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丁零噹啷掉金幣的摇钱树&东子还是强啊~
第345章 丁零噹啷掉金幣的摇钱树&东子还是强啊~
凌晨。
给女友洗干抹净,炫进被窝,洛川慵懒的倚靠著床头,捞过手机,翻看早已发来的《剑灵》相关数据。
大致扫了一眼,不由满意的点点头。
如预想中一样,上线即大爆!
首日活跃用户量,突破300万+!
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40万!
一举刷新国內mmorpg歷史记录!
倒是跟原版《剑灵》大差不差。
前世,《剑灵》公测首日,最高同时在线突破150万。
甚至由於玩家过於汹涌,直接给伺服器搞崩溃了。
还有一点,让洛川颇为惊喜。
《剑灵》首日內购收入,便高达1400万+!
主要来自会员、时装礼包、付费通行证等非属性道具。
之前提到过。
《剑灵》中的所有增值服务,全部剥离了“属性付费”。
所有影响数值的装备、强化材料,均通过游戏內產出。
以此维护游戏公平性,以及“平民玩家”的游戏体验,进而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
当然,这並不是说,付费玩家就无法氪金变强。
还是可以通过充值点券,在游戏官方设立的“滙丰行”中,购买其他玩家寄售的金幣而后到“跨服拍卖行”中,购买玩家出售的各种装备、强化材料等等,形成“玩家经济闭环”。
最终让游戏形成“零氪能生存,微氪有体验,重氪省时间”的健康生態。
说来,前世的《剑灵》,虽公测初期,也上线了部分武器强化道具,但其实还算节制,游戏生態也维持的不错。
这使得《剑灵》,首月留存率高达65%,首月流水高达3.2亿。
首月啊!
首年流水更是高达17亿,一跃成为企鹅继l0l之后的第二大游戏收入来源。
可惜的是,策划太口急了,也有可能是被kpi逼的。
上线刚满一年,便迫不及待的推出“土豪金”系列武器,瞬间便摧毁了游戏平衡及生態,导致大量零氪、微氪玩家迅速流失。
没了“屁民”,土豪玩家装b都装不起来,自然也就慢慢失去了兴致。
最终,这么一棵丁零当唧掉金幣的摇钱树,逐渐走向没落。
前车之鑑,后事之师啊。
无数事实证明,即便不卖属性道具,依旧可以大赚特赚。
玩家对於“变美”的追求,丝毫不亚於“变强”。
知足常乐,韭菜才能生生不息热度突破天际的同时,《剑灵》的口碑也十分出色。
绝大多数专业游戏媒体,都给了极高的评价。
比较有代表性的几条。
【画面完爆同期国產网游,极光3d游戏引擎的动態光照和粒子特效,达到单机水准。
】
【重新定义了次世代mmorpg的动作交互標准!】
【首创“无锁定战斗”与轻功体系,打破传统mmo站桩输出模式,战斗节奏感和视觉衝击力极强。】
【东方美学创新,融合敦煌壁画、龙门石窟与水墨禪意风格,武侠气息极为浓郁。】
差评也不是没有,不过多集中在游戏本身之外。
比如,排队时间过长,有玩家排了十多个小时才进入游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公测首日,海量用户一齐涌入,必然会造成这种现象。
等过几天,玩家波动稳定下来,再看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增加伺服器。
以避免出现因玩家数量波动严重,部分伺服器较为冷清的状况。
此外,同样於今日发布的“极光3d游戏引擎”,在行业內引发的反响,甚至比《剑灵》还要轰动。
当前,国內中小型游戏开发者团队,普遍面临三重困境。
其一,头部游戏大厂自研的游戏引擎,仅服务於內部项目,以技术、资源垄断的形式保持优势。
中小团队,很难接触到核心技术。
其二,国外商业引擎,如虚幻3、unity,授权费高昂不说,收入分成也动輒15%、
25%
手游、主机项目,还得额外付费,对初创团队极不友好。
其三,国內缺乏成熟的开发者社区与工具链,开发者需从零搭建渲染、物理、网络等系统,开发周期长达23年。
而如今,极光一举帮国內的游戏开发者,解决了以上所有问题!
以此为背景,不到一天时间,“极光引擎开发者社区”的註册用户量,便迅速突破36
00+!
看起来似乎有点少,但根据行业调研显示,当前国內游戏开发者总数,也不过才8万人左右。
其中,极光、企鹅、网易、盛大等头部游戏大厂,便占去了30%左右的开发者。
剩下的则是中小型团队、独立开发者等等。
所以说,首日便有3600多名开发者,入驻极光引擎开发者社区,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总结。
未来可期无意识的搓著团团,洛川美滋滋的畅想,未来各家游戏大厂,全都被迫採用极光引i
擎,给极光上贡的美妙场景。
喷~
不知不觉间,便伴著清冷的月色,以及縈绕在鼻尖的青柠香气,缓缓沉入梦乡。
翌日。
晃晃悠悠赶到公司,洛川日常摸鱼,网上衝浪,还真让他找到一个乐子。
京东大战噹噹。
说来,这事儿还要追溯到上个月,京东上线图书频道。
上线首日,便提供20万种图书,並推出“满100减20”活动,主打低价策略,目標直指当当网的核心优势领域。
当前,当当网在图书品类的占比超80%,京东的入局,可谓虎口夺食,引发了行业內不小的热议。
两家也就此打起了价格战,但还没闹大。
直至12月初,当当网赴美上市,首日暴涨87%,市值达23亿美元,成为“华夏电商第一股”。
此后没几天,东子便突然在微博爆料,称“噹噹威胁所有出版社,不得给京东供货”
並宣布启动“图书价格战”,承诺“直至价格降到零”。
刚上市融资,噹噹腰杆子也邦邦硬,当即宣布斥资4000万促销,进行反击。
然而东子更硬,於次日宣布,將展开总金额8000万的年底大促销,热销商品价格保持行业最低价。
自此,双方正式展开全面竞爭。
但说实话,结局从一开始就是註定的。
噹噹70%的营收,依赖图书业务。
而京东却可通过全品类优势分散风险,图书只是流量入口而已,目的是为了吸引用户,购买高毛利的3c產品。
前世,也正是因为这场价格战,再加之噹噹管理层內斗严重,战略决策失误,致使噹噹三年亏损八个亿,最终於16年,被迫私有化退市。
京东却是乘势而起,扶摇直上。
该说不说,东子还是强啊跟在这种大手子背后躺贏,那可太巴適了>
凌晨。
给女友洗干抹净,炫进被窝,洛川慵懒的倚靠著床头,捞过手机,翻看早已发来的《剑灵》相关数据。
大致扫了一眼,不由满意的点点头。
如预想中一样,上线即大爆!
首日活跃用户量,突破300万+!
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40万!
一举刷新国內mmorpg歷史记录!
倒是跟原版《剑灵》大差不差。
前世,《剑灵》公测首日,最高同时在线突破150万。
甚至由於玩家过於汹涌,直接给伺服器搞崩溃了。
还有一点,让洛川颇为惊喜。
《剑灵》首日內购收入,便高达1400万+!
主要来自会员、时装礼包、付费通行证等非属性道具。
之前提到过。
《剑灵》中的所有增值服务,全部剥离了“属性付费”。
所有影响数值的装备、强化材料,均通过游戏內產出。
以此维护游戏公平性,以及“平民玩家”的游戏体验,进而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
当然,这並不是说,付费玩家就无法氪金变强。
还是可以通过充值点券,在游戏官方设立的“滙丰行”中,购买其他玩家寄售的金幣而后到“跨服拍卖行”中,购买玩家出售的各种装备、强化材料等等,形成“玩家经济闭环”。
最终让游戏形成“零氪能生存,微氪有体验,重氪省时间”的健康生態。
说来,前世的《剑灵》,虽公测初期,也上线了部分武器强化道具,但其实还算节制,游戏生態也维持的不错。
这使得《剑灵》,首月留存率高达65%,首月流水高达3.2亿。
首月啊!
首年流水更是高达17亿,一跃成为企鹅继l0l之后的第二大游戏收入来源。
可惜的是,策划太口急了,也有可能是被kpi逼的。
上线刚满一年,便迫不及待的推出“土豪金”系列武器,瞬间便摧毁了游戏平衡及生態,导致大量零氪、微氪玩家迅速流失。
没了“屁民”,土豪玩家装b都装不起来,自然也就慢慢失去了兴致。
最终,这么一棵丁零当唧掉金幣的摇钱树,逐渐走向没落。
前车之鑑,后事之师啊。
无数事实证明,即便不卖属性道具,依旧可以大赚特赚。
玩家对於“变美”的追求,丝毫不亚於“变强”。
知足常乐,韭菜才能生生不息热度突破天际的同时,《剑灵》的口碑也十分出色。
绝大多数专业游戏媒体,都给了极高的评价。
比较有代表性的几条。
【画面完爆同期国產网游,极光3d游戏引擎的动態光照和粒子特效,达到单机水准。
】
【重新定义了次世代mmorpg的动作交互標准!】
【首创“无锁定战斗”与轻功体系,打破传统mmo站桩输出模式,战斗节奏感和视觉衝击力极强。】
【东方美学创新,融合敦煌壁画、龙门石窟与水墨禪意风格,武侠气息极为浓郁。】
差评也不是没有,不过多集中在游戏本身之外。
比如,排队时间过长,有玩家排了十多个小时才进入游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公测首日,海量用户一齐涌入,必然会造成这种现象。
等过几天,玩家波动稳定下来,再看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增加伺服器。
以避免出现因玩家数量波动严重,部分伺服器较为冷清的状况。
此外,同样於今日发布的“极光3d游戏引擎”,在行业內引发的反响,甚至比《剑灵》还要轰动。
当前,国內中小型游戏开发者团队,普遍面临三重困境。
其一,头部游戏大厂自研的游戏引擎,仅服务於內部项目,以技术、资源垄断的形式保持优势。
中小团队,很难接触到核心技术。
其二,国外商业引擎,如虚幻3、unity,授权费高昂不说,收入分成也动輒15%、
25%
手游、主机项目,还得额外付费,对初创团队极不友好。
其三,国內缺乏成熟的开发者社区与工具链,开发者需从零搭建渲染、物理、网络等系统,开发周期长达23年。
而如今,极光一举帮国內的游戏开发者,解决了以上所有问题!
以此为背景,不到一天时间,“极光引擎开发者社区”的註册用户量,便迅速突破36
00+!
看起来似乎有点少,但根据行业调研显示,当前国內游戏开发者总数,也不过才8万人左右。
其中,极光、企鹅、网易、盛大等头部游戏大厂,便占去了30%左右的开发者。
剩下的则是中小型团队、独立开发者等等。
所以说,首日便有3600多名开发者,入驻极光引擎开发者社区,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总结。
未来可期无意识的搓著团团,洛川美滋滋的畅想,未来各家游戏大厂,全都被迫採用极光引i
擎,给极光上贡的美妙场景。
喷~
不知不觉间,便伴著清冷的月色,以及縈绕在鼻尖的青柠香气,缓缓沉入梦乡。
翌日。
晃晃悠悠赶到公司,洛川日常摸鱼,网上衝浪,还真让他找到一个乐子。
京东大战噹噹。
说来,这事儿还要追溯到上个月,京东上线图书频道。
上线首日,便提供20万种图书,並推出“满100减20”活动,主打低价策略,目標直指当当网的核心优势领域。
当前,当当网在图书品类的占比超80%,京东的入局,可谓虎口夺食,引发了行业內不小的热议。
两家也就此打起了价格战,但还没闹大。
直至12月初,当当网赴美上市,首日暴涨87%,市值达23亿美元,成为“华夏电商第一股”。
此后没几天,东子便突然在微博爆料,称“噹噹威胁所有出版社,不得给京东供货”
並宣布启动“图书价格战”,承诺“直至价格降到零”。
刚上市融资,噹噹腰杆子也邦邦硬,当即宣布斥资4000万促销,进行反击。
然而东子更硬,於次日宣布,將展开总金额8000万的年底大促销,热销商品价格保持行业最低价。
自此,双方正式展开全面竞爭。
但说实话,结局从一开始就是註定的。
噹噹70%的营收,依赖图书业务。
而京东却可通过全品类优势分散风险,图书只是流量入口而已,目的是为了吸引用户,购买高毛利的3c產品。
前世,也正是因为这场价格战,再加之噹噹管理层內斗严重,战略决策失误,致使噹噹三年亏损八个亿,最终於16年,被迫私有化退市。
京东却是乘势而起,扶摇直上。
该说不说,东子还是强啊跟在这种大手子背后躺贏,那可太巴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