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你可愿与老夫并肩一战
    直庐。
    崔元斜着身体,呼吸有些急促。
    从入秋开始,崔元的身体就每况愈下。
    按照御医的说法,老驸马的日子不多了,此刻最该做的是在家静养,安静的度过自己人生最后的时光。
    但崔元却不肯,每日依旧来直庐当值。
    他喘息着说:“东楼,那些商人被劫掠是谁的手笔?”
    严世蕃眼中多了鄙夷之色,“不知。”
    “那些人会望而却步吧!”崔元喜滋滋的道。
    严世蕃摇头,“京师豪商刚组建了什么商会,有人替请示朝中,能否派军士随行护卫。”
    奏疏就在严世蕃手中,他玩味的道:“上奏疏的是李焕。”
    自从蒋庆之出海后,京师蒋系人马便以朱希忠为首。李焕作为蒋庆之的丈人,在几次蒋系和外界冲突中表现的令人瞩目。
    有人说,老家伙这是在替女婿看守家业。
    “蒋庆之出海,他的丈人倒是不甘寂寞。你是太常寺卿,难道就不能压制他?”崔元斜睨着严世蕃。
    “那是蒋庆之的丈人!”严世蕃冷冷的道。
    “是了,蒋庆之灭了倭国。灭国之功……大明开国至今,再无第二人。他一旦凯旋,那威望……”
    崔元怅然,“元辅压不住他,再也压不住他!”
    “咳咳咳!”严嵩进来了。
    “陛下如何?”严世蕃问。
    严嵩叹息,“陛下云淡风轻,好似早就知晓此战必然会大捷。”
    “陛下最近越发从容了。”严世蕃蹙眉。
    “蒋庆之报捷就八个字。”严嵩说:“这八个字应当是契合了陛下的心思。”
    “哪八个字?”
    “大明荣光,君临倭国!”
    严世蕃一怔,“这倒是符合蒋庆之一贯心思,大明荣光……他一心便想让大明能布武天下。”
    “另外,倭国那座银山……被证实了。”严嵩的腰背仿佛是一下就垮塌了。
    崔元喃喃道:“有了银山,蒋庆之征倭之举便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儿。倭国灭了,大明上下将会欢欣鼓舞。随后开海……
    他想攻打麻六甲,老夫敢打赌,倭国只是他征伐这个世间的开端。十年后,二十年后……这个大明,会是谁家天下?”
    严嵩面色微冷,严世蕃呆呆坐在那里。
    气氛仿佛凝固住了。
    “元辅。”有人进来,“有征倭大军的书信。”
    “谁?”严嵩问,来人看了崔元一眼,走过来,把书信递给严嵩。
    严嵩接过,见信封上并未有字迹,便撕开信封,只是看了一眼,他就把信纸折了起来。
    崔元想看,见严嵩把信纸收进信封中,便悻悻的道:“蒋庆之何时回京?”
    “大约……在冬季吧!”
    严嵩淡淡的道。
    “冬季?”老驸马有些惆怅。
    没多久,崔元便一病不起。
    御医起诊治,回来禀告道:“驸马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季。”
    “知道了。”道爷眸色深邃,随即令人去探视。
    就在冬季的第一场雪降临之际,驸马府举哀。
    崔元。
    去了。
    ……
    冬季,大军凯旋。
    但回来的只是一部分。
    统领大军凯旋的是次辅徐阶,随行大将是杜贺,京卫竟然只回来了一万人马。
    “长威伯呢?”
    道爷很重视凯旋,令严嵩打头,百官出迎。
    看着少了大半的京卫,严嵩愕然。
    徐阶笑道:“长威伯带着船队一路向南,说是什么……要去麻六甲看看。”
    “看什么?”
    “看看是否有做买卖的商机。”
    蒋庆之跑了!
    道爷满脸黑线。
    “长威伯还带走了景王。”徐阶禀告道:“说是海外风景甚好,准备给景王寻个地方钓鱼。”
    什么钓鱼,不过是为景王寻一块地盘罢了。
    大婚后,按理皇子就该就藩,下面也送上了当下可供就藩的地方给道爷选择,可蒋庆之却拐带着景王出海,至今未归。
    所有人都明白了,从一开始蒋庆之就没准备让景王就藩。
    不,是道爷和蒋庆之。
    出海!
    这是道爷和蒋庆之给景王的一条新路子。
    有心人在嘀咕,说这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祖制?
    皇子就藩不在中原,而是海外。
    蒋庆之的奏疏在朝中广为传播。
    ——此后皇子在海外磨砺一番后,可选一地就藩。地方不必大。
    很含蓄的态度,却令宗室沸腾了。
    “蒋庆之这番话的意思是说,就藩的地方是货真价实的封地,而不是驻地。”
    值房里,严嵩等人在商议。
    “宗室颇受鼓舞,有人上疏,愿意去海外。”赵文华郁郁不乐,“原先宗室对蒋庆之喊打喊杀,如今却反了过来。竟有人赞誉他为朱氏贴心人。”
    “藩王在封地形同于坐牢,哪怕是蛮荒之地,愿意远赴海外的依旧大有人在。”严世蕃说:“宗室革新这一块,被蒋庆之拿下了。”
    严嵩干咳一声,看着自己的党羽,“倭国灭,银山到手。户部上下对蒋庆之交口称赞。此次宗室倒戈,加之各地豪商都在等着出海贸易,一时间,人人夸赞新政。”
    他没说的是,人人也都在夸赞道爷,夸赞蒋庆之。
    这是从未有过的局面。
    “吕嵩说了,儒家儒学若是再不变,必然会被淘汰。如今朝中百官转变立场的不在少数。爹,我们不妙。”严世蕃面色严峻,“百官一旦对陛下低头,咱们就成了废物!”
    “鸟尽弓藏罢了。”赵文华沮丧的道。
    气氛有些绝望。
    严嵩干咳着,喝了口茶水后,说:“朱希忠这阵子得意洋洋,对了,新安巷那边车水马龙,哪怕蒋庆之不在,拜访送礼的人依旧络绎不绝。蒋庆之一旦回归……大概就是咱们黯然下台之日。”
    严党这堵墙,随着局势的变化失去了价值。
    “怎么办?”严嵩看着众人。
    众人默然。
    良久,有人说:“这是大势,大势不可挡。”
    严世蕃眼中有阴郁之色,“能挡!”
    “可有手段?”赵文华问。
    “自然是有的。”严世蕃抬眸,眼中有厉色。
    ……
    今年冬季京师没下雪,大多是晴天,老人说这是吉兆。
    但有相师在京师摆摊为人看相时说,这天象吉凶难料。
    新安巷中,伯府闭门谢客,富城对外放话:在伯爷回来之前,有事儿的请去西苑,没事儿的,娘子忙着教孩子,没空接待。
    “一!”
    “呀!”
    “一啊!”
    “呀!”
    大鹏坐在圈椅中,小短腿悬空摆动着,手中拿着拨浪鼓,跟着母亲念诵。
    “这便是你说的教子?”
    来看外孙儿的常氏没好气的道。
    李恬身边是点心盒子,一边教子,一边吃。
    她理直气壮的道:“夫君说了,要寓教于乐。”
    “爹!”大鹏突然嚷道。
    “你爹还没回来。”常氏没好气的道:“去什么麻六甲哦!那就是个蛮荒之地,也不知去作甚。”
    “夫君说是去做买卖。”李恬笑道。
    “你那夫君哪是做买卖的人。”常氏叹道:“他在倭国弄了个十余万人的京观,如今京师都说他乃是武安君再世。”
    “不是呢!”黄烟儿说:“那些人说,武安君都没有伯爷嗜杀。娘子,武安君是谁?”
    “一个……名将。”
    “那还好,伯爷是名帅。”
    李恬看着外面,轻声道:“你何时回来?”
    锦衣卫。
    沈炼进了值房,陆炳正在看文书。
    “指挥使,有消息。”
    陆炳抬头,不过一年,如今他的眼角多了不少细纹,看着有些憔悴。
    随着东厂的不断崛起,锦衣卫的权限也随之不断萎缩,两边明争暗斗不断。芮景贤这个阴人手段了得,他果断放弃了地方,集中人手布局京师,每日获取的消息比锦衣卫更胜一筹。
    “下面的兄弟打探到消息,九边有将领酒后抱怨,说陛下不公,还说什么……若是能学了黄巢多好。”
    黄巢是谁?
    前唐和世家门阀的掘墓人。
    陆炳淡淡的道:“酒后牢骚罢了,莫要大惊小怪坏。”
    “指挥使,此等事不容小觑,当严查!”沈炼觉得这事儿不对。
    “当下要紧的是如何反击东厂!”陆炳摆摆手,沈炼悻悻而退。
    下衙后,沈炼走出皇城,去了相熟的一家熟肉铺买卤肉。
    他提着卤肉上马,突然发现人群中有个背影眼熟,可转瞬就没了。
    “怎地像是唐顺之?”
    沈炼摇摇头,“定然是我眼了。”
    据说唐顺之已经深入了西南一代,准备探寻巫蛊之谜。
    兴许,这一去就再也没法回来了。
    就在沈炼怅然时,严家来了个客人。
    父子二人齐聚书房待客,外面把门的乃是跟随严嵩多年的管事。
    “确定蒋庆之去了麻六甲?”严嵩问。
    来人说:“如今南方善贾云集,就等着蒋庆之带着他们出海贸易。佛朗机人掌控着麻六甲,一旦他们封锁了那道海峡,出海贸易就成了笑话。”
    “老夫也是此次出海才明白了麻六甲乃是我大明海路的咽喉要道。”来人说:“商机不等人,蒋庆之必须在起风之前攻破麻六甲,否则……那些商人和货物就只能在东南白白等一年。这个代价谁经担得起?他蒋庆之也不成!”
    “好!”严世蕃独眼中有兴奋之色,“爹,如何?”
    严嵩在沉吟。
    来人说:“工部的人在倭国发现了好几座银山,蒋庆之麾下抓了十余万俘虏,大多是倭国上层和所谓的武士,尽数送去挖矿。工部的人说了,这么多人一起动手,每年出产三百万两白银不在话下。”
    “三百万两!”严世蕃一怔。“有了这笔钱,新政就有了货币的底气。对了,蒋庆之上次建言以白银为基础发行纸钞。若是此事成了,大明……”
    “若此事成了,整个大明都将会脱胎换骨!”
    货币改革一旦成功,辅以海贸大兴,大明必然会迎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盛世。
    “爹,时不我待!”严世蕃急切的说。
    来人说:“元辅,多年来你我暗斗不休,如今你我都面临着危机,何去何从,元辅该下决断了。”
    严嵩说:“你为何不肯依附蒋庆之?”
    来人冷冷的道:“我乃儒家子弟,岂会从贼?不过是虚以委蛇罢了。”
    严世蕃冷笑,“是那些人许以厚利吧?让我猜一猜,那些人可是愿意重新接纳你为士林领袖,百官领袖?”
    来人默然。
    严嵩叹息,“徐阁老,你可愿与老夫并肩一战?”
    来人说:“好!”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早安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迪巴拉爵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迪巴拉爵士并收藏早安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