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拜山头遇冷,神医下战书
“霍英东?”李向阳念叨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但一时想不起来。
“对,就是霍英东。”娄晓娥的表情有些凝重,“他在港城的地位,非同一般。黑白两道,官商两界,都得给他几分面子。他不仅是地產大亨,还和內地高层关係匪浅,是个真正的实力派人物。他看上的那块地,说是要留著自己建码头,给多少钱都不卖。”
李向阳听明白了,这是遇到地头蛇了。
在港城这种地方,想凭著有钱有技术就横衝直撞,肯定要碰一鼻子灰。
拜山头,是免不了的程序。
这年头,不仅要有钱,更要有权。
很多黑社会势力暗地里干著骯脏的交易,这种事在港城数见不鲜。
“他住哪儿?”李向阳问道。
“浅水湾12號,一座中式大宅。”娄晓娥说,“你想去见他?我劝你还是別抱太大希望,这个人……很傲气,尤其对我们这种有『资本家』背景的,不怎么待见。”
“见总要见的。”李向阳笑了笑,“买卖不成仁义在嘛。再说了,我手里又不是只有钱。”
他心里盘算著,对付这种老江湖,光靠商业谈判肯定不行,得用点非常的手段。
第二天,李向阳让娄晓娥备了一份厚礼,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支品相极佳的百年野山参,然后只身一人,驱车前往浅水湾。
霍家大宅门口,戒备森严。
李向阳报上名號,说是娄家的朋友,有要事求见霍先生。
管家进去通报了半天,才出来回话,语气带著几分倨傲:“霍先生今天身体不適,不见客。李先生请回吧。”
这是典型的闭门羹。
李向阳也不生气,他看著管家,慢悠悠地说道:“你家先生是不是最近总觉得腰眼发凉,双腿沉重,尤其是阴雨天,膝盖疼得像有上万只蚂蚁在啃?”
管家脸色一变,惊疑不定地看著他:“你……你怎么知道?”
霍先生这老毛病,是当年打拼时落下病根,请遍了中西名医,也只能缓解,无法根治。
这事儿只有家里最亲近的几个人知道,外人绝不可能知晓。
“你再进去通报一声。”李向阳的嘴角掛著一丝神秘的微笑,“就说,四合院的李向阳,能治他的病。他见也得见,不见也得见。这关乎他的后半辈子,是舒舒服服地过,还是在轮椅上过。”
这话说的极其不客气,甚至有点威胁的意味。
管家心里直打鼓,但看著李向阳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又不敢怠慢,只好硬著头皮再次进去通报。
这次,没过多久,管家就小跑著出来了,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恭恭敬敬地做了个请的手势:“李先生,我们家先生有请。”
李向阳跟著管家穿过几道迴廊,来到一间古色古香的书房。
一个身穿唐装,面容清癯,但眼神锐利的老者,正坐在太师椅上,手里盘著两个核桃,不动声色地打量著他。
正是霍英东。
这个老傢伙,一头白髮,但眼神还挺好使。
“年轻人,口气不小啊。”霍英东开门见山,声音洪亮,但李向阳能听出其中夹杂著一丝中气不足。
“霍先生,我不是来跟您比谁口气大的。”李向阳也不兜圈子,直接把手里的礼盒放在桌上,“我是来给您送健康的。”
霍英东瞥了一眼那人参,冷哼一声:“这些年,给我送这些东西的人,能从浅水湾排到中环。西医说我这是类风湿,中医说我这是陈年寒痹,开的药吃了一火车,也没见好。你一个毛头小子,能有什么本事?”
“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李向阳拉过一张椅子,自顾自地坐下,与霍英东平视,“西医治標,中医治本。但他们都错了,您这病,根子不在骨头,在肾。肾主骨生髓,肾气亏虚,寒湿才能入骨。他们给您又是热敷又是祛湿,都是扬汤止沸,治不了根。”
霍英东盘核桃的手,停了下来。
李向阳说的这些,和他私下里请教过的一位国手大师说的,竟然不谋而合。
但那位大师也只是说出了病根,却拿不出根治的法子。
“说得头头是道,你待如何?”霍英东的语气缓和了一些。
“很简单。”李向阳伸出三根手指,“三服药,三针。三天之內,我让您健步如飞,扔掉拐杖。您这老寒腿,要是没除根,我李向阳三个字,在港城倒著写。”
霍英东的眼中精光一闪。
他纵横商海几十年,见过无数人,但像李向阳这样狂的,还是头一个。
可不知为何,他心里竟然隱隱有些相信。
他沉吟片刻,盯著李向阳,一字一句地说道:“好!我就信你一次!”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不过,丑话说在前面。你要是治好了我,元朗那块地,我白送给你,分文不取!以后你在港城有任何麻烦,都可以报我霍英东的名字!”
“可你要是治不好,或者把我治出个好歹来……”霍英东冷笑一声,“那我保证,你和你那些人,绝对走不出港城。我霍英东说到做到!”
“对,就是霍英东。”娄晓娥的表情有些凝重,“他在港城的地位,非同一般。黑白两道,官商两界,都得给他几分面子。他不仅是地產大亨,还和內地高层关係匪浅,是个真正的实力派人物。他看上的那块地,说是要留著自己建码头,给多少钱都不卖。”
李向阳听明白了,这是遇到地头蛇了。
在港城这种地方,想凭著有钱有技术就横衝直撞,肯定要碰一鼻子灰。
拜山头,是免不了的程序。
这年头,不仅要有钱,更要有权。
很多黑社会势力暗地里干著骯脏的交易,这种事在港城数见不鲜。
“他住哪儿?”李向阳问道。
“浅水湾12號,一座中式大宅。”娄晓娥说,“你想去见他?我劝你还是別抱太大希望,这个人……很傲气,尤其对我们这种有『资本家』背景的,不怎么待见。”
“见总要见的。”李向阳笑了笑,“买卖不成仁义在嘛。再说了,我手里又不是只有钱。”
他心里盘算著,对付这种老江湖,光靠商业谈判肯定不行,得用点非常的手段。
第二天,李向阳让娄晓娥备了一份厚礼,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支品相极佳的百年野山参,然后只身一人,驱车前往浅水湾。
霍家大宅门口,戒备森严。
李向阳报上名號,说是娄家的朋友,有要事求见霍先生。
管家进去通报了半天,才出来回话,语气带著几分倨傲:“霍先生今天身体不適,不见客。李先生请回吧。”
这是典型的闭门羹。
李向阳也不生气,他看著管家,慢悠悠地说道:“你家先生是不是最近总觉得腰眼发凉,双腿沉重,尤其是阴雨天,膝盖疼得像有上万只蚂蚁在啃?”
管家脸色一变,惊疑不定地看著他:“你……你怎么知道?”
霍先生这老毛病,是当年打拼时落下病根,请遍了中西名医,也只能缓解,无法根治。
这事儿只有家里最亲近的几个人知道,外人绝不可能知晓。
“你再进去通报一声。”李向阳的嘴角掛著一丝神秘的微笑,“就说,四合院的李向阳,能治他的病。他见也得见,不见也得见。这关乎他的后半辈子,是舒舒服服地过,还是在轮椅上过。”
这话说的极其不客气,甚至有点威胁的意味。
管家心里直打鼓,但看著李向阳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又不敢怠慢,只好硬著头皮再次进去通报。
这次,没过多久,管家就小跑著出来了,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恭恭敬敬地做了个请的手势:“李先生,我们家先生有请。”
李向阳跟著管家穿过几道迴廊,来到一间古色古香的书房。
一个身穿唐装,面容清癯,但眼神锐利的老者,正坐在太师椅上,手里盘著两个核桃,不动声色地打量著他。
正是霍英东。
这个老傢伙,一头白髮,但眼神还挺好使。
“年轻人,口气不小啊。”霍英东开门见山,声音洪亮,但李向阳能听出其中夹杂著一丝中气不足。
“霍先生,我不是来跟您比谁口气大的。”李向阳也不兜圈子,直接把手里的礼盒放在桌上,“我是来给您送健康的。”
霍英东瞥了一眼那人参,冷哼一声:“这些年,给我送这些东西的人,能从浅水湾排到中环。西医说我这是类风湿,中医说我这是陈年寒痹,开的药吃了一火车,也没见好。你一个毛头小子,能有什么本事?”
“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李向阳拉过一张椅子,自顾自地坐下,与霍英东平视,“西医治標,中医治本。但他们都错了,您这病,根子不在骨头,在肾。肾主骨生髓,肾气亏虚,寒湿才能入骨。他们给您又是热敷又是祛湿,都是扬汤止沸,治不了根。”
霍英东盘核桃的手,停了下来。
李向阳说的这些,和他私下里请教过的一位国手大师说的,竟然不谋而合。
但那位大师也只是说出了病根,却拿不出根治的法子。
“说得头头是道,你待如何?”霍英东的语气缓和了一些。
“很简单。”李向阳伸出三根手指,“三服药,三针。三天之內,我让您健步如飞,扔掉拐杖。您这老寒腿,要是没除根,我李向阳三个字,在港城倒著写。”
霍英东的眼中精光一闪。
他纵横商海几十年,见过无数人,但像李向阳这样狂的,还是头一个。
可不知为何,他心里竟然隱隱有些相信。
他沉吟片刻,盯著李向阳,一字一句地说道:“好!我就信你一次!”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不过,丑话说在前面。你要是治好了我,元朗那块地,我白送给你,分文不取!以后你在港城有任何麻烦,都可以报我霍英东的名字!”
“可你要是治不好,或者把我治出个好歹来……”霍英东冷笑一声,“那我保证,你和你那些人,绝对走不出港城。我霍英东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