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譁变
其实王鐸所在的征剿军,实已发生重大变故。
此前朝廷把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夺了行营帅后,让门下王鐸统领这支行营军。
而从那个时候开始,军中就人心浮动了,尤其是张贯摩下的那些忠武军,更是如此,皆说:“朝廷不多负人,有危难,不爱惜官赏,事平即忘之。”
当时王鐸这支行营大军在抵达襄阳后,城內有山南节度使李福的六千山南东道兵,而行营兵力为二万二千人。
其中忠武军將张贯带领八千忠武军,宣武军將穆青带领三千武宣军,还有河东军將马步都虞侯邓虔所领的两千余河东马步兵,河中骑將王重荣带领的河中精骑五百,河阳將牛存礼带领精骑三百。
再加上义成將李鐸带领的三千义成兵,和昭义节度使曹翔亲领的五千昭义军。
这等兵力,真可谓精兵猛將,车载斗量。
但行营军中的矛盾却异常激烈,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忠武军的问题。
说实话,忠武军上下有理由埋怨、甚至愤怒。
因为朝廷的確是用忠武军是用惯了,凡战全是忠武军先当,许、陈、蔡三州不晓得为了朝廷流了多少血。
可人就是这样,你越是忠心能干活,就越会被上头不当回事。
以前在攻打昭义军刘稹的叛军时,忠武军就吃过这方面亏,当时上头是真的把忠武军往死里头用。
就好像他们忠武军各个是不怕死的好汉一样,哪里危险,就把这些忠武军派哪里去。
当时部分忠武军譁变过,那之后上头就有所顾忌了,基本都是让忠武军为援军或者是方面军。
但现在节度使崔安潜被夺帅,本来这些忠武军都认为这一次是要跟著返回藩镇的。
毕竟他们这八千人大部分都是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征战了,至今还没回去过,所以於情於理都应该先回藩休整。
但后面的情况却是,崔安潜单车回藩,他们这些人统统被留了下来,然后上任的还是昔日宣武军的老节度使,现在的门下王鐸。
所以这些忠武军就担心,他们会不会被那王鐸派到最危险的活,比如作为先锋。
而果然不出这些忠武军所料,那王鐸带领诸多藩军抵达后,真就让张贯带领忠武军南下,甚至直接穿插到鄂州以北。
不过当时好在,王鐸派遣的部队不仅是他们忠武军一家,还有穆青所领的宣武军三千。
虽然不情愿,但大伙还是保持惯性,在张贯的带领下,与宣武军一道从襄阳出发,一路经隨州,进入安州,甚至一度抵达汉口江外。
但到了江北,他们才发现鄂州竟然压根没守江北,全部龟缩在城內,完全没办法与城內呼应的忠武、宣武两军怕过於深入被包围,才又陆续撤到了安州云梦一带扎营。
本来两军在云梦等后续的王鐸来就行了,因为按照原定计划,他们在安州扎好寨,王鐸会带著剩下的万余马步骑抵达,隨后並军南下解围鄂州。
但忠武军没等来后续援军,却等来了一个监军使。
这下子忠武军上下绷不住了,一群军中將校在王建等人的带领下就去找张贯问个明白,是不是朝廷又要搞什么事,要让他们忠武军卖命。
他们很直白就问张贯,什么时候能回藩。
当时张贯牙痛得厉害,但此前也收到了王鐸发来的书信,所以晓得原由。
他面对惶惶不安的眾將校,佯怒道:“监军来此,是为宣抚。”
然后他又说道:“节帅离开军务没多久,汝等就这样了,节帅得知,肯定生气。”
“如今,朝廷已发文遣使起復节帅重为忠武军节度使,以后肯定还是要来行营的,所以监军是不会在军中久留的。”
“各位回寨安抚各部,若再有乱语者,那是牵累我等家小,当斩不赦!
张贯这番话,使得浮躁的军心一时稳定了下来。
后来张贯巡阅部队,见將校恭敬顺从,也是欢喜,就没再当回事。
而后面的情况也是如张贯说的,那监军是坐船来的,送了一批军资过来后,又检查了一下军务,而且这人还不错,回去就对王鐸说了忠武军好话。
此监军盛讚云梦的八千忠武军:“將校辑和,军旅精锐。则稟承朝廷命令,人怀忠义;下则训习武伎,眾和而勇,此当为朝廷柱石!”
当时王鐸一听这个也高兴,当即就发了一个嘉奖给张贯,说了一堆好话,又补了一批军资后,在最后还盛讚他当效仿巨鹿李齐之贤,不负朝廷所望。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句话,惹出了大祸。
所谓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乱国。
就这样一句看似褒奖的话,却在忠武军的大营之中,惹出了滔天大祸。
“巨鹿李齐之贤?”
当王鐸派来的使者,在张贯的中军大帐中,当著一眾忠武军兵马使、都將们的面,意气风发地宣读完这封嘉奖军令后,整个大帐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死寂。
使者还沉浸在自己传达了如此“恩赏”的得意之中,並未察觉到气氛的异——
常。
他清了清嗓子,笑著对主位上牙痛稍缓,面带微笑的张贯拱手道:“张將军,我家节相这是把將军比作前朝名將,以八千之眾,拒敌数十万,为国屏障啊!此乃不世之殊荣!”
张贯脸上的笑容,在听到“巨鹿李齐”这四个字时,便已经开始僵硬。
待到使者说完,他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一下,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正要开口说几句场面话。
可他还没来得及出声,帐下,一名身材魁梧、面容桀驁的將领,猛地站了出来。
此人,正是赵怀安的老兄弟,王建。
王建一出来,戟指那使者,大骂:“放你娘的狗屁!”
王建一声暴喝,如同平地惊雷,直接把那名还满脸笑意的使者给吼懵了。
“殊荣?我呸!”
王建双目赤红,指著那使者的鼻子狂喷:“李齐是什么下场,你当咱们都是不识字的蠢货吗?”
“他被围在巨鹿,粮尽援绝,最后城破身死,全家老小一个没活!王鐸老儿这是夸咱们吗?他这是咒咱们去死!是想让咱们八千忠武儿郎,都学那李齐,在这鬼地方给他王鐸挡刀口,流干最后一滴血!”
此言一出,整个大帐瞬间炸开了锅!
所有忠武军的將校,脸色都变了。
他们或许不清楚李齐守巨鹿的具体细节,但王建的话,却间点燃了他们心中积压已久的火药桶!
“王建说的对!他王鐸根本就没想过来支援我们!”
“什么狗屁行营!分明是想把我们忠武军当弃子!”
“他奶奶的!咱们给朝廷卖命,到头来就换来这么个下场?”
愤怒的咆哮声此起彼伏,帐內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那边王鐸派来的使者是又惊又怒,他大喊:“你等无知兵子,瞎说什么?巨鹿之战,巨鹿城都没陷落,如何来的城破身死?”
那边,张贯也怒了,猛地一拍案几,试图压下眾人的怒火。
“肃静!都给我肃静!”
他知道,事情已经滑向了最危险的深渊。
他死死地盯著王建,厉声喝道:“王建!你大胆!竟敢曲解令公之意,在此妖言惑眾,煽动军心!来人,给我————”
他的话还没说完,另一名在军中威望极高的都將,鹿晏弘,缓缓地站了出来。
他没有像王建那样咆哮,只是用一种异常平静,却森寒的声音,对著张贯说道:“兵马使,弟兄们只是想知道一件事。”
他环顾四周,目光扫过每一位將校那张写满了愤怒和不安的脸庞,一字一顿地问道:“王公的后续大军,到底还来不来?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这个问题,像一把尖刀,精准地刺中了在场所有忠武军將士內心最柔软,也最痛的地方。
回家。
多么简单,却又多么奢侈的两个字。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去年开始,便奉詔离家,在外征战。
先是战中原,又是追王、黄,和他们一起出征的保义军都回藩了,他们还要被调来解围鄂州。
兄弟们转战千里,无日不战,身上添了无数的伤疤,眼睁睁地看著身边的袍泽一个个倒下。
更加让他们寒心的是,事情弄成这样,不是那些宋威之流的原因吗?去年,都快把草军打得就剩一口气了,就宋威让诸道兵返回,才让草军又死灰復燃。
而他们忠武军不仅此前努力全部白费,还要再次在六七月的烈日下追草军?
凭什么闯祸的都是上头,最后跑断腿的却是他们忠武军?
为什么不是其他藩军?就是因为觉得他们忠武军是不会拔刀吗?
另外,他们前些日也和草军对阵过,此时的草军真不是去年那会了,无论是装备还是老卒数量,都比去年更加庞大。
甚至舒州那边的保义军的情况,也让他们对坚守丧失信心。
人家保义军那么厉害,都只是守在舒州,也没说深入敌境的,隔壁宣武军就是废物,真打起来就是靠他们这些忠武军。
他们这点人,还深入敌境?还坚守大寨?那不是送死吗?
他们累了,真的累了。
他们想念许州、陈州、蔡州的妻儿老小,这一刻只想回家。
之前,节度使崔安潜被夺帅,他们以为终於可以跟著节帅回藩休整了。
可朝廷一道命令,崔安潜单车返镇,他们八千人,却被像牲口一样,留了下来,拨给了新来的统帅王鐸。
如今,王鐸不仅不带主力前来会合,反而將他们比作孤军奋战至死的李齐,这其中的意味,还不够明显吗?
张贯看著帐下那一双双或愤怒、或悲凉、或绝望的眼睛,他知道,自己之前用“起復崔师”的谎言暂时稳住的军心,在这一刻,已经彻底崩塌了。
他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却发现任何言语,在现实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王鐸的信中,確实没有再提主力南下的事情,反而处处暗示,要他坚守云梦,独当一面,为大军爭取时间。
这,就是要把他们当成垫刀头的!
看著张贯那张因牙痛和心虚而扭曲的脸,所有將校的心,都沉入了谷底。
此时,王建振臂一呼,声音嘶哑而悲壮:“兄弟们!”
“咱们不能再给朝廷卖命了!他们不把咱们当人看,咱们自己得把自己当人!咱们要回家!回许州!回咱们自己的家!”
“回家!回家!”
“回家!”
帐內,所有的將校都跟著怒吼起来,那压抑已久的怨气和思乡之情,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那名王鐸派来的使者,早已嚇得面无人色,瘫软在地。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带来的一封嘉奖令,竟然会引发出如此可怕的兵变!
“反了!你们————你们要造反吗?!”
他尖声叫道。
一名脾气火爆的將领,名叫晋暉,闻言大怒,一个箭步衝上前,一脚將他踹翻在地,拔出腰间的横刀,便要砍下他的脑袋。
“住手!”
张贯发出一声悲鸣。
他知道,一旦杀了朝廷的使者,那便是公然叛乱,再无任何迴旋的余地了。
然而,此刻的他,早已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他的话,被淹没在震天的“回家”怒吼声中。
晋暉的刀,没有丝毫的犹豫,狠狠地劈了下去。
鲜血,溅满了整个中军大帐。
忠武军,这支曾经为大唐流尽了鲜血的忠勇之师,在这一刻,反了。
王建、鹿晏弘、晋暉等人,在杀了使者之后,迅速控制了整个大营。
他们没有为难张贯,而是將他“裹挟”了起来。他们需要这位主將的名號,来號令全军。
张贯万念俱灰,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只能被动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当夜,在一眾叛將的“簇拥”下,张贯被迫下达了全军开拔的命令。
方向,不是南方的鄂州,而是北方,回藩的方向。
为了宣泄对王鐸的怨恨,也为了彻底断绝后路,王建等人做出了一个残忍至极的决定。
他们將那名使者的尸体,施以“剐刑”,剔去血肉,只留下一具森然的白骨骨架,用竹竿撑起,派人快马送往了襄阳王鐸的大营。
这具无声的骨架,就是他们对王鐸,对朝廷的示威!
八千忠武军的譁变北返,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瞬间撼动了整个王鐸的行营体系。
消息传到驻扎在不远处的宣武军大营,三千宣武军將士,也炸开了锅。
忠武军都跑了,让他们三千人留在这里等死吗?
宣武军將领穆青,本就是个没什么主见的人。
眼看忠武军已经北上,他手下的將士也开始鼓譟不安,他犹豫了不到半个时辰,便也下令,全军撤退!
於是,王鐸寄予厚望的、作为行营前锋的一万一千大军,就这样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內,土崩瓦解,消失得无影无踪。
襄阳,山南东道节度使府。
王鐸此刻正志得意满地与山南节度使李福,以及留守襄阳的诸將,设宴畅饮o
监军使从云梦带回来的好消息,让他心情大好。
忠武军“將校辑和,军旅精锐”,这让他觉得自己驭將有方,不费吹灰之力,便將这支素来骄横的强兵,收拾得服服帖帖。
而另外一支宣武军,又是自己以前的老部下,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於是,此刻王鐸举起酒杯,意气风发地说道:“诸位,举杯!”
“云梦之军已稳,张贯堪比李齐,足以独当一面。待我大军休整完毕,粮草齐备,便可南下,与张贯、穆青二將,合兵一处,一举荡平鄂州之贼,为国尽忠!”
眾人纷纷举杯,阿諛奉承之词不绝於耳。
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时刻,一名牙兵神色慌张地闯了进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稟报导:“报————报告节相!营外————营外有人送来一具————一具骨架!”
“骨架?”
王鐸眉头一皱,不悦道:“何人如此大胆,在本帅行营前装神弄鬼!拖出去,斩了!”
那牙兵快要哭出来了:“节相!那————那骨架上,套著的,是我军使者的官服!送骨架来的人说————说是忠武军张贯將军,送给令公的“礼物”!”
“哐当!”
王鐸手中的酒杯,应声落地,摔得粉碎。
他猛地站起身,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一股不祥的预感,如同毒蛇般攫住了他的心臟。
片刻之后,当那具被竹竿撑起的、白森森的人类骨架,被抬到节度使府的大堂之上时,整个宴会厅,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恐怖而诡异的景象,惊得说不出话来。
王鐸看著那具骨架,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他认得那身官服,也猜到了这具骨架的身份。
他派去忠武军的使者,被杀了,而且,是被用最残忍的方式虐杀。
王鐸瘫坐在软榻上,喃喃自语:“忠武军————忠武军————”
隨即又发出一声如同受伤野兽般的咆哮:“他们反了!他们竟然敢反了!”
愤怒过后,便是无边的恐惧。
他不是傻子,他瞬间就明白了这具骨架所代表的含义。忠武军是怨气衝天,把事情做得那么绝,压根就没想过迴转!
紧接著,第二个,第三个坏消息,接踵而至。
“报!!宣武军穆青部,已擅自撤离云梦,不知所踪!”
“报!节相!安州传来消息,忠武、宣武二军,皆已向北开拔,沿途劫掠,声势浩大!”
王鐸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一屁股瘫坐在了椅子上。
完了,全完了。
他苦心经营的南下战略,还未开始,便已彻底破產。
他手中最精锐的前锋部队,不仅没有成为他功劳簿上的勋章,反而变成了捅向他胸口的利刃!
八千忠武军,三千宣武军,这两支精锐的叛逃,带来的连锁反应是致命的。
留守在襄阳的其余各镇藩军,本就人心浮动,此刻听闻此事,更是军心大乱。河东军、河中军、义成军————这些骄兵悍將,会不会有样学样?
王鐸不敢再想下去,他知道,自己的行营,已经不稳了。
此刻,他最需要的,不是去剿灭草军,而是稳住自己麾下这支隨时可能分崩离析的大军。
可是,谁能去追剿那已经叛逃的忠武军呢?派谁去,都可能引发新的譁变。
就在这焦头烂额、束手无策之际,一个名字,如同救命稻草般,猛地从他的脑海中跳了出来。
赵怀安!保义军!
对!赵怀安!
他的保义军,刚刚在舒州大破草军,兵锋正锐!
而且,保义军不属於他这个行营的体系,与忠武军又有香火之情,派他去追叛军,没准还能把叛军追回来!
想到这里,王鐸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他猛地站起身,也顾不上体面了,衝著身边的书记官吏嘶声大吼:“快!备笔墨!写信!八百里加急!飞书舒州的赵怀安!”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告诉他,忠武军张贯部,临阵叛逃,罪在不赦!我以行营都统之名,命他即刻带领所部,全力追剿!凡斩获叛军首级者,官升三级,赏钱万贯!若能生擒或斩杀张贯、王建、鹿晏弘等叛將首恶————”
“他赵怀安,便是我王鐸,向朝廷力保的,下一任忠武军节度使!”
“忠武军以后就是他的!”
>
其实王鐸所在的征剿军,实已发生重大变故。
此前朝廷把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夺了行营帅后,让门下王鐸统领这支行营军。
而从那个时候开始,军中就人心浮动了,尤其是张贯摩下的那些忠武军,更是如此,皆说:“朝廷不多负人,有危难,不爱惜官赏,事平即忘之。”
当时王鐸这支行营大军在抵达襄阳后,城內有山南节度使李福的六千山南东道兵,而行营兵力为二万二千人。
其中忠武军將张贯带领八千忠武军,宣武军將穆青带领三千武宣军,还有河东军將马步都虞侯邓虔所领的两千余河东马步兵,河中骑將王重荣带领的河中精骑五百,河阳將牛存礼带领精骑三百。
再加上义成將李鐸带领的三千义成兵,和昭义节度使曹翔亲领的五千昭义军。
这等兵力,真可谓精兵猛將,车载斗量。
但行营军中的矛盾却异常激烈,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忠武军的问题。
说实话,忠武军上下有理由埋怨、甚至愤怒。
因为朝廷的確是用忠武军是用惯了,凡战全是忠武军先当,许、陈、蔡三州不晓得为了朝廷流了多少血。
可人就是这样,你越是忠心能干活,就越会被上头不当回事。
以前在攻打昭义军刘稹的叛军时,忠武军就吃过这方面亏,当时上头是真的把忠武军往死里头用。
就好像他们忠武军各个是不怕死的好汉一样,哪里危险,就把这些忠武军派哪里去。
当时部分忠武军譁变过,那之后上头就有所顾忌了,基本都是让忠武军为援军或者是方面军。
但现在节度使崔安潜被夺帅,本来这些忠武军都认为这一次是要跟著返回藩镇的。
毕竟他们这八千人大部分都是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征战了,至今还没回去过,所以於情於理都应该先回藩休整。
但后面的情况却是,崔安潜单车回藩,他们这些人统统被留了下来,然后上任的还是昔日宣武军的老节度使,现在的门下王鐸。
所以这些忠武军就担心,他们会不会被那王鐸派到最危险的活,比如作为先锋。
而果然不出这些忠武军所料,那王鐸带领诸多藩军抵达后,真就让张贯带领忠武军南下,甚至直接穿插到鄂州以北。
不过当时好在,王鐸派遣的部队不仅是他们忠武军一家,还有穆青所领的宣武军三千。
虽然不情愿,但大伙还是保持惯性,在张贯的带领下,与宣武军一道从襄阳出发,一路经隨州,进入安州,甚至一度抵达汉口江外。
但到了江北,他们才发现鄂州竟然压根没守江北,全部龟缩在城內,完全没办法与城內呼应的忠武、宣武两军怕过於深入被包围,才又陆续撤到了安州云梦一带扎营。
本来两军在云梦等后续的王鐸来就行了,因为按照原定计划,他们在安州扎好寨,王鐸会带著剩下的万余马步骑抵达,隨后並军南下解围鄂州。
但忠武军没等来后续援军,却等来了一个监军使。
这下子忠武军上下绷不住了,一群军中將校在王建等人的带领下就去找张贯问个明白,是不是朝廷又要搞什么事,要让他们忠武军卖命。
他们很直白就问张贯,什么时候能回藩。
当时张贯牙痛得厉害,但此前也收到了王鐸发来的书信,所以晓得原由。
他面对惶惶不安的眾將校,佯怒道:“监军来此,是为宣抚。”
然后他又说道:“节帅离开军务没多久,汝等就这样了,节帅得知,肯定生气。”
“如今,朝廷已发文遣使起復节帅重为忠武军节度使,以后肯定还是要来行营的,所以监军是不会在军中久留的。”
“各位回寨安抚各部,若再有乱语者,那是牵累我等家小,当斩不赦!
张贯这番话,使得浮躁的军心一时稳定了下来。
后来张贯巡阅部队,见將校恭敬顺从,也是欢喜,就没再当回事。
而后面的情况也是如张贯说的,那监军是坐船来的,送了一批军资过来后,又检查了一下军务,而且这人还不错,回去就对王鐸说了忠武军好话。
此监军盛讚云梦的八千忠武军:“將校辑和,军旅精锐。则稟承朝廷命令,人怀忠义;下则训习武伎,眾和而勇,此当为朝廷柱石!”
当时王鐸一听这个也高兴,当即就发了一个嘉奖给张贯,说了一堆好话,又补了一批军资后,在最后还盛讚他当效仿巨鹿李齐之贤,不负朝廷所望。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句话,惹出了大祸。
所谓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乱国。
就这样一句看似褒奖的话,却在忠武军的大营之中,惹出了滔天大祸。
“巨鹿李齐之贤?”
当王鐸派来的使者,在张贯的中军大帐中,当著一眾忠武军兵马使、都將们的面,意气风发地宣读完这封嘉奖军令后,整个大帐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死寂。
使者还沉浸在自己传达了如此“恩赏”的得意之中,並未察觉到气氛的异——
常。
他清了清嗓子,笑著对主位上牙痛稍缓,面带微笑的张贯拱手道:“张將军,我家节相这是把將军比作前朝名將,以八千之眾,拒敌数十万,为国屏障啊!此乃不世之殊荣!”
张贯脸上的笑容,在听到“巨鹿李齐”这四个字时,便已经开始僵硬。
待到使者说完,他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一下,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正要开口说几句场面话。
可他还没来得及出声,帐下,一名身材魁梧、面容桀驁的將领,猛地站了出来。
此人,正是赵怀安的老兄弟,王建。
王建一出来,戟指那使者,大骂:“放你娘的狗屁!”
王建一声暴喝,如同平地惊雷,直接把那名还满脸笑意的使者给吼懵了。
“殊荣?我呸!”
王建双目赤红,指著那使者的鼻子狂喷:“李齐是什么下场,你当咱们都是不识字的蠢货吗?”
“他被围在巨鹿,粮尽援绝,最后城破身死,全家老小一个没活!王鐸老儿这是夸咱们吗?他这是咒咱们去死!是想让咱们八千忠武儿郎,都学那李齐,在这鬼地方给他王鐸挡刀口,流干最后一滴血!”
此言一出,整个大帐瞬间炸开了锅!
所有忠武军的將校,脸色都变了。
他们或许不清楚李齐守巨鹿的具体细节,但王建的话,却间点燃了他们心中积压已久的火药桶!
“王建说的对!他王鐸根本就没想过来支援我们!”
“什么狗屁行营!分明是想把我们忠武军当弃子!”
“他奶奶的!咱们给朝廷卖命,到头来就换来这么个下场?”
愤怒的咆哮声此起彼伏,帐內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那边王鐸派来的使者是又惊又怒,他大喊:“你等无知兵子,瞎说什么?巨鹿之战,巨鹿城都没陷落,如何来的城破身死?”
那边,张贯也怒了,猛地一拍案几,试图压下眾人的怒火。
“肃静!都给我肃静!”
他知道,事情已经滑向了最危险的深渊。
他死死地盯著王建,厉声喝道:“王建!你大胆!竟敢曲解令公之意,在此妖言惑眾,煽动军心!来人,给我————”
他的话还没说完,另一名在军中威望极高的都將,鹿晏弘,缓缓地站了出来。
他没有像王建那样咆哮,只是用一种异常平静,却森寒的声音,对著张贯说道:“兵马使,弟兄们只是想知道一件事。”
他环顾四周,目光扫过每一位將校那张写满了愤怒和不安的脸庞,一字一顿地问道:“王公的后续大军,到底还来不来?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这个问题,像一把尖刀,精准地刺中了在场所有忠武军將士內心最柔软,也最痛的地方。
回家。
多么简单,却又多么奢侈的两个字。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去年开始,便奉詔离家,在外征战。
先是战中原,又是追王、黄,和他们一起出征的保义军都回藩了,他们还要被调来解围鄂州。
兄弟们转战千里,无日不战,身上添了无数的伤疤,眼睁睁地看著身边的袍泽一个个倒下。
更加让他们寒心的是,事情弄成这样,不是那些宋威之流的原因吗?去年,都快把草军打得就剩一口气了,就宋威让诸道兵返回,才让草军又死灰復燃。
而他们忠武军不仅此前努力全部白费,还要再次在六七月的烈日下追草军?
凭什么闯祸的都是上头,最后跑断腿的却是他们忠武军?
为什么不是其他藩军?就是因为觉得他们忠武军是不会拔刀吗?
另外,他们前些日也和草军对阵过,此时的草军真不是去年那会了,无论是装备还是老卒数量,都比去年更加庞大。
甚至舒州那边的保义军的情况,也让他们对坚守丧失信心。
人家保义军那么厉害,都只是守在舒州,也没说深入敌境的,隔壁宣武军就是废物,真打起来就是靠他们这些忠武军。
他们这点人,还深入敌境?还坚守大寨?那不是送死吗?
他们累了,真的累了。
他们想念许州、陈州、蔡州的妻儿老小,这一刻只想回家。
之前,节度使崔安潜被夺帅,他们以为终於可以跟著节帅回藩休整了。
可朝廷一道命令,崔安潜单车返镇,他们八千人,却被像牲口一样,留了下来,拨给了新来的统帅王鐸。
如今,王鐸不仅不带主力前来会合,反而將他们比作孤军奋战至死的李齐,这其中的意味,还不够明显吗?
张贯看著帐下那一双双或愤怒、或悲凉、或绝望的眼睛,他知道,自己之前用“起復崔师”的谎言暂时稳住的军心,在这一刻,已经彻底崩塌了。
他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却发现任何言语,在现实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王鐸的信中,確实没有再提主力南下的事情,反而处处暗示,要他坚守云梦,独当一面,为大军爭取时间。
这,就是要把他们当成垫刀头的!
看著张贯那张因牙痛和心虚而扭曲的脸,所有將校的心,都沉入了谷底。
此时,王建振臂一呼,声音嘶哑而悲壮:“兄弟们!”
“咱们不能再给朝廷卖命了!他们不把咱们当人看,咱们自己得把自己当人!咱们要回家!回许州!回咱们自己的家!”
“回家!回家!”
“回家!”
帐內,所有的將校都跟著怒吼起来,那压抑已久的怨气和思乡之情,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那名王鐸派来的使者,早已嚇得面无人色,瘫软在地。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带来的一封嘉奖令,竟然会引发出如此可怕的兵变!
“反了!你们————你们要造反吗?!”
他尖声叫道。
一名脾气火爆的將领,名叫晋暉,闻言大怒,一个箭步衝上前,一脚將他踹翻在地,拔出腰间的横刀,便要砍下他的脑袋。
“住手!”
张贯发出一声悲鸣。
他知道,一旦杀了朝廷的使者,那便是公然叛乱,再无任何迴旋的余地了。
然而,此刻的他,早已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他的话,被淹没在震天的“回家”怒吼声中。
晋暉的刀,没有丝毫的犹豫,狠狠地劈了下去。
鲜血,溅满了整个中军大帐。
忠武军,这支曾经为大唐流尽了鲜血的忠勇之师,在这一刻,反了。
王建、鹿晏弘、晋暉等人,在杀了使者之后,迅速控制了整个大营。
他们没有为难张贯,而是將他“裹挟”了起来。他们需要这位主將的名號,来號令全军。
张贯万念俱灰,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只能被动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当夜,在一眾叛將的“簇拥”下,张贯被迫下达了全军开拔的命令。
方向,不是南方的鄂州,而是北方,回藩的方向。
为了宣泄对王鐸的怨恨,也为了彻底断绝后路,王建等人做出了一个残忍至极的决定。
他们將那名使者的尸体,施以“剐刑”,剔去血肉,只留下一具森然的白骨骨架,用竹竿撑起,派人快马送往了襄阳王鐸的大营。
这具无声的骨架,就是他们对王鐸,对朝廷的示威!
八千忠武军的譁变北返,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瞬间撼动了整个王鐸的行营体系。
消息传到驻扎在不远处的宣武军大营,三千宣武军將士,也炸开了锅。
忠武军都跑了,让他们三千人留在这里等死吗?
宣武军將领穆青,本就是个没什么主见的人。
眼看忠武军已经北上,他手下的將士也开始鼓譟不安,他犹豫了不到半个时辰,便也下令,全军撤退!
於是,王鐸寄予厚望的、作为行营前锋的一万一千大军,就这样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內,土崩瓦解,消失得无影无踪。
襄阳,山南东道节度使府。
王鐸此刻正志得意满地与山南节度使李福,以及留守襄阳的诸將,设宴畅饮o
监军使从云梦带回来的好消息,让他心情大好。
忠武军“將校辑和,军旅精锐”,这让他觉得自己驭將有方,不费吹灰之力,便將这支素来骄横的强兵,收拾得服服帖帖。
而另外一支宣武军,又是自己以前的老部下,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於是,此刻王鐸举起酒杯,意气风发地说道:“诸位,举杯!”
“云梦之军已稳,张贯堪比李齐,足以独当一面。待我大军休整完毕,粮草齐备,便可南下,与张贯、穆青二將,合兵一处,一举荡平鄂州之贼,为国尽忠!”
眾人纷纷举杯,阿諛奉承之词不绝於耳。
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时刻,一名牙兵神色慌张地闯了进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稟报导:“报————报告节相!营外————营外有人送来一具————一具骨架!”
“骨架?”
王鐸眉头一皱,不悦道:“何人如此大胆,在本帅行营前装神弄鬼!拖出去,斩了!”
那牙兵快要哭出来了:“节相!那————那骨架上,套著的,是我军使者的官服!送骨架来的人说————说是忠武军张贯將军,送给令公的“礼物”!”
“哐当!”
王鐸手中的酒杯,应声落地,摔得粉碎。
他猛地站起身,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一股不祥的预感,如同毒蛇般攫住了他的心臟。
片刻之后,当那具被竹竿撑起的、白森森的人类骨架,被抬到节度使府的大堂之上时,整个宴会厅,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恐怖而诡异的景象,惊得说不出话来。
王鐸看著那具骨架,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他认得那身官服,也猜到了这具骨架的身份。
他派去忠武军的使者,被杀了,而且,是被用最残忍的方式虐杀。
王鐸瘫坐在软榻上,喃喃自语:“忠武军————忠武军————”
隨即又发出一声如同受伤野兽般的咆哮:“他们反了!他们竟然敢反了!”
愤怒过后,便是无边的恐惧。
他不是傻子,他瞬间就明白了这具骨架所代表的含义。忠武军是怨气衝天,把事情做得那么绝,压根就没想过迴转!
紧接著,第二个,第三个坏消息,接踵而至。
“报!!宣武军穆青部,已擅自撤离云梦,不知所踪!”
“报!节相!安州传来消息,忠武、宣武二军,皆已向北开拔,沿途劫掠,声势浩大!”
王鐸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一屁股瘫坐在了椅子上。
完了,全完了。
他苦心经营的南下战略,还未开始,便已彻底破產。
他手中最精锐的前锋部队,不仅没有成为他功劳簿上的勋章,反而变成了捅向他胸口的利刃!
八千忠武军,三千宣武军,这两支精锐的叛逃,带来的连锁反应是致命的。
留守在襄阳的其余各镇藩军,本就人心浮动,此刻听闻此事,更是军心大乱。河东军、河中军、义成军————这些骄兵悍將,会不会有样学样?
王鐸不敢再想下去,他知道,自己的行营,已经不稳了。
此刻,他最需要的,不是去剿灭草军,而是稳住自己麾下这支隨时可能分崩离析的大军。
可是,谁能去追剿那已经叛逃的忠武军呢?派谁去,都可能引发新的譁变。
就在这焦头烂额、束手无策之际,一个名字,如同救命稻草般,猛地从他的脑海中跳了出来。
赵怀安!保义军!
对!赵怀安!
他的保义军,刚刚在舒州大破草军,兵锋正锐!
而且,保义军不属於他这个行营的体系,与忠武军又有香火之情,派他去追叛军,没准还能把叛军追回来!
想到这里,王鐸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他猛地站起身,也顾不上体面了,衝著身边的书记官吏嘶声大吼:“快!备笔墨!写信!八百里加急!飞书舒州的赵怀安!”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告诉他,忠武军张贯部,临阵叛逃,罪在不赦!我以行营都统之名,命他即刻带领所部,全力追剿!凡斩获叛军首级者,官升三级,赏钱万贯!若能生擒或斩杀张贯、王建、鹿晏弘等叛將首恶————”
“他赵怀安,便是我王鐸,向朝廷力保的,下一任忠武军节度使!”
“忠武军以后就是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