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苏帅,还是我去吧……
    苏武得写信童贯,写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与童贯说清道明伐党项之事,这必须要与童贯通气,也还要去与谭稹说说。
    童贯只要知道苏武在谋这件事,许多事不用如何与童贯挑明,童贯也当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配合。
    说第二件事,便是要与童贯说一下官职之事,让童贯不必过于为难,也说自己如今也还年轻,一切都不着急,在天子那里不必强求,也是暗示童贯以伐党项之事为主,再立功勋,再来升迁也不迟,万万不可恶了天子。
    也还说枢相之功勋,还可再进一步,此事若成,枢相在青史之名,自当更是无以复加。
    信件只管送出去,苏武继续来忙碌。
    东京之中,童贯昨日刚刚进城,今日大早便入了皇城。
    皇城之内,自也是几个相公都来了。
    蔡京昨天也得知了童贯入京,今天大早岂能不来?
    只管又随天子落座,天子抚琴,众人来听,天子抚琴之技艺,那也真是享受,而今天子心情愈发畅快,指尖下的琴弦,好似也如主人之心。
    童贯听得是摇头晃脑不止,真说什么西湖魁,樊楼大家,比天子来,那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一曲作罢,也听童贯来夸:“俗世之人,技艺高超者众,却少那份豁达之气,也少官家此般眼界之广,仙音许也就是如此!”
    天子面无表情,却也是面有表情,一种淡然之气质。
    只管众人都来出言几语,蔡京才慢慢来说:“古来之君,也有二百之多,如官家这般天子,却是独独一人呐!”
    天子微微一笑:“近来心中畅快,不想,这乐音之道,也能再上层楼!”
    众人其实常常这般来聚,有事的时候随口谈论一二,无事的时候,便也是雅会,真要说雅,蔡京才是众人里的佼佼者。
    蔡京书画之道,乐音之道,那也是无一不精,特别是书法,早已是名满天下,苏黄米蔡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之外,那蔡后来说是蔡襄,其实就是蔡京,只因蔡京是那亡国之奸佞,如此除名。
    闲谈三五,檀香四溢,茶香也有。
    还有天子转头去看那已然移了景致的艮岳,不免也要开口。
    倒是蔡京先来说:“陛下,今日之艮岳,也更胜从前,有一股淡雅之气,不争之好,是那道法自然之理,其中滋味,着实也上层楼!”
    天子闻言大喜:“果真?太师也品出了其中之味?”
    这是蔡京吃饭的道行,岂能不说:“哈哈……官家雅趣之造诣,怕是当真要胜得古往今来所有人!”
    天子却陡然面色又黯淡了些,说道:“可惜了,景致已成,有一人还未见到……”
    “不知官家所言何人?”蔡京来问。
    “太师不知也,此新景,乃是苏武一语点醒梦中人,此景,有他一半功劳,这制景之理,乃苏武心中所美,这制景之法,乃朕潜心构造,可惜了,苏武此时却不在此。”
    所谓知己难求,苏武不在当面,天子当真心中不得全喜,就好比刚才那一曲琴音,也是抚与最懂得乐音的人来听,道理是一样的。
    蔡京闻言,却稍稍皱眉,不过,他也立马来说:“陛下,居安想来也接到信件了,当是在回来的路上。”
    蔡攸,字居安。头前他代替了朱勔,去了苏州应奉局。
    天子立马也笑:“哈哈……还忘了居安,这新景之苦劳,皆归居安。”
    蔡京便也来说:“这算什么功劳,岂不是他应该做的……”
    “太师此言不免苛刻,岂能不是功劳?只待他入京了,便赶紧往西夏去,若是西夏事成,那更是名垂青史之功也,到时候一并来封赏,再好不过!”
    天子此时心情也好,心中想的自然都是美事,这未来,怎么美好怎么想,错不了。
    童贯闻言一愣,左右看看,也问:“太师,此何事耶?”
    蔡京也答:“枢相一路归来,风尘仆仆,自还不知,只待居安回来,就要出使西夏,着西夏归附之事!”
    童贯听来眉头一皱,西夏归附?
    便问:“可是党项来使?”
    天子来答:“不是党项来使,是着居安出使党项,如今辽国已亡,党项身后再也没有了契丹之助,兵锋威势之下,想来党项再来归附之事,也是水道渠成!”
    童贯眉头当真皱起来了,他在西北监军经年,对于党项之了解,自是比在场众人都要多得多,党项归附这件事,也不知是从何谈起?
    当然,表面上看,党项归附比燕云归附还要合情合理,因为党项以前是归附的,不免也可以说是大宋麾下驱策之犬马,甚至大宋皇帝也赐过党项皇族赵姓,只是仁宗时期反叛立国了。
    西夏立国,尔来,八十多年,那燕云可是一百八十多年,燕云也从未归过宋。
    童贯想表达一点不同的意见,却是看着天子那格外自信的面容,又看了看蔡京王黼张邦昌白时中等人……
    他知道,自己不该是扫兴之人了,一旦真出言扫兴,别的且不说,就怕天子当场黑脸,所以想说的话语得吞进肚子里,只能一语来:“原是此事,愿蔡学士马到功成!”
    但童贯也知道,这件事,怕是轻易成不了!
    听得童贯也这么说,天子更喜:“哈哈……甚好甚好,国运至此,不免是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也是仰赖诸位卿家殚精竭虑,枢相此番更是功劳甚大,郡王之尊,除了开国年间,可真是第一次了!”
    那童贯岂能不立马起身来谢,谢恩几语之后便来开口:“陛下,苏子卿此番,身先士卒,功劳甚大,与辽骑决死,那是奋勇在前,着实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报圣恩!”
    “哈哈……朕岂能不知,朕都知晓,那捷报朕可都细细看过了,朕可有亲笔信去,想来他也该收到了!”
    天子捋着胡须在说,他对苏武的爱,岂能比旁人少?天子,博爱非常,能留身边之人,就没有他不爱的。
    童贯心中难受,左右去看,更也去看天子那微笑的脸,他这辈子,以察言观色而起,此时岂能感受不到?
    怕是要食言了,对苏武要食言了。
    但童贯还是想试一试,硬着头皮再来一语:“倒是老臣觉得,此番对子卿的封赏,稍稍有些小了!”
    天子依旧笑脸,抬手一挥:“枢相不必多想,对于苏子卿之事,哈哈……朕自有计较,子卿之才,不可枉费,来日宣麻拜相,自也不难,不过,经略州府之事,他还当真不曾有过,此番小一点无妨,皆为来日,所谓简在帝心,不外如是!”
    童贯点着头,心中知道,看来是无奈了……
    稍稍吸一口气来,平复一下内心,童贯再言:“官家,有一事也还要说……”
    “说就是……枢相与朕,何必客气!”
    “说的是那程万里之子程浩,此子啊,当真也是才能极佳,年岁虽然不大,却是军中经营之事无一不通,此番二十多万大军,后勤辎重之事,一来仰赖东平知府宗泽,二来仰赖齐州知府张叔夜,第三就数程浩,老臣有意擢升他为枢密院都副承旨,不免也要禀告陛下知晓!”
    既然苏武这件事走不通,赶紧把程浩的事情先定下,这事,本也不必拿到天子当面来说,童贯自己下去运作也是可以的,中书门下,吏部,审官院,童贯这点脸面还是有的。
    但如今童贯看看蔡京,看看王黼,莫名有些担忧……
    既然担忧,那就直接拿到天子面前来说,天子点头,可以省事不少,也没有了什么夜长梦多。
    天子先问:“可是超晋?”
    童贯也答:“便也因为是超晋,所以才要禀告陛下知晓。”
    天子点头来:“既是你如此来说,那此子才能定是不假,允了就是!”
    童贯大气一松,连忙拱手:“老臣代程浩拜谢陛下!”
    “嗯,什么时候有暇,便把此人带来朕见见!”天子如此一言,便是他最喜欢做这种事,就是见人,提拔谁他看看,重用谁他也看看,军将出征,他也看看……
    王黼昔日,便也是如此进入天子视野,一见就喜,越见越喜,超晋八级,就成宰相了。
    反倒是而今当宰相了,天天在身边转悠,好似又没有原来那么喜欢了,倒也不知是为何……
    “陛下要见他,那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分!”童贯只管把好听话拿来说,却是心思已然不在……
    这可如何是好?出燕京的时候,那是信誓旦旦与苏武去说,保准回来给他弄个签书枢密院事,头前胸脯拍得有多响,此时,童贯就有多难受。
    也气苏武,昔日里好话与他说尽,告诉他蔡太师轻易不好得罪,苏武非要不信,而今倒是好,大好之事说坏了就坏了……
    还是苏武这年轻人,着实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这回终于吃上亏当了!
    这个亏当可吃得太大!
    唉……
    只看能不能容后,慢慢来磨一磨天子,时不时在天子面前把苏武那些事拿来说一说夸一夸,看看这水滴石穿的功夫能不能见点效果。
    那边,天子抬手在招,招什么?
    宦官李彦兴匆匆而来,手中端着一个托盘,那上面有锦衣,锈的是龙蟒。
    广阳郡王,天子要亲自赐服,甚至也要童贯当场来换。
    梁冠、朱袍、朱裳、大带、革带、绶、白袜和乌屐,一套下来,那自非同一般!
    童贯一时也喜,天子丝毫不顾什么威严,还要转着圈来看,转着圈来夸:“好好好,威势不凡!”
    童贯岂能不是连连躬身,拜个不停?
    倒是众人皆笑,没有那什么阴阳怪气之事,都是来祝贺来夸。
    童贯还得来一番涕泪俱下之感动感怀,无以复加的感恩!
    只待从皇城回去,归家之后,童贯又是皱眉,先把事情与苏武说一说,却也安慰无数,让苏武不急,他再想办法,看看此事还能不能成,不免也还怪罪带着教导,也说苏武昔日不该把蔡太师拿来得罪……
    再说一些事,不免就是党项之事,说蔡攸要出使党项,也说担忧,出使归附之事,当是不成……
    诸如此类,洋洋洒洒千言去,只管往燕京快马去发。
    倒是苏武的信也到了,那军中快马传信,竟是只比童贯慢慢摇的车驾晚到一天。
    看得苏武之信件,童贯心中便也少了几分难受,也是苏武自己预料到了,童贯嘟囔来语:“既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却也还自言自语来:“你啊你啊,许就是个执拗,执拗在官场,不是好性子……”
    不免也想,既是苏武也在谋党项战事,也好,蔡攸出使去,定是不能成,回来之后,天子与太师,许也有个恼羞成怒,怕是战事真不难。
    嗯……再一想去,若是这战事要打,许苏武再建功,签书枢密院事?兴许同知枢密院使?
    只是……
    党项战力,怕是……
    罢了罢了,不想了不想了,想不得那么多了,既是天子也谋,太师也谋,苏武也谋……顺其自然……
    往后的事,不必如以往那般过于上心,也是如今,着实疲惫,休息休息……
    程浩归家,先见妹妹,兄妹二人,叙旧无数。
    也是程霁月要归东平府了,这一趟京城的任务,也都完成了,前线战事也结束了,回去自就是等着自家夫君归来相会,也是年节又不远了,该回去了。
    妹妹要回京东,程浩不免也忙前忙后,多买点东西带上,京东毕竟不比汴京,天下最好的东西,都聚在汴京,岂能不疼自家妹子?
    妹子自也频频上街去,也买东西,买给夫君,那裘皮的大氅,得多制几件,军中穿铁甲的时候最冷,有一件大氅,便暖和许多……
    也要制华服,京东的样式不好,此番难得入京来,且看京中的达官显贵流行什么样式,如此与自家夫君多备一些,也有脸面。
    至于其他物什,只管多买……
    要不得三两日,不免也就动身了,数百人的大队伍,只管北去。
    燕京城里,几日去,苏武忙碌非常,更也是那谭稹什么都来问……
    再大的官,真要干活来,不会就是不会,这做不得假,比如编练部曲,谭稹就真不会,那郭药师也是个半吊子,带人往前冲,郭药师兴许还行,州县几十,要一一理顺,郭药师只能抓瞎。
    朝廷派来的官吏也还未到。
    那就只有苏武来了,谭稹自也是好脸色,不过苏武发现,谭稹当真也在认真学,苏武自也教教他……
    倒也不必鄙视,都是从不会到会的,教会了苏武自己也省事不少。
    苏武最近自也还做一些事情,就是给百姓发粮,乃至扯布来发,先发燕京周遭,让军汉去发,美其名曰,军民鱼水情,倒也是旁人说不得什么来。
    甚至苏武还把这件事也写成奏疏,主动奏到皇帝那里去,天子担忧什么,苏武就说什么,只管说是头前战阵杀了不少人,如此来弥补燕云百姓对宋军的惧怕之心。
    只要苏武自己与天子汇报了,便也免得旁人再来诟病。
    发,只管发,虽然每一份不多,但尽量每个人都有,是个姿态。
    不得多久,童贯的书信不免也就到了燕京,到得苏武手中。
    苏武自就来看,一看,眉头就皱。
    他心中立马浮现出一个一个的人名,刘延庆,刘光世,王渊,姚平仲,杨惟忠,种师道,折可存……
    想来想去,苏武犹豫不已,脚步来去在踱……
    刘延庆父子,不行!哪怕是刘光世与苏武磕头拜过把子,苏武依旧觉得刘光世万万不可……
    种师道,自也不可。
    王渊……也不行。
    杨惟忠,说实话,其实并不太熟悉。
    折可存,兴许……
    姚平仲!
    姚平仲!
    苏武大喊一声:“来人,速速把姚总管请来议事!”
    令兵飞奔就去。
    苏武又喊:“范云!”
    “在!”范云进得门来。
    “一会儿我与姚总管议事,你带人先把这屋内屋外,前前后后都清查一遍,然后在外间多加护卫,不得有任何人前来叨扰!”苏武严肃非常。
    “得令!”范云飞奔就去调拨人手,他不问,但知道,肯定是重要之事,事关重大。
    不得多久,姚平仲就到,进门之前,也看得里里外外多了许多甲士站哨,来去也有巡视之人,心中不免也是一紧。
    只待入得厅堂,拱手一礼:“不知苏帅寻末将何事?”
    苏武看着这个四十上下岁的老将,此人,其父也是西北之将领,自小在军中摸爬滚打,童贯最早去西北监军的时候,他正好十八,因勇武之名,随童贯作战,尔来也是二十年了。
    不被人喜,特别是不被上官所喜,性子执拗,乃至傲气,甚至有时候也桀骜不驯,嘴巴常常也乱说,但偏偏同僚喜他,他还能为军将领一部兵,其实就一个原因,善战!
    便是童贯最不喜他,南讨方腊,也点他之名。
    “坐!”苏武抬手,有些事,有时候,真要寻个人来做,犹豫之间,苏武竟也真想到的就是姚平仲。
    姚平仲落座,也皱眉:“苏帅莫不是有难事?”
    苏武点头:“难事!”
    姚平仲更是眉头皱到一处去,苏帅的难事,那定是难上加难的事,却找他来……
    姚平仲稍稍沉默。
    苏武却又说:“事情不难,事情做好对你来说也不难,难在其他……”
    “难在何处?”姚平仲主动发问。
    “难在……心思!”苏武一语。
    “可利家国乎?”姚平仲问。
    苏武点头……
    “可利军汉乎?”姚平仲再问。
    苏武还是点头……
    姚平仲心下一松:“那苏帅但请说来!”
    苏武好似也在下决心,这件事,得找西北军将来干,苏武自己暂时干不来,但一般军将,那是万万不敢信任……
    苏武先不说,也问:“姚总管与我共事两番!”
    姚平仲点头:“此两番,皆是欢喜,我知苏帅要问何言,我看苏帅,自是好将领,好帅才,家国之栋梁,而今大宋,兵事一道,无出苏帅之右,我自心服口服,旁人以为此战伐燕功小,我却也知其中艰险与困难,若无苏帅,那杨可世一战而溃,后果不堪设想,却是苏帅领兵,军心安定!想这两番共事,真说起来,苏帅可出奇谋奇兵,亦可步步为营,教人敬佩!”
    苏武听得这番话来,下定决心了,轻轻一语:“蔡攸不得几日要出使党项,当亡!”
    姚平仲双眼就睁,当真以为自己听错了,问得一语:“蔡太师之……”
    “之子!”苏武点头,目光盯向姚平仲。
    姚平仲这般一个汉子,此时竟也有一种心惊肉跳之感,问得一语来:“哪般亡?”
    苏武不说话,只看着姚平仲。
    这话其实不用说,姚平仲岂能听不懂?
    姚平仲只问:“何以此事,苏帅寻我来?”
    苏武一语:“他们,都不敢,唯有你,兴许敢做!”
    “何以见得?”姚平仲又问。
    苏武微微坐正,慢慢来说:“头前,良乡城下,本欲让你领兵去援郭药师,亦如昔日在江南,二十万贼来打,我让你守中军,你四千部曲,当真一步不退,奈何此番那杨可世频频请战,我着实绕不过他的脸面,却让他去了……”
    姚平仲深深吸起一口气来,稍稍沉默片刻,来问:“此事,苏帅多说几言……”
    苏武点点头:“军将军汉,要得人看重,要得朝廷度支之钱,不免就是功勋要有,此番燕云,功勋当是无了,我私下频频赏军,着实不是长久之计,来日教人得知,朝堂上攻讦诟病,哪怕天子面前不是大罪,也教我一番苦头吃。”
    姚平仲叹气来:“众多将军,当是念恩之人,不会背信弃义。”
    “这话我信,再说其他……与党项开战,要个名,对外之名,也要一个对内之名,使节枉死,自当天下哗然,此其一也。蔡太师……我不多言,天下之人自有公论,而今蔡攸,早已又是大学士,此朝堂之争也,他若不死,来日不免是个小蔡太师。若如此一死,不免重于泰山,便是那蔡太师也当一心为子报仇,到时候开战来,军中钱粮军械之供应,自当多得许多,开战之事,当也无甚阻碍,如此,我辈建功立业,一举数得!”
    苏武慢慢说到这里,停了停……
    姚平仲就问:“是为同袍,为家国,为战事?”
    “也为西北之民,几代人血仇在身,要打党项,就要天时地利人和,如此,谋的就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之局,当举国之力,如此一举讨灭!从此西北边民,再无滋扰欺压劫掠之苦,数代人的血仇,一举得报!也还为江山社稷,我大宋比唐也好,比汉也罢,一直以来,金瓯有缺,社稷偏安,如何好面对列祖列宗?此番若不得全力,讨伐党项之难,姚总管岂能不知?”
    苏武长篇大论,一番一番!
    姚平仲眉头一直皱得紧紧,杀太师之子,杀朝廷命官,事不难,但心中真难。
    苏武等着……
    等了许久,又是一语来:“你若不做,西北我无人可信,唯有我自己去做了!”
    “几千里远,苏帅如何做得来?”姚平仲就问。
    “许……称病不出,日夜奔去,日夜奔回!”苏武如此来说。
    姚平仲连连摆手:“不可不可,万万不可,且不说称病不出瞒不住几日,就说这西北诸多军将,真到最前线,苏帅又认得几人去,进出本就难,一旦所托非人,后果不堪设想,且苏帅也不熟悉地形,也怕堵截不住,白白乱奔……若是真还遇上党项游骑,更是危险重重。”
    “带韩世忠一起去!”苏武真是这最后一手,并非拿来说笑或者激姚平仲。乃至称病不出这个办法也不那么好,巡视燕云州府这个借口,许更好用,或者,亲自使金,也是个脱身之法……
    “带泼韩五去,倒是……只是如此之远,变数良多,还是不妥,不可不可!”姚平仲连连摇头,却还皱眉。
    苏武却还说:“唯有如此,才有那天时地利人和之局,才有那举国之勠力同心,打党项不比此番伐燕云,打党项,唯有全力一击,才有可能胜算颇多,若掣肘无数,怕是胜少败多。”
    苏武这是实话,想灭党项,不能真的是他苏武与军将们一厢情愿,这种一厢情愿,有宋一朝,已经不知多少次了,只管是仁宗几番,神宗五路,结局都惨。
    乃至童贯监军好些年,看起来战报上来来去去得胜不少,其实真把地图拿来看,除了对青藏高原上的青唐部落真有大胜,对党项,毛都没有一根,就是个来回磋磨拉锯,甚至还有惨败。
    灭亡党项,何其难也?苏武如今,更不是侥幸之人,不会真觉得自己大军一到,党项就一溃千里,人家在成吉思汗铁木真之下,也能坚持得住,岂能轻松?
    历史上的西夏,不仅仅与宋大战,辽虽然在很多时候帮过西夏,但后来西夏也与辽大战过,其中胜败之间,人家也能胜辽。
    成吉思汗征讨西夏,就征讨了四次,人家西夏,是有三百多年政权延续,一百八九十年的国祚,当真是苏武大军一到就能打赢的吗?
    若无举国之力,谈何容易?
    姚平仲自不知成吉思汗之事,但其他事,他岂能不知?
    更也知道,苏武如今在谋的就是这份举国之力,上下一心,毫无掣肘,全力一击。
    蔡京……
    蔡攸……
    姚平仲深深一口气来:“苏帅,还是我去吧!”
    (兄弟们,晚安!)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祝家大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祝家大爷并收藏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