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被退稿了??
第91章 被退稿了??
九月。
等周旭的稿子到达《人民文学》时,编辑部收到稿子的是周明,他拿着小说稿子进了杂志社。
喊了一声:“崔道义,你的稿子来了!”
听到这里,崔道义抬起头来:“什么稿子?”
“上次写《高山下的环》的作者!”周明捏着这么厚一沓纸的小说,寻思着这作家三个月写的小说直接成了一本长篇作品?
那这个效率确实很不错的,大多作家三四个月事件鼓捣出来一篇中篇小说都算是不错了。
崔道义听到这里,眼睛跟着亮了亮,他等了这么久,当然就是在等周旭的新小说,他立马说道:“那我得先睹为快了!”
“……”周明递给他:“啧!这么多,似乎都是军事小说!得分两期吧?”
崔道义说道:“质量要是好,直接全部腾下来刊登他的小说呗?”
“……”周明沉默了一会儿,他点点头。
崔道义拿起来稿子看起来。
书名叫做:《潜伏》!
“写的是谍战?”
崔道义想起来这几天看的那部新的电影,《保密局的枪声》,也是关于谍战的小说,当然谍战其实很早就有了,只是属于比较小众的书籍。
但是谍战天生就适合写小说。
用网文的思路来解释,危机感就是一直在被暴露和怀疑的危险之下,爽点就是男主一次次的博弈化险为夷……
而谍战的危机感覆盖全篇章的,所以谍战天生适合写小说。
“啧!”崔道义看这篇小说,就觉得节奏紧锣密鼓,男主一个危机接着一个危机解决了麻烦。
这小说写得是很爽的。
崔道义一股脑的看完了。
但是……
崔道义还是觉得有点不对,他对于这篇小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疑问……
他犹豫不决:“周明同志,你能看看这篇小说吗?我拿捏不定?”
周明回头看了崔道义一眼,好奇问道:“我看你看了一天了呀?”
这话确实没错,崔道义从早上接到稿子后就一直在看这篇小说。
三四十万字,他看到晚上才放手,按照道理,这种小说质量应该很优秀,为什么崔道义对这篇小说这么犹豫呢?
崔道义道出实话:“这篇小说写得很好,情绪足,作品质量也够……就是不够……”
“不够文学?”
前面说过了军事小说的通病就是文学性的缺乏,诚然,周旭写得再过于优秀的作品,都无法做到弥补这一点。
“嗯!前面《高山下的环》写得很好,因为那篇小说也比较蕴含哲理,它对于军队内部体系的剖析很好,一个至深的话题,关于优待特权的问题!!
这小说不仅仅写了故事,又深耕写了人性……一个人从贪生怕死到有血肉的转变,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但是投稿来的《潜伏》,很有一个问题就是它没有什么非常值得分析的地方……如果一个期刊都发表这种小说,我觉得不太好。”
崔道义说得很委婉了。
他以为周旭会写一篇《高山下的环》出来,但是没想到周旭写了一篇《长津湖》,虽然这篇小说写得比起来《长津湖》好一点。
但是从文学性上面来说,两篇小说差不多的。
崔道义或者《人民文学》想要的小说是《高山下的环》,这种通俗性极佳的军事小说一抓一大把,不用特意约稿的……
当然这种古板老套的心理,和崔道义以及《人民文学》这个杂志社的背景有关系。
如果类比一下,可以说《人民文学》是文学界的博物馆里的青铜器!
它注定不平凡,而且是权威这两个字的代表!毕竟挂着‘人民’,还是官方的东西,天然比起来其他的杂志社高一头。
《人民文学》自创刊起发表了无数的优秀文艺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影响力,随之而来的是它这政治色彩、文学审美古板的老毛病!
崔道义于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他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杂志社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在《人民文学》的编辑生涯。
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崔道义现在也被染上了这种古板的官方色彩。
周明也明白了崔道义的意思,愣了一会儿,说道:“那你……该不会要给人家退回去吧?不过不是你亲自找人家约的稿子?”
崔道义摇摇头,他想到这里也有点难堪,倒不是觉得周旭让自己难堪,而是对于自己挑三拣四的毛病难堪。
“你看看吧?或许是我眼光太过时?”
周明拿起来稿子:“那我明天看完给你答案。”
周明拿着小说的稿子就离开了,回到家里面,他也翻开小说开始看起来。
当然《潜伏》的故事同样是吸引周明。
……
第二天,周明带着黑眼圈来到了《人民文学》里面,看到周明的这个状态,崔道义连忙问了问周明什么情况:“你这是干什么呢?”
周明连忙摇摇头:“你这篇小说写得太好看了,我昨天晚上看了一整个晚上,几乎是通宵!!!”
说完他把小说稿子放在桌子上面。
“那你觉得怎么样?”
说到这里,周明也捂着眼睛,半天不吱声,最后他摇摇头,缓缓说道:“这篇小说和你说得一样,很有缺点,它……它给我的感觉像是在看《故事会》!”
凡是有人和社会的地方就会有歧视和鄙视,传统文学的派系是很排斥和瞧不起《故事会》这种卖气节的通俗文学的。
虽然说得有点严重了!
但是在文学界确实是有这种情况的,周明这么一句话,直指这篇小说的痛点,他也觉得小说好,只是发表在《人民文学》上面不好。
“你也有这种感觉?”崔道义觉得不是自己一个人这么奇怪就好了,好歹有个人给自己陪伴呢!
“有一些,但是我感觉……爱情情节太多了,过于媚俗了!”周明摇摇头。
文学就是这么奇怪的,当然主要是因为社会环境。
八十年代第一个在小说里面写爱的是汪曾祺的《受戒》,但是现在《受戒》没有发表。
所有人杂志社对于爱情、对于情爱都是敏感的!比之政治还要敏感!
到了九十年代又不一样了,那时候,一群人在小说里面写奶子顺手而已。
“那……这篇小说怎么办?”崔道义带着疑惑看向了周明。
这边的周明白了崔道义一眼;“不过这篇小说还能怎么办?你当时可是一诺千金的要千字七块钱把稿子要过来的,现在……人家把小说的稿子发过来了就有些反悔了?”
“那个……我打个电话先问问周旭同志吧!”崔道义这么老一把骨子了,当然也有害臊的时候。
很快,嘟嘟嘟,周旭接到了电话。
电话那头,周旭倒是挺开心的:“崔编辑?收到了小说的稿子了吧?怎么样?是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吗?”
听到这么一句话,给崔道义弄得更加的害臊了,他顿了顿,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嗯……你好……额。”
周旭一下子就品到了这句话里面的言外之意,慢悠悠的说道:“崔编辑,您这是对小说的稿件不满意吧?不然也不会给我打电话?”
“……嗯,”既然是对面提的,崔道义只好实话实说:“你这小说写得有点通俗了,我感觉和我们杂志社不太合适。”
等着崔道义说完这句话,周旭心里还是有点小埋怨的。
毕竟人家打电话来,专门找你约稿,现在他把小说发过去了,而且还推迟了《解放军文艺》的约稿。
都为了你得罪了老杂志社了,你现在说不行了?那我还去找《解放军文艺》?
这我的老脸往哪里搁?
周旭心里小小埋怨了几句,毕竟不可能没脾气,他阴阳怪气说道:“是这样呀?小说写得不够好吧?”
“好是够好,就是我们杂志社没有这种先例,你写了挺多关于恋爱的情节的。”崔道义叹口气。
“实在是抱歉呀,周旭同志!”
周旭其实也还能理解。
例如,当年路遥写出来《人生》这么个大爆款之后,他投稿的第二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后面被首都的各大杂志社相继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太通俗了。最后才有个比较时兴的杂志社《城》接下来了小说。
当然,他也不可能因为退稿一次就生气得罪《人民文学》。毕竟自己现在就是个有一个代表作的年轻作家而已。
没有获奖过,没有阅历……在文坛还是个小卡拉米。
“那……稿子给我退回来吧?”周旭慢悠悠说道。
这边的周明摇摇头,崔道义也明白这个道理!
自己都欠人家一个人情了,直接退回去?那是不是太不仁义了?
“是这样的,稿子我们能兜底的,我会给你推荐去我们首都附近比较有实力的杂志社,看看他们的态度,实在不行我会给你退回去的。”
周旭也明白,崔道义也不想两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一篇稿子就有点僵硬了,他说道:“谢谢崔编辑了,那稿子的事情就麻烦你们了!!”
挂断电话。
白桦看了过来:“什么事情呀?”
“他们说我写得俗,不乐意要呀。”周旭对待老领导就没那么委婉,直抒胸臆了。
“《人民文学》的编辑也太过分了吧?他们说的好好的,现在到头了还反悔了?”白桦都为周旭鸣不平。
周旭无奈耸肩:“不过他们说他们要兜底,后续帮我找找其他的杂志社,我们就等等看看吧?过几天应该就有结果了的。”
白桦颔首,继续邀请道:“小周,我话剧上次经过你的意见改了一遍,你今天再过去陪我看一遍?”
“……”周旭慢悠悠跟着白桦离开了。
——
九月份。
随着周旭的稿子到达了《人民文学》的时候,一封信件也随之送到了陶慧敏的家里面。
陶慧敏带着惊喜慢慢的拆开信件。
与此同时自己的哥哥姐姐们也待在她的身边。看着她拆信件。
“快点快点!”
“是什么?是什么?”
陶慧敏无奈继续拆着信件,很快信件被拆开了,显现出来里面的大字。
“入伍通知书
姓名:陶慧敏
你坚决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军,现经审查批准你入伍……”
一家人看到了入伍通知书几个大字便是知道了陶慧敏已经通过了,哥哥姐姐高兴的跳起来;“慧敏你真的成功了?”
“对对对,慧敏,你以后就是我们家里唯一一个军人了!”这边的哥哥笑着说道。
姐姐鼓鼓掌:“恭喜你呀慧敏,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听到这里,陶慧敏自己也是会心一笑,因为参军确实是她的梦想!
陶父也乐呵呵的点了一口烟枪,抽了一口烟之后,他深深吐出来长长的烟圈……
“快点准备准备吧!不到一个月就要入伍了吧?”陶父笑眯眯的看着小女儿。
陶慧敏点点头:“那我……”
“我们先去话剧团帮你的退学!”
话剧团当然是比较支持参军入伍的,所以退学的事情没多大问题,很快就办妥了。
陶慧敏回到了家里面,看着入伍书,心里现在有点小落差了……当然不是后悔,而是尘埃落定之后对于选择的路的疑惑。
嗯!人们总是会美化另外一条路。
当然现在的陶慧敏不会了,她笑眯眯的听着父母说着这些话,家里人都高兴,她也跟着高兴。
这几天,家里面忙活起来,旁边的邻居走动的也多了起来。
“哎呀!小惠敏参军了呀?才十三岁?你怎么参军的?”
“是文艺兵,特长参军的!所以对于年龄有宽限!”
“那也很厉害,参军有前途呀,出来就安排铁饭碗……”
现在这个年代,参军确实是不错的选择,陶慧敏心里更高兴。
到了月末!
这个时间点。
父母也有点小小的舍不得:“走吧,慧敏,我们送你去!”
一家人提着一小包东西,因为进入部队,物资都是国家发,没什么行李的,把陶慧敏留在了武装部!
家人们才挥挥手和她告别。
(本章完)
九月。
等周旭的稿子到达《人民文学》时,编辑部收到稿子的是周明,他拿着小说稿子进了杂志社。
喊了一声:“崔道义,你的稿子来了!”
听到这里,崔道义抬起头来:“什么稿子?”
“上次写《高山下的环》的作者!”周明捏着这么厚一沓纸的小说,寻思着这作家三个月写的小说直接成了一本长篇作品?
那这个效率确实很不错的,大多作家三四个月事件鼓捣出来一篇中篇小说都算是不错了。
崔道义听到这里,眼睛跟着亮了亮,他等了这么久,当然就是在等周旭的新小说,他立马说道:“那我得先睹为快了!”
“……”周明递给他:“啧!这么多,似乎都是军事小说!得分两期吧?”
崔道义说道:“质量要是好,直接全部腾下来刊登他的小说呗?”
“……”周明沉默了一会儿,他点点头。
崔道义拿起来稿子看起来。
书名叫做:《潜伏》!
“写的是谍战?”
崔道义想起来这几天看的那部新的电影,《保密局的枪声》,也是关于谍战的小说,当然谍战其实很早就有了,只是属于比较小众的书籍。
但是谍战天生就适合写小说。
用网文的思路来解释,危机感就是一直在被暴露和怀疑的危险之下,爽点就是男主一次次的博弈化险为夷……
而谍战的危机感覆盖全篇章的,所以谍战天生适合写小说。
“啧!”崔道义看这篇小说,就觉得节奏紧锣密鼓,男主一个危机接着一个危机解决了麻烦。
这小说写得是很爽的。
崔道义一股脑的看完了。
但是……
崔道义还是觉得有点不对,他对于这篇小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疑问……
他犹豫不决:“周明同志,你能看看这篇小说吗?我拿捏不定?”
周明回头看了崔道义一眼,好奇问道:“我看你看了一天了呀?”
这话确实没错,崔道义从早上接到稿子后就一直在看这篇小说。
三四十万字,他看到晚上才放手,按照道理,这种小说质量应该很优秀,为什么崔道义对这篇小说这么犹豫呢?
崔道义道出实话:“这篇小说写得很好,情绪足,作品质量也够……就是不够……”
“不够文学?”
前面说过了军事小说的通病就是文学性的缺乏,诚然,周旭写得再过于优秀的作品,都无法做到弥补这一点。
“嗯!前面《高山下的环》写得很好,因为那篇小说也比较蕴含哲理,它对于军队内部体系的剖析很好,一个至深的话题,关于优待特权的问题!!
这小说不仅仅写了故事,又深耕写了人性……一个人从贪生怕死到有血肉的转变,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但是投稿来的《潜伏》,很有一个问题就是它没有什么非常值得分析的地方……如果一个期刊都发表这种小说,我觉得不太好。”
崔道义说得很委婉了。
他以为周旭会写一篇《高山下的环》出来,但是没想到周旭写了一篇《长津湖》,虽然这篇小说写得比起来《长津湖》好一点。
但是从文学性上面来说,两篇小说差不多的。
崔道义或者《人民文学》想要的小说是《高山下的环》,这种通俗性极佳的军事小说一抓一大把,不用特意约稿的……
当然这种古板老套的心理,和崔道义以及《人民文学》这个杂志社的背景有关系。
如果类比一下,可以说《人民文学》是文学界的博物馆里的青铜器!
它注定不平凡,而且是权威这两个字的代表!毕竟挂着‘人民’,还是官方的东西,天然比起来其他的杂志社高一头。
《人民文学》自创刊起发表了无数的优秀文艺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影响力,随之而来的是它这政治色彩、文学审美古板的老毛病!
崔道义于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他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杂志社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在《人民文学》的编辑生涯。
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崔道义现在也被染上了这种古板的官方色彩。
周明也明白了崔道义的意思,愣了一会儿,说道:“那你……该不会要给人家退回去吧?不过不是你亲自找人家约的稿子?”
崔道义摇摇头,他想到这里也有点难堪,倒不是觉得周旭让自己难堪,而是对于自己挑三拣四的毛病难堪。
“你看看吧?或许是我眼光太过时?”
周明拿起来稿子:“那我明天看完给你答案。”
周明拿着小说的稿子就离开了,回到家里面,他也翻开小说开始看起来。
当然《潜伏》的故事同样是吸引周明。
……
第二天,周明带着黑眼圈来到了《人民文学》里面,看到周明的这个状态,崔道义连忙问了问周明什么情况:“你这是干什么呢?”
周明连忙摇摇头:“你这篇小说写得太好看了,我昨天晚上看了一整个晚上,几乎是通宵!!!”
说完他把小说稿子放在桌子上面。
“那你觉得怎么样?”
说到这里,周明也捂着眼睛,半天不吱声,最后他摇摇头,缓缓说道:“这篇小说和你说得一样,很有缺点,它……它给我的感觉像是在看《故事会》!”
凡是有人和社会的地方就会有歧视和鄙视,传统文学的派系是很排斥和瞧不起《故事会》这种卖气节的通俗文学的。
虽然说得有点严重了!
但是在文学界确实是有这种情况的,周明这么一句话,直指这篇小说的痛点,他也觉得小说好,只是发表在《人民文学》上面不好。
“你也有这种感觉?”崔道义觉得不是自己一个人这么奇怪就好了,好歹有个人给自己陪伴呢!
“有一些,但是我感觉……爱情情节太多了,过于媚俗了!”周明摇摇头。
文学就是这么奇怪的,当然主要是因为社会环境。
八十年代第一个在小说里面写爱的是汪曾祺的《受戒》,但是现在《受戒》没有发表。
所有人杂志社对于爱情、对于情爱都是敏感的!比之政治还要敏感!
到了九十年代又不一样了,那时候,一群人在小说里面写奶子顺手而已。
“那……这篇小说怎么办?”崔道义带着疑惑看向了周明。
这边的周明白了崔道义一眼;“不过这篇小说还能怎么办?你当时可是一诺千金的要千字七块钱把稿子要过来的,现在……人家把小说的稿子发过来了就有些反悔了?”
“那个……我打个电话先问问周旭同志吧!”崔道义这么老一把骨子了,当然也有害臊的时候。
很快,嘟嘟嘟,周旭接到了电话。
电话那头,周旭倒是挺开心的:“崔编辑?收到了小说的稿子了吧?怎么样?是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吗?”
听到这么一句话,给崔道义弄得更加的害臊了,他顿了顿,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嗯……你好……额。”
周旭一下子就品到了这句话里面的言外之意,慢悠悠的说道:“崔编辑,您这是对小说的稿件不满意吧?不然也不会给我打电话?”
“……嗯,”既然是对面提的,崔道义只好实话实说:“你这小说写得有点通俗了,我感觉和我们杂志社不太合适。”
等着崔道义说完这句话,周旭心里还是有点小埋怨的。
毕竟人家打电话来,专门找你约稿,现在他把小说发过去了,而且还推迟了《解放军文艺》的约稿。
都为了你得罪了老杂志社了,你现在说不行了?那我还去找《解放军文艺》?
这我的老脸往哪里搁?
周旭心里小小埋怨了几句,毕竟不可能没脾气,他阴阳怪气说道:“是这样呀?小说写得不够好吧?”
“好是够好,就是我们杂志社没有这种先例,你写了挺多关于恋爱的情节的。”崔道义叹口气。
“实在是抱歉呀,周旭同志!”
周旭其实也还能理解。
例如,当年路遥写出来《人生》这么个大爆款之后,他投稿的第二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后面被首都的各大杂志社相继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太通俗了。最后才有个比较时兴的杂志社《城》接下来了小说。
当然,他也不可能因为退稿一次就生气得罪《人民文学》。毕竟自己现在就是个有一个代表作的年轻作家而已。
没有获奖过,没有阅历……在文坛还是个小卡拉米。
“那……稿子给我退回来吧?”周旭慢悠悠说道。
这边的周明摇摇头,崔道义也明白这个道理!
自己都欠人家一个人情了,直接退回去?那是不是太不仁义了?
“是这样的,稿子我们能兜底的,我会给你推荐去我们首都附近比较有实力的杂志社,看看他们的态度,实在不行我会给你退回去的。”
周旭也明白,崔道义也不想两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一篇稿子就有点僵硬了,他说道:“谢谢崔编辑了,那稿子的事情就麻烦你们了!!”
挂断电话。
白桦看了过来:“什么事情呀?”
“他们说我写得俗,不乐意要呀。”周旭对待老领导就没那么委婉,直抒胸臆了。
“《人民文学》的编辑也太过分了吧?他们说的好好的,现在到头了还反悔了?”白桦都为周旭鸣不平。
周旭无奈耸肩:“不过他们说他们要兜底,后续帮我找找其他的杂志社,我们就等等看看吧?过几天应该就有结果了的。”
白桦颔首,继续邀请道:“小周,我话剧上次经过你的意见改了一遍,你今天再过去陪我看一遍?”
“……”周旭慢悠悠跟着白桦离开了。
——
九月份。
随着周旭的稿子到达了《人民文学》的时候,一封信件也随之送到了陶慧敏的家里面。
陶慧敏带着惊喜慢慢的拆开信件。
与此同时自己的哥哥姐姐们也待在她的身边。看着她拆信件。
“快点快点!”
“是什么?是什么?”
陶慧敏无奈继续拆着信件,很快信件被拆开了,显现出来里面的大字。
“入伍通知书
姓名:陶慧敏
你坚决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军,现经审查批准你入伍……”
一家人看到了入伍通知书几个大字便是知道了陶慧敏已经通过了,哥哥姐姐高兴的跳起来;“慧敏你真的成功了?”
“对对对,慧敏,你以后就是我们家里唯一一个军人了!”这边的哥哥笑着说道。
姐姐鼓鼓掌:“恭喜你呀慧敏,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听到这里,陶慧敏自己也是会心一笑,因为参军确实是她的梦想!
陶父也乐呵呵的点了一口烟枪,抽了一口烟之后,他深深吐出来长长的烟圈……
“快点准备准备吧!不到一个月就要入伍了吧?”陶父笑眯眯的看着小女儿。
陶慧敏点点头:“那我……”
“我们先去话剧团帮你的退学!”
话剧团当然是比较支持参军入伍的,所以退学的事情没多大问题,很快就办妥了。
陶慧敏回到了家里面,看着入伍书,心里现在有点小落差了……当然不是后悔,而是尘埃落定之后对于选择的路的疑惑。
嗯!人们总是会美化另外一条路。
当然现在的陶慧敏不会了,她笑眯眯的听着父母说着这些话,家里人都高兴,她也跟着高兴。
这几天,家里面忙活起来,旁边的邻居走动的也多了起来。
“哎呀!小惠敏参军了呀?才十三岁?你怎么参军的?”
“是文艺兵,特长参军的!所以对于年龄有宽限!”
“那也很厉害,参军有前途呀,出来就安排铁饭碗……”
现在这个年代,参军确实是不错的选择,陶慧敏心里更高兴。
到了月末!
这个时间点。
父母也有点小小的舍不得:“走吧,慧敏,我们送你去!”
一家人提着一小包东西,因为进入部队,物资都是国家发,没什么行李的,把陶慧敏留在了武装部!
家人们才挥挥手和她告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