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为诗歌事业再出点微薄之力
听到背后传来的这句话,曾见仁不由地身子哆嗦了一下。
道友请留步!
这可是《封神榜》杀伤力最大的招数。
诗友请留步,能好到哪里去?
三人转头,看到那位白衬衣眼镜男就在身后三四步远。
他盯著曾见仁,神情有些怪异。
刚才曾见仁和邱家姐弟俩的对话,他在后面都听得清楚。
曾见仁问:“你是?”
“我叫陈翔騫,《诗歌》杂誌社的编辑。”
他的话刚落音,只见人影一闪,邱振华窜到他面前,双手抓住他的右手,上下使劲地摇。
双眼里喷出灼热,直勾勾地盯著他,热情带著激动,激动里带著几分巴结。
“陈...陈编辑,久...久仰大名。”
“你是?”
“邱振华,这是我表弟曾见仁,这是我姐邱雪莲。”
“你们好。”陈翔騫不动声色地想把双手抽出来,可是邱振华抓得太紧,比抓救命稻草还要抓得紧。
他嘴角微微抽搐著,很想开口说,同志,我的手不是肉食店的猪脚,请不要抓得这么紧。
邱雪莲拍了拍邱振华的后脑勺,“放手啊!”
“放什么手?”
“你干嘛还抓住人家的手?”
邱振华一低头,自己还紧紧地抓住陈翔騫的右手,连忙鬆开。
“不好意思,太激动了,总算找到组织了。”
陈翔騫笑了笑,“三位,公园南门口有个大茶壶服务社,我们去那里坐坐?”
“好啊,好啊!”
邱振华忙不迭地满口应下。
大茶壶服务社是几位返城支青在街道办的支持下开办的,就是搭了个棚子,摆了几张桌子和凳子,棚子外面堆了个煤灶,上面坐著一个大水壶,时时冒著白气。
里面人不多,生意不是很好。
这年头,出来逛个公园还要去喝杯茶,有钱没地方啊!
看到四人走进来,几位服务员非常热情地招待著,比大钟寺群眾饭店的服务態度好太多了。
陈翔騫给四人一人点了一碗茶,等到热茶端上来后,直奔主题。
“曾同志,你刚在亭子那念的诗很不错,看得出,你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
“陈同志,你跟南鸟他们是好朋友?”
陈翔騫连忙摆手,“不,我跟他们不认识。
我们《诗歌》杂誌社从76年恢復刊行后,一直受广大葛敏群眾欢迎...
他们对诗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八、九月份我们刊登的诗歌质量不高,葛敏群眾纷纷来信批评我们,编辑部上下压力很大...
我这些日子一直在收集优秀的诗歌,有朋友介绍,说北海公园有群诗歌爱好者,我就过来了,没想到是南鸟他们。
南鸟很有才华,只是诗歌都过於偏激和尖锐...”
他说的很含蓄,但曾见仁听得出来,他跟南鸟那伙人的诗歌理念截然不同,不是一路人。
那就好。
“曾同志,你还有其它诗歌作品吗?”
“有啊,有啊!”邱振华迫不及待地替曾见仁回答,“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陈翔騫脸色一变,“这首诗是曾同志写的?”
“是的。
写的好不好?
是不是被震撼到了?
当初我听完后,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心里激动,只想著跟人一起诉述这份心情。
南鸟那波人,根本说不到一起去,我就写信把这首诗告诉陆尧老大哥,跟他倾诉了一番。”
“陆尧,是不是《雍西文艺》的编辑?”
“对,我在诗歌道路的领路人,我的老大哥。”
陈翔騫舒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我前两天也收到陆尧同志的信,强烈向我推荐了这首诗,说这首诗是楚南的一位诗人写的。”
“没错啊,我表弟刚从楚南过来。我也跟陆尧大哥说了我表弟的情况...”
陈翔騫一拍大腿,信息全对得上。
原本还想著打电话给陆尧,询问那位楚南诗人的具体联繫方式,想不到突然就出现在自己面前。
得来全不费工夫!
陈翔騫双手紧紧地抓住曾见仁的右手,就像抓住肉食店的猪脚,激动地说:“曾同志,这首诗真是让人震撼。
不仅我,就连我们主编王章同志,还其他编辑同志,都被深深感染,这是我们近两年见过最好的诗歌。”
能不能鬆开我的手,我真的很不习惯,你又不是女的...
曾见仁脸上笑眯眯,心里mmp。
“我们给这首诗选了好几个题目,现在作者就在我眼前,正好,请你帮忙定夺。”
陈翔騫鬆开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本子,翻开说:“《黑色眼睛》、《寻找光明》...都感觉差点意思。”
“是差点意思,要不叫《一代人》吧。”
“《一代人》,”
陈翔騫愣住了。
他双目赤红,转头看向棚子外的街上。
阳光穿过路边大树的树叶,投在地上形成斑斕的光影。
人来人往,匆匆忙忙地在光影中穿行,仿佛从歷史的那一头走到了这一头。
“我们这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这个名字取的好啊。”
陈翔騫的眼睛里噙著泪光,嘴里喃喃地念叨著。
他从上口袋掏出钢笔,在笔记本上刷刷歇息写下。
“第二首诗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
曾见仁同志,我实话实说,这首诗水平只能算中等,跟《一代人》相差甚远,而且跟南鸟同志的诗,风格接近。”
曾见仁不在意地说:“这首诗是我在去北海公园的路上临时想出来的,游戏之作。”
陈翔騫不敢相信:“临时想出来的?”
“对,我哥今天拉著我来北海公园,就是要我帮他出口气,那些人太欺负人。
尤其是南鸟,仗著写过那首卑鄙者,阴阳怪气地讥讽我哥...”
“我明白了!”邱振华惊喜地叫了起来。
哥,你又明白什么了?
“老三,你为了给我出气,在去北海公园的路上,你模仿南鸟的诗歌风格,临时写了这么一首诗。
就是要当著他的面告诉他,他的诗歌,水平也就这样,你隨隨便便就能写一首出来。”
哥,以后你没饭吃了,就去说相声吧,肯定是金牌捧哏。
曾见仁笑了笑,没有出声。
我哥都说完了,我还能说什么!
他淡淡的笑,在陈翔騫和邱振华的眼里,却各有含义。
两人都忍不住惊嘆的曾见仁的天赋和才华,人家写诗,搜肠刮肚,恨不得把脑壳凿开。
你倒好,隨手就能写一首,跟喝凉水一样轻鬆。
陈翔騫在惊嘆之余,却有些遗憾。
曾见仁同志虽然天赋异稟,才华超绝,但是对诗歌似乎並不在意。
邱振华在惊嘆之余,有些欲欲跃试。
今天遇到了陈翔騫,这位是《诗歌》杂誌的编辑,华夏诗歌界的主流,可算找到组织了。
以后我进了诗歌圈,要仰首挺胸,再也不要被人欺负。
我不会写诗,可我表弟会写诗,四捨五入,等於我会诗...
“曾见仁同志,第二首诗叫什么名字?”
“就叫《时间的遗弃者》。”
陈翔騫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下:“好,我会安排把这首诗发表在我们杂誌上,不过哪一期还要看排版。
曾同志,你还有其它诗歌作品吗?”
在他眼里,《时间的遗弃者》很一般,只能算是《一代人》的搭头。
他希望能从曾见仁手里再掏出一两首作品来。
邱振华在旁边鼓动著:“老三,你再给挤一挤,给凑一首唄。”
什么叫挤一挤?
什么叫凑一首?
写诗有这么隨便的吗?
不过在邱振华眼里,“才华横溢”的表弟,写诗还真是这么隨意。
曾见仁露出拒绝又不失礼貌的笑容:“实在抱歉,真得没有了。”
我已经搭出去一首《一代人》,这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多值钱啊!
就这么白白奉献出去了。
难怪我听到那句诗友请留步,心里就觉得不对。
申公豹的道友请留步是要命,你陈编辑的诗友请留步是舍財啊!
陈翔騫有些失望,但保持著礼貌,继续说:“好,这两首诗我会按照国家最新规定,计算稿费...”
等会,我刚才听到一个有如天籟的声音。
稿费?
曾见仁打断了陈翔騫的话,“现在写诗有稿费吗?”
“有,文学作品都有稿费了。
这月初,国家出版局颁布了《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试行办法》,正式恢復废除了十一年的稿酬制度。
国家规定的著作稿千字两到七元,翻译稿千字一到两元,而且只按字数一次计酬,不付印数稿费...
诗歌比较特殊,按千字算,诗人们肯定吃大亏。
为了扶植我国的诗歌事业,我们社报请上级批准,好的诗歌,一首诗就按千字算稿费...
曾同志,你的《一代人》是非常优秀的诗歌,我完全可以做主,按顶格標准算,七元。
至於《时间的遗弃者》,稿费只能定为三元。
两首诗歌,稿费合计十元。”
邱振华咋舌道:“好傢伙,两首诗十元,都赶上我们一个月工资。”
现在北都、沪江等大城市的工资,是学徒工第一年17.84元,第二年19.84元,第三年21.84元。
三年学徒工期满,工资36元,单位效益好,全勤奖有5元。
整个七十年代国家一直没有调整过工资,大部分二三十岁工人的工资都是三十六元,这也是三十六元万岁一说的来源。
邱振华、邱雪莲和曾见仁都是“临时工”,按学徒工最低档算,17.84元。
曾见仁隨便写了两首诗,就挣回来十元稿费,比半个月工资还要多。
邱振华和邱雪莲都为弟弟感到高兴。
曾见仁却伸出双,紧紧地握著陈翔騫的右手,诚恳地说。
“陈同志,我觉得自己还可以为我国的诗歌事业再出点微薄之力。”
陈翔騫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意思?
道友请留步!
这可是《封神榜》杀伤力最大的招数。
诗友请留步,能好到哪里去?
三人转头,看到那位白衬衣眼镜男就在身后三四步远。
他盯著曾见仁,神情有些怪异。
刚才曾见仁和邱家姐弟俩的对话,他在后面都听得清楚。
曾见仁问:“你是?”
“我叫陈翔騫,《诗歌》杂誌社的编辑。”
他的话刚落音,只见人影一闪,邱振华窜到他面前,双手抓住他的右手,上下使劲地摇。
双眼里喷出灼热,直勾勾地盯著他,热情带著激动,激动里带著几分巴结。
“陈...陈编辑,久...久仰大名。”
“你是?”
“邱振华,这是我表弟曾见仁,这是我姐邱雪莲。”
“你们好。”陈翔騫不动声色地想把双手抽出来,可是邱振华抓得太紧,比抓救命稻草还要抓得紧。
他嘴角微微抽搐著,很想开口说,同志,我的手不是肉食店的猪脚,请不要抓得这么紧。
邱雪莲拍了拍邱振华的后脑勺,“放手啊!”
“放什么手?”
“你干嘛还抓住人家的手?”
邱振华一低头,自己还紧紧地抓住陈翔騫的右手,连忙鬆开。
“不好意思,太激动了,总算找到组织了。”
陈翔騫笑了笑,“三位,公园南门口有个大茶壶服务社,我们去那里坐坐?”
“好啊,好啊!”
邱振华忙不迭地满口应下。
大茶壶服务社是几位返城支青在街道办的支持下开办的,就是搭了个棚子,摆了几张桌子和凳子,棚子外面堆了个煤灶,上面坐著一个大水壶,时时冒著白气。
里面人不多,生意不是很好。
这年头,出来逛个公园还要去喝杯茶,有钱没地方啊!
看到四人走进来,几位服务员非常热情地招待著,比大钟寺群眾饭店的服务態度好太多了。
陈翔騫给四人一人点了一碗茶,等到热茶端上来后,直奔主题。
“曾同志,你刚在亭子那念的诗很不错,看得出,你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
“陈同志,你跟南鸟他们是好朋友?”
陈翔騫连忙摆手,“不,我跟他们不认识。
我们《诗歌》杂誌社从76年恢復刊行后,一直受广大葛敏群眾欢迎...
他们对诗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八、九月份我们刊登的诗歌质量不高,葛敏群眾纷纷来信批评我们,编辑部上下压力很大...
我这些日子一直在收集优秀的诗歌,有朋友介绍,说北海公园有群诗歌爱好者,我就过来了,没想到是南鸟他们。
南鸟很有才华,只是诗歌都过於偏激和尖锐...”
他说的很含蓄,但曾见仁听得出来,他跟南鸟那伙人的诗歌理念截然不同,不是一路人。
那就好。
“曾同志,你还有其它诗歌作品吗?”
“有啊,有啊!”邱振华迫不及待地替曾见仁回答,“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陈翔騫脸色一变,“这首诗是曾同志写的?”
“是的。
写的好不好?
是不是被震撼到了?
当初我听完后,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心里激动,只想著跟人一起诉述这份心情。
南鸟那波人,根本说不到一起去,我就写信把这首诗告诉陆尧老大哥,跟他倾诉了一番。”
“陆尧,是不是《雍西文艺》的编辑?”
“对,我在诗歌道路的领路人,我的老大哥。”
陈翔騫舒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我前两天也收到陆尧同志的信,强烈向我推荐了这首诗,说这首诗是楚南的一位诗人写的。”
“没错啊,我表弟刚从楚南过来。我也跟陆尧大哥说了我表弟的情况...”
陈翔騫一拍大腿,信息全对得上。
原本还想著打电话给陆尧,询问那位楚南诗人的具体联繫方式,想不到突然就出现在自己面前。
得来全不费工夫!
陈翔騫双手紧紧地抓住曾见仁的右手,就像抓住肉食店的猪脚,激动地说:“曾同志,这首诗真是让人震撼。
不仅我,就连我们主编王章同志,还其他编辑同志,都被深深感染,这是我们近两年见过最好的诗歌。”
能不能鬆开我的手,我真的很不习惯,你又不是女的...
曾见仁脸上笑眯眯,心里mmp。
“我们给这首诗选了好几个题目,现在作者就在我眼前,正好,请你帮忙定夺。”
陈翔騫鬆开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本子,翻开说:“《黑色眼睛》、《寻找光明》...都感觉差点意思。”
“是差点意思,要不叫《一代人》吧。”
“《一代人》,”
陈翔騫愣住了。
他双目赤红,转头看向棚子外的街上。
阳光穿过路边大树的树叶,投在地上形成斑斕的光影。
人来人往,匆匆忙忙地在光影中穿行,仿佛从歷史的那一头走到了这一头。
“我们这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这个名字取的好啊。”
陈翔騫的眼睛里噙著泪光,嘴里喃喃地念叨著。
他从上口袋掏出钢笔,在笔记本上刷刷歇息写下。
“第二首诗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
曾见仁同志,我实话实说,这首诗水平只能算中等,跟《一代人》相差甚远,而且跟南鸟同志的诗,风格接近。”
曾见仁不在意地说:“这首诗是我在去北海公园的路上临时想出来的,游戏之作。”
陈翔騫不敢相信:“临时想出来的?”
“对,我哥今天拉著我来北海公园,就是要我帮他出口气,那些人太欺负人。
尤其是南鸟,仗著写过那首卑鄙者,阴阳怪气地讥讽我哥...”
“我明白了!”邱振华惊喜地叫了起来。
哥,你又明白什么了?
“老三,你为了给我出气,在去北海公园的路上,你模仿南鸟的诗歌风格,临时写了这么一首诗。
就是要当著他的面告诉他,他的诗歌,水平也就这样,你隨隨便便就能写一首出来。”
哥,以后你没饭吃了,就去说相声吧,肯定是金牌捧哏。
曾见仁笑了笑,没有出声。
我哥都说完了,我还能说什么!
他淡淡的笑,在陈翔騫和邱振华的眼里,却各有含义。
两人都忍不住惊嘆的曾见仁的天赋和才华,人家写诗,搜肠刮肚,恨不得把脑壳凿开。
你倒好,隨手就能写一首,跟喝凉水一样轻鬆。
陈翔騫在惊嘆之余,却有些遗憾。
曾见仁同志虽然天赋异稟,才华超绝,但是对诗歌似乎並不在意。
邱振华在惊嘆之余,有些欲欲跃试。
今天遇到了陈翔騫,这位是《诗歌》杂誌的编辑,华夏诗歌界的主流,可算找到组织了。
以后我进了诗歌圈,要仰首挺胸,再也不要被人欺负。
我不会写诗,可我表弟会写诗,四捨五入,等於我会诗...
“曾见仁同志,第二首诗叫什么名字?”
“就叫《时间的遗弃者》。”
陈翔騫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下:“好,我会安排把这首诗发表在我们杂誌上,不过哪一期还要看排版。
曾同志,你还有其它诗歌作品吗?”
在他眼里,《时间的遗弃者》很一般,只能算是《一代人》的搭头。
他希望能从曾见仁手里再掏出一两首作品来。
邱振华在旁边鼓动著:“老三,你再给挤一挤,给凑一首唄。”
什么叫挤一挤?
什么叫凑一首?
写诗有这么隨便的吗?
不过在邱振华眼里,“才华横溢”的表弟,写诗还真是这么隨意。
曾见仁露出拒绝又不失礼貌的笑容:“实在抱歉,真得没有了。”
我已经搭出去一首《一代人》,这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多值钱啊!
就这么白白奉献出去了。
难怪我听到那句诗友请留步,心里就觉得不对。
申公豹的道友请留步是要命,你陈编辑的诗友请留步是舍財啊!
陈翔騫有些失望,但保持著礼貌,继续说:“好,这两首诗我会按照国家最新规定,计算稿费...”
等会,我刚才听到一个有如天籟的声音。
稿费?
曾见仁打断了陈翔騫的话,“现在写诗有稿费吗?”
“有,文学作品都有稿费了。
这月初,国家出版局颁布了《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试行办法》,正式恢復废除了十一年的稿酬制度。
国家规定的著作稿千字两到七元,翻译稿千字一到两元,而且只按字数一次计酬,不付印数稿费...
诗歌比较特殊,按千字算,诗人们肯定吃大亏。
为了扶植我国的诗歌事业,我们社报请上级批准,好的诗歌,一首诗就按千字算稿费...
曾同志,你的《一代人》是非常优秀的诗歌,我完全可以做主,按顶格標准算,七元。
至於《时间的遗弃者》,稿费只能定为三元。
两首诗歌,稿费合计十元。”
邱振华咋舌道:“好傢伙,两首诗十元,都赶上我们一个月工资。”
现在北都、沪江等大城市的工资,是学徒工第一年17.84元,第二年19.84元,第三年21.84元。
三年学徒工期满,工资36元,单位效益好,全勤奖有5元。
整个七十年代国家一直没有调整过工资,大部分二三十岁工人的工资都是三十六元,这也是三十六元万岁一说的来源。
邱振华、邱雪莲和曾见仁都是“临时工”,按学徒工最低档算,17.84元。
曾见仁隨便写了两首诗,就挣回来十元稿费,比半个月工资还要多。
邱振华和邱雪莲都为弟弟感到高兴。
曾见仁却伸出双,紧紧地握著陈翔騫的右手,诚恳地说。
“陈同志,我觉得自己还可以为我国的诗歌事业再出点微薄之力。”
陈翔騫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