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好消息!??
第101章 好消息!??
“哦!”周旭想起来。
也就《解放军报》上面的那篇黑白照不迷糊,自己长得是比较骨相美的那种,所以比较好认出来。
“你好?”
刘晓莉立马伸出手来。
“我叫做刘晓莉!”
周旭也伸过去,觉着她的手很细腻,应该是经常保养的缘故,有一股香味,当然不是体香,体香只有小处男闻得到。
周旭凭着闻香识女人的老练,知道这香味是蛤蜊油,还有一点香皂的味道。
“刘晓莉同志,哦。”周旭淡淡回道。
“能和您要个签名嘛?”刘晓莉从自己的包里面拿出来笔记本。
周旭笑着在她的笔记本上面签名。
周旭准备走。
这姑娘粘着他说道:“周旭同志是要去百货商店吧?”
“嗯。”周旭愣愣点头。
“你买什么?我是武汉本地人,我给你带路!”
刘晓莉应该是黑龙江人,但是她从小跟着父母在武汉长大,所以自己说自己是武汉人也没有什么毛病。
“我买一口锅,小砂锅,然后买一个小炉子,没了……”周旭是个很现实的人,不管这姑娘是不是巴结自己,自己在人生地不熟确实不好找地方。
“好嘞,我给您带路,这边走。”
周旭跟着她走了一圈,终于是找到了自己要的小砂锅。
刘晓莉继续试探:“周旭同志,你多大了呀?”
“今年马上二十岁了吧?”
“那您是六零年的呀?我是五九年的,比您大一岁,但是您是真优秀呀!”刘晓莉打量周旭一眼,不得不说她这人特别精明。
从刘晓莉从来不被自己的老公把控,还能一直“照顾”刘亦菲就知道,这姑娘小算盘特别多。
周旭很无奈:“还好吧。”
“我猜猜您用这个锅就是为了在部队自己做饭吃吧?其实我们在歌剧团的时候,也这样给自己加餐。”
“嗯~~”
哇,好吵。
周旭以后要学会开口拒绝了。
“对了,我没问过您是哪里人呢?听口音,您是恩施来的?”
“我是恩施利川来的。”
“利川呀?您还是土家族吧。”
“对的。”
“……”
“能给我您的联系方式吗?我想要给老师寄信的。”刘晓莉盯着周旭的眼睛看,眨呀眨呀!!
其实很明了呀。
周旭这个年纪就能发表作品,是部队作家,身上还有一等功呢!
体制内其实就是一个迭buff的过程。
国内外都不例外,国外喜欢lgbt、喜欢环保、喜欢反战,都是一种buff和政治正确而已。
周旭的这几个身份也是自己的buff。
所以刘晓莉算计的很清楚,这么优秀的人不找机会认识?
关键长得也帅。
“平时直接寄信去文工团里面就好了,我看到有时间会回复的。”周旭用直男式的回答。
刘晓莉眯着眼睛,嘟囔着嘴巴:这还不明显吗?我要的是特殊关注!
“当然不是,我就是很喜欢周老师……的作品,但是您要是看不到我的信怎么办……再说我们现在还不算朋友吗?”
“好吧好吧!”周旭给了她自己的联系方式,主要是受不了这姑娘一个劲的叽叽喳喳的。
“……”刘晓莉笑嘻嘻:“对了老师,一起去吃个饭吧?现在也不晚了,待会就是中午了。”
周旭看了一眼天,这姑娘邀请自己,只好一起去了。
“我带您走?我知道有一家味道不错。”
刘晓莉依旧在前面带路,笑嘻嘻的跟着周旭来到了一家简单的饭馆。
“要一碗红烧肉,一盘辣椒炒肉,最后是排骨莲藕汤。”
“我请您吧?”
“多不好意思,我请吧。”周旭准备给钱。
刘晓莉轻轻推过他的手,然后递钱给了饭馆……
周情圣看得出来,无非是自己欠人情了,然后下次说不定会请她吃饭……一来二去,你请我我请你的,就熟了。
所以天底下没有真正的直男,他只是不感兴趣而已。
例如现在的周情圣,他一直没有找对象的想法。
刘晓莉坐下来,拍拍板凳等着周旭一同坐下来。
这里又是第二个知识点了,八十年代的女性可不是全都是腼腆无知的!例如刘小庆为了去首都,可是绞尽脑汁的追求在首都工作的第一任丈夫。
所以有脑子的女人都是懂如何利用爱情这一层关系的。
“周旭老师您快坐呀!这家馆子味道很好的,我从小吃到大。”
周旭坐下来,等着饭菜放在台上,他们自己去端了过来。
周旭没客气,菜上来了就开吃。
刘晓莉那边和他聊的比较火热。
不过,周旭也没真的一直冷脸对待人家,还是说了不少话的。
“……”
吃完饭,周旭摆脱了那姑娘,和她再见:“再见!”
“再见周老师,下次我再请你吃饭。”
回了文工团。
周旭提着特产先是来到了创作室:“各位同志,我带了些零食,大家喜欢的可以拿着吃!!”
他散开了一些老家的特产,就是豆干和腊肉,说起来恩施也就这些东西了。
一群人吃豆干都很开心。
周旭又跑去找了政委:“政委我回来给您拜晚年了!!”
黄政委等着他过来,笑道;“在老家玩得还算开心吧?”
“当然,不过我习惯了部队的生活,回去感觉和原始人一样了。”
周旭边说话一边把手里的东西拿出来。
人的心长在左边,铁定是偏的,所以给创作室那群朋友的新年礼物和给政委的就不一样了。
“这个是利川红茶!这个是恩施玉露茶,虽然比不上十大名茶,但是也是我们那里知名的了。”
哦!顺便让我当当文旅大使……这两个茶是二十一世纪那位老领导接待外国友人的时候喝的,一下子把俺们的老家的茶喝到断销了……这就是国家带货的影响力呀。
“这个是恩施硒土豆!可以防癌的(因为那边硒元素盛产)”
“土家油茶汤。”
“柏杨豆干。”
“土家腊肉。”
“还有这个!!利川莼菜。”
“至于这些,干菌、干笋子就是我爸妈自己晒的。”
政委有点应接不暇了,笑着说道:“你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这不是新年到了吗?政委您又不是不知道,整个团里面也就您和我关系最好了,我记得我来团都是您带的……我爸妈也是感谢您呀!”
“……”这些话说得政委也是小小感动了一会儿。
“团内的同志我都是这么认真对待的,不过你比较有才华!哎不说了……我这又想起来你上前线的事情了。不过这些东西倒是谢谢你了。”
“有什么谢不谢的。政委您拿回去给阿姨吃!”周旭放下来自己的背包。
然后捏捏肩膀,东西总算是带过来了。
“好了好了,你这坐车多少天了?”
“恩施那边没直通车,三五天吧。”
政委招招手,推搡着周旭离开了办公室
“那你自己也累了吧,先回去休息吧!”
政委看着周旭离开的身影,然后也忍不住拆着这些土特产,看起来味道都挺不错的。
在这个物资缺乏的年代,什么东西都是值钱的。
周旭回去了宿舍。
……
才回到文工团。
休息了两天时间。
又来了编辑部的电话,这一次还是《解放军文艺》的电话,电话那头依旧是刘家驹同志。
刘家驹说道:“对了周旭同志,你的《高山下的环》愿意出单行本吗?”
“单行本呀?”周旭停顿了好一会儿。
“这个嘛……”
周旭现在火了,也有能力加一加价钱了,毕竟国内有能力出版的也不止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这一家出版社。
人文社、作家出版社、城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全国各地的出版社都盯着这些优秀的作品呢。
刘家驹也懂了周旭的意思;“是这样的,你也知道了关于恢复印数稿费的事情了吧?”
80年 5月国家出版局颁发《关于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恢复了印数稿酬。
印数稿酬以万册为计算单位,印 1-5万册,每万册按基本稿酬的 3%付给,5万册以上实行累计递减的办法。
周旭说道:“不过这个新规现在不是还没颁布吗?出版社暂时也不能这样给钱吧?”
刘家驹咳嗽一声说道:“这就是你想错了吧?我们只是出版单行本,会给你钱吗?”
“……哦!!!”
周旭瞬间明白了刘家驹的意思。
无非就是打个时间差,现在马上三月了,大家都知道作协准备在五月实行这个新稿费制度。
那时候,只需要现在开始印刷,先不结稿费,等到五月份一起两个月的稿费,周旭也不违规,也得到了印数稿费。
听到这里,他都要给刘家驹鼓掌了:“好嘞,那《高山下的环》的单行本的事情,刘编辑你们看着弄吧?我也不懂图书的事情!”
“那我就当你是同意单行本了,稿费的事情,后续再说吧!就先这样吧。”
刘家驹挂断电话,无奈叹息一口气:“我感觉周旭自从上次被举报之后就不太相信我们杂志社了。”
刘松林也点点头:“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嘛!现在给了周旭同志不少好处,未来说不定也能理解我们了。”
(本章完)
“哦!”周旭想起来。
也就《解放军报》上面的那篇黑白照不迷糊,自己长得是比较骨相美的那种,所以比较好认出来。
“你好?”
刘晓莉立马伸出手来。
“我叫做刘晓莉!”
周旭也伸过去,觉着她的手很细腻,应该是经常保养的缘故,有一股香味,当然不是体香,体香只有小处男闻得到。
周旭凭着闻香识女人的老练,知道这香味是蛤蜊油,还有一点香皂的味道。
“刘晓莉同志,哦。”周旭淡淡回道。
“能和您要个签名嘛?”刘晓莉从自己的包里面拿出来笔记本。
周旭笑着在她的笔记本上面签名。
周旭准备走。
这姑娘粘着他说道:“周旭同志是要去百货商店吧?”
“嗯。”周旭愣愣点头。
“你买什么?我是武汉本地人,我给你带路!”
刘晓莉应该是黑龙江人,但是她从小跟着父母在武汉长大,所以自己说自己是武汉人也没有什么毛病。
“我买一口锅,小砂锅,然后买一个小炉子,没了……”周旭是个很现实的人,不管这姑娘是不是巴结自己,自己在人生地不熟确实不好找地方。
“好嘞,我给您带路,这边走。”
周旭跟着她走了一圈,终于是找到了自己要的小砂锅。
刘晓莉继续试探:“周旭同志,你多大了呀?”
“今年马上二十岁了吧?”
“那您是六零年的呀?我是五九年的,比您大一岁,但是您是真优秀呀!”刘晓莉打量周旭一眼,不得不说她这人特别精明。
从刘晓莉从来不被自己的老公把控,还能一直“照顾”刘亦菲就知道,这姑娘小算盘特别多。
周旭很无奈:“还好吧。”
“我猜猜您用这个锅就是为了在部队自己做饭吃吧?其实我们在歌剧团的时候,也这样给自己加餐。”
“嗯~~”
哇,好吵。
周旭以后要学会开口拒绝了。
“对了,我没问过您是哪里人呢?听口音,您是恩施来的?”
“我是恩施利川来的。”
“利川呀?您还是土家族吧。”
“对的。”
“……”
“能给我您的联系方式吗?我想要给老师寄信的。”刘晓莉盯着周旭的眼睛看,眨呀眨呀!!
其实很明了呀。
周旭这个年纪就能发表作品,是部队作家,身上还有一等功呢!
体制内其实就是一个迭buff的过程。
国内外都不例外,国外喜欢lgbt、喜欢环保、喜欢反战,都是一种buff和政治正确而已。
周旭的这几个身份也是自己的buff。
所以刘晓莉算计的很清楚,这么优秀的人不找机会认识?
关键长得也帅。
“平时直接寄信去文工团里面就好了,我看到有时间会回复的。”周旭用直男式的回答。
刘晓莉眯着眼睛,嘟囔着嘴巴:这还不明显吗?我要的是特殊关注!
“当然不是,我就是很喜欢周老师……的作品,但是您要是看不到我的信怎么办……再说我们现在还不算朋友吗?”
“好吧好吧!”周旭给了她自己的联系方式,主要是受不了这姑娘一个劲的叽叽喳喳的。
“……”刘晓莉笑嘻嘻:“对了老师,一起去吃个饭吧?现在也不晚了,待会就是中午了。”
周旭看了一眼天,这姑娘邀请自己,只好一起去了。
“我带您走?我知道有一家味道不错。”
刘晓莉依旧在前面带路,笑嘻嘻的跟着周旭来到了一家简单的饭馆。
“要一碗红烧肉,一盘辣椒炒肉,最后是排骨莲藕汤。”
“我请您吧?”
“多不好意思,我请吧。”周旭准备给钱。
刘晓莉轻轻推过他的手,然后递钱给了饭馆……
周情圣看得出来,无非是自己欠人情了,然后下次说不定会请她吃饭……一来二去,你请我我请你的,就熟了。
所以天底下没有真正的直男,他只是不感兴趣而已。
例如现在的周情圣,他一直没有找对象的想法。
刘晓莉坐下来,拍拍板凳等着周旭一同坐下来。
这里又是第二个知识点了,八十年代的女性可不是全都是腼腆无知的!例如刘小庆为了去首都,可是绞尽脑汁的追求在首都工作的第一任丈夫。
所以有脑子的女人都是懂如何利用爱情这一层关系的。
“周旭老师您快坐呀!这家馆子味道很好的,我从小吃到大。”
周旭坐下来,等着饭菜放在台上,他们自己去端了过来。
周旭没客气,菜上来了就开吃。
刘晓莉那边和他聊的比较火热。
不过,周旭也没真的一直冷脸对待人家,还是说了不少话的。
“……”
吃完饭,周旭摆脱了那姑娘,和她再见:“再见!”
“再见周老师,下次我再请你吃饭。”
回了文工团。
周旭提着特产先是来到了创作室:“各位同志,我带了些零食,大家喜欢的可以拿着吃!!”
他散开了一些老家的特产,就是豆干和腊肉,说起来恩施也就这些东西了。
一群人吃豆干都很开心。
周旭又跑去找了政委:“政委我回来给您拜晚年了!!”
黄政委等着他过来,笑道;“在老家玩得还算开心吧?”
“当然,不过我习惯了部队的生活,回去感觉和原始人一样了。”
周旭边说话一边把手里的东西拿出来。
人的心长在左边,铁定是偏的,所以给创作室那群朋友的新年礼物和给政委的就不一样了。
“这个是利川红茶!这个是恩施玉露茶,虽然比不上十大名茶,但是也是我们那里知名的了。”
哦!顺便让我当当文旅大使……这两个茶是二十一世纪那位老领导接待外国友人的时候喝的,一下子把俺们的老家的茶喝到断销了……这就是国家带货的影响力呀。
“这个是恩施硒土豆!可以防癌的(因为那边硒元素盛产)”
“土家油茶汤。”
“柏杨豆干。”
“土家腊肉。”
“还有这个!!利川莼菜。”
“至于这些,干菌、干笋子就是我爸妈自己晒的。”
政委有点应接不暇了,笑着说道:“你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这不是新年到了吗?政委您又不是不知道,整个团里面也就您和我关系最好了,我记得我来团都是您带的……我爸妈也是感谢您呀!”
“……”这些话说得政委也是小小感动了一会儿。
“团内的同志我都是这么认真对待的,不过你比较有才华!哎不说了……我这又想起来你上前线的事情了。不过这些东西倒是谢谢你了。”
“有什么谢不谢的。政委您拿回去给阿姨吃!”周旭放下来自己的背包。
然后捏捏肩膀,东西总算是带过来了。
“好了好了,你这坐车多少天了?”
“恩施那边没直通车,三五天吧。”
政委招招手,推搡着周旭离开了办公室
“那你自己也累了吧,先回去休息吧!”
政委看着周旭离开的身影,然后也忍不住拆着这些土特产,看起来味道都挺不错的。
在这个物资缺乏的年代,什么东西都是值钱的。
周旭回去了宿舍。
……
才回到文工团。
休息了两天时间。
又来了编辑部的电话,这一次还是《解放军文艺》的电话,电话那头依旧是刘家驹同志。
刘家驹说道:“对了周旭同志,你的《高山下的环》愿意出单行本吗?”
“单行本呀?”周旭停顿了好一会儿。
“这个嘛……”
周旭现在火了,也有能力加一加价钱了,毕竟国内有能力出版的也不止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这一家出版社。
人文社、作家出版社、城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全国各地的出版社都盯着这些优秀的作品呢。
刘家驹也懂了周旭的意思;“是这样的,你也知道了关于恢复印数稿费的事情了吧?”
80年 5月国家出版局颁发《关于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恢复了印数稿酬。
印数稿酬以万册为计算单位,印 1-5万册,每万册按基本稿酬的 3%付给,5万册以上实行累计递减的办法。
周旭说道:“不过这个新规现在不是还没颁布吗?出版社暂时也不能这样给钱吧?”
刘家驹咳嗽一声说道:“这就是你想错了吧?我们只是出版单行本,会给你钱吗?”
“……哦!!!”
周旭瞬间明白了刘家驹的意思。
无非就是打个时间差,现在马上三月了,大家都知道作协准备在五月实行这个新稿费制度。
那时候,只需要现在开始印刷,先不结稿费,等到五月份一起两个月的稿费,周旭也不违规,也得到了印数稿费。
听到这里,他都要给刘家驹鼓掌了:“好嘞,那《高山下的环》的单行本的事情,刘编辑你们看着弄吧?我也不懂图书的事情!”
“那我就当你是同意单行本了,稿费的事情,后续再说吧!就先这样吧。”
刘家驹挂断电话,无奈叹息一口气:“我感觉周旭自从上次被举报之后就不太相信我们杂志社了。”
刘松林也点点头:“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嘛!现在给了周旭同志不少好处,未来说不定也能理解我们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