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太平谣
临海郡章安县以北十五里,周军王镇恶所部大营內一片狼藉。
兵士们正在打扫营地,收敛同袍尸骸,把作乱战死的三百余降兵户体搬出营地焚烧毁坏。
土镇恶跌坐在地,身后大帐已被大火焚毁一空,烧成一地黑灰。
他身边有颗人头,大张著嘴,嘴里插著枪头,枪尖从后颈刺出。
王镇恶后背、两臂、腿股多处受伤,亲兵和医工围著他一顿包扎。
身上伤痛让王镇噁心中愈发恼火,衝著人头狼狠唾了口唾沫。
这傢伙名叫沈田子,原本是五斗米贼孙恩、卢循的部下。
自从周军进驻建康,开始大范围扫荡江东,孙恩、卢循和挟持晋帝司马德宗的刘裕两伙逆贼合流会师,依託临海郡內复杂的山陵地形与周军顽抗。
从天授八年到现在,王镇恶足足和刘裕打了三年。
单凭刘裕儿方兵马和临海郡逼仄之地,自然是不足以对抗土师。
王镇恶暗中调查得知,一些江东士族不满於大周统治,阴结刘裕秘密资助贼军。
王镇恶將这一情报火速密奏长安,天子很快授权他都督浙东诸军事,全权负责扫清乱贼。
王镇恶联手扬州大都督梁成,开始对一部分江东士族动手,清洗了数以方计的潜在反贼,
如此一来,刘裕团伙失去后勤资助,且鹰战多年累及民生,惹得临海百姓对偽晋势力深恶痛绝。
失掉民心后,刘裕团伙再难在临海立足,近来已经准备撤往东箕列岛,准备以海岛作为根据地,继续“保卫晋室,抗击梁周”的事业。
孙恩、卢循原本在大周的招抚政策感召下,已经准备擒拿刘裕和晋帝投降大周,不想密谋被刘裕获悉,提前动手除掉二人,兼併五斗米贼眾。
沈田子之父也死於那一场动乱。
所以当沈田子带著几百个败兵投降时,王镇恶並未察觉其诈降之意。
昨日夜里,王镇恶设宴款待长安来使,沈田子半夜里突然发动兵变。
只差一点,大周浙东最高军事统帅,就要不幸死於营中哗乱。
王镇噁心有余悸,他自己身死是小,耽误朝廷平定浙东,使得江南大好形势出现逆转才是百死莫赎。
天子对他委以重任,如果辜负了这份信任,他自己也没脸回长安。
王镇恶爬起身,提刀对著沈田子的人头一顿劈砍,直把人头砍得稀烂。
“来人!立即整顿兵马,两日后再攻刘贼这一次,本都督誓要捣毁刘贼壁垒!”
王镇恶咬牙切齿地怒喝。
半月后,临海郡东部海岸,二十余艘海船整列风帆,准备装载兵士、粮食、牲畜、器械向东远航,至东箕列岛附近寻一处安身立命之地。
刘裕挎刀站在岸边,望著海船上高高飘扬的宋字大旗沉默不语。
王镇恶调集重兵攻破坞堡,抢走晋帝司马德宗,他率领的这一支“晋军”再无立足之地,只能退守海岛,效法当年孙恩、卢循蛰伏旧事,寄希望於日后反攻復国。
恢復晋室的口號只不过是用来笼络人心,实则刘裕早就以宋王自居。
只不过他这位宋王,显然没有曾经的司马晋室有號召力。
司马氏再怎么不堪,好歹稳坐建康半壁江山近百年之久。
大周要想彻底消除晋室人心,还得费不少时间。
“大王,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启程了!”
龙骤將军檀道济赶来报刘裕回过神,远远看了眼那一排海船,略一点头:“传令全军,起帆出发!”
檀道济迟疑了下,似乎想说什么,见他神情冷肃,嘆口气没说出口,应了声下去传令。
刘裕面无表情,不用猜他也知道檀道济想说什么。
自从建康告破,数年来他率领这支残军与周军屡屡周旋,耗到现在已经是山穷水尽。
深得他倚重的刘穆之战死了,刘轨、孙无终被刘敬宣所杀,曾经的北府眾將投降的投降,战死的战死,也有如高衡、田洛等人隱姓埋名不知所踪。
就连他的弟弟刘道规,也在一次次周军围剿下身心俱疲失去抵抗意志,选择投降后被迁往辽西,如今已音讯全无。
刘裕眯眼望著一艘艘升帆的海船往东而去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不知道自己的下场究竟如何。
不过近来周军动作有所减缓,王镇恶把精力转移到了清洗江东士族身上。
刘裕明白,这並不是周军有意放他一马,而是长安朝廷想藉此机会,拔除江东士族里的贰心者他刘裕就是一条鲜活美味的鱼饵,是长安朝廷用来清除异己的诱饵。
刘裕闭了闭眼,深吸口气,让自己的心重新变得坚定。
他大步踏著板登上海船,率领这一支宋军出海远遁。
此后十余年內,东箕列岛为宋王刘裕所占,屡屡侵扰东南沿海。
临海百姓称其为海贼王...
vn
当晋帝司马德宗乘坐的马车,於当年秋天驶入长安霸城门时,引来了长安士民的热议围观。
司马德宗笑呵呵地坐在马车上,朝著满街百姓挥手示意,竟对解送他的固安县公傅弘之笑道:“不想长安百姓如此爱戴朕””
傅弘之笑笑不说话,送司马德宗直入宫城,
天子下詔,封司马德宗为西乡公,迁往安康郡居住,
就在司马德宗入长安不久,扬州传来消息,扬州大都督、南安王梁成不幸病逝,卒於任上。
天子追赠梁成为太师,赐諡为“毅”,史称南安毅王冬十月,天子升含章殿临轩赐宴,为即將远赴扬州出镇的安定王梁恪饿行。
扬州大都督一职对於稳定江东至关重要,梁广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以庶长子梁恪出镇。
贵妃慕容娥英哭作泪人,她就这么一位儿子,如今远赴扬州不知几时才能得见,自然是万般不舍。
十月十二,梁广携慕容娥英、皇太子梁桓亲至灞桥折柳相送。
梁广站在霸上大营,眺望著梁恪率领的队伍透迤东行,一时间心绪万千。
想来当年符坚送符不出镇鄴城时,行至霸上也是和他现在同样的心情,既不舍又满含殷切期望。
虚岁已十七的梁恪和他年轻时一般高大魁伟,常年习武弓马俱佳,只是性情略显火爆,好在多年教导下有所收敛。
梁广对他的重视程度不亚於太子梁桓。
只要梁恪能稳坐扬州,不需要太久,十年时间足以让大周的统治深入人心。
当年符坚送別符不时,长安鲜卑混居人心各异,耳边还有赵整编唱的童谣作为警示:“阿得脂,阿得脂,博劳舅父是仇绥,尾长翼短不能飞,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
而如今,长安、霸上传唱的童谣却是:“太平谣,太平谣,圣主德化八荒辽。稻满仓牛羊壮,百族欢顏颂帝朝。一朝安寧春常在,万世基业永不凋!”
梁广深吸口气,霸上冬风浸润肺腑一阵寒凉袭来,可是他的心却一片暖融。
自秦建元十八年,他跟隨符坚南徵到现在,十八年时光弹指一挥间。
而他也用十八年时间,亲手缔造一个承袭两汉魏晋的大一统王朝。
如今已是大周天授十一年,他这位开国之君也已经三十四岁。
虽已不再年轻,可他的心依旧火热充满干劲。
他还有许多未竟事业等著他去完成,还有许多改革举措等著他去施行。
一声大喝,梁广跨马沿著霸上大营军马道衝下山坡,直奔长安而去。
身后上千名虎纹锦衣锦裤的虎卫士急忙驾马跟上。
大周天子的九龙纹旗在风中招展飘摇。
大周天授十一年,公元400年。
这一年,大周疆界恢復至西晋开国之初。
这一年,太平谣传唱大江南北。
这一年,凉州刺史贏觴攻破武都灭亡吕凉政权,姚秦主姚兴为吐谷浑所害,偽秦王符登死於部下叛乱。
这一年,皇太子梁桓正式入政事堂议政。
《周书·帝纪一》
“....太祖高皇帝以雄杰之姿,承板荡之运。初隨符坚乱,提剑起於行伍;后膺昊天之命,开国创於三晋。
其征伐也,扫慕容於参合,破西羌於陇西,摧桓氏於荆楚,楼船渡江而晋鼎移,铁骑踏雪而胡尘靖....
及混一区宇,乃革弊图新。废汉胡分治之陋,立府兵均田之基;迁羌氏入华堂,令士庶通婚宦;復太学以延文教,开取士而拔寒俊.....
终使关河寧晏,民咏“稻满仓牛羊壮”;华夷归心,童谣“百族欢顏颂帝朝”:..:
当其送子出镇,亲御灞上,忆符坚旧事而不忧一一非无赵整之諫,实有太平之象也...
...太和八年辛卯,帝崩於乾元殿,时年六十八。九月癸酉,葬渭北永陵....
文帝即位,尊曰高皇帝,庙號太祖....
史臣日:太祖秉性雄毅,威服四海而刑赏必信;驭臣以公,虽元勛宿旧亦不假私恩。
观其一生,荡涤群丑以復汉家冠冕,德化八荒而致天下一统。功超三代,业迈高光,垂统立极,诚为华夏中兴不桃之祖!
巍乎其功,荡荡乎其德,永为万世法!”
临海郡章安县以北十五里,周军王镇恶所部大营內一片狼藉。
兵士们正在打扫营地,收敛同袍尸骸,把作乱战死的三百余降兵户体搬出营地焚烧毁坏。
土镇恶跌坐在地,身后大帐已被大火焚毁一空,烧成一地黑灰。
他身边有颗人头,大张著嘴,嘴里插著枪头,枪尖从后颈刺出。
王镇恶后背、两臂、腿股多处受伤,亲兵和医工围著他一顿包扎。
身上伤痛让王镇噁心中愈发恼火,衝著人头狼狠唾了口唾沫。
这傢伙名叫沈田子,原本是五斗米贼孙恩、卢循的部下。
自从周军进驻建康,开始大范围扫荡江东,孙恩、卢循和挟持晋帝司马德宗的刘裕两伙逆贼合流会师,依託临海郡內复杂的山陵地形与周军顽抗。
从天授八年到现在,王镇恶足足和刘裕打了三年。
单凭刘裕儿方兵马和临海郡逼仄之地,自然是不足以对抗土师。
王镇恶暗中调查得知,一些江东士族不满於大周统治,阴结刘裕秘密资助贼军。
王镇恶將这一情报火速密奏长安,天子很快授权他都督浙东诸军事,全权负责扫清乱贼。
王镇恶联手扬州大都督梁成,开始对一部分江东士族动手,清洗了数以方计的潜在反贼,
如此一来,刘裕团伙失去后勤资助,且鹰战多年累及民生,惹得临海百姓对偽晋势力深恶痛绝。
失掉民心后,刘裕团伙再难在临海立足,近来已经准备撤往东箕列岛,准备以海岛作为根据地,继续“保卫晋室,抗击梁周”的事业。
孙恩、卢循原本在大周的招抚政策感召下,已经准备擒拿刘裕和晋帝投降大周,不想密谋被刘裕获悉,提前动手除掉二人,兼併五斗米贼眾。
沈田子之父也死於那一场动乱。
所以当沈田子带著几百个败兵投降时,王镇恶並未察觉其诈降之意。
昨日夜里,王镇恶设宴款待长安来使,沈田子半夜里突然发动兵变。
只差一点,大周浙东最高军事统帅,就要不幸死於营中哗乱。
王镇噁心有余悸,他自己身死是小,耽误朝廷平定浙东,使得江南大好形势出现逆转才是百死莫赎。
天子对他委以重任,如果辜负了这份信任,他自己也没脸回长安。
王镇恶爬起身,提刀对著沈田子的人头一顿劈砍,直把人头砍得稀烂。
“来人!立即整顿兵马,两日后再攻刘贼这一次,本都督誓要捣毁刘贼壁垒!”
王镇恶咬牙切齿地怒喝。
半月后,临海郡东部海岸,二十余艘海船整列风帆,准备装载兵士、粮食、牲畜、器械向东远航,至东箕列岛附近寻一处安身立命之地。
刘裕挎刀站在岸边,望著海船上高高飘扬的宋字大旗沉默不语。
王镇恶调集重兵攻破坞堡,抢走晋帝司马德宗,他率领的这一支“晋军”再无立足之地,只能退守海岛,效法当年孙恩、卢循蛰伏旧事,寄希望於日后反攻復国。
恢復晋室的口號只不过是用来笼络人心,实则刘裕早就以宋王自居。
只不过他这位宋王,显然没有曾经的司马晋室有號召力。
司马氏再怎么不堪,好歹稳坐建康半壁江山近百年之久。
大周要想彻底消除晋室人心,还得费不少时间。
“大王,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启程了!”
龙骤將军檀道济赶来报刘裕回过神,远远看了眼那一排海船,略一点头:“传令全军,起帆出发!”
檀道济迟疑了下,似乎想说什么,见他神情冷肃,嘆口气没说出口,应了声下去传令。
刘裕面无表情,不用猜他也知道檀道济想说什么。
自从建康告破,数年来他率领这支残军与周军屡屡周旋,耗到现在已经是山穷水尽。
深得他倚重的刘穆之战死了,刘轨、孙无终被刘敬宣所杀,曾经的北府眾將投降的投降,战死的战死,也有如高衡、田洛等人隱姓埋名不知所踪。
就连他的弟弟刘道规,也在一次次周军围剿下身心俱疲失去抵抗意志,选择投降后被迁往辽西,如今已音讯全无。
刘裕眯眼望著一艘艘升帆的海船往东而去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不知道自己的下场究竟如何。
不过近来周军动作有所减缓,王镇恶把精力转移到了清洗江东士族身上。
刘裕明白,这並不是周军有意放他一马,而是长安朝廷想藉此机会,拔除江东士族里的贰心者他刘裕就是一条鲜活美味的鱼饵,是长安朝廷用来清除异己的诱饵。
刘裕闭了闭眼,深吸口气,让自己的心重新变得坚定。
他大步踏著板登上海船,率领这一支宋军出海远遁。
此后十余年內,东箕列岛为宋王刘裕所占,屡屡侵扰东南沿海。
临海百姓称其为海贼王...
vn
当晋帝司马德宗乘坐的马车,於当年秋天驶入长安霸城门时,引来了长安士民的热议围观。
司马德宗笑呵呵地坐在马车上,朝著满街百姓挥手示意,竟对解送他的固安县公傅弘之笑道:“不想长安百姓如此爱戴朕””
傅弘之笑笑不说话,送司马德宗直入宫城,
天子下詔,封司马德宗为西乡公,迁往安康郡居住,
就在司马德宗入长安不久,扬州传来消息,扬州大都督、南安王梁成不幸病逝,卒於任上。
天子追赠梁成为太师,赐諡为“毅”,史称南安毅王冬十月,天子升含章殿临轩赐宴,为即將远赴扬州出镇的安定王梁恪饿行。
扬州大都督一职对於稳定江东至关重要,梁广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以庶长子梁恪出镇。
贵妃慕容娥英哭作泪人,她就这么一位儿子,如今远赴扬州不知几时才能得见,自然是万般不舍。
十月十二,梁广携慕容娥英、皇太子梁桓亲至灞桥折柳相送。
梁广站在霸上大营,眺望著梁恪率领的队伍透迤东行,一时间心绪万千。
想来当年符坚送符不出镇鄴城时,行至霸上也是和他现在同样的心情,既不舍又满含殷切期望。
虚岁已十七的梁恪和他年轻时一般高大魁伟,常年习武弓马俱佳,只是性情略显火爆,好在多年教导下有所收敛。
梁广对他的重视程度不亚於太子梁桓。
只要梁恪能稳坐扬州,不需要太久,十年时间足以让大周的统治深入人心。
当年符坚送別符不时,长安鲜卑混居人心各异,耳边还有赵整编唱的童谣作为警示:“阿得脂,阿得脂,博劳舅父是仇绥,尾长翼短不能飞,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
而如今,长安、霸上传唱的童谣却是:“太平谣,太平谣,圣主德化八荒辽。稻满仓牛羊壮,百族欢顏颂帝朝。一朝安寧春常在,万世基业永不凋!”
梁广深吸口气,霸上冬风浸润肺腑一阵寒凉袭来,可是他的心却一片暖融。
自秦建元十八年,他跟隨符坚南徵到现在,十八年时光弹指一挥间。
而他也用十八年时间,亲手缔造一个承袭两汉魏晋的大一统王朝。
如今已是大周天授十一年,他这位开国之君也已经三十四岁。
虽已不再年轻,可他的心依旧火热充满干劲。
他还有许多未竟事业等著他去完成,还有许多改革举措等著他去施行。
一声大喝,梁广跨马沿著霸上大营军马道衝下山坡,直奔长安而去。
身后上千名虎纹锦衣锦裤的虎卫士急忙驾马跟上。
大周天子的九龙纹旗在风中招展飘摇。
大周天授十一年,公元400年。
这一年,大周疆界恢復至西晋开国之初。
这一年,太平谣传唱大江南北。
这一年,凉州刺史贏觴攻破武都灭亡吕凉政权,姚秦主姚兴为吐谷浑所害,偽秦王符登死於部下叛乱。
这一年,皇太子梁桓正式入政事堂议政。
《周书·帝纪一》
“....太祖高皇帝以雄杰之姿,承板荡之运。初隨符坚乱,提剑起於行伍;后膺昊天之命,开国创於三晋。
其征伐也,扫慕容於参合,破西羌於陇西,摧桓氏於荆楚,楼船渡江而晋鼎移,铁骑踏雪而胡尘靖....
及混一区宇,乃革弊图新。废汉胡分治之陋,立府兵均田之基;迁羌氏入华堂,令士庶通婚宦;復太学以延文教,开取士而拔寒俊.....
终使关河寧晏,民咏“稻满仓牛羊壮”;华夷归心,童谣“百族欢顏颂帝朝”:..:
当其送子出镇,亲御灞上,忆符坚旧事而不忧一一非无赵整之諫,实有太平之象也...
...太和八年辛卯,帝崩於乾元殿,时年六十八。九月癸酉,葬渭北永陵....
文帝即位,尊曰高皇帝,庙號太祖....
史臣日:太祖秉性雄毅,威服四海而刑赏必信;驭臣以公,虽元勛宿旧亦不假私恩。
观其一生,荡涤群丑以復汉家冠冕,德化八荒而致天下一统。功超三代,业迈高光,垂统立极,诚为华夏中兴不桃之祖!
巍乎其功,荡荡乎其德,永为万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