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亚美尼亚来客
    尼科西亚东方,法马古斯塔港。
    法马古斯塔港坐落于塞浦路斯东岸,被碧波荡漾的法马古斯塔湾环绕在怀抱里,向东与黎凡特隔海相望,向北则是奇里乞亚平原,是塞浦路斯岛的第一大港口。
    目前,东罗马帝国东地中海舰队的全部主力均停靠于法马古斯塔港,两大佣兵团和几支海军陆战队也在此扎营,一艘艘军舰一字排开,一面面营帐覆盖着城外的平原。
    港口外的海湾上,一艘帆船正向港口缓缓靠近,帆船的甲板上,两名年轻人有一搭没一搭地交谈着,他们都穿着传统的亚美尼亚塔拉兹,蓄着络腮胡子,肤色偏棕,显然都是亚美尼亚人。
    “安多尼安,你以前到过塞浦路斯么?”
    一位年轻人偏过头,看向自己的同伴。
    “嗯,到过,说起来,塞浦路斯还是我的出生地呢。”
    安多尼安点点头。
    “我父亲是在阿达纳城出生的,皇帝搞人口交换时,他带着全家搬到了塞浦路斯,我母亲在利马索尔港生下了我。”
    “当时的塞浦路斯还没有这么繁华,我三岁时候,家族就搬迁到北非去了,我是在的黎波里城长大的。”
    “怎么,埃德加,觉得塞浦路斯很繁华?”
    埃德加默默点头,没有说话。
    他叫埃德加·马米科尼扬,出生于白羊王朝治下的卡拉巴赫城,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亚美尼亚人。
    几年前,乌宗哈桑进攻格鲁吉亚时,顺带将卡拉巴赫公国彻底吞并,亚美尼亚人的最后一个地方政权就此灭亡,由于在权利斗争中失败,埃德加的家族举家西迁,在特拉比松城安家落户,从事里海——黑海商品交换。
    曾几何时,亚美尼亚人也有自己的盛世,这个生活在高原山地之间的古老民族建立了第一个基督教国家,他们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基督教典籍,发展出了独特而繁盛的亚美尼亚文化,一座座教堂在崇山峻岭间耸立,悠悠的钟声回荡在高原的上空。
    但是,罗马和波斯的战争改变了亚美尼亚人的生活,亚美尼亚的国土正好位于两国交战的前线,两大强权你争我夺,拉拢着亚美尼亚的王公,分割着亚美尼亚的土地。
    那个时候的罗马帝国尚未皈依基督教,亚美尼亚人对罗马人没什么特殊感情,亚美尼亚王公们在两大强权间反复横跳,也曾建立过一些独立或半独立国家,这种状况持续了很多年。
    罗马受洗后,亚美尼亚人对罗马人多了一分同宗好感,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亲罗马的,但阿拉伯人的崛起让罗马与波斯的相持态势土崩瓦解,后续的一系列变动让东罗马帝国不得不退出了对亚美尼亚的争夺。
    由于穆斯林的宗教压迫和人头税,大量的亚美尼亚人开始迁入东罗马帝国,东罗马诸帝慷慨地接纳了他们,并把他们安置在安纳托利亚甚至是巴尔干,亚美尼亚人在东罗马帝国的地位比较高,尤其是军事方面,不少亚美尼亚人都成为了东罗马皇帝强悍的士兵和善战的将军。
    曼齐刻尔特之后,生活在安纳托利亚上的亚美尼亚人开始逃往地中海北岸的奇里乞亚平原,在这里重建了自己的小王国,这便是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的来源。
    目前,亚美尼亚族是安纳托利亚半岛和亚美尼亚高原上最大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分布范围很广,从奇里乞亚平原一直到里海沿海,但百分之七十的亚美尼亚人都生活在异教徒的统治下,穆斯林君主们还是以老办法来统治他们,在准许保留宗教自治权的基础上加征赋税,加重徭役。
    或许是因为长达千年的零落流离压弯了他们的脊梁骨,或许是因为接二连三的外族统治者已经让他们感到漠然乃至习惯,原时空中的亚美尼亚人可谓是奥斯曼帝国最顺从的奴仆,当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等民族的知识分子纷纷为本民族独立运动奔走呼号时,亚美尼亚人却始终沉默无声,希望通过顺从来以和平手段提高自治权,独立欲望根本不强,甚至还甘愿在世界大战中替苏丹而战。
    结果就是,狂热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对他们伸出了屠刀,将近一百五十万的亚美尼亚基督徒遭到了有组织有预谋的种族屠杀,被屠杀的人口占到奥斯曼所属亚美尼亚人口的四分之三,亚美尼亚总人口的五分之三。
    在15世纪末,全世界亚美尼亚人口应该接近两百万,其中常住在东罗马领土上的大约为三十万,五分之四在北非,五分之一在爱琴海沿岸和黑海沿岸。
    当年,东罗马帝国在攻略北非时,曾经对奇里乞亚平原进行了人口交换工程,当地的宗教矛盾在东罗马帝国的挑动下不断激化,统治者的不信任和穆斯林的仇视让奇里乞亚亚美尼亚人大量逃离,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被东罗马帝国安置在了北非沿海的各大城市里,距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这些人虽然有自己的社区,宗教和特殊文化,但新生代年轻人的希腊语比例已经很高,基本融入了东罗马社会。
    东罗马帝国的崛起重塑了半个中东的政治格局,生活在安纳托利亚高原和亚美尼亚高原上的亚美尼亚人看到了些许机会,有些人盼望着借助东罗马帝国的力量独立建国,有些人则希望就此加入东罗马帝国,成为罗马公民的一份子。
    1478年夏季,东罗马帝国皇太子查士丁尼率领高加索方面军从特拉比松进入高原内陆,一路烧杀抢掠,摧毁穆斯林的小镇与村庄,奇里乞亚之外的亚美尼亚人再一次接触到了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没有对他们过分苛责,把大多数平民运到黑海沿岸的东罗马城市中,将一些高层人士搜罗起来,运往南方,让以撒进行抉择。
    毕竟,以撒在名义上可是还戴着亚美尼亚王国的王冠,虽然这个王国不被高原上的亚美尼亚人所承认。
    由于查士丁尼崇尚古老血脉,他钦定来自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埃德加作为使节团首领,这个家族是亚美尼亚几大古老贵族之一,自称是东方王朝的后裔,在当年的纷争中属于“亲罗马派”,现在虽然不复往昔,但在亚美尼亚社区中依然有些话语权。
    “埃德加,皇帝收复故土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到时候,你们到底准备怎么办?”
    安多尼安看向埃德加。
    “讨论出一个结果了吗?”
    “暂时没有。”
    埃德加收回思绪,摇了摇头。
    “皇帝毕竟还没打到亚美尼亚高原,大多数亚美尼亚人依旧生活在白羊王朝的统治下,他们都还没参与讨论。”
    “等皇帝收复了亚美尼亚高原,估计还会有一场大辩论。”
    “随你们吧,反正我是不会离开帝国的,我从小就在帝国长大,绝不会回到山里,继续忍受封建贵族的剥削压榨,哪怕是亚美尼亚贵族也不行。”
    安多尼安坚决地说。
    “当年,由亚美尼亚人组成的近卫军第五军团在狄奥多西城墙上血战,我们用鲜血换来了帝国公民的尊重,换来了与希腊裔罗马人同样的自由生活,他们愿意接纳我们,这是我们应得的。”
    “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北非的亚美尼亚人大部分都是我这种想法,如果你们硬是想把所有亚美尼亚人迁回东方,那么不好意思,也许我们以后就不是同胞了。”
    “我明白,我明白。”
    埃德加叹了口气。
    “皇帝是什么想法呢?”
    “这我怎么知道。”
    安多尼安撇撇嘴。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皇帝愿意帮助你们,但他绝不是傻子,建议你们看清形势,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
    埃德加点点头,两人不再言语,帆船靠近港口,缓缓停下。
    ……
    法马古斯塔城的市政厅天台上,以撒凭栏而望,看着自己强悍的舰队与雄壮的军队。
    随着东罗马帝国把重心从西方放回东方,塞浦路斯岛的重要性顿时凸显了出来,这座岛屿不仅在经济发展上甩开了克里特岛,在地理位置上也比克里特岛更加重要,如果风向合适,从法马古斯塔港出发的快速军舰,不出一天便可抵达叙利亚海岸,不出三天便可抵达奇里乞亚平原的伊切尔港,可以非常有效地将东罗马帝国的海上力量投射到漫长的海岸线上。
    法马古斯塔的南边是派迪亚斯河的入海口,每年丰水期,从尼科西亚而来的商品会通过派迪亚斯河抵达地中海岸,再于法马古斯塔装入海船,驶向东罗马帝国的其他港口。
    派迪亚斯河水位较浅,水量较少,无法承载大型船只,平底小船倒是没有问题。
    以撒为自己斟上一杯酒,眯起眼,注视着阳光下的岛屿和海洋。
    塞浦路斯行省的迅速发展不仅让以撒获得了一个优良的铜矿生产基地和精密机械制造中心,还为他提供了通往安纳托利亚东南海岸与黎凡特海岸的绝佳跳板,法马古斯塔的军港拥有维修大型军舰的能力,尼科西亚的铸炮厂也足以为大军打造品质不错的青铜炮。
    当然,以撒也清楚,塞浦路斯的极速发展几乎完全依靠大铜矿的重新启用,一系列的制造业全部由于低廉的铜价才能落户生根,原时空中,塞浦路斯铜矿到21世纪已经几乎完全枯竭,再也挖不出什么有价值的矿石,一旦铜矿挖完,塞浦路斯的矿业繁荣也将就此结束。
    但是,当时间来到21世纪之后,人们又会惊讶地发现,塞浦路斯附近的海域竟然有如此庞大的天然气储备,塞浦路斯人民依然能够享受到自然资源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陛下,我到了!”
    海军大臣菲德尔将以撒从沉思中叫醒,以撒回过神,看着已是满头白发的旧部下。
    三十多年过去,跟随他重整山河的元老一个个凋零,仅剩下来的宰相,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也尽是白发之人。
    以撒抛开思绪,点点头,回到屋内,菲德尔跟了进来,脚步声依旧铿锵。
    “陛下,舰队和陆战队已经全部准备完毕,只待您一声令下,伊切尔港指日可下!”
    菲德尔有些兴奋地说。
    “海军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打过大仗了,这一次,必须得让小伙子们见见血!”
    “还是老样子,用舰炮轰炸,如果伊切尔港不愿投降,那就让他们在炮火中毁灭。”
    以撒淡淡说道。
    “记住,炮弹有价,人命无价,每一个罗马人的生命都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熟练水手。”
    “陛下,伊切尔港可不是安塔利亚港,卡拉曼人在开战之前就准备放弃安塔利亚港了,但伊切尔港可是经过了多次加固,没那么好拿下。”
    菲德尔耸耸肩。
    “当然,如果您不在乎金钱,我的确可以用成千上万的炮弹把伊切尔港轰成废墟。”
    “但是,据我所知,陆地上的战争不算顺利,这场战争耗费的金钱已经超过了我们最初的预期,陆军部对此有些惊讶。”
    “如果能省点钱,还是尽可能省省吧,陛下。”
    “呵呵,没关系,你们负责军事便好,金钱方面我来解决。”
    以撒笑了笑,拍了拍菲德尔的肩。
    实际上,这次战争的确耗资甚重,平均每日的金钱消耗即将赶上第一次大土耳其战争,并以极快的速度继续增加。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便是以撒太过心急,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东地中海舰队也是精锐尽出,经过更新迭代后的东罗马军队和东罗马舰队在战斗力上当然很高,但物资开销也极其巨大,东罗马士兵的待遇实在太好,烈酒,烟草,咖啡,蔗,蔬菜,水果……这些东西可都是以撒钱买来的。
    第二便是安纳托利亚高原烂到极致的基础设施,进入内陆的军团完全没办法依靠海路补给,突厥人在开战之前拆毁桥梁,堵塞水井,污染水源,焚毁村庄,用焦土政策迟滞着东罗马军队的步伐。
    这是突厥穆斯林应对东罗马帝国的老办法了,三百年多前,科穆宁王朝的曼努埃尔一世带着数万大军东征罗姆苏丹国,穆斯林们同样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极大程度上消磨了东罗马军队的战斗力,曼努埃尔一世一意孤行地深入敌境,在密列奥塞法隆峡谷遭遇大败,东罗马帝国为收复安纳托利亚高原中东部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努力也宣告破产。
    以撒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命令大军放慢速度,不准冒进,步步为营,沿途修路修桥,沿途开凿水井,沿途建造补给中心,这又是一笔庞大的开销。
    你破坏基础设施,让我十吨的物资运到前线,人吃马嚼之后,只能剩下一吨?行,我直接运一百吨,两百吨。
    你用游牧骑兵袭击运输线,想让我无功而返?行,我的大军走到哪里,堡垒就修到哪里,咱们就看看谁更能抗。
    以撒估计,安纳托利亚的诸贝伊国已经对击败东罗马帝国不抱什么希望了,他们只是希望为自己打出一些统战价值,让东罗马帝国受不了高昂的消耗而停止东进,接受他们的条件,接纳他们作为名义上的附庸,正如当年的罗姆苏丹国。
    但是,以撒绝不会就此罢兵,一定会趁着这个机会将他们全面清除,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1478年的东罗马帝国国势鼎盛,穆斯林势力则陷入低谷,这种国力上的绝对优势不可能维持太久,马穆鲁克王朝正在恢复实力,白羊王朝的内乱也不可能旷日持久,原时空中的第三任白羊王雅各布同样是一位比较贤明的君主,很好地保住了父亲的基业,没有任其付诸东流。
    再者,土库曼人的西迁浪潮可还尚未停止,每年都会有不少土库曼部落迁入安纳托利亚,要么托庇在白羊王朝的旗帜下,要么向突厥贝伊们效忠,如果以撒不能趁着东罗马强盛时止住这股潮流,真的让突厥贝伊们苟活下去,几百年前的悲剧很可能会再度上演,安纳托利亚的中东部将依然是穆斯林部落的猎场。
    土库曼游牧民和哥萨克人还不太一样,哥萨克人采用半牧半耕的生产模式,放牧地点固定在村社与城镇周边,正在从“游牧”转为“畜牧”,但这些自东方而来的游牧民族甚至拒绝定居,不愿接受地方政府的管辖,再加上人口众多,始终都是农耕政权的大麻烦。
    这种矛盾是游牧者与定居者之间的根本矛盾,并非相同的宗教与相同的语言能够化解,原时空中的奥斯曼帝国同样讨厌他们,他们也对奥斯曼帝国的中央政权十分不满,奥斯曼苏丹一直希望让他们定居下来,也的确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直到近代,安纳托利亚的东部也依然是游牧民的天下。
    原时空中,波斯统治者为了防止逊尼派牧民成为奥斯曼苏丹的战争助力,没有让太多的逊尼派部落流向安纳托利亚,信奉极端主义什叶派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中亚的逊尼派部落冲向西方的道路,对这股西迁浪潮甚至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如果东罗马帝国重新崛起,重新和波斯政权接壤,他们也许还会鼓励穆斯林部落继续冲击东罗马边境,一如几百年前。
    老实说,如果以撒倾尽全力,完全有机会把尚在茁壮成长中的萨法维教团扼杀在摇篮里,如此一来,什叶派便不一定能够在波斯迅速壮大,但这到底对东罗马帝国是好是坏,谁都说不清。
    如果不对游牧部落加以遏制,穆斯林的西迁和东罗马帝国的东进将会让整个安纳托利亚东部成为一个持续混乱的火药桶,使其成为东罗马帝国的累赘,这是以撒必须竭力避免的。
    如何止住穆斯林部落的西迁?一次打垮是无法根治的,屠杀殆尽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就像蝗虫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安纳托利亚东部的高原山地间,火枪与火炮的优势将被降到最低,在枪械武器升级到更高层次前,定居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差距不会被完全拉开,光想靠武器优势来赶跑所有穆斯林部落,短时间内同样难以实现。
    当然,以撒也有了一些模糊想法,这个计划需要耗费大量金钱,需要等待一个最佳时机。
    这么多年过去,他已经很久没有出过手,是时候让那些不服管教的游牧部落领教一下“告死天使”的手辣心黑了。
    最后就是移民局的开销,东罗马帝国在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军事进展并不算快,直到现在也没有与突厥人打上一场决战,攻下来的大城市暂时仅有一座位于沿海的安塔利亚港,几乎就是步步为营,用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把已经占下来的领土整顿起来,赶走穆斯林,迁来基督徒,一步步压缩着突厥人的生存空间。
    再者,安纳托利亚上并不是只有希腊裔正教徒和突厥和土库曼穆斯林,还有亚美尼亚基督徒和库尔德人,以撒会尽量争取更多的支持,用金钱和利益说服他们站在东罗马帝国一边,这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当然,说到底,东罗马帝国在战争状态下时常会有的财政短缺完全是因为以撒拒绝向百姓摊派过多赋税,拒绝暂停民生工程,即使在战争时期,东罗马帝国的百姓依旧享受着优渥的生活,爱琴海沿岸的城市建设依旧如火如荼。
    以撒想要的,是在不给百姓添加负担,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一劳永逸收复整座小亚细亚半岛,把东部边界一直推进到亚美尼亚高原,将苟延残喘的突厥国家尽数消灭,把白羊王朝的统治核心区赶到波斯,再通过几十年的时间将新征服的领土整顿起来。
    在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耐寒耐旱的新大陆作物后,现在的安纳托利亚至少可以养活一千万人,这里将会成为东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农牧业基地,最重要的兵源地和最广袤的大后方,成为东罗马帝国日后广泛介入欧陆事务的坚固后盾,而非沉重负担。
    想要快速平定小亚细亚无疑是十分困难的,以撒的核心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砸钱,砸出一个盛世,砸出一个太平。
    君臣二人不再说话,以撒翻阅着桌上的军报,正如他所料,无论是奥斯曼苏丹巴耶济德二世还是卡拉曼贝伊乌灿都没有打决战的准备,全部采取了焦土政策与游牧袭击的办法,想用大片的荒地耗尽士兵的鲜血,榨干以撒的钱包。
    贡萨洛和梅赫梅特全部提到了游骑兵的缺乏,希望以撒向前线调集更多骑兵,同时为大军调拨更多马匹,从而应对来去如风的穆斯林游牧骑兵。
    以撒没有同意两人的请求,只是在其他几份军需调动文件上签了字。
    处理完公务,以撒从抽屉中掏出一盒烟卷,取出两支,为自己和菲德尔点燃。
    “差不多可以了,奇里乞亚的登陆计划就在这两周之内实施吧。”
    以撒看向菲德尔。
    “来之前,你曾告诉我说,这也许是你这辈子的最后一场战争了,硬是求来了指挥权。”
    “既然如此,那就漂漂亮亮地打,争取在一个月之内彻底消灭拉马赞!”
    “放心吧,陛下,拉马赞贝伊国的核心城市全在奇里乞亚平原上,玩不了奥斯曼和卡拉曼的那一套。”
    菲德尔拍着胸脯。
    “奇里乞亚平原的两条河流都能供小船通航,我们不太需要陆军的帮助,只靠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就完全足够了!”
    “不行,加泰罗尼亚佣兵团,纳瓦拉佣兵团和西欧人组建的那些小佣兵队都得用上,光打平原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拿下托罗斯山脉的几个重要隘口。”
    以撒摇摇头。
    “日后,奇里乞亚与卡帕多西亚将成为阻挡穆斯林部落继续进入小亚细亚半岛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得把卡拉曼与奥斯曼锁死在高原内部,让他们看不到一点希望。”
    菲德尔敬礼离开,以撒继续翻阅着军报,东罗马帝国的军事体制已经十分高效了,基本用不着他的参与,但后勤补给始终是个大问题,奥斯曼苏丹巴耶济德二世把安卡拉以西的大片领土化为无人区,惹得北路军统帅贡萨洛叫苦不迭,南路军刚刚从安塔利亚深入高原,情况还算不错,但补给线依旧越来越长。
    至于高加索方面军,查士丁尼已经带着哥萨克骑兵和切尔克斯仆从军四处劫掠了,他们压根就不带补给。
    当然,在以撒的教导下,查士丁尼现在变得很惜命,不太敢像十几年前那样冲锋在前,他只是带着骑兵们在边境上兜圈子,时不时寻找那些老弱病残居多的部落进行袭击,硬骨头是坚决不啃。
    以撒摇摇铃铛,一位秘书官走了进来。
    “陛下?”
    “告诉厨师,今晚我要设宴。”
    以撒吩咐着。
    “亚美尼亚使节团不是来了吗?把他们都请过来。”
    “是,陛下。”
    秘书官掏出笔,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下。
    “就这些吗?”
    “还有,晚饭过后,把外交大臣巴西利厄斯叫过来,我记得他已经抵达塞浦路斯了。”
    以撒继续说道。
    “等拿下奇里乞亚,他还得到东方的库尔德聚集区跑一趟。”
    秘书官记载完毕,继续看向以撒。
    “最后,把这封信寄去君士坦丁堡,寄给殖民局。”
    以撒从桌上抄起一封写好的信,递给秘书官。
    “帝国正缺钱,是时候让殖民地出点血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1444,拜占庭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加利西亚的鳐鱼并收藏1444,拜占庭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