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搂草打兔子
    浙省盐海县原武镇卫生所於华早早上班,开始了他日復一日的拔牙工作,卫生所开在乡镇,所以到他这里拔牙的多是乡下农民。
    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有的只是一颗颗泛黄泛黑的坏牙,拔的多了,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每天就是重复著一件事情。
    早晨早早上班,下午到点下班。
    於华羡慕县里文化馆的工作,閒暇之余他去看过,那里的工作人员相当轻鬆。
    可以泡一杯茶,拿一份报纸反覆的看一上午,而不是像他这样,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来做一个牙医。
    “买到了没?”
    “买到了,不过就一份,排了好长的队,差点就没轮到我。”
    “一份也够了,你先看,晚上换我。”
    余华凑过头去,一脸精神的小眼睛好奇道:“雨姐,你们这是看什么呢?”
    “方堃的新小说《潜伏》啊。”
    见於华一脸懵,李小雨继续道:“你不会连方堃都不知道吧,他写的小说可好看了。”
    “还有方小说改编的电影,不管是牧马人还是高山下的环我都喜欢看。”一旁的姑娘同样跟了一句。
    两女兴致高涨的聊著潜伏,什么谍战,什么军统地下站,成功的吸引了於华的注意。
    (请记住 101 看书网伴你閒,101????????????.?????超贴心 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於华想借过来看看,指望让他大几块钱去买一份杂誌,他是愿意的,只可惜兜儿里没有这个实力。
    新杂誌刚到手,李小雨说什么也不会借,就这样一连过了四天,终於从两人手里借来了一晚上的阅读时间。
    人是下午七点一刻回的家,跟父亲吃饭的中间还不能看,因为他答应不能让杂誌有任何破损污点,不然要赔钱的。
    吃罢饭,於华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绿罩檯灯打开,一看便一发不可收拾。
    七万多字的小说,让他看的如痴如醉。
    一遍看完又翻到第一页开始重新看,父亲披著衣服敲门才把他惊醒。
    “这都几点了还不睡,小心明天上班迟到。”
    余华看了眼闹钟,才发现已经快凌晨一点,哆哆嗦嗦起身上厕所滋了一泡,回来熄灯躺床上更是睡不著。
    “太牛逼了,写的真特么好看!”
    这一夜於华失眠了,他就是因为七七年高考没考上才去的卫生所,现在一想,相比较拔牙,好像自己更是读书那块儿料。
    第二天照常上班,还杂誌的同时,成功加入了李小雨的討论阵营。
    “方堃不光是作家,听说他在北大毕业后留在了自己所在的中文系当老师,同时还是全国作协的成员呢。”
    “听说《明朝那些事儿》特別好看,咱们县城的书店买都买不到。”
    “能买到也买不起啊,二十五块六一册,顶咱们一个月的工资呢。”
    於华在一旁听著心里一阵咂舌,一册小说竟然要二十五块钱,通过李小雨的口中,他还是头一次听说当作家还能赚钱。
    回到家,於华痛定思痛决定自己也尝试写小说,他的要求不高,不奢望能成为方堃那样的大作家,只要给他调到县里文化馆工作就行!
    余华的写作效率很高,他不知道小说是什么,不过找些小说看的多了,也就会照猫画虎的写了。
    这段日子,不光他父亲,连周边邻居都听说他在写小说,洋洋洒洒四千字,写完一口气寄给了沪上的收穫。
    结果没一个星期便被退了回来,完事儿又往京城文学,延边,相继寄出去,结果无一例外全部被退了回来。
    余华不信邪的投到了浙省当地的杂誌社,结果悲催的还是被退了回来。
    “难不成自己真的不是写小说的料?”
    六月中,方堃在学校监考这学期的期末考试,下班回家路过校门口被门卫喊住。
    “方老师,这里又有你的几封信。”
    方堃掏出烟给散了散,笑道:“麻烦你了李哥。”
    “害,你现在可是咱们学校的大名人儿,我回家邻居那些小子问我认不认识方老师,我跟他们说咱俩还在一起抽过烟呢,他们都以为我在吹牛。”
    方堃笑著又聊了几句,才摆手离开。
    学校门口收信已经成了常態,这段时间全国各地的读者都在给他寄信,因为不知道家里地址,有顺著杂誌寄到沪上的,也有听说他在北大教书,直接往学校寄的。
    反正各种各样的信件已经收到手麻了。
    带著回家,下车后又从后车厢拎了两只已经禿嚕了毛的乌鸡下来。
    梁英侠正在做饭,寧姚在屋里坐著,晋省老家產妇坐月子有百日不出门的说法儿。
    不光百日不能出门,最好是连水也不能碰,想洗脸了就用毛巾擦一擦,这也就导致寧姚想洗个头,也被拦的死死的。
    有一次趁梁英侠出门买菜,偷摸的烧开水洗了个头,婆媳俩第一次爆发了矛盾。
    “这啥东西,黑不溜秋的,不会坏了吧?”
    “这是乌鸡,赵勇军托人给拿的,煲汤最有营养。”
    寧姚在一旁泛无感道:“能不能不吃?这段时间不是鱼就是鸡,搞得我跟黄鼠狼转世一样。”
    “有营养,吃了大补。”
    “我都快补过头了,”顿了顿,寧姚退一步道:“吃也行,別燉汤了,弄成烧鸡怎么样?”
    方堃好笑道:“乌鸡拿来做烧鸡,这不纯纯浪费么。”
    梁英侠速度很快的做了三个菜出来,品相都很有食慾,唯一的毛病就是他老娘重口味,放盐太猛了,刚开始一度让寧姚吃不惯。
    好在现在量少了些,婆媳俩虽然表面上关係维持的还不错,可方总觉著双方都在忍耐,都在尝试包容。
    可生活在一起,这种生活习惯上的不同处处都能引发小爭议。
    刚开始还好,可日久天长,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发。
    方堃心里一阵无奈,难不成婚后婆媳真的不能待在一起?
    吃完饭,方堃拿过从学校拿来的信翻开看了看。
    这是他的习惯,读者写信那是对你的喜欢,不管回不回,看总是要看一眼的,甚至他之前还时不时挑选一些写封回信。
    不过方堃现在不敢回信了,回过去,人家又给你写过来,来来回回都要发展成笔友了。
    “咦?这里还有篇稿子。”
    寧姚拆开看了一封,恰好看到了一个叫於华寄过来的信。
    方堃起初没有在意,只听寧姚看了一半摇头道:“故事太浅,行文还算流畅,不过距离能够达到杂誌社发表的要求就太远了,喏,不光稿子,人家还给你附了一封信。”
    方堃接过下意识看向了来信人名字,结果让他一愣。
    原武县於华?
    方先生您好,我叫於华,我非常喜欢您写的《潜伏》,受您的影响,我也尝试写了几篇文章投稿,结果全被退了回来,我感觉自己写的挺不错的,可不知道为什么杂誌社就是不要,希望您能提点建议方堃觉著挺不可思议的,可算算日子,於华好像也的確就是从今年开始踏入作家行业的,只不过这绝对不是唯一一篇,这傢伙估计现在同时在向很多杂誌社投稿,玩的就是个搂草打兔子。
    刚想回封信,结果小穀雨又醒了开始哭闹。
    寧姚过去给餵奶,这段时间吃的鯽鱼汤,老母鸡汤太多了,让她老觉著胸口又涨又坠。
    孩子闹腾好在有婆婆在一旁帮忙,能让她休息休息,虽然生活矛盾有很多,可起码没什么大意见。
    方堃过去给换尿片,完事儿才回到桌前。
    信是肯定要回的,既然人家主动找上门来了那这就是缘分。
    “余华小友,见字如晤,你的小说我已经收到,行文尚有不足,现邀请你来京改稿,京城文艺的主编我认识,如果改稿顺利,可以带你引荐...”
    下午上班,方堃顺道儿把信寄了出去。
    一连三天期末周考完,学校正式放假。
    吉泽国旗在內蒙相亲的女孩儿进京,顺带在这里办结婚证,把户口迁过来。
    俩人大三那年只见了一面,还是父母找媒婆撮合的,之前小聚的时候,方堃听说本来以为断了,结果人家姑娘一直念叨著他,后来一想乾脆结婚吧。
    站在火车站口,方堃和张伟跟在身旁,后者开口道:“市委办公厅应该有不少年轻女同事吧,你这见过一面就结婚,会不会太草率了。”
    吉泽国旗想了想:“准確的说是三面,其实大三开始每年回家都能碰见一回的,单位同事是单位同事,可以好好共事,但不適合结婚过日子。”
    方堃脚帮子给了张伟一下:“还说別人,你丫的首钢集团也有不少女同事吧,我这孩子都要打酱油了,打算单到什么时候?”
    “急什么,”张伟挑著眉,贱兮兮的看著俩人:“实不相瞒,单位老领导可能见我是可造之材,给我介绍了他本家的一个侄女儿,二十九岁未婚,在第一医院做急诊科副主任。”
    方堃和吉泽国旗对视一眼:“这放你们东北不就是没人要的老光棍蛋子,男的叫光棍,女的应该叫什么,齐天大剩?”
    “什么齐天大圣。”
    方堃笑道:“剩下的剩。”
    吉泽国旗被方堃给逗笑了,张伟更是无语:“亏你想的出来,女大三抱金砖,这女的见过一面,冷的很,一看就是做事乾脆利索型的,长得也漂亮,反正我是挺得意的。”
    方堃摇了摇头:“你得意有个屁用,二十九了还没结婚肯定是有原因的,下嘴前最好问清楚。”
    “不懂了吧,这叫工作型女人,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你们想想医院那种地方平常多忙,这急诊科听说又是刚办起来,哪有功夫谈什么恋爱,你们就等著喝喜酒吧。”
    方堃懒得搭理这傢伙,等了差不多二十几分钟,一列火车进站,吉泽国旗著脚看了好半天,才朝一个扎著好几根细长麻辫的女孩摆手。
    人迎过去,方堃张伟跟在后面,女孩儿穿的是莫兰迪色系的女士袍子,肤色很黑,跟当初在学校第一次见吉泽国旗一样,不过人笑的很开心,给他们一种格外阳光的感觉。
    “介绍一下,这就是我的未婚妻塔娜,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珍珠,这是塔娜的哥哥布日古德,这是我的大学同学,方堃张伟。”
    两边握手打了个招呼,塔娜哥哥的名字寓意更好,象徵著天空中的雄鹰。
    一伙人先回家,吉泽国旗原先在单身宿舍,在知道塔娜要来后,跟上面申请,运气很好的落了一套楼房。
    筒子楼六层顶层最里,原先的老干部年纪大了,爬上爬下不方便就给搬到了一层,这两室一厅一厨的房子就落给了他。
    面积拢共四十七平,听著小,可这玩意儿没什么公摊面积,客厅外面还有个不大不小的阳台。
    住之前好一顿拾捣,抹腻子平地面,置办家具,起码现在看上去跟新房似的。
    第一顿在饭店给塔娜俩人接风,临近中午陈卫东李春生他们才赶过来。
    “特娘的,交通部不是人待的,周日也不得閒,把人当牲口使。”
    几人都懒得搭理陈卫东,这傢伙脸上哪有嫌弃的表情,宿舍六人里,论工作好坏排个顺序,这傢伙当属第一。
    其二是吉泽国旗所在的京城市委办公厅,其三是赵勇军,往后就是李春生的外事办,方堃排第五,张伟的首钢是班级大部分人眼里混的最惨的。
    塔娜很健谈,布日古德更外向,这次隨行主要就是怕妹妹走丟,婚礼等回了內蒙再补办。
    俩人打算趁早,明天就请假先去办结婚证,落户口。
    “於华,有你的信!”
    院子里的於华一阵惊讶,往常有退稿那是直接从墙外丟进来的。
    “许哥,哪里来的信?”
    “京城的,不过寄信人不是杂誌社,叫方堃,这不会就是写潜伏的那个方堃吧?”
    邮递员也没走,都是一个镇的谁不认识谁,眼巴巴的瞅著那封信。
    於华应著的同时,心里打鼓的拆开信件,看著內容不由一喜。
    “方先生让我进京改稿,说他认识京城文艺的主编,可以给我引荐?!”
    “真的假的?”
    “你看看。”
    “可以啊於华,你这要是真成了作家,別说咱们镇了,绝对是咱们县里的头一份。”
    於华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可隨之又开始发愁,方先生光让他去京城改稿,可他那里来的路费,去了京城吃喝拉撒那样儿不得要钱。
    辗转反侧一整夜,第二天一大早於华起身直奔沪上,又在沪上买火车票站票直奔京城。
    方堃在家接到电话,还是赵勇军打来的,说什么一个年轻人在校门口不肯走,非要见自己。
    等方堃见到人的时候,老的於华大家都见过,可这会儿年轻的简直不像话,那小眼睛是一大特色。
    “於华?”
    “你是谁?”
    方堃下车笑道:“你给我写的信,都不知道我是谁?”

章节目录

1977俗人重生指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1977俗人重生指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