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均道:纲常伦理,是用来安邦定国,不是用来禁锢万民的。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只听公卿之言,不闻百姓之声,与那蒙眼塞听的昏君何异?况且,能被一县之人共同推举者,必是当地德才兼备的贤达,怎会是市井之徒?
    他看着裴青震惊的脸,缓缓道:我知道此事骇人听闻。但你想想,若此事能成,天下民心将归于何处?朝廷政令,将何等通达?那些拥兵自重的诸侯,在天下民意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裴青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仿佛看到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宏大画卷正在自己面前展开:无数来自田间地头、市井乡里的声音,汇聚到这座通明的议事阁中,共同决定着这个天下的命运。
    天子、公卿、诸侯所有的一切,在这股洪流面前,都将显得何其渺小。
    这不再是一个家族、一个阶层的朝廷,而是一个真正属于天下人的朝廷!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所有的反驳之词,在天下民心这四个字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如此迂腐可笑。
    许久,他才对着谢均,深深一揖及地:太师真知灼见,学生拜服!
    第148章
    夜深人静,太师府中书房的烛火依旧亮着。
    謝均处理完最后一本公文,疲惫地向后靠在椅背上,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眉心。
    白日里与裴青的那番对话,不过是庞大计划的冰山一角。
    那番话语,对裴青是颠覆性的冲击,但对他自己而言,只是漫长计划中最顺理成章的一步。
    扩大議席,将天下各州各郡各县的贤达之士纳入大政众議阁,这绝非心血来潮。这是他与主公,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里,反复推演、筹谋已久的釜底抽薪之计。
    其最终目的,便是要用这看似温和的手段,撬动整个天下根深蒂固的格局。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让朝廷听到鄉野之声,更是要籍此建立一个真正属于朝廷,而非属于被世家门阀垄断的,遍及天下十三州的大網。
    这是一張信息之網,也是一張人心之網。
    当朝廷的政令能够绕过层层盘剥的官僚,直达县鄉,当每一县的百姓都感觉自己与国朝命运相连时,那股汇聚起来的民心,将是任何诸侯军阀都无法抵挡的洪流。
    这是计划的第一步。
    如今的天下,在主公与他的苦心经营下,他把持的漢室已有复兴之象,青州的孔融、徐州的陶谦等心向漢室的封疆大吏已恢复向朝廷朝贡,并定期遣使述职,以示尊崇。
    但不可回避的是,放眼望去,
    天下依旧是群狼环伺,遍地枭雄。
    要应对天下之不臣,一味地打壓,只会激起他们抱团反抗。而一味地笼络,又会让他们得寸进尺。皆非上策。
    必须恩威并施,分化瓦解。
    他打算有选擇地册封天下诸侯,用朝廷的大义名分作为诱饵和枷锁,将这盘散沙般的乱世棋局,重新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选擇的标准,便是关键所在。
    他的策略,总结起来便是八个字:远交近壓,联強迫弱。
    对于那些远在天边、暂时无法构成直接威胁的诸侯,如益州劉焉、交州士燮之流,不妨重赏贿赂,赐予尊贵的封号,满足其虚荣。给予他们名分,就等于承认了他们的合法性,能让他们暂时心满意足,安于现状,心生懈怠。如此一来,既能暂时稳住他们,也能在天下人面前彰显朝廷的宽厚大度,分化那些对朝廷抱有敌意的势力。
    而对于那些近在咫尺,处于中间地带的诸侯,则要刻意冷落,不假辞色。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来自朝廷的压力,不敢轻举妄动。
    如此一来,这些近处的诸侯,便会陷入两难之境。他们既忌惮远方那些被朝廷册封的忠臣会借天子之命来觊觎自己的土地,又畏惧近在肘腋的朝廷随时可能发起的雷霆一击,时刻担心腹背受敌,让其夜不能寐
    由此,处于中间地带的诸侯,为了不在远近两股势力的夹缝中被碾碎,只能争先恐后地向朝廷这棵大树倒来。
    而那些本就实力孱弱的小诸侯,在这弱肉強食的乱世里,更是时刻面临被強大邻居吞并的风险。
    朝廷的冷遇会加剧他们的恐惧,为了不被吞并,为了生存,他们同样别无选择,只能倒向朝廷。
    等到中间地带的诸侯,实力弱的诸侯,纷纷都倒向了朝廷,离得远的,实力强的诸侯,自然而然成了众矢之的。
    届时,朝廷振臂一呼,便可聚天下之力而伐之。
    当然,这名分不能白给。还要设立诸侯的几项规范,让册封的诸侯往上面靠,初期可以不那么严格,选择其中两三条满足即可。
    其一,定期朝贡,定期述职,以示臣服。
    其二,必须将至少一名年未满十二岁的嫡系子嗣送入行都的草堂学习,名为教化,实为人质。
    其三,必须立即扫清辖区内的匪寇,保境安民。
    其四,必须疏通境内沟渠、官道,确保畅通。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诸侯必须在自己的辖区内,主持推举郡县議官之事,将朝廷的新政贯彻下去。
    为了确保这些新晋議官的纯粹性,謝均还要定几条标准:凡被推举者,年龄不得超过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思想尚未完全僵化的时候。其次,此人不得有官身,以防旧有官僚体系的渗透。他们必须是真正的民间贤达,代表着最纯粹的民意。
    不符合规范者,即便来了行都,也只有旁听之权,不得参与最后的投签表决。
    次日朝堂,大殿之上,百官分列。
    朝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议题多是些无关痛痒的琐事,这是维系漢室正统所必须的礼仪。
    而大政的讨论和推行,则不是天子所能决断的,需移步宫城之外的大政众议阁。这已经渐渐成了惯在场所有人心照不宣的惯例。
    一个时辰后,冗长的朝会终于结束。百官鱼贯而出,穿过长长的甬道,来到了大政众议阁。
    在议阁,謝均今日准备了两项议题。
    他上前一步,朗声道:吾提议,扩大议席,天下各县,皆可遣一议官,入朝阁,与朝臣辩论,广开言路,共同投签决事。
    殿内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嗡嗡声。公卿们面面相觑,有些不可思议。
    各县?天下有千县之多,这议事阁岂不是要人满为患?一名老臣忍不住低声惊呼。
    乡野村夫,懂得什么国家大政?让他们来议事,岂不是对牛弹琴,贻笑大方!另一名世家出身的官吏脸上写满了鄙夷。
    謝均道:议席越多,才越能代表天下萬民之意,而非一家一姓之言。政令的推行,才不至于壅塞于上,民意的申诉,也不至于杜绝于下。
    他将目光锁定在那个说乡野村夫的官吏身上,至于汝所谓的乡野村夫,更是多虑了。能被一县数萬乃至十数萬民众共同推举之人,其德行才干,必有服众之处,岂会是寻常村夫?你可知一县有多少户籍?少则数千,多则上萬!一县百姓,数万乃至十数万民众,他们共同推举出来的人,其德行才干,必有服众之处!若这样的人还是你口中的村夫,那天下贤才,又在何处?
    太师的话,让绝大多数人陷入了沉思,即便心中仍有疑虑,却也找不出更有力的反驳之词。天下民心这顶大帽子压下来,谁敢公然反对,谁就是与天下人为敌。
    随着侍者分发竹签,这项议案的投签决定开始了。
    谢均心中早有计较,他不用说服所有人,他有四十余票的绑票,只需要再说服不到二十席即可。而他刚才那番话,正是说给这些摇摆不定的人听的。
    最终,在谢均的运作下,这项议案比较顺理地通过了。
    然而,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仅仅是前菜。
    谢均不等众人从方才的震撼中完全回过神来,便抛出了第二项议案。
    吾提议,以朝廷之名,册封天下诸侯,明定其位,以安天下。
    一言既出,满堂哗然。
    太师!万万不可!此乃割肉饲虎,自毁长城!太傅劉虞须发皆張,痛心疾首,我大汉四百年基业,何时需要向乱臣贼子低头?
    劉太傅所言甚是!司徒王允立刻出列附和,他义正辞严地说道:太师此举,无异于助长叛逆之焰,令天下忠义之士寒心!一旦开了此例,日后岂不是人人皆可拥兵自立,再坐待朝廷封赏?国将不国,纲常何在!
    是啊!此风断不可长!
    册封叛逆,与承认其割据何异?
    叛逆之徒,当发天兵以伐之!
    请太师三思!
    请太师收回议案!
    一时间,群情激愤。
    等到阁内的声浪稍稍平息,谢均才缓缓开口:吾请诸位公卿一观舆图。

章节目录

[三国同人] 金手指是看广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宋公子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宋公子晏并收藏[三国同人] 金手指是看广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