翻尸体。
    闻到一股尸臭传来,王守仁往后退了两步,冷着脸道:“这大概就是大同镇敢于出兵的缘由……光是看这火器,威力就强得吓人,却不知其射程如何,射速又如何?”
    朱晖好奇地道:“射速再快,不也是火器?不还是得装填弹药?不还是得靠人堆才能形成战力?”
    王守仁没有心思跟朱晖探讨太多细节,抬头看着北方的天空,若有所思道:“看这情况,战斗应该发生在几天前,大明的军队应该就在周边百里内……但到底在何方呢?”
    “还百里内呢?”
    朱晖不满地抗议,“咱可是说好了,今天日落之前见不到人,咱就要撤退。说好的事,你可不能变卦。”
    “嗯。”
    王守仁颔首,“那就收拾心思,让将士们赶紧起行。”
    “报……”
    就在此时,又有传令兵骑马飞驰而来,近前后屁滚尿流般跳下马背,高声道:“鞑子在前方不到十里处,另外四周都可见鞑子眼线。”
    “备战。”
    王守仁马上下达命令。
    正愁找不到机会把手下将士给拴住,眼前发生之事,很合他心意。
    不怕鞑子你来,就怕你们远远避开,让我手下这群没啥追求的孬兵急着回去等候朝廷封赏!
    但危险要是真来了,这些老兵油子为了杀出一条血路回家,肯定会全力以赴……论玩命,你们鞑靼人都得靠边站!
    ……
    ……
    王守仁所部整装待发,已做好跟鞑靼人正面打上一场硬仗的准备。
    但令王守仁失望的是,对面鞑靼人在发现他们后,比他手下那群孬兵还怯战,直接带着人逃跑了。
    “转眼就逃得不见踪影。”
    朱晖带着一队夜不收前出转了圈回来,脸上带着几分难以置信,“明明他们人马过万,一副兵强马壮的样子,换作以前早就冲上来了……但现在却胆小如鼠,见到我们就立即逃避,不管怎么追都追不上……相比之下我们的马还是太弱了。”
    王守仁听了面现焦虑之色。
    朱晖道:“现在鞑子怎么越打仗胆子越小了呢?上万兵马遇到我们千数人,明知我们后方连援军都没有,居然刚照面就逃跑?他们不是自诩为苍狼和白鹿的子孙吗?怎么一点儿骨气都没有……难道他们不用跟上面交差?”
    王守仁毅然道:“不管了,咱衔尾追击,直至日暮。”
    朱晖叹息道:“天黑前都听你的。不过等到日落,你就得收敛一下急脾气。如果鞑子就是想当缩头乌龟,我们回去后也能跟朝廷有交差。毕竟我们不是虚报……事实就是如此。哈哈,就怕朝中那些人不信,觉得咱是在胡扯呢……嘿,真是稀奇,啥时候咱也能让鞑子望风而逃了?”
    ……
    ……
    王守仁带兵追击。
    可惜他现在这边已是人困马乏,再加上所带辎重仍旧不老少,且将士们不舍得把草原上掠夺来的财货丢掉,以至于越追,距离鞑靼大部队越远。
    “别勉强了。”
    眼见太阳已经西斜,要不了多久就要日落,朱晖开始劝王守仁,“鞑靼人再也不复从前,咱的火器太厉害了,对他们形成了绝对的压制……等回去后制造个几万杆枪,再回来找他们算账。”
    王守仁道:“既然他们态度那么坚决,怎么都不与我们交战,那为何又要与另外一路明军交锋呢?”
    “什么?”
    朱晖皱眉问道。
    王守仁侧过脑袋看向朱晖,问道:“你就没想过,那些被掩埋的鞑靼人尸体,谁干的?还有……那一战的经过又如何?”
    朱晖咋舌不已,道:“啧啧,说来也是,他们有什么道理,遇到咱就逃跑,而遇到大同方面派来的人马就硬上呢?会不会,本来就是他们内部相争?火器也是他们造出来的?
    “再或者……咱的威名在外,而大同来的那路人马实力不够,对鞑靼人形成不了威慑,导致连番恶战?”
    “那坑里共埋了多少尸首?”
    王守仁问道。
    “三个坑,至少……有三千鞑子的尸体。”
    朱晖道,“如此惨烈,大明到底自大同出了多少兵?”
    王守仁道:“只有一种解释,就是那路人马的进兵速度丝毫不会因负重和火器受阻,进兵速度甚至比鞑靼人还要快,遇敌休整的时间更短,导致鞑靼人即便想避战也躲不掉,只能正面应战。”
    朱晖道:“这……这不可能吧?”
    “怎么说?”
    王守仁很较真儿。
    朱晖皱眉道:“火器在马背上发射,本就很迟缓,连续射击,没有准头,威力或许还不如弓弩呢……咱的人早就验证过这一点。”
    王守仁道:“但王中丞提过,那位小国舅正在制造更为先进的火器……或许能在马背上连射且又稳又准的火铳早已经有了呢?”
    “小国舅这两年的名头是挺响,但不会真有人觉得,光凭他个人之力,就能把鞑子给彻底平定吧?区区一少年郎,何来这般大的本事?”
    朱晖听到这里就火冒三丈。
    我之前一直被年纪轻轻的王守仁牵着鼻子走,现在却告诉我还有个更为牛逼的少年郎正带兵跟鞑子打机动战?
    还节节胜利?
    你们读书人牛逼,而我们武夫只能是草包?
    王守仁道:“凡事没有不可能。就好像这次我出关前,就从未曾想过,能有机会追随王中丞出兵,甚至能以白身领兵。”
    “那是你有本事,再便是遇上伯乐了。”
    朱晖道,“不过你打仗是挺莽撞的,也不管麾下军心士气如何,遇到敌人就想莽上去……这么下去迟早要出事。”
    王守仁摇头:“咱大明可是有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光荣历史,太祖、成祖撵着鞑子打,统领这样的人马,就得拿出一往无前的气势,如此才能全方位压制敌人……如果遇敌连亮剑的勇气都没有,等于是将优势拱手让人!”
    “满嘴大道理,不跟你说了……咱还继续追吗?马上天黑了。”朱晖问道。
    王守仁道:“继续前进,等日落后再说。”
    ……
    ……
    天色慢慢暗淡下来。
    王守仁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他真的要当这场大战的局外人。
    实在是有心无力,连他自己都觉得很疲惫,更别说是那些被他折腾旬月的将士了……每个人浑身都皴黑,只有眼睛还能看到一点白,就连身上本来的白布或是羊皮袄,现在都黑乎乎的,表面沾满了泥。
    “还继续走吗?”
    朱晖筋疲力竭地问道。
    王守仁摇头:“就地驻扎吧。”
    “不再勉强了?”
    朱晖问道,“还是说,明天继续追?”
    “到此为止,毕竟咱也得量力而为。”
    王守仁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满是遗憾之色。
    朱晖长舒了口气,道:“希望这次不会出现什么变故,之前还说要撤兵回大同。这鞑子也是不正常,以往从未见过如此反复无常的鞑子……”
    王守仁打量朱晖一眼,好似在说,你在暗示我也是反复无常,跟鞑靼人一般?
    不管怎么说,王守仁似乎真的妥协了。
    且好像已经接受,自己要无功而返的现实。
    ……
    ……
    人马原地驻扎。
    将士们早没心情去考虑明天的事情……
    这两天接连的行军,把他们最后的精气神给磨没了,有的士兵坐在篝火前,没顾得上吃饭,拄着火铳就睡着了。
    就算是那些还在活动的,动作幅度都很小,稍微剧烈点就喘大气……之前的强行军已经把他们的灵魂都给榨干了。
    王守仁还是延续了以往的习惯,全军停下来不久就开始巡营,找士兵谈心,亲自为伤兵包扎伤口,甚至为他们洗脚。
    当他看到将士们如此疲累,竟难得感同身受,因为当他心中那股气也卸掉后,也感觉身体吃不消了。
    实际上这些日子他比士兵更为疲劳,做的事要多得多,此时他比在场的人都更困倦,只是他能靠坚强的意志强撑着。
    这大概就是有信仰和没信仰的区别。
    子时到来,终于巡营完毕。
    王守仁打算返回自己的营帐,他没指望长睡一夜,不过是想找个地方小寐一会儿,他打算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间段,带一队人马出去遛一圈,争取来日退兵前找到大明军队存在的证据,以便他把人马留下来。
    可就在他踏步来到自己的营帐前时,见到朱晖正在跟两名将士理论什么,他定睛一看,这两名将士乃是夜不收的百户官。
    “怎么回事?”
    王守仁上前问道。
    朱晖一脸的不耐烦:“说是发现大队鞑子正在与人交战。”
    “在何处?”
    王守仁顿时激动起来。
    千难万险到现在,本以为一切都结束了,谁曾想,竟然峰回路转?
    但也有可能是一条死路。
    朱晖随口道:“就在前面三四里开外,好像有一路明军人马,正在跟鞑子展开搏杀,大概……也就三四百人的模样。”
    “这么近?”
    王守仁怎么都没料到,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他居然还一无所知。
    要知道头些日子,他都是把斥候派出去几十里远。
    朱晖摇头叹息:“不一定就是咱们的人马……再说了,三四百人能做什么?也就小打小闹,有啥看头?”
    王守仁一摆手,道:“走,把军中还能蹦跶的官兵全带上,剩下的也不要睡了,该吃吃该喝喝,保存体力,不然鞑子冲过来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必须得前去瞧瞧,若真是我大明将士在近处厮杀,于情于理都不能……袖手旁观。”
    ……
    ……
    转眼半个时辰过去。
    赶到战场的王守仁和朱晖,怎么都没想到能在草原腹地看到大明的军队。
    本来他们难以置信,甚至在远处冷静观察良久,在发现这支军队的确是使用火器,且月光下飘扬的旗帜还是大明龙旗时,他们才真的相信,这是“他乡遇故知”了。
    “鞑子的数量实在太多,比预估的多太多了。”
    朱晖跟王守仁可说是并驾齐驱。
    二人骑马立在高处,看着不远处的战场,心凉了半截。
    自己就一千余人,而对面大明军队充其量也就三四百人的规模。
    围攻他们的鞑靼骑兵却有五六千人的模样,且军容异常齐整,并不像是什么残兵败寇。
    大明军队那边虽然也有马匹,但好像并不太擅长在马背上作战,这三四百人的队伍被鞑靼人团团围住,并没有留下什么缺口,玩什么围三缺一的把戏,大概几千人打三四百,无须什么战术,仅仅围起来全歼便可。
    王守仁道:“鞑靼人发现我们了吗?”
    “应该……发现了吧?”
    朱晖不太确定。
    因为鞑靼人的目标,好像由始至终都是那三四百人,根本就不想理会王守仁这边带过来的人马。
    “既然人数上占据那么大的优势,鞑靼人为何不冲?”王守仁道,“难道是怕我们增援,里应外合?还是说鞑靼人还在等援军?”
    朱晖道:“几千人打个三四百,近二十倍的碾压局,还要等援军?鞑靼人现在这么没志气吗?我们要不要现在就上?趁其立足未稳,直接攻杀过去,里应外合,让这些鞑子喝一壶?”
    “再等等。”
    王守仁并不着急。
    朱晖心说,你王某人肯定不会是因为忌惮鞑子人多势众才不敢上的吧?既然你不怕,那你在等什么?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寒门国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天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子并收藏寒门国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