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抚寧侯
抚寧侯朱国弼跟著刘文炳出了船舱。
“新乐侯,到底是什么案子?”
刘文炳不语,径直走到一辆马车旁。
越是这样,朱国弼心里越是没底。
“新乐侯,咱们勛戚向来是同气连枝。不看僧面看佛面,好歹给我透个底,让我心里有个数。”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我本人涉案了,那我也总该有知情权吧。”
刘文斌眺眼看了看四周看热闹的人。
“上车说吧。”
朱国弼没有选择的余地,“好。”
二人登车,隨著刘文炳一声“走。”马车缓缓驶动。
马车里,不知道是否是空间狭窄憋闷之故,朱国弼头上不停的冒汗。
“抚寧侯,你截没截取福建的十万两税课银?”
“这个……”朱国弼有心说没有,但看这架势,已经露了,没必要否认。
“我確实挪用了福建的十万两税课银。”
“但我可不是为了中饱私囊。”
这句话,朱国弼说的格外响。
“北信传到淮安,我这才得知闯贼攻破京师,先帝以身殉国。”
“我抚寧侯府世受国恩,遇到这种事情,本侯又岂能坐的住。”
“当时我奉先帝旨意,提督漕运,坐镇淮安,手里只有运军,没有其他。”
“有心招募青壮,可时间上又来不及。”
“正巧,福建的税课银要经漕运衙门,同漕粮一併送抵京师。”
“那时只知道先帝殉国,太子殿下及定王、永王二位殿下下落不明。我是心急如焚。”
“为了率军北上找寻太子殿下,我便挪用了福建的税课银,用以整训运军。”
“我这也是情急之下的无奈之举。”
“怎么,现在皇上要追查这件事?”
朱国弼说的天乱坠,刘文炳是一点不信。
不就是听到京师沦陷,皇帝殉国,觉得大明朝要完,想趁机捞钱嘛。
“抚寧侯,你的初心,皇上是清楚的。”
“这不是兴济伯高杰索要十万两军餉,户部那边一查,有十万两银子的亏空。”
“代管户部的高阁老就把这件事报给了皇上,其他的文官则是借势弹劾,说你擅动税银,应按律严惩。”
“当著所有阁臣的面,你说皇上能怎么办?”
“皇上只能下旨,让人追查。”
这群文官,怎么这么多事呢!
朱国弼心里暗骂。
“那皇上让什么人查案?”
“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慎言。”
张慎言!!!
朱国弼听到这个名字,心里凉了半截,整个人都不好了。
让张慎言审案,那不得猴子的亲戚——废废了。
“怎么能让张慎言审案呢?”
“当然,我不是心虚。我这一身正气,身正不怕影子斜,我怕什么呢。”
“主要是张慎言这傢伙太过古板,太过迂腐,整个就是一书呆子。”
“让他审案,他能审明白了吗?”
看著朱国弼那拙劣的表演,刘文炳压下心中不適时的笑意。
“抚寧侯,你多虑了。”
“皇上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左都御史张慎言,只是副审官,主审官,是诚意伯。”
“哦。”朱国弼眼前一亮。
“诚意伯是主审官?”
刘文炳点点头,“国难当头,皇上信任的,还是咱们这些世勛世臣。”
“那是,那是。”朱国弼陪笑道。
“行了,我该走了。”
“新乐侯,你不跟著……”
“不了。”將要下车的刘文炳停住动作。
“我只是负责通知,至於如何审案,那是诚意伯的事。”
“有诚意伯在,抚寧侯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
“那,倒是没有。”
朱国弼心里就是不放心,但当著刘文炳的面,他还不好说。
勛戚,勛戚。
虽然二者常常被视为一体,可真要深究起来,云泥之別。
尤其是像新乐侯刘文炳、駙马都尉巩永固这种,恪守本职,不贪不占,文武双全,简直就是勛戚中的另类。
哪怕向来对勛戚群体没有好感的文官,在提起这二人时,也不得不竖大拇哥。
对於不属於同一个圈子的刘文炳,朱国弼不可能推心置腹。
而洁身自好的刘文炳,更不会硬往他们那个圈子融。
“那不就结了。”刘文炳笑著。
朱国弼努力挤出笑容应和。
“哈~哈”刘文炳打了个哈欠,开始闭目养神。
朱国弼眼皮一抬,眺了他一眼,也开始闭目养神。
闭上双眼的朱国弼並没真的停歇,他的大脑开始仔细盘算。
真要是审起案来,审案官会问些什么,会怎么问,自己又该怎么回答。
朱国弼此时像极了进入考试周的学生,拼命的背诵老师划出的范围。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速度减缓,直至停下。
刘文炳睁开了眼。
朱国弼也睁开了眼。
“抚寧侯,到地方了。”
朱国弼掀开车帘一看,满眼的不可思议。
“锦-衣-卫?”
“新乐侯,怎么到锦衣卫来了?”
刘文炳反问,“不去锦衣卫,还能去哪?”
像抚寧侯朱国弼这种身份的人,关押在锦衣卫詔狱中,肯定比关押在刑部或大理寺,更为合適。
朱国弼,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刘文炳也不说话,就这么看著他。
马夫倒是很贴心,主动为朱国弼掀开车帘。
两个士兵提著灯笼走近照明,以免光线昏暗,抚寧侯一脚踩空。
朱国弼知道,自己应该、也必须要下车了。
“抚寧侯。”刘文炳叫住了將要下车的朱国弼。
“今晚,我可什么都没有说。”
“那是自然。”朱国弼明白对方的意思。
“今晚,我什么也没有听到。”
这是南京锦衣卫衙门。
在京师沦陷后,南京的锦衣卫,被朱慈烺加以调整,拿了出来,放到檯面上。
自太宗文皇帝迁都顺天后,应天的锦衣卫,已有二百年没有关押过如此级別的高官。
崇禎初年,朱国弼曾任南京守备勛臣,他对於南京锦衣卫,不算陌生,但也绝算不上熟悉。
下了车的朱国弼佇立原地,錚錚的看著门前匾额上的“锦衣卫”三个大字。
“走。”刘文炳吩咐一声,马车再度驶动,大队士兵紧紧的跟在后面。
大门前,两队锦衣校尉分左右而立。
一锦衣官走向朱国弼,拱手,见礼。
“抚寧侯,请。”
“新乐侯,到底是什么案子?”
刘文炳不语,径直走到一辆马车旁。
越是这样,朱国弼心里越是没底。
“新乐侯,咱们勛戚向来是同气连枝。不看僧面看佛面,好歹给我透个底,让我心里有个数。”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我本人涉案了,那我也总该有知情权吧。”
刘文斌眺眼看了看四周看热闹的人。
“上车说吧。”
朱国弼没有选择的余地,“好。”
二人登车,隨著刘文炳一声“走。”马车缓缓驶动。
马车里,不知道是否是空间狭窄憋闷之故,朱国弼头上不停的冒汗。
“抚寧侯,你截没截取福建的十万两税课银?”
“这个……”朱国弼有心说没有,但看这架势,已经露了,没必要否认。
“我確实挪用了福建的十万两税课银。”
“但我可不是为了中饱私囊。”
这句话,朱国弼说的格外响。
“北信传到淮安,我这才得知闯贼攻破京师,先帝以身殉国。”
“我抚寧侯府世受国恩,遇到这种事情,本侯又岂能坐的住。”
“当时我奉先帝旨意,提督漕运,坐镇淮安,手里只有运军,没有其他。”
“有心招募青壮,可时间上又来不及。”
“正巧,福建的税课银要经漕运衙门,同漕粮一併送抵京师。”
“那时只知道先帝殉国,太子殿下及定王、永王二位殿下下落不明。我是心急如焚。”
“为了率军北上找寻太子殿下,我便挪用了福建的税课银,用以整训运军。”
“我这也是情急之下的无奈之举。”
“怎么,现在皇上要追查这件事?”
朱国弼说的天乱坠,刘文炳是一点不信。
不就是听到京师沦陷,皇帝殉国,觉得大明朝要完,想趁机捞钱嘛。
“抚寧侯,你的初心,皇上是清楚的。”
“这不是兴济伯高杰索要十万两军餉,户部那边一查,有十万两银子的亏空。”
“代管户部的高阁老就把这件事报给了皇上,其他的文官则是借势弹劾,说你擅动税银,应按律严惩。”
“当著所有阁臣的面,你说皇上能怎么办?”
“皇上只能下旨,让人追查。”
这群文官,怎么这么多事呢!
朱国弼心里暗骂。
“那皇上让什么人查案?”
“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慎言。”
张慎言!!!
朱国弼听到这个名字,心里凉了半截,整个人都不好了。
让张慎言审案,那不得猴子的亲戚——废废了。
“怎么能让张慎言审案呢?”
“当然,我不是心虚。我这一身正气,身正不怕影子斜,我怕什么呢。”
“主要是张慎言这傢伙太过古板,太过迂腐,整个就是一书呆子。”
“让他审案,他能审明白了吗?”
看著朱国弼那拙劣的表演,刘文炳压下心中不適时的笑意。
“抚寧侯,你多虑了。”
“皇上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左都御史张慎言,只是副审官,主审官,是诚意伯。”
“哦。”朱国弼眼前一亮。
“诚意伯是主审官?”
刘文炳点点头,“国难当头,皇上信任的,还是咱们这些世勛世臣。”
“那是,那是。”朱国弼陪笑道。
“行了,我该走了。”
“新乐侯,你不跟著……”
“不了。”將要下车的刘文炳停住动作。
“我只是负责通知,至於如何审案,那是诚意伯的事。”
“有诚意伯在,抚寧侯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
“那,倒是没有。”
朱国弼心里就是不放心,但当著刘文炳的面,他还不好说。
勛戚,勛戚。
虽然二者常常被视为一体,可真要深究起来,云泥之別。
尤其是像新乐侯刘文炳、駙马都尉巩永固这种,恪守本职,不贪不占,文武双全,简直就是勛戚中的另类。
哪怕向来对勛戚群体没有好感的文官,在提起这二人时,也不得不竖大拇哥。
对於不属於同一个圈子的刘文炳,朱国弼不可能推心置腹。
而洁身自好的刘文炳,更不会硬往他们那个圈子融。
“那不就结了。”刘文炳笑著。
朱国弼努力挤出笑容应和。
“哈~哈”刘文炳打了个哈欠,开始闭目养神。
朱国弼眼皮一抬,眺了他一眼,也开始闭目养神。
闭上双眼的朱国弼並没真的停歇,他的大脑开始仔细盘算。
真要是审起案来,审案官会问些什么,会怎么问,自己又该怎么回答。
朱国弼此时像极了进入考试周的学生,拼命的背诵老师划出的范围。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速度减缓,直至停下。
刘文炳睁开了眼。
朱国弼也睁开了眼。
“抚寧侯,到地方了。”
朱国弼掀开车帘一看,满眼的不可思议。
“锦-衣-卫?”
“新乐侯,怎么到锦衣卫来了?”
刘文炳反问,“不去锦衣卫,还能去哪?”
像抚寧侯朱国弼这种身份的人,关押在锦衣卫詔狱中,肯定比关押在刑部或大理寺,更为合適。
朱国弼,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刘文炳也不说话,就这么看著他。
马夫倒是很贴心,主动为朱国弼掀开车帘。
两个士兵提著灯笼走近照明,以免光线昏暗,抚寧侯一脚踩空。
朱国弼知道,自己应该、也必须要下车了。
“抚寧侯。”刘文炳叫住了將要下车的朱国弼。
“今晚,我可什么都没有说。”
“那是自然。”朱国弼明白对方的意思。
“今晚,我什么也没有听到。”
这是南京锦衣卫衙门。
在京师沦陷后,南京的锦衣卫,被朱慈烺加以调整,拿了出来,放到檯面上。
自太宗文皇帝迁都顺天后,应天的锦衣卫,已有二百年没有关押过如此级別的高官。
崇禎初年,朱国弼曾任南京守备勛臣,他对於南京锦衣卫,不算陌生,但也绝算不上熟悉。
下了车的朱国弼佇立原地,錚錚的看著门前匾额上的“锦衣卫”三个大字。
“走。”刘文炳吩咐一声,马车再度驶动,大队士兵紧紧的跟在后面。
大门前,两队锦衣校尉分左右而立。
一锦衣官走向朱国弼,拱手,见礼。
“抚寧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