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战爭落幕,皇太极命陨
第272章 战爭落幕,皇太极命陨
磨蹭了小半个时辰以后,建奴的刺蝟阵被轰碎,皇太极最后享受到了当年浑河血战之中白杆兵的待遇,最后的这几百建奴身子都被火炮给轰碎了,炮口刻意放低了几寸,就为了別把人头也给打烂了。
除了这几门小炮,各种鸟、弓箭也是不要钱地朝著建奴招呼而去,皇太极前半生无比辉煌,死的时候却窝窝囊囊,连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他被射成了刺蝟,猪血流干而亡。
在眾將的围观之下,赵率教提著皇太极的辫子將他的头给割了下来,而后高举,以便让更多的人可以得见这一幕。眾人愣了愣,而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这颗头可太宝贝了,换钱太亏了,我看倒不如记在曹变蛟这小子身上吧,他成了国公,也能念咱的好,以后彼此照应,在朝堂上也算是有个说得上话的人。”满桂半开玩笑地说道。
是他的就是他的,不是就不是,冒领军功什么的,曹变蛟说不要,连连摆手。
曹文詔倒是没有那么纯粹,他很赞成这个做法,但本人比较含蓄,所以没有说话。
赵率教意动了,但这样有失公允,他有些为难,所以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他看向周遇吉,周遇吉抱著手臂,臭著个脸说道:“我没意见。”
吴襄眼神飘忽,以前他们都是祖大寿的手下,他跟祖大寿还有姻亲关係。
而曹文詔就有些若即若离了,他驻扎右屯,是锦州城外部最重要的防御节点,但他毕竟不在城內,与祖大寿的关係若即若离,跟吴襄的关係更谈不上好。
所以吴襄並不想托举曹家成为军方老大,而且凭什么啊,他几十岁的人了连个副总兵都混不上,他曹变蛟年纪轻轻的想当冠军侯吗?!
周遇吉跟黄得功、孙应元都出自京营,自然是共进退的,而吴襄的做法也影响了锦州一系,现在曹文詔做了锦州总兵,大家是有些不服气的,跟曹文詔混哪有跟祖大寿混滋润。
其实三大总兵都同意,也轮不到这些小虾米来说三道四,最后的捷报请功奏疏什么的肯定也是赵率教来定稿的,只是这样做会有些隱患。
最终赵率教歉意地看了曹变蛟一眼,认真道:“此战因果以及战况,本將定会如实上凛,绝不欺瞒,如何奖惩,全由陛下定夺!”
曹变蛟心中稍稍失落,他不是缺心眼,纵然此事没成,他也承了大家的情,他於是转著圈圈给诸將拱手行礼,也包括了反对他的周遇吉人。
这个做法倒是让周遇吉有些不太好意思了,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其实满桂的提议是最好的,只是他心里有些过不去自己那一关。
欢呼过后,便是疲惫感袭来,身心俱疲,但是他们还不能停下来休息,这里深入敌境,建奴隨时有可能反攻过来,必须要抓紧时间打扫战场,然后迅速撤离,不留俘虏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怕路上皇太极又被劫了去,忙活一场前功尽弃。
此战,明军战死277人,重伤未死57人,轻伤五百余人;斩杀正黄旗护军2300余人,获完整首级1900颗,斩杀大小头目100余人,斩杀奴首黄台吉!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自此,明军大胜!面对同等数量的建奴精锐,几乎將其全歼,而己方损伤轻微。
明军缴获建奴制式腰刀5500余把,含头目专用镶铁柄腰刀80余把;马矛、步矛1900余支;弓箭2200余副,箭矢13万支;小型佛郎机炮2门;各式盔甲6000余副,头目专用镶铜边铁甲60余副;战马1800匹;建奴军事文书80余份;
头目印信15枚,含牛录章京印、甲喇章京印,铜製,满汉双语。旗帜標识:正黄旗护军旗帜30余面,含护军统领旗1面,黄旗黑狼头图案;头目个人標识旗50余面,形制有豹尾旗、狼牙旗等。
更多的物资在大火之中焚毁,许多粮食被炙烤成了爆米,焦黄焦黄的,铺满一地。
明军將士们看著有些心疼,从地上抓起来,往自己嘴里塞了一把,又往自己兜里揣了几把。
这场奔袭战,明军的战马损失比较严重,当场累死的有四百匹,因为伤病,后续预计要被淘汰的不少於八百匹。
一场大战下来,战马损耗近半,好在缴获的战马弥补了这一点,但如今这种將敌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的战役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时候损耗了是得不到及时补充的。
大明太需要自己的养马地了,当初朱元璋能够北伐,就是因为蒙元將马场开遍了全国,淮西养马场为他北伐提供了充足的战马。
大明以步制骑的技术很厉害,但这只能用於防守,想要进攻,还是要用魔法打败魔法,用骑兵打骑兵。
將缴获的战马补充进来以后,明军战马的数量来到了人均三匹半。
赵率教拄著皇太极的佩刀,望著西平堡的残垣断壁愜愜出神。
满桂迈著六亲不认的步伐走过来,一把楼著老头,胳肢窝的汗臭味差点把老头给熏晕。老头抗拒地挣扎起来,而满桂搂看更紧了。
“別伤心了,我们迟早会打回来的,皇太极都死了,距离收復辽东还远吗?!”满桂轻轻拍了拍老头的右肩膀,而后瀟洒转身,喊道:“走啦,回家!”
赵率教有苦说不出,他真想一刀把这傻逼给砍死!可惜他打不过满桂“当初努尔哈赤死了,你也是这样说的。”赵率教看著满桂的背影,满脸幽怨地嘀嘀咕咕。
凌晨时分,夜色反倒是黯淡了不少,辽河以东,上万建奴骑兵正朝著西平堡方向在拼命赶路,他们举看火把,形成延绵数里的火龙:
三岔河中下游,明军水师战船正在逆流而上,双方你追我赶,上演生死时速,二者的距离正在不断地逼近。
皇太极的求援命令送出去了,平时最和善的代善表现冷漠,而跟皇太极要死要活的莽古尔泰,却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兵救援,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磨蹭了小半个时辰以后,建奴的刺蝟阵被轰碎,皇太极最后享受到了当年浑河血战之中白杆兵的待遇,最后的这几百建奴身子都被火炮给轰碎了,炮口刻意放低了几寸,就为了別把人头也给打烂了。
除了这几门小炮,各种鸟、弓箭也是不要钱地朝著建奴招呼而去,皇太极前半生无比辉煌,死的时候却窝窝囊囊,连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他被射成了刺蝟,猪血流干而亡。
在眾將的围观之下,赵率教提著皇太极的辫子將他的头给割了下来,而后高举,以便让更多的人可以得见这一幕。眾人愣了愣,而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这颗头可太宝贝了,换钱太亏了,我看倒不如记在曹变蛟这小子身上吧,他成了国公,也能念咱的好,以后彼此照应,在朝堂上也算是有个说得上话的人。”满桂半开玩笑地说道。
是他的就是他的,不是就不是,冒领军功什么的,曹变蛟说不要,连连摆手。
曹文詔倒是没有那么纯粹,他很赞成这个做法,但本人比较含蓄,所以没有说话。
赵率教意动了,但这样有失公允,他有些为难,所以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他看向周遇吉,周遇吉抱著手臂,臭著个脸说道:“我没意见。”
吴襄眼神飘忽,以前他们都是祖大寿的手下,他跟祖大寿还有姻亲关係。
而曹文詔就有些若即若离了,他驻扎右屯,是锦州城外部最重要的防御节点,但他毕竟不在城內,与祖大寿的关係若即若离,跟吴襄的关係更谈不上好。
所以吴襄並不想托举曹家成为军方老大,而且凭什么啊,他几十岁的人了连个副总兵都混不上,他曹变蛟年纪轻轻的想当冠军侯吗?!
周遇吉跟黄得功、孙应元都出自京营,自然是共进退的,而吴襄的做法也影响了锦州一系,现在曹文詔做了锦州总兵,大家是有些不服气的,跟曹文詔混哪有跟祖大寿混滋润。
其实三大总兵都同意,也轮不到这些小虾米来说三道四,最后的捷报请功奏疏什么的肯定也是赵率教来定稿的,只是这样做会有些隱患。
最终赵率教歉意地看了曹变蛟一眼,认真道:“此战因果以及战况,本將定会如实上凛,绝不欺瞒,如何奖惩,全由陛下定夺!”
曹变蛟心中稍稍失落,他不是缺心眼,纵然此事没成,他也承了大家的情,他於是转著圈圈给诸將拱手行礼,也包括了反对他的周遇吉人。
这个做法倒是让周遇吉有些不太好意思了,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其实满桂的提议是最好的,只是他心里有些过不去自己那一关。
欢呼过后,便是疲惫感袭来,身心俱疲,但是他们还不能停下来休息,这里深入敌境,建奴隨时有可能反攻过来,必须要抓紧时间打扫战场,然后迅速撤离,不留俘虏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怕路上皇太极又被劫了去,忙活一场前功尽弃。
此战,明军战死277人,重伤未死57人,轻伤五百余人;斩杀正黄旗护军2300余人,获完整首级1900颗,斩杀大小头目100余人,斩杀奴首黄台吉!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自此,明军大胜!面对同等数量的建奴精锐,几乎將其全歼,而己方损伤轻微。
明军缴获建奴制式腰刀5500余把,含头目专用镶铁柄腰刀80余把;马矛、步矛1900余支;弓箭2200余副,箭矢13万支;小型佛郎机炮2门;各式盔甲6000余副,头目专用镶铜边铁甲60余副;战马1800匹;建奴军事文书80余份;
头目印信15枚,含牛录章京印、甲喇章京印,铜製,满汉双语。旗帜標识:正黄旗护军旗帜30余面,含护军统领旗1面,黄旗黑狼头图案;头目个人標识旗50余面,形制有豹尾旗、狼牙旗等。
更多的物资在大火之中焚毁,许多粮食被炙烤成了爆米,焦黄焦黄的,铺满一地。
明军將士们看著有些心疼,从地上抓起来,往自己嘴里塞了一把,又往自己兜里揣了几把。
这场奔袭战,明军的战马损失比较严重,当场累死的有四百匹,因为伤病,后续预计要被淘汰的不少於八百匹。
一场大战下来,战马损耗近半,好在缴获的战马弥补了这一点,但如今这种將敌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的战役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时候损耗了是得不到及时补充的。
大明太需要自己的养马地了,当初朱元璋能够北伐,就是因为蒙元將马场开遍了全国,淮西养马场为他北伐提供了充足的战马。
大明以步制骑的技术很厉害,但这只能用於防守,想要进攻,还是要用魔法打败魔法,用骑兵打骑兵。
將缴获的战马补充进来以后,明军战马的数量来到了人均三匹半。
赵率教拄著皇太极的佩刀,望著西平堡的残垣断壁愜愜出神。
满桂迈著六亲不认的步伐走过来,一把楼著老头,胳肢窝的汗臭味差点把老头给熏晕。老头抗拒地挣扎起来,而满桂搂看更紧了。
“別伤心了,我们迟早会打回来的,皇太极都死了,距离收復辽东还远吗?!”满桂轻轻拍了拍老头的右肩膀,而后瀟洒转身,喊道:“走啦,回家!”
赵率教有苦说不出,他真想一刀把这傻逼给砍死!可惜他打不过满桂“当初努尔哈赤死了,你也是这样说的。”赵率教看著满桂的背影,满脸幽怨地嘀嘀咕咕。
凌晨时分,夜色反倒是黯淡了不少,辽河以东,上万建奴骑兵正朝著西平堡方向在拼命赶路,他们举看火把,形成延绵数里的火龙:
三岔河中下游,明军水师战船正在逆流而上,双方你追我赶,上演生死时速,二者的距离正在不断地逼近。
皇太极的求援命令送出去了,平时最和善的代善表现冷漠,而跟皇太极要死要活的莽古尔泰,却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兵救援,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