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垂死挣扎
“何必管他,应该让他接受教训。”
瓦西里对格奥尔基非常不满。
和平年代作死也就罢了。
法国战败后,连俄罗斯都已经开始动员,格奥尔基却自以为有南斯拉夫顶在前面,对动员阳奉阴违,现在被德国人势如破竹也是活该。
“现在不是惩罚他的时候。”
乔治虽然对格奥尔基失望,可也不能放手不管。
格奥尔基虽然是摆烂,可时下摆烂的国家还少么,连法国都在摆烂,希腊王国只要不投降,乔治就可以接受。
惩罚肯定会有的。
上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希腊王国出工不出力,乔治已经给了格奥尔基和希腊王国应有的惩罚。
格奥尔基如果不及时醒悟,这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希腊王国还是会一无所获。
和格奥尔基这个蠢货不同,聪明人到处都是。
俄德前线虽然还没有分出胜负,美国已经开始动员。
聪明人都知道,德国如果不能通过闪电战迅速打出优势,一旦陷入拉锯战,最终肯定是实力更雄厚的俄罗斯获得胜利。
随着俄罗斯对德国本土的狂轰滥炸,德国的工业能力越来越弱,败相已露。
小罗斯福虽然人在美国,通过德国的订单,不难推断出德国的实际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德国至今没有开启无限制潜艇战,美国也没有停止和德国的贸易。
俄德战争爆发后,英国停止了对德国本土的轰炸,小胡子也不再对英国本土实施打击,一时间英吉利海峡风平浪静,英军和德军居然相安无事。
乔治可以理解丘吉尔的行为,但是不能接受。
这也不能怪丘吉尔,因为不列颠大空战期间,俄罗斯也隔岸观火,没有给与英国任何帮助。
当然了,丘吉尔不帮忙,战争结束后也别想从俄罗斯得到任何好处,愿赌服输。
和丘吉尔相比,戴高乐更务实。
乔治都没想到,戴高乐居然绕道波斯飞到亚历山大,争取俄罗斯的支持。
两次世界大战暴露了太多东西。
和贝当那代人不同,戴高乐面对的形势很简单。
贝当他们那代人的法国还有雄心壮志,试图维持法国的殖民地体系。
现在的法国已经失去了左右欧洲局势的实力。
戴高乐来俄罗斯的原因是,非洲人民争取独立自主的反抗运动终于蔓延到法属北非殖民地——
戴高乐希望俄罗斯停止对非洲的输出,好让自由法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抗隆美尔的入侵。
“日俄战争期间,法国停止购买日本债券了吗?”
瓦西里旧事重提,终于找到和法国算总账的机会。
“大公,希望您能理解,法国的情况太复杂——”
戴高乐苦涩,他们这代法国人,终究要为法国之前的错误买单。
“所以你是否想说明,购买债券只是资本行为,和法国政府无关?”
瓦西里不留情面。
战争爆发前,谁都没想到上一次世界大战中还是协约军主力的法国,居然投降的这么干脆。
这么不要脸!
既然你们自己都已经不顾体面,俄罗斯也没义务维护法国的尊严。
“法兰西已经为之前的错误付出足够沉重的代价,教训无比深刻,我现在已经充分认识到谁是法兰西的朋友,谁是法兰西的敌人,如果您要求我为法兰西之前的行为道歉,我愿意。”
戴高乐务实,姿态足够低。
乔治终于理解戴高乐为什么被称为法国最后一个政治家了。
换做乔治,乔治宁愿和敌人拼到底,也不会投降。
戴高乐为了法国的利益,居然能忍受瓦西里的当面羞辱,不说敬佩之情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也能称得上是常人所不能。
“你能代表谁?你只能代表你自己,法国对俄罗斯造成的伤害,不是一句轻飘飘的抱歉可以了结的。”
瓦西里穷追猛打。
“大公——”
戴高乐顶不住,主动向乔治求助。
“给我一个帮你的理由。”
乔治直白,不给戴高乐迂回的机会。
“法兰西将永远成为俄罗斯最忠诚的盟友。”
戴高乐依然心存侥幸。
“你不说我差点忘记了,我们甚至连盟友都不是。”
瓦西里冷嘲热讽。
“我们可以是,随时都可以。”
戴高乐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和俄罗斯结盟。
法国的现状,充分证明和英国结盟的下场。
美国更不用说。
看看俄罗斯对待盟友的态度。
罗马尼亚王国那么疯狂的作死,俄罗斯也没有抛弃罗马尼亚。
希腊王国的表现也没有好到哪儿去,俄罗斯该派援军的时候还是派,并没有放任不管。
俄罗斯联盟实力最弱的黑山王国,现在依然活得好好的。
法国如果是和俄罗斯结盟,不是和英国结盟,德国还敢向法国发动进攻吗?
戴高乐不奢望和俄罗斯平起平坐。
只要俄罗斯能施以援手,让法国坚持到战争结束,戴高乐就心满意足。
“你当然随时可以,但是自由法国有成为俄罗斯盟友的资格吗?”
瓦西里和乔治一唱一和。
乔治看眼瓦西里,瓦西里心领神会。
差不多就得了,泥人还有三分火性呢,法国人再不堪,总比英国人强一些。
“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是你们自己的问题,你们想奴役北非人到什么时候?”
乔治希望戴高乐认清现实。
随着法国的实力衰退,以及殖民地人的觉醒,法国在北非的殖民体系迟早会彻底崩溃。
法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也肯定保不住。
“战争结束后,我会和北非人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但不是现在。”
戴高乐有限承诺。
现在放弃北非殖民地,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就完了。
战争结束后再谈,可以效仿英国成立个法联邦什么的,逐渐达成殖民地的自治,乃至独立。
戴高乐很清楚,这是法国必须付出的代价。
俄罗斯为什么要对非洲输出?
因为俄罗斯需要非洲的资源,以及非洲的市场。
输出非洲同时还可以削弱英国和法国的实力,换成戴高乐是乔治,戴高乐会比乔治更过分。
戴高乐访问亚历山大的时候,俄军和德军仍在激战。
眼看空军迟迟无法击败俄军,取得想要的制空权。
小胡子终于按耐不住,出动地面部队对俄军阵地发起疯狂进攻。
在前一阶段的试探性进攻中,德军已经基本摸清俄军的防御体系。
俄德边境绵延上千公里,俄军不可能牢牢守住每一寸边境。
俄军布置的要塞群,德军确实无力攻破。
面对德军装甲部队的疯狂突击,俄军防线终于松动。
8月15号,德军在波兰境内的罗斯附近形成突破,兵峰直指华沙。
安德烈临危不惧,调动部队封堵德军的同时,对作为战略预备队的高丽军团和澳新军团下达作战命令,准备投入作战。
突破防线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
防线缺口宽达20公里,德军正在通过缺口快速涌入,前锋部队距离华沙只有80公里。
俄军的防线都布置在边境地区,内陆地区防御力量薄弱。
一旦华沙被德军占领,俄罗斯位于西欧平原的精华地区,以及圣彼得堡工业带,将面对德军的直接威胁。
对于德军来说,如果因缺乏后援,导致突入俄罗斯的部队被歼灭,那么德军继空中主动权之后,将丧失地面主动权。
上千万人的大兵团混战,稍有失误就万劫不复。
“你去还是我去?”
瓦西里心痒难耐,想去华沙亲自指挥俄军作战。
“谁都不用去,我们要相信安德烈的实力。”
乔治对安德烈有信心。
华沙是华沙军区的司令部所在地,战争爆发后,安德烈同样将他的指挥部放在华沙。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华沙的防御实力在俄罗斯所有城市中堪称首屈一指,市内所有的建筑物都是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无惧德军攻击。
更何况,德军能不能抵达华沙还不好说呢。
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一度距离巴黎只有60公里。
这60公里最终成为德军无法逾越的天堑。
攻入俄罗斯的德军,除了要面对俄罗斯地面部队的围追堵截,还要面对俄罗斯空军的狂轰滥炸,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乔治想看看德国这个俄罗斯亲手教出来的学生,到底能拿出什么样的表现。
对于瓦西里,乔治的要求是全力保障前线所需的各种物资供应,尤其是炮弹和火箭弹,以及各种航空炸弹。
“我们的工厂已经开始三班倒,人停机器不停,即便再打三年,俄罗斯也打得起。”
瓦西里的工作无可挑剔。
在进入战时体制后,俄罗斯的工业产能稳步提升。
与此同时,俄罗斯国内的民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乔治肯定不会跟小胡子耗三年。
美国已经开始动员,即将入场动手抢夺最后一个铜板。
德军的进攻,在乔治看来只是垂死挣扎而已。
随着俄军对德国持续的战略轰炸,德国的工业能力越来越弱。
这样下去别说三年,德军能撑三个月,都算德军战力超群。
(本章完)
“何必管他,应该让他接受教训。”
瓦西里对格奥尔基非常不满。
和平年代作死也就罢了。
法国战败后,连俄罗斯都已经开始动员,格奥尔基却自以为有南斯拉夫顶在前面,对动员阳奉阴违,现在被德国人势如破竹也是活该。
“现在不是惩罚他的时候。”
乔治虽然对格奥尔基失望,可也不能放手不管。
格奥尔基虽然是摆烂,可时下摆烂的国家还少么,连法国都在摆烂,希腊王国只要不投降,乔治就可以接受。
惩罚肯定会有的。
上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希腊王国出工不出力,乔治已经给了格奥尔基和希腊王国应有的惩罚。
格奥尔基如果不及时醒悟,这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希腊王国还是会一无所获。
和格奥尔基这个蠢货不同,聪明人到处都是。
俄德前线虽然还没有分出胜负,美国已经开始动员。
聪明人都知道,德国如果不能通过闪电战迅速打出优势,一旦陷入拉锯战,最终肯定是实力更雄厚的俄罗斯获得胜利。
随着俄罗斯对德国本土的狂轰滥炸,德国的工业能力越来越弱,败相已露。
小罗斯福虽然人在美国,通过德国的订单,不难推断出德国的实际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德国至今没有开启无限制潜艇战,美国也没有停止和德国的贸易。
俄德战争爆发后,英国停止了对德国本土的轰炸,小胡子也不再对英国本土实施打击,一时间英吉利海峡风平浪静,英军和德军居然相安无事。
乔治可以理解丘吉尔的行为,但是不能接受。
这也不能怪丘吉尔,因为不列颠大空战期间,俄罗斯也隔岸观火,没有给与英国任何帮助。
当然了,丘吉尔不帮忙,战争结束后也别想从俄罗斯得到任何好处,愿赌服输。
和丘吉尔相比,戴高乐更务实。
乔治都没想到,戴高乐居然绕道波斯飞到亚历山大,争取俄罗斯的支持。
两次世界大战暴露了太多东西。
和贝当那代人不同,戴高乐面对的形势很简单。
贝当他们那代人的法国还有雄心壮志,试图维持法国的殖民地体系。
现在的法国已经失去了左右欧洲局势的实力。
戴高乐来俄罗斯的原因是,非洲人民争取独立自主的反抗运动终于蔓延到法属北非殖民地——
戴高乐希望俄罗斯停止对非洲的输出,好让自由法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抗隆美尔的入侵。
“日俄战争期间,法国停止购买日本债券了吗?”
瓦西里旧事重提,终于找到和法国算总账的机会。
“大公,希望您能理解,法国的情况太复杂——”
戴高乐苦涩,他们这代法国人,终究要为法国之前的错误买单。
“所以你是否想说明,购买债券只是资本行为,和法国政府无关?”
瓦西里不留情面。
战争爆发前,谁都没想到上一次世界大战中还是协约军主力的法国,居然投降的这么干脆。
这么不要脸!
既然你们自己都已经不顾体面,俄罗斯也没义务维护法国的尊严。
“法兰西已经为之前的错误付出足够沉重的代价,教训无比深刻,我现在已经充分认识到谁是法兰西的朋友,谁是法兰西的敌人,如果您要求我为法兰西之前的行为道歉,我愿意。”
戴高乐务实,姿态足够低。
乔治终于理解戴高乐为什么被称为法国最后一个政治家了。
换做乔治,乔治宁愿和敌人拼到底,也不会投降。
戴高乐为了法国的利益,居然能忍受瓦西里的当面羞辱,不说敬佩之情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也能称得上是常人所不能。
“你能代表谁?你只能代表你自己,法国对俄罗斯造成的伤害,不是一句轻飘飘的抱歉可以了结的。”
瓦西里穷追猛打。
“大公——”
戴高乐顶不住,主动向乔治求助。
“给我一个帮你的理由。”
乔治直白,不给戴高乐迂回的机会。
“法兰西将永远成为俄罗斯最忠诚的盟友。”
戴高乐依然心存侥幸。
“你不说我差点忘记了,我们甚至连盟友都不是。”
瓦西里冷嘲热讽。
“我们可以是,随时都可以。”
戴高乐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和俄罗斯结盟。
法国的现状,充分证明和英国结盟的下场。
美国更不用说。
看看俄罗斯对待盟友的态度。
罗马尼亚王国那么疯狂的作死,俄罗斯也没有抛弃罗马尼亚。
希腊王国的表现也没有好到哪儿去,俄罗斯该派援军的时候还是派,并没有放任不管。
俄罗斯联盟实力最弱的黑山王国,现在依然活得好好的。
法国如果是和俄罗斯结盟,不是和英国结盟,德国还敢向法国发动进攻吗?
戴高乐不奢望和俄罗斯平起平坐。
只要俄罗斯能施以援手,让法国坚持到战争结束,戴高乐就心满意足。
“你当然随时可以,但是自由法国有成为俄罗斯盟友的资格吗?”
瓦西里和乔治一唱一和。
乔治看眼瓦西里,瓦西里心领神会。
差不多就得了,泥人还有三分火性呢,法国人再不堪,总比英国人强一些。
“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是你们自己的问题,你们想奴役北非人到什么时候?”
乔治希望戴高乐认清现实。
随着法国的实力衰退,以及殖民地人的觉醒,法国在北非的殖民体系迟早会彻底崩溃。
法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也肯定保不住。
“战争结束后,我会和北非人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但不是现在。”
戴高乐有限承诺。
现在放弃北非殖民地,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就完了。
战争结束后再谈,可以效仿英国成立个法联邦什么的,逐渐达成殖民地的自治,乃至独立。
戴高乐很清楚,这是法国必须付出的代价。
俄罗斯为什么要对非洲输出?
因为俄罗斯需要非洲的资源,以及非洲的市场。
输出非洲同时还可以削弱英国和法国的实力,换成戴高乐是乔治,戴高乐会比乔治更过分。
戴高乐访问亚历山大的时候,俄军和德军仍在激战。
眼看空军迟迟无法击败俄军,取得想要的制空权。
小胡子终于按耐不住,出动地面部队对俄军阵地发起疯狂进攻。
在前一阶段的试探性进攻中,德军已经基本摸清俄军的防御体系。
俄德边境绵延上千公里,俄军不可能牢牢守住每一寸边境。
俄军布置的要塞群,德军确实无力攻破。
面对德军装甲部队的疯狂突击,俄军防线终于松动。
8月15号,德军在波兰境内的罗斯附近形成突破,兵峰直指华沙。
安德烈临危不惧,调动部队封堵德军的同时,对作为战略预备队的高丽军团和澳新军团下达作战命令,准备投入作战。
突破防线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
防线缺口宽达20公里,德军正在通过缺口快速涌入,前锋部队距离华沙只有80公里。
俄军的防线都布置在边境地区,内陆地区防御力量薄弱。
一旦华沙被德军占领,俄罗斯位于西欧平原的精华地区,以及圣彼得堡工业带,将面对德军的直接威胁。
对于德军来说,如果因缺乏后援,导致突入俄罗斯的部队被歼灭,那么德军继空中主动权之后,将丧失地面主动权。
上千万人的大兵团混战,稍有失误就万劫不复。
“你去还是我去?”
瓦西里心痒难耐,想去华沙亲自指挥俄军作战。
“谁都不用去,我们要相信安德烈的实力。”
乔治对安德烈有信心。
华沙是华沙军区的司令部所在地,战争爆发后,安德烈同样将他的指挥部放在华沙。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华沙的防御实力在俄罗斯所有城市中堪称首屈一指,市内所有的建筑物都是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无惧德军攻击。
更何况,德军能不能抵达华沙还不好说呢。
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一度距离巴黎只有60公里。
这60公里最终成为德军无法逾越的天堑。
攻入俄罗斯的德军,除了要面对俄罗斯地面部队的围追堵截,还要面对俄罗斯空军的狂轰滥炸,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乔治想看看德国这个俄罗斯亲手教出来的学生,到底能拿出什么样的表现。
对于瓦西里,乔治的要求是全力保障前线所需的各种物资供应,尤其是炮弹和火箭弹,以及各种航空炸弹。
“我们的工厂已经开始三班倒,人停机器不停,即便再打三年,俄罗斯也打得起。”
瓦西里的工作无可挑剔。
在进入战时体制后,俄罗斯的工业产能稳步提升。
与此同时,俄罗斯国内的民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乔治肯定不会跟小胡子耗三年。
美国已经开始动员,即将入场动手抢夺最后一个铜板。
德军的进攻,在乔治看来只是垂死挣扎而已。
随着俄军对德国持续的战略轰炸,德国的工业能力越来越弱。
这样下去别说三年,德军能撑三个月,都算德军战力超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