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皇家工匠
第396章 皇家工匠
火辣的阳光照耀在东地中海的海面上,微风拂起碎浪,蓝天下的碧海一片金黄。
威尼斯共和国覆灭后,东地中海几乎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自留地,衰弱的穆斯林诸王朝难以组织起一支能够与帝国海军相抗衡的舰队,过去有些猖獗的伊斯兰海盗也遭到了全面清剿,东罗马帝国的舰船垄断了东地中海上几乎所有的商贸来往和人员流通,有时候,马穆鲁克商人都必须依赖东罗马帝国的商船把货物从叙利亚运往埃及。
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是东地中海上最重要的两座岛屿,针对这两座岛屿的行政管理在几十年里经历着不断的调整与规范。
克里特岛属于欧洲,更倾向于充当北非和巴尔干之间的桥梁,塞浦路斯岛则属于亚洲,更倾向于控扼黎凡特,安纳托利亚和埃及之间的商贸,两座岛屿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通算不上频繁,彼此间也看不上眼,曾经的“东地中海行省”很快便被废除,克里特岛成为了爱琴群岛行省的中心,塞浦路斯则由于极为迅猛的发展速度和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被单独列为一个行省。
1478年初,马穆鲁克苏丹喀伊特贝趁着东罗马帝国忙于安纳托利亚战争之时,率领三万大军进逼亚历山大港,以内战结束,合同到期为由,要求两大佣兵团离开埃及,回归帝国本土。
经过外交斡旋后,东罗马帝国与马穆鲁克王朝达成协议,两国之间签署为期五年的互不侵犯协定,马穆鲁克王朝将不会向安纳托利亚诸贝伊国提供任何帮助,依旧承认《开罗通商条约》,并把亚历山大港的一部分区域划为东罗马租界区,允许东罗马商人自由贸易。
作为回报,除驻守租界区的两百余名卫兵外,两大佣兵团共计两千八百人的主力军全部撤离马穆鲁克,东罗马帝国将停止对马穆鲁克商船的打击,并继续从亚历山大港进口粮食等商品。
加泰罗尼亚佣兵团和纳瓦拉佣兵团暂时离开了埃及,从亚历山大港乘船抵达塞浦路斯,几支海军陆战队也同时在塞浦路斯道等待调遣,一时之间,塞浦路斯变成了一座大军营和大军港,军队和舰队的到来让这里的商品贸易迅速繁荣,又一座罗马行省吃到了战争红利。
塞浦路斯行省,尼科西亚城,圆形的城墙修建在平原上,正北和西南的山峰遥遥对望,城外是大片的果园和农田,城内则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尼科西亚城是塞浦路斯行省的首府所在地,位于岛屿中北部的梅索里亚平原上,自特罗多斯山脉发源而来的派迪亚斯河为这座城市提供了优良的灌溉便利和航运便利。
塞浦路斯岛是东罗马帝国复兴以来最早收复的亚洲领土,距今已有近三十年,三十年的和平发展让塞浦路斯岛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岛人口超过十二万,主流人口是希腊裔罗马人,其中近三分之一生活在首府尼科西亚周边。
尼科西亚虽然不是沿海城市,但这里距离海洋并不遥远,农耕潜力也十分出众,“帝国高速公路”将尼科西亚城与岛屿上的重要海港连接起来,派迪亚斯河能够允许小船通航,这使得尼科西亚城可以很轻松地与其他地方完成商品交换。
宽敞而洁净的街道上,一位雇佣兵打扮的年轻人向城市里最高级的酒馆快速走去,他棕色的卷发与褐色的眼睛倒是与希腊裔罗马人相差无几,但苍白的肤色和辨识度极高的鹰钩鼻则显示出来者的身份——一个西欧人。
年轻佣兵脚步匆匆,排开拥挤的人群,进入喧闹的酒馆,在酒客与侍者间寻找着自己的目标。
“乔治,这里!”
劳埃德·斯塔福德在二楼呼喊着他,挥舞着手中的餐叉,用拉丁语说道。
乔治冲劳埃德招招手,跑上木台阶,一屁股坐在他的对面,抓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酒!”
乔治·卡文迪许畅快地叫着,再饮一杯。
“据说,狮心王理查曾经就十分钟爱塞浦路斯的美酒,这几天可算是喝了个痛快!”
“得了吧,乔治,文雅一些!”
劳埃德故意皱着眉,打趣着,继续说拉丁语。
“我们可是贵族出身,不能让别人看扁了,来,尝尝路易波士茶,这才是正宗罗马贵族该喝的东西!”
“还有,以后别说英语了,说拉丁语吧,以后我们可是得混迹上流圈子的,说英语会被他们耻笑!”
“呵呵,我可比不了您,尊敬的劳埃德·斯塔福德·白金汉爵爷!”
乔治大着舌头,也用拉丁语回应道。
“我父亲连个男爵都不是,家里只有一座小庄园,如果皇帝真的像你所说那样,愿意封我们为贵族,再来谈这些吧!”
说罢,乔治抓起一根鸡腿,看向一旁的酱料,眼神一亮,蘸了蘸,大口啃着,啧啧称奇。
“英格兰的食物果然不能与地中海诸国相比,国王的餐桌上都没有这种好东西!”
“这是咖喱,印度传过来的,被罗马人学了去,很难腐坏,可以用工坊大量生产。”
劳埃德将烤鸡推给乔治,自己则拿起一片面包,把产自康斯坦察的黑海鱼子酱涂抹上去。
“事情办好了?”
“嗯,韦尔斯利来信了,他已经把一千六百个流民运到了安塔利亚,正在回都柏林拉第二趟。”
乔治含混不清地说道。
“他说,他准备依靠家族关系从爱尔兰招募一些伽洛格拉斯勇士,添加到我们的小佣兵团里。”
“哪怕你不想真的上阵打仗,真的只想当大农场主和大牧场主,我们也绝对少不了和突厥人打交道,适当的军事力量是必须的。”
“还有,最近几年的天气实在不怎么好,南爱尔兰的科克郡下了整整半个月的暴雨,农田全给冲没了,韦尔斯利准备也把那些难民拉过来。”
“行吧,他办事,我一向是很放心的。”
劳埃德点点头。
“相比于英格兰人,皇帝的移民局官员反倒更倾向于那些野蛮的爱尔兰人,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就因为他们落后而愚昧呗,越愚昧的族群,罗马人就越喜欢。”
乔治耸耸肩。
“移民局的重心全放在立陶宛,还不是因为那些罗斯农奴又蠢又温顺,哪怕到了东帝国,骨子里还是把自己当成农奴,只不过是换了个对他们相当好的主人。”
“也许吧,反正这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招引流民是有大功劳的,我们只需去战场上混混样子,爵位和土地肯定会有。”
劳埃德无所谓地摇摇头。
“但是,你不觉得爱尔兰的人口增长速度在这些年有些快么?”
“嗯,是的,不少爱尔兰人已经开始把小麦田换成土豆田了,土豆适合爱尔兰,没有小麦和大麦那么娇贵。”
“埃律西昂的疆域已经扩大到西海岸了,几个探险家乘船到南方去了一趟,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比较强大的土著政权,叫做印加。”
乔治想起了前几天翻过的过时报纸。
“他们从印加土著那里抢来了更高产的土豆,等这些土豆在欧洲大陆上流传后,爱尔兰的人口还会迅速增加……爱尔兰人么,只要有口吃的,就会一直生。”
“呵,每个族群都一样。”
劳埃德笑了笑。
“你看这尼科西亚城,年轻人的数量竟然如此之多,几乎都是1453年之后出生的。”
“在过去,抛开早夭外,一对夫妻生六个孩子,也许只能活两个,其他的都被饥荒,战争和瘟疫夺走了生命,皇帝让他们吃饱了肚子,让他们远离了战争,替他们改善了城市卫生,现在,同样的六个孩子,也许就能活五个。”
“我去过巴黎,光论城墙内,巴黎的人口其实不逊于君士坦丁堡,但那里的街道上到处都是粪便与垃圾。”
“然而,哪怕在尼科西亚这样一座三级城市,他们都有严厉的卫生法律,要是谁敢像法兰西佬那样随地泼粪,孩童会被警告,成年人第一次鞭刑,第二次就是流放,根本不听你解释的。”
乔治看着酒馆下方的热闹场景,深有感触地点点头。
“充裕的物资,长时间的和平,严苛到残忍的卫生管控……我敢说,只要皇帝还在,再过几十年,东帝国的人口绝对会超过法兰西。”
“如果他们继续招引移民,也许还会更快。”
劳埃德啃完面包,端起一杯路易波士茶。
“怀表的事情怎么样了?”
“啊,你不说,我还搞忘了。”
乔治拍拍脑门,从口袋中掏出三个精制木盒,将最大的一个递给了劳埃德。
“彼得·亨莱因大师亲手打制,蛋型怀表,比君士坦丁堡的曼弗雷德怀表精准很多,但艺术性上差了一些。”
乔治说着,也打开自己的怀表盒,摸了摸黄铜制造的外壳。
“亨莱因是个德意志佬,他只在乎精准度和精细程度,不搞雕刻,家徽方面还得寻找其他工匠。”
“嗯,找谁?有眉目了么?”
劳埃德取出怀表,拨开铜罩,看着缓缓转动的指针。
“君士坦丁堡的贵族都戴怀表,我们也得入乡随俗。”
“亨莱因推荐同为纽伦堡人的金属工匠阿尔布雷希特,他也在尼科西亚城中。”
乔治说道。
“据说,凡是在亨莱因工坊拿到怀表的富商贵族,一大半都会去阿尔布雷希特工坊继续雕刻。”
“嗯,好,我们这就去。”
劳埃德站起身,要来手帕,擦擦嘴,结完账,与乔治一起离开酒馆。
“我们去尼科西亚的德意志区,除了希腊裔资本家居住的圣约翰区外,就属德意志区最富庶了。”
走出酒馆,乔治环顾四周,寻找着方向。
“德意志区有西仪教堂,十字军时代留下来的,前几年重新启用,我们也可以去那里进行礼拜。”
“哦?我还以为东帝国会对十字军怀有恶意呢。”
劳埃德随口问道。
“那法马古斯塔的十字军礼拜堂也保留下来了?”
“东帝国的教科书已经对十字军东征做出明确解释了,承认前三次十字军东征为科穆宁王朝收复小亚细亚领土提供的帮助,坚决否认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同时也感激包括瓦尔纳十字军在内的西方教会为抗击奥斯曼人进行的圣战行动,瓦尔纳城还修建了瓦迪斯瓦夫三世的纪念碑,愿上帝保佑他年轻的灵魂。”
乔治在胸前画了个十字,继续说道。
“皇帝向来恩怨分明,匈牙利王国的匈雅提家族曾经对东帝国有恩,皇帝发过誓,只要匈雅提家族依然戴着匈牙利的王冠,他就绝不会踏足匈牙利的任何一片土地,如果渡鸦之王马加什硬是要进攻东帝国,皇帝会命大军退后三罗马里,以示尊敬与感激。”
“至于法马古斯塔的十字军教堂,老旧的礼拜堂已经被全面翻修,夏洛特女亲王出的钱,现在也已经十分庄严肃穆了,一些自称为十字军后裔的公教徒特别喜欢那个地方,因为那里曾是十字军王侯们加冕的礼拜堂之一。”
“皇帝为这座礼拜堂赐予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候王礼拜堂”。”
“那倒不错。”
劳埃德笑了起来。
“没想到皇帝如此厚待公教徒。”
“没办法,东帝国经历了两百多年的乱离,近些年才迅速恢复,不仅人口不够,人才也不够。”
乔治淡然说道。
“皇帝需要我们。”
“比如尼科西亚城的德意志区,拥有三千多名德意志基督徒,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使用西方礼仪的。”
“皇帝还不是同样为萨拉森人才授予了宗教豁免权,但他们不比几百年前了,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经天纬地的人才,一帮子学者全是研究伊斯兰教法的,没什么用。”
“东帝国虽然吸纳了萨拉森文明的大量成果,一些萨拉森书籍甚至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标准教科书,但那些基本上都是几百年前的东西,那时的萨拉森文明无比璀璨,贾比尔·伊本·哈扬更是直接被东帝国的炼金术士尊为化学之父,追授他为荣誉罗马人。”
“你倒是对这些事情十分了解。”
劳埃德有些惊讶地看着乔治。
“这些天,你该不会一直在尼科西亚城到处打听吧?”
“那倒不必。”
乔治笑了笑。
“我直接去了尼科西亚大学的图书馆,里面有近十年来的《每日纪闻》和各种旧报纸,有拉丁文版的,我全给看了。”
“没办法,您这位爵爷总喜欢待在旅店里,我总得替您分担一些。”
“不错,我果然没有看错你,不仅武艺高强,还懂得读书看报。”
劳埃德眉开眼笑,使劲拍着乔治的肩。
两人继续走在明亮干净的大街上,路边的建筑风格逐渐变化,一些建筑拥有着鲜明的拜占庭——哥特混合风格,街头的叫卖声也夹杂着希腊单词和德语单词。
如果说雅典是意大利移民的梦中情城,尼科西亚便是德意志移民的“风水宝地”,这里的德意志社区繁荣兴旺,在这里定居的德意志移民也比较富裕,并不是穷苦流民出身。
在东罗马帝国刚刚收复塞浦路斯岛时,这里的发展水平十分一般,东西方贸易线路的转移让塞浦路斯的中转地位不复往昔,蔗种植园在殖民地蔗的挤压下大片倒闭,曾经名扬天下的铜矿也因为近两千年的疯狂开采而大不如前,表层铜矿几乎完全枯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塞浦路斯的经济只能依靠葡萄酒,橄榄油和各种农产品,这些东西虽然也不错,但整个东罗马帝国有一大半地区都能生产,实在算不上什么珍贵特产。
但是,15世纪末期,德意志地区的矿业狂潮拯救了塞浦路斯经济低迷的现状,德意志诸邦国的采矿技术突飞猛进,人们有能力开采更深的矿石,有能力达到更高的效率。
于是,在商务大臣富格尔的牵头下,一大批德意志技术人员来到塞浦路斯岛,开始勘探新的矿脉,建立新的矿场,他们有些人是矿业工程师,有些人是娴熟矿工,有些人则是资深的矿场经营者,在他们的帮助下,塞浦路斯岛的采铜业逐渐恢复,重新成为了东罗马帝国最重要的铜矿中心。
在长时间的协作中,德意志移民和希腊裔公民达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分配模式,希腊裔资本家负责承包矿场,德意志经营者和工程师分别负责具体运作和矿坑建设,德意志的熟练矿工则成为了队长和工头,负责统带管辖穆斯林奴隶劳工。
随着越来越多的铜矿场被开辟出来,慕名而来的德意志移民越来越多,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萨克森,他们和他们的家眷成为了尼科西亚德意志区的第一批移民。
接着,依托于铜矿开采的各种工坊在尼科西亚迅速建立了起来,比如使用铜矿伴生物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阿德里安液生产坊,比如使用铜为主要材料的铸炮坊,比如东罗马帝国一向鼓励的钟表作坊。
钟表业是精密制造之母,包括弹簧,发条在内的一大堆精密器件的革新与创造都是由钟表匠来率先完成的,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正是欧洲钟表业大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
与此同时,钟表业的发展还会促进生产工具的革新,古老的木制机床满足不了钟表工匠的需求,诸如螺纹车床,齿轮车床,水力镗床,内圆磨床等手工业母机在15世纪末期先后迎来大革新,曲柄,飞轮,项尖,轴承等一系列细密机构很快被运用到手工业母机上,欧洲的各种机床开始由木制向金属过渡,主要金属材料便是铜与铜合金。
当然,以上的几点革新同时带来了算术学和几何学的进步,追根溯源,这些进步与钟表行业分不开关系。
由于在几个成熟文明中,仅有欧洲人对钟表有如此庞大的需求,也仅有欧洲人拥有大规模制造机械钟的先进工艺,钟表业和细密机械制造业成为了欧洲文明为数不多的在15世纪末大幅领先于阿拉伯文明和东亚文明的几个产业之一。
不过,在这个时代,欧洲的钟表业领头羊可不是什么瑞士人,而是德意志人和北意大利人,德意志人的工艺以精准细致闻名,意大利人则更倾向于华丽的装饰。
为了扶持钟表业发展,东罗马皇室从很早便邀请了意大利钟表匠曼弗雷德来到君士坦丁堡,并请他为皇室成员量身定做了一套高级怀表,试图发挥引领作用,让怀表热潮刮向其他的富商贵族。
十几年的扶持下,东罗马钟表业首先在君士坦丁堡发展壮大。高档怀表几乎成为了东罗马贵族富商的标配。
连怀表都没有,还好意思来参加宴会么?
塞浦路斯铜业复兴后,尼科西亚的钟表业和精密机械制造业被提上了日程,这里的铜价仅有君士坦丁堡的六分之一,有利于批量生产和商业化制造。
由于意大利工匠曼弗雷德不想离开君士坦丁堡,不想继续从事技术革新,只愿意绞尽脑汁地构思更加华丽的钟表壳子,以撒没有派他来到尼科西亚,而是向纽伦堡钟表匠彼得·亨莱因发去了邀请函,以丰厚利润聘请他到尼科西亚开办工坊,授予他“皇家工匠”的荣誉头衔。
“皇家工匠”是东罗马帝国对于高级工匠的最高荣誉奖赏,获准在元老院旁听,目前,东罗马帝国的“皇家工匠”仅有不到二十人,包括铸炮匠乌尔班,造船匠曼斯雷蒂。
为了帮助尼科西亚的钟表业和精密机械制造业解决精细度问题,以撒还根据记忆为他们提供了一些灵感,制造出了铜标卡尺,用以机械测距。
这种东西并不是什么高级工业品,东方王朝在汉代就发明了这种卡尺,其余成熟文明也有类似工具。
与此同时,尼科西亚市政府还在东罗马帝国“灯塔计划”执行署的帮助下继续从德意志招揽高级工匠,金钱,荣誉,住宅,土地,美女……要什么就给什么。
这便是第二波德意志移民的由来,他们与第一波移民不同,大多来自于纽伦堡这种工商业发达城市,综合素质也更高。
在物资,人才和政策的三重鼓励下,尼科西亚的采矿业,铸炮业,钟表业,金属雕刻业和精密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由尼科西亚生产的钟表占据了东罗马钟表市场的半壁江山,由尼科西亚出产的各种机床更是以精准和耐用闻名全帝国。
“乔治,不知你发现没有,这里虽然是德意志区,但不少商店和工坊的名字具有浓厚的希腊文风格。”
劳埃德环顾着街道,挑了挑眉。
“它们的主人显然都是希腊裔。”
“嗯,那些德意志工匠死板而固执,他们在商业和资本上玩不过希腊裔。”
乔治点点头。
“我看一份旧报纸上说,他们对君士坦丁堡的不同族裔的孩童进行了一些问卷调查,发现罗斯裔和突厥裔想当兵,拉丁裔想当工程师和艺术家,但超过一半的希腊裔孩子都想当资本家和航海家。”
“尼科西亚的希腊裔资本家往往会出钱招揽著名工匠,帮助他们解决店面,原材料和销售问题,工匠只需要尽情生产,也能分到一些利润。”
“还有些希腊裔资本家开设的怀表工坊采用模块化生产,外壳,指针,弹簧,表链……这些部件由不同工人来制造,最后再统一组装。”
“这种东西实际上质量很差,用几个月就会出问题,但胜在量大便宜,是专门为那些附庸风雅的中产市民打造的,他们平时也不怎么需要看时间,专门拿来装点门面的。”
说到这里,乔治有些忍俊不禁。
“亨莱因大师对这种怀表破口大骂,说希腊人只会玩弄这种小计谋,说这是对工艺品的一种玷污。”
两人边走边聊,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比起平时,尼科西亚城多了几分肃杀之气,街道上的雇佣兵明显增多,几家武器店和盔甲店的门口挤满了人群。
“啊,亲爱的劳埃德爵爷,我们到了。”
乔治停下脚步,抬起头,看向门店的牌匾,拉丁文的店名上方是一顶皇冠,很显然,这是一间拥有皇家工匠坐镇的工坊。
“阿尔布雷希特金属雕刻坊。”
乔治轻声念着。
两人走向门店,店里的墙壁上挂满了雕刻出的成品,鎏金火枪,镶银短剑,嵌铜手杖……
靠近店门的柜台上,一位七八岁的孩童正趴着画画,用来练习金属雕刻的废铜锭和刻刀扔在一边。
听到脚步声,孩童手忙脚乱地藏起绘画,拣起铜锭与刻刀,装模作样地雕刻着。
见到来者是两个陌生面孔,孩童松了口气,扔下刻刀。
“怎么不敲门呢!我还以为是父亲回来了呢!”
孩童用希腊语抱怨着,见两人听不懂,又换成了拉丁语。
“喂,说你们呢,刚来尼科西亚吗?连希腊语都听不懂?”
孩童两手叉腰,站在椅子上。
“我刚来两年,已经学会了最纯正的塞浦路斯方言!”
“我是来自于斯塔福德家族的劳埃德,来找阿尔布雷希特大师。”
劳埃德没兴趣与小孩扯皮,直接表明来意。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我就是。”
小丢勒大大咧咧地挥着手。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一字不差。”
“那就是找你的父亲了。”
乔治走上前,从口袋中摸出一块渍柯拉果,递给小丢勒。
“麻烦你帮我们通报一声,我旁边的这位爵爷可是名门之后。”
小丢勒眼神一亮,接过果,塞进嘴里。
“我买得起,但父亲不让我吃,老师也不让我吃,说是晚上睡不着觉……”
小丢勒含混不清地解释着。
“父亲不在家,你们可以先等着,名门我们见多了,别忘了,我父亲可是皇家工匠,皇帝亲自写信从纽伦堡请来的呢!”
“那好吧,他去了哪里?”
劳埃德叹了口气,看向小丢勒。
“你老师也是雕刻大师吗?”
“不,我老师是教版画的,皇帝也把他请过来了,工作室就在对面呢……”
小丢勒摇摇头。
“我父亲去给大学生上课了,估计马上就会回来。”
“给大学生上课?”
乔治有些兴趣。
“雷格蒙塔努斯国立尼科西亚大学?”
“对,雷格蒙塔努斯校长也是德裔罗马人,他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大牧首贝萨里翁的好朋友,大牧首亲自邀请他来这里办学。”
小丢勒点点头。
“我父亲代教金属课,这是雷格蒙塔努斯大学除数学和机械学之外的第三强项呢!”
“大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是希腊裔,但任课教师可大多都是德裔!”
“怎么,你对自己的族裔很骄傲?”
乔治笑着问道。
“那当然!德裔罗马人虽然不多,但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小丢勒自豪地说。
“十八个皇家工匠里,有六个都是德裔,如果加上被追授的古滕堡先生,那就超过了三分之一!”
“尼科西亚城本来有四个来自德意志的皇家工匠,前些阵子,炼金术士瓦伦丁先生似乎发明出了什么东西,被授予皇家工匠和化学院士的荣誉头衔,但也直接被征召到君士坦丁堡去了。”
“我父亲说,德意志盛产人才,可惜诸侯们不会用,全跑到东帝国来咯!”
说完这些,小丢勒看了看两人,又看向店里的几个正在打瞌睡的学徒。
“如果你们真是贵族,那大概只能等我父亲来雕刻了,他的手艺好,带出来的学徒却很笨!”
“那好吧,但我们还有其他事,没办法在这里久等。”
劳埃德掏出几人的怀表盒,放在桌台上。
“三个怀表,都要用最好的工艺来雕刻,斯塔福德纹章,韦尔斯利纹章,卡文迪许纹章,都在这里。”
劳埃德看向乔治,后者将三枚刻有纹章的戒指递给小丢勒。
“戒指算作抵押物了,还请你们尽快,我们马上要作为雇佣兵参与奇里乞亚战争,到时候肯定会有庆功宴的,可不能让我们丢人。”
小丢勒接过戒指,掂了掂分量,点点头。
“放心吧,保准你们满意!”
(本章完)
火辣的阳光照耀在东地中海的海面上,微风拂起碎浪,蓝天下的碧海一片金黄。
威尼斯共和国覆灭后,东地中海几乎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自留地,衰弱的穆斯林诸王朝难以组织起一支能够与帝国海军相抗衡的舰队,过去有些猖獗的伊斯兰海盗也遭到了全面清剿,东罗马帝国的舰船垄断了东地中海上几乎所有的商贸来往和人员流通,有时候,马穆鲁克商人都必须依赖东罗马帝国的商船把货物从叙利亚运往埃及。
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是东地中海上最重要的两座岛屿,针对这两座岛屿的行政管理在几十年里经历着不断的调整与规范。
克里特岛属于欧洲,更倾向于充当北非和巴尔干之间的桥梁,塞浦路斯岛则属于亚洲,更倾向于控扼黎凡特,安纳托利亚和埃及之间的商贸,两座岛屿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通算不上频繁,彼此间也看不上眼,曾经的“东地中海行省”很快便被废除,克里特岛成为了爱琴群岛行省的中心,塞浦路斯则由于极为迅猛的发展速度和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被单独列为一个行省。
1478年初,马穆鲁克苏丹喀伊特贝趁着东罗马帝国忙于安纳托利亚战争之时,率领三万大军进逼亚历山大港,以内战结束,合同到期为由,要求两大佣兵团离开埃及,回归帝国本土。
经过外交斡旋后,东罗马帝国与马穆鲁克王朝达成协议,两国之间签署为期五年的互不侵犯协定,马穆鲁克王朝将不会向安纳托利亚诸贝伊国提供任何帮助,依旧承认《开罗通商条约》,并把亚历山大港的一部分区域划为东罗马租界区,允许东罗马商人自由贸易。
作为回报,除驻守租界区的两百余名卫兵外,两大佣兵团共计两千八百人的主力军全部撤离马穆鲁克,东罗马帝国将停止对马穆鲁克商船的打击,并继续从亚历山大港进口粮食等商品。
加泰罗尼亚佣兵团和纳瓦拉佣兵团暂时离开了埃及,从亚历山大港乘船抵达塞浦路斯,几支海军陆战队也同时在塞浦路斯道等待调遣,一时之间,塞浦路斯变成了一座大军营和大军港,军队和舰队的到来让这里的商品贸易迅速繁荣,又一座罗马行省吃到了战争红利。
塞浦路斯行省,尼科西亚城,圆形的城墙修建在平原上,正北和西南的山峰遥遥对望,城外是大片的果园和农田,城内则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尼科西亚城是塞浦路斯行省的首府所在地,位于岛屿中北部的梅索里亚平原上,自特罗多斯山脉发源而来的派迪亚斯河为这座城市提供了优良的灌溉便利和航运便利。
塞浦路斯岛是东罗马帝国复兴以来最早收复的亚洲领土,距今已有近三十年,三十年的和平发展让塞浦路斯岛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岛人口超过十二万,主流人口是希腊裔罗马人,其中近三分之一生活在首府尼科西亚周边。
尼科西亚虽然不是沿海城市,但这里距离海洋并不遥远,农耕潜力也十分出众,“帝国高速公路”将尼科西亚城与岛屿上的重要海港连接起来,派迪亚斯河能够允许小船通航,这使得尼科西亚城可以很轻松地与其他地方完成商品交换。
宽敞而洁净的街道上,一位雇佣兵打扮的年轻人向城市里最高级的酒馆快速走去,他棕色的卷发与褐色的眼睛倒是与希腊裔罗马人相差无几,但苍白的肤色和辨识度极高的鹰钩鼻则显示出来者的身份——一个西欧人。
年轻佣兵脚步匆匆,排开拥挤的人群,进入喧闹的酒馆,在酒客与侍者间寻找着自己的目标。
“乔治,这里!”
劳埃德·斯塔福德在二楼呼喊着他,挥舞着手中的餐叉,用拉丁语说道。
乔治冲劳埃德招招手,跑上木台阶,一屁股坐在他的对面,抓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酒!”
乔治·卡文迪许畅快地叫着,再饮一杯。
“据说,狮心王理查曾经就十分钟爱塞浦路斯的美酒,这几天可算是喝了个痛快!”
“得了吧,乔治,文雅一些!”
劳埃德故意皱着眉,打趣着,继续说拉丁语。
“我们可是贵族出身,不能让别人看扁了,来,尝尝路易波士茶,这才是正宗罗马贵族该喝的东西!”
“还有,以后别说英语了,说拉丁语吧,以后我们可是得混迹上流圈子的,说英语会被他们耻笑!”
“呵呵,我可比不了您,尊敬的劳埃德·斯塔福德·白金汉爵爷!”
乔治大着舌头,也用拉丁语回应道。
“我父亲连个男爵都不是,家里只有一座小庄园,如果皇帝真的像你所说那样,愿意封我们为贵族,再来谈这些吧!”
说罢,乔治抓起一根鸡腿,看向一旁的酱料,眼神一亮,蘸了蘸,大口啃着,啧啧称奇。
“英格兰的食物果然不能与地中海诸国相比,国王的餐桌上都没有这种好东西!”
“这是咖喱,印度传过来的,被罗马人学了去,很难腐坏,可以用工坊大量生产。”
劳埃德将烤鸡推给乔治,自己则拿起一片面包,把产自康斯坦察的黑海鱼子酱涂抹上去。
“事情办好了?”
“嗯,韦尔斯利来信了,他已经把一千六百个流民运到了安塔利亚,正在回都柏林拉第二趟。”
乔治含混不清地说道。
“他说,他准备依靠家族关系从爱尔兰招募一些伽洛格拉斯勇士,添加到我们的小佣兵团里。”
“哪怕你不想真的上阵打仗,真的只想当大农场主和大牧场主,我们也绝对少不了和突厥人打交道,适当的军事力量是必须的。”
“还有,最近几年的天气实在不怎么好,南爱尔兰的科克郡下了整整半个月的暴雨,农田全给冲没了,韦尔斯利准备也把那些难民拉过来。”
“行吧,他办事,我一向是很放心的。”
劳埃德点点头。
“相比于英格兰人,皇帝的移民局官员反倒更倾向于那些野蛮的爱尔兰人,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就因为他们落后而愚昧呗,越愚昧的族群,罗马人就越喜欢。”
乔治耸耸肩。
“移民局的重心全放在立陶宛,还不是因为那些罗斯农奴又蠢又温顺,哪怕到了东帝国,骨子里还是把自己当成农奴,只不过是换了个对他们相当好的主人。”
“也许吧,反正这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招引流民是有大功劳的,我们只需去战场上混混样子,爵位和土地肯定会有。”
劳埃德无所谓地摇摇头。
“但是,你不觉得爱尔兰的人口增长速度在这些年有些快么?”
“嗯,是的,不少爱尔兰人已经开始把小麦田换成土豆田了,土豆适合爱尔兰,没有小麦和大麦那么娇贵。”
“埃律西昂的疆域已经扩大到西海岸了,几个探险家乘船到南方去了一趟,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比较强大的土著政权,叫做印加。”
乔治想起了前几天翻过的过时报纸。
“他们从印加土著那里抢来了更高产的土豆,等这些土豆在欧洲大陆上流传后,爱尔兰的人口还会迅速增加……爱尔兰人么,只要有口吃的,就会一直生。”
“呵,每个族群都一样。”
劳埃德笑了笑。
“你看这尼科西亚城,年轻人的数量竟然如此之多,几乎都是1453年之后出生的。”
“在过去,抛开早夭外,一对夫妻生六个孩子,也许只能活两个,其他的都被饥荒,战争和瘟疫夺走了生命,皇帝让他们吃饱了肚子,让他们远离了战争,替他们改善了城市卫生,现在,同样的六个孩子,也许就能活五个。”
“我去过巴黎,光论城墙内,巴黎的人口其实不逊于君士坦丁堡,但那里的街道上到处都是粪便与垃圾。”
“然而,哪怕在尼科西亚这样一座三级城市,他们都有严厉的卫生法律,要是谁敢像法兰西佬那样随地泼粪,孩童会被警告,成年人第一次鞭刑,第二次就是流放,根本不听你解释的。”
乔治看着酒馆下方的热闹场景,深有感触地点点头。
“充裕的物资,长时间的和平,严苛到残忍的卫生管控……我敢说,只要皇帝还在,再过几十年,东帝国的人口绝对会超过法兰西。”
“如果他们继续招引移民,也许还会更快。”
劳埃德啃完面包,端起一杯路易波士茶。
“怀表的事情怎么样了?”
“啊,你不说,我还搞忘了。”
乔治拍拍脑门,从口袋中掏出三个精制木盒,将最大的一个递给了劳埃德。
“彼得·亨莱因大师亲手打制,蛋型怀表,比君士坦丁堡的曼弗雷德怀表精准很多,但艺术性上差了一些。”
乔治说着,也打开自己的怀表盒,摸了摸黄铜制造的外壳。
“亨莱因是个德意志佬,他只在乎精准度和精细程度,不搞雕刻,家徽方面还得寻找其他工匠。”
“嗯,找谁?有眉目了么?”
劳埃德取出怀表,拨开铜罩,看着缓缓转动的指针。
“君士坦丁堡的贵族都戴怀表,我们也得入乡随俗。”
“亨莱因推荐同为纽伦堡人的金属工匠阿尔布雷希特,他也在尼科西亚城中。”
乔治说道。
“据说,凡是在亨莱因工坊拿到怀表的富商贵族,一大半都会去阿尔布雷希特工坊继续雕刻。”
“嗯,好,我们这就去。”
劳埃德站起身,要来手帕,擦擦嘴,结完账,与乔治一起离开酒馆。
“我们去尼科西亚的德意志区,除了希腊裔资本家居住的圣约翰区外,就属德意志区最富庶了。”
走出酒馆,乔治环顾四周,寻找着方向。
“德意志区有西仪教堂,十字军时代留下来的,前几年重新启用,我们也可以去那里进行礼拜。”
“哦?我还以为东帝国会对十字军怀有恶意呢。”
劳埃德随口问道。
“那法马古斯塔的十字军礼拜堂也保留下来了?”
“东帝国的教科书已经对十字军东征做出明确解释了,承认前三次十字军东征为科穆宁王朝收复小亚细亚领土提供的帮助,坚决否认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同时也感激包括瓦尔纳十字军在内的西方教会为抗击奥斯曼人进行的圣战行动,瓦尔纳城还修建了瓦迪斯瓦夫三世的纪念碑,愿上帝保佑他年轻的灵魂。”
乔治在胸前画了个十字,继续说道。
“皇帝向来恩怨分明,匈牙利王国的匈雅提家族曾经对东帝国有恩,皇帝发过誓,只要匈雅提家族依然戴着匈牙利的王冠,他就绝不会踏足匈牙利的任何一片土地,如果渡鸦之王马加什硬是要进攻东帝国,皇帝会命大军退后三罗马里,以示尊敬与感激。”
“至于法马古斯塔的十字军教堂,老旧的礼拜堂已经被全面翻修,夏洛特女亲王出的钱,现在也已经十分庄严肃穆了,一些自称为十字军后裔的公教徒特别喜欢那个地方,因为那里曾是十字军王侯们加冕的礼拜堂之一。”
“皇帝为这座礼拜堂赐予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候王礼拜堂”。”
“那倒不错。”
劳埃德笑了起来。
“没想到皇帝如此厚待公教徒。”
“没办法,东帝国经历了两百多年的乱离,近些年才迅速恢复,不仅人口不够,人才也不够。”
乔治淡然说道。
“皇帝需要我们。”
“比如尼科西亚城的德意志区,拥有三千多名德意志基督徒,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使用西方礼仪的。”
“皇帝还不是同样为萨拉森人才授予了宗教豁免权,但他们不比几百年前了,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经天纬地的人才,一帮子学者全是研究伊斯兰教法的,没什么用。”
“东帝国虽然吸纳了萨拉森文明的大量成果,一些萨拉森书籍甚至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标准教科书,但那些基本上都是几百年前的东西,那时的萨拉森文明无比璀璨,贾比尔·伊本·哈扬更是直接被东帝国的炼金术士尊为化学之父,追授他为荣誉罗马人。”
“你倒是对这些事情十分了解。”
劳埃德有些惊讶地看着乔治。
“这些天,你该不会一直在尼科西亚城到处打听吧?”
“那倒不必。”
乔治笑了笑。
“我直接去了尼科西亚大学的图书馆,里面有近十年来的《每日纪闻》和各种旧报纸,有拉丁文版的,我全给看了。”
“没办法,您这位爵爷总喜欢待在旅店里,我总得替您分担一些。”
“不错,我果然没有看错你,不仅武艺高强,还懂得读书看报。”
劳埃德眉开眼笑,使劲拍着乔治的肩。
两人继续走在明亮干净的大街上,路边的建筑风格逐渐变化,一些建筑拥有着鲜明的拜占庭——哥特混合风格,街头的叫卖声也夹杂着希腊单词和德语单词。
如果说雅典是意大利移民的梦中情城,尼科西亚便是德意志移民的“风水宝地”,这里的德意志社区繁荣兴旺,在这里定居的德意志移民也比较富裕,并不是穷苦流民出身。
在东罗马帝国刚刚收复塞浦路斯岛时,这里的发展水平十分一般,东西方贸易线路的转移让塞浦路斯的中转地位不复往昔,蔗种植园在殖民地蔗的挤压下大片倒闭,曾经名扬天下的铜矿也因为近两千年的疯狂开采而大不如前,表层铜矿几乎完全枯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塞浦路斯的经济只能依靠葡萄酒,橄榄油和各种农产品,这些东西虽然也不错,但整个东罗马帝国有一大半地区都能生产,实在算不上什么珍贵特产。
但是,15世纪末期,德意志地区的矿业狂潮拯救了塞浦路斯经济低迷的现状,德意志诸邦国的采矿技术突飞猛进,人们有能力开采更深的矿石,有能力达到更高的效率。
于是,在商务大臣富格尔的牵头下,一大批德意志技术人员来到塞浦路斯岛,开始勘探新的矿脉,建立新的矿场,他们有些人是矿业工程师,有些人是娴熟矿工,有些人则是资深的矿场经营者,在他们的帮助下,塞浦路斯岛的采铜业逐渐恢复,重新成为了东罗马帝国最重要的铜矿中心。
在长时间的协作中,德意志移民和希腊裔公民达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分配模式,希腊裔资本家负责承包矿场,德意志经营者和工程师分别负责具体运作和矿坑建设,德意志的熟练矿工则成为了队长和工头,负责统带管辖穆斯林奴隶劳工。
随着越来越多的铜矿场被开辟出来,慕名而来的德意志移民越来越多,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萨克森,他们和他们的家眷成为了尼科西亚德意志区的第一批移民。
接着,依托于铜矿开采的各种工坊在尼科西亚迅速建立了起来,比如使用铜矿伴生物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阿德里安液生产坊,比如使用铜为主要材料的铸炮坊,比如东罗马帝国一向鼓励的钟表作坊。
钟表业是精密制造之母,包括弹簧,发条在内的一大堆精密器件的革新与创造都是由钟表匠来率先完成的,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正是欧洲钟表业大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
与此同时,钟表业的发展还会促进生产工具的革新,古老的木制机床满足不了钟表工匠的需求,诸如螺纹车床,齿轮车床,水力镗床,内圆磨床等手工业母机在15世纪末期先后迎来大革新,曲柄,飞轮,项尖,轴承等一系列细密机构很快被运用到手工业母机上,欧洲的各种机床开始由木制向金属过渡,主要金属材料便是铜与铜合金。
当然,以上的几点革新同时带来了算术学和几何学的进步,追根溯源,这些进步与钟表行业分不开关系。
由于在几个成熟文明中,仅有欧洲人对钟表有如此庞大的需求,也仅有欧洲人拥有大规模制造机械钟的先进工艺,钟表业和细密机械制造业成为了欧洲文明为数不多的在15世纪末大幅领先于阿拉伯文明和东亚文明的几个产业之一。
不过,在这个时代,欧洲的钟表业领头羊可不是什么瑞士人,而是德意志人和北意大利人,德意志人的工艺以精准细致闻名,意大利人则更倾向于华丽的装饰。
为了扶持钟表业发展,东罗马皇室从很早便邀请了意大利钟表匠曼弗雷德来到君士坦丁堡,并请他为皇室成员量身定做了一套高级怀表,试图发挥引领作用,让怀表热潮刮向其他的富商贵族。
十几年的扶持下,东罗马钟表业首先在君士坦丁堡发展壮大。高档怀表几乎成为了东罗马贵族富商的标配。
连怀表都没有,还好意思来参加宴会么?
塞浦路斯铜业复兴后,尼科西亚的钟表业和精密机械制造业被提上了日程,这里的铜价仅有君士坦丁堡的六分之一,有利于批量生产和商业化制造。
由于意大利工匠曼弗雷德不想离开君士坦丁堡,不想继续从事技术革新,只愿意绞尽脑汁地构思更加华丽的钟表壳子,以撒没有派他来到尼科西亚,而是向纽伦堡钟表匠彼得·亨莱因发去了邀请函,以丰厚利润聘请他到尼科西亚开办工坊,授予他“皇家工匠”的荣誉头衔。
“皇家工匠”是东罗马帝国对于高级工匠的最高荣誉奖赏,获准在元老院旁听,目前,东罗马帝国的“皇家工匠”仅有不到二十人,包括铸炮匠乌尔班,造船匠曼斯雷蒂。
为了帮助尼科西亚的钟表业和精密机械制造业解决精细度问题,以撒还根据记忆为他们提供了一些灵感,制造出了铜标卡尺,用以机械测距。
这种东西并不是什么高级工业品,东方王朝在汉代就发明了这种卡尺,其余成熟文明也有类似工具。
与此同时,尼科西亚市政府还在东罗马帝国“灯塔计划”执行署的帮助下继续从德意志招揽高级工匠,金钱,荣誉,住宅,土地,美女……要什么就给什么。
这便是第二波德意志移民的由来,他们与第一波移民不同,大多来自于纽伦堡这种工商业发达城市,综合素质也更高。
在物资,人才和政策的三重鼓励下,尼科西亚的采矿业,铸炮业,钟表业,金属雕刻业和精密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由尼科西亚生产的钟表占据了东罗马钟表市场的半壁江山,由尼科西亚出产的各种机床更是以精准和耐用闻名全帝国。
“乔治,不知你发现没有,这里虽然是德意志区,但不少商店和工坊的名字具有浓厚的希腊文风格。”
劳埃德环顾着街道,挑了挑眉。
“它们的主人显然都是希腊裔。”
“嗯,那些德意志工匠死板而固执,他们在商业和资本上玩不过希腊裔。”
乔治点点头。
“我看一份旧报纸上说,他们对君士坦丁堡的不同族裔的孩童进行了一些问卷调查,发现罗斯裔和突厥裔想当兵,拉丁裔想当工程师和艺术家,但超过一半的希腊裔孩子都想当资本家和航海家。”
“尼科西亚的希腊裔资本家往往会出钱招揽著名工匠,帮助他们解决店面,原材料和销售问题,工匠只需要尽情生产,也能分到一些利润。”
“还有些希腊裔资本家开设的怀表工坊采用模块化生产,外壳,指针,弹簧,表链……这些部件由不同工人来制造,最后再统一组装。”
“这种东西实际上质量很差,用几个月就会出问题,但胜在量大便宜,是专门为那些附庸风雅的中产市民打造的,他们平时也不怎么需要看时间,专门拿来装点门面的。”
说到这里,乔治有些忍俊不禁。
“亨莱因大师对这种怀表破口大骂,说希腊人只会玩弄这种小计谋,说这是对工艺品的一种玷污。”
两人边走边聊,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比起平时,尼科西亚城多了几分肃杀之气,街道上的雇佣兵明显增多,几家武器店和盔甲店的门口挤满了人群。
“啊,亲爱的劳埃德爵爷,我们到了。”
乔治停下脚步,抬起头,看向门店的牌匾,拉丁文的店名上方是一顶皇冠,很显然,这是一间拥有皇家工匠坐镇的工坊。
“阿尔布雷希特金属雕刻坊。”
乔治轻声念着。
两人走向门店,店里的墙壁上挂满了雕刻出的成品,鎏金火枪,镶银短剑,嵌铜手杖……
靠近店门的柜台上,一位七八岁的孩童正趴着画画,用来练习金属雕刻的废铜锭和刻刀扔在一边。
听到脚步声,孩童手忙脚乱地藏起绘画,拣起铜锭与刻刀,装模作样地雕刻着。
见到来者是两个陌生面孔,孩童松了口气,扔下刻刀。
“怎么不敲门呢!我还以为是父亲回来了呢!”
孩童用希腊语抱怨着,见两人听不懂,又换成了拉丁语。
“喂,说你们呢,刚来尼科西亚吗?连希腊语都听不懂?”
孩童两手叉腰,站在椅子上。
“我刚来两年,已经学会了最纯正的塞浦路斯方言!”
“我是来自于斯塔福德家族的劳埃德,来找阿尔布雷希特大师。”
劳埃德没兴趣与小孩扯皮,直接表明来意。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我就是。”
小丢勒大大咧咧地挥着手。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一字不差。”
“那就是找你的父亲了。”
乔治走上前,从口袋中摸出一块渍柯拉果,递给小丢勒。
“麻烦你帮我们通报一声,我旁边的这位爵爷可是名门之后。”
小丢勒眼神一亮,接过果,塞进嘴里。
“我买得起,但父亲不让我吃,老师也不让我吃,说是晚上睡不着觉……”
小丢勒含混不清地解释着。
“父亲不在家,你们可以先等着,名门我们见多了,别忘了,我父亲可是皇家工匠,皇帝亲自写信从纽伦堡请来的呢!”
“那好吧,他去了哪里?”
劳埃德叹了口气,看向小丢勒。
“你老师也是雕刻大师吗?”
“不,我老师是教版画的,皇帝也把他请过来了,工作室就在对面呢……”
小丢勒摇摇头。
“我父亲去给大学生上课了,估计马上就会回来。”
“给大学生上课?”
乔治有些兴趣。
“雷格蒙塔努斯国立尼科西亚大学?”
“对,雷格蒙塔努斯校长也是德裔罗马人,他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大牧首贝萨里翁的好朋友,大牧首亲自邀请他来这里办学。”
小丢勒点点头。
“我父亲代教金属课,这是雷格蒙塔努斯大学除数学和机械学之外的第三强项呢!”
“大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是希腊裔,但任课教师可大多都是德裔!”
“怎么,你对自己的族裔很骄傲?”
乔治笑着问道。
“那当然!德裔罗马人虽然不多,但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小丢勒自豪地说。
“十八个皇家工匠里,有六个都是德裔,如果加上被追授的古滕堡先生,那就超过了三分之一!”
“尼科西亚城本来有四个来自德意志的皇家工匠,前些阵子,炼金术士瓦伦丁先生似乎发明出了什么东西,被授予皇家工匠和化学院士的荣誉头衔,但也直接被征召到君士坦丁堡去了。”
“我父亲说,德意志盛产人才,可惜诸侯们不会用,全跑到东帝国来咯!”
说完这些,小丢勒看了看两人,又看向店里的几个正在打瞌睡的学徒。
“如果你们真是贵族,那大概只能等我父亲来雕刻了,他的手艺好,带出来的学徒却很笨!”
“那好吧,但我们还有其他事,没办法在这里久等。”
劳埃德掏出几人的怀表盒,放在桌台上。
“三个怀表,都要用最好的工艺来雕刻,斯塔福德纹章,韦尔斯利纹章,卡文迪许纹章,都在这里。”
劳埃德看向乔治,后者将三枚刻有纹章的戒指递给小丢勒。
“戒指算作抵押物了,还请你们尽快,我们马上要作为雇佣兵参与奇里乞亚战争,到时候肯定会有庆功宴的,可不能让我们丢人。”
小丢勒接过戒指,掂了掂分量,点点头。
“放心吧,保准你们满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