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顶级作家
第181章 顶级作家
师徒仪式走完,耿佳伟比谁都开心,將近三年的效力,终於能主持一方了,要说不激动是假的。
分店主厨加总经理一职,前台原先的女財务升任前堂经理。
这也是特殊时期特殊行事,不然高低得专门面试聘请人员。
工资的话两百块钱一个月,往后隋卞还画了大饼,允诺分红期权。
在了解到这分红期权是什么意思后,耿佳伟曹杰更高兴了,哪个当兵的不想当元帅,有奔头就是最大的动力。
仪式走完,就是试菜,这两个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轮番上阵。
方堃也好,那两个京城饭店的老师傅也罢,都很给面子。
关键是这俩小子做的基础菜品,已经完全可以出师,他们就是想挑毛病都挑不出来。
方堃和寧姚选好菜单,预计请九桌,准备十桌以防不时之需。
特意用红纸写的请柬发出去,可当天属实给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亮?秋燕?你们俩这什么情况?”
周方,字亮工,物理系同届毕业生,酷爱打篮球,同学之间有时候都笑称其年大將军,这字儿是他打小在家族族谱上落的。
许秋燕则是方堃班里同学,兜兜转转,方堃是怎么也没想到这俩人能走在一起。
“老你不厚道啊,这结婚大喜的日子,也不招呼声。”
“我的我的,这不想著小办嘛,只请了班里同学,待会儿我自罚一杯。“
类似的情况不少,在学校大家多多少少都藏著掖著,可现在好不容易出校门了,当然要释放青葱。
这也就第一年结婚的没多少,再晚个一两年,拖家带口的九桌儿肯定不够坐的。
方堃和寧姚站在酒楼门口迎接,多是两人的同学,吴兴国他们有郑卫东韩錚顾著。
陈建工,卫国平和石铁生他们凑了一桌,街坊邻居街道办陈主任他们两桌儿,方堃请了赵彦,韩英雄霍三爷他们,三爷没有亲自来,不过一直跟在身边的那个年轻人来了一趟。
让方堃没想到的是,京城晚报王继刚,商务印书馆陈翰伯,沪上娄靖川,萧编,谢导,甚至连作协会议上聊过几面的刘欣武,矛盾老先生也来凑热闹。
最最后面,唐显庭顾山亭,甚至连钓鱼比赛有过一面之缘的赵彦松跟在后面也冒了进来。
“你子赚那么多稿费,多摆几桌儿怎么了,抠抠搜搜的。”
对上唐显庭,今天可不是冒嘴炮的日子,方堃陪笑道:“快请进,待会儿我自罚三杯。”
人越进越多,光是邻居原先想的是一桌儿就够,结果人家想著方大財主不差这点钱,都是拖家带口来的,一桌儿根本不够用。
早些年,在首都谁家办事不是说亲朋好友所有人都能上桌儿的,毕竟家家都不富裕,一般都是各家出个代表上桌儿。
席面最后吃完要是有剩余,还要扫落回去给家里小孩儿吃,北方这边普遍叫折箩菜。
方堃招过曹杰,低声问道:“后厨的备菜够不够,不行的话赶紧去趟菜市场。”
“你放吧哥,就是再多个两三桌儿都够。”
三味楼尚且没有正式开业,今天只是为了给方堃结婚开火,备菜什么的,隋卞不可能真就方堃报九桌,就只准备九桌儿的量,一个优秀的主厨,这种突发情况早就有所防备了。
方堃和寧姚站在门口,看许久没人再来,才鬆了一口气。
上喜瓜子生,赵勇军张伟他们给服务员帮忙,把健力宝和茅子每桌儿分发下去。
后厨上菜的速度很快,四口大灶一起开,隋家师徒两代一起掌勺,餐车成批成批的往外送。
堃站在正中央,清嗓子拍了拍:“各位,容我这个新郎官囉嗦两句。”
“好!”
张伟叼著烟率先拍手,金子大宝他们也想嗷两嗓子,可看著周围这些知识分子,往日的痞性莫名其妙被压制的死死的。
方堃笑著压了压手,继续道:“今天是我和寧姚结婚的日子,我们是大学四年的校友,在座的有同事,有朋友,更多的是一起刚刚走出校门的同窗校友,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来捧场,能见证这一刻。
我们俩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已经走过四年,如今终於修成正果,老话常说两口子在一起过日子要相濡以沫天长地久,我觉著不妥,天长地久到底有多长,有多久,谁也说不清,我想我们不需要天长地久,我只想对我老婆说,我爱你,这份爱体现在朝夕,朝阳升起的时候我爱你,夕阳落下的时候我还爱你,今天比昨天要多爱你一点,如果非要对这份爱加一个期限,我愿意是一万年。“
话音戛然而止,现场冷了几秒,接著就是震耳的掌声。
陈建工鼓著掌笑骂道:“这傢伙太能装了!”
旁的李华笑道:“能写出许灵韵李秀芝式爱情的,肯定是懂浪漫的。”
寧姚却被说的有些不好意思,在这之前她可没想到这傢伙会整这么肉麻,不过脸上的幸福就差溢出来了。
方堃接过曹杰提早准备好的兑了水的茅台瓶子,开始一桌桌儿敬酒。
张伟鸡贼,拉著他硬是在同学那桌儿走了五盅真的。
喝的太快,又一口菜没吃,方堃只觉得嗓子眼火辣辣的,胸口直冒热气,拢过这廝的肩膀,凑到跟前低声道:
“够意思,你等著,迟早你也有这一天。”
“嚇唬谁呢,我们东北老爷们各个是海量,到时候奉陪,今天你是新郎官,再走一个!”
一桌桌儿走完,一共十二桌,得亏后面又换回了凉白开,不然指定歇菜。
席面一共十六道菜,吃到后面,还有人专门起身去给人敬酒的。
尤其是电视台的同事,肖主任拎著酒盅去了唐显庭那里,大內御医,中医大拿,旁边那位,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某部委刚刚退下来的老领导,这个世界一定是疯了。
郑卫东先他一步过去打招呼,等他转身回座位,肖主任才上前,完事儿又去矛盾那桌儿,新闻媒体跟文艺界接触的最多,要说没打过交道是假的,见了面当然得问候几句。
只是所有人都没想到,方堃能请到这么多有分量的人参加婚宴,知道些的人给旁边朋友指著越介绍越心惊。
大家都是同学,不是这才刚毕业嘛,你方老六这是要闹哪样?!
正式敬酒走完,方堃屁股也没挨著,好多人都是需要打招呼的,自己是主家,也不可能坐在同学桌就不动了。
“师傅,唐老,赵老,我敬你们一杯。”
方堃对上赵彦松,后者像是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笑道:“我和老唐可是老朋友了,知道是你小子结婚就来討杯喜酒喝,你不会不欢迎吧?”
“欢迎欢迎,正好我们公司新款鱼料出来了,回头有时间还请您去公司视察视察。”
唐显庭在一旁:“我也是从山亭这里知道的,要不然都不知道这档子事儿,你小子不厚道。”
“知不知道的,您这不还是来了,招待不周的地多担待。”
“了,不顾著我们,你该忙忙你的去。”
“肖主任.”
方堃又端著酒盅走了一圈,儘量把到场的人全照顾一遍,主打的就是一个海量。
酒足饭饱,记帐的活儿邓青山来做,同学同事,多是两块三块的上。
也就吴兴国这边拿钱不当钱,九千九百九十九,简而言之祝新郎新娘长长久久,百年好合。
一顿婚宴,方堃忙活的不轻,对上嘻嘻哈哈的娄靖川没什么好脸色。
“你怎么知道我结婚的?”
“山人自有门路。”
见方堃瞪著自己,娄靖川指著石铁生:“你忘了,铁生可是给我们投过稿的,虽然合作的次数少,可一直有在约稿,他以为以你和我们收穫杂誌的关係,肯定请我了,隨口就说了,结果倒好,你连个招呼都不打。“
娄靖川说这话的时候,活脱脱一个小怨妇表情。
世人都知道咱们关係好,作家方堃所有作品,几乎都是和收穫合作的,自己说句娘家人,都不为过,结果倒好,结婚了连娘家人都不通知。
方堃嫌弃的瞥了他一眼:“我原本只想小办的,你丫的又不是没在我家吃过饭,白吃白喝两个月还没找你要饭钱呢。”
“哥,你好,写点新稿子吧,再不投稿,我这工作能力就该受到质疑了。”
“明年再说!”
“別啊!去年说明年,今年还说明年,到底是哪年啊!”
娄靖川来的时间也很巧妙,《明朝那些事儿》从去年中旬开始连载至今,除掉周日休刊,每日四千字,已经將近完结。
整个篇幅大半出现在读者眼前,这本小说內容之呈现,故事之深度,语言之妙,人物刻画之入木三分,让人广为称嘆。
这也是今天商务印书馆的陈瀚伯到来的原因,酒席散罢,方堃跟他约好时间详聊。
这顿宴席饭菜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隋卞和隋三味一出来,不少人还认了出来。
小老头儿趁机给三味楼打了一波gg,三味楼的逼格可比三味饭店高多了,这也就二楼包厢没用起来,总感觉差点意思。
一批批人送走,在三味楼忙活到傍下午,给隋三味算好帐结了钱,回到家已经是傍晚o
寧姚乐此不疲的核对礼钱礼单,方堃觉著大可不必,都是一块两块的,有什么看头。
“你懂什么,这以后可都是要还的,我估摸著也就这一两年,谁上了多少,心里得有个谱。”
方堃夺走礼单,俩人现在婚礼已成,要不要孩子已经可以提上日程了。
跟后世不同,哪怕两口子结婚了,对於要不要孩子一时半会儿都得思考犹豫一阵。
有的以工作,发展为由进行防范,有的则是心理上对怀孕,生儿育女產生恐惧和能不能养好教育好生出担忧。
现在的新婚男女可不担心这些,方堃当然乐意要个儿子女儿,连寧姚也不反对,俩人从上个月开始,已经取消了防护措施。
吭哧吭哧忙活到夜晚,肚子饿了,又去厨房做了点宵夜。
点燃蚊香放在屋外,俩人在凉亭里边吃边聊。
主要还是聊今年回家过年和去苏州回门的事儿,十点多,方堃继续拦腰抱起,回屋造娃。
66
j5
“先生,我是商务印书馆的陈翰伯。”
“您好,叫我堃就成,在您前先这两个字,我实在当不得。”
方堃给王纪刚和陈翰伯请进客厅,现在旁人叫他方先生已经成了顺理成章,可方堃却有些牴触。
文人情节,先生这个称呼,跟后世逢人就叫“老师』不同,分量太重,他一时半会儿真不想应。
陈翰伯接过茶水,又点上烟,笑道:“怎么当不得,咱们就別说你之前发表的牧马人高山下的环了,单单这个《明朝那些事儿》你知不知道报纸上是怎么评价的。”
“我当然知道,就是知道才不敢应下。”
方堃又不是不看报纸,刚开始舆论还褒贬不一,说他写的太过詼谐隨意,缺乏史学的严谨性,可现在谁还敢拿这个说事。
反之,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儿童启慧读物』,』少年必读书籍』外面大大小小全是这种评论。
而京城晚报从去年单日销量的四十万份,已经增至並稳定保持在九十三万份。
一份报纸,每天卖九十万份这是什么概念,旁人不知道,王继刚最有发言权。
这恐怖销量一度让报社下属印刷厂陷入瘫痪,纸张油墨极度短缺,怎么供都供不上,最后只能从全国各地调配。
娄靖川想约稿,王继刚更想约稿,日销稳定九十万份以上的报纸,对外说全部靠的是方堃的这部小说不恰当,可大家对此都心照不宣。
现在眼瞅著小说要完结了,这要是一断更,报纸销量开始下滑,那他这工作成绩不完犊子了。
暴涨不是本事,暴涨过后能稳定在那个点,才是货真价实的成绩。
报社有人提出向全社会徵稿,向文人作家约稿,这件工作已经在做了,可收上来內容质量上差强人意,怎么看都不可能接方堃的班。
陈翰伯看方堃的眼神很讚赏,文人傲骨,年轻的文人不光有傲骨,更容易有傲气,可他从堃身上感觉不到点。
“你的老师叶蜚声教授应该跟你说过,我这是怕你被別的出版社拐走,提前来谈合作了。”
“老师確实讲了,我还打算完结后去找仕呢,没想到仕亲自过来了。”
方堃嘴上这么6,其实主动上门是不可能的,甭管写的好坏,主动求上门自然就落了下风。
谈判上会元亏,况且方堃不觉著这部百万字之多的“巨作』,会没有识货的出版社看中。
如果真没,又真想出版实体书,他可能互会优先考虑有过一次合作基础的沪上文艺出版社。
接下来俩人聊的很顺利,《明朝那些事儿》走合作出版,商务印书馆不承担全部费用,而是双方共同承担。
公费出版对於一百五十万字的作品而言,成本太高。
一百五十万字,共分十二部成一册,娱字七元的稿酬,外事这次合作不走一次和买断版权的路子。
而是方堃按销量提成,若作品成为畅销书,出版社將支付稿酬並分享发行利润,方堃可以获得稿酬)印数分成即(定价x发行量x约定比例)的利润。
售价定价多少,发行量定多少现在谈还尚早,最后只初步谈成了约定比例。
方堃顺利进入顶级作家列,拿15%的利润。
当然这里面互有一个前提標准,就是走合作出版,如果方堃选择公费出版,成本费用由出版社全部承担,决然拿不到,或者ν不会轻易拿到15%这么多。
>
师徒仪式走完,耿佳伟比谁都开心,將近三年的效力,终於能主持一方了,要说不激动是假的。
分店主厨加总经理一职,前台原先的女財务升任前堂经理。
这也是特殊时期特殊行事,不然高低得专门面试聘请人员。
工资的话两百块钱一个月,往后隋卞还画了大饼,允诺分红期权。
在了解到这分红期权是什么意思后,耿佳伟曹杰更高兴了,哪个当兵的不想当元帅,有奔头就是最大的动力。
仪式走完,就是试菜,这两个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轮番上阵。
方堃也好,那两个京城饭店的老师傅也罢,都很给面子。
关键是这俩小子做的基础菜品,已经完全可以出师,他们就是想挑毛病都挑不出来。
方堃和寧姚选好菜单,预计请九桌,准备十桌以防不时之需。
特意用红纸写的请柬发出去,可当天属实给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亮?秋燕?你们俩这什么情况?”
周方,字亮工,物理系同届毕业生,酷爱打篮球,同学之间有时候都笑称其年大將军,这字儿是他打小在家族族谱上落的。
许秋燕则是方堃班里同学,兜兜转转,方堃是怎么也没想到这俩人能走在一起。
“老你不厚道啊,这结婚大喜的日子,也不招呼声。”
“我的我的,这不想著小办嘛,只请了班里同学,待会儿我自罚一杯。“
类似的情况不少,在学校大家多多少少都藏著掖著,可现在好不容易出校门了,当然要释放青葱。
这也就第一年结婚的没多少,再晚个一两年,拖家带口的九桌儿肯定不够坐的。
方堃和寧姚站在酒楼门口迎接,多是两人的同学,吴兴国他们有郑卫东韩錚顾著。
陈建工,卫国平和石铁生他们凑了一桌,街坊邻居街道办陈主任他们两桌儿,方堃请了赵彦,韩英雄霍三爷他们,三爷没有亲自来,不过一直跟在身边的那个年轻人来了一趟。
让方堃没想到的是,京城晚报王继刚,商务印书馆陈翰伯,沪上娄靖川,萧编,谢导,甚至连作协会议上聊过几面的刘欣武,矛盾老先生也来凑热闹。
最最后面,唐显庭顾山亭,甚至连钓鱼比赛有过一面之缘的赵彦松跟在后面也冒了进来。
“你子赚那么多稿费,多摆几桌儿怎么了,抠抠搜搜的。”
对上唐显庭,今天可不是冒嘴炮的日子,方堃陪笑道:“快请进,待会儿我自罚三杯。”
人越进越多,光是邻居原先想的是一桌儿就够,结果人家想著方大財主不差这点钱,都是拖家带口来的,一桌儿根本不够用。
早些年,在首都谁家办事不是说亲朋好友所有人都能上桌儿的,毕竟家家都不富裕,一般都是各家出个代表上桌儿。
席面最后吃完要是有剩余,还要扫落回去给家里小孩儿吃,北方这边普遍叫折箩菜。
方堃招过曹杰,低声问道:“后厨的备菜够不够,不行的话赶紧去趟菜市场。”
“你放吧哥,就是再多个两三桌儿都够。”
三味楼尚且没有正式开业,今天只是为了给方堃结婚开火,备菜什么的,隋卞不可能真就方堃报九桌,就只准备九桌儿的量,一个优秀的主厨,这种突发情况早就有所防备了。
方堃和寧姚站在门口,看许久没人再来,才鬆了一口气。
上喜瓜子生,赵勇军张伟他们给服务员帮忙,把健力宝和茅子每桌儿分发下去。
后厨上菜的速度很快,四口大灶一起开,隋家师徒两代一起掌勺,餐车成批成批的往外送。
堃站在正中央,清嗓子拍了拍:“各位,容我这个新郎官囉嗦两句。”
“好!”
张伟叼著烟率先拍手,金子大宝他们也想嗷两嗓子,可看著周围这些知识分子,往日的痞性莫名其妙被压制的死死的。
方堃笑著压了压手,继续道:“今天是我和寧姚结婚的日子,我们是大学四年的校友,在座的有同事,有朋友,更多的是一起刚刚走出校门的同窗校友,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来捧场,能见证这一刻。
我们俩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已经走过四年,如今终於修成正果,老话常说两口子在一起过日子要相濡以沫天长地久,我觉著不妥,天长地久到底有多长,有多久,谁也说不清,我想我们不需要天长地久,我只想对我老婆说,我爱你,这份爱体现在朝夕,朝阳升起的时候我爱你,夕阳落下的时候我还爱你,今天比昨天要多爱你一点,如果非要对这份爱加一个期限,我愿意是一万年。“
话音戛然而止,现场冷了几秒,接著就是震耳的掌声。
陈建工鼓著掌笑骂道:“这傢伙太能装了!”
旁的李华笑道:“能写出许灵韵李秀芝式爱情的,肯定是懂浪漫的。”
寧姚却被说的有些不好意思,在这之前她可没想到这傢伙会整这么肉麻,不过脸上的幸福就差溢出来了。
方堃接过曹杰提早准备好的兑了水的茅台瓶子,开始一桌桌儿敬酒。
张伟鸡贼,拉著他硬是在同学那桌儿走了五盅真的。
喝的太快,又一口菜没吃,方堃只觉得嗓子眼火辣辣的,胸口直冒热气,拢过这廝的肩膀,凑到跟前低声道:
“够意思,你等著,迟早你也有这一天。”
“嚇唬谁呢,我们东北老爷们各个是海量,到时候奉陪,今天你是新郎官,再走一个!”
一桌桌儿走完,一共十二桌,得亏后面又换回了凉白开,不然指定歇菜。
席面一共十六道菜,吃到后面,还有人专门起身去给人敬酒的。
尤其是电视台的同事,肖主任拎著酒盅去了唐显庭那里,大內御医,中医大拿,旁边那位,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某部委刚刚退下来的老领导,这个世界一定是疯了。
郑卫东先他一步过去打招呼,等他转身回座位,肖主任才上前,完事儿又去矛盾那桌儿,新闻媒体跟文艺界接触的最多,要说没打过交道是假的,见了面当然得问候几句。
只是所有人都没想到,方堃能请到这么多有分量的人参加婚宴,知道些的人给旁边朋友指著越介绍越心惊。
大家都是同学,不是这才刚毕业嘛,你方老六这是要闹哪样?!
正式敬酒走完,方堃屁股也没挨著,好多人都是需要打招呼的,自己是主家,也不可能坐在同学桌就不动了。
“师傅,唐老,赵老,我敬你们一杯。”
方堃对上赵彦松,后者像是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笑道:“我和老唐可是老朋友了,知道是你小子结婚就来討杯喜酒喝,你不会不欢迎吧?”
“欢迎欢迎,正好我们公司新款鱼料出来了,回头有时间还请您去公司视察视察。”
唐显庭在一旁:“我也是从山亭这里知道的,要不然都不知道这档子事儿,你小子不厚道。”
“知不知道的,您这不还是来了,招待不周的地多担待。”
“了,不顾著我们,你该忙忙你的去。”
“肖主任.”
方堃又端著酒盅走了一圈,儘量把到场的人全照顾一遍,主打的就是一个海量。
酒足饭饱,记帐的活儿邓青山来做,同学同事,多是两块三块的上。
也就吴兴国这边拿钱不当钱,九千九百九十九,简而言之祝新郎新娘长长久久,百年好合。
一顿婚宴,方堃忙活的不轻,对上嘻嘻哈哈的娄靖川没什么好脸色。
“你怎么知道我结婚的?”
“山人自有门路。”
见方堃瞪著自己,娄靖川指著石铁生:“你忘了,铁生可是给我们投过稿的,虽然合作的次数少,可一直有在约稿,他以为以你和我们收穫杂誌的关係,肯定请我了,隨口就说了,结果倒好,你连个招呼都不打。“
娄靖川说这话的时候,活脱脱一个小怨妇表情。
世人都知道咱们关係好,作家方堃所有作品,几乎都是和收穫合作的,自己说句娘家人,都不为过,结果倒好,结婚了连娘家人都不通知。
方堃嫌弃的瞥了他一眼:“我原本只想小办的,你丫的又不是没在我家吃过饭,白吃白喝两个月还没找你要饭钱呢。”
“哥,你好,写点新稿子吧,再不投稿,我这工作能力就该受到质疑了。”
“明年再说!”
“別啊!去年说明年,今年还说明年,到底是哪年啊!”
娄靖川来的时间也很巧妙,《明朝那些事儿》从去年中旬开始连载至今,除掉周日休刊,每日四千字,已经將近完结。
整个篇幅大半出现在读者眼前,这本小说內容之呈现,故事之深度,语言之妙,人物刻画之入木三分,让人广为称嘆。
这也是今天商务印书馆的陈瀚伯到来的原因,酒席散罢,方堃跟他约好时间详聊。
这顿宴席饭菜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隋卞和隋三味一出来,不少人还认了出来。
小老头儿趁机给三味楼打了一波gg,三味楼的逼格可比三味饭店高多了,这也就二楼包厢没用起来,总感觉差点意思。
一批批人送走,在三味楼忙活到傍下午,给隋三味算好帐结了钱,回到家已经是傍晚o
寧姚乐此不疲的核对礼钱礼单,方堃觉著大可不必,都是一块两块的,有什么看头。
“你懂什么,这以后可都是要还的,我估摸著也就这一两年,谁上了多少,心里得有个谱。”
方堃夺走礼单,俩人现在婚礼已成,要不要孩子已经可以提上日程了。
跟后世不同,哪怕两口子结婚了,对於要不要孩子一时半会儿都得思考犹豫一阵。
有的以工作,发展为由进行防范,有的则是心理上对怀孕,生儿育女產生恐惧和能不能养好教育好生出担忧。
现在的新婚男女可不担心这些,方堃当然乐意要个儿子女儿,连寧姚也不反对,俩人从上个月开始,已经取消了防护措施。
吭哧吭哧忙活到夜晚,肚子饿了,又去厨房做了点宵夜。
点燃蚊香放在屋外,俩人在凉亭里边吃边聊。
主要还是聊今年回家过年和去苏州回门的事儿,十点多,方堃继续拦腰抱起,回屋造娃。
66
j5
“先生,我是商务印书馆的陈翰伯。”
“您好,叫我堃就成,在您前先这两个字,我实在当不得。”
方堃给王纪刚和陈翰伯请进客厅,现在旁人叫他方先生已经成了顺理成章,可方堃却有些牴触。
文人情节,先生这个称呼,跟后世逢人就叫“老师』不同,分量太重,他一时半会儿真不想应。
陈翰伯接过茶水,又点上烟,笑道:“怎么当不得,咱们就別说你之前发表的牧马人高山下的环了,单单这个《明朝那些事儿》你知不知道报纸上是怎么评价的。”
“我当然知道,就是知道才不敢应下。”
方堃又不是不看报纸,刚开始舆论还褒贬不一,说他写的太过詼谐隨意,缺乏史学的严谨性,可现在谁还敢拿这个说事。
反之,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儿童启慧读物』,』少年必读书籍』外面大大小小全是这种评论。
而京城晚报从去年单日销量的四十万份,已经增至並稳定保持在九十三万份。
一份报纸,每天卖九十万份这是什么概念,旁人不知道,王继刚最有发言权。
这恐怖销量一度让报社下属印刷厂陷入瘫痪,纸张油墨极度短缺,怎么供都供不上,最后只能从全国各地调配。
娄靖川想约稿,王继刚更想约稿,日销稳定九十万份以上的报纸,对外说全部靠的是方堃的这部小说不恰当,可大家对此都心照不宣。
现在眼瞅著小说要完结了,这要是一断更,报纸销量开始下滑,那他这工作成绩不完犊子了。
暴涨不是本事,暴涨过后能稳定在那个点,才是货真价实的成绩。
报社有人提出向全社会徵稿,向文人作家约稿,这件工作已经在做了,可收上来內容质量上差强人意,怎么看都不可能接方堃的班。
陈翰伯看方堃的眼神很讚赏,文人傲骨,年轻的文人不光有傲骨,更容易有傲气,可他从堃身上感觉不到点。
“你的老师叶蜚声教授应该跟你说过,我这是怕你被別的出版社拐走,提前来谈合作了。”
“老师確实讲了,我还打算完结后去找仕呢,没想到仕亲自过来了。”
方堃嘴上这么6,其实主动上门是不可能的,甭管写的好坏,主动求上门自然就落了下风。
谈判上会元亏,况且方堃不觉著这部百万字之多的“巨作』,会没有识货的出版社看中。
如果真没,又真想出版实体书,他可能互会优先考虑有过一次合作基础的沪上文艺出版社。
接下来俩人聊的很顺利,《明朝那些事儿》走合作出版,商务印书馆不承担全部费用,而是双方共同承担。
公费出版对於一百五十万字的作品而言,成本太高。
一百五十万字,共分十二部成一册,娱字七元的稿酬,外事这次合作不走一次和买断版权的路子。
而是方堃按销量提成,若作品成为畅销书,出版社將支付稿酬並分享发行利润,方堃可以获得稿酬)印数分成即(定价x发行量x约定比例)的利润。
售价定价多少,发行量定多少现在谈还尚早,最后只初步谈成了约定比例。
方堃顺利进入顶级作家列,拿15%的利润。
当然这里面互有一个前提標准,就是走合作出版,如果方堃选择公费出版,成本费用由出版社全部承担,决然拿不到,或者ν不会轻易拿到15%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