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时间竞赛 九德撤民
第152章 时间竞赛 九德撤民
对於与郡城的时间大赛,陆云有著充足的信心。
田亩方面。
在大山之中,葫芦地的三块平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著大开发。
预计一年之后,四县之地的田亩数量,便能增长至六十万亩。
同时今年秋冬之际,还將对铁山寨发起进攻,届时又能开拓数县之地。
哪怕那些蛮人对大山的开发较浅,预计也能获得一二十万田亩。
大山之外,隆安、均安二县,田亩数量大约也在十万。
加上居风县的十万亩田。
整合了上述领地之后,陆云自下拥有的田地,约能达到百万亩之数。
届时一年產出的粮食,可达三百万石。
徵收一半赋税,则是一百五十万石。
一百五十万石粮,哪怕在战时,也能维持三万兵马征战一年之久。
人口方面。
如今蔡青在越国各地奔波,正源源不断地招揽逃民,送回大山。
仅刚刚过去的四月份,蔡青便送回了一万左右的逃民。
今年五月份,才过半月,便又送回来了八千人。
按照对方所说,隨著其在各处港口的关係网打开。
后续招揽逃民的速度,將越来越快,越来越多。
蔡青有著信心,今年至少能送回十万逃民。
除了逃民,陆云也马上要开始对铁山寨征討,届时俘获的蛮夷民眾,预计也有数万人。
这两样加起来,便能让他在山中的治下人口,翻个一番,达到三十万之数。
领地方面。
今年若是对铁山寨、及其周边的征討,进行顺利的话,也能再设立数县之地。
到时山中的地盘,或可达到一府之广。
所能获得的气运,也將跟著大涨。
拥有的战略纵深,各种物资的產出,同样会大幅度提升。
兵力方面。
只算大山中的兵马,包含乡勇在內,陆云麾下有16400人。
等接收了大量逃民,並且俘获了大量蛮夷后,又能进行新一轮扩军。
多了不敢说,再招个一万四五千人,將兵马扩充到三万之眾,是没问题的。
就算这些兵马,大部分都是新兵,並且包含了大量半兵半农的乡勇,也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了。
物资方面。
陆云有著铜矿山,钱財不缺。
马上就要打下铁山寨,到时也能解决山中缺乏铁料的窘境。
有了铁料產出,便能快速打造各种铁器农具、军械甲冑,加快山中的开发以及武装新招募的士兵。
从驼山会购买的两万五千匹大型牲畜,也將在年底前陆续到位。
剩下一些匱乏的物资,元永华也在海外不断购买。
算上山中田地的粮食產出。
足可称一声,钱粮充裕,兵甲齐备了。
以上四点,只需一年时间,便可达到预计效果。
反观郡城。
给他们一年时间,能做到什么事?
以越国官场的贪腐以及迟钝,怕是只能刚刚安顿好撤回来的十余万边民。
至於说积蓄钱粮物资,训练甲兵,根本不存在的。
甚至陆云都怀疑,那些用来安顿边民的钱粮物资,都会不会有人贪没?
关於这点,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永远不要相信越国官员的底线。
就像周阳、曹子燁他们遭遇的那场广陵郡洪灾,朝廷賑灾賑出民变的操作,就是越国官员搞出来的。
有著这个前例在,对于越国官员会做出何等逆天之事,陆云都不会感到奇怪o
而且除了那些贪官污吏之外,郡城还有另一个隱患。
那就是顺天道。
前两个月的南湾港见闻,已经让陆云確信,这个教派距离谋反已经不远了。
要么是在今年,要么是明年,顺天道就会发动叛乱。
而以顺天道的实力,一旦叛乱,朝廷没个数年时间,估计平息不了。
届时朝廷的注意力都被顺天道吸引过去,又有几分能落在九真郡上?
得不到朝廷支持,仅靠九真郡之力,又能恢復几分实力?
比起能从外部源源不断获取资源的陆云,郡城在实力积蓄以上的效率,註定远不如他。
陆云发展一年,当得上郡城发展五六年、乃至十年。
有著这恐怖的差距在,他自然不害怕与郡城展开时间竞赛。
拖的时间越久,郡城输的概率,也就越大。
能拖到三年以上,对方的败局,基本也就板上钉钉了。
正是对自己的发展潜力有著清晰的认知,所以陆云才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岑铭正的提议,接下了隆安、均安二县,承担起了南靖府的边防重责。
因为时间是站在他这边的。
商定好了初步协议后,仅过了半月,郡城那边就有了消息传回。
五月末。
郡守主动发下公文,宣布將隆安、均安二县降格为镇,划入居风县境內,交——
由陆云管辖。
同时允许他在日南、九德二府撤离的边民之中,挑选两万之眾,以充实治下人口。
而隨著公文的到来,九德府境內的第一批移民,也已经开始启程。
是的,相较於原本计划的七八月开始迁移百姓,这次提前了整整两月时间。
具体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战乱了。
原本定下七八月开始迁徙,是考虑到撤离之地的百姓,正好在这两月完成夏收,能多收穫一批粮食。
但九德府那里,早就沦为了朝廷大军与扶南国蛮夷的主战场。
当地百姓,在十数万大军齐聚的情况下,根本没法安心生產。
地方田野,大片荒芜。
这么多百姓留在这里,只能靠郡府输粮供应,所带来的压力,自不必多说。
为了减轻负担,郡府便决定,先將九德府这些今年没有耕种田地的百姓,提前撤回內地府县。
这样六七月份,还能安排他们进行夏种,到秋末能多收一批粮食。
於是九德府的三万多民眾,便提前开始了大迁徙。
郡城方面也履行承诺,在这些民眾经过均安县、居风县,撤回南靖府腹心內地前,通知陆云前去挑选边民。
收到消息,他自然立刻动身。
均安县。
荒废的县城內外,此时隨著边民的到来,变得人声鼎沸。
人车骡马拥堵在道路以及附近原野,一口口临时堆砌的灶台,点燃著炊烟。
孩童在人群缝隙间吵闹嬉戏,大人们则聚在一处,一个个唉声嘆气,愁眉苦脸。
人群外围,则是护送边民迁徙的原九德府府兵。
这一千兵马,得了这个差使,终於从战场解脱,不必在前线与敌人苦战。
“陆县尊,从九德府撤下来的边民,计有三万二千人,其中年十五以上的丁壮,约八千之数。
这些丁壮男子,按您的要求,已全在城外郊区聚集,等候挑选。”
柴景程引著陆云,来到一处已挤满了人的荒原,指著那密密麻麻的人头说道:“郡城已提前吩咐过了。这些人中,被您挑中的,包括其家人,都可留下。”
柴景程便是这支护送边民的府兵將领,原九德府指挥使,现在又有了新的任命,成为了接替刘光文的新任南靖府指挥使。
也就是说,此人名义上,將接受陆云这位统辖全府兵事的奋威將军的管辖。
不过按照他与岑铭正的协议,陆云这个奋威將军,能管的仅有居风、隆安、
均安三县之地的兵事。
柴景程统帅的府兵,是岑铭正这位討寇將军的直属兵马,轮不到他来指手画脚。
但就算没有直接的统帅关係,凭著陆云正六品的县令衔,以及对外展示的一流实力。
仅是正七品指挥使,同时修为也只是二流的柴景程,依旧不敢在这位奋威將军面前造次。
此时的態度,显得极为恭敬顺服。
“你做的不错。”
听著柴景程话,陆云点了点头,隨即就打开了灵眼术,开始对下方八千男子进行筛选。
“你你你————到旁边站著。”
让一个个男子排著队列上前,陆云迅速的在他们身上扫过,很快挑选出了一个个合心意的兵源。
五十人一列的队伍,十息时间,便能挑选完毕。
只是一个时辰,八千余人便完成了筛选。
1500名年纪二十以下的灰黑命格,206名深黑命格,此次收穫倒是不错。”
陆云心中这般想著,然后指著这挑出来的一千七百余人,对著柴景程道:“我就要这些人和他们的家眷了。”
柴景程看了眼被选出来的人,没能瞧出什么名堂,也不知这位奋威將军按什么標准挑选的?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自己只需按命行事,没必要管那么多。
柴景程连忙点头道:“没问题,下官这就去將他们的家人带来。”
说完,此人便带著部下,领著这些被挑中的丁壮,去寻他们的家人了。
这又是折腾了两个时辰。
临近傍晚,一千八百丁壮的家人,才总算从边民大队伍中,被分割了出来。
算上那些丁壮一起,总计七千三百余人,便是此次从九德府挑选的所有边民了。
柴景程统计完人数,说道:“陆县尊,这些边民数量,我已登记在册。按照郡府之令,您还能挑选一万两千六百余人,这次真不再多选一些人吗?”
陆云摇头:“適合参军的人就这些了。剩下的人,还是等后续日南府开始撤离边民时,再去挑选吧。”
“下官明白了。”
柴景程点了点头,不再多说。
对於与郡城的时间大赛,陆云有著充足的信心。
田亩方面。
在大山之中,葫芦地的三块平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著大开发。
预计一年之后,四县之地的田亩数量,便能增长至六十万亩。
同时今年秋冬之际,还將对铁山寨发起进攻,届时又能开拓数县之地。
哪怕那些蛮人对大山的开发较浅,预计也能获得一二十万田亩。
大山之外,隆安、均安二县,田亩数量大约也在十万。
加上居风县的十万亩田。
整合了上述领地之后,陆云自下拥有的田地,约能达到百万亩之数。
届时一年產出的粮食,可达三百万石。
徵收一半赋税,则是一百五十万石。
一百五十万石粮,哪怕在战时,也能维持三万兵马征战一年之久。
人口方面。
如今蔡青在越国各地奔波,正源源不断地招揽逃民,送回大山。
仅刚刚过去的四月份,蔡青便送回了一万左右的逃民。
今年五月份,才过半月,便又送回来了八千人。
按照对方所说,隨著其在各处港口的关係网打开。
后续招揽逃民的速度,將越来越快,越来越多。
蔡青有著信心,今年至少能送回十万逃民。
除了逃民,陆云也马上要开始对铁山寨征討,届时俘获的蛮夷民眾,预计也有数万人。
这两样加起来,便能让他在山中的治下人口,翻个一番,达到三十万之数。
领地方面。
今年若是对铁山寨、及其周边的征討,进行顺利的话,也能再设立数县之地。
到时山中的地盘,或可达到一府之广。
所能获得的气运,也將跟著大涨。
拥有的战略纵深,各种物资的產出,同样会大幅度提升。
兵力方面。
只算大山中的兵马,包含乡勇在內,陆云麾下有16400人。
等接收了大量逃民,並且俘获了大量蛮夷后,又能进行新一轮扩军。
多了不敢说,再招个一万四五千人,將兵马扩充到三万之眾,是没问题的。
就算这些兵马,大部分都是新兵,並且包含了大量半兵半农的乡勇,也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了。
物资方面。
陆云有著铜矿山,钱財不缺。
马上就要打下铁山寨,到时也能解决山中缺乏铁料的窘境。
有了铁料產出,便能快速打造各种铁器农具、军械甲冑,加快山中的开发以及武装新招募的士兵。
从驼山会购买的两万五千匹大型牲畜,也將在年底前陆续到位。
剩下一些匱乏的物资,元永华也在海外不断购买。
算上山中田地的粮食產出。
足可称一声,钱粮充裕,兵甲齐备了。
以上四点,只需一年时间,便可达到预计效果。
反观郡城。
给他们一年时间,能做到什么事?
以越国官场的贪腐以及迟钝,怕是只能刚刚安顿好撤回来的十余万边民。
至於说积蓄钱粮物资,训练甲兵,根本不存在的。
甚至陆云都怀疑,那些用来安顿边民的钱粮物资,都会不会有人贪没?
关於这点,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永远不要相信越国官员的底线。
就像周阳、曹子燁他们遭遇的那场广陵郡洪灾,朝廷賑灾賑出民变的操作,就是越国官员搞出来的。
有著这个前例在,对于越国官员会做出何等逆天之事,陆云都不会感到奇怪o
而且除了那些贪官污吏之外,郡城还有另一个隱患。
那就是顺天道。
前两个月的南湾港见闻,已经让陆云確信,这个教派距离谋反已经不远了。
要么是在今年,要么是明年,顺天道就会发动叛乱。
而以顺天道的实力,一旦叛乱,朝廷没个数年时间,估计平息不了。
届时朝廷的注意力都被顺天道吸引过去,又有几分能落在九真郡上?
得不到朝廷支持,仅靠九真郡之力,又能恢復几分实力?
比起能从外部源源不断获取资源的陆云,郡城在实力积蓄以上的效率,註定远不如他。
陆云发展一年,当得上郡城发展五六年、乃至十年。
有著这恐怖的差距在,他自然不害怕与郡城展开时间竞赛。
拖的时间越久,郡城输的概率,也就越大。
能拖到三年以上,对方的败局,基本也就板上钉钉了。
正是对自己的发展潜力有著清晰的认知,所以陆云才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岑铭正的提议,接下了隆安、均安二县,承担起了南靖府的边防重责。
因为时间是站在他这边的。
商定好了初步协议后,仅过了半月,郡城那边就有了消息传回。
五月末。
郡守主动发下公文,宣布將隆安、均安二县降格为镇,划入居风县境內,交——
由陆云管辖。
同时允许他在日南、九德二府撤离的边民之中,挑选两万之眾,以充实治下人口。
而隨著公文的到来,九德府境內的第一批移民,也已经开始启程。
是的,相较於原本计划的七八月开始迁移百姓,这次提前了整整两月时间。
具体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战乱了。
原本定下七八月开始迁徙,是考虑到撤离之地的百姓,正好在这两月完成夏收,能多收穫一批粮食。
但九德府那里,早就沦为了朝廷大军与扶南国蛮夷的主战场。
当地百姓,在十数万大军齐聚的情况下,根本没法安心生產。
地方田野,大片荒芜。
这么多百姓留在这里,只能靠郡府输粮供应,所带来的压力,自不必多说。
为了减轻负担,郡府便决定,先將九德府这些今年没有耕种田地的百姓,提前撤回內地府县。
这样六七月份,还能安排他们进行夏种,到秋末能多收一批粮食。
於是九德府的三万多民眾,便提前开始了大迁徙。
郡城方面也履行承诺,在这些民眾经过均安县、居风县,撤回南靖府腹心內地前,通知陆云前去挑选边民。
收到消息,他自然立刻动身。
均安县。
荒废的县城內外,此时隨著边民的到来,变得人声鼎沸。
人车骡马拥堵在道路以及附近原野,一口口临时堆砌的灶台,点燃著炊烟。
孩童在人群缝隙间吵闹嬉戏,大人们则聚在一处,一个个唉声嘆气,愁眉苦脸。
人群外围,则是护送边民迁徙的原九德府府兵。
这一千兵马,得了这个差使,终於从战场解脱,不必在前线与敌人苦战。
“陆县尊,从九德府撤下来的边民,计有三万二千人,其中年十五以上的丁壮,约八千之数。
这些丁壮男子,按您的要求,已全在城外郊区聚集,等候挑选。”
柴景程引著陆云,来到一处已挤满了人的荒原,指著那密密麻麻的人头说道:“郡城已提前吩咐过了。这些人中,被您挑中的,包括其家人,都可留下。”
柴景程便是这支护送边民的府兵將领,原九德府指挥使,现在又有了新的任命,成为了接替刘光文的新任南靖府指挥使。
也就是说,此人名义上,將接受陆云这位统辖全府兵事的奋威將军的管辖。
不过按照他与岑铭正的协议,陆云这个奋威將军,能管的仅有居风、隆安、
均安三县之地的兵事。
柴景程统帅的府兵,是岑铭正这位討寇將军的直属兵马,轮不到他来指手画脚。
但就算没有直接的统帅关係,凭著陆云正六品的县令衔,以及对外展示的一流实力。
仅是正七品指挥使,同时修为也只是二流的柴景程,依旧不敢在这位奋威將军面前造次。
此时的態度,显得极为恭敬顺服。
“你做的不错。”
听著柴景程话,陆云点了点头,隨即就打开了灵眼术,开始对下方八千男子进行筛选。
“你你你————到旁边站著。”
让一个个男子排著队列上前,陆云迅速的在他们身上扫过,很快挑选出了一个个合心意的兵源。
五十人一列的队伍,十息时间,便能挑选完毕。
只是一个时辰,八千余人便完成了筛选。
1500名年纪二十以下的灰黑命格,206名深黑命格,此次收穫倒是不错。”
陆云心中这般想著,然后指著这挑出来的一千七百余人,对著柴景程道:“我就要这些人和他们的家眷了。”
柴景程看了眼被选出来的人,没能瞧出什么名堂,也不知这位奋威將军按什么標准挑选的?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自己只需按命行事,没必要管那么多。
柴景程连忙点头道:“没问题,下官这就去將他们的家人带来。”
说完,此人便带著部下,领著这些被挑中的丁壮,去寻他们的家人了。
这又是折腾了两个时辰。
临近傍晚,一千八百丁壮的家人,才总算从边民大队伍中,被分割了出来。
算上那些丁壮一起,总计七千三百余人,便是此次从九德府挑选的所有边民了。
柴景程统计完人数,说道:“陆县尊,这些边民数量,我已登记在册。按照郡府之令,您还能挑选一万两千六百余人,这次真不再多选一些人吗?”
陆云摇头:“適合参军的人就这些了。剩下的人,还是等后续日南府开始撤离边民时,再去挑选吧。”
“下官明白了。”
柴景程点了点头,不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