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就此开始!
    另一边的李世民程咬金几人也结束垂钓。
    桌子这些很多都是村里的人拿来的,要不然萧然家里也没有这么多。
    栲栳村的人基本上都在,还有王慎和一部分隔壁村子的。
    都去找自己的群体,老人都凑到了李渊,孙思邈和这张明德旁边。
    萧皇后,长孙皇后还有几个公主女眷凑在一起。
    李世民一只手端著羊汤,一只手拿著烤羊肉,“真热闹,还是人多吃起来香。”
    本来味道就不差,人多氛围感也有了。
    另一边的一群小孩子也很安静,小公主小脸上都是油。
    “真香,好久没有吃到这种饭了。”程咬金笑起来。
    人多吃著香,从来不是食物本身变了味道。
    是这满潭边的烟火气、热络气,把寻常的肉香、汤香,都衬得更暖、更厚了。
    萧然准备的东西很多,但是一没有剩下。
    为数不多还被村里其他人分一下,带回家里去了。
    这些肉,这些汤肯定不会浪费的。
    李世民几人也回到院子里面。
    天气还热,张二丫拿出之前准备的冰棍这些来。
    这是几个小孩子最喜欢的东西,炎炎夏日吃这个舒服。
    “这个是怎么做的?”李世民吃了一口,一脸震惊。
    “这个不重要,世伯,硝石你准备的如何?”萧然直接询问。
    “这几天应该就可以送来了。”李世民指了指冰棍,“这个其他地方能不能做?”
    李世民觉得皇宫里面也能做就很完美了。
    “这个不行,就我这里可以,其他地方都不行,也没办法学的。”
    听到萧然这样说,李世民就没有再问。
    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到了下午,李世民程咬金几人准备回去,回去之前,得去菜园子看看。
    辣椒吃不惯,虽然知道也是好东西。
    西红柿可以多带点回去。
    之前程咬金和秦琼家里也开始种植了。
    就是比较晚,现在还不太行。
    但是村子里面都快成熟了,之前也种了不少。
    李世民几人摘了不少西红柿,带著离开。
    长孙皇后找孙思邈检查一下病情,暂时在这里住下。
    皇宫的事情,李世民会安排。
    长孙皇后能留下,几个公主是很开心的。
    小公主也要腻歪点。
    但是晚上睡觉,小公主还是没有去找长孙皇后,喜欢跟著几个小姐妹。
    长孙皇后的出现,並没有让其他人生活有什么太多的改变。
    在这里,都是差不多的。
    李渊和孙思邈,都是一样的老人。
    长孙皇后和萧皇后一样。
    第二天早上,小公主去学堂前,还特地和长孙皇后说了一下。
    长孙皇后点点头,送几个小丫头出了院子。
    距离学堂不远,看著几个小丫头走远。
    萧皇后和长孙皇后这才回到院子坐下,萧鈺给两人泡了一杯茶。
    “这些茶比起之前茶有点,但也能凑合。”萧皇后笑了笑,“还是小郎君之前的好。”
    长孙皇后端起茶杯嗅了嗅,“这个特挺好的,不错不错”
    萧皇后笑了笑,目光转向院角孙思邈晒草药的木架。
    那些草药摊得匀匀的,有的晒得半干,有的还带著潮气,显然是按药性分了时辰晒的。
    “我这阵子住下来,看孙先生做事,感触良多。”
    “先生晒草药,从不等著正午的大太阳猛晒,总说『草药有性子,燥性的得阴乾些,湿性的得晒透些,急不得』。”
    “前几日有村民来问诊,咳嗽得利害,孙先生也没开猛药,只让他每天清晨去潭边吸些凉气,喝些煮透的梨水,说『肺气得顺,硬压反而伤了根本』。”
    萧皇后顿了顿,转头看向长孙皇后,眼神里满是过来人的温和:
    “你这身子,跟那些需要细养的草药、需要顺气的病人一样,最忌『急』和『忧』。”
    “宫里的事,二郎是个有主张的,你不用事事都掛在心上。”
    “孩子们在这儿,有学堂、有伙伴,比在宫里自在,也不用你天天盯著。”
    “我刚住来时,也总想著长安的旧事,后来看孙先生,每天就晨练半个时辰,晒药、喝茶、跟老爷子聊聊天,日子过得慢,可身上的劲儿倒比在宫里时足。”
    “他常说『心不扰,身自安』,这话是真的。”
    “之前我总觉得,做长辈的就得把所有事都扛起来,才算尽了责。”
    萧皇后轻轻嘆了口气,语气里多了几分释然:
    “可在这儿住久了才明白,有些事啊,顺其自然比强撑著好。”
    “就像孙先生调理身体,从不说『这病得立刻好』,只说『顺时吃饭,顺气安神』,日子久了,反而比吃多少补药都管用。”
    “你啊,也別总跟自己的身子较劲,宫里的事能放就放放,孩子们的事让她们自己闯闯。”
    “每天跟著我晒晒太阳、喝喝茶,听听孙先生说些草药的道理,心先静下来,身子才能慢慢养过来。”
    长孙皇后看著萧皇后温和的眼神,又望向院角孙思邈慢悠悠翻晒草药的身影,指尖的凉意似乎散了些。
    她轻轻喝了口茶,薄荷的清香在嘴里散开,低声道:“婶婶说的这些,我竟从未细细想过。”
    “总觉得操心是该的,却忘了自己的身子才是根本。”
    “往后,我听婶婶的,试著少些掛心,多学学孙先生这份『慢』。”
    萧皇后笑著拍了拍她的手:“这就对了,你看这院子里的日子,不慌不忙的,反而事事都顺。”
    “宫里的事、孩子们的事,也都有它们的理,急不来,顺其自然,反而能落个心安。”
    院角的薄荷香混著老槐树的清苦,慢悠悠绕到鼻尖。
    长孙皇后捧著温热的茶碗,指尖终於不再像在宫里那样泛著凉。
    她望著方才小丫头们跑远的方向,石板路上还留著她们踩过的浅痕,心里忽然空落落的。
    却不是宫里那种被琐事填满的慌,是种鬆快的、带著暖意的空。
    在宫里时,天不亮就要起身处理后宫诸事,各宫的用度,连尚食局的菜单都要细细过目。
    那时总觉得“操心”是本分,是皇后该扛的责任,可心里的弦却总绷著,连喝口茶都要想著“这茶是否合各宫的口味”。
    可在这里不一样。
    早上不用被宫人的请安声叫醒,能听著潭边的鸟鸣醒过来。
    小公主不用再按著宫里的规矩学步、行礼,能光著脚在院子里追小黑,脸上沾了泥也不用立刻擦。
    李丽质和豫章公主也不用谨守公主的仪態,能跟著其他人做家务。
    看著孩子们这样自在,才忽然发现,原来自己之前怕的不是“孩子学不好”,是怕她们像自己一样,被“规矩”捆住了性子。
    方才送小丫头们去学堂,看著她们手拉手跑远,马尾辫在背后晃。
    长孙皇后忽然想起在宫里时,小公主总怯生生地问“阿娘,我能不能多玩一会儿”。
    那时她总说“先学好规矩”,可在这里,小公主不用问,就能跟著小伙伴疯跑。
    连学堂的先生都不会苛责她们偶尔的打闹。
    这种“不用解释、不用约束”的自在,比宫里的锦衣玉食更让她安心。
    孙思邈晒草药的木耙子“哗啦”一声响,打断了她的思绪。
    她转头看去,老人正蹲在木架旁,小心翼翼地把半乾的甘草翻面。
    阳光落在他白的发上,竟透著股孩子气的认真。
    在宫里见惯了太医们捧著脉案、谨小慎微的模样,倒觉得孙先生这样“慢”得可爱。
    晒草药要按时辰,问诊要听病人把话说完,连给她开的调理方,都只写著“晨食粥、暮散步”,没有半句“急补”的话。
    长孙皇后长长呼了口气,心里好像是轻鬆不少。
    萧皇后知道,自己说的话,长孙皇后听进去了。
    临近中午,工坊回来的李泰,带著几个小丫头。
    小公主骑在李泰脖子上。
    长孙皇后看到颇为意外,之前没有这样。
    “兕子这个小丫头。”
    旁边的萧皇后笑著说道:“之前是小郎君这般,兕子喜欢,四郎估计也是知晓这些。”
    都宠小公主,就她年纪最小。
    吃午饭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院子附近也能嗅到饭菜的香味。
    跟著几个小丫头的,还有虞世南几个大儒。
    “阿娘~”小公主进院子喊了一声。
    李泰把小公主放下来,小丫头跑到长孙皇后面前。
    “好不好玩?”长孙皇后宠溺的看著小公主。
    “嘻嘻~好玩吖~”
    本来还想和长孙皇后多说几句的,看到萧然出来,就屁顛屁顛跑过去了。
    一辆马车在院子外面停下,小黑叫了几声提醒其他人。
    看到马车,院子里面的萧然和李丽质出去。
    马车上下来应该妇人,年纪和长孙皇后差不多。
    雍容华贵的,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萧然不认识,还有点懵。
    “阿娘!”
    另一边回来的李恪,小跑过去。
    看到李恪的反应,萧然就知道了,这是萧皇后的女儿,杨妃。
    李世民和杨妃也是近亲结婚,生的李恪。
    “夫人!”萧然走过去,主动打招呼。
    “小郎君,叨扰了,来看看阿娘和三郎.”杨妃笑了笑。
    “夫人客气了,里面请。”
    杨妃进入院子,看到很多熟人。
    李渊,和几个公主,杨妃都不陌生。
    看到了另一边的萧皇后和长孙皇后。
    不由得加快了步伐,“阿娘,姐姐”
    “丫头来了!”看到女儿,萧皇后也是高兴的。
    是李世民让来的,要不然杨妃也不好来。
    虞世南,孔颖达几人也知道杨妃,但是这里都不称呼这些。
    就是笑著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来的正好,赶上吃饭时辰了。”萧皇后拉著杨妃说道。
    “阿郎和我说这个点来刚刚好的。”杨妃说的阿郎,自然就是李世民。
    午饭的时候,萧皇后几人的一桌多了一个人。
    杨妃没有著急走,也是找孙思邈看看病。
    顺便看看萧皇后和李恪,还能留下陪陪萧皇后。
    院子比较大,孙思邈李渊几人在一边,萧皇后长孙皇后几人一边。
    还有另一边的是萧然和李丽质。
    几个小丫头去午休了。
    看著杨妃,萧然想到弘农杨氏和萧皇后所在的兰陵萧氏。
    “小郎君想什么呢?”李丽质问道。
    “五娘,现在弘农杨氏和兰陵萧氏是不是没落了?”萧然的声音不大,其他人听不到。
    这种蛐蛐別人被听到不太好。
    李丽质顺著萧然的目光瞥了眼杨妃与萧皇后相谈的身影,声音压得极低:
    “说起来確实算没落了——这两家从前都是真龙棲身的门第,如今再看,终究是没了当年的气象。”
    她先望向萧皇后的方向,语气里多了丝敬意:
    “兰陵萧氏是南朝的天家血脉,齐、梁两朝的天子都出自这一族,当年在江南,『王谢袁萧』並称,何等风光。”
    “我幼时听阿娘说,萧氏一门光宰相就出了四十多位,外祖母也是这一支的。”
    “可南朝亡了这么多年,萧氏族人四散,虽还有些支脉在朝,最显的也只有萧瑀公。”
    “他是外祖母的胞弟,如今在朝中也是身居高位,可比起当年齐梁皇室『一言定江南』的声势,如今不过是世家重臣罢了,真龙变成了辅政的贤臣,自然算不得鼎盛了。”
    谈及弘农杨氏,李丽质的语气添了些复杂:
    “这一族更不必说,隋室就是弘农杨氏的血脉,文帝、煬帝都是他们的族人,当年整个天下都握在手里。”
    “可隋末乱世,煬帝失了天下,杨氏族人跟著遭了劫。”
    “有的死於战乱,有的隱姓埋名,连爵位都断了传承。”
    “如今朝堂上的杨氏,最体面的是杨师道杨公,他是隋观德王杨雄的幼子,投奔我朝后娶了桂阳公主,如今在太常卿任上,算得上门楣显赫。”
    “可他终究是靠著皇亲身份和自身才干立足,再不是当年『帝王故里』的气派了。”
    她轻轻摇了摇头,目光落回院中寻常的青石板上:
    “其实也难怪,乱世里皇族最是难当,一朝改朝换代,从前的荣光便成了负累。”
    “这两家能留下些支脉在朝为官,已是难得。”
    “只是比起当年『一言九鼎』的皇族气象,如今终究是收敛了锋芒,说句『没落』,原也不差。”(本章完)

章节目录

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雅灵轩plus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雅灵轩plus并收藏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