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我也曾翘家
“臣弹劾苏子瞻庶无人臣之礼,蔑视人君!”
一位御史越眾而出,昂然站立,一点也不顾及太师富弼那有如山岳的压力。
吕工著铁青著脸,咬了咬牙,不得已也站了出来,“臣附议!”
弹劾大臣就是御史的责任,苏軾这么不顾规矩,如果御史台不表明態度,那岂不是成了富弼的走狗。
御史台一出,其他人好像找到了託庇的大树。
“臣附议!”
“臣附议!”
赵项一看事情不妙,自己的肱股之臣要遭中,要是两边真掐起来,他一时之间,缺少应对经验。
“朕闹肚子,此事先交由辅政大臣处理!”
没等群臣挽留,赵项溜下御座,一转身消失在屏风之后。
诸位大臣都傻了,怎么你们老赵家都一个德性,连屎尿遁也能隔代遗传啊。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大伙再看富弼严厉的眼神,小心肝剧烈颤动,生怕下一次呼吸,就被太师点到名字。
大朝会结束,辅政五大臣率政事堂成员进入端明殿面见君王。
路上,曹价曹太师以身体不適的原因,脱离队伍,七拐八拐,从前殿绕到了后宫,进到了慈寧宫。
太皇太后曹氏抱著一只雪白的蓝眼猫正在树荫下听书,见弟弟来了,挥手打发宫人散开。
“姐姐神机妙算,苏子瞻急了!”
曹氏冷笑了一阵,眼晴越过宫墙,望向南边的宫闕。
“上表请修园子吧,深宫寂寞,没事儿我可以回去省省亲,皇帝总不会过问的。”
开封城南北二十里,东西也是二十里。
苏迈对这座城市的理解,主要集中於几个点线面,他在地图上计算过,自己到过的地方还不及开封的百分之一。
坐在地上歇了一会,感觉头晕脚软的症状差些了,继续起身前行。
根据自己和开封铁塔的距离,他判断自己不是在东北角就是东南角。只要太阳升起,辨別了南方,他就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此之前,他得先找点吃的,舅舅说饿肚子容易低血,他现在觉得自已越来越像那个症状。
好不容易走出了满是大院高墙的街区,来到了一处遍布低矮民房的地方。
这边道路也不再平整,空气也没那么乾净,显著有些人味儿了。
遇见一个早起出门的大,小胖子赶紧喊了一声,凑到跟前。
“大娘子,能討口水喝么?”
妇人哪儿见过这么喜庆的胖孩儿,一瞧就是富贵人家的,赶紧让到屋里,取了陶瓮来给两个孩子水喝。
“小哥,一清早,你这是要去庙里,还是刚回来?”
想起昨夜的拉网式清查,妇人多了个心眼,要是被惊走的贵人家子弟,说不定能结下一段缘分。
“算是刚回来吧,大娘子,咱们这是何处,我走迷糊了!”
“哪儿来的孩子?”家里男人醒了,听见外间响动和人声,穿著一条牛鼻裤就走了出来。
此人长得高大凶恶,一脸横肉,浑身晒的黑。
苏迈一想,要是说出自己身份,万一对方起了互念,恐怕不好收场。
母亲讲了很多无忧洞拐子和拍子的故事,这时候终於起了作用。
“回施主,我师兄弟二人贪睡,本来是要跟师父一起到李长安府上去做法事的,不成想起来晚了,失了时辰。因为道路不熟,天光未明,走了许久始终找不到正路。许是二位方便,可否指点一下道路,让我二人追赶师父去。”
一个剃著平头的胖墩,身上穿的也是和尚的灰袍,后面小和尚连光头都剃了。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觉得说辞合理。
“你快些去弄些饭食,我送俩小师父出去。”
汉子进屋套了件褂子,弄一条毛巾蘸了凉水,围在脖子上。
“走吧,反正我要去码头,带著你俩也顺路。”
李长安一早上被热醒,起床放了水,喊广孝又进屋换了一回冰。
问过今天的行程,简直痛不欲生。
上午要跟基建团队討论排水设计,还要参与施工器械的研发招標会议,中午能有半个时辰的歇息时间,下午要去兵部或者枢密院,匯报韩琦归来所携带老兵的安置方案。
这还没完,准媳妇那边学校出了管理问题,要自己亲自去做指导。
穿越过来课题还没做完,就提前体验了九九六的牛马生活。
关键是,这个时代既没有商务车,也没有室內空调,人只要一离开封闭严密的“冰室”,立马就会陷入热浪之海。
“嗨!才八月,离著降温还有一百天,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广孝听见少爷抱怨,忍不住自己也附和了几声。
“你说什么?”
“我说少爷不是讲过,热升冷降,咱们就不该住这金楼,比惠民钱行的后院还热。”
广孝最近有了嫉妒心,大哥当了校监,二哥当了行长,就自已还在给少爷当长隨,连个秘书侍从都没混上。
整座金楼,他成了最不起眼的小嘍囉,阶级感觉还不如徐亮呢。
他提惠民钱行,就是想唤醒少爷的良知,赶快想起来给自己安排个重要任务。
“行了,又不是没给你配冰。去楼下叫饭来,今天我想吃驴肉包子!”
看来今天少爷还是没听出话外之音,下次自己可以再直接点。广孝下楼,去井边打水洗脸,然后从小门出去,到码头上找卖驴肉火烧的铺子。
別的地方还真不好说,至少太阳刚出来,城里的早点铺子也就刚生火。
码头不一样,大多数铺子都是全天经营,隨时有吃的喝的。
逛了三处摊点儿,买了火烧、卷煎,还有一大壶豆沫。嚼著火烧,哼著小曲儿,往回蹭悠。
转回金楼正街的时候,忽然眼前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汴京城里,他就没见过第二个这么胖的孩子。
“苏迈?”
一大两小同时回头,大的他不认识,像是个码头的扛包工人。
小的一胖一瘦,胖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苏迈,瘦的是个小和尚,站在苏迈旁边像个柴火棍成了精。
“广孝哥哥!”
小胖墩嘎嘎直乐,奔著吃的就跑了过来。
一刻钟之后,广孝请三人吃了早点,给黑汉子打赏了十个通宝,带著俩孩子上了楼。
广孝一开门,就听见少爷抱怨:“你是给驴接生去了,还是上地里割麦子去了?”
“小猴子,你改志向当和尚了?”
苏迈感受著屋里的凉气,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就奔著冰婆子去了。
李长安奇怪的看著这对儿组合,心说你们爷俩还真跟和尚有缘。
问了好半天,终於授清了思路。
“你的意思是,你看戏法的时候遇见了妖怪,把你摄进一座荒宅,然后你睡了一夜,早上趁机逃脱了?”
苏迈点点头,抱看冰婆子不撒手。
“舅舅,你说我娘能信么?”
李长安撇开脸,嘴角一歪,非常鄙视的回答:“你舅我十年前就玩剩下的东西。”
小胖子赶紧问,“成功了么?”
李长安脸上浮现痛苦之色,摇了摇头,“得了好大一顿竹笋炒肉,吃了足足三天,撑得我半个月下不了地。”
小胖子嘿嘿一笑,却忽然想通了什么,脸上一阵恐惧。
“舅舅救我!”
小孩翘家一夜,李长安赶紧派人通知苏軾和王弗,別再急坏了。
吃过早饭,竞標新城排水设计方案的几家商號都到了。
两万贯的设计標,三十万贯的施工標,把南北两地的城建高手都给吸引了过来。
开封这地方非常不適合建城,北面是高悬五六丈的黄河,地面又一马平川,缺少起伏。
加上此时气候有些亚热带属性,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非常集中。
一旦下暴雨,雨水根本没地方排。
別说此时,就是到了明末,开封一样是一座怕下雨的城市。
李长安只玩过天际线和模擬城市,理论储备基本为零,也就比此时空的土著多了些见识。
来竞標的十几组人,有的是专门做园子的,有的是曾经给工部扛过活的,有的是水利家族的传人。
有两伙比较奇特,一个是大食人组成的团队,他们拿的是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设计图。
另一伙是赐乐业人,搞得方案有点像匈牙利的河畔城市方案。
评標有技术处和聘请的將作监师傅,李长安只负责提要求和听取施工成本估算。
挖沟好挖,可是排水怎么排,大家都陷入了技术困境。
开封地下水位高,小孩拿著铁锹一天都能挖出来井水,这一下雨地面就成了汪洋,几条运河便沟满壕平。
除非把城市像威尼斯一样建在木桩上,要不就一定会面临这个难题。
一屋子人愁眉不展,拿不出排水方案,大家的標就都是废標。
忽然,一个年轻人举手,“小可这里倒是有一个办法,只是耗费增多,达不到李东家经济的標准。”
眾人把目光转向他,这人姓刘,徽州人,是沈括推荐来的。
“诸位听过圩堤么?”
在座都是搞工程的精英,圩堤这种事儿怎么可能没听过,换成另一个词就是围湖造田。
“开封虽然没有湖,我们仍然可以做出台地和谷地,台地修房造屋,谷地铺路走水。
旱时打井取水,涝时水还於地下。只要使房屋地基高出三尺,便不再有雨水浸倒屋墙之事。”
大伙摇了摇头,別说工程量,就是你这办法也只解决了一半啊。
啥意思,一下大雨大家出门靠船啊,道路就成了河流?
李长安也是发愁,世纪工程居然卡在了开头第一项。
现代开封比宋开封整体拔高了十五米还多,那都是黄河母亲的功劳,总不能现在自己去扒黄河大堤。
金兵都没敢干的事儿,自己还是別想了。
可怎么搞呢,才能让开封之水,有处可排。
“臣弹劾苏子瞻庶无人臣之礼,蔑视人君!”
一位御史越眾而出,昂然站立,一点也不顾及太师富弼那有如山岳的压力。
吕工著铁青著脸,咬了咬牙,不得已也站了出来,“臣附议!”
弹劾大臣就是御史的责任,苏軾这么不顾规矩,如果御史台不表明態度,那岂不是成了富弼的走狗。
御史台一出,其他人好像找到了託庇的大树。
“臣附议!”
“臣附议!”
赵项一看事情不妙,自己的肱股之臣要遭中,要是两边真掐起来,他一时之间,缺少应对经验。
“朕闹肚子,此事先交由辅政大臣处理!”
没等群臣挽留,赵项溜下御座,一转身消失在屏风之后。
诸位大臣都傻了,怎么你们老赵家都一个德性,连屎尿遁也能隔代遗传啊。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大伙再看富弼严厉的眼神,小心肝剧烈颤动,生怕下一次呼吸,就被太师点到名字。
大朝会结束,辅政五大臣率政事堂成员进入端明殿面见君王。
路上,曹价曹太师以身体不適的原因,脱离队伍,七拐八拐,从前殿绕到了后宫,进到了慈寧宫。
太皇太后曹氏抱著一只雪白的蓝眼猫正在树荫下听书,见弟弟来了,挥手打发宫人散开。
“姐姐神机妙算,苏子瞻急了!”
曹氏冷笑了一阵,眼晴越过宫墙,望向南边的宫闕。
“上表请修园子吧,深宫寂寞,没事儿我可以回去省省亲,皇帝总不会过问的。”
开封城南北二十里,东西也是二十里。
苏迈对这座城市的理解,主要集中於几个点线面,他在地图上计算过,自己到过的地方还不及开封的百分之一。
坐在地上歇了一会,感觉头晕脚软的症状差些了,继续起身前行。
根据自己和开封铁塔的距离,他判断自己不是在东北角就是东南角。只要太阳升起,辨別了南方,他就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此之前,他得先找点吃的,舅舅说饿肚子容易低血,他现在觉得自已越来越像那个症状。
好不容易走出了满是大院高墙的街区,来到了一处遍布低矮民房的地方。
这边道路也不再平整,空气也没那么乾净,显著有些人味儿了。
遇见一个早起出门的大,小胖子赶紧喊了一声,凑到跟前。
“大娘子,能討口水喝么?”
妇人哪儿见过这么喜庆的胖孩儿,一瞧就是富贵人家的,赶紧让到屋里,取了陶瓮来给两个孩子水喝。
“小哥,一清早,你这是要去庙里,还是刚回来?”
想起昨夜的拉网式清查,妇人多了个心眼,要是被惊走的贵人家子弟,说不定能结下一段缘分。
“算是刚回来吧,大娘子,咱们这是何处,我走迷糊了!”
“哪儿来的孩子?”家里男人醒了,听见外间响动和人声,穿著一条牛鼻裤就走了出来。
此人长得高大凶恶,一脸横肉,浑身晒的黑。
苏迈一想,要是说出自己身份,万一对方起了互念,恐怕不好收场。
母亲讲了很多无忧洞拐子和拍子的故事,这时候终於起了作用。
“回施主,我师兄弟二人贪睡,本来是要跟师父一起到李长安府上去做法事的,不成想起来晚了,失了时辰。因为道路不熟,天光未明,走了许久始终找不到正路。许是二位方便,可否指点一下道路,让我二人追赶师父去。”
一个剃著平头的胖墩,身上穿的也是和尚的灰袍,后面小和尚连光头都剃了。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觉得说辞合理。
“你快些去弄些饭食,我送俩小师父出去。”
汉子进屋套了件褂子,弄一条毛巾蘸了凉水,围在脖子上。
“走吧,反正我要去码头,带著你俩也顺路。”
李长安一早上被热醒,起床放了水,喊广孝又进屋换了一回冰。
问过今天的行程,简直痛不欲生。
上午要跟基建团队討论排水设计,还要参与施工器械的研发招標会议,中午能有半个时辰的歇息时间,下午要去兵部或者枢密院,匯报韩琦归来所携带老兵的安置方案。
这还没完,准媳妇那边学校出了管理问题,要自己亲自去做指导。
穿越过来课题还没做完,就提前体验了九九六的牛马生活。
关键是,这个时代既没有商务车,也没有室內空调,人只要一离开封闭严密的“冰室”,立马就会陷入热浪之海。
“嗨!才八月,离著降温还有一百天,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广孝听见少爷抱怨,忍不住自己也附和了几声。
“你说什么?”
“我说少爷不是讲过,热升冷降,咱们就不该住这金楼,比惠民钱行的后院还热。”
广孝最近有了嫉妒心,大哥当了校监,二哥当了行长,就自已还在给少爷当长隨,连个秘书侍从都没混上。
整座金楼,他成了最不起眼的小嘍囉,阶级感觉还不如徐亮呢。
他提惠民钱行,就是想唤醒少爷的良知,赶快想起来给自己安排个重要任务。
“行了,又不是没给你配冰。去楼下叫饭来,今天我想吃驴肉包子!”
看来今天少爷还是没听出话外之音,下次自己可以再直接点。广孝下楼,去井边打水洗脸,然后从小门出去,到码头上找卖驴肉火烧的铺子。
別的地方还真不好说,至少太阳刚出来,城里的早点铺子也就刚生火。
码头不一样,大多数铺子都是全天经营,隨时有吃的喝的。
逛了三处摊点儿,买了火烧、卷煎,还有一大壶豆沫。嚼著火烧,哼著小曲儿,往回蹭悠。
转回金楼正街的时候,忽然眼前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汴京城里,他就没见过第二个这么胖的孩子。
“苏迈?”
一大两小同时回头,大的他不认识,像是个码头的扛包工人。
小的一胖一瘦,胖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苏迈,瘦的是个小和尚,站在苏迈旁边像个柴火棍成了精。
“广孝哥哥!”
小胖墩嘎嘎直乐,奔著吃的就跑了过来。
一刻钟之后,广孝请三人吃了早点,给黑汉子打赏了十个通宝,带著俩孩子上了楼。
广孝一开门,就听见少爷抱怨:“你是给驴接生去了,还是上地里割麦子去了?”
“小猴子,你改志向当和尚了?”
苏迈感受著屋里的凉气,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就奔著冰婆子去了。
李长安奇怪的看著这对儿组合,心说你们爷俩还真跟和尚有缘。
问了好半天,终於授清了思路。
“你的意思是,你看戏法的时候遇见了妖怪,把你摄进一座荒宅,然后你睡了一夜,早上趁机逃脱了?”
苏迈点点头,抱看冰婆子不撒手。
“舅舅,你说我娘能信么?”
李长安撇开脸,嘴角一歪,非常鄙视的回答:“你舅我十年前就玩剩下的东西。”
小胖子赶紧问,“成功了么?”
李长安脸上浮现痛苦之色,摇了摇头,“得了好大一顿竹笋炒肉,吃了足足三天,撑得我半个月下不了地。”
小胖子嘿嘿一笑,却忽然想通了什么,脸上一阵恐惧。
“舅舅救我!”
小孩翘家一夜,李长安赶紧派人通知苏軾和王弗,別再急坏了。
吃过早饭,竞標新城排水设计方案的几家商號都到了。
两万贯的设计標,三十万贯的施工標,把南北两地的城建高手都给吸引了过来。
开封这地方非常不適合建城,北面是高悬五六丈的黄河,地面又一马平川,缺少起伏。
加上此时气候有些亚热带属性,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非常集中。
一旦下暴雨,雨水根本没地方排。
別说此时,就是到了明末,开封一样是一座怕下雨的城市。
李长安只玩过天际线和模擬城市,理论储备基本为零,也就比此时空的土著多了些见识。
来竞標的十几组人,有的是专门做园子的,有的是曾经给工部扛过活的,有的是水利家族的传人。
有两伙比较奇特,一个是大食人组成的团队,他们拿的是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设计图。
另一伙是赐乐业人,搞得方案有点像匈牙利的河畔城市方案。
评標有技术处和聘请的將作监师傅,李长安只负责提要求和听取施工成本估算。
挖沟好挖,可是排水怎么排,大家都陷入了技术困境。
开封地下水位高,小孩拿著铁锹一天都能挖出来井水,这一下雨地面就成了汪洋,几条运河便沟满壕平。
除非把城市像威尼斯一样建在木桩上,要不就一定会面临这个难题。
一屋子人愁眉不展,拿不出排水方案,大家的標就都是废標。
忽然,一个年轻人举手,“小可这里倒是有一个办法,只是耗费增多,达不到李东家经济的標准。”
眾人把目光转向他,这人姓刘,徽州人,是沈括推荐来的。
“诸位听过圩堤么?”
在座都是搞工程的精英,圩堤这种事儿怎么可能没听过,换成另一个词就是围湖造田。
“开封虽然没有湖,我们仍然可以做出台地和谷地,台地修房造屋,谷地铺路走水。
旱时打井取水,涝时水还於地下。只要使房屋地基高出三尺,便不再有雨水浸倒屋墙之事。”
大伙摇了摇头,別说工程量,就是你这办法也只解决了一半啊。
啥意思,一下大雨大家出门靠船啊,道路就成了河流?
李长安也是发愁,世纪工程居然卡在了开头第一项。
现代开封比宋开封整体拔高了十五米还多,那都是黄河母亲的功劳,总不能现在自己去扒黄河大堤。
金兵都没敢干的事儿,自己还是別想了。
可怎么搞呢,才能让开封之水,有处可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