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剧本初成
第187章 剧本初成
那天过后,一切如常。
国家任务在身,容不得李子成多想別的。
朱琳亦是如此。
该来討教演技还是来,但很注意分寸。
唯独独自沉默的时间变长,眸光深处满是哀怨。
整个剧组重新集结,密密麻麻地坐满了小礼堂。
这里已经成为了剧组的会议室。
也只有这里才能满足这么多人开会。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所有搜集的素材都完成了整理,剧本创作也进入了实质阶段。
今天这个会议,就是要给剧本定调,明確接下来的创作方向。
只要创作方向明確下来,剧本的创作就会进入快车道。
毕竟在李子成的主持下,前期工作非常细致,而且条理清晰。故事主线、支线,人物塑造、弧光,场景选择、设计等,都已经打好了基础。
剧本真正的创作阶段,就是將这些东西融合起来。
同时连带进行的,就是选角了。
看著一张张虽然亢奋但是憔悴的脸,李子成无疑是很欣慰的。
这就很好。
都在他的手底下得到了充足的锤炼。
既然没有被拖垮,那么就必然进化。
会议的第一阶段,他先找上了尹黎铭。
“请管理部门將財务预算发给大家,让大家明白下一阶段的支出明细。各部门接下来工作的时候,都要围绕著財务预算来。我事先说好,如果哪个部门超支了,我会追究责任。”
底下的人听到这话,都不禁大为头疼。
他们从来没有这么创作过电影。
哪有还没有开始创作和拍摄呢,就被带上了紧箍咒啊?
就连怎么写剧本都在预算的管制范畴內,岂不是说多浪费一张纸都不行?
对不起,在李子成这里,就是不行。
说穿了,就是不给这帮人天马行空胡来的机会。
这个要不做限制,保证他们能给你弄出哭笑不得的样来,而且还是没用的样。
李子成事先將条条框框限制死,这样他们就只能按照预设好的要素来进行创作。
之所以能这么做,其实是剧本早已在他的心中。
但他不能直接拿出来。
因为那样做的话,速度是快了,但除了彰显他的了不起之外,並不能达成他的目的。
他的目的是什么?
是给中国电影树立新的风气,引导中国电影走向正规化、专业化的道路。
也是让这些人认识到商业电影价值的机会。
所以就得將创作的阶段交给这些人,让他们在参与中体会,实践中认知,然后完成蜕变。
说穿了,李子成玩的,就是先画好了靶,然后再往上扎鏢的把戏。
可怜的这些人並不清楚,他们其实都是李子成的玩具。
认认真真、兴致勃勃、夜以继日地进行著电影的创作,为每一分获得的新知识而高兴。
正因为如此,所以李子成才能在预算方面限定的那么死。
要知道即使是后世的电影製作,预算也是做不得准的。再专业的剧组,超支都是常態为了追加资金,电影人和投资人都要进行极限拉扯。
说完了预算的事,剧组开始討论剧本的创作方向。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採取最经典的三幕式结构。建制,对抗,和解决。”
李子成在黑板上写下要求。
三幕式结构虽然是烂大街的玩意儿,但能烂大街正说明其好用。
再说了,都是三幕式结构,能不能把电影拍的好看,也是各有千秋的。
大家都不说话,纷纷打开本子,听他授课。
是的。
在大家的心目中,这种时候与其说是集体会议,倒不如说是李子成的授课时间。
反正大家每次都能在这个阶段学到许多新东西。
“建制阶段,分为四个步骤:人物引入,激励事件,拒绝召唤和导师介入。”
说到这里,他开始提问。
“有谁说一下,这四个阶段的代表性事件都是什么?”
陈凯戈最喜欢显摆,这个时候他是当仁不让的。
“人物引入,指的是赵蒙生的出场。要著重表现他紈子弟的一面,突出其和部队的格格不入,以此来达成激励事件发生。”
大导演到底是大导演。
虽然还很青涩,但天赋真的没话说。
陈凯戈一直被人垢病,也不是他没天赋,而是太过於自负,始终沉涵於自己的世界。
但他的认知是没有问题的。
四个步骤依次討论完毕,让剧组的建制阶段清晰明了。
这样一来,等到剧本创作的时候,只需要顺著这个条理来,效率会非常高。
不过李子成没有那么放心,最后问了一句。
“大家知道建制阶段的核心矛盾是什么吗?”
四个步骤,是內容,往里面填充就行。
但只有明白了核心矛盾,才能让每一个步骤围绕中心主题来搞,不至於剧情出现偏差。
李骏作为剧本创作组的负责人,没有把这个责任交给別人。
“应该是赵蒙生的个人私利和钢七连的集体荣誉之间的衝突。”
这个核心矛盾,可以说抓的很准確了。
这样一来,李子成也就放心了。
“更加准確地说,是个人与集体的对立统一。这个集体,剧情中为钢七连,但可以延伸为更大的范围。比如整个军队,整个国家,都可以用钢七连来代替。”
电影中的连队,原本是没有名號的。
李子成给设定了一个:钢七连。
为啥叫钢七连呢?
因为他又安排了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口號:不拋弃,不放弃。
没错,他把《士兵突击》的內容挪用了过来。
借用这句口號,能更好的突出赵蒙生的个人和钢七连的集体之间的衝突。
而整个建制阶段,就是用来完成赵蒙生和钢七连的磨合的。
因为这一段没有战爭戏,所以在矛盾设计方面就一定要猛烈而直观,通过剧情来引人入胜。
至於他把“钢七连”和“不拋弃、不放弃”的內容给用了,未来的《土兵突击》怎么办?
那他管不著。
作者又没想著写到2005年。
新电影,李子成的心里始终有桿秤。
要有《拯救大兵瑞恩》的质感,有《土兵突击》的精神。
还要有原作的內核。
现在进展顺利,初见曙光。
那天过后,一切如常。
国家任务在身,容不得李子成多想別的。
朱琳亦是如此。
该来討教演技还是来,但很注意分寸。
唯独独自沉默的时间变长,眸光深处满是哀怨。
整个剧组重新集结,密密麻麻地坐满了小礼堂。
这里已经成为了剧组的会议室。
也只有这里才能满足这么多人开会。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所有搜集的素材都完成了整理,剧本创作也进入了实质阶段。
今天这个会议,就是要给剧本定调,明確接下来的创作方向。
只要创作方向明確下来,剧本的创作就会进入快车道。
毕竟在李子成的主持下,前期工作非常细致,而且条理清晰。故事主线、支线,人物塑造、弧光,场景选择、设计等,都已经打好了基础。
剧本真正的创作阶段,就是將这些东西融合起来。
同时连带进行的,就是选角了。
看著一张张虽然亢奋但是憔悴的脸,李子成无疑是很欣慰的。
这就很好。
都在他的手底下得到了充足的锤炼。
既然没有被拖垮,那么就必然进化。
会议的第一阶段,他先找上了尹黎铭。
“请管理部门將財务预算发给大家,让大家明白下一阶段的支出明细。各部门接下来工作的时候,都要围绕著財务预算来。我事先说好,如果哪个部门超支了,我会追究责任。”
底下的人听到这话,都不禁大为头疼。
他们从来没有这么创作过电影。
哪有还没有开始创作和拍摄呢,就被带上了紧箍咒啊?
就连怎么写剧本都在预算的管制范畴內,岂不是说多浪费一张纸都不行?
对不起,在李子成这里,就是不行。
说穿了,就是不给这帮人天马行空胡来的机会。
这个要不做限制,保证他们能给你弄出哭笑不得的样来,而且还是没用的样。
李子成事先將条条框框限制死,这样他们就只能按照预设好的要素来进行创作。
之所以能这么做,其实是剧本早已在他的心中。
但他不能直接拿出来。
因为那样做的话,速度是快了,但除了彰显他的了不起之外,並不能达成他的目的。
他的目的是什么?
是给中国电影树立新的风气,引导中国电影走向正规化、专业化的道路。
也是让这些人认识到商业电影价值的机会。
所以就得將创作的阶段交给这些人,让他们在参与中体会,实践中认知,然后完成蜕变。
说穿了,李子成玩的,就是先画好了靶,然后再往上扎鏢的把戏。
可怜的这些人並不清楚,他们其实都是李子成的玩具。
认认真真、兴致勃勃、夜以继日地进行著电影的创作,为每一分获得的新知识而高兴。
正因为如此,所以李子成才能在预算方面限定的那么死。
要知道即使是后世的电影製作,预算也是做不得准的。再专业的剧组,超支都是常態为了追加资金,电影人和投资人都要进行极限拉扯。
说完了预算的事,剧组开始討论剧本的创作方向。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採取最经典的三幕式结构。建制,对抗,和解决。”
李子成在黑板上写下要求。
三幕式结构虽然是烂大街的玩意儿,但能烂大街正说明其好用。
再说了,都是三幕式结构,能不能把电影拍的好看,也是各有千秋的。
大家都不说话,纷纷打开本子,听他授课。
是的。
在大家的心目中,这种时候与其说是集体会议,倒不如说是李子成的授课时间。
反正大家每次都能在这个阶段学到许多新东西。
“建制阶段,分为四个步骤:人物引入,激励事件,拒绝召唤和导师介入。”
说到这里,他开始提问。
“有谁说一下,这四个阶段的代表性事件都是什么?”
陈凯戈最喜欢显摆,这个时候他是当仁不让的。
“人物引入,指的是赵蒙生的出场。要著重表现他紈子弟的一面,突出其和部队的格格不入,以此来达成激励事件发生。”
大导演到底是大导演。
虽然还很青涩,但天赋真的没话说。
陈凯戈一直被人垢病,也不是他没天赋,而是太过於自负,始终沉涵於自己的世界。
但他的认知是没有问题的。
四个步骤依次討论完毕,让剧组的建制阶段清晰明了。
这样一来,等到剧本创作的时候,只需要顺著这个条理来,效率会非常高。
不过李子成没有那么放心,最后问了一句。
“大家知道建制阶段的核心矛盾是什么吗?”
四个步骤,是內容,往里面填充就行。
但只有明白了核心矛盾,才能让每一个步骤围绕中心主题来搞,不至於剧情出现偏差。
李骏作为剧本创作组的负责人,没有把这个责任交给別人。
“应该是赵蒙生的个人私利和钢七连的集体荣誉之间的衝突。”
这个核心矛盾,可以说抓的很准確了。
这样一来,李子成也就放心了。
“更加准確地说,是个人与集体的对立统一。这个集体,剧情中为钢七连,但可以延伸为更大的范围。比如整个军队,整个国家,都可以用钢七连来代替。”
电影中的连队,原本是没有名號的。
李子成给设定了一个:钢七连。
为啥叫钢七连呢?
因为他又安排了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口號:不拋弃,不放弃。
没错,他把《士兵突击》的內容挪用了过来。
借用这句口號,能更好的突出赵蒙生的个人和钢七连的集体之间的衝突。
而整个建制阶段,就是用来完成赵蒙生和钢七连的磨合的。
因为这一段没有战爭戏,所以在矛盾设计方面就一定要猛烈而直观,通过剧情来引人入胜。
至於他把“钢七连”和“不拋弃、不放弃”的內容给用了,未来的《土兵突击》怎么办?
那他管不著。
作者又没想著写到2005年。
新电影,李子成的心里始终有桿秤。
要有《拯救大兵瑞恩》的质感,有《土兵突击》的精神。
还要有原作的內核。
现在进展顺利,初见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