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变化
第200章 变化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新的一年悄然而至,大年初一起个大早,先烧年火,再去坟里上香。
方堃站在坟地的最前头,叔辈爷辈全部自愿给他让了位置出来。
方家这一代年轻人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他们老方家最有出息的人,身份成就上的认可,可能更是对方堃的期盼。
方海紧隨其后,方家二兄弟发家,再怎么著他们也是本家都姓方,横竖都应该拉他们一把。
对於这一点,方堃觉著无可厚非,如果他不於,背个废典忘祖的名头还好说,可能他老子第一个不答应。
血缘纽带越往后可能越淡薄,可在他老子这一辈儿,虽然背后也会碎叨几句,可那真是靠相互帮衬走过来的。
谁家不容易了,只要你开口,就没有不借的道理。
白眼儿狼有没有?可能有,可方望在短视频上刷到的狗血剧情,在他们老方家没有出现过。
从坟里回村,在村口又招呼著方远明方采华几人去家里坐了坐。
昨晚就是在他们家看的春晚,许是老天爷给力,一晚上没刮什么大风,这一届的春晚也让他们从头看到了尾。
方堃给小妹吹嘘如果自己在京城过年,今年大概率会在电视上看到自己,可这丫头死活不信。
她只知道自己三哥很厉害,可能出现在电视上是不怎么信的。
初二初三走亲戚,初六方在市里应作协的邀请开始举办为期三天,五场的文学交流座谈会。
他们本市有名气的作家很少,更多的还是晋中太原地方乡土文学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许俊明把能请的,应该请的全请了一遍。
关键是大家也给面子,座谈会第一场就座无虚席,乌泱决全是文艺界代表,连报社记者都没地方站了。
第一场方堃主要讲他的第一部小说《人生》,同为乡土文学,更有先锋文学的影子,反响很热烈。
一连三天,座谈会结束,方堃正式就任市作协副主席的职位。
完事儿又赶忙回到县里参加朱婷组织起来的高中同学聚会,自打七八年聚过一次,往后方堃再也没有参加过。
可能他们个別玩的好的人也凑一起聚过,反正方堃没得到通知,要不是不想拂了朱婷的面子,他真觉得没必要参加。
方堃开著二哥的吉普到县里一家私人饭店,刚到门口就看见四男两女在门口等著。
“那个是方堃么?看不清啊。”
“肯定是,別的不认识,方海的吉普你还认不出来啊。”
“还真是,”
几人说著,心里难免酸溜溜的,现在整个县城谁不知道康师傅方便麵厂,谁不知道方海这个名头。
一辆吉普不稀奇,稀奇的是开它的人。
方堃刚停好,还没熄火一伙人就凑了过来。
“你们这是干什么,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大傢伙差不多都到了,就等你这个正主儿呢,这是刚从市里回来?”朱婷开口道。
“去市里作协办了几场文学座谈会,建华胜利好久不见。”
张建华许胜利有些惊喜,他们还在琢磨怎么开口打招呼好,真没想到方堃能主动问好。
“是好久不见,方堃你现在真是混出头了,咱们班里现在属你和庆山最有出息。”
“孙庆海?他人呢?”
“来了,说最近感冒怕冷的要死,在屋里呆著呢。”朱婷率先开口道。
对於这號人方堃还真有点印象,当然不是什么好印象,当初在县高中上学,受最多白眼嘲笑的就是这傢伙。
当然人家也有资本嘲笑他,爷爷是县人事局的领导,父母都是公务员,听著许胜利的介绍,果然同样进了县政府还是一个二十七岁的处长。
进包间,两个桌儿差不多二十来號人,有的女同学甚至还带了孩子。
余下的同学要么联繫不到了,要么联繫了不愿意来,要么就是去了外地,六年后的现在只能聚到这么些人。
孙庆海身边同样围了不少人,不过想像中的拉高踩低並没有出现,狗血剧情太降智,但凡有点脑子,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出现。
这傢伙好歹也是混到县正处级一职的人,见到方堃也是起身很热情的打了声招呼。
有女同学在一旁好奇道:“方堃,听班长说你在北大当大学老师了?”
“对,读的中文系,毕业后教的也是中文系。”
“那你太厉害了,大学老师啊,当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是不是很高?
”
“老师的工资能高到哪儿去,许丽听班长说你去年结婚了?”
许丽,八十年代常见的齐耳短髮,脸很圆润,虽然对不上方堃的审美,不过这长相在他们乡下那就是能压福好生养的好媳妇。
这丫头情商堪忧,方堃扯开工资问题,兜兜转转又问了回来,听著方堃一个月五十五块钱,冷不丁来了句。
“我还以为大学老师工资很高呢,我老公在晋城煤矿上班,一个月七十四块钱的工资。”
孙庆海在一旁笑道:“你老公那是下矿下到第一线,那矿井我听我一个亲戚讲过,下去的时候都压抑的不行,胆子小的根本干不了,灰尘大,风险高,怎么能跟方堃这种做办公室的比。”
“是啊,而且方堃可是北大的老师,哪怕一个月二十块钱也是没法比的。”
听著大家相互聊工作,聊工资,聊未来的发展前景。
聊的最多的就是他们这边乡镇领导,县领导的小道消息,说的那叫个津津乐道,方堃突然觉得挺没意思的。
毕业了就是这,聊的不再是鸡零狗碎,不再是诗和远方。
混得好的,身边全是攀附和奉承,自认清高的,心里又不甘低人一等,想方设法的要找一条高过別人的拿出来晒晒。
许丽被孙庆海那么一懟,脸色不自然的很,看向方堃,发现对方早就把视线挪到了朱婷身上。
朱婷至今未婚,仍旧在供销社上班,不过现在好歹也是一个小领导了。
健谈,外向,又是大傢伙儿的班长,所以在县城还是挺吃的开的。
上菜上酒,吃到一半,包间门打开,进来一个左手拿著酒瓶,右手拿著酒杯的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先在门口顺著服务员的手指扫了两眼,確定方位后,直愣愣走到孙庆海旁边。
“孙处长,我是悦宾饭店的老板张大刚,您能来我们饭店吃饭真是我们的荣幸,我这人嘴笨,招待不周,我敬您一个。”
“张老板你太见外了,咱们县谁不知道你张大刚,来,走一个。”
朱婷顺著方堃的视线解释了解释:“咱们聚会选择的这家饭店,是现在县城里最大最好最热闹的一家私人饭店,不光老百姓愿意来,就连很多领导下班后也很喜欢来这里聚会,反正这个叫张大刚的人虽然没念过什么书,可態度放的很低,听说有个什么千杯不醉的称號。”
方堃低声笑道:“合著是喝出来的唄。”
一场聚会吃罢喝罢,二十多號人里,八成以上已经结了婚,回家的回家,关係好的继续换个地方小聚。
方堃的北大老师身份大家羡慕归羡慕,可正是因为这份羡慕,选择了疏远。
朱婷和方堃並排走在一起,突然道:“方堃,这几年大家多多少少都变了,毕竟是人嘛,成家的成家,总归是要成熟的,可唯独你,我感觉你还是六年前的那个样子,当然,穿著上体面了些,不过感觉没变。
方堃笑了笑:“你这夸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隔天市作协的人事更替本地报纸见报,一部分报纸流到了县里,多多少少有个別同学注意到了这个讯息。
方堃,市作协副主席?
脸凑到报纸跟前,仔仔细细盯著那张合照看了又看,可不就是他们的老同学方堃么,连那套衣服都跟昨天见的一模一样。
一个传俩,俩传仨,这下所有人都懵了。
孙庆海放下报纸,突然有些后悔没有和方堃打好关係,细细回忆昨天的一幕幕,发现没有说错话,又不免鬆了口气。
市作协虽然不能和县政府比,可方这个作协副主席的含金量可就太高了,在市里接触到的资源哪里是他能比较的。
作为正主,方堃自然不知道同学们心里的小震撼,他是不想高调的,可为了配合地方上的工作,他是该参加的都参加了,就差接受就这採访了。
方海开车,方汉升方汉民方相跟著进县城取办酒席的材料。
到了供销社,方远明早早候著能装车的装车,装不了的供销社单独用一辆车送村里去。
“对了方堃,供销社新补了一批水果罐头,要不要买一些,到时候也能当一个菜。”
“水果罐头?山楂的还是雪梨的?”
“黄桃,我没吃过,不过挺好看的。”
方堃看向自家老子,方汉民自然是摇头,能省则省,家里这俩败家子买的肉菜已经够他心疼的了。
一伙人去瞅了瞅,罐头瓶倒立拍拍平底,顺利拧开,凑近了闻,果然一股子经典的脚臭味儿。
一人捞了一块尝尝,方海砸么著水。
“买三十罐吧,有荤有素,有汤有水的搭配起来也好看,这玩意儿还不贵。”
方汉民看向供销社:“小同志,如果买三十罐,能不能便宜些?”
“便宜不了,五毛钱一罐,这价格都是定好的。”
水果罐头在现在还属於轻奢食品,最后方海还是搬了,他现在阔气的很,这几毛几毛的压根入不了眼。
去水產市场取鱼,除了预定好的二十三条一斤左右的鯽鱼,又打包了三十斤的瓜子鯽,没有手掌大的小鯽鱼。
一毛五一斤,纯白给。
“这玩意儿我在一个朋友家吃过,炸酥脆了鱼刺都能咬,香得很。”
方海笑呵呵的,没有直接回村,而是直愣愣带到了悦宾饭店。
刚进饭店,方海两手插兜兜儿开口道:“张大刚呢,人在不在?”
前台连忙开口道:“方经理,我们老板在后厨,我这就去找他。”
方汉民狠狠瞪了自家老二一眼,这二五八万的气质跟谁学的,反正他没教。
方堃再一次见到张大刚,这傢伙见到方海比见到孙庆海热情多了,点头哈腰十足的小弟模样。
进包间,父伯四人坐定,方海解释了解释。
“这家悦宾饭店原先开在龙泉路那块儿,就是个十几平的小店,这傢伙以前跟我一样晚上收摊儿了喜欢赌两把。”
方海说到这里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越玩儿越大,有一天晚上玩红眼了,把饭店一个月进货的钱都给玩进去了,我觉著饭店味道挺不错的,就帮了帮。”
对上自家老子的眼神,方海连忙表示最近一年他连麻將扑克牌碰都没碰,天地可鑑!
说到这里,方海还有些感激方堃,去年冷不丁抓了很多人,原先跟他凑的近的,干个里面七个进去了,还有三个脚底抹油跑得快不知道躲哪儿去了。
反正当局者迷,反过劲儿来一砸么,当时那种状態真是让人后怕。
方海现在也飘,有钱了都不飘那是假的,可这种飘是在可控范围內的,他很喜欢钱的感觉。
要了一桌子菜,等上齐,张大刚和后厨的两个厨子进来陪酒。
“这是我弟方堃,就是他借你的厨子办酒席。”
张大刚蹭的站起来:“方哥,久仰大名。”
“你比我大一轮还多,我喊你哥才对,不用客气。”俩人小碰一杯。
正月十三当天补办酒席,悦宾饭店歇业一天,厨子被方海直接叫回村炒菜。
之前喊过两次的合作社的大厨现在是全年各个村跑著烧酒席,味道过得去,不过这东西没得比,吃过好的在回过头去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张大刚对上方堃总觉著眼熟,方点了点同学聚会,这傢伙机灵的又起身连闷三盅。
孙庆海他不能惹,方海同样不能惹,这些人那个都得是他笑脸相迎的。
尤其是对上方海这个传说中的弟弟,吃罢饭送走方海他们,晚上回家隨口一砸么,自家大闺女给他过一份报纸。
“爹,你平常一直掛在嘴上的方海的弟弟,那个方堃不会就是他吧?”
报纸凑到跟前,合照徐俊明左手旁边,赫然就是今天见到的方。
方堃...市作协副主席?!
听著自家闺女的补充碎叨,张大刚这一晚彻底睡不著了,十三號当天,连人带厨子早早去村里候著。
方堃给他们散著烟,笑道:“来的也太早了。”
“不早不早,寧可早了也不能晚了,你看看从哪里开始下手。”
方堃都不明白这傢伙抽什么风,怎么突然这么献媚,冷不丁让他想到了韩錚。
今天补办酒席来的人多,一共办二十三桌儿,每桌勾勾画画弄了十六个实打实的硬菜出来,邻里叔伯先垒大锅灶,中午除了吃席还要吃饺子,吃不了兜著兜回去也行。
两口大铁锅,四口小铁锅,一共五个灶码在门口。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新的一年悄然而至,大年初一起个大早,先烧年火,再去坟里上香。
方堃站在坟地的最前头,叔辈爷辈全部自愿给他让了位置出来。
方家这一代年轻人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他们老方家最有出息的人,身份成就上的认可,可能更是对方堃的期盼。
方海紧隨其后,方家二兄弟发家,再怎么著他们也是本家都姓方,横竖都应该拉他们一把。
对於这一点,方堃觉著无可厚非,如果他不於,背个废典忘祖的名头还好说,可能他老子第一个不答应。
血缘纽带越往后可能越淡薄,可在他老子这一辈儿,虽然背后也会碎叨几句,可那真是靠相互帮衬走过来的。
谁家不容易了,只要你开口,就没有不借的道理。
白眼儿狼有没有?可能有,可方望在短视频上刷到的狗血剧情,在他们老方家没有出现过。
从坟里回村,在村口又招呼著方远明方采华几人去家里坐了坐。
昨晚就是在他们家看的春晚,许是老天爷给力,一晚上没刮什么大风,这一届的春晚也让他们从头看到了尾。
方堃给小妹吹嘘如果自己在京城过年,今年大概率会在电视上看到自己,可这丫头死活不信。
她只知道自己三哥很厉害,可能出现在电视上是不怎么信的。
初二初三走亲戚,初六方在市里应作协的邀请开始举办为期三天,五场的文学交流座谈会。
他们本市有名气的作家很少,更多的还是晋中太原地方乡土文学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许俊明把能请的,应该请的全请了一遍。
关键是大家也给面子,座谈会第一场就座无虚席,乌泱决全是文艺界代表,连报社记者都没地方站了。
第一场方堃主要讲他的第一部小说《人生》,同为乡土文学,更有先锋文学的影子,反响很热烈。
一连三天,座谈会结束,方堃正式就任市作协副主席的职位。
完事儿又赶忙回到县里参加朱婷组织起来的高中同学聚会,自打七八年聚过一次,往后方堃再也没有参加过。
可能他们个別玩的好的人也凑一起聚过,反正方堃没得到通知,要不是不想拂了朱婷的面子,他真觉得没必要参加。
方堃开著二哥的吉普到县里一家私人饭店,刚到门口就看见四男两女在门口等著。
“那个是方堃么?看不清啊。”
“肯定是,別的不认识,方海的吉普你还认不出来啊。”
“还真是,”
几人说著,心里难免酸溜溜的,现在整个县城谁不知道康师傅方便麵厂,谁不知道方海这个名头。
一辆吉普不稀奇,稀奇的是开它的人。
方堃刚停好,还没熄火一伙人就凑了过来。
“你们这是干什么,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大傢伙差不多都到了,就等你这个正主儿呢,这是刚从市里回来?”朱婷开口道。
“去市里作协办了几场文学座谈会,建华胜利好久不见。”
张建华许胜利有些惊喜,他们还在琢磨怎么开口打招呼好,真没想到方堃能主动问好。
“是好久不见,方堃你现在真是混出头了,咱们班里现在属你和庆山最有出息。”
“孙庆海?他人呢?”
“来了,说最近感冒怕冷的要死,在屋里呆著呢。”朱婷率先开口道。
对於这號人方堃还真有点印象,当然不是什么好印象,当初在县高中上学,受最多白眼嘲笑的就是这傢伙。
当然人家也有资本嘲笑他,爷爷是县人事局的领导,父母都是公务员,听著许胜利的介绍,果然同样进了县政府还是一个二十七岁的处长。
进包间,两个桌儿差不多二十来號人,有的女同学甚至还带了孩子。
余下的同学要么联繫不到了,要么联繫了不愿意来,要么就是去了外地,六年后的现在只能聚到这么些人。
孙庆海身边同样围了不少人,不过想像中的拉高踩低並没有出现,狗血剧情太降智,但凡有点脑子,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出现。
这傢伙好歹也是混到县正处级一职的人,见到方堃也是起身很热情的打了声招呼。
有女同学在一旁好奇道:“方堃,听班长说你在北大当大学老师了?”
“对,读的中文系,毕业后教的也是中文系。”
“那你太厉害了,大学老师啊,当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是不是很高?
”
“老师的工资能高到哪儿去,许丽听班长说你去年结婚了?”
许丽,八十年代常见的齐耳短髮,脸很圆润,虽然对不上方堃的审美,不过这长相在他们乡下那就是能压福好生养的好媳妇。
这丫头情商堪忧,方堃扯开工资问题,兜兜转转又问了回来,听著方堃一个月五十五块钱,冷不丁来了句。
“我还以为大学老师工资很高呢,我老公在晋城煤矿上班,一个月七十四块钱的工资。”
孙庆海在一旁笑道:“你老公那是下矿下到第一线,那矿井我听我一个亲戚讲过,下去的时候都压抑的不行,胆子小的根本干不了,灰尘大,风险高,怎么能跟方堃这种做办公室的比。”
“是啊,而且方堃可是北大的老师,哪怕一个月二十块钱也是没法比的。”
听著大家相互聊工作,聊工资,聊未来的发展前景。
聊的最多的就是他们这边乡镇领导,县领导的小道消息,说的那叫个津津乐道,方堃突然觉得挺没意思的。
毕业了就是这,聊的不再是鸡零狗碎,不再是诗和远方。
混得好的,身边全是攀附和奉承,自认清高的,心里又不甘低人一等,想方设法的要找一条高过別人的拿出来晒晒。
许丽被孙庆海那么一懟,脸色不自然的很,看向方堃,发现对方早就把视线挪到了朱婷身上。
朱婷至今未婚,仍旧在供销社上班,不过现在好歹也是一个小领导了。
健谈,外向,又是大傢伙儿的班长,所以在县城还是挺吃的开的。
上菜上酒,吃到一半,包间门打开,进来一个左手拿著酒瓶,右手拿著酒杯的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先在门口顺著服务员的手指扫了两眼,確定方位后,直愣愣走到孙庆海旁边。
“孙处长,我是悦宾饭店的老板张大刚,您能来我们饭店吃饭真是我们的荣幸,我这人嘴笨,招待不周,我敬您一个。”
“张老板你太见外了,咱们县谁不知道你张大刚,来,走一个。”
朱婷顺著方堃的视线解释了解释:“咱们聚会选择的这家饭店,是现在县城里最大最好最热闹的一家私人饭店,不光老百姓愿意来,就连很多领导下班后也很喜欢来这里聚会,反正这个叫张大刚的人虽然没念过什么书,可態度放的很低,听说有个什么千杯不醉的称號。”
方堃低声笑道:“合著是喝出来的唄。”
一场聚会吃罢喝罢,二十多號人里,八成以上已经结了婚,回家的回家,关係好的继续换个地方小聚。
方堃的北大老师身份大家羡慕归羡慕,可正是因为这份羡慕,选择了疏远。
朱婷和方堃並排走在一起,突然道:“方堃,这几年大家多多少少都变了,毕竟是人嘛,成家的成家,总归是要成熟的,可唯独你,我感觉你还是六年前的那个样子,当然,穿著上体面了些,不过感觉没变。
方堃笑了笑:“你这夸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隔天市作协的人事更替本地报纸见报,一部分报纸流到了县里,多多少少有个別同学注意到了这个讯息。
方堃,市作协副主席?
脸凑到报纸跟前,仔仔细细盯著那张合照看了又看,可不就是他们的老同学方堃么,连那套衣服都跟昨天见的一模一样。
一个传俩,俩传仨,这下所有人都懵了。
孙庆海放下报纸,突然有些后悔没有和方堃打好关係,细细回忆昨天的一幕幕,发现没有说错话,又不免鬆了口气。
市作协虽然不能和县政府比,可方这个作协副主席的含金量可就太高了,在市里接触到的资源哪里是他能比较的。
作为正主,方堃自然不知道同学们心里的小震撼,他是不想高调的,可为了配合地方上的工作,他是该参加的都参加了,就差接受就这採访了。
方海开车,方汉升方汉民方相跟著进县城取办酒席的材料。
到了供销社,方远明早早候著能装车的装车,装不了的供销社单独用一辆车送村里去。
“对了方堃,供销社新补了一批水果罐头,要不要买一些,到时候也能当一个菜。”
“水果罐头?山楂的还是雪梨的?”
“黄桃,我没吃过,不过挺好看的。”
方堃看向自家老子,方汉民自然是摇头,能省则省,家里这俩败家子买的肉菜已经够他心疼的了。
一伙人去瞅了瞅,罐头瓶倒立拍拍平底,顺利拧开,凑近了闻,果然一股子经典的脚臭味儿。
一人捞了一块尝尝,方海砸么著水。
“买三十罐吧,有荤有素,有汤有水的搭配起来也好看,这玩意儿还不贵。”
方汉民看向供销社:“小同志,如果买三十罐,能不能便宜些?”
“便宜不了,五毛钱一罐,这价格都是定好的。”
水果罐头在现在还属於轻奢食品,最后方海还是搬了,他现在阔气的很,这几毛几毛的压根入不了眼。
去水產市场取鱼,除了预定好的二十三条一斤左右的鯽鱼,又打包了三十斤的瓜子鯽,没有手掌大的小鯽鱼。
一毛五一斤,纯白给。
“这玩意儿我在一个朋友家吃过,炸酥脆了鱼刺都能咬,香得很。”
方海笑呵呵的,没有直接回村,而是直愣愣带到了悦宾饭店。
刚进饭店,方海两手插兜兜儿开口道:“张大刚呢,人在不在?”
前台连忙开口道:“方经理,我们老板在后厨,我这就去找他。”
方汉民狠狠瞪了自家老二一眼,这二五八万的气质跟谁学的,反正他没教。
方堃再一次见到张大刚,这傢伙见到方海比见到孙庆海热情多了,点头哈腰十足的小弟模样。
进包间,父伯四人坐定,方海解释了解释。
“这家悦宾饭店原先开在龙泉路那块儿,就是个十几平的小店,这傢伙以前跟我一样晚上收摊儿了喜欢赌两把。”
方海说到这里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越玩儿越大,有一天晚上玩红眼了,把饭店一个月进货的钱都给玩进去了,我觉著饭店味道挺不错的,就帮了帮。”
对上自家老子的眼神,方海连忙表示最近一年他连麻將扑克牌碰都没碰,天地可鑑!
说到这里,方海还有些感激方堃,去年冷不丁抓了很多人,原先跟他凑的近的,干个里面七个进去了,还有三个脚底抹油跑得快不知道躲哪儿去了。
反正当局者迷,反过劲儿来一砸么,当时那种状態真是让人后怕。
方海现在也飘,有钱了都不飘那是假的,可这种飘是在可控范围內的,他很喜欢钱的感觉。
要了一桌子菜,等上齐,张大刚和后厨的两个厨子进来陪酒。
“这是我弟方堃,就是他借你的厨子办酒席。”
张大刚蹭的站起来:“方哥,久仰大名。”
“你比我大一轮还多,我喊你哥才对,不用客气。”俩人小碰一杯。
正月十三当天补办酒席,悦宾饭店歇业一天,厨子被方海直接叫回村炒菜。
之前喊过两次的合作社的大厨现在是全年各个村跑著烧酒席,味道过得去,不过这东西没得比,吃过好的在回过头去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张大刚对上方堃总觉著眼熟,方点了点同学聚会,这傢伙机灵的又起身连闷三盅。
孙庆海他不能惹,方海同样不能惹,这些人那个都得是他笑脸相迎的。
尤其是对上方海这个传说中的弟弟,吃罢饭送走方海他们,晚上回家隨口一砸么,自家大闺女给他过一份报纸。
“爹,你平常一直掛在嘴上的方海的弟弟,那个方堃不会就是他吧?”
报纸凑到跟前,合照徐俊明左手旁边,赫然就是今天见到的方。
方堃...市作协副主席?!
听著自家闺女的补充碎叨,张大刚这一晚彻底睡不著了,十三號当天,连人带厨子早早去村里候著。
方堃给他们散著烟,笑道:“来的也太早了。”
“不早不早,寧可早了也不能晚了,你看看从哪里开始下手。”
方堃都不明白这傢伙抽什么风,怎么突然这么献媚,冷不丁让他想到了韩錚。
今天补办酒席来的人多,一共办二十三桌儿,每桌勾勾画画弄了十六个实打实的硬菜出来,邻里叔伯先垒大锅灶,中午除了吃席还要吃饺子,吃不了兜著兜回去也行。
两口大铁锅,四口小铁锅,一共五个灶码在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