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分家!宫中封赏到——
第253章 分家!宫中封赏到——
青海大胜,藏地传来大捷的消息?
此话一出,贾家眾人反应不一。
尤其是王夫人和贾政的脸上,更是满满的懊悔之色。
若是早知道藏地能够如此迅速地平乱,他们早把贾宝玉塞进去,怎么说也能增添几分功劳和光彩,日后说出去,面上也能带点光彩。
可是————世上没有早知道。
反倒是现如今,宫中把贾环叫进去————又是为何?
要知道,在荣国公府的人看来,贾环可是和这次的藏地平乱之事,丝毫没有瓜葛,如今看来当真有几分不可思议的感觉。
但贾环却管不了荣国公府人的心思,只是有些遗憾,此事不能顺势分家,但转念一想,今日面见圣上,说不定也是解决此事的一个契机。
想罢,贾环抬脚便向外走去。
当然,在进宫面见圣上之前,还需要梳洗一番,整理仪容、否则就现在这个模样,想要面见圣上,未免显得有些惊世骇俗了。
*
宫中。
因著青海、藏地消息传来,整个京城,都被惊动了。
此时,朱红宫道上,马车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不少老大人步行其中,他们也是被康帝传唤而来,商討藏地平乱一事的人马。
要知道,藏地平乱结束后,但实际上,对於本朝天子来说,事情————只不过是一个开始,除此之外,还有方方面面的事情要进行统筹合计。
就比如今日要商討的,派谁留藏协理政务,包括清算准噶尔贵族,扶持准噶尔內部的亲近大乾的势力,还有加强青海防线,对於此次协助藏地平乱等蒙古部族,比如咯尔咯蒙古等嘉赏。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一件事——
罗卜藏丹津。
此次藏地平乱中途,罗卜藏丹津突然叛变,倒是给大乾的军队,造成了不少困扰。
但是对於罗下藏丹津的处罚,康帝还有几分拿捏不定,想要找人商议一二。
就好比现如今,关於罗下藏丹津叛乱一事,朝中重臣爭执不下,一方认为罗卜藏丹津早已有不臣之心,此番叛变,便恰恰能够说明其中的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罗卜藏丹津又是和硕特部奠基人的孙子,从名义上来说,是青海到西藏为止,和硕特势力的合法顺位继承人。
此番大乾朝廷用七世达赖赖安抚藏民,而罗卜藏丹津作为青海蒙古领袖,对於藏传佛教有著深厚的影响力,大乾朝廷若是能够藉助其声望,则有助於稳定西藏僧俗人心,进一步切断准噶尔的宗教纽带。
简而言之,罗卜藏丹津意义不小,作用很大,但是此人脑后生反骨,儼然就是餵不饱的白眼狼。
而在这帮朝臣中,真要说起来,贾环是鼎力支持处置罗下藏丹津,只因对於饿狼来说,萝卜和肉,永远是餵不饱的,想要驯服饿狼,只能用————棍棒。
真要说起来,雍亲王一派,都有贾环的想法,但是朝臣们倒是没在意,谁不知道,这四爷、十三爷、十四爷再加上这么一个贾环,可谓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眼下十四爷还在凯旋迴来的路上,要说这仨想法一致,那儼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不过嘛————
等临走前,康帝却单独把贾环留下来了。
私下里,贾环算是四王八公的子弟,换而言之,也是康帝的自己人,面对这位自己人的康帝,再加上如今好事一件接著一件,康帝称得上是和顏悦色。
就见康帝转动著手中的扳指,微微后仰,靠在龙椅上,含笑开口道:“贾环,此次藏地平乱,你功劳不小,朕有心给你一个嘉奖。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贾环闻言,就露出一副似乎有些愕然的样子,转而就低头开口道:“陛下何出此言?便是燧发枪一事,也是那英吉利传教士拿出来的,臣不过只是顺手推舟、借献佛罢了。要说起功劳————臣,愧不敢当!”
康帝笑了笑,摆手便道:“好啦,若是没有你,那白谨言,当真能顺利呈上燧发枪吗?先前在江南一事中,朕便有心想要晋封你,只是那会儿时机不算成熟。但如今你推举的柳湘莲、白谨言,都是有功之臣,朕封赏你,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儿么?”
贾环仔细一想,突然深深一鞠躬,沉声:“臣一不缺钱財,二来也有爵位在身,本不应该凭藉皇恩,多加求取。只是如今————臣確实有一件为难之事。”
贾环说为.,那康帝还有点——感兴趣了。
就见他双手放在龙椅两侧,双腿大马金刀分开,转而身子微微前倾,便开口道:“哦?你且说来听听。”
贾环当真一五一十,把今日在荣国公府发生的事儿,都说了个彻彻底底,这事儿本就没有避著人。
且在荣国公府內发生,想要把消息瞒住,儼然是不可能的,倒不如老老实实,把事儿都说出来。
说完今日所发生之事后,康帝脸上微微露出一丝沉思之色,於是眉头一掀,看向贾环之时,就有些似笑非笑,他眼光微闪,就对著贾环道:“所以————你是因为心中不平,想要分家?”
要知道,在本朝之中,父母之中,嫡庶分明,十个手指还有长短,若是贾环因此说因嫡庶待遇不同,而心生不平,所以想要分家,那么康帝难免会小覷他些许,只觉得贾环虽然有才智,但在格局上,难免小家子气了一点。
就像是康帝,早在他生父,也就是先帝,同样也是漠视康帝,只因为康帝不是他所宠爱妃子所生。
可是结果呢?
康帝不也是同样每年祭祖的时候,认认真真叩拜这位先帝?
这是当前朝代下,法理人伦上过不去的坎。
要说康帝心中没有疙瘩,但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儿,但私情乃是小事,维稳社稷朝纲,笼络天下读人伦纲常的读书人的心,这才是正理儿。
想到这里,康帝饶有趣味地看向贾环,似乎想要看出,贾环究竟会如何应对他所问之语。
但是康帝万万没有想到,贾环居然承认了。
只听得贾环开口便是:“回稟陛下,正是。”
“我为贾府庶子,吃穿用度,不如贾宝玉,此乃嫡庶之別,无可厚非。只是————我不平的,是我生母,赵姨娘!”
“因为生母是姨娘,我姐姐探春,自小看不起我这个姨娘生母,甚至口口声声说,她只认老爷太太的。”
“府里下人骂我下流胚子,我原是不在意,左不过是男儿郎脸皮厚,旁人骂我,我便唾面自乾。只是每每瞧著因为旁人对我的轻贱之语,姨娘就为了我打抱不平,末了又在深夜暗自垂泪。”
“自我记事起,姨娘便每每为银钱烦忧。不敢告诉陛下,其实臣初次利用西山煤矿的时候,原本想的很清楚,只是为了钱財罢了。只是后来误打误撞,才变成了如此规模。”
“姨娘的月例银子,拢共也才二两。反观丫鬟袭人的银钱,都有二两,每个月还须得拉下脸面,同人討要我读书的额外笔墨钱。我舅舅,也就是姨娘的亲弟弟赵国基死后,我姐姐管家,都只能给二十两丧葬费。”
“陛下明鑑,二十两是足以。可是一个丫头的老娘丧葬费都有二十两,缘何我姨娘的亲弟弟丧葬费,也才二十两?”
“旁人骂我姨娘,糊涂油蒙了心,骂我姨娘是淫妇,浪荡货色,如此难听之语,我作为儿子的,並不以姨娘为耻,若是没有姨娘护著我,我也长不成如今这样,更不可能去读书识字。”
“只是————我只是以自己这个当儿子为耻。”
“身为儿子,要让姨娘因自己受如此之辱,是我这个做儿子的不是,是我这个做儿子的无能。”
“我只愿分房,將母亲单独领出来,將来学成文武艺,以求给姨娘挣一个誥命!”
康帝深深地看向贾环,这一瞬间,他似乎也从贾环的话语中,想到了自己的母妃。
太后是他的嫡母,並非生母,关於母妃的记忆,康帝早就记不清了,只是在这一刻,他却突然有些感喟。
都说贾环沉稳,即便是年纪轻轻,高中举人,也没有年轻人有的丝毫浮躁之气。
但是如今看来,他分明还有年轻人的样子。
只这一番话,要是放到朝中老谋深算朝臣身上,断然不可能说出来。
相比起那些老狐狸,终究还是显露出几分稚嫩。
然而,在康帝眼中,正是这份真诚和稚嫩,才愈发显得难能可贵。
他思量再三,心中便有了主意。
*
贾环自宫中回来的时候,早就是日落时分。
但正是这会儿,贾环却看到,荣国公府早早就派人请他回去。
他心中冷笑一声,早就知道贾府人等来者不善,不会如此轻易善罢甘休,於是贾环不偏不倚,就朝荣国公府走去。
不过是兵来將挡、水来土掩罢了,更何况————他如今,可有比人伦更重要的尚方宝剑!
*
荣国公府。
准確来说,此时贾家在京城中的族人,几乎可以说是齐聚一堂。
寧国公府的贾珍、贾蓉,荣国公府的眾人,还有贾蔷、贾代儒等等。
贾代儒虽然是贾府旁支,但是作为贾府“代”字辈的长辈,他也算是贾家族老之一。
此番看到贾环,作为贾环曾经的启蒙老师,贾代儒心绪复杂难平。
只是贾代儒性格迁腐,即便因为贾环所取得的成就而骄傲,但是关於他罔顾父子情谊这一点,贾代儒————也没法违背心底的话,开口便站在贾环一侧。
反倒是贾蔷本来就是个混不吝的,这会儿当著一眾人的面子,就大声嚷嚷起来:“这又是什么道理?谁家儿子大了,不是分房过的?树大分枝,这不是古往今来就有的道理吗?”
“我冷眼瞧著,左不过是那些个眼皮子浅的,见如今环三爷得了势,便赶著上来攀附,恨不得立时三刻分一杯羹去!哼,装什么清高体面?打量谁不知道那点子齪心思呢!真真是见高就拜,见低就踩”的势利眼,连那起子破落户都不如!”
此话一出,一眾人等,神色不一,尤其是王夫人和贾政,脸色说起来,可难看的很。
贾蔷才说出这话,那边族老有心想要斥责,偏生就在这个时候,王熙凤居然也不紧不慢地开口,便道:“太太,老祖宗,蔷哥儿此话糙,但理儿不糙。咱们前儿个说得好好的,等环哥儿考上了举人,便分房单过,怎地如今环哥儿考上了举人,偏生又不认了呢?”
“且话又说回来了,按照大乾的律法,环哥儿乃是正四品宗室爵位的奉恩將军,凡宗室受爵者,应当在获爵的时候,便需要独立门户分府。”
“如今分出去,岂不是整理儿?”
王熙凤这话,任是贾母都未曾想到的。
她此刻说出这一番言语,相当於把整个贾府冠冕堂皇的面子里子都戳破了,只露出其內的小心思来。
贾代儒更是捏紧拳头,想要开口,却又不知怎么开口。
偏生这会儿贾政便又开始吹鬍子瞪眼:“那又如何?我是环哥儿亲爹,我要他如何,他便如何!他还能违逆我不成?”
赵姨娘听到这话,眼睛瞪得老大,几乎想要將贾政生吞活剥,开口便要爭辩:“我————”
她开口剎那,那边贾家族老,当即就冷下脸色,开口就道:“我什么我?赵氏,这里有你什么说话的份儿?你不过只是一介贱妾!当真是无法无天了不成?”
赵姨娘的话语梗在喉咙口。
王夫人的嘴角微微勾起。
贾环的神色驀然变冷。
此时————想来宫中的旨意,也要传来了。
他不再等待,转而上前一步,握住赵姨娘的手,轻轻將她护在身后,身后,香菱和晴雯替赵姨娘顺著气儿。
王夫人瞧见了晴雯,嘴角顿时抚平,恨不得生吞活剥了这狐媚子。
而眼下,贾环轻笑一声,反问:“若我说,这是陛下的旨意,你们————又该如何?”
此话一出,眾人大惊失色。
青海大胜,藏地传来大捷的消息?
此话一出,贾家眾人反应不一。
尤其是王夫人和贾政的脸上,更是满满的懊悔之色。
若是早知道藏地能够如此迅速地平乱,他们早把贾宝玉塞进去,怎么说也能增添几分功劳和光彩,日后说出去,面上也能带点光彩。
可是————世上没有早知道。
反倒是现如今,宫中把贾环叫进去————又是为何?
要知道,在荣国公府的人看来,贾环可是和这次的藏地平乱之事,丝毫没有瓜葛,如今看来当真有几分不可思议的感觉。
但贾环却管不了荣国公府人的心思,只是有些遗憾,此事不能顺势分家,但转念一想,今日面见圣上,说不定也是解决此事的一个契机。
想罢,贾环抬脚便向外走去。
当然,在进宫面见圣上之前,还需要梳洗一番,整理仪容、否则就现在这个模样,想要面见圣上,未免显得有些惊世骇俗了。
*
宫中。
因著青海、藏地消息传来,整个京城,都被惊动了。
此时,朱红宫道上,马车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不少老大人步行其中,他们也是被康帝传唤而来,商討藏地平乱一事的人马。
要知道,藏地平乱结束后,但实际上,对於本朝天子来说,事情————只不过是一个开始,除此之外,还有方方面面的事情要进行统筹合计。
就比如今日要商討的,派谁留藏协理政务,包括清算准噶尔贵族,扶持准噶尔內部的亲近大乾的势力,还有加强青海防线,对於此次协助藏地平乱等蒙古部族,比如咯尔咯蒙古等嘉赏。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一件事——
罗卜藏丹津。
此次藏地平乱中途,罗卜藏丹津突然叛变,倒是给大乾的军队,造成了不少困扰。
但是对於罗下藏丹津的处罚,康帝还有几分拿捏不定,想要找人商议一二。
就好比现如今,关於罗下藏丹津叛乱一事,朝中重臣爭执不下,一方认为罗卜藏丹津早已有不臣之心,此番叛变,便恰恰能够说明其中的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罗卜藏丹津又是和硕特部奠基人的孙子,从名义上来说,是青海到西藏为止,和硕特势力的合法顺位继承人。
此番大乾朝廷用七世达赖赖安抚藏民,而罗卜藏丹津作为青海蒙古领袖,对於藏传佛教有著深厚的影响力,大乾朝廷若是能够藉助其声望,则有助於稳定西藏僧俗人心,进一步切断准噶尔的宗教纽带。
简而言之,罗卜藏丹津意义不小,作用很大,但是此人脑后生反骨,儼然就是餵不饱的白眼狼。
而在这帮朝臣中,真要说起来,贾环是鼎力支持处置罗下藏丹津,只因对於饿狼来说,萝卜和肉,永远是餵不饱的,想要驯服饿狼,只能用————棍棒。
真要说起来,雍亲王一派,都有贾环的想法,但是朝臣们倒是没在意,谁不知道,这四爷、十三爷、十四爷再加上这么一个贾环,可谓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眼下十四爷还在凯旋迴来的路上,要说这仨想法一致,那儼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不过嘛————
等临走前,康帝却单独把贾环留下来了。
私下里,贾环算是四王八公的子弟,换而言之,也是康帝的自己人,面对这位自己人的康帝,再加上如今好事一件接著一件,康帝称得上是和顏悦色。
就见康帝转动著手中的扳指,微微后仰,靠在龙椅上,含笑开口道:“贾环,此次藏地平乱,你功劳不小,朕有心给你一个嘉奖。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贾环闻言,就露出一副似乎有些愕然的样子,转而就低头开口道:“陛下何出此言?便是燧发枪一事,也是那英吉利传教士拿出来的,臣不过只是顺手推舟、借献佛罢了。要说起功劳————臣,愧不敢当!”
康帝笑了笑,摆手便道:“好啦,若是没有你,那白谨言,当真能顺利呈上燧发枪吗?先前在江南一事中,朕便有心想要晋封你,只是那会儿时机不算成熟。但如今你推举的柳湘莲、白谨言,都是有功之臣,朕封赏你,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儿么?”
贾环仔细一想,突然深深一鞠躬,沉声:“臣一不缺钱財,二来也有爵位在身,本不应该凭藉皇恩,多加求取。只是如今————臣確实有一件为难之事。”
贾环说为.,那康帝还有点——感兴趣了。
就见他双手放在龙椅两侧,双腿大马金刀分开,转而身子微微前倾,便开口道:“哦?你且说来听听。”
贾环当真一五一十,把今日在荣国公府发生的事儿,都说了个彻彻底底,这事儿本就没有避著人。
且在荣国公府內发生,想要把消息瞒住,儼然是不可能的,倒不如老老实实,把事儿都说出来。
说完今日所发生之事后,康帝脸上微微露出一丝沉思之色,於是眉头一掀,看向贾环之时,就有些似笑非笑,他眼光微闪,就对著贾环道:“所以————你是因为心中不平,想要分家?”
要知道,在本朝之中,父母之中,嫡庶分明,十个手指还有长短,若是贾环因此说因嫡庶待遇不同,而心生不平,所以想要分家,那么康帝难免会小覷他些许,只觉得贾环虽然有才智,但在格局上,难免小家子气了一点。
就像是康帝,早在他生父,也就是先帝,同样也是漠视康帝,只因为康帝不是他所宠爱妃子所生。
可是结果呢?
康帝不也是同样每年祭祖的时候,认认真真叩拜这位先帝?
这是当前朝代下,法理人伦上过不去的坎。
要说康帝心中没有疙瘩,但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儿,但私情乃是小事,维稳社稷朝纲,笼络天下读人伦纲常的读书人的心,这才是正理儿。
想到这里,康帝饶有趣味地看向贾环,似乎想要看出,贾环究竟会如何应对他所问之语。
但是康帝万万没有想到,贾环居然承认了。
只听得贾环开口便是:“回稟陛下,正是。”
“我为贾府庶子,吃穿用度,不如贾宝玉,此乃嫡庶之別,无可厚非。只是————我不平的,是我生母,赵姨娘!”
“因为生母是姨娘,我姐姐探春,自小看不起我这个姨娘生母,甚至口口声声说,她只认老爷太太的。”
“府里下人骂我下流胚子,我原是不在意,左不过是男儿郎脸皮厚,旁人骂我,我便唾面自乾。只是每每瞧著因为旁人对我的轻贱之语,姨娘就为了我打抱不平,末了又在深夜暗自垂泪。”
“自我记事起,姨娘便每每为银钱烦忧。不敢告诉陛下,其实臣初次利用西山煤矿的时候,原本想的很清楚,只是为了钱財罢了。只是后来误打误撞,才变成了如此规模。”
“姨娘的月例银子,拢共也才二两。反观丫鬟袭人的银钱,都有二两,每个月还须得拉下脸面,同人討要我读书的额外笔墨钱。我舅舅,也就是姨娘的亲弟弟赵国基死后,我姐姐管家,都只能给二十两丧葬费。”
“陛下明鑑,二十两是足以。可是一个丫头的老娘丧葬费都有二十两,缘何我姨娘的亲弟弟丧葬费,也才二十两?”
“旁人骂我姨娘,糊涂油蒙了心,骂我姨娘是淫妇,浪荡货色,如此难听之语,我作为儿子的,並不以姨娘为耻,若是没有姨娘护著我,我也长不成如今这样,更不可能去读书识字。”
“只是————我只是以自己这个当儿子为耻。”
“身为儿子,要让姨娘因自己受如此之辱,是我这个做儿子的不是,是我这个做儿子的无能。”
“我只愿分房,將母亲单独领出来,將来学成文武艺,以求给姨娘挣一个誥命!”
康帝深深地看向贾环,这一瞬间,他似乎也从贾环的话语中,想到了自己的母妃。
太后是他的嫡母,並非生母,关於母妃的记忆,康帝早就记不清了,只是在这一刻,他却突然有些感喟。
都说贾环沉稳,即便是年纪轻轻,高中举人,也没有年轻人有的丝毫浮躁之气。
但是如今看来,他分明还有年轻人的样子。
只这一番话,要是放到朝中老谋深算朝臣身上,断然不可能说出来。
相比起那些老狐狸,终究还是显露出几分稚嫩。
然而,在康帝眼中,正是这份真诚和稚嫩,才愈发显得难能可贵。
他思量再三,心中便有了主意。
*
贾环自宫中回来的时候,早就是日落时分。
但正是这会儿,贾环却看到,荣国公府早早就派人请他回去。
他心中冷笑一声,早就知道贾府人等来者不善,不会如此轻易善罢甘休,於是贾环不偏不倚,就朝荣国公府走去。
不过是兵来將挡、水来土掩罢了,更何况————他如今,可有比人伦更重要的尚方宝剑!
*
荣国公府。
准確来说,此时贾家在京城中的族人,几乎可以说是齐聚一堂。
寧国公府的贾珍、贾蓉,荣国公府的眾人,还有贾蔷、贾代儒等等。
贾代儒虽然是贾府旁支,但是作为贾府“代”字辈的长辈,他也算是贾家族老之一。
此番看到贾环,作为贾环曾经的启蒙老师,贾代儒心绪复杂难平。
只是贾代儒性格迁腐,即便因为贾环所取得的成就而骄傲,但是关於他罔顾父子情谊这一点,贾代儒————也没法违背心底的话,开口便站在贾环一侧。
反倒是贾蔷本来就是个混不吝的,这会儿当著一眾人的面子,就大声嚷嚷起来:“这又是什么道理?谁家儿子大了,不是分房过的?树大分枝,这不是古往今来就有的道理吗?”
“我冷眼瞧著,左不过是那些个眼皮子浅的,见如今环三爷得了势,便赶著上来攀附,恨不得立时三刻分一杯羹去!哼,装什么清高体面?打量谁不知道那点子齪心思呢!真真是见高就拜,见低就踩”的势利眼,连那起子破落户都不如!”
此话一出,一眾人等,神色不一,尤其是王夫人和贾政,脸色说起来,可难看的很。
贾蔷才说出这话,那边族老有心想要斥责,偏生就在这个时候,王熙凤居然也不紧不慢地开口,便道:“太太,老祖宗,蔷哥儿此话糙,但理儿不糙。咱们前儿个说得好好的,等环哥儿考上了举人,便分房单过,怎地如今环哥儿考上了举人,偏生又不认了呢?”
“且话又说回来了,按照大乾的律法,环哥儿乃是正四品宗室爵位的奉恩將军,凡宗室受爵者,应当在获爵的时候,便需要独立门户分府。”
“如今分出去,岂不是整理儿?”
王熙凤这话,任是贾母都未曾想到的。
她此刻说出这一番言语,相当於把整个贾府冠冕堂皇的面子里子都戳破了,只露出其內的小心思来。
贾代儒更是捏紧拳头,想要开口,却又不知怎么开口。
偏生这会儿贾政便又开始吹鬍子瞪眼:“那又如何?我是环哥儿亲爹,我要他如何,他便如何!他还能违逆我不成?”
赵姨娘听到这话,眼睛瞪得老大,几乎想要將贾政生吞活剥,开口便要爭辩:“我————”
她开口剎那,那边贾家族老,当即就冷下脸色,开口就道:“我什么我?赵氏,这里有你什么说话的份儿?你不过只是一介贱妾!当真是无法无天了不成?”
赵姨娘的话语梗在喉咙口。
王夫人的嘴角微微勾起。
贾环的神色驀然变冷。
此时————想来宫中的旨意,也要传来了。
他不再等待,转而上前一步,握住赵姨娘的手,轻轻將她护在身后,身后,香菱和晴雯替赵姨娘顺著气儿。
王夫人瞧见了晴雯,嘴角顿时抚平,恨不得生吞活剥了这狐媚子。
而眼下,贾环轻笑一声,反问:“若我说,这是陛下的旨意,你们————又该如何?”
此话一出,眾人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