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
第1009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
“请坐请坐,我这会馆虽然不如江南豪华,也算是这宝岛之上一等一的善地了,两位贵客想住多久都可以!”
北港之中的一处大宅子中,泉州大豪林宗臣抚着大胡子,哈哈大笑:“只不过两位的身份比较敏感,还是勿要说出真名才好。”
钱端礼知道这名唤作林宗臣的豪商是在点自己,但他位高权重惯了,在从呕吐带来的眩晕中清醒过来之后,面对一名豪商的指教,只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所以只是偏过头去,没有应声。
陆九渊却微笑说道:“世兄所说极是,我家兄长让我替他给你带好。”
林宗臣乃是人精,如何不明白这位落了难大相公看不起他?不过这厮毕竟是生意场面上的人,于是打了个哈哈,将话题转了过去。
而陆九渊则是趁机对钱端礼介绍道:“这位乃是泉州林氏的佼佼者,林宗臣林景何是也。”
钱端礼到这时候终于听明白了:“可是那九牧林氏?”
林宗臣面露得色:“林杞公正是家中长辈。”
钱端礼终于是面露羡慕。
林杞家中九个儿子个个成才,当上了一方知州,因此方才有了九牧的称号。
这个本事可太强了,命也忒好了,属于给个宰相都不换的程度。
说句难听的,如果钱端礼能有九个当知州的儿子,杨沂中与史浩根本不敢惹他!
这不是是否位高权重的问题,而是下一代人存在全面落差,对方家族但凡没有被斩尽杀绝,死灰复燃之后自己全族都可能会被玩死。
陆九渊见钱端礼不再作倨傲姿态,终于微微松了口气:“世兄,如今宝岛上情况如何?山中野人还来劫掠吗?”
林宗臣拿起一柄团扇扇风,闻言微微摇头:“贤弟,宝岛中央的山脉由南到北横贯全岛,哪怕有十万大军进山围剿,又哪里能剿干净呢?
不过自从上一次大战之后,上百的野人下山掳掠之事已经没有了,但是零星祸害百姓的情况还是有的。”
钱端礼闻言立即就精神起来:“什么大战,我怎么不知?”
林宗臣笑着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前年秋收之时,几十个野人部落联合起来,男女老弱加起来有两万人,下山来抢粮食。
嘿,这些野人根本不会耕地,只靠渔猎,打不到猎物就只能互相打一仗,反正无论哪方死了,他们都能有充足肉食。”
钱端礼脸色发白,差点没吐出来。
林宗臣却自顾自说道:“当时在北港的汉军与宋军合力,凑出了七百战兵,再加上各船水手,以及村镇集结起来的民兵,一共三千人,前去迎敌。”
钱端礼赶紧追问:“人数如此悬殊,我方伤亡可大?”
“大什么大……那群野人待在山上林中,咱们确实是没办法奈何得了他们,但是到了平地,连个阵型都无,又如何是正经军兵的对手?”
“一战下来,我军死了一个,伤了一个。死的那个是因为望楼修得不结实,摔下来摔断了脖子;伤的那个是因为躲避砸下来的望楼,扭伤了膝盖;
而那些野人被杀了六七百,伤了一千多,俘虏了五六千。”
“北地领头的曾是个山东的将军,后来因为犯事,被汉王贬成了船长。他主持了各种抽杀,刑杀仪式,又按照北边的规制来处置战俘,不过两个月便妥当了。”
钱端礼闻言有些哭笑不得:“这也算是我大宋百年未有之战功了,为何不去向朝廷报捷呢?”
眼见陆九渊与林宗臣都是似笑非笑,钱端礼也是恍然。
这要报到宋国朝廷之中,还指不定是福是祸呢!说不得还会被朝中衮衮诸公安个擅挑边衅的罪名。
几人又说了几句闲话,有名黑衣短打劲装武者大踏步走入厅堂,来到林宗臣耳边,低声说了两句什么。
林宗臣脸上笑容一僵,立即起身,对二人拱了拱手:“钱官人、陆官人,我还有些琐事,就让我心腹家人作陪一二,两位先在这北港中散散心可好?”
陆九渊连忙拱手以对:“世兄且先去忙碌,钱相……官人这里,自有我来照应。我们陆氏在北港也有些生意的。”
林宗臣点头,随后又对一名长相清秀的年轻人嘱咐了两句,无非就是一定要伺候好两位大爷,不要让他们受任何委屈云云。
在林宗臣走后,那名唤作林三的年轻人笑眯眯的靠了过来:“两位官人车马劳顿,需不需要回到客房休息?”
陆九渊却仿佛与这人也比较相熟,闻言直接冷哼拉起了脸:“林三,这么多年了,你这厮怎么还是这般惫懒模样,你家主人可是让你带我们去散心,他刚走,你就想将我俩打发回客房了?”
林三笑容不改,只是连连摆手:“唉,陆六哥说笑了,这不是担心两位官人身体劳累吗?”
原本钱端礼是真的想要回到客房休息,然而甫一站起,却又觉得双腿有些无力,腹中则是发出了咕噜噜的声音。
陆九渊恍若未闻:“钱先生,宝岛气候湿热,食物不易保存,我上次来的时候,正是这厮带着我吃了一顿鱼羹,当真是天下美味,不如这次也让他带咱们去一趟,如何?”
钱端礼思量片刻,还是矜持点头。
三人一起,再叫上了几名伴当,一行人一起走出了偌大的宅邸,沿着街道,缓缓来到了一处馆子之前,并且上了三楼,入了雅间。
鱼是新鲜的海鱼,一条鱼从开膛破肚到化作鱼羹盛到碗中不过半刻钟,热气蒸腾,香气扑鼻却没有一丝腥味,让钱端礼食指大动,不顾菜还没有上齐,就大快朵颐起来。
一碗鱼羹下肚之后,钱端礼却是眼睛都亮起来了,看向了前来赔笑的掌柜:“店家,你这鱼羹做的好啊,颇有临安宋婆鱼羹的滋味,不意竟然能在海外还能尝到此等美味。”
掌柜的原本还在给林三赔笑,此时听闻钱端礼的言语,面露惊愕:“这位官人果真是见多识广,小的店里的鱼羹也算是与宋婆鱼羹同根同源,只不过由于宝岛香料众多,海鱼味道却重,又做了一些改进罢了。”
这下子轮到钱端礼惊讶了:“店家莫要胡说,宋婆鱼羹那可是汴梁老字号,太上道君皇帝、渊圣、太上皇全都深爱之。不是没人想要破解做法,却根本没个结果。”
掌柜连连点头:“官人说的都对。不过当日宋氏乃是一大家子,在江南的宋婆乃是行五,她在靖康之变前,跟着夫家去了淮西,然后又逃去了临安,躲过了兵乱。
而宋氏其余人则是死伤许多,有人被金贼掳去了北方为奴。宋婆的妹子,家中行七的就被掳去了幽州,后来又跟着金贼主家来到了益都府,年老色衰后被赶出家门,还好有这份做鱼羹的手艺,才得以凑合能过活,并且收养了一对儿女,将手艺传了下来。
这对儿女结成了夫妻,其中三儿子就在小店中当大厨,这也是为什么小的说,小店中的鱼羹与那临安宋婆鱼羹乃是同根同源的原因了。”
掌柜将这番故事娓娓道来,不仅仅是钱端礼听得呆了,就连涵养很好的陆九渊也是端着酒杯久久不饮,似有失态。
这个故事并没有慷慨激昂,也没有壮怀激烈,只是几个小人物在靖康之变的大潮之下的努力求生罢了。
但不知为何,钱端礼却突兀想到,这碗鱼羹竟然在天南海北转了这么大一圈,方才与他这个他乡之客在宝岛上相逢,各种缘分实在是太奇妙了。
掌柜却仿佛被打开了话匣子,依旧是言语不停:“其实我的父亲也是汴梁生人,也是被金贼掳到辽东,随后跟着金贼主家来到山东。我生来就是女真人的奴婢,活得乃是生不如死。
幸亏有汉家天子愤而起兵,救万民于倒悬之苦,我也才有机会开个小店,闯荡一番。天子果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
陆九渊与钱端礼皆是默然不语。
他们都是宋臣,虽然如今宋国君臣之礼上下尊卑似乎要全乱套,国将不国,但也不可能为刘淮唱和的。
而林三似乎早就听过大汉天子的故事,又或者纯粹是敷衍,直接举起酒杯:“为天子寿!”
掌柜连连躬身道谢,倒似乎林三在为他贺寿一般。
钱端礼无奈,只能端着鱼羹说道:“在宝岛上吃到这鱼羹,就如同他乡遇故知一般,愿宝岛与华夏同为一体。”
“正是。”掌柜重重点头:“宝岛与华夏本为一体!”
这算是个滑头的说法,毕竟大汉与大宋肯定都认为自己代表华夏,这么说谁也不得罪。
只能说钱端礼心态转变的确迅速,果真有些寄人篱下的窘迫感了。
一顿宴饮,宾主尽欢。
将肚子填饱之后,钱端礼只觉得浑身暖洋洋的,反而消了一路上的舟车劳顿,想要继续在北港中转一转。
然而钱端礼刚刚大摇大摆的走下楼梯,迎面就碰到了曾经有几面之缘的熟人。
“嗯?钱相公?!你为何在此地?”
钱端礼浑身一个激灵,却在吃饱之后有了一丝急智,恍若未闻,只是用余光向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瞥。
果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他娘的,泼李三这厮怎么会在这里?!
(本章完)
“请坐请坐,我这会馆虽然不如江南豪华,也算是这宝岛之上一等一的善地了,两位贵客想住多久都可以!”
北港之中的一处大宅子中,泉州大豪林宗臣抚着大胡子,哈哈大笑:“只不过两位的身份比较敏感,还是勿要说出真名才好。”
钱端礼知道这名唤作林宗臣的豪商是在点自己,但他位高权重惯了,在从呕吐带来的眩晕中清醒过来之后,面对一名豪商的指教,只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所以只是偏过头去,没有应声。
陆九渊却微笑说道:“世兄所说极是,我家兄长让我替他给你带好。”
林宗臣乃是人精,如何不明白这位落了难大相公看不起他?不过这厮毕竟是生意场面上的人,于是打了个哈哈,将话题转了过去。
而陆九渊则是趁机对钱端礼介绍道:“这位乃是泉州林氏的佼佼者,林宗臣林景何是也。”
钱端礼到这时候终于听明白了:“可是那九牧林氏?”
林宗臣面露得色:“林杞公正是家中长辈。”
钱端礼终于是面露羡慕。
林杞家中九个儿子个个成才,当上了一方知州,因此方才有了九牧的称号。
这个本事可太强了,命也忒好了,属于给个宰相都不换的程度。
说句难听的,如果钱端礼能有九个当知州的儿子,杨沂中与史浩根本不敢惹他!
这不是是否位高权重的问题,而是下一代人存在全面落差,对方家族但凡没有被斩尽杀绝,死灰复燃之后自己全族都可能会被玩死。
陆九渊见钱端礼不再作倨傲姿态,终于微微松了口气:“世兄,如今宝岛上情况如何?山中野人还来劫掠吗?”
林宗臣拿起一柄团扇扇风,闻言微微摇头:“贤弟,宝岛中央的山脉由南到北横贯全岛,哪怕有十万大军进山围剿,又哪里能剿干净呢?
不过自从上一次大战之后,上百的野人下山掳掠之事已经没有了,但是零星祸害百姓的情况还是有的。”
钱端礼闻言立即就精神起来:“什么大战,我怎么不知?”
林宗臣笑着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前年秋收之时,几十个野人部落联合起来,男女老弱加起来有两万人,下山来抢粮食。
嘿,这些野人根本不会耕地,只靠渔猎,打不到猎物就只能互相打一仗,反正无论哪方死了,他们都能有充足肉食。”
钱端礼脸色发白,差点没吐出来。
林宗臣却自顾自说道:“当时在北港的汉军与宋军合力,凑出了七百战兵,再加上各船水手,以及村镇集结起来的民兵,一共三千人,前去迎敌。”
钱端礼赶紧追问:“人数如此悬殊,我方伤亡可大?”
“大什么大……那群野人待在山上林中,咱们确实是没办法奈何得了他们,但是到了平地,连个阵型都无,又如何是正经军兵的对手?”
“一战下来,我军死了一个,伤了一个。死的那个是因为望楼修得不结实,摔下来摔断了脖子;伤的那个是因为躲避砸下来的望楼,扭伤了膝盖;
而那些野人被杀了六七百,伤了一千多,俘虏了五六千。”
“北地领头的曾是个山东的将军,后来因为犯事,被汉王贬成了船长。他主持了各种抽杀,刑杀仪式,又按照北边的规制来处置战俘,不过两个月便妥当了。”
钱端礼闻言有些哭笑不得:“这也算是我大宋百年未有之战功了,为何不去向朝廷报捷呢?”
眼见陆九渊与林宗臣都是似笑非笑,钱端礼也是恍然。
这要报到宋国朝廷之中,还指不定是福是祸呢!说不得还会被朝中衮衮诸公安个擅挑边衅的罪名。
几人又说了几句闲话,有名黑衣短打劲装武者大踏步走入厅堂,来到林宗臣耳边,低声说了两句什么。
林宗臣脸上笑容一僵,立即起身,对二人拱了拱手:“钱官人、陆官人,我还有些琐事,就让我心腹家人作陪一二,两位先在这北港中散散心可好?”
陆九渊连忙拱手以对:“世兄且先去忙碌,钱相……官人这里,自有我来照应。我们陆氏在北港也有些生意的。”
林宗臣点头,随后又对一名长相清秀的年轻人嘱咐了两句,无非就是一定要伺候好两位大爷,不要让他们受任何委屈云云。
在林宗臣走后,那名唤作林三的年轻人笑眯眯的靠了过来:“两位官人车马劳顿,需不需要回到客房休息?”
陆九渊却仿佛与这人也比较相熟,闻言直接冷哼拉起了脸:“林三,这么多年了,你这厮怎么还是这般惫懒模样,你家主人可是让你带我们去散心,他刚走,你就想将我俩打发回客房了?”
林三笑容不改,只是连连摆手:“唉,陆六哥说笑了,这不是担心两位官人身体劳累吗?”
原本钱端礼是真的想要回到客房休息,然而甫一站起,却又觉得双腿有些无力,腹中则是发出了咕噜噜的声音。
陆九渊恍若未闻:“钱先生,宝岛气候湿热,食物不易保存,我上次来的时候,正是这厮带着我吃了一顿鱼羹,当真是天下美味,不如这次也让他带咱们去一趟,如何?”
钱端礼思量片刻,还是矜持点头。
三人一起,再叫上了几名伴当,一行人一起走出了偌大的宅邸,沿着街道,缓缓来到了一处馆子之前,并且上了三楼,入了雅间。
鱼是新鲜的海鱼,一条鱼从开膛破肚到化作鱼羹盛到碗中不过半刻钟,热气蒸腾,香气扑鼻却没有一丝腥味,让钱端礼食指大动,不顾菜还没有上齐,就大快朵颐起来。
一碗鱼羹下肚之后,钱端礼却是眼睛都亮起来了,看向了前来赔笑的掌柜:“店家,你这鱼羹做的好啊,颇有临安宋婆鱼羹的滋味,不意竟然能在海外还能尝到此等美味。”
掌柜的原本还在给林三赔笑,此时听闻钱端礼的言语,面露惊愕:“这位官人果真是见多识广,小的店里的鱼羹也算是与宋婆鱼羹同根同源,只不过由于宝岛香料众多,海鱼味道却重,又做了一些改进罢了。”
这下子轮到钱端礼惊讶了:“店家莫要胡说,宋婆鱼羹那可是汴梁老字号,太上道君皇帝、渊圣、太上皇全都深爱之。不是没人想要破解做法,却根本没个结果。”
掌柜连连点头:“官人说的都对。不过当日宋氏乃是一大家子,在江南的宋婆乃是行五,她在靖康之变前,跟着夫家去了淮西,然后又逃去了临安,躲过了兵乱。
而宋氏其余人则是死伤许多,有人被金贼掳去了北方为奴。宋婆的妹子,家中行七的就被掳去了幽州,后来又跟着金贼主家来到了益都府,年老色衰后被赶出家门,还好有这份做鱼羹的手艺,才得以凑合能过活,并且收养了一对儿女,将手艺传了下来。
这对儿女结成了夫妻,其中三儿子就在小店中当大厨,这也是为什么小的说,小店中的鱼羹与那临安宋婆鱼羹乃是同根同源的原因了。”
掌柜将这番故事娓娓道来,不仅仅是钱端礼听得呆了,就连涵养很好的陆九渊也是端着酒杯久久不饮,似有失态。
这个故事并没有慷慨激昂,也没有壮怀激烈,只是几个小人物在靖康之变的大潮之下的努力求生罢了。
但不知为何,钱端礼却突兀想到,这碗鱼羹竟然在天南海北转了这么大一圈,方才与他这个他乡之客在宝岛上相逢,各种缘分实在是太奇妙了。
掌柜却仿佛被打开了话匣子,依旧是言语不停:“其实我的父亲也是汴梁生人,也是被金贼掳到辽东,随后跟着金贼主家来到山东。我生来就是女真人的奴婢,活得乃是生不如死。
幸亏有汉家天子愤而起兵,救万民于倒悬之苦,我也才有机会开个小店,闯荡一番。天子果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
陆九渊与钱端礼皆是默然不语。
他们都是宋臣,虽然如今宋国君臣之礼上下尊卑似乎要全乱套,国将不国,但也不可能为刘淮唱和的。
而林三似乎早就听过大汉天子的故事,又或者纯粹是敷衍,直接举起酒杯:“为天子寿!”
掌柜连连躬身道谢,倒似乎林三在为他贺寿一般。
钱端礼无奈,只能端着鱼羹说道:“在宝岛上吃到这鱼羹,就如同他乡遇故知一般,愿宝岛与华夏同为一体。”
“正是。”掌柜重重点头:“宝岛与华夏本为一体!”
这算是个滑头的说法,毕竟大汉与大宋肯定都认为自己代表华夏,这么说谁也不得罪。
只能说钱端礼心态转变的确迅速,果真有些寄人篱下的窘迫感了。
一顿宴饮,宾主尽欢。
将肚子填饱之后,钱端礼只觉得浑身暖洋洋的,反而消了一路上的舟车劳顿,想要继续在北港中转一转。
然而钱端礼刚刚大摇大摆的走下楼梯,迎面就碰到了曾经有几面之缘的熟人。
“嗯?钱相公?!你为何在此地?”
钱端礼浑身一个激灵,却在吃饱之后有了一丝急智,恍若未闻,只是用余光向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瞥。
果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他娘的,泼李三这厮怎么会在这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