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一战成名(2),八路军的载重自行车订单
12月 10日清晨,南宁城外传来阵阵军号声,
中央军第 5军的先头部队第一个抵达南宁;随后的是第 46军 170师、175师,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向南宁城驶来。
消息顿时传遍全城,虽然来的有些晚,民众们还是自发涌上街头,在道路两侧搭起彩棚,挂起“欢迎援军”“桂南必胜”的横幅。
当援军部队抵达南宁城门时,韦军长带着 31军的军官们早已等候在那里。第 5军军长杜军长快步上前,与韦军长紧紧握手:“韦军长,我们来晚了!让你们受苦了!”韦军长笑着摇头:“不晚!你们来了,桂南就彻底稳了!”
随着部队进城,锣鼓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方文站在迎接队伍中,欢腾的场面,嘴角露出一丝欣慰。
同日下午,他驾驶钦原号进行最后一次空中侦查。
这次的侦查发现,之前从邕钦公路战线撤退的日军,已经抵达钦州。
通过机械感知异能,方文还“看到”日军在钦州港周边开始构筑防御工事:士兵们挖掘战壕,架设铁丝网,将剩余的火炮部署在港口两侧。
显然日军是打算固守钦州,再做图谋。
而北部湾海域,还有日军很多舰船在。
随即,他驾驶飞机返航,然后驱车前往31军指挥部,将情况告知韦军长。
韦军长听完,长舒一口气:“好!只要他们退到钦州,就翻不起大浪了!接下来,我们可以联合援军,慢慢清剿钦州的日军,彻底把他们赶出桂南!”参谋们也纷纷附和,指挥部里的气氛,终于从之前的紧张凝重,变得轻松起来。
方文知道这是鼓舞士气的说法,等附和声消失,又出声道:“我们独立团也完成了本次支援作战,现在特向桂南守军告知,今日启程返回。”
“现在就走?今晚我在城里设了庆功宴,一是欢迎援军,二是感谢你这些天对桂南的帮助,你要是走了,这场宴席就少了太多谈资了!”韦军长惋惜道。
方文微笑着解释:“韦军长,多谢你的好意,但我实在是难以赴约了。这一战打了半个月,家里面有很多事情积压需要我回去处理,再不回去,家里就乱成一锅粥咯。”
韦军长愣了一下,随即理解地点点头:“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是个务实的人,心里装的都是怎么打鬼子、怎么强兵。既然如此,我也不勉强你。只是,桂南永远记得你的功劳,以后要是有需要,随时开口!”
方文伸出手,与韦军长紧紧握在一起:“韦军长客气了,保家卫国,本就是我们该做的。后续桂南的防御,还要靠你们,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守住这片土地。”
一番交接下,方文交出了桂系航空队的指挥权,随后开始通知独立团前来桂南的支援部队准备返航。
邕江上游临时水上机场,10架独立团炮舰机机组人员和随军地勤人员忙碌着收拾装备,能拿的都拿回飞机。
随后,所有人员登机,飞往南宁。
独立团炮舰机队在已经被炸毁的桂系水上机场降落,接收南岸的独立团士兵和防空炮部件。
一切装载完毕后,炮舰机再度起飞。
这动静,终于被城里的人知道了。
人们纷纷出城,来到邕江北岸,目送着炮舰机队飞往东方。
而方文,则驾驶着钦原号,独自返航。
四个小时的飞行后,钦原号抵达仰光机场。
此时天色已暗,为了照明,机场的夜灯开启。
方文在机场人员的指引下,将飞机开进了机库。
随后,他和后座舱的龚修能下机。
方文看着舒展手脚的龚修能,关切问道:“趴了4个多小时还好吧?”
“还行,只要团长不驾驶飞机空战,我坐着还蛮稳当的。”龚修能打趣道。
“你个老小子。”方文笑道。
两人说笑着,坐上机库里的泰山吉普(泰山军车民用版,目前只有方文有)。
吉普车驶出机场,开到泰山航空总部大楼后面的院子里停下。
两人进入大楼,就看到一楼大厅中,方守信刘掌柜带着总部的员工们欢迎他。
方守信高声道:“总经理,恭喜你带领独立团在桂南获得大胜。”
“你们怎么知道的?”方文诧异。
“报纸上都报道了!一开始鬼子那边,后来英国人和美国人也一起报道,搞得小鬼子下不了台。”刘掌柜笑呵呵解释。
方文越发好奇,但在大厅里不好多问,便与公司高管坐电梯上楼。
电梯抵达顶楼总经理办公区,一行人在会议室内坐下。
方文这才问道:“刚才你们说的事,我还没听明白,谁来说详细点。”
刘掌柜将事情的前后讲了一遍。
原来,桂南战事,在鬼子国内是预先进行了大肆鼓吹的。
毕竟只要占领了桂南地区,整个中华的海岸线就彻底封锁了,再也无法从海路获得支援。
为此,日本国内的报刊画报进行了大量粉饰宣传。
特别是画报,刊登了大量轰炸南宁和日军作战的图片。
这些报道无一不是在向日本国内民众,以及国际宣扬他们对桂南地区势在必得。
可谁承想,战事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军谋划许久的桂南攻略战,却在半途越打越难。
说到这里,方守信笑着补充道:“小鬼子把他们的报刊拿到欧洲,想要宣扬。刘掌柜正好在巴黎统账。这场战斗,有我们总经理加入,怎么可能让鬼子那么轻松。是以,刘掌柜就联系英美两家报纸,让他们跟踪报道。这一搞,还真让鬼子下不了台了。到后来,日本国内关于桂南的报道算是彻底没有了。”
大伙哄笑。
等笑声停止,方守信继续。
“英美两家报纸的撰稿人特别喜欢挖掘有趣的信息报道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他们发现在战斗后半场,日军的空中优势突然没有了。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让日军原有的计划泡汤。他们深入挖掘后,把总经理你以前的事情都给找出来,然后重新报道。现在欧洲和美国那边,都知道你在亚洲的军事战绩,还给你起了一个外号‘亚洲战鹰’。”
方文听方守信说完,不知该如何评价此事。
以前在美国,也曾经报道过自己,不过那时候是因为年轻而拥有大量财富的奇特创业经历。
现在自己在华夏参战的情况也被报道出去,还是在欧洲大战爆发之初。
这会不会对自己有利呢?
挥去思绪,方文正色道:“好了,现在进入正题。大家说一下公司的情况。”
会议室顿时安静,各部门负责人开始报告。
从公司内部管理,物资采购,民航运营,国内剩下的支线航班情况,再到东南亚海上支线航班等等。
总体来说,这段时间,民航业务虽然没有扩张,但满座率提高了,公司收益同比增加百分之四十。
其中,主要是亚欧航线带来的影响。
因为在瑞士开了一个分支航班,让众星半导体收音机可以从那边给柏林供货,同时也等于给了泰山航空一份民航豁免。
越来越多的人乘坐泰山航空的飞机往返在亚欧之间。
听到这里,方文心中一动。
出声道:“客运量增加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其中的隐患。这么多乘客当中,肯定混有各国的情报人员,他们会利用这条航线的便捷,将特工派往各地。公司要保持中立,绝对不能有员工出现任何倾向。要记住,我们是华夏的公司,除了华夏以外,其他的国家对我们来说只有利益。”
方守信非常认同的点头:“我们行政部下面的纪律部门,会针对总经理说的进行专门监督。”
一番报告下,民航业务的事情,算是说完了。
会议至此结束,大家离开会议室解散。
方文则让小助理赵君平将这段时间积累的情报拿来。
他想看看这半个多月的局势变化。
首先看的当然是欧洲那边的情况。
一份份情报翻开,方文对欧洲的局势有了了解。
这半个多月时间里。
德国还在消化刚刚占领的波兰,西线虽然英法宣战,但双方都没有进一步行动,国际舆论称之为“静坐战”。
值得一提的是,法军在马奇诺防线与德军对峙,法国国内舆论对自己的军队相当看好,并不认为法国会成为第二个波兰。
而欧洲东面,苏联却也在趁着这个时机进行扩张。
11月初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并入版图,并于 11月底发动对芬兰发动战争。
看到这里,方文不禁感慨,难怪德国会与苏联先打起来,两边对土地的渴望都是一样的。
他接着看下去。
苏联投入了45万兵力,和德国入侵波兰的力度有的一拼。
但这场战争的开头,并没有苏联想象中那么顺利。
在零下40度的寒冷环境下,苏联军队与举国而战的芬兰打成了平手。
甚至在部分地区,芬兰军队还将苏军部队分割开,试图分散歼灭。
看完关于苏芬战争的情报,方文不禁代入思索。
如果自己指挥苏军进攻,会不会有机会改变这种局面呢?
他脑中浮现列宁格勒北部区域的景象。
那里已经和芬兰地区相似,森林、湖泊、沼泽密布。
苏军的机械化部队在如此环境下必定行动受限,再加上寒冷的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另外如此低温,飞机更是难以进行空中支援和侦查。
而芬兰方面,却熟悉地形,更适应当地环境。
所以,就算自己以机械感知异能去指挥这场战斗,估计还是难以在芬兰取得更好的优势。
所以,战争是需要因地制宜的,而不是一味的依靠资源去硬拼,那样虽然最终结果还是能胜利,但过程和损失会很大。
一夜过去。
方文从顶楼住所出来,带着警卫员龚修能上车前往机场,驾驶战机飞往缅北。
只用了一个小时,钦原号便降落在缅北机场上。
方文抵达缅北基地,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各部门管理者开会。
飞机制造2厂的厂长林逸飞,弹药总厂的霍端阳,半导体厂的柏则善,泰山研究院的路泽轩,还有基地的保安主管沈伟涛。
林逸飞第一个向方文报告:“总经理,这半个多月,我们完成了2架炮舰机的改装,全部都是新版加装了火箭弹发射巢的。另外,延安方面已经来人提走了3架高速战机。”
方文点头,加上之前的2架高速战机,延安航空队已经拥有了5架高速战机,虽然数量不够多,但在性能上已经是目前最好的,守护延安绝对没问题。
随后,霍端阳说明弹药总厂的情况。
“总经理,按照你的要求,子弹厂的技术工人有七成迁往延安那边。现在除了维持独立团的步枪弹药供应,我们的产能重心放在了82毫米火箭弹的制造上。虽然我们已经增加了人手,但设备产能有限,还是无法达到你要求的月产4000枚产能。对此,我们正在抓紧时间对生产线进行改造,预计下个月就可以实现产能提升。”
霍端阳说出了两个情况。
因为延安那边购置了苏联军火生产线,用于制造苏制步枪和子弹,但技术工人缺口非常大,为此,方文将子弹厂的技术工人支援了一批过去,毕竟这些工人原本就是为了支援红军的弹药供应的。
而现在弹药厂的产能缺口已经变成了火箭弹。
一次齐射消耗上百枚火箭弹,只需要一周战斗时间,就能消耗掉一千多枚。
方文带领独立团航空队在桂南的作战,打出去了1800枚火箭弹,获得了累累战果,也清空了独立团和弹药厂的库存。
因此,提高产能对于现有的独立团空战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方文将此记在心里,他会想办法解决产能上的缺口,需要的设备,将会来自欧洲。
随后,半导体厂的柏则善,泰山研究院的路泽轩,基地的保安主管沈伟涛也对自己部门的情况进行了报告。
半导体厂的产能,已经有七成转向军用品,用来生产泰山步话机。
因此未来3个月时间内,众星半导体收音机将会持续出于供货紧张状态。
研究院那边,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毕竟每一项研究的突破,需要不断的积累,以及一点点运气。
而代管军用自行车生产的沈伟涛却报告了一个新情况。
第一批供应给八路军的载重型军用自行车获得了良好的反馈,在根据地的军民口中,这种运输工具非常有用。
它被用于各种场景中,运输军备物资,载人载物转移,战斗人员小分队快速行进。
在缺乏机械化装备的情况下,这种载重自行车在各方面都为根据地军民提供了助力。
因此,八路军那边通过白云飞,提交了新一批订单。
需要采购1200架载重自行车。
(本章完)
12月 10日清晨,南宁城外传来阵阵军号声,
中央军第 5军的先头部队第一个抵达南宁;随后的是第 46军 170师、175师,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向南宁城驶来。
消息顿时传遍全城,虽然来的有些晚,民众们还是自发涌上街头,在道路两侧搭起彩棚,挂起“欢迎援军”“桂南必胜”的横幅。
当援军部队抵达南宁城门时,韦军长带着 31军的军官们早已等候在那里。第 5军军长杜军长快步上前,与韦军长紧紧握手:“韦军长,我们来晚了!让你们受苦了!”韦军长笑着摇头:“不晚!你们来了,桂南就彻底稳了!”
随着部队进城,锣鼓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方文站在迎接队伍中,欢腾的场面,嘴角露出一丝欣慰。
同日下午,他驾驶钦原号进行最后一次空中侦查。
这次的侦查发现,之前从邕钦公路战线撤退的日军,已经抵达钦州。
通过机械感知异能,方文还“看到”日军在钦州港周边开始构筑防御工事:士兵们挖掘战壕,架设铁丝网,将剩余的火炮部署在港口两侧。
显然日军是打算固守钦州,再做图谋。
而北部湾海域,还有日军很多舰船在。
随即,他驾驶飞机返航,然后驱车前往31军指挥部,将情况告知韦军长。
韦军长听完,长舒一口气:“好!只要他们退到钦州,就翻不起大浪了!接下来,我们可以联合援军,慢慢清剿钦州的日军,彻底把他们赶出桂南!”参谋们也纷纷附和,指挥部里的气氛,终于从之前的紧张凝重,变得轻松起来。
方文知道这是鼓舞士气的说法,等附和声消失,又出声道:“我们独立团也完成了本次支援作战,现在特向桂南守军告知,今日启程返回。”
“现在就走?今晚我在城里设了庆功宴,一是欢迎援军,二是感谢你这些天对桂南的帮助,你要是走了,这场宴席就少了太多谈资了!”韦军长惋惜道。
方文微笑着解释:“韦军长,多谢你的好意,但我实在是难以赴约了。这一战打了半个月,家里面有很多事情积压需要我回去处理,再不回去,家里就乱成一锅粥咯。”
韦军长愣了一下,随即理解地点点头:“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是个务实的人,心里装的都是怎么打鬼子、怎么强兵。既然如此,我也不勉强你。只是,桂南永远记得你的功劳,以后要是有需要,随时开口!”
方文伸出手,与韦军长紧紧握在一起:“韦军长客气了,保家卫国,本就是我们该做的。后续桂南的防御,还要靠你们,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守住这片土地。”
一番交接下,方文交出了桂系航空队的指挥权,随后开始通知独立团前来桂南的支援部队准备返航。
邕江上游临时水上机场,10架独立团炮舰机机组人员和随军地勤人员忙碌着收拾装备,能拿的都拿回飞机。
随后,所有人员登机,飞往南宁。
独立团炮舰机队在已经被炸毁的桂系水上机场降落,接收南岸的独立团士兵和防空炮部件。
一切装载完毕后,炮舰机再度起飞。
这动静,终于被城里的人知道了。
人们纷纷出城,来到邕江北岸,目送着炮舰机队飞往东方。
而方文,则驾驶着钦原号,独自返航。
四个小时的飞行后,钦原号抵达仰光机场。
此时天色已暗,为了照明,机场的夜灯开启。
方文在机场人员的指引下,将飞机开进了机库。
随后,他和后座舱的龚修能下机。
方文看着舒展手脚的龚修能,关切问道:“趴了4个多小时还好吧?”
“还行,只要团长不驾驶飞机空战,我坐着还蛮稳当的。”龚修能打趣道。
“你个老小子。”方文笑道。
两人说笑着,坐上机库里的泰山吉普(泰山军车民用版,目前只有方文有)。
吉普车驶出机场,开到泰山航空总部大楼后面的院子里停下。
两人进入大楼,就看到一楼大厅中,方守信刘掌柜带着总部的员工们欢迎他。
方守信高声道:“总经理,恭喜你带领独立团在桂南获得大胜。”
“你们怎么知道的?”方文诧异。
“报纸上都报道了!一开始鬼子那边,后来英国人和美国人也一起报道,搞得小鬼子下不了台。”刘掌柜笑呵呵解释。
方文越发好奇,但在大厅里不好多问,便与公司高管坐电梯上楼。
电梯抵达顶楼总经理办公区,一行人在会议室内坐下。
方文这才问道:“刚才你们说的事,我还没听明白,谁来说详细点。”
刘掌柜将事情的前后讲了一遍。
原来,桂南战事,在鬼子国内是预先进行了大肆鼓吹的。
毕竟只要占领了桂南地区,整个中华的海岸线就彻底封锁了,再也无法从海路获得支援。
为此,日本国内的报刊画报进行了大量粉饰宣传。
特别是画报,刊登了大量轰炸南宁和日军作战的图片。
这些报道无一不是在向日本国内民众,以及国际宣扬他们对桂南地区势在必得。
可谁承想,战事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军谋划许久的桂南攻略战,却在半途越打越难。
说到这里,方守信笑着补充道:“小鬼子把他们的报刊拿到欧洲,想要宣扬。刘掌柜正好在巴黎统账。这场战斗,有我们总经理加入,怎么可能让鬼子那么轻松。是以,刘掌柜就联系英美两家报纸,让他们跟踪报道。这一搞,还真让鬼子下不了台了。到后来,日本国内关于桂南的报道算是彻底没有了。”
大伙哄笑。
等笑声停止,方守信继续。
“英美两家报纸的撰稿人特别喜欢挖掘有趣的信息报道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他们发现在战斗后半场,日军的空中优势突然没有了。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让日军原有的计划泡汤。他们深入挖掘后,把总经理你以前的事情都给找出来,然后重新报道。现在欧洲和美国那边,都知道你在亚洲的军事战绩,还给你起了一个外号‘亚洲战鹰’。”
方文听方守信说完,不知该如何评价此事。
以前在美国,也曾经报道过自己,不过那时候是因为年轻而拥有大量财富的奇特创业经历。
现在自己在华夏参战的情况也被报道出去,还是在欧洲大战爆发之初。
这会不会对自己有利呢?
挥去思绪,方文正色道:“好了,现在进入正题。大家说一下公司的情况。”
会议室顿时安静,各部门负责人开始报告。
从公司内部管理,物资采购,民航运营,国内剩下的支线航班情况,再到东南亚海上支线航班等等。
总体来说,这段时间,民航业务虽然没有扩张,但满座率提高了,公司收益同比增加百分之四十。
其中,主要是亚欧航线带来的影响。
因为在瑞士开了一个分支航班,让众星半导体收音机可以从那边给柏林供货,同时也等于给了泰山航空一份民航豁免。
越来越多的人乘坐泰山航空的飞机往返在亚欧之间。
听到这里,方文心中一动。
出声道:“客运量增加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其中的隐患。这么多乘客当中,肯定混有各国的情报人员,他们会利用这条航线的便捷,将特工派往各地。公司要保持中立,绝对不能有员工出现任何倾向。要记住,我们是华夏的公司,除了华夏以外,其他的国家对我们来说只有利益。”
方守信非常认同的点头:“我们行政部下面的纪律部门,会针对总经理说的进行专门监督。”
一番报告下,民航业务的事情,算是说完了。
会议至此结束,大家离开会议室解散。
方文则让小助理赵君平将这段时间积累的情报拿来。
他想看看这半个多月的局势变化。
首先看的当然是欧洲那边的情况。
一份份情报翻开,方文对欧洲的局势有了了解。
这半个多月时间里。
德国还在消化刚刚占领的波兰,西线虽然英法宣战,但双方都没有进一步行动,国际舆论称之为“静坐战”。
值得一提的是,法军在马奇诺防线与德军对峙,法国国内舆论对自己的军队相当看好,并不认为法国会成为第二个波兰。
而欧洲东面,苏联却也在趁着这个时机进行扩张。
11月初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并入版图,并于 11月底发动对芬兰发动战争。
看到这里,方文不禁感慨,难怪德国会与苏联先打起来,两边对土地的渴望都是一样的。
他接着看下去。
苏联投入了45万兵力,和德国入侵波兰的力度有的一拼。
但这场战争的开头,并没有苏联想象中那么顺利。
在零下40度的寒冷环境下,苏联军队与举国而战的芬兰打成了平手。
甚至在部分地区,芬兰军队还将苏军部队分割开,试图分散歼灭。
看完关于苏芬战争的情报,方文不禁代入思索。
如果自己指挥苏军进攻,会不会有机会改变这种局面呢?
他脑中浮现列宁格勒北部区域的景象。
那里已经和芬兰地区相似,森林、湖泊、沼泽密布。
苏军的机械化部队在如此环境下必定行动受限,再加上寒冷的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另外如此低温,飞机更是难以进行空中支援和侦查。
而芬兰方面,却熟悉地形,更适应当地环境。
所以,就算自己以机械感知异能去指挥这场战斗,估计还是难以在芬兰取得更好的优势。
所以,战争是需要因地制宜的,而不是一味的依靠资源去硬拼,那样虽然最终结果还是能胜利,但过程和损失会很大。
一夜过去。
方文从顶楼住所出来,带着警卫员龚修能上车前往机场,驾驶战机飞往缅北。
只用了一个小时,钦原号便降落在缅北机场上。
方文抵达缅北基地,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各部门管理者开会。
飞机制造2厂的厂长林逸飞,弹药总厂的霍端阳,半导体厂的柏则善,泰山研究院的路泽轩,还有基地的保安主管沈伟涛。
林逸飞第一个向方文报告:“总经理,这半个多月,我们完成了2架炮舰机的改装,全部都是新版加装了火箭弹发射巢的。另外,延安方面已经来人提走了3架高速战机。”
方文点头,加上之前的2架高速战机,延安航空队已经拥有了5架高速战机,虽然数量不够多,但在性能上已经是目前最好的,守护延安绝对没问题。
随后,霍端阳说明弹药总厂的情况。
“总经理,按照你的要求,子弹厂的技术工人有七成迁往延安那边。现在除了维持独立团的步枪弹药供应,我们的产能重心放在了82毫米火箭弹的制造上。虽然我们已经增加了人手,但设备产能有限,还是无法达到你要求的月产4000枚产能。对此,我们正在抓紧时间对生产线进行改造,预计下个月就可以实现产能提升。”
霍端阳说出了两个情况。
因为延安那边购置了苏联军火生产线,用于制造苏制步枪和子弹,但技术工人缺口非常大,为此,方文将子弹厂的技术工人支援了一批过去,毕竟这些工人原本就是为了支援红军的弹药供应的。
而现在弹药厂的产能缺口已经变成了火箭弹。
一次齐射消耗上百枚火箭弹,只需要一周战斗时间,就能消耗掉一千多枚。
方文带领独立团航空队在桂南的作战,打出去了1800枚火箭弹,获得了累累战果,也清空了独立团和弹药厂的库存。
因此,提高产能对于现有的独立团空战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方文将此记在心里,他会想办法解决产能上的缺口,需要的设备,将会来自欧洲。
随后,半导体厂的柏则善,泰山研究院的路泽轩,基地的保安主管沈伟涛也对自己部门的情况进行了报告。
半导体厂的产能,已经有七成转向军用品,用来生产泰山步话机。
因此未来3个月时间内,众星半导体收音机将会持续出于供货紧张状态。
研究院那边,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毕竟每一项研究的突破,需要不断的积累,以及一点点运气。
而代管军用自行车生产的沈伟涛却报告了一个新情况。
第一批供应给八路军的载重型军用自行车获得了良好的反馈,在根据地的军民口中,这种运输工具非常有用。
它被用于各种场景中,运输军备物资,载人载物转移,战斗人员小分队快速行进。
在缺乏机械化装备的情况下,这种载重自行车在各方面都为根据地军民提供了助力。
因此,八路军那边通过白云飞,提交了新一批订单。
需要采购1200架载重自行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