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一份名单
第458章 一份名单
“正如你们所见,这位极具开创性的科学巨星正如日中天地散发着他的光辉,但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许如今也只有21周岁。未来他还能够创造多少的奇迹,尚未可知!”
这是时代周刊再度将许青山作为封面人物时所用的段落式评语。
作为少有的在几年之内连续登上时代周刊的存在,许青山如今在全球的知名度都已经不再局限于科研圈内。
甚至因为许青山并没有涉及国际政治立场的先例。
目前世界各国的文宣对于许青山来说都是非常友好的。
2012年的世界各政府实力水平还是相对到位的,还没有到10年后那么魔幻的草台班子一样。
对于许青山这种态度不明,潜力十足,未来还拥有很多可能性的超级优质股,大多数认为自己拥有招揽许青山的实力和可能性的国家,都会主动对许青山释放出善意。
这样的阵仗去对付一位潜力股的话,或许会显得有点高风险。
但如果对方是许青山的话,那完全值得。
毕竟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潜力股,而是已经兑换了自己部分天赋的超级优质股。
甚至他目前已经兑换的部分天赋就已经超越了这个星球上99.99%的人。
只要不是大脑出了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班子都不可能轻视许青山的能力。
虽然目前许青山依旧沉浸在更偏向理论的数学领域和面向大众为主的计算机领域,但这两大学科对于各种涉及到国防、军事实力、科技垄断的产业而言,几乎就是支柱一般的存在。
所有人都觉得许青山。如果把自己的才华用在武器制造上,将会更加惊人。
要知道当年那一批最具有才华的物理学家,数学家,计算机学家,可是开发出了原子弹这一改变人类战争的超级武器。
许青山会为人类战争史带来什么?
每个国家对此都充满了幻想。
当然与此同时,各国埋伏在华夏的各类特勤人员也都行动了起来,他们十分谨慎,担心华夏政府会胁迫许青山去进行一些他们想要进行的事情。
当然以上的想法都是以他们的视角出发的。
至于许青山本人在干嘛?
他正在鹭岛的秘密研究基地里振臂高呼。
“成了!我们这次成了!”
许青山脸上满是笑意。
这个研究基地已经成立了足够长的时间,目前站在他身前的研究团队人员也已经多达40多人。
随着芯片和光刻机的项目不断推进,许青山在取得了各领域的进展之后,也主动向国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情况,也得到了当局的最高支持。
眼前这40余人的团队规格可高得可怕。
不管是相关领域经验丰富、正值壮年的工程院院士,还是崭露头角、思维活跃的杰青教授,来到了这个基地里,短时间内就出不去了,而且还需要全权听从许青山的安排。
为了能够突破欧美的技术,封锁许青山,用各种各样的小技术组成了全新的光刻机技术全集。
首先是光源技术的突破。
许青山团队不仅研究出了基于全固态激光技术的深紫外光系统,波长达到193nm,能够支持多重曝光实现14nm以下的芯片制造,而且14纳米还远远不是这一项被命名为duv系统的极限,目前团队还能继续试验和下探。
目前duv系统能够制造出14nm纳米的芯片,是因为其他领域的技术发展受到了限制。
但不管怎么说,许青山现在可以骄傲的对着全世界说到他们的光刻机技术和芯片制成工艺,就是全球最先进的。
虽然有着借用了别人早就搭好的梯子的操作,但许青山并不在意那些东西。
他只在意自己时时切切,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到的事情。
或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他就像是普罗米修斯从他们的技术封锁中盗窃走了他们成熟的光刻机技术和芯片制造技术。
但对于华夏来说,许青山就是毋庸置疑的伟人。
短短一年的时间,许青山就让华夏芯片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零基础到位列第一,这种奇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置信的。
要知道如果回顾一下芯片制造企业的发展简史就会发现。
许青山踏出的这一步,意义极为重大。
2001年的时候,世界领先的芯片制成工艺是130纳米,那时候全球销售的最为火热的奔腾三处理器就是标准的130纳米工艺。
而之后到了2004年就是90纳米工艺的提升,那一年还有很多家芯片厂商能做得出来90纳米工艺,就像是英特尔、德州仪器、ibm,还有联电和台积电。
之后的芯片制造工艺飞速的发展一直到了今年年初的时候,世界上主流的制成工艺也已经发展到了22纳米。
而在三年之后,当全球的制成工艺进入到了14纳米的时候,这就成了芯片行业重要的分水岭。
从14纳米到10纳米,再到7纳米和5纳米3纳米
每一次工艺制成的进度都会有一家芯片厂商倒在了这个门槛上。
但与此同时,芯片制成的进步也更加迅速。2017年制程工艺进入10纳米,2018年则迅速的进入了7纳米的领域,而之后到了19年,就完成了6纳米量产,到了2020年,5纳米占领高地,2022年,台积电的3纳米量产芯片直接独步天下。
而能够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华夏大陆唯一一家能够拿得出手的半导体代工企业华芯国际,一直到2019年才能够量产14纳米芯片。
这种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哪怕是许青山这种已经见过了许多大世面。的顶级科学家,在完成了这一壮举的时候,也会兴奋的眼角溢出眼泪来。
他现在所做的事情并不是简单的完善芯片生产的技术。
而且也并不代表着华夏做不出顶级的先进低制程纳米芯片,就会影响到国力、国防的发展。
因为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
28nm以下的芯片,被称作先进制程。
而28nm及以上的芯片,被称为成熟制程。
哪怕是到10年之后,成熟制程的占比依旧会超过行业总需求的50%。
这其中也包含了各种先进的军事设备和军事科技产物。
但如果从卡脖子的角度来看。
现在全球所有拥有完整的芯片制造技术的企业都包含了美国的技术。
如果美国技术不能给实体的清单企业供货的话,那全世界的芯片行业都会被美国死死的控制在手里。
这个世界上暂时还不存在不包含美国技术的芯片代工企业。
换句话来说就是美国可以让任何的企业得不到芯片,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手段,让一家规模巨大的科技企业因为缺乏芯片而休克。
许青山印象很深,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机会有企业因为被美国制裁而由盛转衰。
在之后真正能够突破美国的技术控制和封锁的也只有那么一家企业。
所以许青山现在所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建立起一套不包含任何美国技术的芯片制造体系。
这件事的难度非常之大,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者和完整庞大的各方向工业供应链的参与,同时也需要非常庞大的资金支持和超强的技术力投入。
在这种前提下,如果没有预先的技术基础,那起码需要经过艰苦绝伦的十年时光,才有可能让华夏的芯片产业同步到全球最先进的行列。
因为当你在认真的做研发的时候,全球其他拥有领先地位的公司也能够依赖着他们的技术先发优势去继续开拓行业的边界。
只不过许青山现在的操作打破了这一局面,而且是在不声不响的情况下。
他直接来了一手盗火种。
或许全世界的科学家和政客们绞尽脑汁都不会想到这么一位顶级的科学家竟然会亲自出马,跑到别人的地盘上去偷袭别人的厂房,直接1:1原汁原味的复刻别人的技术。
这种操作是这个世界上其他人根本没有办法模仿和复刻的。
首先,你需要有一个最强大脑,不仅要完全通行整个行业所涉及到的各方各面的技术,甚至包括其技术原理也要了如指掌。
其次,你还需要有一个容量极大的记忆空间,能够帮助你记住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的各种数据和精密细节,在这种超级精密的仪器之中,哪怕是一毫米的误差,都是足够让整台机器直接罢工的巨大误差。
最后,你的行动还需要有国家的权力支持,并且有人愿意全程保障你的安全,为你献出生命。
除此之外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比如语言能力,情商技巧,谋略规划
哪怕是华夏,自己都绝不可能再让许青山出去冒这样的险第二次。
但许青山自己认为他现在所做到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从此时此刻开始,他们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让华夏的芯片站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而且这还远远不是他们目前所研究的各种技术组合起来的极限。
只是他们能够对外公布和对国家交代的成品结果。
除了十分超前的duv光源系统。
许青山团队中一位来自东北某顶级工业院校的教授,也带组研发出了“放电等离子体极紫外光刻光源”,能够输出13.5nm波长euv光,直接填补了国内euv光源空白。
除了光源技术上的全面突破之外。
许青山带着这个超级强大的团队所研发出来的新型光刻技术路线也实现了零美国技术含量的弯道超车。
其中无掩模直写光刻技术,就是最先把14纳米制程实现的技术。
是的,你并没有看错,是最先,因为许青山这个仅有40多人的超级团队,同时同步进行着多项技术的开发,以防止各种技术在未来量产的时候受到外方限制。
除了无掩模直写光刻技术之外,还有基于duv光刻机,通过多次曝光迭加图形,多多重图案化技术,不仅十分适配14纳米工艺还能够达到极高的工件台精度。
除了以上的这些之外,其他的各项突破相较起来反而显得没有那么亮眼。
例如数值孔径的提升,智能控制系统的优化,以及材料方面的突破。
当然,许青山的这个研究基地并不能完全覆盖芯片制造的所有流程。
好在国家也为许青山他们提供了更多全面而强有力的支持。
例如在芯片材料方面,华科院各个物理材料所还有各大高校材料相关方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都开始领到了各自的课题,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种时候举国体制的优势就被转化的淋漓尽致。
而且地方政府也并没有在这种时候拖后腿。
刘赐归拉来的硅电科技,才刚刚搬来鹭岛没有多久的时间,厂房和技术人员就被许青山征用了。
在简单地了解了许青山他们在做的事情之后,硅电科技没有任何的怨言暂停下了,目前他们的研究进度和生产线开始全力的帮助许青山的研究基地完成光刻机设备和专利的落实和测试。
在这种群策群力的局面下。
华夏官方也终于做好了准备,提前布局保障好各位科学家的安全,选择召开了对外发布会。
说实在的,许青山并没有去看这场对外发布会的直播。
他甚至这段时间连新闻联播都没有好好看。
因为就在他把后续的突破任务安排完之后,离开了研究基地,回到家中,他就收到了由京城大学送来的一个信封。
信封里并没有别的东西,而是一个名单。
这份名单里记录着许许多多的名字,有些名字许青山看着十分眼熟。
他心中稍微有一些猜测,但还没有落实下来,于是拿起电话给周其凤打了过去。
“喂?老周,你给我寄的这份名单,是什么意思?”
许青山兴奋之后,声音也有些疲惫。
他拿着手里的名单反复看了一会儿,没有找到其他的信息。
“你小子可是很久没有给我打电话了。”
周其凤在电话那头笑着说道。
“要是不给你卖点关子,你可不会搭理我。”
“这份名单,是目前提交的院士候选名单。小子,做好准备吧,明年的这个时候,你会成为我们华夏,乃至全世界,最年轻的院士了。”
(本章完)
“正如你们所见,这位极具开创性的科学巨星正如日中天地散发着他的光辉,但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许如今也只有21周岁。未来他还能够创造多少的奇迹,尚未可知!”
这是时代周刊再度将许青山作为封面人物时所用的段落式评语。
作为少有的在几年之内连续登上时代周刊的存在,许青山如今在全球的知名度都已经不再局限于科研圈内。
甚至因为许青山并没有涉及国际政治立场的先例。
目前世界各国的文宣对于许青山来说都是非常友好的。
2012年的世界各政府实力水平还是相对到位的,还没有到10年后那么魔幻的草台班子一样。
对于许青山这种态度不明,潜力十足,未来还拥有很多可能性的超级优质股,大多数认为自己拥有招揽许青山的实力和可能性的国家,都会主动对许青山释放出善意。
这样的阵仗去对付一位潜力股的话,或许会显得有点高风险。
但如果对方是许青山的话,那完全值得。
毕竟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潜力股,而是已经兑换了自己部分天赋的超级优质股。
甚至他目前已经兑换的部分天赋就已经超越了这个星球上99.99%的人。
只要不是大脑出了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班子都不可能轻视许青山的能力。
虽然目前许青山依旧沉浸在更偏向理论的数学领域和面向大众为主的计算机领域,但这两大学科对于各种涉及到国防、军事实力、科技垄断的产业而言,几乎就是支柱一般的存在。
所有人都觉得许青山。如果把自己的才华用在武器制造上,将会更加惊人。
要知道当年那一批最具有才华的物理学家,数学家,计算机学家,可是开发出了原子弹这一改变人类战争的超级武器。
许青山会为人类战争史带来什么?
每个国家对此都充满了幻想。
当然与此同时,各国埋伏在华夏的各类特勤人员也都行动了起来,他们十分谨慎,担心华夏政府会胁迫许青山去进行一些他们想要进行的事情。
当然以上的想法都是以他们的视角出发的。
至于许青山本人在干嘛?
他正在鹭岛的秘密研究基地里振臂高呼。
“成了!我们这次成了!”
许青山脸上满是笑意。
这个研究基地已经成立了足够长的时间,目前站在他身前的研究团队人员也已经多达40多人。
随着芯片和光刻机的项目不断推进,许青山在取得了各领域的进展之后,也主动向国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情况,也得到了当局的最高支持。
眼前这40余人的团队规格可高得可怕。
不管是相关领域经验丰富、正值壮年的工程院院士,还是崭露头角、思维活跃的杰青教授,来到了这个基地里,短时间内就出不去了,而且还需要全权听从许青山的安排。
为了能够突破欧美的技术,封锁许青山,用各种各样的小技术组成了全新的光刻机技术全集。
首先是光源技术的突破。
许青山团队不仅研究出了基于全固态激光技术的深紫外光系统,波长达到193nm,能够支持多重曝光实现14nm以下的芯片制造,而且14纳米还远远不是这一项被命名为duv系统的极限,目前团队还能继续试验和下探。
目前duv系统能够制造出14nm纳米的芯片,是因为其他领域的技术发展受到了限制。
但不管怎么说,许青山现在可以骄傲的对着全世界说到他们的光刻机技术和芯片制成工艺,就是全球最先进的。
虽然有着借用了别人早就搭好的梯子的操作,但许青山并不在意那些东西。
他只在意自己时时切切,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到的事情。
或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他就像是普罗米修斯从他们的技术封锁中盗窃走了他们成熟的光刻机技术和芯片制造技术。
但对于华夏来说,许青山就是毋庸置疑的伟人。
短短一年的时间,许青山就让华夏芯片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零基础到位列第一,这种奇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置信的。
要知道如果回顾一下芯片制造企业的发展简史就会发现。
许青山踏出的这一步,意义极为重大。
2001年的时候,世界领先的芯片制成工艺是130纳米,那时候全球销售的最为火热的奔腾三处理器就是标准的130纳米工艺。
而之后到了2004年就是90纳米工艺的提升,那一年还有很多家芯片厂商能做得出来90纳米工艺,就像是英特尔、德州仪器、ibm,还有联电和台积电。
之后的芯片制造工艺飞速的发展一直到了今年年初的时候,世界上主流的制成工艺也已经发展到了22纳米。
而在三年之后,当全球的制成工艺进入到了14纳米的时候,这就成了芯片行业重要的分水岭。
从14纳米到10纳米,再到7纳米和5纳米3纳米
每一次工艺制成的进度都会有一家芯片厂商倒在了这个门槛上。
但与此同时,芯片制成的进步也更加迅速。2017年制程工艺进入10纳米,2018年则迅速的进入了7纳米的领域,而之后到了19年,就完成了6纳米量产,到了2020年,5纳米占领高地,2022年,台积电的3纳米量产芯片直接独步天下。
而能够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华夏大陆唯一一家能够拿得出手的半导体代工企业华芯国际,一直到2019年才能够量产14纳米芯片。
这种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哪怕是许青山这种已经见过了许多大世面。的顶级科学家,在完成了这一壮举的时候,也会兴奋的眼角溢出眼泪来。
他现在所做的事情并不是简单的完善芯片生产的技术。
而且也并不代表着华夏做不出顶级的先进低制程纳米芯片,就会影响到国力、国防的发展。
因为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
28nm以下的芯片,被称作先进制程。
而28nm及以上的芯片,被称为成熟制程。
哪怕是到10年之后,成熟制程的占比依旧会超过行业总需求的50%。
这其中也包含了各种先进的军事设备和军事科技产物。
但如果从卡脖子的角度来看。
现在全球所有拥有完整的芯片制造技术的企业都包含了美国的技术。
如果美国技术不能给实体的清单企业供货的话,那全世界的芯片行业都会被美国死死的控制在手里。
这个世界上暂时还不存在不包含美国技术的芯片代工企业。
换句话来说就是美国可以让任何的企业得不到芯片,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手段,让一家规模巨大的科技企业因为缺乏芯片而休克。
许青山印象很深,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机会有企业因为被美国制裁而由盛转衰。
在之后真正能够突破美国的技术控制和封锁的也只有那么一家企业。
所以许青山现在所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建立起一套不包含任何美国技术的芯片制造体系。
这件事的难度非常之大,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者和完整庞大的各方向工业供应链的参与,同时也需要非常庞大的资金支持和超强的技术力投入。
在这种前提下,如果没有预先的技术基础,那起码需要经过艰苦绝伦的十年时光,才有可能让华夏的芯片产业同步到全球最先进的行列。
因为当你在认真的做研发的时候,全球其他拥有领先地位的公司也能够依赖着他们的技术先发优势去继续开拓行业的边界。
只不过许青山现在的操作打破了这一局面,而且是在不声不响的情况下。
他直接来了一手盗火种。
或许全世界的科学家和政客们绞尽脑汁都不会想到这么一位顶级的科学家竟然会亲自出马,跑到别人的地盘上去偷袭别人的厂房,直接1:1原汁原味的复刻别人的技术。
这种操作是这个世界上其他人根本没有办法模仿和复刻的。
首先,你需要有一个最强大脑,不仅要完全通行整个行业所涉及到的各方各面的技术,甚至包括其技术原理也要了如指掌。
其次,你还需要有一个容量极大的记忆空间,能够帮助你记住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的各种数据和精密细节,在这种超级精密的仪器之中,哪怕是一毫米的误差,都是足够让整台机器直接罢工的巨大误差。
最后,你的行动还需要有国家的权力支持,并且有人愿意全程保障你的安全,为你献出生命。
除此之外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比如语言能力,情商技巧,谋略规划
哪怕是华夏,自己都绝不可能再让许青山出去冒这样的险第二次。
但许青山自己认为他现在所做到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从此时此刻开始,他们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让华夏的芯片站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而且这还远远不是他们目前所研究的各种技术组合起来的极限。
只是他们能够对外公布和对国家交代的成品结果。
除了十分超前的duv光源系统。
许青山团队中一位来自东北某顶级工业院校的教授,也带组研发出了“放电等离子体极紫外光刻光源”,能够输出13.5nm波长euv光,直接填补了国内euv光源空白。
除了光源技术上的全面突破之外。
许青山带着这个超级强大的团队所研发出来的新型光刻技术路线也实现了零美国技术含量的弯道超车。
其中无掩模直写光刻技术,就是最先把14纳米制程实现的技术。
是的,你并没有看错,是最先,因为许青山这个仅有40多人的超级团队,同时同步进行着多项技术的开发,以防止各种技术在未来量产的时候受到外方限制。
除了无掩模直写光刻技术之外,还有基于duv光刻机,通过多次曝光迭加图形,多多重图案化技术,不仅十分适配14纳米工艺还能够达到极高的工件台精度。
除了以上的这些之外,其他的各项突破相较起来反而显得没有那么亮眼。
例如数值孔径的提升,智能控制系统的优化,以及材料方面的突破。
当然,许青山的这个研究基地并不能完全覆盖芯片制造的所有流程。
好在国家也为许青山他们提供了更多全面而强有力的支持。
例如在芯片材料方面,华科院各个物理材料所还有各大高校材料相关方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都开始领到了各自的课题,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种时候举国体制的优势就被转化的淋漓尽致。
而且地方政府也并没有在这种时候拖后腿。
刘赐归拉来的硅电科技,才刚刚搬来鹭岛没有多久的时间,厂房和技术人员就被许青山征用了。
在简单地了解了许青山他们在做的事情之后,硅电科技没有任何的怨言暂停下了,目前他们的研究进度和生产线开始全力的帮助许青山的研究基地完成光刻机设备和专利的落实和测试。
在这种群策群力的局面下。
华夏官方也终于做好了准备,提前布局保障好各位科学家的安全,选择召开了对外发布会。
说实在的,许青山并没有去看这场对外发布会的直播。
他甚至这段时间连新闻联播都没有好好看。
因为就在他把后续的突破任务安排完之后,离开了研究基地,回到家中,他就收到了由京城大学送来的一个信封。
信封里并没有别的东西,而是一个名单。
这份名单里记录着许许多多的名字,有些名字许青山看着十分眼熟。
他心中稍微有一些猜测,但还没有落实下来,于是拿起电话给周其凤打了过去。
“喂?老周,你给我寄的这份名单,是什么意思?”
许青山兴奋之后,声音也有些疲惫。
他拿着手里的名单反复看了一会儿,没有找到其他的信息。
“你小子可是很久没有给我打电话了。”
周其凤在电话那头笑着说道。
“要是不给你卖点关子,你可不会搭理我。”
“这份名单,是目前提交的院士候选名单。小子,做好准备吧,明年的这个时候,你会成为我们华夏,乃至全世界,最年轻的院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