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认真分析一下,以王适安的张狂作风,也不可能忍到现在才出现。
大家不约而同松了一口气。
原来陛下不是在暗示啊。
崔衍昭对这些大臣的反应很无语:卿等畏皇后如虎,为何还要敦劝朕与皇后作对?
大臣们才缓过来, 又听到了奇怪的文字组合。
陛下与皇后作对?
这是正常的表达吗?
一时间没有人说话, 因为他们都在努力理解崔衍昭的意思。
崔衍昭看见大家都死机了,知道这又是一次没有意义的小朝会。
不过他本来就只是走个流程而已。
崔衍昭于是贴心地对所有人道:卿等此刻想不明白没有关系,回家再想也是一样的。
谢珉听懂了回家两个字,并做了延伸理解。
回到家后,谢珉端坐几案前,对着铺开的宣纸思考怎么把辞呈写得感人肺腑, 让陛下一看就知道他是真心辞职。
谢云织来拜见时, 刚好看见谢珉在写辞呈。
谢云织疑惑:父亲为何突然要弃官?
谢珉很忧伤:今日朝会,我反对二圣临朝, 不仅得罪皇后,也得罪了陛下,只能弃官避祸。
想到谢云织因为资历不足没有参与今天的朝会, 谢珉又把情况给谢云织讲了一遍。
谢珉总结道:我观陛下之意,是以为我们在陷害他啊。
谢云织听谢珉讲到一半的时候就震惊了,陛下要与皇后共决政事?
但震惊后她很快释然了,陛下与皇后情深,且皇后开疆拓土,功绩鲜明,陛下的决策并非无理可循。
谢珉也用这个理由说服了自己,但还是忍不住叹气:若是我谢家的女儿为后,又岂会图谋陛下的权力?
谢云织愣了一下。
少顷,她神色如常地提醒:父亲,陛下已经有皇后了。
紧接着她就对谢珉道:依我之见,父亲不可弃官。身处高位有高位的忧患,身在乡野也会有乡野的危机。乡野之人,今日可能被抢,明日可能被杀,或曝尸荒野,或溺死河湖,只是从来没有人在意而已。以弃官来躲避纷争,绝不可行。且父亲要是真遭陛下忌讳,此时上书弃官也已来不及了。
谢珉被说服了。
经谢云织提醒,他也明白了自己行为不妥。
若无高官支撑,就算是陈郡谢氏也难免阶级滑落。谢云织所说也很可能成为现实。
豁然开朗的谢珉把写一半的辞呈搁到一边,转而开写论证二圣临朝合理性的文章。
*
崔衍昭对大臣们私下里的心理活动并不关心,而是在专心陪崔析玩。
从知道崔析是自己亲生后,他决定对崔析更好一点,多陪伴崔析。
崔析在爬房屋中间用于支撑的椽柱,爬得很快,一下子就到了屋顶,坐在房梁上。
崔衍昭看着崔析灵活的动作,觉得进化论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爬太高还是挺危险的。
崔衍昭:析儿,快下来。
崔析想和阿耶一起坐房梁上玩,反而催促起崔衍昭,阿耶,快上来呀。
崔衍昭:
他已经是大人了,不太好吧。
崔衍昭拒绝了崔析的邀请,让崔析下来。
崔析很听话,虽然失落,但还是乖巧道:阿耶,那我下来啦。
说完就沿着房梁爬到柱子边缘,一点点地向下挪动。
崔衍昭站在下面,等着接住崔析。
崔析往下爬了一会,觉得一点点向下还是太慢了,向崔衍昭喊了一声:阿耶,我下来啦!
然后两手一松。
崔衍昭一惊:等
话没说完,他先抱紧了从上面掉下来的崔析。
还好他反应快,崔析被稳稳接住,没有出事。
不过因为冲击力,他不由就后退了几步,撞上了
好像不是门。
崔析小小的声音落在崔衍昭耳里:阿家,你来啦。
崔衍昭完全不敢回头。
他想王适安肯定看到崔析往下跳的那一幕了。
以后再也不放任崔析做危险动作了。
王适安声音自背后响起:阿昭好兴致。
崔衍昭心虚:我
崔衍昭抱紧崔析,准备寻机溜走,析儿不知有无受伤,我带析儿去寻太医令看看。
虽然一听就是借口,但临时也想不出其他理由溜之大吉了。
王适安走到崔衍昭面前,提起崔析仔细打量了一番。
崔析不敢动。
王适安看完了才把崔析放下。
崔析落地后赶紧小跑到崔衍昭身后,抓紧崔衍昭衣摆。
崔衍昭小声检讨:我以后不会由着析儿胡闹了。
王适安看起来没生气,看着崔析低笑一声:性格倒是像我。近日繁忙,没时间教导你。明日就带你熟悉兵器。
一句话让崔析忘记害怕。
崔析十分期待:谢谢阿家!
哄好了崔析,王适安拉过崔衍昭的手,放了一枚大小和虎符差不多大的玉石辟邪。
崔衍昭觉得它线条有点粗犷,但本来就是现实不存在的神兽,长什么样都正常。
王适安对崔衍昭介绍:邺城百里外曾有一座九层浮图,去地千尺,雄伟巍峨。
崔衍昭看看手里的辟邪,思考它和浮图塔有什么关系。
佛塔里也会供辟邪吗?
王适安:数月前,此塔遭遇雷击,塔顶铺盖的玉石仅剩了一小块。
玉石的熔点只在一千二至一千六摄氏度之间,而闪电核心击中区的瞬时温度可达三万摄氏度,就算是核心击中区周边,高温也可以令玉石瞬间爆炸碎裂。
能留一小块真不容易。
崔衍昭沉默地凝望着手里的玉辟邪。
这勉强可以算雷击玉吧?就是听着好离谱。
这么一想,线条为什么这么粗犷也可以解释了。
崔衍昭:难道它的形状也是雷劈出来的?
王适安脸一黑:是我这几日抽空雕刻。
崔衍昭:
崔衍昭大脑好久没转这么快了,原来是这样啊。难怪巧夺天工,浑然天成。
还好刚才没把心里话全说出来。
-----------------------
作者有话说:请以二圣临朝的合理性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我先来!
因为陛下喜欢,因为陛下喜欢,因为陛下喜欢重复一百五十遍。(狗头)
第144章 完结
自夏国除国后, 整个世界短暂地安静了下来。
近日无事,崔衍昭决定去看古代的长城。
大臣们知道后,纷纷表示要和陛下一起北上, 被崔衍昭以这次只是旅游而不是迁都的理由无情拒绝。
终于到达了朔州, 崔衍昭直奔主题, 登上长城。
这个时期的朔州是边防重地,住在此处的多为边军。放眼望去,是间错分布的军营。
和现代的城市形象大不一样。
崔衍昭穿越后第一次走得这么北,虽然风很大, 吹得衣袍簌簌作响,但还是心情振奋。
城墙沿着山脊蜿蜒起伏,连绵不绝。
崔衍昭找了个视角好的地方眺望。
这里空旷到了苍凉的地步,除了边军的军营,城墙上的烽火台和高耸垛楼, 几乎再看不到人类留下的痕迹。
空旷得像是随便喊一句都会听见回音。
崔衍昭想到了比如愁云惨淡万里凝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的一系列边塞诗, 心想难怪边塞诗的意境都这样苍凉。
这就是哲学家说的物质决定意识吧。
王适安牵住崔衍昭的手,阿昭今得遂愿,可还满意所见?
感受到覆在手上的灼灼热意,崔衍昭回神,转头就对上了王适安认真的目光。
崔衍昭一怔。
他鲜少看到王适安这样认真,此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不管怎样先肯定一下, 给了情绪价值再说。
崔衍昭于是点了下头。
王适安嘴角翘起。
大家不约而同松了一口气。
原来陛下不是在暗示啊。
崔衍昭对这些大臣的反应很无语:卿等畏皇后如虎,为何还要敦劝朕与皇后作对?
大臣们才缓过来, 又听到了奇怪的文字组合。
陛下与皇后作对?
这是正常的表达吗?
一时间没有人说话, 因为他们都在努力理解崔衍昭的意思。
崔衍昭看见大家都死机了,知道这又是一次没有意义的小朝会。
不过他本来就只是走个流程而已。
崔衍昭于是贴心地对所有人道:卿等此刻想不明白没有关系,回家再想也是一样的。
谢珉听懂了回家两个字,并做了延伸理解。
回到家后,谢珉端坐几案前,对着铺开的宣纸思考怎么把辞呈写得感人肺腑, 让陛下一看就知道他是真心辞职。
谢云织来拜见时, 刚好看见谢珉在写辞呈。
谢云织疑惑:父亲为何突然要弃官?
谢珉很忧伤:今日朝会,我反对二圣临朝, 不仅得罪皇后,也得罪了陛下,只能弃官避祸。
想到谢云织因为资历不足没有参与今天的朝会, 谢珉又把情况给谢云织讲了一遍。
谢珉总结道:我观陛下之意,是以为我们在陷害他啊。
谢云织听谢珉讲到一半的时候就震惊了,陛下要与皇后共决政事?
但震惊后她很快释然了,陛下与皇后情深,且皇后开疆拓土,功绩鲜明,陛下的决策并非无理可循。
谢珉也用这个理由说服了自己,但还是忍不住叹气:若是我谢家的女儿为后,又岂会图谋陛下的权力?
谢云织愣了一下。
少顷,她神色如常地提醒:父亲,陛下已经有皇后了。
紧接着她就对谢珉道:依我之见,父亲不可弃官。身处高位有高位的忧患,身在乡野也会有乡野的危机。乡野之人,今日可能被抢,明日可能被杀,或曝尸荒野,或溺死河湖,只是从来没有人在意而已。以弃官来躲避纷争,绝不可行。且父亲要是真遭陛下忌讳,此时上书弃官也已来不及了。
谢珉被说服了。
经谢云织提醒,他也明白了自己行为不妥。
若无高官支撑,就算是陈郡谢氏也难免阶级滑落。谢云织所说也很可能成为现实。
豁然开朗的谢珉把写一半的辞呈搁到一边,转而开写论证二圣临朝合理性的文章。
*
崔衍昭对大臣们私下里的心理活动并不关心,而是在专心陪崔析玩。
从知道崔析是自己亲生后,他决定对崔析更好一点,多陪伴崔析。
崔析在爬房屋中间用于支撑的椽柱,爬得很快,一下子就到了屋顶,坐在房梁上。
崔衍昭看着崔析灵活的动作,觉得进化论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爬太高还是挺危险的。
崔衍昭:析儿,快下来。
崔析想和阿耶一起坐房梁上玩,反而催促起崔衍昭,阿耶,快上来呀。
崔衍昭:
他已经是大人了,不太好吧。
崔衍昭拒绝了崔析的邀请,让崔析下来。
崔析很听话,虽然失落,但还是乖巧道:阿耶,那我下来啦。
说完就沿着房梁爬到柱子边缘,一点点地向下挪动。
崔衍昭站在下面,等着接住崔析。
崔析往下爬了一会,觉得一点点向下还是太慢了,向崔衍昭喊了一声:阿耶,我下来啦!
然后两手一松。
崔衍昭一惊:等
话没说完,他先抱紧了从上面掉下来的崔析。
还好他反应快,崔析被稳稳接住,没有出事。
不过因为冲击力,他不由就后退了几步,撞上了
好像不是门。
崔析小小的声音落在崔衍昭耳里:阿家,你来啦。
崔衍昭完全不敢回头。
他想王适安肯定看到崔析往下跳的那一幕了。
以后再也不放任崔析做危险动作了。
王适安声音自背后响起:阿昭好兴致。
崔衍昭心虚:我
崔衍昭抱紧崔析,准备寻机溜走,析儿不知有无受伤,我带析儿去寻太医令看看。
虽然一听就是借口,但临时也想不出其他理由溜之大吉了。
王适安走到崔衍昭面前,提起崔析仔细打量了一番。
崔析不敢动。
王适安看完了才把崔析放下。
崔析落地后赶紧小跑到崔衍昭身后,抓紧崔衍昭衣摆。
崔衍昭小声检讨:我以后不会由着析儿胡闹了。
王适安看起来没生气,看着崔析低笑一声:性格倒是像我。近日繁忙,没时间教导你。明日就带你熟悉兵器。
一句话让崔析忘记害怕。
崔析十分期待:谢谢阿家!
哄好了崔析,王适安拉过崔衍昭的手,放了一枚大小和虎符差不多大的玉石辟邪。
崔衍昭觉得它线条有点粗犷,但本来就是现实不存在的神兽,长什么样都正常。
王适安对崔衍昭介绍:邺城百里外曾有一座九层浮图,去地千尺,雄伟巍峨。
崔衍昭看看手里的辟邪,思考它和浮图塔有什么关系。
佛塔里也会供辟邪吗?
王适安:数月前,此塔遭遇雷击,塔顶铺盖的玉石仅剩了一小块。
玉石的熔点只在一千二至一千六摄氏度之间,而闪电核心击中区的瞬时温度可达三万摄氏度,就算是核心击中区周边,高温也可以令玉石瞬间爆炸碎裂。
能留一小块真不容易。
崔衍昭沉默地凝望着手里的玉辟邪。
这勉强可以算雷击玉吧?就是听着好离谱。
这么一想,线条为什么这么粗犷也可以解释了。
崔衍昭:难道它的形状也是雷劈出来的?
王适安脸一黑:是我这几日抽空雕刻。
崔衍昭:
崔衍昭大脑好久没转这么快了,原来是这样啊。难怪巧夺天工,浑然天成。
还好刚才没把心里话全说出来。
-----------------------
作者有话说:请以二圣临朝的合理性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我先来!
因为陛下喜欢,因为陛下喜欢,因为陛下喜欢重复一百五十遍。(狗头)
第144章 完结
自夏国除国后, 整个世界短暂地安静了下来。
近日无事,崔衍昭决定去看古代的长城。
大臣们知道后,纷纷表示要和陛下一起北上, 被崔衍昭以这次只是旅游而不是迁都的理由无情拒绝。
终于到达了朔州, 崔衍昭直奔主题, 登上长城。
这个时期的朔州是边防重地,住在此处的多为边军。放眼望去,是间错分布的军营。
和现代的城市形象大不一样。
崔衍昭穿越后第一次走得这么北,虽然风很大, 吹得衣袍簌簌作响,但还是心情振奋。
城墙沿着山脊蜿蜒起伏,连绵不绝。
崔衍昭找了个视角好的地方眺望。
这里空旷到了苍凉的地步,除了边军的军营,城墙上的烽火台和高耸垛楼, 几乎再看不到人类留下的痕迹。
空旷得像是随便喊一句都会听见回音。
崔衍昭想到了比如愁云惨淡万里凝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的一系列边塞诗, 心想难怪边塞诗的意境都这样苍凉。
这就是哲学家说的物质决定意识吧。
王适安牵住崔衍昭的手,阿昭今得遂愿,可还满意所见?
感受到覆在手上的灼灼热意,崔衍昭回神,转头就对上了王适安认真的目光。
崔衍昭一怔。
他鲜少看到王适安这样认真,此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不管怎样先肯定一下, 给了情绪价值再说。
崔衍昭于是点了下头。
王适安嘴角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