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哨马
乾符三年,八月二十七日,黄州黄冈十里驛。
一支骑军正在缓缓行军。
刚刚以雷霆之势突袭並拿下了麻城的郭从云,此刻正率领著他麾下那支精锐的保义军精骑,向著黄冈一带疾驰。
天气说变就变,前几日还热得让人心烦意乱,这会儿却已经能感受到几分沁入骨髓的秋意。
再加上沿途所见的荒凉景象,还真是应了那句“秋风萧瑟”。
的確是太破败了。
郭从云以前是来过黄州的。
那会儿他们保义军才初到光州,节帅赵怀安常派军中的一些將领去外州公干,美其名曰“增长见闻”。
郭从云记得,那时的黄州,从麻城到黄冈一片,虽比不上中原腹地的繁华,却也是人烟稠密,商旅不绝。
可现在呢?
沿途的乡里炊烟断绝,时不时就能见到倒毙在路边、早已腐烂生蛆的尸体,散发著令人作呕的恶臭。
在他的视野中,郭从云还能时不时看见远方旷野上一些游荡的人影。
这些人瘦得和麻杆一样,穿著破烂不堪的衣衫,如同行尸走肉般,漫无目的地晃荡著。
之前,郭从云见到这种景象,还会心生怜悯,派人上前询问一番,顺便打探一下附近有无草军的踪跡。
但不晓得是这些人脑子饿坏了,还是被战乱嚇傻了,一个个都是浑浑噩噩,问什么都一问三不知。
起初,他还会让手下给两块乾粮。
可自从麻城出来后,见到整个黄州都是这样一副人间地狱的光景,他就晓得,短时间內別想从地方上获得任何补给了。
他麾下这千余骑兵的粮草,吃一顿就少一顿,哪里还敢隨意浪费?
这会儿,纵然远远看到那些可怜人,郭从云也只是在心中嘆了一口气,然后將眼神扫向他处。
忽然,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將郭从云从压抑的情绪中唤醒。
那些之前和行尸走肉差不多的几个流民,只是听到这马蹄的动静,便如同受惊的兔子一般,“噗通”一声全都趴在了地上,瑟瑟发抖,连逃命的想法都没有。
长期的苦难,已经磨灭了他们求生的本能,只剩下对骑兵的恐惧。
前方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却是此前被他派出去在附近游弋的史儼等沙陀骑士。
对於这些沙陀人,郭从云自然是不陌生的。
他早年曾在博野军中效力,与沙陀人並肩作战过,深知这些草原部落在骑战中的厉害。
所以在看到节帅赵怀安延揽了二百多名沙陀骑士后,他便动了心思,想让他们来指点一下全军的骑战之术,提高一下整体的技战水平。
不过,折腾了一番后,郭从云也放弃了。
因为这东西,实在是学不来。
这些沙陀骑士並没有什么秘不外传的独门骑战技巧,唯“熟”而已,无论是弓马刀槊,全部都是从小练就的童子功。
中原的武士,就算是將门世家出身,又有几个是能整日泡在马背上的?而人家沙陀人,简直恨不得连生娃都要在马背上进行。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天赋和熟练度,根本没法学。
此刻,史儼带著五名沙陀武士风驰电掣般奔了过来,在郭从云马前勒住韁绳,用一口流利的唐话大声稟告:“使君,我等前哨三十里,遇贼军大砦!”
郭从云点了点头,对於史儼这些沙陀人有如此好的唐话水平,他並不意外。
沙陀一族归附大唐已有七十余年,三代人下来,什么话说不得?
更不用说沙陀人中但凡有点心气的,哪个不拼命学习唐话,融入中原?学不会这个,怎么当官,怎么出人头地?
一听到前方三十里有敌军大寨,郭从云精神一振,这说明他们已经成功穿插到了鄂州战场的侧翼外围了。
他思忖片刻,果断下令:“全军就地休整!將营中所有探马全部派出去,我要在天黑之前,弄清楚这一片所有草军的部署!”
西南十五里,三名背著认旗的保义军哨骑,正悄无声息地奔至一处废弃的聚落。
他们现在非常小心。
因为根据上级的情报,本军已经来到了战场外围,十来里外就是草军的大营o
如果这支草军是按照唐军的操典扎营,那么他们的哨骑也会在十五里的范围內交替游弋。
所以,这三名哨骑隨时都可能与草军的哨骑迎面撞上。
他们不自觉地放缓了马速,马蹄声越发轻巧。
马蹄踏过乾裂的田埂,三骑轻勒韁绳,藏身於一片半人高的枯草丛后,细细地打量著眼前这处废弃的聚落。
从外面看,这里面空无一人,寂静得可怕,应该不会有草军哨骑埋伏。
但哨探从来不是靠猜测,必须亲眼所见,才能下定论。
此时,三骑胯下的河西马似乎也感受到了骑士的紧张,不时地喷著鼻息,轻踮著蹄子,发出的声响被压得极低。
空气中瀰漫著一股恶臭。
不仅是田垄间的渠水断流后,在洼地里积成了黑绿色的臭水潭,就是聚落內部,也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腐朽气味。
本来现在已是临近秋收的季节,田地里本该是一片金黄。
但这里,却是一片颓唐。
聚落外的农田被马蹄践踏得一片狼藉,春天种上的旱稻,早已被胡乱割得支离破碎。
连村社边上种的那几株桑树,这会儿都歪倒在了田埂上,树皮被剥得乾乾净净,露出了白惨惨的树干。
再看那些聚落边缘的土坯墙,此刻已经坍塌了大半,露出里面掺杂著稻草的夯土层。
墙根处有明显的灼烧黑痕,这会儿已经有点泛灰,秋风一吹,墙土便簌簌掉落。
这些景象,在这三名哨骑的眼里,却读出了不同的讯息。
很显然,这处聚落曾经也算是兴旺的。
这里的村民在今年春天满怀希望地播下种子,期待著秋天的丰收。
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动乱,將他们所有的希望都碾得粉碎,还未成熟的稻子,被人全部割走了。
之后,应该又来了一批人。
他们应该是饿得发慌的流民,来到这里后,把一切能吃的东西都吃了,包括树皮和草根。
三名哨骑中,有两个是光州人,甚至就是农家子弟出身,所以对於这副场景,感触更深,心中充满了悲凉。
自己辛苦种下的稻子,收割的却不是自己,这世上还有比这更悲哀的事情吗?
倒是另外一名哨骑,是个年轻的沙陀人。
他对中原江淮的农耕景象毫无感觉,此刻只是用他那双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警惕地打量著附近的一草一木。
“走吧,进去看看。”
其中一个年长些的光州骑士压低了声音,说了一句。
於是,另外两骑默默地抽出了角弓,搭上羽箭,跟在他身后,小心翼翼地骑著马,走进了这处静得可怕的聚落。
也是进了村社,他们才晓得这里已经荒废到了何种程度。
隨处可见干硬的人畜粪便,还有疯长的杂草。
大部分的房屋,屋顶的茅草都已被烧尽,只剩下光禿禿、被熏得漆黑的木樑,刺向灰濛濛的天空。
他们又看了一下社里的水井,井水浑浊不堪,深不见底,水面上浮著一只断了绳子的木桶,井沿、木桶上长满了滑腻的青苔。
至於隨处可见的断壁残垣、焦黑的农具,无不在诉说著,这里已经彻底没了人烟。
正当三骑准备离开时,队伍中间的那名沙陀骑士,胯下的战马忽然不安地抬了抬前蹄。
他急忙按稳马鞍,目光如电,望向了聚落的西侧。
那里有几间尚未完全坍塌的土坯房,在房子的边角处,竟然垒著一个简易的小灶,上面还孤零零地留著一个黑乎乎的陶锅。
那沙陀骑士立刻翻身下马,拔出腰间的横刀,压低身形,悄无声息地靠了过去。
他身后的两名光州骑士立刻会意,举起手中的角弓,將锋利的箭簇对准了那片区域。
沙陀骑士小心谨慎地走到灶边,確认四周没有什么动静,这才蹲下身子。
他先是伸手摸了摸灶膛的余温,又凑近看了一眼陶锅的內部,隨后在灶边的灰烬里,发现了几粒被烧得焦黑的新米。
他站起身,快步走了回来,对那名年长的光州骑士,肯定说道:“这里不久前来过人,很有可能是草军。”
为何?
这个时候,在这片黄州地面上,还能吃得上新米的,除了那些刚刚抢掠了秋粮的草军,还能有其他人吗?
三人最后又將这处聚落仔细地搜检了一遍,但除了这个小灶,再无其他所获。
见没有新的发现,三骑小心翼翼地退出了聚落,来到了聚落旁的一处小水泊边。
到了水边,其中那个年轻的光州骑士跳下马,前去取水,剩下两骑则一左一右,警惕地环视著周围。
这三骑属於同一个哨骑小队,在抵达这处废墟之前,他们刚刚將这一片的战场环境標记好,並寻到了几处適合大军补给的水源地。
哨骑的作用,基本就是围绕著提前掌握战场信息来展开的,而且任务非常清晰就是:侦查敌军动向,勘察战场地形,甄別敌军虚实。
所以三骑一边探查附近的地形,一边小心搜寻著草军哨马的踪跡。
这会儿,看著周围没什么动静,作为头的年长骑士这才从怀中拿出墨囊,抽出一片薄薄的竹片,用特製的细笔,將刚刚的情况记录下来:“西南十五里,里社,废墟,有敌踪。”
想了想,他又在最后的位置,补了一句:“社外有湖,水佳。”
写完后,他吹了吹上面的墨跡,正准备將竹片小心地放回包裹里、
忽然,一阵尖锐的铜哨声从东面的山岗后传来!他心中一凛,连忙抬头望向东方。
另外两个伙伴也听到了这声音。
那个正在打水的年轻骑士,动作迅捷地奔了回来,一跃上马,然后將灌满水的水囊丟给了另外两人。
这个时候,年长的光州哨骑眯著眼睛,沉声道:“东面有兄弟预警,咱们奔过去支援!”
另外两骑重重地点了点头,隨即各自抽出角弓,开始上弦。
他们三骑都是哨骑,追求的是机动性、隱蔽性和生存性,对於冲阵攻坚並没有太多的要求,所以装备与寻常的突骑有著很大的不同。
他们胯下的战马都是速度快、耐力好的河西马,马身上仅掛著简易的鞍韉。
鞍旁掛著“水囊”和“料袋”,其中料袋里装的都是掺了豆子和盐的精料,可以隨时餵养战马,提高战马的续航能力。
且为了追求速度,哨骑们並不携带影响战马灵活性的马槊或者其他长柄武器。
他们最重要的攻击武器,就是一把一尺五寸长的横刀,和一张轻便的角弓。
每个人的箭囊里,都隨身配备了二十支鸣鏑箭。
毕竟,一旦哨探都需要投入正面战斗了,那就说明想跑也跑不了了,这时候就更得通过鸣鏑將警讯远远地送出去,为大部队爭取反应时间。
但这会儿,三骑都將箭囊里的鸣鏑箭取出,换上了各式各样的作战箭矢,以应对绝大多数的战斗情况。
刚刚他们听到的铜哨声,是每个哨骑小队都配备的联络工具,一旦吹响,意思就是附近有听到的友军,就迅速前来支援。
东面那边,也是他们同一个“哨”的袍泽。
保义军的哨骑部队,每个“哨”约有十人,通常每三骑又划分为一个小队,负责一个片区的前后哨探。
听到东面的铜哨声,三骑又检查了一下装备,便一夹马腹,向著声音传来的方向疾驰而去。
三骑只转过一道山岗,就看见坡下有两队骑士正在上演一场追逐战。
其中,奔在最前面的显然是草军,只剩下两骑,身上穿著標誌性的黄衣;而在他们后面紧追不捨的,正是刚刚吹哨求援的同队伙伴。
他们和之前的三骑一样,也是一个三人小队的配置,这会几正在后面死死地咬著。
但很显然,追击方的马力已经消耗了许久,不如前面逃跑的那两名草军哨骑。
双方的距离,正在被越拉越大。
看到这一幕,前来支援的三名保义军骑士瞬间瞭然。
他们没有直接从后面追,而是选了一个巧妙的角度,纵马从山坡上直衝而下,如同一只从天而降的猎鹰,直接就拦在了那两名草军哨骑的前方!
那边正在亡命奔逃的两名黄衣草军哨骑,也看到了从斜刺里杀出来的保义军骑士,顿时亡魂大冒,嘴里咒骂了一句,率先挽弓回射。
但这些草军哨骑虽然能在马背上回身拉弓,却並没有什么准头。
仓促间射出的箭矢,不知道飘到了哪里去。
除了那个年轻的光州骑士被对方的动作嚇了一跳,下意识地侧身躲避了一下,另外两个经验丰富的骑士,丝毫没有减速,一路急追。
那两名草军见嚇不到对面,连忙压低身子,拼命抽打著马臀,加速逃奔。
而在另外一侧,此前一直追击他们的另外三名保义军骑士,也卯足了劲,纵马狂追。
这些奔跑的敌人,可都是活生生的军功,如何能让他们跑掉?
无论是哪一支军队,能被选为哨骑的,全部都是军中精锐,是高价值目標。
能抓到这两个活口,就能从他们口中撬出至关重要的情报,这也是哨骑又被称为“捉生將”的原因。
两边都在追赶,尤其是从西面山坡上下来的三骑,藉助著地势,马速极快,和草军的距离正在迅速缩短。
前头逃奔的两名草军哨骑这个时候也彻底慌了,他们一边要控制著战马,一边还要回头放箭阻挡追兵,注意力几乎都在西侧后方。
然后,他们就听到东面的马蹄声,忽然变得如同擂鼓般响亮。
他们下意识地扭头去看,就见此前那三名明明已经没有马速的追骑,不知道什么情况,忽然就爆发出了惊人的速度,奔到了近前!
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再取箭了。
那两名草军哨骑也是悍勇之辈,眼见无路可逃,索性心一横,抽出腰间的横刀,怒吼一声,调转马头,就和那三骑狠狠地撞了过去,试图拼死一搏。
但,只是一个错马的瞬间,伴隨著两声沉闷的击打声,那两名草军骑士就被保义军骑士用刀鞘狠狠地拍中了后背,惨叫著摔下马去,在地上翻滚了四五圈才停下。
那边三名保义军骑士驭马滑出一段距离,这才跳下马,奔了过来。
那两名草军骑士还想挣扎著拔出匕首,给自己来个了断,可手都还没摸到刀柄,人就被衝上来的保义军骑士死死地摁在了地上。
被撼住后,这支哨骑的什將,才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次,他们算是大发了。
他蹲在地上,拍了拍其中一个还在横眉怒目的俘虏的脸,骂道:“跑啊!继续跑啊!你不是很能跑吗?跟耶耶我玩,玩不死你!”
那草军哨骑被死死摁在地上,却依旧嘴硬,啐了一口带血的唾沫,骂道:“来,弄死你乃公!有种就弄死我!来啊!”
看这人被擒了还这么横,那保义军什將也恼了,直接抽出横刀,就想一刀砍了这傢伙的脑袋。
反正抓到了两个,他们也只要一个活口就够了!
可他的刀还没落下来,另外那个草军哨骑忽然带著哭腔大喊道:“好汉別杀我大兄!別杀他!我们————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这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保义军哨骑都愣住了,完全不晓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於是,那个说话的草军哨骑连忙被拖到一边,被什將用刀指著,厉声询问:“说清楚!什么叫和咱们是一家人了?”
那年纪小一点的草军哨骑带著哭腔,说道:“你们不是官军吗?我家都统————都准备受朝廷招安了!以后咱们也是官军,如何不是一家人?”
一句话,如同晴天霹雳,直接把在场的所有保义军哨骑都给说傻眼了。
草军————竟然要受招安?这是谁的命令?开什么玩笑!
这不纯属混帐嘛!这草军裹挟流民,號称十万之眾,这么多人,能往哪里招安?朝廷疯了吗?
其中一个脑子转得快的哨骑,想到了一个可能,他一把抓住那年纪小一点的草军哨骑的衣领,问道:“是你们哪一家票帅要招安?向哪一部官军招安?”
那草军哨骑抬起头,理所当然地说道:“当然是我家都统啊!刚刚不都说了吗?王仙芝王都统!他要受朝廷招安了。他受招安,那咱们这些做小的,不就跟著一起受招安了嘛!”
“王仙芝?!”
在场的保—义—军哨骑们面面相覷,只感觉这个世界真是荒诞无常,时局变化之快,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像。
他们千辛万苦,穿越难行的大別山,刚刚抵达鄂州战场,正准备大展拳脚,建立功业,结果————敌人就要招安了?
眾人沉默了。
他们虽然不理解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但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个情报,其重要性,可能比他们之前侦察到的所有敌军部署加起来还要大!
“此地不宜久留!”什將当机立断:“哨探任务到此结束!立刻將这两个俘虏,押送回使君大营!”
片刻之后,六骑打扫完战场,將那两名草军哨骑用绳子结结实实地绑在马上,便向著来时的路,急速驰奔而去。
一路上,所有人的心情都异常复杂。
这事弄的,草军要是真的成了官军,那这仗————还打不打啊?
他们这些拼死拼活的將士,又算什么呢?
乾符三年,八月二十七日,黄州黄冈十里驛。
一支骑军正在缓缓行军。
刚刚以雷霆之势突袭並拿下了麻城的郭从云,此刻正率领著他麾下那支精锐的保义军精骑,向著黄冈一带疾驰。
天气说变就变,前几日还热得让人心烦意乱,这会儿却已经能感受到几分沁入骨髓的秋意。
再加上沿途所见的荒凉景象,还真是应了那句“秋风萧瑟”。
的確是太破败了。
郭从云以前是来过黄州的。
那会儿他们保义军才初到光州,节帅赵怀安常派军中的一些將领去外州公干,美其名曰“增长见闻”。
郭从云记得,那时的黄州,从麻城到黄冈一片,虽比不上中原腹地的繁华,却也是人烟稠密,商旅不绝。
可现在呢?
沿途的乡里炊烟断绝,时不时就能见到倒毙在路边、早已腐烂生蛆的尸体,散发著令人作呕的恶臭。
在他的视野中,郭从云还能时不时看见远方旷野上一些游荡的人影。
这些人瘦得和麻杆一样,穿著破烂不堪的衣衫,如同行尸走肉般,漫无目的地晃荡著。
之前,郭从云见到这种景象,还会心生怜悯,派人上前询问一番,顺便打探一下附近有无草军的踪跡。
但不晓得是这些人脑子饿坏了,还是被战乱嚇傻了,一个个都是浑浑噩噩,问什么都一问三不知。
起初,他还会让手下给两块乾粮。
可自从麻城出来后,见到整个黄州都是这样一副人间地狱的光景,他就晓得,短时间內別想从地方上获得任何补给了。
他麾下这千余骑兵的粮草,吃一顿就少一顿,哪里还敢隨意浪费?
这会儿,纵然远远看到那些可怜人,郭从云也只是在心中嘆了一口气,然后將眼神扫向他处。
忽然,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將郭从云从压抑的情绪中唤醒。
那些之前和行尸走肉差不多的几个流民,只是听到这马蹄的动静,便如同受惊的兔子一般,“噗通”一声全都趴在了地上,瑟瑟发抖,连逃命的想法都没有。
长期的苦难,已经磨灭了他们求生的本能,只剩下对骑兵的恐惧。
前方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却是此前被他派出去在附近游弋的史儼等沙陀骑士。
对於这些沙陀人,郭从云自然是不陌生的。
他早年曾在博野军中效力,与沙陀人並肩作战过,深知这些草原部落在骑战中的厉害。
所以在看到节帅赵怀安延揽了二百多名沙陀骑士后,他便动了心思,想让他们来指点一下全军的骑战之术,提高一下整体的技战水平。
不过,折腾了一番后,郭从云也放弃了。
因为这东西,实在是学不来。
这些沙陀骑士並没有什么秘不外传的独门骑战技巧,唯“熟”而已,无论是弓马刀槊,全部都是从小练就的童子功。
中原的武士,就算是將门世家出身,又有几个是能整日泡在马背上的?而人家沙陀人,简直恨不得连生娃都要在马背上进行。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天赋和熟练度,根本没法学。
此刻,史儼带著五名沙陀武士风驰电掣般奔了过来,在郭从云马前勒住韁绳,用一口流利的唐话大声稟告:“使君,我等前哨三十里,遇贼军大砦!”
郭从云点了点头,对於史儼这些沙陀人有如此好的唐话水平,他並不意外。
沙陀一族归附大唐已有七十余年,三代人下来,什么话说不得?
更不用说沙陀人中但凡有点心气的,哪个不拼命学习唐话,融入中原?学不会这个,怎么当官,怎么出人头地?
一听到前方三十里有敌军大寨,郭从云精神一振,这说明他们已经成功穿插到了鄂州战场的侧翼外围了。
他思忖片刻,果断下令:“全军就地休整!將营中所有探马全部派出去,我要在天黑之前,弄清楚这一片所有草军的部署!”
西南十五里,三名背著认旗的保义军哨骑,正悄无声息地奔至一处废弃的聚落。
他们现在非常小心。
因为根据上级的情报,本军已经来到了战场外围,十来里外就是草军的大营o
如果这支草军是按照唐军的操典扎营,那么他们的哨骑也会在十五里的范围內交替游弋。
所以,这三名哨骑隨时都可能与草军的哨骑迎面撞上。
他们不自觉地放缓了马速,马蹄声越发轻巧。
马蹄踏过乾裂的田埂,三骑轻勒韁绳,藏身於一片半人高的枯草丛后,细细地打量著眼前这处废弃的聚落。
从外面看,这里面空无一人,寂静得可怕,应该不会有草军哨骑埋伏。
但哨探从来不是靠猜测,必须亲眼所见,才能下定论。
此时,三骑胯下的河西马似乎也感受到了骑士的紧张,不时地喷著鼻息,轻踮著蹄子,发出的声响被压得极低。
空气中瀰漫著一股恶臭。
不仅是田垄间的渠水断流后,在洼地里积成了黑绿色的臭水潭,就是聚落內部,也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腐朽气味。
本来现在已是临近秋收的季节,田地里本该是一片金黄。
但这里,却是一片颓唐。
聚落外的农田被马蹄践踏得一片狼藉,春天种上的旱稻,早已被胡乱割得支离破碎。
连村社边上种的那几株桑树,这会儿都歪倒在了田埂上,树皮被剥得乾乾净净,露出了白惨惨的树干。
再看那些聚落边缘的土坯墙,此刻已经坍塌了大半,露出里面掺杂著稻草的夯土层。
墙根处有明显的灼烧黑痕,这会儿已经有点泛灰,秋风一吹,墙土便簌簌掉落。
这些景象,在这三名哨骑的眼里,却读出了不同的讯息。
很显然,这处聚落曾经也算是兴旺的。
这里的村民在今年春天满怀希望地播下种子,期待著秋天的丰收。
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动乱,將他们所有的希望都碾得粉碎,还未成熟的稻子,被人全部割走了。
之后,应该又来了一批人。
他们应该是饿得发慌的流民,来到这里后,把一切能吃的东西都吃了,包括树皮和草根。
三名哨骑中,有两个是光州人,甚至就是农家子弟出身,所以对於这副场景,感触更深,心中充满了悲凉。
自己辛苦种下的稻子,收割的却不是自己,这世上还有比这更悲哀的事情吗?
倒是另外一名哨骑,是个年轻的沙陀人。
他对中原江淮的农耕景象毫无感觉,此刻只是用他那双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警惕地打量著附近的一草一木。
“走吧,进去看看。”
其中一个年长些的光州骑士压低了声音,说了一句。
於是,另外两骑默默地抽出了角弓,搭上羽箭,跟在他身后,小心翼翼地骑著马,走进了这处静得可怕的聚落。
也是进了村社,他们才晓得这里已经荒废到了何种程度。
隨处可见干硬的人畜粪便,还有疯长的杂草。
大部分的房屋,屋顶的茅草都已被烧尽,只剩下光禿禿、被熏得漆黑的木樑,刺向灰濛濛的天空。
他们又看了一下社里的水井,井水浑浊不堪,深不见底,水面上浮著一只断了绳子的木桶,井沿、木桶上长满了滑腻的青苔。
至於隨处可见的断壁残垣、焦黑的农具,无不在诉说著,这里已经彻底没了人烟。
正当三骑准备离开时,队伍中间的那名沙陀骑士,胯下的战马忽然不安地抬了抬前蹄。
他急忙按稳马鞍,目光如电,望向了聚落的西侧。
那里有几间尚未完全坍塌的土坯房,在房子的边角处,竟然垒著一个简易的小灶,上面还孤零零地留著一个黑乎乎的陶锅。
那沙陀骑士立刻翻身下马,拔出腰间的横刀,压低身形,悄无声息地靠了过去。
他身后的两名光州骑士立刻会意,举起手中的角弓,將锋利的箭簇对准了那片区域。
沙陀骑士小心谨慎地走到灶边,確认四周没有什么动静,这才蹲下身子。
他先是伸手摸了摸灶膛的余温,又凑近看了一眼陶锅的內部,隨后在灶边的灰烬里,发现了几粒被烧得焦黑的新米。
他站起身,快步走了回来,对那名年长的光州骑士,肯定说道:“这里不久前来过人,很有可能是草军。”
为何?
这个时候,在这片黄州地面上,还能吃得上新米的,除了那些刚刚抢掠了秋粮的草军,还能有其他人吗?
三人最后又將这处聚落仔细地搜检了一遍,但除了这个小灶,再无其他所获。
见没有新的发现,三骑小心翼翼地退出了聚落,来到了聚落旁的一处小水泊边。
到了水边,其中那个年轻的光州骑士跳下马,前去取水,剩下两骑则一左一右,警惕地环视著周围。
这三骑属於同一个哨骑小队,在抵达这处废墟之前,他们刚刚將这一片的战场环境標记好,並寻到了几处適合大军补给的水源地。
哨骑的作用,基本就是围绕著提前掌握战场信息来展开的,而且任务非常清晰就是:侦查敌军动向,勘察战场地形,甄別敌军虚实。
所以三骑一边探查附近的地形,一边小心搜寻著草军哨马的踪跡。
这会儿,看著周围没什么动静,作为头的年长骑士这才从怀中拿出墨囊,抽出一片薄薄的竹片,用特製的细笔,將刚刚的情况记录下来:“西南十五里,里社,废墟,有敌踪。”
想了想,他又在最后的位置,补了一句:“社外有湖,水佳。”
写完后,他吹了吹上面的墨跡,正准备將竹片小心地放回包裹里、
忽然,一阵尖锐的铜哨声从东面的山岗后传来!他心中一凛,连忙抬头望向东方。
另外两个伙伴也听到了这声音。
那个正在打水的年轻骑士,动作迅捷地奔了回来,一跃上马,然后將灌满水的水囊丟给了另外两人。
这个时候,年长的光州哨骑眯著眼睛,沉声道:“东面有兄弟预警,咱们奔过去支援!”
另外两骑重重地点了点头,隨即各自抽出角弓,开始上弦。
他们三骑都是哨骑,追求的是机动性、隱蔽性和生存性,对於冲阵攻坚並没有太多的要求,所以装备与寻常的突骑有著很大的不同。
他们胯下的战马都是速度快、耐力好的河西马,马身上仅掛著简易的鞍韉。
鞍旁掛著“水囊”和“料袋”,其中料袋里装的都是掺了豆子和盐的精料,可以隨时餵养战马,提高战马的续航能力。
且为了追求速度,哨骑们並不携带影响战马灵活性的马槊或者其他长柄武器。
他们最重要的攻击武器,就是一把一尺五寸长的横刀,和一张轻便的角弓。
每个人的箭囊里,都隨身配备了二十支鸣鏑箭。
毕竟,一旦哨探都需要投入正面战斗了,那就说明想跑也跑不了了,这时候就更得通过鸣鏑將警讯远远地送出去,为大部队爭取反应时间。
但这会儿,三骑都將箭囊里的鸣鏑箭取出,换上了各式各样的作战箭矢,以应对绝大多数的战斗情况。
刚刚他们听到的铜哨声,是每个哨骑小队都配备的联络工具,一旦吹响,意思就是附近有听到的友军,就迅速前来支援。
东面那边,也是他们同一个“哨”的袍泽。
保义军的哨骑部队,每个“哨”约有十人,通常每三骑又划分为一个小队,负责一个片区的前后哨探。
听到东面的铜哨声,三骑又检查了一下装备,便一夹马腹,向著声音传来的方向疾驰而去。
三骑只转过一道山岗,就看见坡下有两队骑士正在上演一场追逐战。
其中,奔在最前面的显然是草军,只剩下两骑,身上穿著標誌性的黄衣;而在他们后面紧追不捨的,正是刚刚吹哨求援的同队伙伴。
他们和之前的三骑一样,也是一个三人小队的配置,这会几正在后面死死地咬著。
但很显然,追击方的马力已经消耗了许久,不如前面逃跑的那两名草军哨骑。
双方的距离,正在被越拉越大。
看到这一幕,前来支援的三名保义军骑士瞬间瞭然。
他们没有直接从后面追,而是选了一个巧妙的角度,纵马从山坡上直衝而下,如同一只从天而降的猎鹰,直接就拦在了那两名草军哨骑的前方!
那边正在亡命奔逃的两名黄衣草军哨骑,也看到了从斜刺里杀出来的保义军骑士,顿时亡魂大冒,嘴里咒骂了一句,率先挽弓回射。
但这些草军哨骑虽然能在马背上回身拉弓,却並没有什么准头。
仓促间射出的箭矢,不知道飘到了哪里去。
除了那个年轻的光州骑士被对方的动作嚇了一跳,下意识地侧身躲避了一下,另外两个经验丰富的骑士,丝毫没有减速,一路急追。
那两名草军见嚇不到对面,连忙压低身子,拼命抽打著马臀,加速逃奔。
而在另外一侧,此前一直追击他们的另外三名保义军骑士,也卯足了劲,纵马狂追。
这些奔跑的敌人,可都是活生生的军功,如何能让他们跑掉?
无论是哪一支军队,能被选为哨骑的,全部都是军中精锐,是高价值目標。
能抓到这两个活口,就能从他们口中撬出至关重要的情报,这也是哨骑又被称为“捉生將”的原因。
两边都在追赶,尤其是从西面山坡上下来的三骑,藉助著地势,马速极快,和草军的距离正在迅速缩短。
前头逃奔的两名草军哨骑这个时候也彻底慌了,他们一边要控制著战马,一边还要回头放箭阻挡追兵,注意力几乎都在西侧后方。
然后,他们就听到东面的马蹄声,忽然变得如同擂鼓般响亮。
他们下意识地扭头去看,就见此前那三名明明已经没有马速的追骑,不知道什么情况,忽然就爆发出了惊人的速度,奔到了近前!
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再取箭了。
那两名草军哨骑也是悍勇之辈,眼见无路可逃,索性心一横,抽出腰间的横刀,怒吼一声,调转马头,就和那三骑狠狠地撞了过去,试图拼死一搏。
但,只是一个错马的瞬间,伴隨著两声沉闷的击打声,那两名草军骑士就被保义军骑士用刀鞘狠狠地拍中了后背,惨叫著摔下马去,在地上翻滚了四五圈才停下。
那边三名保义军骑士驭马滑出一段距离,这才跳下马,奔了过来。
那两名草军骑士还想挣扎著拔出匕首,给自己来个了断,可手都还没摸到刀柄,人就被衝上来的保义军骑士死死地摁在了地上。
被撼住后,这支哨骑的什將,才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次,他们算是大发了。
他蹲在地上,拍了拍其中一个还在横眉怒目的俘虏的脸,骂道:“跑啊!继续跑啊!你不是很能跑吗?跟耶耶我玩,玩不死你!”
那草军哨骑被死死摁在地上,却依旧嘴硬,啐了一口带血的唾沫,骂道:“来,弄死你乃公!有种就弄死我!来啊!”
看这人被擒了还这么横,那保义军什將也恼了,直接抽出横刀,就想一刀砍了这傢伙的脑袋。
反正抓到了两个,他们也只要一个活口就够了!
可他的刀还没落下来,另外那个草军哨骑忽然带著哭腔大喊道:“好汉別杀我大兄!別杀他!我们————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这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保义军哨骑都愣住了,完全不晓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於是,那个说话的草军哨骑连忙被拖到一边,被什將用刀指著,厉声询问:“说清楚!什么叫和咱们是一家人了?”
那年纪小一点的草军哨骑带著哭腔,说道:“你们不是官军吗?我家都统————都准备受朝廷招安了!以后咱们也是官军,如何不是一家人?”
一句话,如同晴天霹雳,直接把在场的所有保义军哨骑都给说傻眼了。
草军————竟然要受招安?这是谁的命令?开什么玩笑!
这不纯属混帐嘛!这草军裹挟流民,號称十万之眾,这么多人,能往哪里招安?朝廷疯了吗?
其中一个脑子转得快的哨骑,想到了一个可能,他一把抓住那年纪小一点的草军哨骑的衣领,问道:“是你们哪一家票帅要招安?向哪一部官军招安?”
那草军哨骑抬起头,理所当然地说道:“当然是我家都统啊!刚刚不都说了吗?王仙芝王都统!他要受朝廷招安了。他受招安,那咱们这些做小的,不就跟著一起受招安了嘛!”
“王仙芝?!”
在场的保—义—军哨骑们面面相覷,只感觉这个世界真是荒诞无常,时局变化之快,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像。
他们千辛万苦,穿越难行的大別山,刚刚抵达鄂州战场,正准备大展拳脚,建立功业,结果————敌人就要招安了?
眾人沉默了。
他们虽然不理解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但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个情报,其重要性,可能比他们之前侦察到的所有敌军部署加起来还要大!
“此地不宜久留!”什將当机立断:“哨探任务到此结束!立刻將这两个俘虏,押送回使君大营!”
片刻之后,六骑打扫完战场,將那两名草军哨骑用绳子结结实实地绑在马上,便向著来时的路,急速驰奔而去。
一路上,所有人的心情都异常复杂。
这事弄的,草军要是真的成了官军,那这仗————还打不打啊?
他们这些拼死拼活的將士,又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