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上苍定要保佑正道!
“韩公,现在各衙门封印,百官各自回家休沐,偏偏西苑大光明殿热火朝天,商议国事,评定国策,如此大的事,內阁,六部,置之事外。
就连身为首辅的韩公你,也成了局外人。皇上制置司这一步棋,到了现在,我等才知道,何等高明。”
韩端著茶杯,一边喝茶一边听著李瑾的话。
他放下茶杯,悠悠地说:“现在很明白,兴明会就是帝党,制置司就是帝党执政的地方。”
李瑾说:“元辅,这过於明目张胆了吧。”
“大臣可以搞东林党、楚党、齐党、浙党,皇上就不能搞帝党?”
“元辅,话不能这么说,我等皆为朝廷命官,都是皇上的臣子,不都是帝党吗?”
韩呵呵一笑:“帝党不是你说是就是的。
皇上比歷代先帝高明之处,他不仅明目张胆搞帝党,而且这个帝党组织縝密,並然有序。东林党跟它一比,就是一群乌合之眾。”
“元辅,制置司把权柄全部揽了去,现在兴明会又如此明目张胆。
现在人人都说,朝廷是制置司动嘴,內阁动笔,六部跑腿。
你一点都不著急?”
韩低著头,目光闪烁,伸手摸著茶杯盖,悠然说。
“著急,老夫有什么著急的?
有人比老夫更著急。”
李瑾脸色微微一变,过了十几息,小心地问:“韩公,你是说东林党?”
“江南士林被雷霆扫穴,东林党如树倒湖孙散。有人比老夫更著急。”
李瑾想了想,迟疑地问:“赵梦白?”
“避居高邑的赵南星,他虽是北人,却是东林党背后的那只手。国本之爭,移宫案,还有天启三年东林党的眾正盈朝,背后无不有他的影子。
尤其是天启三年,他出任吏部尚书,东林党一时风头无双。可惜,东林党胜也赵南星,败也赵南星!”
李瑾附和道:“没错,赵梦白刚忆自用,得罪太多人了。”
“此人表面上大公至正,其实最为恋栈贪权。东林党在朝中的弄权党爭,多是他在幕后兴风作浪。
现在东林党被摧毁殆尽,他也被绝了復起的门路,心有不甘,必生怨恨!”
李瑾眼晴一亮:“韩公,赵梦白为东林党巨,又执掌吏部数十年,故吏门生无数。
不如让他有怨报怨,有恨泄恨,大闹一场,也省得皇上盯上我们。”
韩警了他一眼,脸色微沉,“盯,还是会盯上我们的。
国朝各方势力,都在圣心里过了一遍,该过过秤的都要过过秤。
我们只要有人挡在前面,帮我们延缓时间,让我们能把隱患处置掉。”
李瑾心领神会,“韩公,学生心里有数。这些日子,学生找了些门路,跟洪彦演搭上了关係,攀了攀交情。”
韩讚许地点点头:“仲鲁,一定要记住了,我们只是借洪彦演的势,该动手还是要自己下手。
別人的刀好用,可难保那些人在临死之前,为求生机,胡乱攀咬!
切记,切记!”
李瑾郑重地答:“学生记住了。”
韩又交代道:“洪彦演此人,老夫打过交道,十分聪慧机敏,也懂得人情世故。
有些事,他知道轻重缓急。此次河东盐政之事,老夫去了一封私信,他十分识趣,悄悄遮掩了此事。”
“难怪到如此,此前甚囂尘上的河东盐政一下子偃旗息鼓了。”
“河东盐政之事,洪彦演在其中出了力,但更多的应该是杨涟跳出来。
他乃天下有名的直臣,纠集在陕官员和陕籍縉绅,联袂上疏,顶撞圣意,与江南遥遥呼应,震惊海內。
皇上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他...”
李瑾呵呵一笑:“韩公神机妙算,轻轻一步棋,就让河东盐政之事得以缓解。杨涟,可真被他的大郎给坑惨了,一世清誉直名,毁於一旦!
韩公,听说杨大郎是被阮大城设计陷害的?”
“胡说八道,鸡蛋要是没缝,阮大城有三头六臂也没法让它长出蛆来。结案陈词说得清楚,阮大鋮还没到陕西,杨大郎就开始舞弊营生了。
事已至此,不必说他们。”
“可嘆啊,杨涟从享誉海內的直臣,骤然变成千夫所指的贼子,世道变化,实在是太快。对了,韩公,你府上哪位家僕?”
“落水死了。”韩淡淡一句话,就像轻烟一般。
“可惜,可惜。”李瑾嘴里说著可惜,嘴角却掛著笑。
韩目光一闪,盯著李瑾,又一次切切交待:“皇上整饰完江南,就该轮到两浙,东南一体,江南和两浙打断骨头连著筋。
在此之前,皇上不会没事找我们的不是,趁此良机,把我们的隱患清除乾净,到时候一身清白,无欲则刚!”
“韩公高瞻远瞩,洞若观火,学生敬佩不已。”
大雪如席,漫天飞舞,天地间朦朧一片,一行车马在风雪中缓慢南行。
马车窗帘被拉开,一张四十多岁的脸露出半边,眺望著远处的京城。
一发发烟火,拖著长长的尾焰,冲开风雪,刺破混沌,在夜空中炸开,绽放出一朵又一朵五顏六色的烟,把整个天地都映得绚丽多彩。
京城!
污秽不堪的京城!
男子恨恨地骂了一句,愤然地放下窗帘。
车马艰难南行,歷经十几天,终於来到真定府高邑县城,径直来到城中第一高门大院,赵府。
男子下车后,门房见到他的相貌,大吃一惊:“大少爷,你回来了?”
男子正是赵南星的长子赵清衡。
“父亲在家吗?”
赵清衡跟著管事往后院走,开口问道。
“老爷在书房。今日老爷接到一封江南来的书信,心情大坏,在书房里已经一个多时辰。”
“唉,而今奸侯当道,纲纪不正,万马齐暗,处处都是坏消息,父亲如何能开心得起来?”
“是啊。大少爷,还有一件事,府里上下惊惶不安。”
“什么事?”
“智链出任按察事、巡按燕南道。”
“智,元氏县的那个叛徒?”
“对,就是此贼!”
赵清衡倒吸一口凉气。
智,真定府元氏县人士,早年受业於赵南星门下,万历三十七年顺天府乡试中举,授荣河县知县。天启二年,调河津县知县。
天启三年,赵南星出任吏部尚书,智求官不被准允,怀恨在心。
天启五年,智键通过魏广微攀附上魏忠贤,选贵州道御史。为了巴结魏忠贤,全力攻击赵南星,攻许他为东林党魁,弹劾他在天启三年京察期间,徇私舞弊,党同伐异。
天启五年五月下旬,上疏弹劾徐光启练兵孟浪,耗费钱粮。又得原辽东巡抚阎鸣泰所贿,弹劾孙承宗,助其復起为辽东督师。
不想这两封弹劾递入內禁,连魏忠贤都被皇上骂得狗血淋头,智嚇得跪在午门前请罪。
后来可能是魏忠贤替智链说了情,被挪去其它清閒之职,然后此事不了了之。
现在突然出任按察事、巡按燕南道,这不是明晃晃地奔著父亲来的吗?
智此人奸诈卑鄙,心思互毒,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消息確定吗?”
“昨日建霞先生来报的信。”
李建霞是李標,同为高邑人,是赵南星的学生,万历三十五年中进士,又选为庶吉土。天启年间为礼部侍郎,协理詹事府。
当时魏忠贤一党攻许赵南星,李標畏惧引火上身,告病归乡。
“李汝立。”赵清衡心中不由泛起悲凉。
当年父亲为天官,举荐诸贤入朝,一时眾正盈朝。而父亲在朝野一呼百应,被尊为正道领袖,百官之首,声望权势不输首辅。
才仅仅几年,人走茶凉,朝廷安排了逆徒凶贼巡按燕南,图谋不轨。这等重大消息,朝中居然无人告知父亲,还是李汝立听到了消息,匆匆前来通报。
世態炎凉,叫人生悲。
赵清衡来到书房,恭声稟告:“父亲,儿子回来了。”
“大郎回来了。”书房里响起嘶哑声音,略带惊喜,“快进来。”
赵清衡走进暖和的书房,看到父亲赵南星坐在书案后面的座椅上,神情黯然,双目赤红,像是刚刚流过泪。
“父亲可有哪里不舒服?”赵清衡连忙问。
赵南星被勾起了伤心事,双目更红,黯然失神,他拍著书桌上的一封信,哽咽道。
“薛建白死在南京大牢里,老夫对不起以身贤弟啊!”
赵清衡大吃一惊,“建白怎么身故了?”
“魏阉构陷他涉案天启四年南闹案,被拘入狱,老夫写信请託诸好友解救,可恨魏阉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定要置他於死地!
是老夫害了他啊!
这叫老夫如何去见九泉之下的以身贤弟啊!”
薛建白就是薛白石,江南名士薛敷教的独子。
薛敷教字以身,號玄台,南直隶常州府武进人,万历十七年已丑科进士,曾於高攀龙同受教於赵南星门下。
不过他与赵南星年纪相仿,两人亦师亦友。
万历二十一年,赵南星时任吏部考功司郎中,主持当年京察。
当时正值国本之爭的高峰期,赵南星与东林党同党在京察中手段激烈,尽驱浙党、昆党等敌对势力,意图扭转逆势,结果遭到反噬,被神宗皇帝下詔收入詔狱。
薛敷教四处联络亲朋好友,竭力营救,终於將赵南星的处罚改为削籍回乡,也算是救了他一命,自己被贬为光州学正。
薛敷教亡故於方歷三十八年,临死前曾经將独子託孤於赵南星。
赵清衡出声安慰:“父亲,人死不能復生。而今奸侯当道,正道之辈惨遭茶毒,江南遍地哀鸿。
父亲,越是这样,你越要撑起正道重任。
你倒下,还有谁能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赵南星从万历二年中进士,步入仕途起,宦海浮沉五十年,经歷过无数的风浪,早就心硬如铁。
刚才年纪大了,追忆起往事,一时间悲从心中来。
现在赵南星早就恢復心情,只是儿子又提了一句,心里又悲痛了一下,很快就调整过来。
“大郎,说说你在京师的情况。”
赵清衡连忙一一细说。
赵南星听得很仔细,时不时打断赵清衡的话,追问一些细节。
听完全部匯报后,赵南星沉默了几十息。
“如此看来,京师里也是暗潮涌动。”
赵清衡连忙道:“是的父亲,京师里不乏正道之辈。”
赵南星冷笑一声,“什么正道之辈,只不过是爭权夺利失意之辈,无可奈何跟我们走到一起。
这些人一贯蝇营狗苟,见风使舵...而今奸侯凶囂,正道衰败,无人可用之际,只能与他们虚与委蛇。”
赵清衡说:“父亲,那件事进展顺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辛苦你,还有你叔叔。你们为国奔走,为正道犯险,必定会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父亲,那我们要不要发动?
叔叔留在京师,维持著与他们的联络,只等父亲你协调各方势力,下定决心,发起雷霆一击。”
赵南星想了想,摆了摆手:“此事太过凶险,成败全系在他人之手。成则皆大欢喜,败则万劫不復,玉石皆焚,不到万不得已不可用。”
“父亲,那我们就乾等著?”
“不,从你说的朝堂情况来看,皇上盯上了晋党。而韩虞臣(韩)这只老狐狸,也闻到味了,想行壁虎断尾求全之策。
只是晋商这两百年来,裹挟的人太多了,岂是说断就断的?
且看看!”
“父亲,你是说坐看昏君与晋党互爭,我们坐收渔翁之利。”
“时机合適,往中间多添些柴火。”
赵南星一双浑浊的眼晴里闪著寒光。
“韩虞臣这个老贼,坑陷了杨大洪,用我们正道之士的鲜血和性命,好替他们晋党遮掩,拖延时间。
现在也该一报还一报!”
说得太急,他忍不住猛烈地咳嗽,咳得撕心裂肺,许久不能停止。
赵清衡连忙抚住他的后背:“父亲,你注意身体。”
好久才慢慢缓下来的赵南星喘著气,看著窗外,虚弱地说:“希望上苍保佑正道,再多给老夫一点时日,好生筹划,不至叫儒理圣贤之火,在大明泯灭。”
此时,屋外夜色深沉,寒风更急,大雪铺天盖地,吞噬著天地万物。
“韩公,现在各衙门封印,百官各自回家休沐,偏偏西苑大光明殿热火朝天,商议国事,评定国策,如此大的事,內阁,六部,置之事外。
就连身为首辅的韩公你,也成了局外人。皇上制置司这一步棋,到了现在,我等才知道,何等高明。”
韩端著茶杯,一边喝茶一边听著李瑾的话。
他放下茶杯,悠悠地说:“现在很明白,兴明会就是帝党,制置司就是帝党执政的地方。”
李瑾说:“元辅,这过於明目张胆了吧。”
“大臣可以搞东林党、楚党、齐党、浙党,皇上就不能搞帝党?”
“元辅,话不能这么说,我等皆为朝廷命官,都是皇上的臣子,不都是帝党吗?”
韩呵呵一笑:“帝党不是你说是就是的。
皇上比歷代先帝高明之处,他不仅明目张胆搞帝党,而且这个帝党组织縝密,並然有序。东林党跟它一比,就是一群乌合之眾。”
“元辅,制置司把权柄全部揽了去,现在兴明会又如此明目张胆。
现在人人都说,朝廷是制置司动嘴,內阁动笔,六部跑腿。
你一点都不著急?”
韩低著头,目光闪烁,伸手摸著茶杯盖,悠然说。
“著急,老夫有什么著急的?
有人比老夫更著急。”
李瑾脸色微微一变,过了十几息,小心地问:“韩公,你是说东林党?”
“江南士林被雷霆扫穴,东林党如树倒湖孙散。有人比老夫更著急。”
李瑾想了想,迟疑地问:“赵梦白?”
“避居高邑的赵南星,他虽是北人,却是东林党背后的那只手。国本之爭,移宫案,还有天启三年东林党的眾正盈朝,背后无不有他的影子。
尤其是天启三年,他出任吏部尚书,东林党一时风头无双。可惜,东林党胜也赵南星,败也赵南星!”
李瑾附和道:“没错,赵梦白刚忆自用,得罪太多人了。”
“此人表面上大公至正,其实最为恋栈贪权。东林党在朝中的弄权党爭,多是他在幕后兴风作浪。
现在东林党被摧毁殆尽,他也被绝了復起的门路,心有不甘,必生怨恨!”
李瑾眼晴一亮:“韩公,赵梦白为东林党巨,又执掌吏部数十年,故吏门生无数。
不如让他有怨报怨,有恨泄恨,大闹一场,也省得皇上盯上我们。”
韩警了他一眼,脸色微沉,“盯,还是会盯上我们的。
国朝各方势力,都在圣心里过了一遍,该过过秤的都要过过秤。
我们只要有人挡在前面,帮我们延缓时间,让我们能把隱患处置掉。”
李瑾心领神会,“韩公,学生心里有数。这些日子,学生找了些门路,跟洪彦演搭上了关係,攀了攀交情。”
韩讚许地点点头:“仲鲁,一定要记住了,我们只是借洪彦演的势,该动手还是要自己下手。
別人的刀好用,可难保那些人在临死之前,为求生机,胡乱攀咬!
切记,切记!”
李瑾郑重地答:“学生记住了。”
韩又交代道:“洪彦演此人,老夫打过交道,十分聪慧机敏,也懂得人情世故。
有些事,他知道轻重缓急。此次河东盐政之事,老夫去了一封私信,他十分识趣,悄悄遮掩了此事。”
“难怪到如此,此前甚囂尘上的河东盐政一下子偃旗息鼓了。”
“河东盐政之事,洪彦演在其中出了力,但更多的应该是杨涟跳出来。
他乃天下有名的直臣,纠集在陕官员和陕籍縉绅,联袂上疏,顶撞圣意,与江南遥遥呼应,震惊海內。
皇上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他...”
李瑾呵呵一笑:“韩公神机妙算,轻轻一步棋,就让河东盐政之事得以缓解。杨涟,可真被他的大郎给坑惨了,一世清誉直名,毁於一旦!
韩公,听说杨大郎是被阮大城设计陷害的?”
“胡说八道,鸡蛋要是没缝,阮大城有三头六臂也没法让它长出蛆来。结案陈词说得清楚,阮大鋮还没到陕西,杨大郎就开始舞弊营生了。
事已至此,不必说他们。”
“可嘆啊,杨涟从享誉海內的直臣,骤然变成千夫所指的贼子,世道变化,实在是太快。对了,韩公,你府上哪位家僕?”
“落水死了。”韩淡淡一句话,就像轻烟一般。
“可惜,可惜。”李瑾嘴里说著可惜,嘴角却掛著笑。
韩目光一闪,盯著李瑾,又一次切切交待:“皇上整饰完江南,就该轮到两浙,东南一体,江南和两浙打断骨头连著筋。
在此之前,皇上不会没事找我们的不是,趁此良机,把我们的隱患清除乾净,到时候一身清白,无欲则刚!”
“韩公高瞻远瞩,洞若观火,学生敬佩不已。”
大雪如席,漫天飞舞,天地间朦朧一片,一行车马在风雪中缓慢南行。
马车窗帘被拉开,一张四十多岁的脸露出半边,眺望著远处的京城。
一发发烟火,拖著长长的尾焰,冲开风雪,刺破混沌,在夜空中炸开,绽放出一朵又一朵五顏六色的烟,把整个天地都映得绚丽多彩。
京城!
污秽不堪的京城!
男子恨恨地骂了一句,愤然地放下窗帘。
车马艰难南行,歷经十几天,终於来到真定府高邑县城,径直来到城中第一高门大院,赵府。
男子下车后,门房见到他的相貌,大吃一惊:“大少爷,你回来了?”
男子正是赵南星的长子赵清衡。
“父亲在家吗?”
赵清衡跟著管事往后院走,开口问道。
“老爷在书房。今日老爷接到一封江南来的书信,心情大坏,在书房里已经一个多时辰。”
“唉,而今奸侯当道,纲纪不正,万马齐暗,处处都是坏消息,父亲如何能开心得起来?”
“是啊。大少爷,还有一件事,府里上下惊惶不安。”
“什么事?”
“智链出任按察事、巡按燕南道。”
“智,元氏县的那个叛徒?”
“对,就是此贼!”
赵清衡倒吸一口凉气。
智,真定府元氏县人士,早年受业於赵南星门下,万历三十七年顺天府乡试中举,授荣河县知县。天启二年,调河津县知县。
天启三年,赵南星出任吏部尚书,智求官不被准允,怀恨在心。
天启五年,智键通过魏广微攀附上魏忠贤,选贵州道御史。为了巴结魏忠贤,全力攻击赵南星,攻许他为东林党魁,弹劾他在天启三年京察期间,徇私舞弊,党同伐异。
天启五年五月下旬,上疏弹劾徐光启练兵孟浪,耗费钱粮。又得原辽东巡抚阎鸣泰所贿,弹劾孙承宗,助其復起为辽东督师。
不想这两封弹劾递入內禁,连魏忠贤都被皇上骂得狗血淋头,智嚇得跪在午门前请罪。
后来可能是魏忠贤替智链说了情,被挪去其它清閒之职,然后此事不了了之。
现在突然出任按察事、巡按燕南道,这不是明晃晃地奔著父亲来的吗?
智此人奸诈卑鄙,心思互毒,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消息確定吗?”
“昨日建霞先生来报的信。”
李建霞是李標,同为高邑人,是赵南星的学生,万历三十五年中进士,又选为庶吉土。天启年间为礼部侍郎,协理詹事府。
当时魏忠贤一党攻许赵南星,李標畏惧引火上身,告病归乡。
“李汝立。”赵清衡心中不由泛起悲凉。
当年父亲为天官,举荐诸贤入朝,一时眾正盈朝。而父亲在朝野一呼百应,被尊为正道领袖,百官之首,声望权势不输首辅。
才仅仅几年,人走茶凉,朝廷安排了逆徒凶贼巡按燕南,图谋不轨。这等重大消息,朝中居然无人告知父亲,还是李汝立听到了消息,匆匆前来通报。
世態炎凉,叫人生悲。
赵清衡来到书房,恭声稟告:“父亲,儿子回来了。”
“大郎回来了。”书房里响起嘶哑声音,略带惊喜,“快进来。”
赵清衡走进暖和的书房,看到父亲赵南星坐在书案后面的座椅上,神情黯然,双目赤红,像是刚刚流过泪。
“父亲可有哪里不舒服?”赵清衡连忙问。
赵南星被勾起了伤心事,双目更红,黯然失神,他拍著书桌上的一封信,哽咽道。
“薛建白死在南京大牢里,老夫对不起以身贤弟啊!”
赵清衡大吃一惊,“建白怎么身故了?”
“魏阉构陷他涉案天启四年南闹案,被拘入狱,老夫写信请託诸好友解救,可恨魏阉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定要置他於死地!
是老夫害了他啊!
这叫老夫如何去见九泉之下的以身贤弟啊!”
薛建白就是薛白石,江南名士薛敷教的独子。
薛敷教字以身,號玄台,南直隶常州府武进人,万历十七年已丑科进士,曾於高攀龙同受教於赵南星门下。
不过他与赵南星年纪相仿,两人亦师亦友。
万历二十一年,赵南星时任吏部考功司郎中,主持当年京察。
当时正值国本之爭的高峰期,赵南星与东林党同党在京察中手段激烈,尽驱浙党、昆党等敌对势力,意图扭转逆势,结果遭到反噬,被神宗皇帝下詔收入詔狱。
薛敷教四处联络亲朋好友,竭力营救,终於將赵南星的处罚改为削籍回乡,也算是救了他一命,自己被贬为光州学正。
薛敷教亡故於方歷三十八年,临死前曾经將独子託孤於赵南星。
赵清衡出声安慰:“父亲,人死不能復生。而今奸侯当道,正道之辈惨遭茶毒,江南遍地哀鸿。
父亲,越是这样,你越要撑起正道重任。
你倒下,还有谁能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赵南星从万历二年中进士,步入仕途起,宦海浮沉五十年,经歷过无数的风浪,早就心硬如铁。
刚才年纪大了,追忆起往事,一时间悲从心中来。
现在赵南星早就恢復心情,只是儿子又提了一句,心里又悲痛了一下,很快就调整过来。
“大郎,说说你在京师的情况。”
赵清衡连忙一一细说。
赵南星听得很仔细,时不时打断赵清衡的话,追问一些细节。
听完全部匯报后,赵南星沉默了几十息。
“如此看来,京师里也是暗潮涌动。”
赵清衡连忙道:“是的父亲,京师里不乏正道之辈。”
赵南星冷笑一声,“什么正道之辈,只不过是爭权夺利失意之辈,无可奈何跟我们走到一起。
这些人一贯蝇营狗苟,见风使舵...而今奸侯凶囂,正道衰败,无人可用之际,只能与他们虚与委蛇。”
赵清衡说:“父亲,那件事进展顺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辛苦你,还有你叔叔。你们为国奔走,为正道犯险,必定会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父亲,那我们要不要发动?
叔叔留在京师,维持著与他们的联络,只等父亲你协调各方势力,下定决心,发起雷霆一击。”
赵南星想了想,摆了摆手:“此事太过凶险,成败全系在他人之手。成则皆大欢喜,败则万劫不復,玉石皆焚,不到万不得已不可用。”
“父亲,那我们就乾等著?”
“不,从你说的朝堂情况来看,皇上盯上了晋党。而韩虞臣(韩)这只老狐狸,也闻到味了,想行壁虎断尾求全之策。
只是晋商这两百年来,裹挟的人太多了,岂是说断就断的?
且看看!”
“父亲,你是说坐看昏君与晋党互爭,我们坐收渔翁之利。”
“时机合適,往中间多添些柴火。”
赵南星一双浑浊的眼晴里闪著寒光。
“韩虞臣这个老贼,坑陷了杨大洪,用我们正道之士的鲜血和性命,好替他们晋党遮掩,拖延时间。
现在也该一报还一报!”
说得太急,他忍不住猛烈地咳嗽,咳得撕心裂肺,许久不能停止。
赵清衡连忙抚住他的后背:“父亲,你注意身体。”
好久才慢慢缓下来的赵南星喘著气,看著窗外,虚弱地说:“希望上苍保佑正道,再多给老夫一点时日,好生筹划,不至叫儒理圣贤之火,在大明泯灭。”
此时,屋外夜色深沉,寒风更急,大雪铺天盖地,吞噬著天地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