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抚边逼赃,逆谋暗生
宣府。
即宣府镇,是明初设立的九边镇之一,因镇总兵驻宣化府得名,也有简称“宣镇”者。
所辖边墙东起居庸关四海治,西达今山西东北隅阳高县的西洋河,长一千零二十三里。
明属京师,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宣府镇歷来是兵家必爭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特別是明朝建都北京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都,防御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
此地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將倍於他镇,是以气势完固號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
因地理位置重要,有明开始,便对宣府镇多加投入。
永乐十年“敕边將自长安岭迤西迄洗马林筑石垣,深壕堑”。
到正统年间,蒙古族瓦剌部兴起,明朝边地紧张,乃增赤城等堡烟墩二十二。
正统十四年八月,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宣府镇边关所遭破坏十分严重。
景泰帝即位后,明军收復了所失边关。
到了嘉靖,我宣府北大加修缮,增加了许多边垣、边墩、衝口。
嘉靖以后,隆庆和万历年间,皆对宣府镇长城进行过修復。
到了天启二年,宣府已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全镇合计,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衝口一百九十二处。
宣府镇兵力在永乐年间曾达 15.1万,但至天启年间因辽东战事抽调与长期损耗,实际兵力已大幅缩水。
但纸面上,还有八万人,马三万两千四百匹。
此刻。
宣府城。
镇国府。
大堂
抚边钦差张鹤鸣端坐堂中主位,他看向马世龙与锦衣卫百户问道:
“我看这名册之中,宣府还有八万多人,战马三万余匹,不知可有?”
“部堂大人。”
马世龙躬身拱手,说道:
“那八万官军的数,是帐面上的;三万战马,更是掺了水分的。”
张鹤鸣眉头微皱,问道:
“此话怎讲?你且细细说来。”
锦衣卫百户李忠上前一步,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那是他暗访十余个卫所得来的实录:
“部堂大人,属下查了西路的柴沟堡、中路的万全右卫、东路的四海治,就拿柴沟堡来说,帐上写著驻军五千,实际点验时,连老带弱不足两千。
有的士兵逃去了草原,有的被將领派去种私田,还有的乾脆冻饿而死,名册上却还掛著名字,只为多领那份餉银。”
“战马呢?”
张鹤鸣的声音沉了几分。
“战马更惨。”
马世龙苦笑著摇头,语气里满是无奈。
“三万二千匹?实则连一万都凑不齐,且大多是老弱病残。
上月属下去马厩查验,见有的马瘦得肋骨根根分明,连鞍韉都驮不动。
有的马蹄裂了口子,连走路都打晃。
去年冬天草料不够,冻死饿死的战马就有两千多匹,可將领们上报时,只说『偶染时疫,损失百余』,剩下的马价银,早被他们挪去盖私宅、买姬妾了。”
张鹤鸣靠在椅背上,深吸了一口气,却压不住心头的寒意。
这些边將,贪得无厌,已经是把宣府镇的骨血都蛀空了。
没等他缓过神,李忠又接著说道:
“还有餉银的事。
万历末年至今,宣府镇拖欠军餉最久时达五个月。
高级將领们拿著『马价银』『器械银』的空额,年年侵吞,可士兵们呢?
有的只能挖野菜、啃树皮度日,有的连冬衣都凑不齐,穿著单衣在边墙值守,冻得手都握不住刀。”
“至於虚报战功更是家常便饭。”
“去年秋天,蒙古一部不过是来边境抢了几头牛羊,將领们却上报『大破蒙古骑兵,斩获百余』,不仅得了朝廷的赏赐,还升了官。
可实际上,士兵们连敌人的面都没见著,那些『斩获』的首级,都是从死去的流民身上割下来的。”
张鹤鸣的脸色,便更难看了。
如此看来。
宣府镇的败坏,不是“长期损耗”那么简单。
是从上到下的贪腐,是把“守边”当成了谋私的工具。
“中下级军官呢?他们就没半点顾忌?五军都督府不管?”
张鹤鸣问道。
“顾忌?他们行事毫无顾忌,想的都是怎么多捞点好处。至於五军都督府的人,也都加入其中了。”
“『吃空额』只是基本操作,更狠的是『科敛月钱』。
每个月发餉前,將领们先扣下『孝敬钱』『笔墨钱』『驛站钱』,说是为了『公务』,实则都进了自己腰包。
士兵应得的餉银本就不多,这么一扣,到手的不足六成。”
“还有监军太监刘坤。
他去年来宣府后,死死攥著粮草发放权,將领们要领粮草,必须先给他送礼。
送少了,就说『粮草未到』。
不送,就说『军备不整,暂缓发放』。
有个参將,因为没送够银子,麾下士兵断粮三日,差点譁变,可刘公公却当著眾人的面说『將官无能,管不住兵,与咱家何干』?
现在將官们都怕他,没人敢违逆。”
“刘坤……”
张鹤鸣低声念著这个名字,眉头拧成了疙瘩。
司礼监太监监军,本是为了制衡將领,可如今,却成了蛀空边镇的另一颗毒瘤。
太监干政,將领贪腐,士兵困苦,这宣府镇,早已不是能守国门的“锁钥”,而是一个从根子里烂透的泥潭。
永乐年间,宣府镇曾有十五万精锐,战马成群,戍卒们枕戈待旦,让蒙古部落不敢南下。
可到了如今,帐面的八万官军、三万战马,不过是粉饰太平的空壳,內里早已被贪腐蛀得千疮百孔。
“烂摊子……真是个烂摊子啊。”
张鹤鸣长嘆一声,声音里满是疲惫。
陛下把他派到宣府,是盼著他能收拾好这个局面。
只是要收拾这个烂摊子,难度远超他的想像。
好在
他只是来抚边的。
张鹤鸣收拾心绪,继续问道:
“总兵官王国樑,分守参將七人,游击將军三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一人,领班备御二人,这些人,都干不乾净?”
“宣府都是污水,谁又能独善其身?”
张鹤鸣却不死心。
“便是污水,也该有相对乾净些的吧?
总不能个个都敢把军餉当私產、把战马当货物卖。”
马世龙却缓缓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无奈:
“部堂有所不知,宣府的將门势力,比蓟镇、辽东深得多。
这里的將领,不是沾亲带故,就是利益捆绑。
王家与李家联姻,李家又靠著刘家的关係谋得职位,牵一髮而动全身。
他们盘剥士卒,早已成了『规矩』。
新官上任,先学怎么吃空额。
將领升迁,靠的是虚报战功、孝敬上官。
您说的『相对乾净』,在宣府根本不存在。
若是按蓟镇、辽东的规矩,把贪腐的都斩了,这宣府镇的將领,怕是要空了大半。”
“嘶~”
张鹤鸣倒吸一口凉气。
他虽知宣大积弊深,却没料到已到了这般地步。
蓟镇去年整顿,虽也杀了不少人,可至少还有些將领愿悔改。
辽东更不必说,熊廷弼铁腕之下,將士们都拧成了一股绳。
可宣府呢?
竟是连个“相对乾净”的將领都找不出来。
他靠在椅背上,心中泛起一阵无力。
陛下让他来“抚边”,不是来“剿將”。
若是把宣府將领都杀了,军心动盪,蒙古部落趁机来犯,那他便是罪人。
可若是放任不管,贪腐依旧,军餉拖欠,士兵们迟早会譁变,到时候还是守不住宣府。
就在这时,马世龙像是想起了什么,忽然开口:
“不过,也不是全无转机。
建奴被灭、辽东大捷的消息传到宣府后,有些將领怕是怕了。
他们知道陛下能平定辽东,自然也有本事收拾宣府。
分守参將里,东路杯来永寧参將周通、上西路万全右卫参將吴谦、南路顺圣蔚广参將赵承业,这三人已经主动递了文书,自呈罪状,说愿意补齐贪腐的餉银,戴罪立功。”
“哦?”
张鹤鸣猛地坐直身子,眼底瞬间亮了起来。
这可是他来宣府一个多月,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
“他们自呈了哪些罪状?补齐餉银的话,能凑多少?”
“周通认了吃空额三百人,愿补银六千两。
吴谦贪了马价银三千两,说十日之內能凑齐。
赵承业科敛士兵月钱,也愿退赔两千两。”
马世龙说著,从怀中掏出三份文书,递到张鹤鸣面前。
“这是他们的自呈状,都按了手印。”
张鹤鸣接过文书,飞快地翻看著。
虽只是三个参將,虽补的银钱不算多,可这是一个信號。
宣府的將领,终於有人怕了,有人愿意悔改了!
他悬了一个多月的心,终於稍稍放下,脸上露出了来宣府后的第一个笑容:
“好!好!陛下说过,只要愿意改过自新,便可以给机会。
他们既愿自呈罪状、补齐赃款,那就既往不咎,让他们继续留任,戴罪立功。
正好,让他们去整顿各自卫所的军纪,也给其他將领做个样子。”
辽东平定,辽军即將南下。
加之宣府不再是铁板一块,他心中终於是有底气了。
先安定九边.
至於之后到底要怎么处理,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他將自己的事情做好便是了。
剩下的。
便相信后人的智慧了。
思及此,张鹤鸣当即说道:
“马副总兵,你即刻派人去总兵府,问王国樑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像周通他们一样,自呈罪状、戴罪立功,还是要等熊廷弼率大军过来,再跟他算总帐?
告诉他,辽东能擒皇太极,宣府也能拿他这个总兵!”
“是!”
马世龙当即派人前去问话。
另外一边。
宣镇总兵府。
书房里。
紫檀木大案上摊著一份文书,正是张鹤鸣派人问话的传讯。
王国樑身著总兵官袍,却没了往日的威严,只烦躁地踱步。
案上的茶盏早已凉透,茶叶沉在杯底,像他此刻沉到谷底的心情。
“又是问话……张鹤鸣这老东西,真是步步紧逼!”
王国樑猛地停下脚步,一拳砸在案上,茶盏被震得跳了跳,溅出几滴凉茶。
之前。
辽东战事未停,九边动盪。
朝廷倚重他镇守宣府,他敢剋扣军餉、吃空额,连张鹤鸣初来时给士兵发的赏银,他都敢截下四成。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凭本事挣的”,凭什么要吐出来?
可现在不一样了。
辽东大捷的消息像一盆冷水,让他彻底清醒甚至恐惧起来了。
皇太极都被生擒,建奴覆灭,熊廷弼的大军没了辽东的牵制,隨时能挥师南下。
他之前的依仗——“宣府不能乱,朝廷不敢动他”,如今成了笑话。
宣府的兵卒,大多是老弱残兵,连战马都凑不齐一万匹,怎么跟熊廷弼的辽东精锐比?
反,是找死。
不反,张鹤鸣又逼得紧,要他认罪、交赃款,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总镇,您別慌。”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一旁传来。
独石口参將黑云龙站起身,他身材魁梧,眼神里满是桀驁。
作为宣府將门的核心人物,他靠盘剥边军起家,私田、商铺遍布宣化府,张鹤鸣要整顿军纪、追討赃款,第一个动的就是他这样的人。
“宣府有八万编制,就算实际不足四万,再加上大同镇的兵马,还有延绥、寧夏等边镇,加起来数十万大军,难道凭张鹤鸣一个文官,就能撼动咱们?”
王国樑抬眼看向他,眼神里带著几分迟疑:
“数十万大军?
可那些边镇將领,各自为战,谁会真的跟咱们一起抗命?
张鹤鸣要动的是宣府,不是他们。
或许他撼动不了所有边镇,但咱们宣府首当其衝,难道要当这个出头鸟?”
他想起周通等三个参將主动认罪的事,心里更慌了。
连自己人都开始动摇,这局面,怕是撑不住了。
“出头鸟?”
黑云龙冷笑一声,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蛊惑。
“总镇,您想错了!
张鹤鸣要的不是三个参將,是整个宣府的兵权!
他现在让周通他们认罪,是在分化咱们。
等他控制了宣府局势,摸清了咱们的罪状,您以为他会放过您?
蓟镇的副总兵张士显怎么死的?
辽东的那些將领怎么被推上断头台的?
都是先被安抚,再被清算!”
此话一出,王国樑顿时开始动摇了。
“那……那你说怎么办?”
“反自然是不能反的,但也不能束手就擒!”
黑云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咱们可以拖著,再暗地里联络大同的总兵,让他也给张鹤鸣施压。
只要咱们稳住宣府的兵马,不让士兵譁变,张鹤鸣就不敢对咱们怎么样。
他是抚边钦差,不是剿匪总督,宣府乱了,他第一个脱不了干係!”
“再说,熊廷弼的大军就算南下,也需要时间。
咱们拖上一两个月,等大同、延绥那边有了动静,朝廷自然会让张鹤鸣收敛。
到时候,他不仅不敢逼咱们交赃款,还得反过来倚重咱们!”
王国樑看著黑云龙眼中的狠劲,心中的犹豫渐渐散去。
可他刚要点头,话要出嘴,却又停住了。
他不怕张鹤鸣,那不过是一介腐儒,可他怕张鹤鸣背后的人,怕那个登基不过两年,就把糜烂数十年的辽东局势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大明皇帝朱由校!
那是个连皇太极都能生擒的主,他可没信心跟这样的圣君打擂台。
“但是,拖得住吗?”
王国樑终於把心中的担忧说出口。
“陛下可不是神宗爷那样的主,他要是真动了怒,怕是宣府要血流成河,咱们……”
他话还没说完,书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隨著亲兵慌张的呼喊:
“总镇!总镇!辽东方面来密信了!”
“辽东?”
王国樑猛地抬头,眼神瞬间锐利起来。
他几步衝到门口,一把抓住亲兵的胳膊,声音都变了调:
“信呢?快给我!”
亲兵连忙从怀中掏出一封用火漆封口的密信,双手递了过去。
王国樑一把抢过,颤抖著展开信纸。
只扫了一眼,他脸上的血色便瞬间褪得一乾二净,嘴唇发白,连站都有些站不稳,踉蹌著后退两步。
“总镇,怎么了?”
黑云龙连忙上前,见他这副模样,心中也咯噔一下。
王国樑抬起手,指著信纸,有些无奈的说道:
“陈策、戚金……已帅川兵、南兵南下出关,不日……不日便將到蓟镇了!”
“什么?!”
黑云龙闻言,脸色也瞬间剧变。
川兵驍勇,南兵善战,都是大明数一数二的精锐,当年抗倭时便威名远扬。
而蓟镇就在宣府旁边,若是骑兵奔驰,两三日便可抵达宣府城下!
这是陛下让他们来压阵的。
局势对他们越来越不利了。
“罢了……罢了……”
王国樑瘫坐在椅子上,长长地嘆了一口气,眼神里的最后一丝侥倖也消失殆尽。
他任命了。
“螳臂当车,与送死何异?既然陛下是抚九边,而不是镇九边,那我们宣府……还是有活路的。”
虽然要將多年贪来的赃款吐出来,让他心疼得像割肉。
但肉痛归肉痛,性命起码是保住了不是?
毕竟,钱再多,没命了,那也白瞎。
更何况,他心里还算了一笔帐。
陛下要安抚九边,宣府若是反抗,必定是首当其衝被清算。
可若是顺服,便是“千金买马骨”,做给大同、延绥等其余边镇看的榜样,陛下为了彰显“宽仁”,必定不会亏待他这个“识时务”的总兵。
他这个马骨,当可值千金。
思及此。
王国樑猛地坐直身子,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语气也沉稳了下来:
“便自呈罪名罢!
如今的陛下勤政,不似神宗皇帝之时,朝政清明,军威鼎盛,我看我们还是別折腾了。
折腾到最后,怕是连骨头都剩不下。”
他彻底不愿意冒险了,在性命面前,那点贪念,终究还是要让步。
然而,黑云龙却仍旧不甘。
他上前一步,急切地劝慰道:
“总镇!再等等!
大同的总兵还没回信,咱们再拖几日,或许还有转机!
那些钱財是您多年的心血,怎能就这么轻易交出去?
陛下分给了那些军户,补足军餉,简直是糟蹋了钱財。”
他还想晓以利害,想让王国樑回心转意,
一旦王国樑认罪,他这个將门核心,也必定会被牵连,多年的根基就要毁於一旦。
可王国樑这次却打定了主意,他挥了挥手,打断了黑云龙的话。
“不必了。陛下的手段,你我都见识到了,再拖下去,只会引火烧身。
你若想抗命,便自己去,我不拦你,但宣府,不能跟著你一起陪葬。”
黑云龙看著王国樑坚定的眼神,知道再劝也无用。
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长长地嘆了一口气,眼神里满是不甘与落寞。
他缓缓转过身,一步一步走出书房。
黑云龙出了总兵府。
此刻天色已经灰沉了,暮色已浓得化不开。
他当即驱马回了自家府邸。
府门前两盏大红灯笼泛著昏黄的光,映得门前石狮子的獠牙愈发狰狞。
门內传来丝竹之声,却半点暖不了他心头的寒意。
他甩下马鞭,不等僕从上前,便大步流星往里走。
进了內院寢房,两名十三四岁的小妾早已候著,一个捧著酒壶,一个捏著酒杯,怯生生地不敢抬头。
这两个姑娘原是军户之女,去年被他强抢入府,如今脸上还带著未脱的稚气,却已被磨得没了半分鲜活。
黑云龙一把夺过酒壶,仰头灌了大半,辛辣的酒液灼烧著喉咙,却压不住心底翻涌的恐慌与戾气。
“过来!”
他猛地招手,声音粗哑。
两名小妾浑身一颤,连忙上前,被他一把揽在怀里。
酒气混著他身上的汗味扑面而来,姑娘们嚇得身子发僵,却不敢挣扎。
黑云龙抓著她们的手腕,將酒液泼在她们单薄的衣衫上,接著粗暴的將其衣物撕烂,接著整个人压了上去,用力掐著她们的腰。
寢房里的丝竹声不知何时停了,只剩他粗重的喘息和姑娘们压抑的啜泣,烛火在墙上投下扭曲的影子,像极了他此刻扭曲的心思。
半个时辰后,黑云龙瘫坐在软榻上,两名小妾蜷缩在角落,衣衫凌乱,脸上掛著泪痕。
发泄之后,黑云龙脑中的酒意渐渐褪去,理智重回高地。
但那挥散不去的恐惧,却也当即涌上心头。
他知晓自己罪孽深重。
吃空额多年,光独石口卫就虚报兵卒一千人,每年侵吞军餉两万两。
剋扣士兵粮餉,把发霉的粮食发给军卒,自己却囤积著上好的米粮。
强迫军户去私矿挖矿,累死在矿洞里的军户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矿洞塌了便直接封死,连尸骨都懒得收。
更別提去年冬天,为了討好监军太监刘坤,他强逼十余名军户女子为娼,有不从的,便被他扔去餵了府里的恶犬。
这些事,桩桩件件都够凌迟处死。
王国樑贪腐,尚可说是“积弊所致”。
可他黑云龙的手上,沾的是军户的血!
张鹤鸣说“既往不咎”,那是说给周通那些只贪钱的参將听的,轮不到他这种双手染血的人!
他猛地坐起身,面容扭曲至极。
认了罪,便是死路一条。
不认罪,王国樑已怂,他一个参將,手里只有五百亲兵,怎么跟朝廷抗衡?
大明皇帝朱由校登基才两年,就把糜烂数十年的辽东收拾得服服帖帖,生擒皇太极,灭了建奴,这样的帝王,哪里是他能抗衡的?
王国樑手握宣府总兵印,尚且不敢跟陛下叫板,他黑云龙算什么?
不过是个靠著將门关係爬上来的参將罢了。
“难道真要束手就擒?”
他喃喃自语,心里满是不甘。
他从一个马夫的儿子,爬到参將的位置,靠的不是军功,是踩著军户的尸骨、吞著士兵的血汗才换来的富贵,怎么甘心就这么丟了?
就在这时。
他的目光落在桌角一份书信上。
那是昨日大同镇参將给他的信,说大同总兵也不愿交赃款,想联合宣府一起给张鹤鸣施压。
他猛地一拍大腿,眼神骤然亮了起来,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王国樑不愿反,可若是他不得不反呢?”
一个阴毒的念头在他心底滋生。
他可以偽造书信,假装王国樑与大同总兵密谋“清君侧”,再把书信偷偷送到张鹤鸣手里。
再派心腹去独石口卫,煽动那些被他剋扣粮餉的士兵譁变,嫁祸给王国樑,说他“剋扣军餉,逼反士卒”。
到时候,王国樑百口莫辩,就算他不想反,朝廷也会认定他反了,他除了起兵,別无选择!
只要王国樑反了,他再立刻联络大同、山西、延绥、寧夏各镇的將门。
那些人哪个手上不沾著脏事?
只要宣府先乱起来,他们为了自保,定会跟著反!
到时候九边动盪,陛下为了不引发更大的乱子,只能安抚他们,赦免他们的罪行,甚至还得倚重他们来稳定边镇!
想到这里,黑云龙的嘴角勾起一抹狰狞的笑。
他起身走到角落,一把拽起一个小妾的头髮,眼神里满是疯狂:
“去,把我的心腹护卫叫来!就说我有要事商议!”
小妾嚇得浑身发抖,连滚带爬地往外跑。
黑云龙看著她的背影,又灌了一口酒。
此刻,他脸上已经没有恐惧,有的只是疯狂。
“束手就擒?”
“哼!”
他冷哼一声,声音里满是狠戾。
“老子的富贵,是靠血换来的,要拿回去,也得用血来换!
陛下想让我死,我偏要活!
还要带著那些人一起活!”
他倒是要看看,若是九边真的暴动了.
陛下,你奈我等何?
ps:
7200字大章!
求订阅!
(本章完)
宣府。
即宣府镇,是明初设立的九边镇之一,因镇总兵驻宣化府得名,也有简称“宣镇”者。
所辖边墙东起居庸关四海治,西达今山西东北隅阳高县的西洋河,长一千零二十三里。
明属京师,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宣府镇歷来是兵家必爭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特別是明朝建都北京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都,防御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
此地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將倍於他镇,是以气势完固號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
因地理位置重要,有明开始,便对宣府镇多加投入。
永乐十年“敕边將自长安岭迤西迄洗马林筑石垣,深壕堑”。
到正统年间,蒙古族瓦剌部兴起,明朝边地紧张,乃增赤城等堡烟墩二十二。
正统十四年八月,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宣府镇边关所遭破坏十分严重。
景泰帝即位后,明军收復了所失边关。
到了嘉靖,我宣府北大加修缮,增加了许多边垣、边墩、衝口。
嘉靖以后,隆庆和万历年间,皆对宣府镇长城进行过修復。
到了天启二年,宣府已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全镇合计,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衝口一百九十二处。
宣府镇兵力在永乐年间曾达 15.1万,但至天启年间因辽东战事抽调与长期损耗,实际兵力已大幅缩水。
但纸面上,还有八万人,马三万两千四百匹。
此刻。
宣府城。
镇国府。
大堂
抚边钦差张鹤鸣端坐堂中主位,他看向马世龙与锦衣卫百户问道:
“我看这名册之中,宣府还有八万多人,战马三万余匹,不知可有?”
“部堂大人。”
马世龙躬身拱手,说道:
“那八万官军的数,是帐面上的;三万战马,更是掺了水分的。”
张鹤鸣眉头微皱,问道:
“此话怎讲?你且细细说来。”
锦衣卫百户李忠上前一步,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那是他暗访十余个卫所得来的实录:
“部堂大人,属下查了西路的柴沟堡、中路的万全右卫、东路的四海治,就拿柴沟堡来说,帐上写著驻军五千,实际点验时,连老带弱不足两千。
有的士兵逃去了草原,有的被將领派去种私田,还有的乾脆冻饿而死,名册上却还掛著名字,只为多领那份餉银。”
“战马呢?”
张鹤鸣的声音沉了几分。
“战马更惨。”
马世龙苦笑著摇头,语气里满是无奈。
“三万二千匹?实则连一万都凑不齐,且大多是老弱病残。
上月属下去马厩查验,见有的马瘦得肋骨根根分明,连鞍韉都驮不动。
有的马蹄裂了口子,连走路都打晃。
去年冬天草料不够,冻死饿死的战马就有两千多匹,可將领们上报时,只说『偶染时疫,损失百余』,剩下的马价银,早被他们挪去盖私宅、买姬妾了。”
张鹤鸣靠在椅背上,深吸了一口气,却压不住心头的寒意。
这些边將,贪得无厌,已经是把宣府镇的骨血都蛀空了。
没等他缓过神,李忠又接著说道:
“还有餉银的事。
万历末年至今,宣府镇拖欠军餉最久时达五个月。
高级將领们拿著『马价银』『器械银』的空额,年年侵吞,可士兵们呢?
有的只能挖野菜、啃树皮度日,有的连冬衣都凑不齐,穿著单衣在边墙值守,冻得手都握不住刀。”
“至於虚报战功更是家常便饭。”
“去年秋天,蒙古一部不过是来边境抢了几头牛羊,將领们却上报『大破蒙古骑兵,斩获百余』,不仅得了朝廷的赏赐,还升了官。
可实际上,士兵们连敌人的面都没见著,那些『斩获』的首级,都是从死去的流民身上割下来的。”
张鹤鸣的脸色,便更难看了。
如此看来。
宣府镇的败坏,不是“长期损耗”那么简单。
是从上到下的贪腐,是把“守边”当成了谋私的工具。
“中下级军官呢?他们就没半点顾忌?五军都督府不管?”
张鹤鸣问道。
“顾忌?他们行事毫无顾忌,想的都是怎么多捞点好处。至於五军都督府的人,也都加入其中了。”
“『吃空额』只是基本操作,更狠的是『科敛月钱』。
每个月发餉前,將领们先扣下『孝敬钱』『笔墨钱』『驛站钱』,说是为了『公务』,实则都进了自己腰包。
士兵应得的餉银本就不多,这么一扣,到手的不足六成。”
“还有监军太监刘坤。
他去年来宣府后,死死攥著粮草发放权,將领们要领粮草,必须先给他送礼。
送少了,就说『粮草未到』。
不送,就说『军备不整,暂缓发放』。
有个参將,因为没送够银子,麾下士兵断粮三日,差点譁变,可刘公公却当著眾人的面说『將官无能,管不住兵,与咱家何干』?
现在將官们都怕他,没人敢违逆。”
“刘坤……”
张鹤鸣低声念著这个名字,眉头拧成了疙瘩。
司礼监太监监军,本是为了制衡將领,可如今,却成了蛀空边镇的另一颗毒瘤。
太监干政,將领贪腐,士兵困苦,这宣府镇,早已不是能守国门的“锁钥”,而是一个从根子里烂透的泥潭。
永乐年间,宣府镇曾有十五万精锐,战马成群,戍卒们枕戈待旦,让蒙古部落不敢南下。
可到了如今,帐面的八万官军、三万战马,不过是粉饰太平的空壳,內里早已被贪腐蛀得千疮百孔。
“烂摊子……真是个烂摊子啊。”
张鹤鸣长嘆一声,声音里满是疲惫。
陛下把他派到宣府,是盼著他能收拾好这个局面。
只是要收拾这个烂摊子,难度远超他的想像。
好在
他只是来抚边的。
张鹤鸣收拾心绪,继续问道:
“总兵官王国樑,分守参將七人,游击將军三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一人,领班备御二人,这些人,都干不乾净?”
“宣府都是污水,谁又能独善其身?”
张鹤鸣却不死心。
“便是污水,也该有相对乾净些的吧?
总不能个个都敢把军餉当私產、把战马当货物卖。”
马世龙却缓缓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无奈:
“部堂有所不知,宣府的將门势力,比蓟镇、辽东深得多。
这里的將领,不是沾亲带故,就是利益捆绑。
王家与李家联姻,李家又靠著刘家的关係谋得职位,牵一髮而动全身。
他们盘剥士卒,早已成了『规矩』。
新官上任,先学怎么吃空额。
將领升迁,靠的是虚报战功、孝敬上官。
您说的『相对乾净』,在宣府根本不存在。
若是按蓟镇、辽东的规矩,把贪腐的都斩了,这宣府镇的將领,怕是要空了大半。”
“嘶~”
张鹤鸣倒吸一口凉气。
他虽知宣大积弊深,却没料到已到了这般地步。
蓟镇去年整顿,虽也杀了不少人,可至少还有些將领愿悔改。
辽东更不必说,熊廷弼铁腕之下,將士们都拧成了一股绳。
可宣府呢?
竟是连个“相对乾净”的將领都找不出来。
他靠在椅背上,心中泛起一阵无力。
陛下让他来“抚边”,不是来“剿將”。
若是把宣府將领都杀了,军心动盪,蒙古部落趁机来犯,那他便是罪人。
可若是放任不管,贪腐依旧,军餉拖欠,士兵们迟早会譁变,到时候还是守不住宣府。
就在这时,马世龙像是想起了什么,忽然开口:
“不过,也不是全无转机。
建奴被灭、辽东大捷的消息传到宣府后,有些將领怕是怕了。
他们知道陛下能平定辽东,自然也有本事收拾宣府。
分守参將里,东路杯来永寧参將周通、上西路万全右卫参將吴谦、南路顺圣蔚广参將赵承业,这三人已经主动递了文书,自呈罪状,说愿意补齐贪腐的餉银,戴罪立功。”
“哦?”
张鹤鸣猛地坐直身子,眼底瞬间亮了起来。
这可是他来宣府一个多月,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
“他们自呈了哪些罪状?补齐餉银的话,能凑多少?”
“周通认了吃空额三百人,愿补银六千两。
吴谦贪了马价银三千两,说十日之內能凑齐。
赵承业科敛士兵月钱,也愿退赔两千两。”
马世龙说著,从怀中掏出三份文书,递到张鹤鸣面前。
“这是他们的自呈状,都按了手印。”
张鹤鸣接过文书,飞快地翻看著。
虽只是三个参將,虽补的银钱不算多,可这是一个信號。
宣府的將领,终於有人怕了,有人愿意悔改了!
他悬了一个多月的心,终於稍稍放下,脸上露出了来宣府后的第一个笑容:
“好!好!陛下说过,只要愿意改过自新,便可以给机会。
他们既愿自呈罪状、补齐赃款,那就既往不咎,让他们继续留任,戴罪立功。
正好,让他们去整顿各自卫所的军纪,也给其他將领做个样子。”
辽东平定,辽军即將南下。
加之宣府不再是铁板一块,他心中终於是有底气了。
先安定九边.
至於之后到底要怎么处理,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他將自己的事情做好便是了。
剩下的。
便相信后人的智慧了。
思及此,张鹤鸣当即说道:
“马副总兵,你即刻派人去总兵府,问王国樑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像周通他们一样,自呈罪状、戴罪立功,还是要等熊廷弼率大军过来,再跟他算总帐?
告诉他,辽东能擒皇太极,宣府也能拿他这个总兵!”
“是!”
马世龙当即派人前去问话。
另外一边。
宣镇总兵府。
书房里。
紫檀木大案上摊著一份文书,正是张鹤鸣派人问话的传讯。
王国樑身著总兵官袍,却没了往日的威严,只烦躁地踱步。
案上的茶盏早已凉透,茶叶沉在杯底,像他此刻沉到谷底的心情。
“又是问话……张鹤鸣这老东西,真是步步紧逼!”
王国樑猛地停下脚步,一拳砸在案上,茶盏被震得跳了跳,溅出几滴凉茶。
之前。
辽东战事未停,九边动盪。
朝廷倚重他镇守宣府,他敢剋扣军餉、吃空额,连张鹤鸣初来时给士兵发的赏银,他都敢截下四成。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凭本事挣的”,凭什么要吐出来?
可现在不一样了。
辽东大捷的消息像一盆冷水,让他彻底清醒甚至恐惧起来了。
皇太极都被生擒,建奴覆灭,熊廷弼的大军没了辽东的牵制,隨时能挥师南下。
他之前的依仗——“宣府不能乱,朝廷不敢动他”,如今成了笑话。
宣府的兵卒,大多是老弱残兵,连战马都凑不齐一万匹,怎么跟熊廷弼的辽东精锐比?
反,是找死。
不反,张鹤鸣又逼得紧,要他认罪、交赃款,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总镇,您別慌。”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一旁传来。
独石口参將黑云龙站起身,他身材魁梧,眼神里满是桀驁。
作为宣府將门的核心人物,他靠盘剥边军起家,私田、商铺遍布宣化府,张鹤鸣要整顿军纪、追討赃款,第一个动的就是他这样的人。
“宣府有八万编制,就算实际不足四万,再加上大同镇的兵马,还有延绥、寧夏等边镇,加起来数十万大军,难道凭张鹤鸣一个文官,就能撼动咱们?”
王国樑抬眼看向他,眼神里带著几分迟疑:
“数十万大军?
可那些边镇將领,各自为战,谁会真的跟咱们一起抗命?
张鹤鸣要动的是宣府,不是他们。
或许他撼动不了所有边镇,但咱们宣府首当其衝,难道要当这个出头鸟?”
他想起周通等三个参將主动认罪的事,心里更慌了。
连自己人都开始动摇,这局面,怕是撑不住了。
“出头鸟?”
黑云龙冷笑一声,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蛊惑。
“总镇,您想错了!
张鹤鸣要的不是三个参將,是整个宣府的兵权!
他现在让周通他们认罪,是在分化咱们。
等他控制了宣府局势,摸清了咱们的罪状,您以为他会放过您?
蓟镇的副总兵张士显怎么死的?
辽东的那些將领怎么被推上断头台的?
都是先被安抚,再被清算!”
此话一出,王国樑顿时开始动摇了。
“那……那你说怎么办?”
“反自然是不能反的,但也不能束手就擒!”
黑云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咱们可以拖著,再暗地里联络大同的总兵,让他也给张鹤鸣施压。
只要咱们稳住宣府的兵马,不让士兵譁变,张鹤鸣就不敢对咱们怎么样。
他是抚边钦差,不是剿匪总督,宣府乱了,他第一个脱不了干係!”
“再说,熊廷弼的大军就算南下,也需要时间。
咱们拖上一两个月,等大同、延绥那边有了动静,朝廷自然会让张鹤鸣收敛。
到时候,他不仅不敢逼咱们交赃款,还得反过来倚重咱们!”
王国樑看著黑云龙眼中的狠劲,心中的犹豫渐渐散去。
可他刚要点头,话要出嘴,却又停住了。
他不怕张鹤鸣,那不过是一介腐儒,可他怕张鹤鸣背后的人,怕那个登基不过两年,就把糜烂数十年的辽东局势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大明皇帝朱由校!
那是个连皇太极都能生擒的主,他可没信心跟这样的圣君打擂台。
“但是,拖得住吗?”
王国樑终於把心中的担忧说出口。
“陛下可不是神宗爷那样的主,他要是真动了怒,怕是宣府要血流成河,咱们……”
他话还没说完,书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隨著亲兵慌张的呼喊:
“总镇!总镇!辽东方面来密信了!”
“辽东?”
王国樑猛地抬头,眼神瞬间锐利起来。
他几步衝到门口,一把抓住亲兵的胳膊,声音都变了调:
“信呢?快给我!”
亲兵连忙从怀中掏出一封用火漆封口的密信,双手递了过去。
王国樑一把抢过,颤抖著展开信纸。
只扫了一眼,他脸上的血色便瞬间褪得一乾二净,嘴唇发白,连站都有些站不稳,踉蹌著后退两步。
“总镇,怎么了?”
黑云龙连忙上前,见他这副模样,心中也咯噔一下。
王国樑抬起手,指著信纸,有些无奈的说道:
“陈策、戚金……已帅川兵、南兵南下出关,不日……不日便將到蓟镇了!”
“什么?!”
黑云龙闻言,脸色也瞬间剧变。
川兵驍勇,南兵善战,都是大明数一数二的精锐,当年抗倭时便威名远扬。
而蓟镇就在宣府旁边,若是骑兵奔驰,两三日便可抵达宣府城下!
这是陛下让他们来压阵的。
局势对他们越来越不利了。
“罢了……罢了……”
王国樑瘫坐在椅子上,长长地嘆了一口气,眼神里的最后一丝侥倖也消失殆尽。
他任命了。
“螳臂当车,与送死何异?既然陛下是抚九边,而不是镇九边,那我们宣府……还是有活路的。”
虽然要將多年贪来的赃款吐出来,让他心疼得像割肉。
但肉痛归肉痛,性命起码是保住了不是?
毕竟,钱再多,没命了,那也白瞎。
更何况,他心里还算了一笔帐。
陛下要安抚九边,宣府若是反抗,必定是首当其衝被清算。
可若是顺服,便是“千金买马骨”,做给大同、延绥等其余边镇看的榜样,陛下为了彰显“宽仁”,必定不会亏待他这个“识时务”的总兵。
他这个马骨,当可值千金。
思及此。
王国樑猛地坐直身子,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语气也沉稳了下来:
“便自呈罪名罢!
如今的陛下勤政,不似神宗皇帝之时,朝政清明,军威鼎盛,我看我们还是別折腾了。
折腾到最后,怕是连骨头都剩不下。”
他彻底不愿意冒险了,在性命面前,那点贪念,终究还是要让步。
然而,黑云龙却仍旧不甘。
他上前一步,急切地劝慰道:
“总镇!再等等!
大同的总兵还没回信,咱们再拖几日,或许还有转机!
那些钱財是您多年的心血,怎能就这么轻易交出去?
陛下分给了那些军户,补足军餉,简直是糟蹋了钱財。”
他还想晓以利害,想让王国樑回心转意,
一旦王国樑认罪,他这个將门核心,也必定会被牵连,多年的根基就要毁於一旦。
可王国樑这次却打定了主意,他挥了挥手,打断了黑云龙的话。
“不必了。陛下的手段,你我都见识到了,再拖下去,只会引火烧身。
你若想抗命,便自己去,我不拦你,但宣府,不能跟著你一起陪葬。”
黑云龙看著王国樑坚定的眼神,知道再劝也无用。
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长长地嘆了一口气,眼神里满是不甘与落寞。
他缓缓转过身,一步一步走出书房。
黑云龙出了总兵府。
此刻天色已经灰沉了,暮色已浓得化不开。
他当即驱马回了自家府邸。
府门前两盏大红灯笼泛著昏黄的光,映得门前石狮子的獠牙愈发狰狞。
门內传来丝竹之声,却半点暖不了他心头的寒意。
他甩下马鞭,不等僕从上前,便大步流星往里走。
进了內院寢房,两名十三四岁的小妾早已候著,一个捧著酒壶,一个捏著酒杯,怯生生地不敢抬头。
这两个姑娘原是军户之女,去年被他强抢入府,如今脸上还带著未脱的稚气,却已被磨得没了半分鲜活。
黑云龙一把夺过酒壶,仰头灌了大半,辛辣的酒液灼烧著喉咙,却压不住心底翻涌的恐慌与戾气。
“过来!”
他猛地招手,声音粗哑。
两名小妾浑身一颤,连忙上前,被他一把揽在怀里。
酒气混著他身上的汗味扑面而来,姑娘们嚇得身子发僵,却不敢挣扎。
黑云龙抓著她们的手腕,將酒液泼在她们单薄的衣衫上,接著粗暴的將其衣物撕烂,接著整个人压了上去,用力掐著她们的腰。
寢房里的丝竹声不知何时停了,只剩他粗重的喘息和姑娘们压抑的啜泣,烛火在墙上投下扭曲的影子,像极了他此刻扭曲的心思。
半个时辰后,黑云龙瘫坐在软榻上,两名小妾蜷缩在角落,衣衫凌乱,脸上掛著泪痕。
发泄之后,黑云龙脑中的酒意渐渐褪去,理智重回高地。
但那挥散不去的恐惧,却也当即涌上心头。
他知晓自己罪孽深重。
吃空额多年,光独石口卫就虚报兵卒一千人,每年侵吞军餉两万两。
剋扣士兵粮餉,把发霉的粮食发给军卒,自己却囤积著上好的米粮。
强迫军户去私矿挖矿,累死在矿洞里的军户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矿洞塌了便直接封死,连尸骨都懒得收。
更別提去年冬天,为了討好监军太监刘坤,他强逼十余名军户女子为娼,有不从的,便被他扔去餵了府里的恶犬。
这些事,桩桩件件都够凌迟处死。
王国樑贪腐,尚可说是“积弊所致”。
可他黑云龙的手上,沾的是军户的血!
张鹤鸣说“既往不咎”,那是说给周通那些只贪钱的参將听的,轮不到他这种双手染血的人!
他猛地坐起身,面容扭曲至极。
认了罪,便是死路一条。
不认罪,王国樑已怂,他一个参將,手里只有五百亲兵,怎么跟朝廷抗衡?
大明皇帝朱由校登基才两年,就把糜烂数十年的辽东收拾得服服帖帖,生擒皇太极,灭了建奴,这样的帝王,哪里是他能抗衡的?
王国樑手握宣府总兵印,尚且不敢跟陛下叫板,他黑云龙算什么?
不过是个靠著將门关係爬上来的参將罢了。
“难道真要束手就擒?”
他喃喃自语,心里满是不甘。
他从一个马夫的儿子,爬到参將的位置,靠的不是军功,是踩著军户的尸骨、吞著士兵的血汗才换来的富贵,怎么甘心就这么丟了?
就在这时。
他的目光落在桌角一份书信上。
那是昨日大同镇参將给他的信,说大同总兵也不愿交赃款,想联合宣府一起给张鹤鸣施压。
他猛地一拍大腿,眼神骤然亮了起来,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王国樑不愿反,可若是他不得不反呢?”
一个阴毒的念头在他心底滋生。
他可以偽造书信,假装王国樑与大同总兵密谋“清君侧”,再把书信偷偷送到张鹤鸣手里。
再派心腹去独石口卫,煽动那些被他剋扣粮餉的士兵譁变,嫁祸给王国樑,说他“剋扣军餉,逼反士卒”。
到时候,王国樑百口莫辩,就算他不想反,朝廷也会认定他反了,他除了起兵,別无选择!
只要王国樑反了,他再立刻联络大同、山西、延绥、寧夏各镇的將门。
那些人哪个手上不沾著脏事?
只要宣府先乱起来,他们为了自保,定会跟著反!
到时候九边动盪,陛下为了不引发更大的乱子,只能安抚他们,赦免他们的罪行,甚至还得倚重他们来稳定边镇!
想到这里,黑云龙的嘴角勾起一抹狰狞的笑。
他起身走到角落,一把拽起一个小妾的头髮,眼神里满是疯狂:
“去,把我的心腹护卫叫来!就说我有要事商议!”
小妾嚇得浑身发抖,连滚带爬地往外跑。
黑云龙看著她的背影,又灌了一口酒。
此刻,他脸上已经没有恐惧,有的只是疯狂。
“束手就擒?”
“哼!”
他冷哼一声,声音里满是狠戾。
“老子的富贵,是靠血换来的,要拿回去,也得用血来换!
陛下想让我死,我偏要活!
还要带著那些人一起活!”
他倒是要看看,若是九边真的暴动了.
陛下,你奈我等何?
ps:
7200字大章!
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