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文艺一等功!!!!
    又过了两天时间,周旭收到了一封信件,这封信正是来自《收获》的!
    要知道,以前《高山下的环》火的时候,他没有收到过约稿信。
    现在《潜伏》也火了,他终于是收到了《收获》的来信。
    《收获》之所以牛逼,是因为它背后的人。
    它是由巴金建立的杂志社,自创刊初期一直在南方有着超然的地位,比之《人民文学》在南方的影响力还要大一些。
    周旭对于《收获》最感兴趣的也是因为它背后的人物是传说中的巴金。
    虽然这么说有点奇怪,但是这群前辈作家,因为所处的时代更加具有理想主义,所以他们在文学界取得的地位也是极高的。
    近代的作家,除非是像贾平凹、汪曾祺这种不仅写出了影响一个时代的作品,而且在一个类型上做到了极高成就的人,才能赶上前人的脚步。
    例如贾平凹写得是乡土文学,那种黄土高坡的空旷和历史的厚重感!汪曾祺写的就是细腻的散文化小说,走的是沈从文的路子。
    于是这两人勉勉强强赶上了前人的脚步。
    所谓时势造英雄嘛。
    巴金也就是那几人当中的一位,鲁郭茅巴老曹当中,他不是最高的,但是作为存世的已经是巨匠了。
    写信的人是巴金的女儿李小琳,她在信中不仅夸奖了周旭的小说《潜伏》《高山下的环》的成功,也惊叹于他这么一位军旅作家的成绩。
    其中也对于《潜伏》因爱情情节在中国引起的思想和意识形态讨论表示了自己的一些态度。
    她觉得思想再开放一些,给主角更大的一些空间确实是不错的。
    当然她还提到了巴金关于这篇小说的态度:“《潜伏》很大程度展现了我d地下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加让人们意识到了无数的英雄正如余则成一样潜伏、默默无闻!!”
    巴金是蜀中五老之一。
    当然世纪初的几位作家,大多数对于抗战的贡献都是很大的。
    周旭看着信里面关于巴金的话,内心也是小小激动,他看冯牧一些评论家或许是因为超越时代的眼光,觉得无所谓。
    但是!巴金不一样。
    巴金、茅盾这群人还真的是他从小就听到大的角色了,难道还不够经典吗?
    当然除去动容外,信里的李小琳还找周旭要稿子了,毕竟无利不起早,这群编辑联系他就是为了稿子的事情嘛!
    周旭倒是没有答应,则是思考着有什么点子!
    他翻开下一页,终于看到自己比较关注的事情了:“关于稿费的事情,如果你能够在这几个月内给我稿子,五月后发表的话,会按照新标给你最高的稿费千字十元。”
    80年制订的稿酬标准,恢复了印数稿酬的同时,著作稿的基本稿酬也已经涨到了每千字 3至 10元,翻译稿为每千字 2至 7元!
    也就是说,李小琳要给自己千字十元的稿费?如果是这个稿费,周旭还是很喜欢的。
    ……
    又过了两天时间。
    熊家源和周旭说了一下自己练习歌曲的情况,周旭跟着过去看了看,发现确实还不错。
    这半个月时间,熊家源也是一直用心练习这首歌。
    除去熊家源之外,整个歌舞团也在忙乎着各自比赛的事情,而其中最惨的莫过于歌舞团里的一群乐器队成员。
    既要陪着熊家源练习这首歌《当那一天来临》,也要跟着其他人一起练习其他的参赛歌曲。
    来到了歌舞团。
    周旭和一群人打招呼:“各位同志好。”
    熊家源立马让出来位置,和一群团员说道:“这里让周旭同志和大家讲解一下他关于这一首歌的创作思路!!”
    一群人这个时间点就哗啦啦的鼓掌,周旭笑着点点头:“我这首歌的创作心得其实很简单……”
    他嘛,反正就是事后诸葛亮。
    自己是原创作家,说什么鬼话也有大儒给自己编经。
    再说了他还真的上过战场呢,所以也不算胡扯的。
    “怎么说呢?其实我们大家都去过前线慰问表演。我记得自己从战场下来时,心里就反复琢磨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战争再次来临,我还会像现在这样义无反顾吗?”
    周旭微微一笑,目光坚定地转向大家:“想必我的答案,大家心里也清楚——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依然会勇往直前!”
    “而今天这首歌里唱的‘当那一天来临’,说的就是我们每一名战士,随时准备奔赴战场的那一天!”
    周旭说得热血沸腾,一群人听了也都是热血沸腾。
    毕竟眼前的男人确实是真金白银从战场上面下来的,如果其他的创作员说什么战场之类的都是吹牛,但是周旭是一点吹牛都没有呀。
    “哎!周旭老师太厉害呀!”小章鱼眼里面闪着星星。
    陶慧敏点点头,她带着激动和仰慕看着周旭。
    当然这群团员里面的所有人,都是不乏羡慕、敬仰、崇拜的神色。
    熊家源鼓鼓掌,立马安顿下来一群人,笑眯眯的说道:
    “大家也都听到了周旭同志说得话了,我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所以大家演奏这首歌的时候,一定要有马上上战场的那种紧迫感。”
    “预备备!!起!!!”
    熊家源挥挥手,一群人的乐器开始合奏,后面的和声也开始启动了。
    熊家源紧跟着唱起来:“当那一天来临……”
    很快,一首歌曲完毕,熊家源连忙朝着周旭的风向走了过来:“周旭同志,这样你还算满意吗?”
    周旭立马点点头:“当然满意,我有什么不满意的?”
    这么一个月时间,周旭都在陪着文工团的同志们练习,除去熊家源之外,其他人也是希望获奖的,所以表演练习的欲望都很强烈。
    ——
    五月份。
    团长钱云华突然通知了周旭去他那里,周旭也是紧赶慢赶进了办公室;“报告团长!”
    “……好了,敬礼就不用了,我这次来是告诉你一件事情的,就是你的文艺一等功申请下来了。”
    周旭听到这么一句话,心里的那种激动瞬间点燃。
    其实当年李存葆没有获得文艺一等功,主要原因是他没有去申报。
    但是周旭的领导给他申报,加上他不止有《高山下的环》,还有《潜伏》一同辅助自己呢,两部作品几乎都是毫无疑问的爆款!
    你要说有多爆款?
    一本书一百多万册,两本书差不多三百多万册,在国内引起来了对于战士英雄的广泛关注,全社会报纸新闻头条、文艺杂志文学评论几乎是没有停下来过讨论的。
    就单论现在,都还有在报纸上面讨论《潜伏》的剧情。
    这种讨论度,已经辐射上千万人了,几乎是现在关注文学的绝大多数人了。
    这已经符合授予文艺一等功“功绩卓著,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标准。
    例如樊振东,因实现了中国队在军运会乒乓球项目上的“零的突破”,被授予个人一等功。
    所以,给周旭文艺一等功是一点不奇怪。
    文艺一等功的评级其实比之战时似乎简单一些,虽然不一定有战时一等功的含金量,但是好歹也是也是一等功。
    前面压级也不是团部有意为之,单纯是因为距离上次一等功时间需满一年,这才一次性批下来。
    “谢谢团长的培养。”周旭立马敬礼。
    听到这里,钱云华都是一笑:“谢我干什么?哎!你每一份功劳都是完全的符合流程的。”
    周旭自己也觉得是这样。
    他这种大头兵,每一项都做的极其突出才有破格提升的机会,不然……
    虽然如此,他还是觉得遇到好领导也是一个原因。
    “明天是星期天吧?到时候放假在练舞厅放电影时,顺便进行你的颁奖仪式。”钱云华琢磨着。
    听着他说完话,周旭才离开。
    不过他现在获得了一等功的事情,还不算是人尽皆知。
    周旭回了屋子又整理了一遍稿件。
    第二天。
    一群人在外面洗衣服,有的是去打球了,张芳芳敲了敲周旭档案室的门:“周老师,他们在外面玩篮球呢,您要过来看看吗?”
    “篮球?”周旭点点头。
    外面歌舞团、话剧团分为两队,选出来最强壮的五个人正在进行小型比赛。
    话说,一般如果是这种小团队的比赛,关于集体荣誉感的事情,比赛就不是简简单单说说而已。
    周旭来到了歌舞团:“哎?李自强呀!让我来吧?”
    “周老师,您会打球吗?”
    “当然会打呀!”不然周旭这个一米八的身高长的好玩的吗?
    周旭拿起篮球:“什么时候开始?”
    “现在开始吧?”
    “……”
    “别说,韩蓉你还真聪明,把周旭老师喊来,又能看他打篮球了!”
    “我觉得周老师虽然是搞文学的,但是这个身子骨比起来其他人健壮多了。”
    “哈哈哈!!”张芳芳笑着拍打人家后背。
    周旭撇了那边一眼,这是给自己拉仇恨呢?待会人家就盯着自己撞。
    打了一会儿篮球,歌舞团勉强领先。
    那边就在喊了:“练舞厅集合看电影了!待会团长还要讲讲事情呢!”
    (本章完)

章节目录

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零星的笔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零星的笔记并收藏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