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擅长大兵团的参谋长来了!
第249章 擅长大兵团的参谋长来了!
确认好轻武器分配方案后,各根据地都拿到了不错的份额。
对于轻武器,陈铭不甚在意,如今独立支队的轻武器压根就不缺。
一次次战役中,陈铭缴获了大量的步枪,加上独立支队的维修部队已经培养起来了。
接近千人的维修部队,可以将战场上破损的步枪维修好,进一步提升了缴获率。
陈铭的手中,拥有大量的维修过的步枪。
这些步枪正常情况下性能还好的补充其他根据地,性能较差的直接补充到地方武装和民兵部队当中。
就四分区内的地方武装,可以说除了没有重武器以外,装备比以前独立团的武器数量还多,质量还不差。
就算是二手的三八式步枪,也比以前膛线都磨平的老套筒要好。
所以这批苏械,陈铭只留下了莫辛-纳甘步枪一千支;ppsh-41冲锋枪约900支。
分出去了莫辛-纳甘步枪九千支;ppsh-41冲锋枪约300支。
dp轻机枪 128挺,马克沁重机枪32挺。
至于野战火炮和反坦克武器,陈铭一门火炮都没分出去。
只将独立支队原先的两个直属炮兵营的装备分了出去。
大概32门迫击炮,12门步兵炮。
迫击炮用作步兵支援火力,步兵炮用于把小据点和炮楼,增强其他根据地的发育能力。
倒不是陈铭不想将大口径火炮分出去,而是他自己的需求就非常大。
即将面对鬼子关东军和包头的鬼子战车师团,手中的火力不够怎么能行?
而且大口径火炮部署应遵循“火力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集群使用优于分散使用。
国军在忻口战役中因火炮分散配置,被日军远程火炮逐一点名摧毁。
这是历史血淋淋的教训!
集群使用还能集中技术力量保障,降低故障率。
要是分散了使用,哪有那么多技术人员分到各部队啊?
到时候火炮一故障,修都没人修。
综上原因,最终这批苏械火炮全都留在了独立支队。
而陈铭也借着这次机会,直接在晚饭时向首长提出了炮兵支队的想法。
反正首长们都来了,在这里讨论和去总部讨论都差不多。
“领导,我是这样想的,我准备成立一个炮兵支队,下辖三个炮兵大队。”
“第1炮兵大队:下辖3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4门炮,共36门 76mm师炮。
“第2炮兵大队:下辖2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4门炮,共24门 76mm师炮。
“这样76mm炮共使用60门,略有富余。”
“第3炮兵大队(重炮大队):下辖3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4门炮,共32门 122mm榴弹炮加4门150mm榴弹炮。”
“这样一个炮兵支队拥有 96门火炮,结构清晰,火力层次分明,是战场的决定性力量。”
陈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打算成立一个炮兵支队,名字就叫晋绥热察炮兵第一支队。
这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等陈铭做好善后工作后,后方的正式文件就会下来。
陈铭说完后,众人无不艳羡的吸了口凉气。
他们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他们能拥有如此规模的炮兵部队。
“你小子现在壮得很呐,一下子编练三个炮兵大队,比鬼子的甲种师团还牛,我都想来当这个炮兵支队支队长了。”
旅长羡慕的说道。
如此强大的火力,完全可以压制鬼子的甲种师团的火炮。
要是成了这支炮兵支队的支队长,在战场上遇到了鬼子的甲种联队,也能好好掰掰手腕了。
“哈哈,旅长要是想来,我扫榻欢迎啊。”
陈铭笑着说道。
旅长以前一直是自己的领导,要是真当上了炮兵支队支队长,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也能过一把领导的瘾?
指挥旅长,想想都让陈铭激动。
“你小子,现在就想指挥起老子来了?啊?”旅长眯着眼睛说道。
“什么指挥不指挥的,咱俩谁跟谁啊,有什么事商量着来嘛。”
陈铭脸上堆着笑回应道。
而其余几人看着陈铭和旅长的打趣,也笑了起来。
几位首长心中在思考陈铭刚刚所说的编制的战略作用。
过了一会儿之后,陈铭如今的直属首长开口说道:
“关于这个炮兵支队,我个人是同意的,不过具体情况还得经过后面讨论和批准。”
陈铭闻言并不意外,毕竟是一个炮兵支队的编制,哪能打包票啊。
不过以陈铭目前的情况来说,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会出什么意外。
“对了领导,我们装备上这批火炮后,原本换下来的山炮营,还有这次察绥战役缴获富裕的三千多匹马,准备上缴到总部。”
“咱们的纪律是一切缴获要归公嘛,把富裕的武器上缴,分到其他需要的部队当中去。”
“独立支队原有的这个山炮营,因为重量较轻,更适合山地作战,我想上缴后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还有这次缴获的三千多匹马,如今骑兵支队的编制已经够用了,再增加就显得有些冗余。”
“我这里养起来也比较费劲,想请总部分担分担。”
陈铭笑着说道。
对于山炮营,多为从鬼子手里缴获的山炮,重量较轻,更适合山地作战。
而日后独立支队的主要作战地区将会在绥热察三省乃至于东北地区。
这些山炮的作用就不大了。
而且陈铭手上还有32门120迫击炮,射程达到了5700米,对比鬼子的山炮都差不了太远。
可以完美的替代山炮营的作用。
远程的有榴弹炮,野炮,中程的有火箭炮,120迫击炮。
步兵近距离支援武器有82毫米迫击炮,九二式步兵炮,掷弹筒等。
如此完善的体系之下,这个山炮营在独立支队内的作用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还不如直接交给总部处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至于缴获的三千多匹马同样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以前咱们是缺马匹,李云龙对于一个骑兵营都能宝贝的不行,甚至旅长都要来打秋风。
而现在,陈铭却因为马匹太多而烦恼。
以骑兵支队的编制,如今三个骑兵大队已经够用了。
加上特种支队的一个骑兵大队,独立支队几个大队配备的骑兵部队。
陈铭手上的骑兵编制,已经富余很多了。
甚至陈铭都在考虑削减一些骑兵部队的编制。
而这次许得胜在绥远,察哈尔等地追着伪蒙骑兵打,缴获了三千多匹马。
又再次让陈铭犯愁,养起来都不好养,还不如直接上缴给总部分配。
到时候是组建辎重运输部队,还是骑兵支队都由总部决定。
为首的首长听完陈铭的话,立马笑了起来。
“行,既然你有需求,那总部就帮你处理了。”
他很高兴,心想旅长的“恭喜发财”还是好用啊。
三千多匹马,一个拥有16门山炮的山炮营。
这已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
别看陈铭现在手上动辄一两百门火炮,就觉得16门山炮不重要。
16门山炮,对于我军来说,是除了独立支队以外三分之一的山炮总量了。
战神就曾经说过,“宁可牺牲步兵一个连,也不能丢掉一门炮”。
可见对于我军来说,一门山炮对于我军的稀缺性和重要性。
而独立支队在拿到这批苏械火炮之前,远程火炮也就这16门山炮加上4门150毫米榴弹炮。
至于三千匹战马,够李云龙打十个万家镇,也够旅长恭喜发财十次了。
确定好山炮营和马匹的处理方式后,陈铭在饭桌上提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领导,咱们四分区马上就要整编了,范围一下子扩大到几个省,实在是太缺人才了。”
“您看看总部能不能给点支援,帮助我们更快的形成战斗力。”
陈铭开口说道。
接下来的时间,陈铭准备将独立支队的一批干部送回后方学习深造。
一方面是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增强底蕴。
另一方面则是为他们铺路。
比如丁伟,当初因为李云龙的事情,丁伟被截住了,没有顺利回到后方学习。
这次正好趁着冬季鬼子无法发动大战,回后方学习几个月,到时候回来再提拔。
可是,将手下的一批干部送去学习之后,就需要补充一些干部顶上工作。
有副职的可以用副职顶上,但一些只有主职的位置,总不能就不上吧。
比如独立支队的参谋长只有王大飞,没有副参谋长。
原先的副参谋长周卫国如今代特种支队担任参谋长,同时也是实际的负责人,肯定是不能动的。
所以陈铭但是参谋长这个位置,就需要有一名干部来担任,其他位置就更不用多说了。
听到陈铭的话,首长给其他人指着陈铭笑着说道:
“瞧瞧,在这里等着我呢,哈哈。”
“现在咱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不字都不好说出口了。”
众人听完,全都笑了起来。
独立支队的情况他们是知道的,确实是需要一批干部的支援。
陈铭原先的直属领导笑着说道:
“你的这个请求首长来的路上就在考虑了,瞧瞧这份名单。”
他将一份名单递给了陈铭。
陈铭接过名单看了起来。
好家伙,一大堆熟人啊。
“首长,咱们去苏联学习的干部已经回来了吗?”
陈铭开口问道。
“嗯,回来了一部分,第一批已经回来了,第二批大概后天到。”
因为陈铭在察绥的动作,慈父也松了口,一部分去学习的干部回来了。
陈铭听完,点了点头,开始看着名单“点将”了。
“这个好,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具备系统性大兵团作战理论素养。”
“来了可以当参谋长,帮我分担一些压力。”
陈铭看上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准备把他要过来当参谋长。
“这个也不错,可以担任炮兵支队的支队长。”
“还有这个,可以去何建新那里担任政委。”
“嗯?怎么赵刚也在,旅长舍得把赵刚送出来了,李云龙能乐意?”
陈铭心里想到,目光看向了旅长。
要是把赵刚要过来了,李云龙估计得翻天了吧?
不过陈铭忽然又想到,李云龙就算要翻天,比天王老子还牛,见到了旅长也得变成乖宝宝。
说起赵刚,陈铭挺喜欢的,要过来先去炮兵支队当政委,后面再提拔成政治部主任。
赵刚的履历和能力都是足够的,北大学子,抗大进修过,组织过学生运动。
提拔去炮兵支队当政委,绝对是重用。
想起赵刚的结局,陈铭心里挺唏嘘的,从李云龙那里调过来,以后在自己手下自己也能保护起来。
陈铭在名单上勾选了一个又一个的名字,最后才将名单还给了自己的老领导。
陈铭的老领导一看,顿时笑骂道:
“你小子准备全部包圆是吧,总部手上就这些人才,你差不多全要走了。”
听到老领导的话,陈铭嘿嘿一笑。
“我知道总部肯定会不留余力的支持我们的工作,既然首长拿名单给我选,我肯定不能辜负首长的期望啊。”
“哼,你小子真是个滑头。”
最终,这份名单上陈铭圈定起来的名字,没什么意外基本被总部调给了陈铭。
反正就一句话,要干部给干部,要骨干给骨干,一定要把晋绥热察的架子撑起来。
如今陈铭肩上的任务是充当北方屏障,牵制华北鬼子主力的注意力,同时向东北地区渗透。
不多给点支持怎么行?
而旅长看到陈铭圈定了赵刚的名字,同样没有反对的意见。
既然把名字登上了名单,他就做好了准备。
拿了陈铭这么多的东西,总得还点什么吧?
不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自己这位陈铭的老领导是一只只进不出的貔貅呢。
旅长怎么可能承认自己是貔貅,他自认为自己可大方了。
不信就看看如今的独立支队,三大主力中有两大主力是从他手上出去的。
丁伟,孔捷,哪个不是一等一的人才?
给了这么多的支援,自己作为陈铭的老领导,怎么说也够可以了。
至于调走赵刚后,李云龙怎么办?
李云龙那个愣种敢在自己面前发牢骚?反了天了!
旅长心里想到。
(本章完)
确认好轻武器分配方案后,各根据地都拿到了不错的份额。
对于轻武器,陈铭不甚在意,如今独立支队的轻武器压根就不缺。
一次次战役中,陈铭缴获了大量的步枪,加上独立支队的维修部队已经培养起来了。
接近千人的维修部队,可以将战场上破损的步枪维修好,进一步提升了缴获率。
陈铭的手中,拥有大量的维修过的步枪。
这些步枪正常情况下性能还好的补充其他根据地,性能较差的直接补充到地方武装和民兵部队当中。
就四分区内的地方武装,可以说除了没有重武器以外,装备比以前独立团的武器数量还多,质量还不差。
就算是二手的三八式步枪,也比以前膛线都磨平的老套筒要好。
所以这批苏械,陈铭只留下了莫辛-纳甘步枪一千支;ppsh-41冲锋枪约900支。
分出去了莫辛-纳甘步枪九千支;ppsh-41冲锋枪约300支。
dp轻机枪 128挺,马克沁重机枪32挺。
至于野战火炮和反坦克武器,陈铭一门火炮都没分出去。
只将独立支队原先的两个直属炮兵营的装备分了出去。
大概32门迫击炮,12门步兵炮。
迫击炮用作步兵支援火力,步兵炮用于把小据点和炮楼,增强其他根据地的发育能力。
倒不是陈铭不想将大口径火炮分出去,而是他自己的需求就非常大。
即将面对鬼子关东军和包头的鬼子战车师团,手中的火力不够怎么能行?
而且大口径火炮部署应遵循“火力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集群使用优于分散使用。
国军在忻口战役中因火炮分散配置,被日军远程火炮逐一点名摧毁。
这是历史血淋淋的教训!
集群使用还能集中技术力量保障,降低故障率。
要是分散了使用,哪有那么多技术人员分到各部队啊?
到时候火炮一故障,修都没人修。
综上原因,最终这批苏械火炮全都留在了独立支队。
而陈铭也借着这次机会,直接在晚饭时向首长提出了炮兵支队的想法。
反正首长们都来了,在这里讨论和去总部讨论都差不多。
“领导,我是这样想的,我准备成立一个炮兵支队,下辖三个炮兵大队。”
“第1炮兵大队:下辖3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4门炮,共36门 76mm师炮。
“第2炮兵大队:下辖2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4门炮,共24门 76mm师炮。
“这样76mm炮共使用60门,略有富余。”
“第3炮兵大队(重炮大队):下辖3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4门炮,共32门 122mm榴弹炮加4门150mm榴弹炮。”
“这样一个炮兵支队拥有 96门火炮,结构清晰,火力层次分明,是战场的决定性力量。”
陈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打算成立一个炮兵支队,名字就叫晋绥热察炮兵第一支队。
这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等陈铭做好善后工作后,后方的正式文件就会下来。
陈铭说完后,众人无不艳羡的吸了口凉气。
他们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他们能拥有如此规模的炮兵部队。
“你小子现在壮得很呐,一下子编练三个炮兵大队,比鬼子的甲种师团还牛,我都想来当这个炮兵支队支队长了。”
旅长羡慕的说道。
如此强大的火力,完全可以压制鬼子的甲种师团的火炮。
要是成了这支炮兵支队的支队长,在战场上遇到了鬼子的甲种联队,也能好好掰掰手腕了。
“哈哈,旅长要是想来,我扫榻欢迎啊。”
陈铭笑着说道。
旅长以前一直是自己的领导,要是真当上了炮兵支队支队长,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也能过一把领导的瘾?
指挥旅长,想想都让陈铭激动。
“你小子,现在就想指挥起老子来了?啊?”旅长眯着眼睛说道。
“什么指挥不指挥的,咱俩谁跟谁啊,有什么事商量着来嘛。”
陈铭脸上堆着笑回应道。
而其余几人看着陈铭和旅长的打趣,也笑了起来。
几位首长心中在思考陈铭刚刚所说的编制的战略作用。
过了一会儿之后,陈铭如今的直属首长开口说道:
“关于这个炮兵支队,我个人是同意的,不过具体情况还得经过后面讨论和批准。”
陈铭闻言并不意外,毕竟是一个炮兵支队的编制,哪能打包票啊。
不过以陈铭目前的情况来说,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会出什么意外。
“对了领导,我们装备上这批火炮后,原本换下来的山炮营,还有这次察绥战役缴获富裕的三千多匹马,准备上缴到总部。”
“咱们的纪律是一切缴获要归公嘛,把富裕的武器上缴,分到其他需要的部队当中去。”
“独立支队原有的这个山炮营,因为重量较轻,更适合山地作战,我想上缴后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还有这次缴获的三千多匹马,如今骑兵支队的编制已经够用了,再增加就显得有些冗余。”
“我这里养起来也比较费劲,想请总部分担分担。”
陈铭笑着说道。
对于山炮营,多为从鬼子手里缴获的山炮,重量较轻,更适合山地作战。
而日后独立支队的主要作战地区将会在绥热察三省乃至于东北地区。
这些山炮的作用就不大了。
而且陈铭手上还有32门120迫击炮,射程达到了5700米,对比鬼子的山炮都差不了太远。
可以完美的替代山炮营的作用。
远程的有榴弹炮,野炮,中程的有火箭炮,120迫击炮。
步兵近距离支援武器有82毫米迫击炮,九二式步兵炮,掷弹筒等。
如此完善的体系之下,这个山炮营在独立支队内的作用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还不如直接交给总部处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至于缴获的三千多匹马同样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以前咱们是缺马匹,李云龙对于一个骑兵营都能宝贝的不行,甚至旅长都要来打秋风。
而现在,陈铭却因为马匹太多而烦恼。
以骑兵支队的编制,如今三个骑兵大队已经够用了。
加上特种支队的一个骑兵大队,独立支队几个大队配备的骑兵部队。
陈铭手上的骑兵编制,已经富余很多了。
甚至陈铭都在考虑削减一些骑兵部队的编制。
而这次许得胜在绥远,察哈尔等地追着伪蒙骑兵打,缴获了三千多匹马。
又再次让陈铭犯愁,养起来都不好养,还不如直接上缴给总部分配。
到时候是组建辎重运输部队,还是骑兵支队都由总部决定。
为首的首长听完陈铭的话,立马笑了起来。
“行,既然你有需求,那总部就帮你处理了。”
他很高兴,心想旅长的“恭喜发财”还是好用啊。
三千多匹马,一个拥有16门山炮的山炮营。
这已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
别看陈铭现在手上动辄一两百门火炮,就觉得16门山炮不重要。
16门山炮,对于我军来说,是除了独立支队以外三分之一的山炮总量了。
战神就曾经说过,“宁可牺牲步兵一个连,也不能丢掉一门炮”。
可见对于我军来说,一门山炮对于我军的稀缺性和重要性。
而独立支队在拿到这批苏械火炮之前,远程火炮也就这16门山炮加上4门150毫米榴弹炮。
至于三千匹战马,够李云龙打十个万家镇,也够旅长恭喜发财十次了。
确定好山炮营和马匹的处理方式后,陈铭在饭桌上提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领导,咱们四分区马上就要整编了,范围一下子扩大到几个省,实在是太缺人才了。”
“您看看总部能不能给点支援,帮助我们更快的形成战斗力。”
陈铭开口说道。
接下来的时间,陈铭准备将独立支队的一批干部送回后方学习深造。
一方面是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增强底蕴。
另一方面则是为他们铺路。
比如丁伟,当初因为李云龙的事情,丁伟被截住了,没有顺利回到后方学习。
这次正好趁着冬季鬼子无法发动大战,回后方学习几个月,到时候回来再提拔。
可是,将手下的一批干部送去学习之后,就需要补充一些干部顶上工作。
有副职的可以用副职顶上,但一些只有主职的位置,总不能就不上吧。
比如独立支队的参谋长只有王大飞,没有副参谋长。
原先的副参谋长周卫国如今代特种支队担任参谋长,同时也是实际的负责人,肯定是不能动的。
所以陈铭但是参谋长这个位置,就需要有一名干部来担任,其他位置就更不用多说了。
听到陈铭的话,首长给其他人指着陈铭笑着说道:
“瞧瞧,在这里等着我呢,哈哈。”
“现在咱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不字都不好说出口了。”
众人听完,全都笑了起来。
独立支队的情况他们是知道的,确实是需要一批干部的支援。
陈铭原先的直属领导笑着说道:
“你的这个请求首长来的路上就在考虑了,瞧瞧这份名单。”
他将一份名单递给了陈铭。
陈铭接过名单看了起来。
好家伙,一大堆熟人啊。
“首长,咱们去苏联学习的干部已经回来了吗?”
陈铭开口问道。
“嗯,回来了一部分,第一批已经回来了,第二批大概后天到。”
因为陈铭在察绥的动作,慈父也松了口,一部分去学习的干部回来了。
陈铭听完,点了点头,开始看着名单“点将”了。
“这个好,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具备系统性大兵团作战理论素养。”
“来了可以当参谋长,帮我分担一些压力。”
陈铭看上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准备把他要过来当参谋长。
“这个也不错,可以担任炮兵支队的支队长。”
“还有这个,可以去何建新那里担任政委。”
“嗯?怎么赵刚也在,旅长舍得把赵刚送出来了,李云龙能乐意?”
陈铭心里想到,目光看向了旅长。
要是把赵刚要过来了,李云龙估计得翻天了吧?
不过陈铭忽然又想到,李云龙就算要翻天,比天王老子还牛,见到了旅长也得变成乖宝宝。
说起赵刚,陈铭挺喜欢的,要过来先去炮兵支队当政委,后面再提拔成政治部主任。
赵刚的履历和能力都是足够的,北大学子,抗大进修过,组织过学生运动。
提拔去炮兵支队当政委,绝对是重用。
想起赵刚的结局,陈铭心里挺唏嘘的,从李云龙那里调过来,以后在自己手下自己也能保护起来。
陈铭在名单上勾选了一个又一个的名字,最后才将名单还给了自己的老领导。
陈铭的老领导一看,顿时笑骂道:
“你小子准备全部包圆是吧,总部手上就这些人才,你差不多全要走了。”
听到老领导的话,陈铭嘿嘿一笑。
“我知道总部肯定会不留余力的支持我们的工作,既然首长拿名单给我选,我肯定不能辜负首长的期望啊。”
“哼,你小子真是个滑头。”
最终,这份名单上陈铭圈定起来的名字,没什么意外基本被总部调给了陈铭。
反正就一句话,要干部给干部,要骨干给骨干,一定要把晋绥热察的架子撑起来。
如今陈铭肩上的任务是充当北方屏障,牵制华北鬼子主力的注意力,同时向东北地区渗透。
不多给点支持怎么行?
而旅长看到陈铭圈定了赵刚的名字,同样没有反对的意见。
既然把名字登上了名单,他就做好了准备。
拿了陈铭这么多的东西,总得还点什么吧?
不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自己这位陈铭的老领导是一只只进不出的貔貅呢。
旅长怎么可能承认自己是貔貅,他自认为自己可大方了。
不信就看看如今的独立支队,三大主力中有两大主力是从他手上出去的。
丁伟,孔捷,哪个不是一等一的人才?
给了这么多的支援,自己作为陈铭的老领导,怎么说也够可以了。
至于调走赵刚后,李云龙怎么办?
李云龙那个愣种敢在自己面前发牢骚?反了天了!
旅长心里想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