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门蜂涌入城的赵军直扑内城而去。
    南门炮击使得南门后的一些百姓民居被炸,干燥的天气加上民居大多为木制,故引发了火灾,使得南门居民惊恐不已。
    所幸当日无甚大风,只烧毁民居三百余所,未向其它地方蔓延,故而在赵军协助下火势很快被控制下来。
    得知南门失守,其余外城各门清军也相继撤往内城,独外镶门守军数百人选择向赵军投降。
    沈阳城“八门对八街”的城市格局有利于赵军破城同时,也帮助赵军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控制城中。
    几万满洲老弱妇孺塞满了整个内城,别说主人不在的各大王府和贝勒府,就是早先的汗王宫也是挤满了人。
    外城失守的消息很快在内城传开,不出意外的整个内城便是嚎啕一片,如末日将临。
    被盛京将军达都拥立为帝的费扬古泰还算是个有血性的爱新觉罗子弟,明知城破国亡在即,才当了不到一个月皇帝的费扬古泰决定效仿前明崇祯帝,于汗王宫中其祖父奴尔哈赤早年居住的宫殿中做好准备,一旦赵军攻入内城他便自缢,以免辱没祖宗。
    皇帝还算镇定,嫔妃们却是哭闹一片,平常不吃斋的这会吃起斋来,平时不礼佛的这会也礼起佛来,甚至还有妃子不顾太宗皇帝严禁萨满在宫中出现的禁令,偷偷请来萨满法师施法好打败城外的汉人军队。
    一时间,哭闹的人群、惊恐的宫女、胆颤的妃子、鬼一样乱跳的萨满巫师们成了汗王宫一道特有的风景线。
    宫中发生的事情费扬古泰都知道,却懒得理会,那些个无知女人要闹就让她们闹吧,总比她们跑自己跟前瞎哭喊的好。
    又或许,萨满大师可能真的会请下神来保佑大清?
    恐慌在深夜变得越发严重,夜色遮挡了人们的视线,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让内城的所有老弱妇孺,包括宫中的女人们都疯魔起来,流言一条条的在人群中传播。
    终于,在一条条流言的剌激下,数千妇孺哭喊着涌向城门,她们哭闹着要出城,哭闹着求守军放她们一条活路,她们不想死在城中,她们不想成为汉人屠刀下的冤鬼。
    妇人的哭喊加上怀中孩童的啼哭,把个城门口搞得乱哄哄的,也使得守城的八旗兵们斗志削弱,人人如丧考妣。
    闹得八旗将士都失了信心,达都为此气得大发雷霆,不顾部下劝说,下令斩杀为首的几十个老妇,然后派兵强行将人群撵回去。
    混乱中,也不知谁喊了声“汉军进城了”,顿时如滚溅的油锅被泼进一瓢冷水般,人群一下炸开了,妇孺们如惊弓之鸟般没命的狂奔,人推人、人挤人。混乱中,也不知多少人倒在地上被人群无情的践踏。
    妇孺闹剧让达都火烧额头,他不是没有派人去安抚,可不管他派的那些人如何向妇孺们发誓,她们也不信汉人攻不进来。
    只顾哭喊,弹压了这一片,又闹起那一片,整整一夜,不但守城的八旗神经绷得紧紧的,就是达都自己的心都一直揪着,这位大清在关外的守户之人其实也很疲惫,毕竟五十多岁的人了,身体早已不如当年精壮。
    当夜突然刮起了东北风,温度也较昨日冷了许多,这一突然的天气变化让城头上的清军大喜,人人都以为老天爷开眼要下雪了,就是赵军也以为自己的好运气结束了。
    可是这风刮得是大,却迟迟没有雪花飘下,刮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害得清军空欢喜一场。
    其实这会就是降雪,王五也不担心,因为大军已经进了城,沈阳外城有足够的房子供大军征用,根本不必担心防寒问题。
    不过夜里也真是冷得厉害,棉衣都不能保暖,在外面戒备的军士们更是冻得鼻涕一把一把的流。
    巡视后,王五吩咐将军中所有皮袄都拿出来供军士取暖,又命人拆了一大片屋子,围着内城点起了一堆又一堆的篝火,一来可用于取暖,二来也可照明。
    清军本就没胆出城袭击赵军,看到这围了一圈的篝火更是打消了偷袭的念头。
    东方发白后,赵军的号声再次响起,乌压压的赵军从各个方向迅速集结。
    依如炮击大南门时,一阵轰鸣后,一颗颗铁弹呼啸向城头而去,掀起一片片碎石灰尘。
    不断从空中落下的要命炮子让守城的八旗兵冷汗直流,他们卷缩在那捂着耳朵忍受着身体的震动,为了不让自己被灰尘呛得窒息,他们的嘴巴贴着地面大口大口的呼着,哪怕嘴里满是灰尘也不敢闭上嘴,因为那样做的后果只会让他们呼吸越发困难。
    铁弹多数击在城墙上,有几颗却是越过城墙,直击砸在了城墙后方堆积的石块上,这些石块是清军用于堵塞豁口的,一下被高空飞速而来的铁弹击中,顿时飞射起来,砸得周围的清兵和阿哈鬼哭狼嚎一片。
    见赵军的炮弹没有停下的迹象,聪明的清兵立即一轰而散,躲得离石堆远远的,免得受了无妄之灾。没有经验的则傻傻的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等到赵军的炮弹再次落下时,想跑也跑不了,浑身上下被碎石块砸得烂成一片。
    城头上,身体被击中发出的骨折之声大作,哀嚎之声也让人心颤。开花的碎铁壳最让人难以躲闪,明明那炮弹在离得很远的地方炸开,可偏偏就能炸到自己,让人防不胜防。到最后,几乎所有的清兵都选择趴在地上,没有人再有勇气站在那里。
    一颗铁球不偏不倚的从半空中落下砸在一个趴着的的披甲兵背上,顿时就将这披甲兵砸出个大洞来,滚动的铁球带着人的血肉又重重从地上跃起,飞向另一边的墙面上,在火光之间又回射回去砸中另一个倒霉的清兵,把这人的大腿根部都给砸烂了,惨不忍睹。
    为了减少赵军火炮的伤害,清军在城墙上堆了很多装土的麻布袋子。这些土袋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铁弹的威力,使得被铁弹跳射砸中的清兵不是很多,大多是被开花铁壳砸中而死,也让城头上倒伏很多受伤的清兵,要想从这片地域跑到那头要困难许多。
    炮击结束后,早就等着的赵军各部立即攻向内城各门。
    赵王殿下的慷慨许诺让赵军上下无不斗志昂扬,上百架云梯架在城墙上,攻城的赵军如蚂蚁一般向城头上爬去,无数的人被城上的清兵射中掉落,又无数的人紧随其后。
    战至午时,内城的清军真的撑不住了,达都也将手中最后的一支力量派上了城。
    为了堵上那些被赵军炮弹炸毁的城墙,内城的汉人阿哈也在清兵的威逼下,冒着赵军的炮子将石块运上城头,每一块石块的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
    人人都盼着赵军药子马上会打光,高级将领如此想,普通旗兵也这样想,可赵军的火炮偏偏就再没停过。一颗颗炮弹打在城头压得他们头也不敢抬一下。
    相对那些身披两层棉甲的八旗兵,死去的阿哈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他们死得够快,没有什么痛苦,意识能在最短时间内消失。
    闭上眼睛,这世上就是洪水滔天又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惨的是那些八旗兵,身上的两层披甲让他们中的很多人被炮子击中后没有马上死去,毕竟被铁球直接命中的是少数,大多数人只是被炸裂的铁壳所伤,一时半会想死都死不了,只能捂着血直流的伤口在那哀嚎等死。
    在仔细观察莽古尔泰部攻城的情形后,王五已经做出毕全功于一役的打算,他要在今天打开内城门,让沈阳城真正落入自己手中。
    相比外城,内城的八旗兵守的还是很顽强的,可能他们知道自己是老婆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
    赵军的炮兵将军中所有虎蹲炮往前移动,在距离城墙一里不到的地方摆放,然后由辅兵们将一袋袋泥袋从后方扛过来,堆积成到让虎蹲炮能够笔直打到城头的高度才停止堆土。
    辅兵堆好基台后,炮手立即将虎蹲炮搬到上面一一固定,然后迅速的装填药子,随着一声令下,虎蹲炮一一打响,无数的铅子和石子呈扇面向城头飞速射去。
    30门打散子的虎蹲炮对城墙没什么作用,可是对城上的守军却是件杀人的利器。
    城上的清军正在忙着清理尸体,修补城墙,送伤员下城,虽知赵军将一些小炮搬到了城墙下,但却没有太重视,结果等赵军那些小炮打响后,才发现这些小炮的威力一点也不比那些大炮差。
    炮声中,近百名靠近外城墙垛口的清兵被散子打中,痛苦的在地上扑腾。
    虎蹲炮逞威的同时,轮换休整的赵军继续攻城。
    冲在最前面的赵军依如先前身披双甲,口咬长刀,向城头毅无返顾的爬去。
    城墙下的赵军放铳的放铳、射箭的射箭,尽可能的替攀城的同伴打掩护。
    打到现在,双方都知道这是最后一战了。
    城上城下都是尸体,厮杀喊叫声震天响,双方都是杀红了眼,谁也不肯退让一步。
    清军死守,赵军死攻,从一开始就注定这场夺城之战会是一场尸山血海的战斗。
    几十年下来,满洲和汉人之间已经是血海深仇。
    达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到什么时候,他已经无人可派,只能静静坐在将军府中等侯命决的宣判。
    同样的一幕于汗王宫中也在上演。
    一身黄袍的大定帝费扬古泰默默看着祖父画像,身前殿梁上早已悬好白绫。

章节目录

抗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傲骨铁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傲骨铁心并收藏抗清最新章节