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云计算竞赛,作业系统突破
“资金和待遇不是问题,可以给高一点。包括周教授那里,可以多给两百万。”王君山道。
做手机最难的就是最初硬体团队的建设!
这是0到1的突破。
而周平就是0到1突破的关键,就是打造未来手机研发梯队的核心!
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不断腰斩,即將分裂出售,就是未来手机挖人的机会!
唐静荷点点头:“周教授在摩托罗拉多年贡献,按理说年薪不低。但这几年摩托罗拉不断下滑,估计已经两三年没怎么涨工资了,甚至降薪,他的年薪资总包也就30万美金左右。”
30万美金,200万人民幣,在2009年,不算低了。
尤其是连年腰斩的摩托罗拉,不可能在手机业务都要完蛋的情况下,继续年年加薪。
“那咱们给他翻一倍,开400万年薪,甚至500万年薪!按照300万底薪+200万绩效的模式。”
“只要未来手机做得好,销量高,绩效200万,甚至300万,都可以!”
唐静荷很是赞同:“这办法好,300万的底薪已经超过摩托罗拉当下的年薪总包,周教授来未来科技,已经稳赚不赔。”
“200万绩效,直接收入翻倍了。待遇方面,基本到位了。就怕周教授捨不得在摩托罗拉的地位和影响力,毕竟那么多年了……”
王君山点点头:“先接触一下,试试看。”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101 看书网体验棒,??????????????????.??????超讚 】
“还有诺基亚国內的研发中心,也可以考虑。能挖得动的工程师,儘管挖。不怕多,就怕不够!”
王君山清楚,做手机,哪怕是用安卓系统,进行组装手机,都需要上百人研发团队。
而未来手机从零开始,连繫统都自研,那需要的工程师就更多了。
八百人,都不为过。
毕竟单是系统的研发,就需要五百位工程师!
而接下来手机硬体研发,也得不断招人,加人了。
“好的,董事长,诺基亚这边我也接触,不过难度大了很多。”
王君山点点头:“也是,这两年的诺基亚,还是全球第一。但再过两年,就不同了。摩托罗拉倒是很好的突破口。”
“儘管去做吧,还有周平这里,你先接洽,实在不行,我亲自出马。”
前世为了请周平出山,雷布斯都跑了好几次。
如果唐静荷出面搞不定,为了未来手机的研发和量產,王君山也得亲自出面。
这样的大牛,不仅技术先进,还能带来摩托罗拉的研发班底,完全值得!
“好。”唐静荷应道,迅速联繫周平,亲自出面。
她清楚,未来作业系统已经研发了四个多月,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接下来,是时候全面推进手机硬体的研发了!
只有这样,才能在年底,实现手机量產,甚至上市!
阿里总部。
王健有些惆悵:“马董几个意思?”
“来之前说的好好的,看好云计算,阿里全面梭哈云计算,每年投入十个亿,连续投十年。”
“现在我都入职快半年了,2008年都过去了,十个亿影都没看到。”
“他该不会给我画大饼吧?”
王健有些慌了。
如王君山所料,阿里的云计算发展,出现了很多波折。
对此,首席架构师王健都很是无奈。
从微软带过来的心腹刘鑫也有些心里没底,安慰道:
“估计是金融危机影响,导致阿里的资金状况有点不乐观。毕竟十亿,可不是小数。”
王健冷哼一声:“又是金融危机!”
“去年我入职后,提议启动云计算项目,他们就以金融危机爆发,资金吃紧来推脱。”
“现在还整这一套?”
“要是金融危机停不了,阿里云计算就启动不了是吧?”
“这……”刘鑫也沉默了。
但总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尤其是眼下的阿里,不仅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企业,又被唯品会和优团网前后夹击,市场份额锐减,利润暴跌。
云计算的事,也就变得更加遥遥无期了。
之前王健几番上书,都没用。
对此,王健都很是无奈:“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云计算今年启动不了,明年都启动不了!”
“国內的云计算已经落后亚马逊7年了,再不抓紧追赶,只会落后更多。”
“不行,我得去找马董谈谈。”
“总监,要不要换个委婉点的方式?最近马董因为唯品会的降维打击,也焦躁的很。”刘鑫忍不住提醒道。
王健摆了摆手:“咱们的委婉,换来的只会是推脱。重症需猛药,等不了了!”
言罢,王健打开保险柜,拿出自己写的《阿里巴巴云计算战略规划》,走向杰克马的办公室。
见王健到来,杰克马有些意外,接著连忙起身:“快坐,王总监。”
对於王健,杰克马既佩服支持,又有些愧疚。
说好了全权授权,全力支持,每年十亿……
但到现在为止,什么都没有兑现。
“马董,你邀请我加入阿里,让我从微软亚研院离职,担任首席架构师,就是为了阿里云计算的发展!”
“可现在已经过去快半年了,项目都没有立项,没有启动,节奏太慢了!”
杰克马点点头,很是为难:
“王总监,我也很看好云计算,全力支持云计算,只是眼下的阿里处境,实在是有点艰难。”
“如果没有唯品会对我们穷追猛打,阿里只需要承担金融危机的重创,那还好一点。”
“可现在是,大环境艰难,唯品会又疯狂出手,我们阿里实在是……唉!”
一声嘆息,他也是无奈:“王总监,你放心,只要缓过这阵,我立即启动阿里云计算项目,立即投入十亿!”
王健嘴角抽搐:“……”
多熟悉的话语!
早在去年十月份阿里巴巴的內部会议上,王健就提出“云计算是阿里未来核心基础设施”的构想,並推动“去ioe”计划,全面开启云计算战略。
但没有人支持,没人信。
都以金融危机和唯品会衝击作为藉口,进行拖延。
一直拖拖了四五个月!
“马董,时间不等人。”
“亚马逊2002年开始探索布局云计算研发。2006年,aws云计算正式推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眼下aws不断成熟,越发强大。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確,有前途的路。”
“如果我们现在开始研发,梭哈阿里云计算,只是落后7年,完全有希望在五年內成长起来,成为全球前三的云计算巨头,未来阿里的发展再也没有瓶颈。”
“可若是现在不投入资金,儘快追赶,过几年再启动阿里云项目,那差距就会被拉大到10年以上。”
“到时候想要再追赶,都难了。”
“而且就阿里当下的业务增量看,五年后没有云计算,根本支撑不住。传统的ioe架构下,再多的伺服器,都支撑不住!”
“到时候流量一大,立即爆伺服器,那阿里可就……”
话只说一半,但杰克马的面色变得非常难看:“这也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马董,不管是为了追赶亚马逊aws,还是为了阿里的未来发展,云计算都必不可少。”
王健递上自己的报告:“这是我对於阿里巴巴云计算的全面规划,马董请过目。”
“《阿里巴巴云计算战略规划》!”杰克马打眼一看,目光变得很是郑重,当即仔细翻阅起来。
“数据是核心生產资料,是下一个竞爭的焦点。”
“阿里拥有大量的电商交易数据,价值无量,但算力即將达到瓶颈。”
“购买ibm小型机、oracle资料库、emc存储设备的传统ioe架构,扩展性差、成本高,天板低,无法支撑阿里未来成为一家万亿美金级別的巨头!”
“算力应该像电力一样,成为隨用隨取、按量付费的社会公共服务。”
“阿里云计算,就是要做算力领域的国家电网,不仅可以给我们集团內部提供充足的算力,还能对外输出算力,进行商业变现。”
“阿里不掌握自主可控的云计算技术,就要购买亚马逊等国外巨头的算力,就会被对方扼住咽喉,处处受制於人,无法应对突然爆发的瓶颈!”
“……”
“发展路线分三步走。”
“2009-2010年,收购万网,整合万网资源,节省三年云计算基建时间,同时集结顶尖工程师,內部攻坚与试用。”
“2011-2013年,集团內部全面放弃ioe,所有数据,全部搬到阿里云。”
“2014-未来,阿里云对外开放,通过收费服务,对外提供算力服务,躋身全球前三云计算巨头,国內第一云计算巨头。”
“为此,连续投入十亿每年,整个集团最高战略支持!”
看完之后,杰克马心神大震。
这份报告切实可行,而且有理有据。
连巨头的发展策略,路线,方式,都清清楚楚。
像是第一阶段,收购万网,直接节省三年基建时间,杰克马就讚不绝口。
原本和亚马逊aws的差距在七年,这样一来,差距就能缩减到四年。
简直是天才想法。
后续的其他战略,更是可圈可点。
让杰克马都心动不已,恨不得立即拍板,这就应下,直接启动阿里云计算项目!
但理想归理想。
冰冷的现实,还是浇灭了杰克马的一腔热血。
“王总监,你这份规划战略,做得很好,非常好,我本人全力支持。”
“但你也知道,阿里巴巴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
“尤其是在眼下特殊节点。”
闻言,王健面色变得很是难看:“难不成还得继续拖吗?阿里错过了这一波机遇,未来只会后患无穷啊!”
杰克马点点头:“我知道,我也全力支持。但这不是个小事情,每年十亿对於眼下的阿里,更是一笔巨资。”
“这样,五日后的董事会议,决议阿里提供资金,支持百世物流收购匯通快运的事,你也做提案,把阿里巴巴云计算项目一併提议,咱们进行表决。到时候,我会全力支持你。”
“好,董事长,也只能这么办了!”王健的眸子都亮了。
按照王健和杰克马原本的计划,去年9月份王健离职微软亚研院入职阿里,云计算项目就立即启动。
那时候阿里也有钱,局势也一片大好。
谁想还没正式立项,就遇到全球金融危机,云计算也不得不推迟,结果就拖到现在!
不过现在好了,机会来了。
有杰克马全力支持,再加上一些有远见的股东支持,说不定这事就成了四成。
到时候自己的报告再做得好一点,说不定就通过了。
如此一来,阿里云计算项目就能正式立项,迅速启动。
哪怕比预计的晚了半年,也算不错。
为此,王健院士都开始闭关,打磨提案,就为了让提案更加顺利,更有说服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仅仅两天,王健院士就已经做好提案,为了增加胜算,他拿著提案开始奔波,去说服阿里的各大股东。
但可惜,各大股东似乎对此都不怎么感兴趣。
要么敷衍招待,要么直接避而不见。
这让王健都很是无奈。
反观崔倩这边,与万网的谈判进展很是顺利。
没办法,金融危机下,万网上市遥遥无期,卖身未来科技,反而成了最好的选择。
最主要的,哪怕老板不想卖,下面的员工,核心研发团队都心动了。
谁都知道,跟著未来科技,明显更有前途。
这让万网张总,都很是无奈。
不过这些,王君山就没有过多关注了。
相反,王君山再度来到未来os研发部门。
每次来,都会多很多新面孔。
经过將近五个月的发展,未来os部门的工程师数量已经超过500人!
是整个未来科技工程师最多的部门,没有之一,也是支出最高的部门。
但王君山根本不在乎,反而让唐静荷继续挖人,继续加人。
安卓之所以做了那么多年,就是因为团队小,人少。
2003-2005年,只有不到十人团队。
2005年下半年被谷歌收购后,才增长到50人的团队。
直到2008年开源上线,才增长到150-200人的团队。
今年安卓开始生態建设,迅速叠代,未来人数会增长到500人,明年上千人。
但未来作业系统不同,为了赶时间,王君山一开始就让唐静荷疯狂招人。
(本章完)
“资金和待遇不是问题,可以给高一点。包括周教授那里,可以多给两百万。”王君山道。
做手机最难的就是最初硬体团队的建设!
这是0到1的突破。
而周平就是0到1突破的关键,就是打造未来手机研发梯队的核心!
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不断腰斩,即將分裂出售,就是未来手机挖人的机会!
唐静荷点点头:“周教授在摩托罗拉多年贡献,按理说年薪不低。但这几年摩托罗拉不断下滑,估计已经两三年没怎么涨工资了,甚至降薪,他的年薪资总包也就30万美金左右。”
30万美金,200万人民幣,在2009年,不算低了。
尤其是连年腰斩的摩托罗拉,不可能在手机业务都要完蛋的情况下,继续年年加薪。
“那咱们给他翻一倍,开400万年薪,甚至500万年薪!按照300万底薪+200万绩效的模式。”
“只要未来手机做得好,销量高,绩效200万,甚至300万,都可以!”
唐静荷很是赞同:“这办法好,300万的底薪已经超过摩托罗拉当下的年薪总包,周教授来未来科技,已经稳赚不赔。”
“200万绩效,直接收入翻倍了。待遇方面,基本到位了。就怕周教授捨不得在摩托罗拉的地位和影响力,毕竟那么多年了……”
王君山点点头:“先接触一下,试试看。”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101 看书网体验棒,??????????????????.??????超讚 】
“还有诺基亚国內的研发中心,也可以考虑。能挖得动的工程师,儘管挖。不怕多,就怕不够!”
王君山清楚,做手机,哪怕是用安卓系统,进行组装手机,都需要上百人研发团队。
而未来手机从零开始,连繫统都自研,那需要的工程师就更多了。
八百人,都不为过。
毕竟单是系统的研发,就需要五百位工程师!
而接下来手机硬体研发,也得不断招人,加人了。
“好的,董事长,诺基亚这边我也接触,不过难度大了很多。”
王君山点点头:“也是,这两年的诺基亚,还是全球第一。但再过两年,就不同了。摩托罗拉倒是很好的突破口。”
“儘管去做吧,还有周平这里,你先接洽,实在不行,我亲自出马。”
前世为了请周平出山,雷布斯都跑了好几次。
如果唐静荷出面搞不定,为了未来手机的研发和量產,王君山也得亲自出面。
这样的大牛,不仅技术先进,还能带来摩托罗拉的研发班底,完全值得!
“好。”唐静荷应道,迅速联繫周平,亲自出面。
她清楚,未来作业系统已经研发了四个多月,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接下来,是时候全面推进手机硬体的研发了!
只有这样,才能在年底,实现手机量產,甚至上市!
阿里总部。
王健有些惆悵:“马董几个意思?”
“来之前说的好好的,看好云计算,阿里全面梭哈云计算,每年投入十个亿,连续投十年。”
“现在我都入职快半年了,2008年都过去了,十个亿影都没看到。”
“他该不会给我画大饼吧?”
王健有些慌了。
如王君山所料,阿里的云计算发展,出现了很多波折。
对此,首席架构师王健都很是无奈。
从微软带过来的心腹刘鑫也有些心里没底,安慰道:
“估计是金融危机影响,导致阿里的资金状况有点不乐观。毕竟十亿,可不是小数。”
王健冷哼一声:“又是金融危机!”
“去年我入职后,提议启动云计算项目,他们就以金融危机爆发,资金吃紧来推脱。”
“现在还整这一套?”
“要是金融危机停不了,阿里云计算就启动不了是吧?”
“这……”刘鑫也沉默了。
但总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尤其是眼下的阿里,不仅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企业,又被唯品会和优团网前后夹击,市场份额锐减,利润暴跌。
云计算的事,也就变得更加遥遥无期了。
之前王健几番上书,都没用。
对此,王健都很是无奈:“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云计算今年启动不了,明年都启动不了!”
“国內的云计算已经落后亚马逊7年了,再不抓紧追赶,只会落后更多。”
“不行,我得去找马董谈谈。”
“总监,要不要换个委婉点的方式?最近马董因为唯品会的降维打击,也焦躁的很。”刘鑫忍不住提醒道。
王健摆了摆手:“咱们的委婉,换来的只会是推脱。重症需猛药,等不了了!”
言罢,王健打开保险柜,拿出自己写的《阿里巴巴云计算战略规划》,走向杰克马的办公室。
见王健到来,杰克马有些意外,接著连忙起身:“快坐,王总监。”
对於王健,杰克马既佩服支持,又有些愧疚。
说好了全权授权,全力支持,每年十亿……
但到现在为止,什么都没有兑现。
“马董,你邀请我加入阿里,让我从微软亚研院离职,担任首席架构师,就是为了阿里云计算的发展!”
“可现在已经过去快半年了,项目都没有立项,没有启动,节奏太慢了!”
杰克马点点头,很是为难:
“王总监,我也很看好云计算,全力支持云计算,只是眼下的阿里处境,实在是有点艰难。”
“如果没有唯品会对我们穷追猛打,阿里只需要承担金融危机的重创,那还好一点。”
“可现在是,大环境艰难,唯品会又疯狂出手,我们阿里实在是……唉!”
一声嘆息,他也是无奈:“王总监,你放心,只要缓过这阵,我立即启动阿里云计算项目,立即投入十亿!”
王健嘴角抽搐:“……”
多熟悉的话语!
早在去年十月份阿里巴巴的內部会议上,王健就提出“云计算是阿里未来核心基础设施”的构想,並推动“去ioe”计划,全面开启云计算战略。
但没有人支持,没人信。
都以金融危机和唯品会衝击作为藉口,进行拖延。
一直拖拖了四五个月!
“马董,时间不等人。”
“亚马逊2002年开始探索布局云计算研发。2006年,aws云计算正式推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眼下aws不断成熟,越发强大。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確,有前途的路。”
“如果我们现在开始研发,梭哈阿里云计算,只是落后7年,完全有希望在五年內成长起来,成为全球前三的云计算巨头,未来阿里的发展再也没有瓶颈。”
“可若是现在不投入资金,儘快追赶,过几年再启动阿里云项目,那差距就会被拉大到10年以上。”
“到时候想要再追赶,都难了。”
“而且就阿里当下的业务增量看,五年后没有云计算,根本支撑不住。传统的ioe架构下,再多的伺服器,都支撑不住!”
“到时候流量一大,立即爆伺服器,那阿里可就……”
话只说一半,但杰克马的面色变得非常难看:“这也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马董,不管是为了追赶亚马逊aws,还是为了阿里的未来发展,云计算都必不可少。”
王健递上自己的报告:“这是我对於阿里巴巴云计算的全面规划,马董请过目。”
“《阿里巴巴云计算战略规划》!”杰克马打眼一看,目光变得很是郑重,当即仔细翻阅起来。
“数据是核心生產资料,是下一个竞爭的焦点。”
“阿里拥有大量的电商交易数据,价值无量,但算力即將达到瓶颈。”
“购买ibm小型机、oracle资料库、emc存储设备的传统ioe架构,扩展性差、成本高,天板低,无法支撑阿里未来成为一家万亿美金级別的巨头!”
“算力应该像电力一样,成为隨用隨取、按量付费的社会公共服务。”
“阿里云计算,就是要做算力领域的国家电网,不仅可以给我们集团內部提供充足的算力,还能对外输出算力,进行商业变现。”
“阿里不掌握自主可控的云计算技术,就要购买亚马逊等国外巨头的算力,就会被对方扼住咽喉,处处受制於人,无法应对突然爆发的瓶颈!”
“……”
“发展路线分三步走。”
“2009-2010年,收购万网,整合万网资源,节省三年云计算基建时间,同时集结顶尖工程师,內部攻坚与试用。”
“2011-2013年,集团內部全面放弃ioe,所有数据,全部搬到阿里云。”
“2014-未来,阿里云对外开放,通过收费服务,对外提供算力服务,躋身全球前三云计算巨头,国內第一云计算巨头。”
“为此,连续投入十亿每年,整个集团最高战略支持!”
看完之后,杰克马心神大震。
这份报告切实可行,而且有理有据。
连巨头的发展策略,路线,方式,都清清楚楚。
像是第一阶段,收购万网,直接节省三年基建时间,杰克马就讚不绝口。
原本和亚马逊aws的差距在七年,这样一来,差距就能缩减到四年。
简直是天才想法。
后续的其他战略,更是可圈可点。
让杰克马都心动不已,恨不得立即拍板,这就应下,直接启动阿里云计算项目!
但理想归理想。
冰冷的现实,还是浇灭了杰克马的一腔热血。
“王总监,你这份规划战略,做得很好,非常好,我本人全力支持。”
“但你也知道,阿里巴巴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
“尤其是在眼下特殊节点。”
闻言,王健面色变得很是难看:“难不成还得继续拖吗?阿里错过了这一波机遇,未来只会后患无穷啊!”
杰克马点点头:“我知道,我也全力支持。但这不是个小事情,每年十亿对於眼下的阿里,更是一笔巨资。”
“这样,五日后的董事会议,决议阿里提供资金,支持百世物流收购匯通快运的事,你也做提案,把阿里巴巴云计算项目一併提议,咱们进行表决。到时候,我会全力支持你。”
“好,董事长,也只能这么办了!”王健的眸子都亮了。
按照王健和杰克马原本的计划,去年9月份王健离职微软亚研院入职阿里,云计算项目就立即启动。
那时候阿里也有钱,局势也一片大好。
谁想还没正式立项,就遇到全球金融危机,云计算也不得不推迟,结果就拖到现在!
不过现在好了,机会来了。
有杰克马全力支持,再加上一些有远见的股东支持,说不定这事就成了四成。
到时候自己的报告再做得好一点,说不定就通过了。
如此一来,阿里云计算项目就能正式立项,迅速启动。
哪怕比预计的晚了半年,也算不错。
为此,王健院士都开始闭关,打磨提案,就为了让提案更加顺利,更有说服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仅仅两天,王健院士就已经做好提案,为了增加胜算,他拿著提案开始奔波,去说服阿里的各大股东。
但可惜,各大股东似乎对此都不怎么感兴趣。
要么敷衍招待,要么直接避而不见。
这让王健都很是无奈。
反观崔倩这边,与万网的谈判进展很是顺利。
没办法,金融危机下,万网上市遥遥无期,卖身未来科技,反而成了最好的选择。
最主要的,哪怕老板不想卖,下面的员工,核心研发团队都心动了。
谁都知道,跟著未来科技,明显更有前途。
这让万网张总,都很是无奈。
不过这些,王君山就没有过多关注了。
相反,王君山再度来到未来os研发部门。
每次来,都会多很多新面孔。
经过將近五个月的发展,未来os部门的工程师数量已经超过500人!
是整个未来科技工程师最多的部门,没有之一,也是支出最高的部门。
但王君山根本不在乎,反而让唐静荷继续挖人,继续加人。
安卓之所以做了那么多年,就是因为团队小,人少。
2003-2005年,只有不到十人团队。
2005年下半年被谷歌收购后,才增长到50人的团队。
直到2008年开源上线,才增长到150-200人的团队。
今年安卓开始生態建设,迅速叠代,未来人数会增长到500人,明年上千人。
但未来作业系统不同,为了赶时间,王君山一开始就让唐静荷疯狂招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